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匯總(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10 14:24:22
最新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匯總(14篇)
時間:2023-04-10 14:24:22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篇一

朋友跟我搶付車票,在蘭嶼的公車上。

"沒關(guān)系啦,"車掌是江浙口音,一個大男人,"這老師有錢的啦,我知道的。"

這種車掌,真是把全"車"了如指"掌"。

車子在環(huán)島公路上跑著--不,正確一點說,應(yīng)該是跳著,--忽然,我看到大路邊停著一輛車。

"怎么?怎么那里也有一輛,咦,是公路局的車,你不是說蘭嶼就這一輛車嗎?"

"噢!"朋友說,"那是從前的一輛,從前他們搞來這么一輛報廢車,嘿,蘭嶼這種路哪里容得下它,一天到晚拋錨,到后來算算得不償失,干脆再花了一百多萬買了這輛全新的巴士。"

"這是什么壞習(xí)慣--把些無德無能的人全往離島送,連車,也是把壞的往這里推,還是蘭嶼的路厲害,它哽是拒絕了這種車。"

"其實,越是離島越要好東西。"朋友幽幽的說。

車過機場,有一位漂亮的小姐上來。

"今天不開飛機對不對?"車長一副先見之明的樣子。

"今天不開。"

"哼,我早就告訴你了。"忽然地又轉(zhuǎn)過去問另一個乘客,"又來釣魚啦!"

"又來了!"

真要命,他竟無所不知。

這位司機也是山地人,中國臺灣來的。

他正開著車,忽然猛地急剎車,大家聽到一聲凄慘的貓叫。

"唉呀,壓死一只貓了!"乘客嚇得心抽起來。

"哈,哈!"司機大笑。

那里有什么貓?原來是司機先生學(xué)口技。那剎車,也是騙人的。

大概是開車太無聊了,所以他會想出這種娛人娛已的招數(shù),這樣的司機不知該記過還是該記功。

"從前更絕,"朋友說,"司機到了站懶得開車門,對乘客說:'喂,爬窗戶進來嘛!'乘客居然也爬了。"

早班的公車開出來的時候,司機背后一只桶,桶里一袋袋豆腐,每袋二十四元,他居然一路走一路做生意。

每到一站,總有人來買豆腐。

不在站上也有人買,彼此默契好極了。司機一按喇叭,穿著藍灰軍衣的海防部隊就有人跑出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除了賣豆腐,他也賣檳榔。

"檳榔也是狠重要的!"他一本正經(jīng)的說,仿佛在從事一件了不起的救人事業(yè)。

豆腐是一位湖北老鄉(xiāng)做的,他每天做二十斤豆子。

"也是拜師傅學(xué)的,"他說,"只是想賺個煙酒錢。"

他自稱是做"阿兵哥"來的,以后娶了蘭嶼小姐--跟車掌一樣,就落了籍了,他在鄉(xiāng)公所做事。

"我那兒子,"他眉飛色舞起來,"比我高哪,一百八十幾公分,你沒看過他們球隊里打籃球打得最好的就是呀!"

車子忽然停下來,并且慢慢往后倒退。

"干什么?"

"他看到海邊那里有人要她搭車。"朋友說。

海邊?海邊只有礁石,哪里有人?為什么他偏看得到?

那人一會功夫就跑上來了,后里還抱著海里摘上來的小樹,聽說叫海梅,可以剝了皮當(dāng)枯枝擺設(shè)。

那人一共砍了五棵,分兩次抱上車。

"等下補票,"他弄好了海梅理直氣壯的說,"錢放在家里。"

車長沒有反對,說的也是,下海的人身上怎么方便帶錢?后來他倒真的回家補了錢。

"喂,喂!"我的朋友看到了他的蘭嶼朋友,站在路邊。他示意司機慢點開。因為他有話要說。

"你有沒有繼續(xù)看病?"他把頭伸出窗外,他是個愛管閑事的人。

"有啦……"那人囁囁嚅嚅的說。

"醫(yī)生怎么說?"他死盯著不放。

"醫(yī)生說……病有些較好啦。"

"不可以忘記看醫(yī)生,要一直去。"嘮嘮叨叨的叮嚀了一番。

"好……"

車子始終慢慢開,等他們說完話。

"這些女人怎么不用買票?"

"她們是搭便車的。"

"為什么她們可以搭便車?"

"因為她們是要到田里去種芋頭的。"我不知道這能不能算一個免票的理由,但是看到那些女人高高興興的下了車,我也高興起來,看她們在晨曦里走入青色的芋田,只覺得全世界誰都該讓他們搭便車的。

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篇二

我和俞大綱老師的認(rèn)識是頗為戲劇性的,那是八年以前,我去聽他演講,活動是季曼瑰老師辦的,地點在中國話劇欣賞委員會,地方小,到會的人也少,大家聽完了也就零零落落地散去了。

但對我而言,那是個截然不同的晚上,也不管夜深了,我走上臺去找他,連自我介紹都省了,就留在李老師那套破舊的椅子上繼續(xù)向他請教。

俞老師是一個談起話來就沒有時間觀念的人,我們愈談愈晚,后來他忽然問了一句:

"你在什么學(xué)校?"

"東吳--"

"東吳有一個人,"他很起勁地說,"你去找她談?wù)?,她叫張曉風(fēng)。"

我一下愣住了,原來俞老師竟知道我而器重我,這么大年紀(jì)的人也會留心當(dāng)代文學(xué),我當(dāng)時的心情簡直興奮得要轟然一聲燒起來,可惜我不是那種深藏不露的人,我立刻就忍不住告訴他我就是張曉風(fēng)。

然后他告訴我他喜歡的我的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認(rèn)為深得中國文學(xué)中的陰柔之美,我其實對自己早期的作品很羞于啟齒,由于年輕和浮淺,我把許多好東西寫得糟極了,但被俞老師在這種情形下無心地盛贊一番,仍使我竊喜不己。接著又談了一些話,他忽然說:

"白先勇你認(rèn)識嗎?"

"認(rèn)識。"那時候他剛好約我在他的晨鐘出版社出書。

"他的《游園驚夢》里有一點小錯,"他很認(rèn)真的說,"吹腔,不等于昆曲,下回告訴他改過來。"

我真的驚訝于他的細膩。

后來,我就和其他年輕人一樣,理直氣壯的穿過怡太旅行社業(yè)務(wù)部而直趨他的辦公室里聊起天來。

"辦公室"設(shè)在館前街,天曉得俞老師用什么時間辦"正務(wù)",總之那間屬于怡太旅行社的辦公室,時而是戲劇研究所的教室,時而又似乎是振興國劇委員地的兔費會議廳,有時是某個雜志的顧問室……總之,印象是滿屋子全是人,有的人來晚了,到外面再搬張椅子將自己塞擠進來,有的人有事便徑自先行離去,前前后后,川流不息,仿佛開著流水席,反正任何人都可以在這里做學(xué)術(shù)上的或藝術(shù)上的打尖。

也許是緣于我的自入,我自己雖也多次從這類當(dāng)面的和電話聊天中得到許多好處,但我卻不贊成俞老師如此無日無夜的來者不拒。我固執(zhí)的認(rèn)為,不留下文字,其他都是不可信賴的,即使是嫡傳弟子,復(fù)述自己言論的時候也難免有失實之處,這話不好直說,我只能間接催老師。

"老師,您的平劇劇本應(yīng)該抽點時間整理出來發(fā)表。"

"我也是這樣想呀!"他無奈地嘆了口氣,"我每次一想到發(fā)表,就覺得到處都是缺點,幾乎想整個重新寫過--可是,心里不免又想,唉,既然要花那么多功夫,不如干脆寫一本新的……"

"好啊,那就寫一個新的!"

"可是,想想舊的還沒有修整好,何必又弄新的?"

唉,這真是可怕的循環(huán)。我常想,世間一流的人才往往由于求全心切反而沒有寫下什么,大概執(zhí)著筆的,多半是二流以下的角色。

老師去世后,我忍不住有幾分生氣,世間有些胡亂出版的人是"造孽",但惜墨如金,竟至不立文字則對晚輩而言近乎"殘忍",對"造孽"的人歷史還有辦法,不多久,他們的油墨污染便成陳跡,但不勤事寫作的人連歷史也對他們無可奈何。倒是一本《戲劇縱橫談》在編輯的半逼半催下以寫隨筆心情反而寫出來了,算是不幸中的小幸。

有一天和尉素秋先生淡起,她也和我持一樣的看法,她說:"唉,每天看訃聞都有一些朋友是帶著滿肚子學(xué)問死的--可惜了。"

老師在世時,我和他雖每有會意深契之處,但也有不少時候,老師堅持他的看法,我則堅持我的。如果老師今日復(fù)生,我第一件急于和他辯駁的事便是堅持他至少要寫二部書,一部是關(guān)于戲劇理論,另一部則應(yīng)該至少包括十個平劇劇本,他不應(yīng)該只做我們這一代的老師,他應(yīng)該做以后很多代年輕人的老師……

可是老師已不在了,深夜里我打電話和誰爭論去呢?

對于我的戲劇演出,老師的意見也甚多,不論是"燈光"、"表演"、"舞臺設(shè)計"、"舞蹈"他都"有意見",事實上俞老師是個連對自己都"有意見"的人,他的可愛正在他的"有意見"。他的意見有的我同意,有的我不同意,但無論如何,我十分感動于每次演戲他必然來看的關(guān)切,而且還讓怡太旅行社為我們的演出特別贊助一個廣告。

老師說對說錯表情都極強烈,認(rèn)為正確時,他會一疊聲地說:"對--對--對--對--……"

每一個對字都說得清晰、緩慢、悠長,而且?guī)缀醯裙?jié)拍,認(rèn)為不正確時,他會嘿嘿而笑,搖頭,說:"完全不對,完全不對……"

令我驚訝的是老師完全不贊同比較文學(xué),記得我第一次試著和他談?wù)勔晃粚W(xué)者所寫的關(guān)于元雜劇的悲劇觀,他立刻拒絕了,并且說:

"曉風(fēng),你要知道,中國和西洋是完全不同的,完全不同的,一點相同的都沒有!"

"好,"我不服氣,"就算比出來的結(jié)果是'一無可比',也是一種比較研究啊!"

可是老師不為所動,他仍堅持中國的戲就是中國的戲,沒有比較的必要,也沒有比較的可能。

"舉例而言,"好多次以后我仍不死心,"莎士比亞和中國的悲劇里在最嚴(yán)肅最正經(jīng)的時候,卻常常冒出一段科渾--而且,常常還是黃色的,這不是十分相似的嗎?"

"那是因為觀眾都是新興的小市民的緣故。"

奇怪,老師肯承認(rèn)它們相似,但他仍反對比較文學(xué)。后來,我發(fā)覺俞老師和其他年輕人在各方面的看法也每有不同,到頭來各人還是保持了各人的看法,而師生,也仍然是師生。

有一陣,報上猛罵一個人,簡直像打落水狗,我打電話請教他的意見,其實說"請教"是太嚴(yán)肅了些,俞老師自己反正只是和人聊天(他真的聊一輩子天,很有深度而又很活潑的天),他絕口不提那人的"人",卻盛贊那人的文章,說:

"自有白話文以來,能把舊的詩詞套用得那么好,能把固有的東西用得那么高明,此人當(dāng)數(shù)第一!"

"是'才子之筆'對嗎?"

"對,對,對。"

他又贊美他取譬喻取得婉委貼切。放下電話,我感到什么很溫暖的東西,我并不贊成老師說他是白話文的第一高手,但我喜歡他那種論事從寬的胸襟。

我又提到一個罵那人的人。

"我告訴你,"他忽然說,"大凡罵人的人,自己已經(jīng)就受了影響了,罵人的人就是受影響最深的人。"

我?guī)缀醣贿@種怪論嚇了一跳,一時之間也分辨不出自己同不同意這種看法,但細細推想,也不是毫無道理。俞老師凡事愿意退一步想,所以海闊天空竟成為很自然的事了。

最后一次見老師是在國軍文藝中心,那晚演上本《白蛇傳》,休息的時候才看到老師和師母原來也來了。

師母穿一件棗紅色的曳地長裙,襯著銀發(fā)發(fā)亮,師母一向清麗絕俗,那晚看起來比平常更為出塵。

不知為什么,我覺得老師臉色不好。

"救風(fēng)塵寫了沒?"我趁機上前去催問老師。

老師曾告訴我他極喜歡元雜劇《救風(fēng)塵》,很想將之改編為平劇。其實這話說了也有好幾年了。"

"大家都說《救風(fēng)塵》是喜劇,"他曾感嘆地說,"實在是悲劇啊!"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我總要提醒俞老師一次"救風(fēng)塵"的事,我自己極喜歡那個戲。

"唉--難啊--"

俞老師的臉色真的很不好。

"從前有位趙先生給我打譜--打譜太重要了,后來趙先生死了,現(xiàn)在要寫,難啊,平劇--"

我心里不禁悲傷起來,作詞的人失去了譜曲的人固然悲痛,但作詞的人自己也不是永恒的啊!

"這戲?qū)懙煤茫?他把話題拉回《白蛇傳》,"是田漢寫的。后來的《海瑞罷官》也是他寫的--就是給批斗了的那一本。"

"明天我不來了!"老師又說。

"明天下半本比較好啊!"

"這戲看了太多遍了。"老師說話中透露出顯然的疲倦。

我不再說什么。

后來,就在報上看到老師的死。老師患先天性心臟肥大癥多年,原來也就是隨時可以撒手的,前不久他甚至在計程車上突然失去記憶,不知道回家的路。如果從這些方面來看,老師的心臟病突發(fā)倒是我們所可能預(yù)期的最幸福的死了。

悲傷的是留下來的,師母,和一切承受過他關(guān)切和期望的年輕人,我們有多長的一段路要走啊!

老師生前喜歡提及明代的一位女伶楚生,說她"孤意在眉,深情在睫","孤意"和"深情"原是矛盾的,卻又很微妙地是一個藝術(shù)家必要的一種矛盾。

老師死后我忽然覺得老師自己也是一個有其"孤意"有其"深情"的人,他執(zhí)著于一個綿邈溫馨的中國,他的孤意是一個中國讀書人對傳統(tǒng)的悲痛的擁姿,而他的深情,使他容納接受每一股昂揚沖激的生命,因而使自己更其波瀾壯闊,浩瀚森森……

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篇三

我們總是聚少離多,如兩岸。

如兩岸--只因我們之間恒流著一條莽莽蒼蒼的河。我們太愛那條河,太愛太愛,以致竟然把自己站成了岸。

站成了岸,我愛,沒有人勉強我們,我們自己把自己站成了岸。

春天的時候,我愛,楊柳將此岸綠遍,漂亮的綠絳子潛身于同色調(diào)的綠波里,緩緩地向彼岸游去。河中有萍,河中有藻,河中有云影天光,仍是《國風(fēng)·關(guān)睢》篇的河啊,而我,一徑向你泅去。

我向你泅去,我正遇見你,向我泅來--以同樣柔和的柳條。我們在河心相遇,我們的千絲萬緒秘密地牽起手來,在河底。

只因為這世上有河,因此就必須有兩岸,以及兩岸的綠楊堤。我不知我們?yōu)槭裁粗灰驁猿忠粭l河,而竟把自己矗立成兩岸,歲歲年年相向而綠,任地老天荒,我們合力撐住一條河,死命地呵護那千里煙波。

兩岸總是有相同的風(fēng),相同的雨,相同的水位。乍醬草勻分給兩岸相等的紅,鳥翼點給兩岸同樣的白,而秋來蒹葭露冷,給我們以相似的蒼涼。

驀然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同屬一塊大地。

縱然被河道鑿開,對峙,卻不曾分離。

年年春來時,在溫柔得令人心疼的三月,我們?nèi)滩蛔∩斐鍪直?,在河底秘密地挽起。定義以命運

年輕的時候,怎么會那么傻呢?

對"人"的定義?對"愛"的定義,對"生活"的定義,對莫名其妙的剛聽到的一個"哲學(xué)名詞"的定義……

那時候,老是慎重其事地把左掌右掌看了又看,或者,從一條曲曲折折的感情線,估計著感情的河道是否決堤。有時,又正經(jīng)的把一張臉交給一個人,從鼻山眼水中,去窺探一生的風(fēng)光。

奇怪,年輕的時候,怎么什么都想知道?定義,以及命運。年輕的時候,怎么就沒有想到過,人原來也可以有權(quán)不知不識而大刺刺地活下去。

忽然有一天,我們就長大了,因為愛。

去知道明天的風(fēng)雨已經(jīng)不重要了,執(zhí)手處張發(fā)可以為風(fēng)幟,高歌時,何妨傾山雨入盞,風(fēng)雨于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找一方共同承風(fēng)擋雨的肩。

忽然有一天,我們把所背的定義全忘了,我們遺失了登山指南,我們甚至忘了自己,忘了那一切,只因我們已登山,并且結(jié)廬于一彎溪谷。千泉引來千月,萬竅邀來萬風(fēng),無邊的莊嚴(yán)中,我們也自莊嚴(yán)起來。

而長年的攜手,我們已彼此把掌紋疊印在對方的掌紋上,我們的眉因為同蹙同展而銜接為同一個名字的山脈,我們的眼因為相同的視線而映出為連波一片,怎樣的看相者才能看明白這樣的兩雙手的天機,怎樣的預(yù)言家才能說清楚這樣兩張臉的命運?

薔蔽幾曾定義,白云何所謂其命運,誰又見過為劈頭迎來的巨石而焦的的流水?怎么會那么傻呢,年輕的時侯。從俗

當(dāng)我們相愛--在開頭的時候--我閃覺得自己清雅飛逸,仿佛有一個新我,自舊我中飄然游離而出。

當(dāng)我們相愛時,我們從每寸皮膚,每一縷思維伸出觸角,要去探索這個世界,擁抱這個世界,我們開始相信自己的不凡。

相愛的人未必要朝朝暮暮相守在一起--在小說里都是這樣說的,小說里的男人和女人一眨眼便已暮年,而他們始終沒有生活在一起,他們留給我們的是凄美的回憶。

但我們是活生生的人,我們不是小說,我們要朝朝暮暮,我們要活在同一個時間,我們要活在同一個空間,我們要相廝相守,相牽相掛,于是我棄放棄飛騰,回到人間,和一切庸俗的人同其庸俗。

如果相愛的結(jié)果是我們平凡,讓我們平凡。

如果愛情的歷程是讓我們由縱橫行空的天馬變而為忍辱負(fù)重行向一路崎嶇的承載駕馬,讓我們接受。

如果愛情的軌跡總是把云霄之上的金童玉女貶為人間姻火中的匹婦匹夫,讓我們甘心。我們只有這一生,這是我們唯一的籌碼,我們要活在一起下注。我們只有這一生,這只是我們唯一的戲碼,我們要同臺演出。

于是,我們要了婚姻。

于是,我們經(jīng)營起一個巢,棲守其間。

在廚房,有餐廳,那里有我們一飲一啄的牽情。

有客廳,那里有我們共同的朋友以及他們的高談闊論。

有兼為書房的臥房,各人的書站在各人的書架里,但書架相銜,矗立成壁,連我們那些完全不同類的書也在聲氣相求。

有孩子的房間,夜夜等著我們?nèi)橐浑p嬌兒癡女念故事,并且蓋他們老是踢的棉被。

至于我們曾訂下的山之盟呢?我們所渴望的水之約呢?讓它等一等,我們總有一天會去的,但現(xiàn)在,我們已選擇了從俗。

貼向生活,貼向平凡,山林可以是公寓,電鈴可以是詩,讓我們且來從俗。

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篇四

相信未來

當(dāng)蜘蛛網(wǎng)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dāng)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zhí)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dāng)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dāng)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zhí)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fēng)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們對于我們腐爛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

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于我們的脊骨,

那無數(shù)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zhàn)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篇五

有一種愛,偉大而平凡,如潤物春雨,似拂面和風(fēng);有一份情,無私而博大,綿綿不斷,情誼深長。這就是母愛,永遠都是不求回報,無私的付出。在許多人記憶的殿堂里,媽媽一直都是你最忠實的后盾,每一步的成長,都在媽媽慈愛的目光中長大;每一次的成功,都在媽媽欣慰的笑容中度過。小的時候,一部《媽媽再愛我一次》的電影,讓多少人流下了淚水;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母愛是首無言的歌,總會在某個午后、某個黃昏、某個黑夜,輕輕響起,母愛是幅淡淡的畫,總會在某個陌生街頭、某個陌生小站、某個異鄉(xiāng)旅店,在你最失意、最需要求助的時候。閃現(xiàn)在眼前……

孩子時候的淚水落滿了母親的衣襟,處次學(xué)走路的時候握緊了母親的雙手。母親的年輪,記載著你人生的軌跡;母親的四季,牽掛著你在外的冷暖。母愛是那頂始終為你撐著的傘,暴雨襲來才突然發(fā)現(xiàn)母親的艱辛;母愛是你身后堅定的目光,驀然回首才看到母親守望的身影。

母親給了你生命,給了你善良,更給了你一個永遠的家?;氐侥赣H身邊,起得再晚,也會精心為你準(zhǔn)備早餐;手腳再懶,也會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的衣衫放在枕邊。母愛最真、最純,她的一切,早已融入到兒女的衣食起居,融入到日常的點點滴滴,讓生命沐浴著愛的光輝健康成長;

母愛簡簡單單,平平常常,從來沒想過什么回報,卻讓生命在仁愛中延續(xù)、船承;母愛堅忍不拔,無怨無悔,母性的慈愛常常會超越血緣,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奇跡。有位撿破爛的母親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腎捐給了患尿毒癥兒子;還有一位母親收養(yǎng)了一個腦癱的孩子,不僅視如己出,而且不去理醫(yī)生的斷言,硬是讓鐵樹開了花,讓低能弱智的孩子也考入了高等學(xué)府……

兒女的目光總是向著最美的遠方,母親的目光卻總是落在兒女身上,常常會忘記自己。母親已習(xí)慣了兒女的疏忽,那顆心卻追隨著兒女漂泊不定。兒女的生日喜好讓母親如數(shù)家珍,兒女的一頻一笑更是母親是一種歲月少年的時候,對母親是一種依賴。青年的時候,對母親也是一種盲目的愛。也許只有當(dāng)生命的太陽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開始了夏,對母親才會有深刻的理解,深刻的愛。

我們也許突然感悟,母親其實是一種歲月,從綠地流向一片森林的歲月,從小溪流向一池深湖的歲月,從明月流向一片冰山的歲月。隨著生命的腳步,當(dāng)我們也以一角魚尾紋,一縷白發(fā)在感受母親額頭的皺紋、母親滿頭白發(fā)的時候,我們有時竟難以分辨,老了的,究竟是我們還是母親,還是我們的歲月?我們希望留下的究竟是那銘心刻骨的母愛,還是那點點滴滴、風(fēng)風(fēng)仆仆、有血有淚的歲月?歲月的消逝是無言的,當(dāng)我們對歲月有所感覺時,一定是在非常沉重的回憶中。而對母親的犧牲真正有所體會時,我們也一定進入了付出和犧牲的季節(jié)。有時我們在想,作為母親,僅僅是養(yǎng)育了我們嗎?倘若沒有母親的付出,母親的犧牲,母親博大無私的愛,著個世界還會有溫暖、有陽光、有我沉甸甸的淚水嗎?

我們終于長大了,從一個男孩變成一個男人;從一個女兒變成一個母親。當(dāng)我們以為肩頭挑起責(zé)任也挑起命運的時候,當(dāng)我們似乎可以傲視人生的時候,也許有一天,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我們白發(fā)蒼蒼的母親正以一種充滿無限憐愛,無限關(guān)懷,無限牽掛的目光在背后注視著我們。我們會在剎那間感到,在母親的眼里,我們其實永遠沒有擺脫嬰兒的感覺,我們永遠是母親懷里那個不懂事的孩子。

我們往往是在回首的片刻,在遠行之前,在離別之中,發(fā)現(xiàn)我們從未曾離開過母親的視線,離開過母親的牽掛?!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蔽覀兛傇谙?,我們又能回報母親什么呢?母親是一種歲月,無論是個人的也許平庸也許單純的人生體驗,還是整個社會前進給我們的教誨和印證,在絕無坦途的人生旅途,擔(dān)負(fù)最多痛苦,背著最多壓力,咽下最多淚水,仍以愛,以溫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對著人生,對著我們的,只有母親!永遠的母親!沒有母親,生命將是一團漆黑;沒有母親,社會將失去溫暖。那時在我們認(rèn)為生命最艱難的時刻,面對打擊,面對失落,以為完全失去了。就在那一刻,是母親的一句話,讓我們重新啟程??粗覀冄陲棽蛔〉木趩?,母親說,該知足了!日子還長!于是我們便理解了深奧的道理,為什么這么多哲人智士,將傷痕累累的民族視為母親,將濤聲不斷的江河視為母親,將廣闊無垠的大地視為母親。因為能承受的,母親都承受了;該付出的,母親都付出了。而作為一種歲月,母親既是民族的象征,也是愛的象征。也許因為我們無以回報流淌的歲月所賜予的,所以,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愛著我們的母親。

在我們眼里母親是一種永遠值得灑淚的感懷的歲月,是一篇總也讀不完的美好故事。

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篇六

有一種愛情,與責(zé)任無關(guān),披上一件荒.唐的外衣,它就成了曖昧。

記得王菲的一句歌詞:我把心給了你,身體給了他,我把情節(jié)給了你,結(jié)局給了他。

單一的愛情,也許注定被摒棄,或許因為壓力、或許因為驕傲、或許只是因為那顆不安的心。

一對一的白頭偕老,到底太過寂寞與單調(diào),不消一個飛眼的瞬間,心便蕩漾開來。

曖昧,是心底沒有來由的牽掛,是抽屜里永遠不敢去署名的戒指。

因為太過完美,我們身上總是有無數(shù)的閃爍眼神,于是,義無反顧的迷戀上了這種近乎自戀的感覺。

愛是無聊沙漠中罌粟編織成的綠洲、或許因為太過危險,害怕受傷的人們,怯于靠近。

面對愛情,我們通常炒股般冷靜,不愿先拋出手,等待更好的時機,更對的人。于是學(xué)會,含混不清,學(xué)會拖泥帶水,學(xué)會欲拒還迎,學(xué)會醉生夢死,學(xué)會曖昧!我們都在尋找最安全的方式,和感情賭一場由時間做籌碼的局。

靠近,離開,愛戀,分離,都不需要交代,這是曖昧的魅力,但是明明由慌張的心跳,是愛嗎?

那些暗示,頻頻投遞,那些問候,以及各懷心事,如同隔霧的花朵,云端美麗,卻始終容不得天明霧散的一刻。原來,他們離愛情,真正的愛情,實在很遠。

寂寞的靈魂,不可否認(rèn),總會有掙扎的時刻,于是,曖昧,成為鎮(zhèn)定劑,讓感情的面目開始朦朧,說不清,道不明。如果,如果它僅止于靈魂的牽扯,那么,這份曖昧,就會干凈的多。

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篇七

雪花的快樂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

在半空里瀟灑,

我一定認(rèn)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飛舞,

認(rèn)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借我的身輕,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篇八

小思《中國的牛》

對于中國的牛,我有著一種特別尊敬的感情。

留給我印象最深的,要算在田壟上的一次“相遇”。

一群朋友郊游,我領(lǐng)頭在狹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來了幾頭耕牛,狹道容不下人和牛,終有一方要讓路。它們還沒有走近,我們已經(jīng)預(yù)計斗不過畜牲,恐怕難免踩到田地泥水里,抬起頭看看,稍遲疑一下,就自動走下田去。一隊耕牛,全跟著它離開阡陌,從我們身邊經(jīng)過。

我們都呆了,回過頭來,看著深褐色的牛隊,在路的盡頭消失,忽然覺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 中國的牛,永遠沉默地為人做著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日下,它拖著沉重的犁,低頭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讓人們下種。等到滿地金黃或農(nóng)閑時候,它可能還得擔(dān)當(dāng)搬運負(fù)重的工作:或終日繞著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計程的路。在它沉默的勞動中,人便得到應(yīng)得的收成。

那時候,也許,它可以松一肩重?fù)?dān),站在樹下,吃幾口嫩草。偶爾搖搖尾巴,擺擺耳朵,趕走飛附身上的蒼蠅;已經(jīng)算是它最閑適的生活了。

中國的牛,沒有成群奔跑的習(xí)慣,永遠沉沉實實的,默默地工作,平心靜氣。這就是中國的牛!

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篇九

一個女孩子來信說,她看了《雪地里的蝸牛奄列》之后,不明白書里這兩句:

“愛情使人忘記時間,時間也使人忘記愛情?!?/p>

當(dāng)你愛上一個人,你會忘記時間存在。你可以每天二十四小時跟他一起。你不介意花十四小時乘飛機從香港到美國跟他見一面,然后又匆匆趕回來。

為了跟他見面,你會把重要會議延期,把重要的工作放在一旁。你們約會之后,還可以拿著電話筒聊到天亮。

愛情使人忘記時間流逝。你會忘記自己的年紀(jì)。

六十歲的人也會以為自己只有十八歲。你會許下一生一世的承諾,忘記時間會改變一切。

然而,時間流逝,也會使人忘記愛情曾經(jīng)存在。

兩個人一起的日子久了,愛情一點一滴的消逝。

他忘記了這些年來他多么愛你,他忘記了你們曾經(jīng)多么快樂,也忘記了你們一起經(jīng)歷了許多事情。忘記了,所以他愛上了別人。

當(dāng)時間過去,我們忘記了我們曾經(jīng)義無反顧地愛過一個人,忘記了他的溫柔。忘記了他為我做的一切。我對他再沒有感覺,我不再愛他了。

為什么會這樣?原來我們的愛情敗給了歲月。

首先是愛情使你忘記時間,然后是時間使你忘記愛情。

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篇十

《相信》

當(dāng)你在余震的廢墟上拼命高喊

讓我再救一個 再救一個

我看見生死大營救的綠色旋風(fēng)中

熟悉的迷彩和你年輕的臉龐

就在你伸出手臂

跪向生命的一剎那

孩子 我們看見了

大災(zāi)之中

一個國家站起來的青春力量

當(dāng)你用柔弱的身軀擋住倒塌的房梁

奮不顧身 把孩子摟進年輕的胸膛

我看見你前傾的身軀

又筑起一座高高的講臺

沉默的美麗

堵在天堂門口

像天使扼住死亡

孩子 我們看見了

大難當(dāng)頭

一個民族不倒的青春雕像

當(dāng)你身臨絕境用朗朗的讀書聲趕走驚慌

當(dāng)你情不自禁的唱起國歌 迎戰(zhàn)死亡

當(dāng)你在重壓之下一遍遍喊著親人的名字

當(dāng)你劫后重生說出的第一句話

今晚的月亮真圓

孩子 我們聽見了

聽見整個中國都在為你鼓掌

這自發(fā)的掌聲

改變了世界的目光

這掌聲屬于你啊 我們的孩子

改革開放三十年

中國誕生的新一代青春形象

沒有白疼你們啊 孩子

幸福中長大的80后 90后的孩子們

我們曾想告訴你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我們曾想告訴你們家和國的份量

終于 在大災(zāi)來臨的時刻

看到了你們伸出的手臂里

民族的熱血在流淌看到了天安門廣場

你們的淚眼包含著中國的悲壯

看到了你們都市的腳步在廢墟中穿梭

看到了你們 粉紅的手指為老人擦洗創(chuàng)傷

這一刻 我要代表所有的父母

夸一聲你們

80后 90后的孩子們 好樣的

你們長大了 你們成熟了

你們勇敢了 你們美麗了

你們在國難的時刻

堅強如鋼

如果我們的白發(fā)故事還能

給你們講述什么

請把幾個“相信”記在心上

相信你們

在我們曾經(jīng)宣誓的黨旗下

扛起災(zāi)后重建的破碎山崗

相信你們

在我們永遠突進的軍旗中

譜寫子弟兵為人民的最新樂章

相信你們

在我們神圣的國旗下

讓世界看到

我們偉大民族復(fù)興的希望

復(fù)興的希望

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篇十一

再別康橋

作者: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篇十二

別慈母,淚沾襟。

月入云,人落淚。

眾人去,母獨留。

問母留為何?

母謂心難放,續(xù)又萬叮囑。

一一點頭應(yīng),心中滿悉悵。

別慈母,淚沾襟。

燭光閃,人無言。

聞母啼,匆抬頭。

問母哭為何?

母謂子遠別,實是太難舍。

開口尉母親,無奈心惶惶。

別慈母,淚沾襟。

寬母心,淚行流。

母停泣,反慰子。

問母慰為何?

母謂心難過,不愿見子淚。

心亂無以應(yīng),母親卻已去。

離別前夜

在燈光的掩映下我收撿著行裝,

在夕陽的襯托中母親在忙碌著。

母親的背景還是那個老樣子,

她在夜暮來臨前想把我裝進她眼里。

夕陽落下一輪彎月掛天空,

我憶起往事,

仿佛母親讀懂了我的心,

與我一直覺浸在回憶中。

我憶起她不辭辛苦來照顧我,

我憶起母親給我做的飯菜。

悄悄的她幫我收拾好了行裝,

她以那充滿復(fù)雜感情的眼光告訴我,

好好地走吧,只要想想這個家就可以了。

母親并沒有與我說什么,

只是用心靈與我溝通,

在這離別前夜。

我們不說什么互相思念的話。

只用多年來我與母親的感情,

一個眼光,一個熟悉的動作。

母親不坐在那里,

而是悄悄走去,

帶去一片溫馨。

將離別

將離別,

時非長,程非遠,

慈母淚千。

細細理行囊,

備物堆如山。

執(zhí)手囑萬言,

濤濤江水綿綿。

辛酸苦惱,

系子心田。

子至心田。

回首望見,

仍在堂前。

上路才知,

肩上包裹沉甸甸……

薄公英

漂漂蕩蕩,流浪遠方。

你贏弱的身軀,

似在風(fēng)中輕輕顫動。

嘴唇微微在動,

在為你遠離故土的兒女輕聲祝福。

戀戀不舍,不愿離別。

你堅強的心,

激勵著飄在異地的我們;

淚水默默地涌出,

難道不相為兒女送去甘露?

面向陽光,勇敢地走。

你的愿望終于成真,

我們,這薄公英的兒女,

終于在遠方扎下根,開出花。

而你,

永遠是我們心中的家。

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篇十三

愿你安好,愿我執(zhí)著

文字/香襲書卷

常言:喜氣安穩(wěn)。五月在清新中,來了。單薄了的衣物,透著涼意的溫柔。卷起一袖的春風(fēng),就生了穩(wěn)妥的幸福。在日常中,喜氣叢生,順當(dāng)安穩(wěn)。最愛那穩(wěn)妥的女子,安于生活的章節(jié),寫出一些誘人的句子。碎片化的時代,匆促而忙無所。再聽流水清音,閨之秀中,已經(jīng)難覓安穩(wěn)。生了喜氣,安穩(wěn)日月,該是所幸了。

喜歡讀那個女子的文字,因為她的文字總是那樣舒展,寫的都是一些生活小事,卻讀出了心底的柔軟。順著她的文字,能觸摸到生活的脈搏。其實,接地氣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那些大俗的日子里,活色生香,才有了大雅之境。

我想生前我一定是一株植物,要不怎么會這樣喜歡與植物相處。五月早晨的清涼,浸透在眼前的綠意中,就有了安然于心的清幽。這大好的光陰里,我種下祈福的種子,長出了滿心間的滿足和愉悅。

翻開耀一的新書,他說:再熱也熱不過初戀,再冷也冷不過人心,再長也長不過等待,再美也美不過想象,再遠也遠不過生死,再暖也暖不過平凡。

走在陽光織繡出的路上,乍寒還暖的氣溫,前方有光,那是希望。填滿背包的東西,盛裝著四季,儲蓄著喜怒哀樂。我們認(rèn)真的活著,因為前面有光。

寫花,寫草,寫植物。多想,是一株綠色的植物,在冬天里休眠,在春天里醒來。然后寫一封長長的信,結(jié)出長長的藤,把傷感和笑容融入,無地址,不寄出。

那個美麗的女孩子,許是看了我的文章,尋了微信號,詢問怎么關(guān)注我的公眾號。我心存感恩的謝過這陌生的女孩,女孩說:是我應(yīng)該謝謝你,讓我看見了這塵世的美好。多么值得欣慰呀,寫文的初心就是傳遞真善美,來溫暖這過于殘酷的現(xiàn)實。愿你安好,愿我執(zhí)著

張曉風(fēng)散文語錄篇十四

《海的那邊》

——————送給未知的

我傾聽著風(fēng)的呼嘯

夾帶著滿世界的喧囂

靜下心來慢慢尋找

在海的那邊 是否有傳來你的聲消

我觸擁著浪的奔跑

覬覦著幸福的各種微笑

躺下來靜靜思考

在海的那邊 是否你也是這樣的不堪慵擾

我摩挲著沙筑的城堡

暢想著不知名的c調(diào)

坐下來碎碎念叨

在海的那邊 是否你也是這樣的快樂驕傲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56650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