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那年18歲散文 18歲那年的夏天篇一
夏天小暑的詩句
推薦度:
夏天高溫的經(jīng)典語句
推薦度:
描寫夏天的作文
推薦度:
幼兒園教案彩虹真美麗
推薦度: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相關(guān)推薦
我想不會有人知道,我為什么會選取“那年夏天,十八歲的彩虹”這個名字。其實,就連我自己也不會太清楚,也許它真的單純的只是一個名字。就像我的名字一樣,它本就沒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僅僅只是一個符號,一個每當從雙唇吐出就會讓人固定地想到一個人的符號而已。而這樣的符號又通常會是被視為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這也就仿佛注定了符號設(shè)定者不會輕易地設(shè)定一個符號給某一個人或某一事物。非物質(zhì)的情感注入已是無可避免。這樣道來,我也就自相矛盾了。不。淺薄的自己,的確不知道我為什么會這樣選擇,就像媽媽對于我為什么會叫遇見一樣一無所知。只是簡單的因為好聽,好記。而我只是簡單的將兩個名字的組合——《彩虹》和《夏天,十九歲的肖像》。
而至于是否會有不經(jīng)意間的非物質(zhì)情感的注入的問題,那且就把它給讀者吧。我原本是想把名字設(shè)定為“那年夏天,貓?zhí)傻牟屎纭钡?,但想了想還是放棄了。至于為什么,理由也是簡單的,貓?zhí)墒且恢回?,沒錯,是一只日本貓。我初而想取這樣的名字就是因為,名字里沁潤著日式的氣息。那個彌漫著文藝氣候的國度,那個爛漫而又令人切齒的國家總能挑起我的想象,給我寧靜的幸福。它真的很容易就就探觸到我內(nèi)心深處那片柔嫩的處子之地,我知道日前這樣的表述,終歸會有些不合時宜,因此就有了“十八歲的彩虹”的出現(xiàn),它既繞開了那個許多人不喜歡的國家的名字,為我避開一些不必要的話茬,同時它也能喚起我對那段十八歲難以割舍下的青春記憶,而這樣的記憶不無時刻敲擊著我,催我回去。我時刻想著如若我的擔(dān)心為子虛烏有的存在,那該是多么令我快樂的事情??!
《彩虹》是九月十三號我在圖書館借到的一本小冊子。作者是吉本芭娜娜,拿到那個天藍色的小冊子,我就愛不釋手了。故事是通過倒敘和插敘的手法,講述了一個迷惘的女性,在幸福面前徘徊踟躕難于抉擇的時候,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遠離熟識的人群,遠離自己的國家,渴望通過外出旅游忘掉一些讓自己心跳難安的記憶和那脆弱的幸福。
日本的許多作家之所以能夠,輕易地俘獲我的心,讓我像只犬太郎一樣為之奔走呼號,就在于他們的.作家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思考和自我認知。他們勇于發(fā)現(xiàn)人的本能中的東西,他們的思考讓我為之嘆服,為之致敬。再則一點,他們對私的描寫極盡能事,一草一木,一陣風(fēng),一片迎來的雨水都被描寫的真切而不乏詩意,我仿佛能夠感覺得到,大和民族是崇尚自然的一個民族。貓?zhí)珊腿啥际恰恫屎纭防镞吥兄鹘堑膬芍粚櫸?,男主角愛它們就像愛惜自己一樣,而女主角也同樣喜愛動物。其中有著這樣的一段論述:如果僅僅把狗當作狗,貓當作貓,這就很容易想通,就像道路就是道路,樹木就是樹木,牛排和活著的牛無關(guān),心愛的器皿打碎了可以再買一個新的一樣的,這樣活的話也沒錯。
顯然作者并不主導(dǎo)人類應(yīng)該這樣活。這就是日本讓我感動的地方,芭娜娜的表述和我的一個認知有著異曲同工之味。我從很早就深覺萬物的存在不會是簡單的物質(zhì)存在,靈魂的存在是確乎被肯定的,無論生的還是死的,它都有自己的靈魂,生有生的靈魂,死有死的靈魂。換句話說世界上是不會存在絕對死的東西。而靈魂是會痛的,靈魂最美麗的地方就是它是充滿靈性的情感的。因此我對自己舊的東西從來都不會過于厭棄,即使迫不得已需要拋棄我都會為之祈禱,因為我相信我們的靈魂曾在一起快樂過,相伴相守過。靈魂會痛的直覺,讓我不忍做一個負心漢。也許有人覺得這樣的觀點,近乎有些荒謬。而就是這樣荒謬的觀點,折射出了人與獸的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那就是人類特有的高級情感。而當人的這種高級情感的消失,勢必會帶來社會的冷漠與絕情。我并無褒揚自己的意味,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己之見,人是感性的動物,就應(yīng)該去壓制人性中的短板,發(fā)揚人性中美麗的一面。當然我們沒有權(quán)利脅迫任何人該如何做,但我們可以選擇喜歡什么樣的人,討厭什么樣的人,接近怎樣的人,遠離怎樣的人。
《彩虹》還拋給現(xiàn)實中的人們一個嚴肅而必須面對的問題。但自己的幸福和道德沖突的時候,我們究竟該怎樣抉擇。芭娜娜的答案是選擇自己的幸福,這無疑將道德陷于囹圄的地位。然而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希望芭娜娜這樣設(shè)定結(jié)局,難道道德已經(jīng)喪失其重要性走向應(yīng)該被毀滅的境地了嗎?近些年來,有個詞映入人們的視線,它也直直給道德了一拳。那個詞就是“道德綁架”。當?shù)赖卤挥米髯柚谷藗儷@得應(yīng)有幸福的時候,他理應(yīng)受到絕大部分人的唾棄,而真正被唾棄的也并非道德本身,而是操控道德人,那些希望你道德的人。當男主角的名存實亡的婚姻無法挽救的時候,當自己的妻子懷著別人的孩子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他去尋找第三者是否會被允許呢?在別人看來,第三者是不道德的,令人無法接受。芭娜娜把第三者描繪成男主角不可錯失的真愛,他們的不被許可的愛情就得到了廣大讀者的救贖,道德被擱置了。在《彩虹》里,婚姻不等于愛情,甚至是脅迫愛情的道德綁架者,它也不再占領(lǐng)道德制高點。我也有疑惑的地方,例如婚姻已不再具有意義,為什么不離婚以跳出囹圄之地?也許事情往往比想象中的復(fù)雜,也小說本身也就是為了展現(xiàn)已婚人士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幸福的問題。而至于當真愛出現(xiàn)之后,該如何做也不必言說,更不必在乎別人怎樣說。
我喜歡《彩虹》這本小冊子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女主人公在外旅行時的心態(tài)刻畫的神不知鬼不覺的惟妙惟肖。那股淡淡的哀傷離愁像是跌落在心墻上的一抹倒影,揮之不去但也不是蝕骨的令人傷心。當女主角躺在玻璃地板上,看著水上木屋下的游魚,在燈光里自在的游弋,當我看到女主角身邊環(huán)游的黃燦燦的金鯊,我有了想要旅行的沖動,那個依稀叫“大濕地”的地方,已經(jīng)變得美妙神秘起來。而正像芭娜娜所說的:“人在旅行的時候總是會回到孩提時代?!倍x書的過程無異于一次美麗的旅行,當故事有些凄美的時候,我自會想到我十八歲的記憶,而這記憶,也正像女主角對“彩虹”的記憶與愛戀一樣,揮之不去,棄之不卻。而那個叫作“彩虹”的小餐館,也是她愛人的象征,十八歲的彩虹又將對我意味著什么呢?
《夏天,十九歲的肖像》講的是一個十九歲的學(xué)生,愛上一個美麗姑娘的故事。故事一樣是哀傷的,純情的少年與世俗的誤撞,必定會有一個令人扼腕的結(jié)局。
十九歲的“我”因車禍嚴重骨折而入院,入院期間通過“偷窺”迷戀上了一個美麗的女孩。卻發(fā)現(xiàn)她在她的父親打了她之后,將其殺害并掩埋在施工的醫(yī)院空地里。而“我”因愛而越陷越深,離真相也越來越遠。原來,那個老者并不是她父親,而是她的情人,而埋到工地的也只是他們夭折的孩子。當“我”冒著生命危險,發(fā)現(xiàn)老者還活著的的時候,一切也隨之真相大白。戲劇性的故事也不無再現(xiàn)了青年時代我們純情的一面和對真愛的信奉與執(zhí)著。而我最喜歡的那句對白莫過于:“結(jié)果自始至終,我在你面前都不過只是一個小丑而已?!?/p>
我陷入了自嘲的深淵。我思考著,該如何從這個局面里解脫出去呢?
“為什么?!你為什么要這樣說?!”
理津子叫道。
“現(xiàn)在,你對我刮目相看了吧?”
我說。
“哪有,我本來就······”
“不,我希望你能這么說,我為了成為配得上你的男人,而拼盡了全力。如果你真的喜歡過我,哪怕只是一刻,我也不想讓你覺得自己的那種情感是錯誤的······”
十八,十九歲的天空永遠是潔凈的。當我們愛的時候是那樣的純真和義無反顧!如果彩虹算是記憶的話,那么十八歲對我來說絕不會褪色,十八歲是我永遠期盼的渴望回歸的歲月。盡管那樣的歲月并不完美,但正像《夏天,十九歲的肖像》里的那句對白一樣:如果你真的喜歡過我,哪怕只是一瞬間,我也不想讓你覺得自己的那種情感是錯誤的······
我終會回去,去證明那不可能是錯的。
當這個桂花開放的季節(jié),《彩虹》和《夏天,十九歲的肖像》這兩本并不厚重的書,讓我重溫日式的溫暖和和日本這個國家的思維方式,我一直相信:意識形態(tài)并不能阻隔人類對美的共同追尋的一致的傾向性。我尊敬他們的文學(xué),敬重他們的信仰,我愿做他們的朋友,發(fā)現(xiàn)他們的美,忘記不愉快的記憶,十八歲的天空畢竟不應(yīng)該充斥過多的陰霾,填充的更應(yīng)該是美麗的彩虹。
s("content_relate");【那年夏天,十八歲的彩虹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散文隨筆-那年夏天
04-22
關(guān)于那年夏天的散文隨筆05-04
散文隨筆那年那個夏天06-02
那年那個夏天-散文隨筆03-31
散文隨筆《那年那個夏天》05-10
那年夏天,寧靜的夜散文隨筆02-21
那年夏天,寫在畢業(yè)前散文隨筆02-23
經(jīng)典散文那年夏天06-11
經(jīng)典散文:那年夏天06-11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650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