最新物質科學幼兒教案匯總(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6:04:12
最新物質科學幼兒教案匯總(3篇)
時間:2023-06-06 16:04:12     小編:zdfb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質科學幼兒教案篇一

立夏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雖然不是節(jié)日,但卻有很多的民間習俗。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這些習俗,我園特地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立夏活動,讓孩子感受立夏、感受民俗。

1.通過活動,讓孩子們知道了有關立夏的知識,如立夏的來歷,立夏的意義以及立夏的食俗。

2.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孩子們積極向上、健康的心理,成為一名快樂的孩子。

3.激發(fā)幼兒對傳統(tǒng)文化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茶葉蛋、有關立夏食俗的內容

先帶領幼兒去參觀各班的區(qū)域角,再讓幼兒觀看有關立夏的一些圖片,說一說有關立夏的知識及立夏的習俗。

活動形式:中班段集體舉行拼蛋比賽

主題滲透階段――經驗積累階段――活動實施階段――展示分享階段――活動總結階段。

(一)主題滲透階段:

1.向家長和孩子傳達本次我們中班段的大主題為“立夏拼蛋”。

2.通過圖片和多媒體課件及區(qū)域角的展示,讓孩子知道立夏的知識,如立夏的來歷,立夏的意義及立夏的食俗。

3.請家長配合滲透一些有關拼蛋的知識。

(二).經驗積累階段

1.了解什么時候是立夏節(jié)。

五月五日是什么節(jié)日?(立夏)

2.了解立夏的來歷。

那么,你們知道立夏的來歷嗎?

(三).活動實施階段

1.教師生動地講述有關立夏的知識及寧波人過立夏的傳統(tǒng)習俗。(附內容)

(1)清明過后一個月,就是立夏。這時春去夏來,天氣漸曖,越冬小麥已成熟收割,菜園里一片新綠,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這時也是水產品捕撈季節(jié),海鮮、河鮮自然也在“嘗新”之列。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叭隆敝感率斓臋烟?、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嘗食。蘇谷立夏還要吃海螄、面筋、白筍、薺菜、咸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饋節(jié)”。

鎮(zhèn)江地方有“立夏嘗八新”的食風。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花、新麥、嫩蠶豆、楊花蘿卜、鰣魚最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延的貢物,尋常人家嘗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后的鰣魚了。

常熟地方人們立夏嘗新,食品豐盛,有“九葷十三素”的說法?!熬湃潯敝个堲~、鱭魚、咸蛋、海獅、鴨、腌鮮、鹵蝦、櫻桃肉各鯧鳊魚?!笆亍敝笝烟摇⒚纷?、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像筍、蠶豆、茅針、豌豆、黃瓜、苣筍、草頭、蘿卜、玫瑰、松花。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領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備了果品餅餌,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謠寫道:

青梅夏餅與櫻桃,臘肉江魚烏米糕。

莧菜海螄咸鴨蛋,燒鵝蠶豆酒釀糟。

烏米糕的做法,用烏飯樹嫩葉揉搓后于清水中浸泡過濾,再和糯米粉蒸熟,呈紫烏色,清香撲鼻。

(2)立夏節(jié),老寧波的傳統(tǒng)習俗是在這一天吃茶葉蛋、“腳骨”筍、羅漢豆、蠶豆糯米飯等。自制這些傳統(tǒng)菜,只需花費20來元錢,你不但可以從中了解甬上立夏食譜,說不定還會給全家?guī)硪环菪缕妗?/p>

茶葉蛋:鴨蛋1000克,揀青殼蛋,殼無破損的,洗凈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紅茶末25克,旺火燒沸持續(xù)5分鐘,小火再煮15分鐘―20分鐘即可。茶葉蛋還是立夏的一個娛樂項目。食前可在家人、鄰里、同學間開展拄蛋比賽。年輕母親還可用五彩絲線織個蛋套,將茶葉蛋掛在孩子胸前。

“腳骨”筍:取大拇指粗的烏筍或野山筍1000克(雷筍也可),剝殼削泥洗凈,在砧板上用菜刀平面輕輕將筍拍裂成扁形,再切成4厘米一段?!澳_骨”筍重在形狀,其制作過程與油燜筍煮法相同。立夏吃“腳骨”筍有“腳骨健健過”之意,也是民間祈求健康的一種借代。

羅漢豆:揀淡綠色(深綠色次之)、沒有浸過水的羅漢豆500克,洗凈后放入鍋中,加500毫升水和半食匙鹽,在旺火上急煮10來分鐘,待豆顏色轉黃時即成。

蠶豆糯米飯:糯米500克,鮮蠶豆肉150克(也可用羅漢豆肉),去皮咸肉或火腿肉25克,毛筍肉25克。糯米洗凈,鮮蠶豆挖掉芽口,咸肉和筍肉切成黃豆大的丁,將糯米、鮮蠶豆、咸肉和筍丁放入電飯煲內,放水量可比平常煮飯減少20%,煮熟后,再用飯勺把糯米飯舀松,加少量味精后攪拌一下即成香氣四溢的蠶豆糯米飯。

2.斗蛋比賽(附照片)

同學們,斗蛋又是我們立夏過節(jié)的習俗之一。誰能成為我班的斗蛋大王呢?

(1)學生竟猜班級的斗蛋大王

(2)學生介紹斗蛋的方法:一般是用蛋的“小頭”碰撞,注意適度用力

(3)學生提議斗蛋的程序:先四人小組產生獲勝者,然后產生每一大組的獲勝者,最后在四人中產生班級的斗蛋大王。

最后葉科文同學的大雞蛋獲勝,葉科文同學成為班級的斗蛋大王。

(四).活動展示階段

視頻播放斗蛋的全過程供幼兒欣賞。

(五).活動總結階段

快樂立夏主題班隊活動雖已結束,但那份快樂的情景久久在孩子們心中回蕩,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物質科學幼兒教案篇二

1、初步感知可以旋轉的物體,獲取物體可以旋轉的相關經驗。

2、了解有關旋轉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3、通過有序探索、自由發(fā)現、動手制作,培養(yǎng)幼兒探索能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引導幼兒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收集各種可以旋轉的物體和玩具,初步感受物體的旋轉。

2、材料準備:風車、電風扇、音樂盒、陀螺、地球儀、時鐘、呼啦圈、手絹花等;剪刀、彩色硬卡紙、牙簽、膠帶等每組一份;動畫片《戰(zhàn)斗陀螺》片段,有關旋轉在生活中應用的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播放動畫片《戰(zhàn)斗陀螺》(節(jié)選陀螺比賽的部分,5分鐘左右)。

1 自己比賽)。

師:小朋友,陀螺在做什么運動呢?你們是怎樣讓陀螺轉起來的呢?

幼:陀螺在轉圈;用手這么(手上做動作)一用力就轉起來了。教師小結:這樣的運動叫做旋轉。

二、展開

(一)、了解物體旋轉的原因,認識物體旋轉的各種條件

1、哪些東西可以旋轉

啟發(fā)幼兒認識教師投放的物品,了解它們的名稱,知道物體哪個部分可以旋轉。

師:老師這里還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看一看,說一說哪些可以旋轉。

幼:好。

2、這些物體為什么可以旋轉

(1)、依次展示出旋轉的風扇、音樂盒、時鐘、旋轉的手絹花、地球儀、小風車等。

(2)、幼兒進行探索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孩子找出這些物品可以旋轉的條件。

2 幼:插上電就行。

師:那就是說讓風扇旋轉起來的是電,對不對啊?

幼:對。

幼:使勁對著他吹就能轉起來。(上前去演示)

幼:是風。(孩子可能說是氣,老師要加以糾正)

(3)、展示ppt,通過直升機、水車、汽車輪胎、大型發(fā)電風車等圖片,向幼兒講解使物體旋轉的各種條件,同時向幼兒介紹旋轉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幼:是因為水沖著他。

幼:汽車不能走了;飛機不能飛了,手表不能轉了……

幼:對。

3 教師小結:通過探索,初步了解使物體旋轉的各種條件,電力、風力、人力、水力等。

(二)、制作簡易陀螺玩具

1、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幾個自己制作的陀螺,讓我們一起看看吧。(各種顏色的陀螺)

教師出示玩具,示范玩法,引發(fā)幼兒自己動手制作的興趣。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動手給自己做一個漂亮的陀螺吧!

2、指導幼兒動手制作

師:我們先要剪一個不大不小的圓形硬紙,像老師這個這么大就行,然后用牙簽穿過圓紙的中心,小朋友注意,一定要在中間,最后我們在圓紙下面的牙簽上纏上膠帶,防止圓紙掉下來,這樣我們的陀螺就制作好了。

3、展示自己的陀螺,比賽看看誰做的好

師:現在小朋友的陀螺都做好了,老師看看大家做的都很漂亮,那么我們來比賽轉陀螺看誰的陀螺轉的時間最久好不好?(小組內比賽)

三、

結束

活動在最后的游戲中自然結束。

物質科學幼兒教案篇三

每次到戶外游戲,孩子們對吊繩總是百玩不倦,想方設法用吊繩去擊打前方的攀登架,雖然總是打不到,但他們還是樂此不疲,每經過都想嘗試一下。于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繩子,引導孩子探究繩擺的活動。

我先請孩子隨意擺動系有瓶子的繩子,來感受繩子擺動的現象,并收集孩子的問題和已有經驗。在孩子們了解什么是擺動后,我們進行了物體擺動條件的探究——物體重量對繩擺的影響。在過程中,我給孩子們提供了i種繩擺(沒有水、半瓶水、裝滿水的瓶子),引導孩子通過用繩擺擊打前方固定距離的“怪獸”,發(fā)現了i種水瓶擺動結果不同,孩子們能發(fā)現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樣,繩子長短不同會怎么樣呢?”便成為我們此次活動探究的出發(fā)點。

1、進一步觀察繩子擺動的現象,探究長短不同的繩子擺動的距離不同。

2、能夠用簡單的語言對活動中的發(fā)現進行描述。

3、對“繩擺”科學現象產生興趣,并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

1、物質準備:天花板上垂下的長短不同的彩色繩子、相同的瓶子、被擊打物若干個(相同距離)、記錄紙若干、幼兒姓名卡。

2、經驗準備:有對物體擺動的經驗。

了解繩子長短不同是影響擺動遠近的重要因素。

1、引導幼兒觀察繩擺和以往的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繩擺,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發(fā)現?

孩子們很快就回答了,這些繩子刷上了漂亮的顏色,繩子有長有短,繩擺下面掛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l:紅色的繩子長,綠色的繩子短。

幼兒2:瓶子是一樣的,都是滿瓶水。

幼兒3:昨天我們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滿瓶水,有的很輕,沒有水。今天都是滿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長短繩子的擺動情況。

(1)引導幼兒操作繩擺。

教師:我們上次是怎么讓瓶子動起來的?

幼兒:把瓶子拉起來,再松手就動起來了。

妞妞上前演示,將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圍來回擺動。

周皓辰馬上說:往后推,瓶子就擺動得更遠了。

一帆:繩子拉得越遠,瓶子蕩得越高。

教師:那繩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兒:蕩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樣子)

安全提示:幼兒在繩子擺動的過程中注意擺動方向,幼兒站在一邊進行實驗,另外一邊不要站人,不要從中間穿行。

(2)請幼兒猜想:這些長短不同的繩擺都能打到前面的“怪獸”嗎?

(繩擺前面放有紙盒做的“怪獸”教具)

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說“可以”,有的說“不行”。

(3)請幼兒驗證:擺動長短不同的繩擺,來擊打前方距離相等的“怪獸”。提示幼兒站在起始線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讓繩擺自然擺動。

小朋友開始依次用兩種長短的繩擺,擊打前面的“怪獸”。

教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旁邊的幾個小朋友說:“因為這根繩子太短了,那根比較長。”

佳依:“長繩子打得遠,所以就夠得到。”

教師:“請把你們的結果記錄下來吧?!?/p>

(4)及時記錄:請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記錄在集體用的大表中,在可以擊中目標的繩擺標記中貼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經驗總結。

(1)幼兒根據記錄的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享。

給幼兒充分的發(fā)言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實驗過程。

教師:“剛才辰辰第一個x。陘獸’,我們先請他來說說?!?/p>

辰辰手指長繩:“我是用這個瓶子x的。”

教師:“為什么這個瓶子能打x‘怪獸’?”

辰辰:“因為這個水裝滿了,它很重?!?/p>

(2)通過記錄表幫助幼兒小結“今天的新發(fā)現——繩子長短影響擺動”。

教師:“繩子的長短不一樣,你們發(fā)現擺動有什么不一樣呢?”

言言:“長繩子擺動得遠,短繩子近?!?/p>

辰辰:“短繩子擺得太近了,夠不到‘怪獸’?!?/p>

教師:“短繩子擺動的距離——”孩子齊聲說:“短。”

4、延伸活動。

提供長短和重量相同的繩擺,請孩子自由探究,看看會有什么新發(fā)現?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從最初的“隨意擺弄繩擺”再到了解什么是“擺動”到后來的了解“影響物體擺動的條件”。孩子們積累了許多的知識和經驗。在孩子猜想和驗證、分享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經驗是解決新問題的基礎。

活動充分調動了每位幼兒的積極性,甚至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幼兒也積極參與了活動并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

2、活動中的不足:

在結束部分,我感覺應把發(fā)言的機會交給幼兒,幫助幼兒自己歸納總結,這樣有助于幼兒梳理自己的經驗。

1、活動設計新穎、有創(chuàng)意,在活動過程中處處體現了幼兒的積極參與。材料準備很細致,老師將每一條繩子都刷上了顏色,這樣很清楚、直觀發(fā)現規(guī)律。非常方便幼兒記錄與表達。

2、和繩子顏色相對應的記錄紙、幼兒通過粘貼自己的名字進行記錄,這些都適合中班幼兒,方便他們將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記錄以及在后面的分享活動中清楚、正確地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

3、老師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間,大膽地在吊頂上垂下繩擺,創(chuàng)設的學習環(huán)境適宜進行小組探究。如果在室外環(huán)境中進行,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議最后環(huán)節(jié)把總結的機會讓給幼兒,可以讓他們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發(fā)現和結論。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去發(fā)現、思考,并及時讓幼兒表達、總結新的發(fā)現,在此基礎上捕捉幼兒遇到的困惑和關鍵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將幼兒主體地位的發(fā)揮和教師的有效指導結合。如教師先讓幼兒操作擺弄不同長度的繩擺,然后請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個別幼兒認為是瓶子重量不同導致的,在此基礎上教師給予提示,“兩個瓶子里的水滿滿的,重量一樣”,最后引導幼兒明白是因為繩子長短不同所致的。

對“繩子”的教育價值進行了深入挖掘,對關鍵經驗進行詳細梳理和準備,這是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必做的經驗準備。從整個過程來看,是師幼相互激發(fā)共同建構課程的過程。

從小組反思水平看,小組成員能緊緊為同繞教師開展的活動進行深入細致的研討,主要針對教師再材料提供、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記錄方式等幾個方面如何支持幼兒主動探究、自主學習進行了深入探討,不僅研討了活動的優(yōu)點,同時也為教師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小組反思的內容較細、較全面、表現出了較高的反思水平。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53257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