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計劃科崗位職責 工程計劃部怎么樣(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10 09:50:10
工程計劃科崗位職責 工程計劃部怎么樣(三篇)
時間:2023-04-10 09:50:10     小編:zdfb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續(xù)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優(yōu)秀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計劃書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工程計劃科崗位職責 工程計劃部怎么樣篇一

一、在項目經理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貫徹安全第

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按規(guī)定搞好安全防范措施,把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做到講效益必須講安全,抓生產首先必須抓安全。

二、認真熟悉施工圖紙、編制各項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和施工安全、質量、技術方案,編制各單項工程進度計劃及人力、物力計劃和機具、用具、設備計劃。

三、編制、組織職工按期開會學習,合理安排、科學引導、順利完成本工程的各項施工任務。

四、協(xié)同項目經理、認真履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條款,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維護企業(yè)的信譽和經濟利益。

五、編制文明工地實施方案,根據本工程施工現場合理規(guī)劃布局現場平面圖,安排、實施、創(chuàng)建文明工地。

六、編制工程總進度計劃表和月進度計劃表及各施工班組的月進度計劃表。

七、搞好分項總承包的成本核算(按單項和分部分項)單獨及時核算,并將核算結果及時通知承包部的管理人員,以便及時改進施工計劃及方案,爭創(chuàng)更高效益。

八、向各班組下達施工任務書及材料限額領料單,配合項目經理工作。

九、督促施工材料、設備按時進場,并處于合格狀態(tài),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十、參加工程竣工交驗,負責工程完好保護。

十一、合理調配生產要素,嚴密組織施工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

十二、組織隱蔽工程驗收,參加分部分項工程的質量評定。

十三、參加圖紙會審和工程進度計劃的編制。

工程計劃科崗位職責 工程計劃部怎么樣篇二

1、配合參與制定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

2、按照施工組織設計臨電平面布置圖、建筑施工現場臨時用電規(guī)范及省市有關文明工地的要求、布置好施工現場安全用電,為項目開工創(chuàng)造條件。

3、做好施工現場、辦公區(qū)、生產區(qū)、生活區(qū)、機械設備的安全用電保護及線路架設工作。

4、編制開工前水電材料使用計劃,跟蹤落實材料進場和驗收,不合格材料不得投入使用。

5、對班組用電設備進場進行驗收并做記錄,不合格的用電設備嚴禁電。

6、編寫施工用電制度和機械設備用電注意事項,如施工現場懸掛電線、電纜及用電設備的警示標志及操作規(guī)程等。

7、協(xié)助配合安全員對進場施工人員做好安全用電技術交底,同時做用電人員在特殊場所作業(yè)的監(jiān)護工作。

8、定時對臨電線路、電箱、用電設備和生活區(qū)進行安全用電檢查,并做好安全用電巡查記錄,拆遷、保養(yǎng)、維修的要做詳細記錄(如:拆遷或維修原因、地點、日期、結果)。9、發(fā)現違規(guī)接線作業(yè)有權立即制止,并上報項目負責人和安全員,對相關人員進行安全用電教育,確保安全用電施工正常進行。

10、與業(yè)主及施工班組搞好現場水電用量的抄表確認工作,協(xié)助項目理控制項目現場的水電成本,配合現場安全員做好安全用電管理工

11、積極宣傳電氣安全知識,維護安全生產秩序,有權制止任何違章指揮或違章作業(yè)行為。

12、負責水電材料、工具設備的退場移交工作。

13、配合安全員做好辦公區(qū)、生產區(qū)、生活區(qū)用電系統(tǒng)和設備的防火措施。

工程計劃科崗位職責 工程計劃部怎么樣篇三

1、參與編制工程建設總體規(guī)劃及年度項目工程立項計劃。

2、編審工程預決算、協(xié)調有關部門搞好工程項目概算工作。

3、參與編制工程招投標書的技術件,參與工程招投標工作。

4、統(tǒng)計和編報各類工程報表、負責工程的綜合統(tǒng)計。

5、掌握與控制工程建設總進度、認真審核工程進度款的撥付。

6、控制工程總投資,參與簽訂工程施工經濟合同,并進行合同管理工作,負責解決合同執(zhí)行中的`有關問題。

7、負責設計圖紙,技術資料的收發(fā)和檔案管理。

8、負責辦理基建項目開工前的有關審批手續(xù)。

9、參與施工圖紙會審及工程竣工驗收工作。

10、負責工程竣工圖紙資料的管理。

11、參加固定資產的移交工作。

12、完成處領導交辦的其他任務。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55417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