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感動中國人物彭士祿事跡材料(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10 15:54:57
2023年感動中國人物彭士祿事跡材料(四篇)
時間:2023-04-10 15:54:57     小編:zdfb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感動中國人物彭士祿事跡材料篇一

婚后不久,朱彥夫見村民們絕大多數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決心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辦一所夜校,教群眾識字。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妻子的支持。于是,他們便拿出自己積攢起來的殘廢金,辦了一所夜校,朱彥夫任教員。每天晚上,他都堅持去夜校授課,起初是妻子背他去,一年后他能走了,便自己去。有一次,他在崎嶇的山路上摔倒了,臉被石頭劃破了幾個口子,殘臂斷截處也受了傷,自己爬不起來,直到家人來接他,才在妻子的攙扶下站起來。看他被摔得鮮血淋淋的樣子,妻子心疼得直掉淚?!按謇镒R字的人太少了,我必須得好好地教下去。這點傷不要緊,我以后小心點就是了,你放心好了?!敝鞆┓蜉p輕地安慰著妻子。從此,為了丈夫的安全,她堅持送接丈夫。

1957年,朱彥夫被全村8名黨員推選為村支部書記。組織上考慮到高度殘廢,料理自己生活都十分困難,沒有同意。朱彥夫便“拄”著拐杖,拖著17斤重的一雙鐵腳,在山路上艱難地行走給公社黨委書記看,同時表態(tài),不干出個樣子來絕不罷休。_說:“只要俺能走,彥夫就能走。他對黨有說不完的恩情,為能繼續(xù)為黨做事,他遇到的困難就是再大,他也知道怎樣對待困難,他不會向困難低頭。讓他干支書,俺相信他能干好?!苯M織經過研究,同意他擔任張家泉村支書。

張家泉村雖處在沂河的上源,但分布在幾個山梁上,山路崎嶇,每年春、秋、冬三季,連村民的生活用水都十分困難,更不用說用水澆地了。朱彥夫意識到要徹底改變村子的落后面貌,必須先解決用水問題。為帶領村民們找水,他實在拖不動假腳,就用膝蓋跪行。村民們感動了,重新充滿了信心?!爸鞎泝煽谧訛榱嗽蹅兂粤硕嗌倏喟。垡窃俅蛲颂霉?,還有良心嗎?”到1960年止,張家泉村先后打井9口,解決了村民的生活用水問題。到70年代初,張家泉村終于打出了第一眼大口井——龍王廟大口井,并修建了一條1500米長的水渠,結束了村里無水澆田的歷史。之后的幾年里,張家泉村又接連打了兩眼大口井。張家泉村山地貧瘠,缺少平地,過去糧食不夠吃一直困擾著村民們?!爱敶逯笮∫彩歉刹?,要不能讓群眾過上溫飽日子,就對不起老少爺們?。 敝鞆┓蛐南?。于是,經過周密計劃,他帶領群眾經過兩年奮戰(zhàn),平整荒坡,填平兩個大溝,造成了一塊60多畝的旱澇保收的小平原。到60年代初,朱彥夫又帶領林業(yè)隊在荒山坡上開出了一個大蘋果園和一個花椒園,從那開始,張家泉的村民們口袋里開始有了零花錢。直到今天,這個蘋果園和花椒園仍然為村民們帶來可觀的收入。

為了讓村民們早日用上電,朱彥夫在妻子的攙扶照顧下,拖著殘疾身體先后乘火車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陜西聯系材料,經過7年的努力,終于擺脫了點油燈的歷史。這期間的出差費用,全是他自己的殘廢金。為了湊足出差費,_寧愿穿打滿補丁的衣服。有一次,她見二女兒朱向榮的衣服太破了,便許諾給她扯點布做件衣服,可是最終也沒能兌現。朱彥夫關心群眾疾苦。村民蔡光生有心臟病,因為家里窮,治不起,朱彥夫每個月從殘廢金中拿出20元給他買藥治病(當時朱彥夫的殘廢金為每月42元——作者注)。

朱彥夫夫婦對子女要求十分嚴格。在生產隊里,幾個孩子可以到莊稼地里幫大人摘棉花、刨地瓜、切瓜干,可就是收花生時不讓去,怕孩子吃花生,養(yǎng)成壞毛病。有一次,年幼的朱向欣實在是餓得受不了,到地瓜地里挖了兩個地瓜,放在火里燒,被朱彥夫發(fā)現,他硬是讓哭成淚人的女兒把1元錢送到生產隊會計手里作為賠償。朱彥夫當了25年村支書,沒拿一分錢的報酬。村里因工作需要招待上級來人,他只參加過一次,還硬是交了1元伙食費。

1982年,朱彥夫因患心臟病辭去村支書職務。考慮到朱彥夫的身體狀況,經組織研究決定,朱彥夫全家遷往南麻鎮(zhèn),可他和妻子仍放心不下張家泉村的群眾,每年都要回張家泉村看望鄉(xiāng)親們,與群眾共商致富路。

感動中國人物彭士祿事跡材料篇二

劉伯明家中兄妹6人,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改變命運,唯有苦讀。高中時劉伯明就讀的學校,距離家有9公里。他騎著一輛老舊的自行車走讀。

黑龍江的冬天格外長也特別冷,在冰雪覆蓋的路面上騎車非常困難,劉伯明經常是摔倒了爬起來,爬起來又摔倒。艱難求學路,成了他的訓練場,磨礪了他頑強的性格。

1985年3月,空軍到劉伯明就讀的依安縣一中招飛。全縣僅劉伯明入選。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空軍某訓練基地,成為一名殲擊機飛行員。

13年后,他光榮地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

無論當飛行員還是航天員,凡是動腦筋的事劉伯明都愛“摻和”。進入航天員隊伍后,劉伯明曾因流利回答一名教官10個刁鉆的專業(yè)問題,從此被這名教官“免提”,并獲得了“小諸葛”的綽號。

在神舟五號任務中,楊利偉一飛沖天,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

沒被選入任務梯隊的劉伯明,為了彌補差距,把進入航天員大隊以來所有的專業(yè)書籍都找出來,進行復習回顧、系統梳理,寫下了六七十萬字的心得體會,為后續(xù)飛行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20__年,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備份乘組的劉伯明,再次與飛天擦肩而過。

“代表祖國出征太空,光榮的背后一定是汗水澆灌的‘長征路’。”劉伯明說,“只有認真總結提高,更加努力學習、刻苦訓練,才能早日圓夢。”

感動中國人物彭士祿事跡材料篇三

20__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著陸在內蒙古中部的阿木古郎草原,當航天員楊利偉身著乳白色航天服跨出返回艙時,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此后,聶海勝兩度飛天、景海鵬三上太空,每次凱旋后的第一句話,還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八個字,字字懇切,重逾千鈞,折射出航天員對祖國和人民的摯愛。這份摯愛源于深知:為托舉他們一飛沖天,在祖國航天的各條戰(zhàn)線上,多少人把鋪蓋搬到車間,多少人伏在桌案上入眠,多少老專家透支了健康,多少年輕人霜染兩鬢……

“祖國托舉我飛天!”景海鵬記得,為了研制我國自己的艙外航天服,女設計師張萬欣先后7次赴俄羅斯參加學習培訓,不僅刻苦鉆研技術原理,還主動參加操作訓練。由于身材瘦小,她穿上充氣加壓后的艙外服,關節(jié)活動非常吃力,每次訓練結束后都渾身濕透,累得癱倒在地,半天也站不起來……俄羅斯專家十分驚訝地問:“她不會就是你們中國選出來的女航天員吧?”科研人員把一天當作兩天用,硬是靠著這種堅韌執(zhí)著的拼勁,只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8年才能干成的事。翟志剛完成出艙活動后自豪地說:穿著自主研制的艙外航天服漫步太空,感覺真棒!

說起國家,航天員們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但提到個人,他們卻常常輕描淡寫:

20年來,在很多人看來,鄧清明是個“消失”的人,甚至不少老家的親戚都會這樣問起:“只聽說是航天員,咋不見他上天哩?”作為目前航天員大隊唯一沒有執(zhí)行過飛天任務的首批現役航天員,鄧清明二十年如一日訓練備戰(zhàn),3次入選任務梯隊,卻始終沒能圓自己的飛天夢——“把生命中最寶貴的年華都獻給了漫長的等待,你后悔嗎?”鄧清明這樣回答:“不管主份還是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戰(zhàn)友飛就是我在飛!”

“神九”出征前,北京航天城里回蕩著《祖國不會忘記》這首歌,航天員們至今都感動不已……劉洋說:“如今當大家對我說‘你沒有變’的時候,我知道我不曾忘記初心,不曾迷失自己。因為我清醒地知道托舉我們飛天的雙手,一只叫‘科技’,一只叫‘國力’?!?/p>

感動中國人物彭士祿事跡材料篇四

8月1日晚,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98秒的成績獲得第六名,作為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他再次創(chuàng)造了歷史。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北京8月3日隨著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發(fā)令槍響起,七個人影飛速沖向終點。這其中,只有一位有著黃色皮膚。

北京時間1日晚,年近32周歲的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中以9秒98的成績獲得第六名,半決賽他跑出了9秒83——新的亞洲紀錄。

作為第一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這一夜,他“蘇神”的綽號被更多人知曉。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蘇炳添的人生,遠比比賽還要精彩。

北京時間8月1日晚,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98秒的成績獲得第六名,作為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他再次創(chuàng)造了歷史。圖為蘇炳添在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飛人”

“9秒98”、“9秒83”,東京奧運會像一場夢——“飛人”蘇炳添終于圓夢東京。

半決賽起跑前,他擺出了“拿捏”的手勢,幾秒后,他創(chuàng)造了新的亞洲紀錄。賽后,他說自己只是想進步一點點。看似“凡爾賽”,但將個人最好成績提速0.08秒的背后,是多年的漫長磨煉。

常年的訓練比賽,帶給他一身傷病,蘇炳添原本計劃在20__年退役,卻因心中不熄的短跑之火重返賽場。

20__年兩次跑出9秒91的蘇炳添,在次年多哈世錦賽后,便遭遇了18個月的傷病困擾,腰傷新愈,又添肩傷。這個永遠追求速度的身體,跑得過對手,卻跑不過傷病。

8月1日,在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百米半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9.83秒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一順利晉級決賽,并打破亞洲紀錄,他也成為了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圖為蘇炳添在比賽中。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奧運會因疫情延期一年,他曾因此長達13個月沒有比賽。種種困難之下,身為“超齡”老將,他仍笑著說“我真的還可以再跑。”

強大的意志力支撐他一步步靠近奧運夢想,最終,蘇炳添站上了奧運決賽的起跑線。

“蘇教授”

賽場下的蘇炳添,本科與碩士均就讀于暨南大學,還在核心期刊發(fā)表過論文,學生們叫他“蘇教授”。

個人的實踐是他寶貴的教學素材。20__年4月,蘇炳添被正式聘任為暨大副教授,他還曾利用國家隊休整時間回校,教學生們熱身與短跑的技術。或許下一次“蘇教授”回到學校,可以給學生們講講站在奧運男子百米決賽賽場的心得體會。

當地時間8月1日,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上,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創(chuàng)下亞洲紀錄,刷新個人最好成績,成功晉級決賽,他也是首個進入奧運會決賽的中國飛人。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今年,他帶的第一撥碩士研究生已畢業(yè),而“蘇教授”自己仍未停下求學步伐。他還有一個身份——北京體育大學20__級體能訓練學院博士研究生。

蘇炳添在深圳大運中心備戰(zhàn)東京奧運會期間,甚至還在寫自己的博士論文。這件事登上過微博熱搜,引得無數網友討論。

蘇炳添曾說,完全退役之后,他將會在暨大任教,“比起做教練,我更喜歡當一名老師。”

“添添”

很多次采訪中,蘇炳添都會提到“青梅竹馬”的妻子林艷芳,他們的愛情故事更是羨煞旁人。

當地時間8月1日,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上,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創(chuàng)下亞洲紀錄,刷新個人最好成績,成功晉級決賽,他也是首個進入奧運會決賽的中國飛人。

談及20__年初中軍訓時的初見,林艷芳曾回憶說,笑容燦爛的蘇炳添是最引人注意的那個。在那個純真的年代,蘇炳添也像其他男孩一樣,會用玩鬧、傳小紙條等招數來吸引“女神學霸”的注意。

20__年10月10日,他們走進婚禮殿堂,結束了15年的愛情長跑。而后,他們迎來兒子小天天的降生?;楹蟮纳罹拖窠Y婚紀念日一樣,十全十美。

蘇炳添平時稱妻子為“芳姐”,對方則叫他“添添”,作為外人,很難把這個稱呼和奧運賽場上那個追風的男人聯系在一起。林艷芳曾說:“他無論去哪兒都會跟我匯報,十幾年一直都這樣。”

蘇炳添自認是一個不懂浪漫的人,但他會記得兩人的每一個紀念日,幾乎每一條微博都會和妻子互動。如果這不是浪漫,那什么才是浪漫?

蘇炳添曾經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寫道:“不要活在紀錄里,要為破紀錄而活。”這句話就像他的人生寫照。被稱為“神”的他,迷人的不只是他在賽道奔跑的身影,還有,永遠追求更好的自己的樣子。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57142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