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必修三歷史知識點總結(大全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10 10:08:24
最新高二必修三歷史知識點總結(大全3篇)
時間:2023-04-10 10:08:24     小編:zdfb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jīng)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什么樣的總結才是有效的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高二必修三歷史知識點總結篇一

是單項選擇題中的基本題型,旨在考查對歷史知識理解掌握的準確性,考查辯證思維能力。特點是題肢與題干隱含著論點與論據(jù)的關系,在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它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不合題意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題干求答項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導”等表示程度的副詞和形容詞。是選擇題中難度最大的類型。

解題方法:先根據(jù)題干要求,確定好題目的邏輯思維關系,即論點與論據(jù)的關系。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確定住“最佳”標準,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運用優(yōu)選法,逐個比較、分析備選項,找出最佳答案。謹防以偏概全的錯誤,或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2.因果型選擇題

此類題目,旨在考查綜合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通常將歷史現(xiàn)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據(jù)題干的指向列出相應的原因淚的或結果等??疾榈慕嵌扔袃煞矫妫旱谝环N形式由結果推斷出原因,其結構是題干為果,備選項為因。第二種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結果或影響,其結構是題干為因,備選項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題方法:此類題目主要著眼于歷史現(xiàn)象的背景、條件、結果、影響等方面的考查。要審清題意,明確因果關系,搞清命題意圖。同時注意區(qū)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內(nèi)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顛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3.否定型選擇題(逆向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通常要求選出與史實不符的選項。其特點是題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等詞語,所以要特別注意逆向思維。

4.推理型選擇題

推理選擇題是指對這類選擇題可以通過推理達到解題目的。這類題目往往涉及一些規(guī)律性問題,考生通過對歷史規(guī)律的掌握,來分析具有同類性質(zhì)的歷史現(xiàn)象。

解題方法:解答這類題可采用推演法,通過必要的推理,來確定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推理時要掌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如歷史規(guī)律、邏輯關系等。因此,考生平時要注意歸納歷史現(xiàn)象,總結歷史規(guī)律并掌握運用。

5.排序型選擇題

此類題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據(jù)題目要求,把歷史事實或歷史現(xiàn)象按一定的順序加以排列,如時間先后等,其形式有序號式或非序號式兩種。

解題方法:巧解此類題可以獲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結合法,首先找出打頭的歷史事件的序號,找出備選項的代碼;再找出結束事件的序號,結合首尾序號,選擇備選項符合順序排列的那一個。若存在相同的備選項,則要比較他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

6.組合型選擇題

此類題目是將同類選項按一定關系進行組合,通常在題于中列出三組或四組以上的歷史事物,并冠之以數(shù)字序號;然后分解組成備選答案作為選項。構成否定形式,可據(jù)題意從選項中選出符合題于的應該否定的一個組合選項多項選擇題取消后,該類選擇題有增多的趨勢。

解題方法:解答時可采用選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選定一個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答案為基點;然后,依此順藤摸瓜,選出答案。列式法是將所有選項的委字列豎式,四個選項都有的可確定,其他排除,從而縮小思考范圍;在此基礎上進行判斷。

7.比較型選擇題

此類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xiàn)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xiàn)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

解題方法:根據(jù)題干提供的條件,找出兩者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判斷。

8.材料型選擇題(情境型選擇題) 此類題目是材料解析題的客觀答法。多在題干中提供一則或數(shù)則材料,要求考生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透過材料發(fā)現(xiàn)其背后的歷史真實和要求,找出正確選項。

解題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選擇題一般分三步進行:第一,通過看引文的出處和其它有關信息,確定材料所涉及的歷史背景。第二,讀通材料,弄清材料內(nèi)容及相關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備選項的內(nèi)涵及與題干的關系,找出符合題目要求和歷史事實的備選項。

9.概念型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主要考查對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和把握。其在題干中多提出一個基本概念,選項則多是對這一概念的闡釋或解釋。選項多是立足于對歷史概念內(nèi)在規(guī)律和本質(zhì)的把握。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目,主要從歷史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等方面進行把握,通過對歷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確地界定歷史概念。同時,在平時要加強對歷史概念的學習,準確地理解歷史概念。

10.圖畫型選擇題

圖片型選擇題主要以歷史文物、人物、事件、漫畫的圖片為主,形式多樣新穎,角度獨特,不僅提供了生動靈活的試題意境,使試卷出現(xiàn)了圖文并茂的效果,而且為考生答題提供了豐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觀印象,綜合性地考查了多種能力。圖片型選擇題,既能考查學生的歷史讀圖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學生處理圖片資料的處理能力。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目,把圖片和題干進行仔細準確的“對照”。在仔細讀圖和認真審題的基礎上,把兩者的有效信息相對照,聯(lián)系教材內(nèi)容,以教材內(nèi)容為依托,很容易就可得出正確結論,就一定能夠順利選出正確的答案。

綜上所述,高考前關于選擇題的訓練,選好題是有效訓練的前提。近年來的高考試題,尤其是全國高考卷和新課改高考卷要引起重視,可從中精選試題訓練。能否認真審題,是做好選擇題的關鍵。隨著命題技術的進步,選擇題的立體感和動態(tài)遷移感愈來愈強,迷惑性越來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像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那樣具有一定伸縮性,一旦審題出現(xiàn)偏誤,就會導致全錯。認真審核,對選擇題尤其重要。要根據(jù)選擇題的特點,采用立體式的審題方法,明確題意和要求。其具體要求是:

第一,明確題目結構。要仔細推敲題干,搞清題干中題肢、主干語和條件限定語。題肢是指答案包括的內(nèi)容和項目,主干語是選項論述的直接對象,條件限定語是對回答內(nèi)容的各方面限定。

第二,搞清時空范圍。根據(jù)限定語,特別要注意提取隱性時間信息,明確時限。搞清歷史現(xiàn)象的橫向、縱向的歷史空間和階段特征,明確題目的時間范圍和空間。

第三,搞清基本題型。選擇題也有自身特點,根據(jù)其特點,明確題目的基本類型,再結合平時的學習和掌握,根據(jù)各題型的答題方法進行“對號入座”的思考和把握。

第四,推敲備選項。對備選項要認真推敲。近年來,備選項的干擾性日益增強,需認真分析。通過比較,掌握知識之間的區(qū)別,明確選項與題干的關系。

第五,明確理論觀點。選擇題大都滲透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諸如生產(chǎn)力觀點、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觀點、階級斗爭觀點、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這些理論觀點為指導,再進行論證和分析。

高二必修三歷史知識點總結篇二

1.秦朝從中央到地方統(tǒng)治機構的建立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2.清朝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標志著我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發(fā)展到頂峰。

3.1856年天京事變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zhuǎn)衰。

4.1861年總理衙門的建立標志著清朝中央機構開始半殖民地化。

5.天京的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6.《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7.1905年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一個新階段。 8.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標志著辛亥革命果實被竊取。

9.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形成。

10.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標志著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大革命)的失敗。

11.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12.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軍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爆發(fā)。也標志著全國性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

13.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

14.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標志著國民黨政權的垮臺。

15.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

16.“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方針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

17.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

18.1976年10月江清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標志著文化大革的命結束。

19.1955年日本人均國民收入超過了戰(zhàn)前水平標志著戰(zhàn)后經(jīng)濟恢復的大體完成。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的結束。

20.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作了許多新規(guī)定標志著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發(fā)展。

21.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恥辱,開創(chuàng)了香港和祖國內(nèi)地共同發(fā)展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在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標志著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fā)展與進步事業(yè)作出了新的貢獻。

22.《十二銅表法》的頒布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23.《民法大全》的編纂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4.1688年“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完成。

25.《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26.1787年美國憲法的通過標志著美國共和政體的確立。

27.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標志著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基本實現(xiàn)了爭取經(jīng)濟自由、政治平等目標。

28.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歐洲無產(chǎn)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29.1848年《共產(chǎn)黨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30.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標志著無產(chǎn)階級第一次推翻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建立無產(chǎn)階級專政。

31.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標志著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

32.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冷戰(zhàn)”的開始。

33.1955年以蘇聯(lián)為首的華約組織的成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最終形成。

高二必修三歷史知識點總結篇三

書法藝術

一、漢字起源和演變:

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統(tǒng)一小篆—漢隸書—三國楷書(鐘繇)

二、書法藝術發(fā)展

1、秦漢小篆、隸書

2、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書法藝術:王羲之《蘭亭序》

3、隋唐達到新高峰:張旭、懷素狂草;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楷書;書法理論

4、兩宋: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態(tài)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強調(diào)個性:祝枝山、文徵明

繪畫藝術

1、起源:新石器時代壁畫,地面畫,陶器裝飾

2、戰(zhàn)國:帛畫(《人物龍鳳圖》)

3、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提出以形寫神

4、唐代: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創(chuàng)造法度,雍容華貴

5、宋代:山水畫興起:注重意境

民間風情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6、明清:八大山人:風格奇特;木刻版畫、年畫等

7、民間繪畫興起原因:商業(yè)興盛、城市發(fā)展、文化普及

8、中國古代繪畫的基本特點:一方面盛行注重寫實的宮廷和民間繪畫;另一方面出現(xiàn)了非功利、主寫意的文人畫;不求形似,注重個人主觀性情的抒發(fā),表現(xiàn)手法靈活、自由。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55530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