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古城燈會作文600字精選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4:31:20
我眼中的古城燈會作文600字精選
時間:2023-06-06 14:31:20     小編:zdfb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眼中的古城燈會篇一

元宵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吃元宵,看花燈,猜字謎都是元宵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迫不及待地趕到紹興市區(qū)西街逛燈會。

我拉著爸爸、媽媽的手悠閑地踏著西街的青石板,仿佛穿越時空來到了明清時期的集市上。燈會上燈光璀璨,人流如潮。西街長長的青石路,一眼望不到盡頭;兩邊是古色古香的瓦房,家家戶戶門口都掛滿了多姿多彩的.燈籠。各種各樣的花燈,有龍騰虎躍、馬到成功、孔雀開屏、雙龍戲珠、一帆風順、三羊開泰……象征著勝利、平安、進取;一只只十二生肖地花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還有象征紹興的烏棚小船、酒壇、魚蝦等各式彩燈。此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孔雀開屏”,它那標致的大尾巴一張一合,非常形象,非常逼真。兩旁另有兩3個仙鶴,另有那一艘大船,我瞥見那艘大船,我就感覺我在開船,在海上航行。我們跟在人群后面,隨波逐流,慢慢地品味著紹興古城的風貌;西街里面曲徑通幽,不但有潺潺流水、小橋,還有窄小的古弄。爸爸感慨地說想不到繁華的紹興城中還躲藏著這么一塊與世隔絕的院落,連聲自言自語地說難得難得。

有的人買上零食在路邊一邊休息一邊吃零食,有的小伴侶買上熒光棒和熒光球在古弄里玩耍,我們拍了好幾張照片留做紀念。在西街古城保護區(qū)越來越多的賞燈游人聚攏過來,穿梭在各條小巷、小弄。人群中不時碰見熟人,有我的同學,爸媽的同事。看來大家對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是比較熱衷的,都出來參與了進來。雖然氣溫在零度以下,但大家的熱情卻很高。看,在花燈下,每一張面孔都洋溢是溫暖的微笑!

這真是一個斑斕的黑夜??!我喜歡斑斕的花燈。

我眼中的古城燈會篇二

;

摘要:山西處于草原與農(nóng)耕文化的匯合處,而晉陽則位于山西的中心區(qū)域。古城晉陽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晉陽文明。晉陽文明是以晉陽大地為載體,由中原華夏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融中原農(nóng)耕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為一體的地域文明。晉陽的文明史是山西區(qū)域文明的主要內(nèi)容。晉陽地處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接合地帶,其文化具有多種獨特的文明特點,既具備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普遍性,又具有山西地域文明的特殊性,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西文明的主體和主流。它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關鍵詞:古城晉陽;山西區(qū)域文明;民族融合;歷史文化名城

中圖分類號:c912.81 文獻標識碼:a

太原古稱晉陽、并州,簡稱并,古有唐、大夏、龍城、唐明等別稱,有著5000年的文明史,其特殊的政治、軍事地位,宏偉的建筑規(guī)模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使晉陽城聲名顯赫,成為歷史名城之一。 公元前497年,晉陽城初現(xiàn)于晉水之陽。戰(zhàn)國初期,曾為趙國都城。秦統(tǒng)一后,初置太原郡,治所在晉陽。漢武帝時,又稱“并州”。晉陽是北魏與北齊的霸府、別都。隋朝時,文帝楊堅為防御北邊突厥的侵擾,封其子楊廣為晉王,駐守晉陽。盛極一時的唐王朝,興于晉陽,李淵、李世民父子從晉陽出兵奪取隋朝天下,定國號為“唐”。唐朝皇帝為發(fā)揮晉陽的重要戰(zhàn)略作用,把晉陽擴建為東、西、中三城,后又稱晉陽為北京、北都。五代、后唐、后晉、后漢等王朝都肇基于晉陽。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廣義平北漢,火燒、水灌晉陽城,遂成廢墟。晉陽古城遺址在今晉源區(qū)古城營村一帶。晉陽城從公元前497年,歷經(jīng)春秋戰(zhàn)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等朝代。古城晉陽見證了山西區(qū)域文明發(fā)展一千多年的歷史。

1古城晉陽的興衰歷史

古城晉陽孕育的博大精深的晉陽古文明,在中國歷史上占據(jù)了重要位置。晉陽最早出現(xiàn)在史籍中的記載是《春秋·定公十三年》:“秋,晉趙鞅入于晉陽以叛”。春秋末年的晉國名存實亡,公元前497年前,權臣趙鞅派家臣董安于修筑晉陽城,并憑借晉陽城有利的戰(zhàn)略地位消滅了范氏、中行氏,擴大了實力。此后晉陽城由趙氏的另一家臣尹鐸接管,他勵精圖治,苦心經(jīng)營,從而奠定了晉陽城最初的經(jīng)濟和戰(zhàn)略地位?!叭曳謺x”后,趙襄子建立趙國,都晉陽。

晉陽城的北移,標志著中原農(nóng)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化交匯線的北移,但盡管如此,晉陽仍然是各民族交流融合的樞紐地區(qū)。晉陽以包容兼蓄的歷史使命和身系天下安危的軍事重鎮(zhèn)這樣的雙重屬性,交織貫穿于始終,為中華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秦滅趙以后,始置太原郡。西漢初,劉邦以太原郡21縣為韓國,都晉陽。漢高祖十一年,劉邦封子劉恒為代王,都晉陽。漢武帝元鼎元年,廢諸侯國,復太原郡,屬并州刺史部。東漢太原為并州刺史治。曹魏時期,稱太原國,西晉沿承未變。從公元316年西晉滅亡,至公元581年隋重新統(tǒng)一,在長達兩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黃河流域的少數(shù)民族紛紛割據(jù)一方,建立政權,展開混戰(zhàn)。晉陽是黃河流域乃至整個北方地區(qū)的戰(zhàn)略重鎮(zhèn)。誰占據(jù)了晉陽,誰便可割據(jù)一方,甚至稱雄中原。因此,晉陽成了各個政權角逐爭奪的中心。

北魏后期,爆發(fā)了六鎮(zhèn)起義,契胡爾朱榮占據(jù)晉陽。公元528年,爾朱榮南下洛陽,控制了北魏政權。爾朱榮意欲遷都晉陽,因拓跋氏貴族反對而未果,后返回晉陽,以晉陽為依托,遙控北魏朝政。公元532年,爾朱榮部將高歡發(fā)動兵變,打敗爾朱兆,據(jù)晉陽,建大丞相府及晉陽宮。高歡以晉陽為政治、軍事大本營,建立東魏,都鄴城。高歡鎮(zhèn)守晉陽,遙執(zhí)朝政。晉陽實際上成為東魏的統(tǒng)治中心,號稱“霸府”。公元550年,高歡之子高洋廢東魏孝靜帝,自立,建北齊,仍都鄴。由于晉陽是北齊的創(chuàng)業(yè)之地,北齊歷代皇帝多住于此,稱晉陽為“別都”,實為北齊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中心。

北齊統(tǒng)治者在晉陽大興土木,起造宮殿,并在晉祠和西山修筑離宮別墅,鑿建石窟寺廟,其規(guī)模大大超過了首都鄴城。正是在這時期,晉陽地區(qū)人才匯聚,經(jīng)濟文化獲得了大幅度發(fā)展,為中國另一個盛世王朝——唐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五代時期,晉陽再次成為全國焦點,出現(xiàn)了誰擁有晉陽,誰便能擁有天下的奇怪現(xiàn)象。石敬塘建立了后晉政權,以晉陽為北京。公元947年,劉知遠于晉陽即皇帝位,建立后漢政權,建都于汴,依然以晉陽為北京。后漢末,劉知遠部將郭威興兵攻入大梁,建立后周。同時,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于晉陽稱帝,史稱北漢。當時,劉崇擁有并、汾、忻、代、崗、憲、隆、蔚、沁、遼、麟、石十二州之地,即今山西北部及河北、陜西之部分地區(qū)。后周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趙匡胤曾數(shù)度派兵進攻北漢,親臨晉陽城下督戰(zhàn),但終其一生也未能遂愿。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再次出兵北伐。北漢主劉繼元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被迫投降北宋。北漢依靠晉陽之險堅持了近30年。宋太宗正是鑒于晉陽之堅固,且自北魏以來多次成為軍閥崛起之地,故占領晉陽后,縱火毀城,使千年古城化為灰燼。

2素有“北門鎖鑰”之稱的晉陽地理交通

山西的地理形勢是東有太行、西有呂梁、南有中條、北有恒山,謂之四山環(huán)抱。晉陽地處山西汾河流域太原盆地的中部,東阻太行山,西靠蒙山,北枕管涔山和句注山,南扼霍太山,是個“四塞之地”。汾河以及各山脈的峽谷和陘道,為對外聯(lián)系提供了便利條件。顧祖禹稱之“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為河東之根本,誠古今必爭之地也”②。而其境內(nèi)和周邊又有龍山、懸甕山、系舟山、天門關、石嶺關、赤塘關,娘子關等,地形尤為復雜,是控扼北部之咽喉,素有“北門鎖鑰”、“中原北門”之稱。歷史上凡是在長安、洛、汴、邯、京薊地區(qū)建立政權者,都以山西為主要屏障,而重鎮(zhèn)往往設在晉陽。

山西的交通格局,是以太原盆地為中心,向北、向西、向東、向東南與西南放射出去的幾條骨干交通路線為主形成的區(qū)域交通網(wǎng)絡。這些交通路線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已基本開通。晉陽因此成為南北交通的要塞和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

晉陽通往各地的交通干線主要有四條。其一是從晉陽到鄴城。主要路線為:晉陽東南行至襄垣,出壺口關,越太行山,入滏口,東南行六十余里,到達鄴城。其二是通往洛陽。自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晉陽便成為北魏與北方各地和各民族交通的樞紐。路線為:由晉陽出發(fā),南行至上黨、高都,再南經(jīng)太行關到達河內(nèi),又南行經(jīng)河陽、河陰到達洛陽。其三是至長安。晉陽出發(fā),循汾水經(jīng)梗陽城(今太原清徐縣)、靈石、介休、霍縣等地至平陽,沿汾水河谷南下,經(jīng)蒲津渡過河,循渭水北岸經(jīng)蒲州、同州至長安。其四至大同。往北方向,沿著楊興河谷、大孟峽谷,越石嶺關到達雁北大同地區(qū)。

總之,魏晉時期,晉陽一直以區(qū)域政治、軍事、經(jīng)濟中心的地位,成為群雄競相爭奪的地方。到了東魏北齊時,晉陽則是實際上的都城,城市建設、商業(yè)、手工業(yè)空前發(fā)展。從十六國北朝以來,晉陽就以其“治世之重鎮(zhèn),亂世之強藩”的特點,活躍在歷史舞臺上。在魏晉北朝這樣動蕩的年代,擁有晉陽的勢力或占據(jù)晉陽的北方民族,往往憑借晉陽的地理優(yōu)勢和物質(zhì)基礎,或西入關中,或南下中原,直接威逼并進而控制和顛覆中央王朝,十六國時期如此,爾朱榮如此,東魏北齊高氏霸府和別都的建立也是如此。從北齊形成的鄴——晉陽,到隋唐的長安——晉陽,五代時的洛陽——晉陽,開封——晉陽,皆為中古時期都城建制的范式,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北齊晉陽別都的建立,對當?shù)亟?jīng)濟貿(mào)易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晉陽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逐漸成為北方交通樞紐和貿(mào)易中心城市,以晉陽為中心,向西南可通長安,再西出則為古絲綢之路,向南可出天井關通洛陽,東出井陘關可通北京、遼東、朝鮮、日本,這是晉陽以外的其它地區(qū)所不能比擬的。這種地位既造成文化的匯集,也造成文化的碰撞和不斷輻射與輸出。從北魏初年直到北齊末年,中亞商人、藝人、普通民眾大量入華,西域文化大量傳入,在晉陽等地留下了許多中外文化交流互動的證據(jù)。這一時期的陪都晉陽,是北方民族沖突和融合、中西文化互動和交流最深刻、影響最大的地區(qū)之一,正是這種互動和交流,直接帶來一個開放和充滿活力的大唐社會和盛唐文明。

3晉陽是北方民族融合的大舞臺

由于北靠草原,晉陽與北部源源不斷南下的游牧民族有直接的關系。三國曹操時把附屬東漢的匈奴分為五部,都安置在山西,而這五部的安置正是以晉陽為中心,由此開始形成魏晉南北朝時期晉陽地區(qū)各種政權犬牙交錯、頻繁興替的局面。永興元年(304年),匈奴北部都尉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稱王反晉,永嘉二年(308年),遷都平陽(今山西臨汾)稱帝。此后北方各民族在山西有一次大融合。石勒占據(jù)襄國(今河北邢臺),王浚據(jù)幽、燕,鮮卑拓跋氏占據(jù)雁門,劉淵據(jù)平陽,劉琨據(jù)并州。這三支力量形成兩大陣營,一為西晉劉琨、拓拔部聯(lián)盟,二是匈奴漢國。兩大陣營爭奪的主要目標是晉陽,結果匈奴漢國政權攻破晉陽,并于公元316年長驅南下,滅西晉。以西晉滅亡為標志,各種勢力開始了第二輪對晉陽的爭奪,這一時期頭緒尤為紛亂。第一階段是后趙同前燕在晉陽的對峙。第二階段是前燕同氐族苻氏的前秦政權在晉陽的對峙。第三階段是后燕、西燕爭奪晉陽。

4晉陽文明是山西區(qū)域文明的核心

晉陽文明是以晉陽大地為載體,由中原華夏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融中原農(nóng)耕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為一體的地域文化。他既具備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普遍性,又具有山西地域文明的特殊性。它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山西文明的主體和主流。它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進程,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晉陽文明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人們生產(chǎn)工具的改進和生活方式的進步,新石器中晚期文化就廣泛分布于晉南地區(qū)。周成王時,其弟叔虞因“左右武王”立下戰(zhàn)功,受封于唐,命以《唐誥》:“啟以夏政,疆以戎索”,告誡叔虞要以華夏的政體、戎狄的風俗作為施政的參照。唐的地望,學者普遍認為在今山西晉南一帶。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按呵镂灏浴敝坏臅x國,出現(xiàn)了“六卿專政”的局面。晉國正卿趙簡子建晉陽城,并以其為根據(jù)地,擊敗了六卿中的范氏、中行氏,成為諸卿中的盟主。他執(zhí)政時期,順應時代潮流,率先在稅畝、刑律、宗法等諸多方面進行改革,為趙氏的立國奠定了基礎。趙武靈王時,稱作“三胡”的林胡、樓煩、東胡和由白狄建立的中山國勢力,嚴重威脅著趙國。武靈王深感“胡騎”的軍事優(yōu)勢,實行“胡服騎射”的改革,改變了當時“華優(yōu)夷劣”的世俗觀念,有力地推動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漢化進程。趙簡子和趙武靈王的改革思想,孕育和形成了初期晉陽文明的內(nèi)涵和特色。

秦漢時期,北方匈奴強盛起來,不斷南下擴大勢力。晉陽城已經(jīng)遷建到晉中地區(qū),此時的晉陽處于北部邊防要塞,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封皇子劉恒為代王,都晉陽。劉恒在晉陽的17年中,對晉陽地區(qū)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多民族雜居所形成的人文精神耳濡目染,受到深刻影響,這為他之后的治國安邦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漢文帝劉恒繼任后,采取了“約法有禁”、“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等一系列重大措施。國家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經(jīng)濟繁榮、社會安定的昌盛景象,這樣的局面延續(xù)到景帝,史稱“文景之治”。劉恒在晉陽的17年中形成的治國安邦思想,為晉陽文明注入了新的思想內(nèi)涵。

魏晉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shù)民族涌入中原,形成我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次高潮,晉陽地區(qū)成了北方各民族逐鹿中原的舞臺。北齊,以晉陽為別都。東魏、北齊時,晉陽城成了實際上的國都,不僅是這個時期北方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大都會,而且還是西域文化融入中原華夏文化的中心。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相繼在太原地區(qū)發(fā)掘的北齊東安王婁睿墓、武安王徐顯秀墓和稍晚的隋代虞弘墓的壁畫、浮雕等內(nèi)容,充分展示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盛況。這個時期多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過程,極大地豐富了晉陽文明的內(nèi)涵,使其步入了成熟階段,形成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為特色的晉陽文明。

隋唐五代時期,晉陽文明的內(nèi)涵得到了傳承與發(fā)展。李世民吸取了晉陽地區(qū)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精華,重視多民族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使唐王朝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邊塞通和、經(jīng)濟繁榮、社會安定、國力強盛的“貞觀之治”,把我國古代社會的文明發(fā)展推向了鼎盛。唐末五代,突厥沙陀部先后在晉陽起兵,建立的后唐、后晉、后漢和北漢政權,都以晉陽為國都或陪都。這個時期,多民族經(jīng)濟、政治、文化的相互碰撞、吸收、交融,使魏晉北朝時期成熟的晉陽文明的內(nèi)涵更加深刻,特色更加鮮明。

5結語

從趙襄子“以晉陽之城霸”始至漢,晉陽成為北方名城。至唐“經(jīng)濟富庶,文學昌盛”,成為大都會。晉陽是交通運輸、貿(mào)易往來必經(jīng)之通衢,兵家必爭之重地。晉陽作為十多個朝代和政權的都城或陪都,成為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重鎮(zhèn)。晉陽文明孕育、發(fā)展、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充分反映了其深厚的積淀和豐富的底蘊。晉陽文明是在晉陽大地上,由中原華夏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農(nóng)耕文化與草原文化兼收并蓄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晶;晉陽文明體現(xiàn)了晉陽人粗獷、豪放、不屈不撓的性格和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的人文精神;晉陽文明對山西區(qū)域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對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進程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多元性、(下轉54頁)(上接41頁)開放性、傳承性和特殊性的地域文明。晉陽文明是太原城市的靈魂,它傳承不衰的凝聚力、支撐力,是托起城市形象的力量所在。晉陽文明對太原市打造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建設現(xiàn)代文明城市,形成強有力的支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注釋:

①參見任振河:《太原·晉陽的來歷與變遷》,《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②(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山西二·太原府》,中華書局2009年標點本。

③參見靳生禾:《晉陽古城之文化積淀及其歷史地位》,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

參考文獻:

[5]靳生禾.古都晉陽芻議[j].太原大學學報,2003,(4).

[9]袁行霈.中華文明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蔣亞林

相關熱詞搜索:;

我眼中的古城燈會篇三

元宵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吃元宵,看花燈,猜字謎都是元宵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迫不及待地趕到紹興市區(qū)西街逛燈會。

我拉著爸爸、媽媽的手悠閑地踏著西街的青石板,仿佛穿越時空來到了明清時期的集市上。燈會上燈光璀璨,人流如潮。西街長長的青石路,一眼望不到盡頭;兩邊是古色古香的瓦房,家家戶戶門口都掛滿了多姿多彩的燈籠。各種各樣的花燈,有龍騰虎躍、馬到成功、孔雀開屏、雙龍戲珠、一帆風順、三羊開泰……象征著勝利、平安、進取;一只只十二生肖地花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還有象征紹興的烏棚小船、酒壇、魚蝦等各式彩燈。此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孔雀開屏”,它那標致的大尾巴一張一合,非常形象,非常逼真。兩旁另有兩3個仙鶴,另有那一艘大船,我瞥見那艘大船,我就感覺我在開船,在海上航行。我們跟在人群后面,隨波逐流,慢慢地品味著紹興古城的風貌;西街里面曲徑通幽,不但有潺潺流水、小橋,還有窄小的古弄。爸爸感慨地說想不到繁華的紹興城中還躲藏著這么一塊與世隔絕的`院落,連聲自言自語地說難得難得。

有的人買上零食在路邊一邊休息一邊吃零食,有的小伴侶買上熒光棒和熒光球在古弄里玩耍,我們拍了好幾張照片留做紀念。在西街古城保護區(qū)越來越多的賞燈游人聚攏過來,穿梭在各條小巷、小弄。人群中不時碰見熟人,有我的同學,爸媽的同事。看來大家對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是比較熱衷的,都出來參與了進來。雖然氣溫在零度以下,但大家的熱情卻很高。看,在花燈下,每一張面孔都洋溢是溫暖的微笑!

這真是一個斑斕的黑夜啊!我喜歡斑斕的花燈。

我眼中的古城燈會篇四

正月初一晚上,我早早地吃完飯,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古城墻看燈會,輝煌的燈盞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這次燈會的觀賞點在南門至和平門區(qū)域。我們首先來到了南門,進入甕城,我一下子就被這里的美麗景象迷住了,好一個龍的世界!墻上滿是龍,地上也是,總之,映入眼簾的都是栩栩如生的龍,點綴著古城墻,讓古城墻在夜色中顯得更加的美麗!

我登上了城墻,就像進入了燈的海洋,那各式各樣的燈,流光溢彩,五彩繽紛,十分壯觀。看資料介紹,這次的城墻燈展主要分為龍騰盛世區(qū)、華夏古都區(qū)、巍巍中華區(qū)、世界博覽區(qū)、奇燈異彩區(qū)和光影嘉年華區(qū)等八個區(qū)域,每一組都非常精美,引人注目。

漫步在被彩燈裝扮的古城墻上,我看到了新加坡的獅頭魚身,澳大利亞的悉尼大劇院,荷蘭的風車,美國的自由女神燈……這些彩燈在夜色下顯得十分的逼真,生動、活靈活現(xiàn)。

在這些燈展區(qū)域中,我最喜歡的區(qū)域是光影嘉年華,因為這個燈展區(qū)域里的燈組,都是一些卡通人物,全是我們小朋友喜歡的。走進光影嘉年華,有一群好伙伴在迎接我們,聰明的米奇,漂亮的米妮,滑稽的高飛,頑皮的布魯托……它們都好像是活了一樣,在給我們拜年說新年好呢!在這個區(qū)域,最使我留戀忘返的是海底世界燈組,有小海馬、大章魚、小丑魚、珊瑚……它們每一個都是那么的惟妙惟肖惹人喜愛。

彩燈把傳統(tǒng)工藝和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使彩燈更加形象,逼真,奇特了!每一個彩燈區(qū)都是由許多燈組組成,應有盡有,千姿百態(tài),好像把我?guī)нM了童話世界。

城墻的燈展,讓我領略到了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也學到了許多國外的風土人情知識,這就是我眼中的古城燈會。

我眼中的古城燈會篇五

冬,人生中的一個驛站,紅塵的風雪沒有留住,你的腳步,春天的氣息又一次回歸這古老干涸的洮兒河河床上,卻揮之不去,冷風的問候,站在荒蕪的古城千年黑土地上,傾聽著,北風悄然遠去的身影,是哬!人生如冬,紅塵如冬,多少次人生的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心中萬千的情絲,牽糸著江南水鄉(xiāng)那一段段回眸!

看著風雪,狂風漫卷大沁塔拉千里草原,孤寂中,消瘦了心的記憶,多少回赴征塵?人生如夢!

站在風雪中,自問,人生何為?多少往事,恰如這場風雪,飛雪飚起,多少心夢,都塵封在千年的記憶中。

八百里旱海,一彎銀月,孤獨的倒掛在銀河一隅中,孤清了心的向往,冷了血的激情,人生恰似一場無形的歷史戰(zhàn)爭畫卷,有多少痛,可以寒徹入骨,有多少淚,只能深埋于心靈的冰層!

千古飛雪,烈烈風,盡狂飚,紅塵雪,無情路,涉風雪,登烽火臺,落雪時節(jié)讀文章,人生笑傲!走在紅塵的街道,喧鬧著人生的行程,今昔,春風,春雪,人生,瀅瀅輝印,清風伴弦月,人生如夢,何為!

我眼中的古城燈會篇六

古城燈會是古都西安每年都會在城墻上舉辦的燈展,它是西安特有的元宵節(jié)文化節(jié)目,它的精彩與瑰麗讓每一位西安人驕傲,它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別出心裁的花燈設計讓每一位觀賞者贊嘆!

正月十三這天,我們一家和另兩家朋友一起相約來到古城墻下,這個約定可是春節(jié)前就約好的呢,我們?nèi)齻€小伙伴,早已期盼著這天的到來。我心里暗想,今年可是龍年,“龍”可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龍”的故事那么多,龍年的城墻燈會一定會很精彩、很特別!

我們準備從南門進入城墻,遠遠的,就望見城墻門上守著兩個巨大的“門神”,它們看起來真神氣,威嚴地把守在城門的兩邊,好像在告訴我們:“壞人免進”,我想,古城如果真有這樣的“門神”把守,那該有多好,我們就不用擔心身邊有壞蛋了!媽媽告訴我,

生活

中,也有這樣的“門神”啊,警察叔叔、解放軍叔叔……都是我們的“保護神”!

進入城門,我不由驚呆了:眼前的景象真的很震撼,長約十幾米的幾條巨龍,從四面八方圍繞著一顆燦爛的明珠飛騰在空中,它們張牙舞爪,看似各有神通,但又那么團結,因為它們好像都在保護中間的那顆明珠,緊緊圍繞在它的四周。我問媽媽為

什么

,媽媽說,中國人最喜歡“龍”了,眼前的這幅景象,就好像中國的許多民族,緊緊團結在一起,大家為了祖國的未來共同努力!

登上古城墻,首先迎接我們的,是陜西民間習俗燈展區(qū)。在這里,我看到了神秘的皮影,好像在訴說著什么古老的故事。我知道皮影可是我們歷史的瑰寶,它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更是陜西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文化。咦!那是什么?我迫不及待地和伙伴向前面跑去,原來,是威武的皇帝吸引了我們!他可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聽爸爸講,是他最先統(tǒng)一了中國,我們在兵馬俑看到的那些將士,就都是他的部下呢。

雖然,我并不是西安人,但是,自從移居到這個城市后,我已經(jīng)深深地

上了這里,因為這里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有爸爸經(jīng)常念叨的“秦始皇”、“唐太宗”,我雖然并不太懂,但是我知道他們都是了不起的人物。瞧,前面的絲綢之路,又在向我們訴說另一段悠長的歷史。

離開中國區(qū),就邁入了世界!這里是世界各大洲的文化燈展。各國文化與代表風景都用美麗的共燈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日本的富士山、櫻花,真是栩栩如生。我最留連忘返的,當屬非洲大草原景象了!這里有許許多多我超級喜歡的動物:溫柔的袋鼠、蠻橫的犀牛、兇狠的獅子、威武的大象……我好像來到了動物園,好開心哦!

當我們離開古城燈會時,已是華燈初上,放眼望去,西安美麗的街景,在夜幕下格外繁華,而這燦爛又獨具歷史文化的古城燈會,也一定給這夜色中增添了不少美麗!我一步一回頭,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城墻,告別了那飛騰在夜空中閃亮的巨龍。我想說,我還會再來!每一年,我都會用自己的成長與進步,與這蒼龍共舞!我知道,我們小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媽媽總說,你們一定要好好努力,將來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我想說,媽媽你放心,我有自己的理想,我一定要努力,將來發(fā)明許多強大的武器和科學研究,讓中國更強大,一定要讓中國像那威武的蒼龍一樣騰飛世界!

美麗的古城燈會,你永遠閃耀在我心中!美麗的古都西安,你永遠是我的驕傲!

1.

燈會觀后感

2.

遂寧燈會觀后感作文

3.

元宵節(jié)燈會觀后感

4.

遂寧觀音燈會觀后感

5.

雨落古城隨筆

6.

古城隨想隨筆

7.

古城的散文

8.

關于古城的作文

我眼中的古城燈會篇七

;

潞城,是古老的,然而卻越來越煥發(fā)出年輕昂揚的姿態(tài)。它蛻去以往的質(zhì)樸,兌入了時尚與嫵媚的元素。這座建制兩千年之上的古城,以前的小家子氣已消失殆盡,覆蓋于上的世紀風塵,也在不斷的改造里,變得新貴起來。走在寬闊潔凈的街道上,看著賞心悅目的草皮、別有洞天的公園,舊日的潞城印象已全部模糊,只有它的別名還隱約透露著蒼茫歲月里的若干細節(jié)。它的別名叫嬰城,一個溫潤馨香的名字,卻有著一段血腥殘暴的歷史。

潞子嬰的哀傷

這座城市的古老可以追溯到炎黃時代。驅車前往長治時,便會看到高達數(shù)十米的炎帝像赫然醒目地矗立在老頂山之巔,高大巍峨,莊嚴肅穆。傳說正是在這里,炎帝神農(nóng)氏嘗百草食五谷開創(chuàng)了中華民族的農(nóng)耕文明。《潞州志》中記載:“炎帝之后,黃帝封其支子于潞,即春秋潞子嬰兒國是也?!毙迥?公元前594年),“六月,癸卯,晉師滅赤狄潞氏。”(《春秋》)“狄”泛指北方各民族,分為赤狄、白狄。潞氏是赤狄的一個諸侯國,在晉獻公到晉景公在位的近百年間,赤狄與晉國的恩怨不斷。晉成公為了表達自己和當時赤狄中最強大的潞子嬰兒國(即潞氏)長期睦鄰友好的誠意,甚至把自己的女兒伯姬嫁給潞國國君潞子嬰,希望通過和親換得暫時安寧。公元前594年,潞子國的權臣豐舒專權,逼迫國君斷絕與晉國的交好,并以莫須有的罪名誣陷伯姬,殺害了她,又裝作不小心打傷潞子嬰的眼睛。潞君深受脅迫,又力不從心,只好求救于晉國。晉景公聽說自己的親姐姐被殺,怒不可遏,立即發(fā)兵討伐潞子國,同時羅列了豐舒的五大罪狀作為征伐理由:第一不祭祀祖先;
第二嗜酒群飲;
第三強占黎侯(今黎城縣)國土;
第四殺我伯姬;
第五傷潞君的眼睛。這年六月,晉軍在曲梁(今潞城市石梁村)大敗潞軍,隨之殺豐舒,滅潞國。公元前588年,晉國終于擊潰赤狄余部,徹底清除了赤狄侵擾,將上黨地區(qū)(今山西長治市)統(tǒng)歸晉國疆域。

歷史的煙波過于浩淼,時代的進發(fā)又過于匆忙,即便是當?shù)厝艘埠苌僦浪膩睚埲ッ}。只有那些廢墟和遺址還在講述著久遠的歷史?,F(xiàn)在潞城市的古城村有春秋潞子嬰兒國都城遺址,續(xù)村有潞子嬰兒墓,石梁村有曲梁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潞祠山有潞子嬰祠等潞氏文化遺存。這些廢墟比許多史料還要古老,這座城市的名字從來都不曾是一個空洞的符號。

“潞城”緣何得名呢?許氏《說文》曰:“潞,冀州浸也,上黨有潞縣。”闞馬因曰:“潞水,為冀州浸。即濁漳也”。在《禹貢》、《爾雅》、《周禮》等多部古籍記載中,華夏分為九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各朝各代所轄范圍不一,大約指山西、河南、河北東南、山東西北這一帶?!敖敝浮按笏?。潞水是冀州的大河,也就是現(xiàn)今的濁漳河,“潞城”因水而得名。另外,潞城春秋時還有“赤沙城”的叫法。

戰(zhàn)國時期,潞子閏故地為上黨十七邑之一。西漢初,在潞子故都城置潞縣,屬上黨郡。西晉時期,潞縣一度為上黨郡治所。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改潞縣為刈陵縣,縣治在今黎城縣古縣村。隋開皇十六年(569年),又從刈陵縣劃出南部區(qū)域置潞城縣,縣治設在今潞城市區(qū)。“潞城”縣名才正式形成。唐末天佑二年(905年),權臣朱溫為避其父朱誠名諱,改潞城縣為“潞子縣”,五代后唐時才恢復了原名。1994年,潞城撤縣改市。

潞城文廟

流連徜徉于開闊平整的廣場,你會被暗紅色的厚重城墻所吸引,莊重肅穆的氣息緩緩地散發(fā)開來。這是潞城文廟,不久前被修茸一新。它修舊如舊,保持了原來的風貌。然而廟門緊閉,隔絕了人們來此呼吸吐納的精神索求,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這里安放的是孔夫子這樣偉大的靈魂??鬃雍退牡茏觽兩硖幏比A鬧市,卻清靜得頗有些寂寞孤寒。

據(jù)清康熙《潞城縣志》載,文廟始建于唐貞觀四年(630年),后因地震塌毀,唐同光四年(926年)重建。北宋末年遭兵燹,獨存大成殿一座。金、元、明、清及民國初年屢有修葺。2001年市政府花巨資重新修整。

該廟坐北向南,原為四進院落。中軸線上原有的琉璃影壁已蕩然無存。欞星門為斫石四柱式,無實門及垣墻,人們可以自由穿行。作為文廟標志的泮池石橋早已不見了蹤影,我們只能想象當年秀才入泮時對孔子的虔誠膜拜和隆重禮儀。穿過欞星門正對的是戟門,戟門也稱大成門,大成門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一語。大成門有三門,今中門已改為出售工藝品、古玩之類的小商店。其實古代為表示對圣廟的禮敬,只有重大儀典才開啟中門。平時,均以兩腋門出入。其門上多用門釘,每組門扇共有108個門釘,因9為陽數(shù)之極,9的倍數(shù)108更是禮制中最大者,代表對孔廟的尊崇。

大成殿是廟內(nèi)現(xiàn)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大殿筑于一米高的月臺之上,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六架椽屋。單檐歇山頂。柱礎覆盆式,上雕覆蓮瓣,花瓣較大,刻制粗略,為金元時期的風格。殿內(nèi)用前金柱兩根,柱面上繪制飛龍盤繞、騰云駕霧、海潮翻滾等圖案,繪技精湛,具有動感。殿頂用紅色琉璃脊獸、筒板瓦裝修,脊剎、戧脊上飾物排列有序,造型生動。殿內(nèi)塑孔子及四位先圣彩像。《潞城縣志》卷二繪有大成殿祀位圖,各位圣賢按照牌位一一記之,并有尊孔祭祀的完整儀式,包括如何用牲用樂,記錄之詳細完備足見古人對先圣的尊崇和膜拜。

東邑村的賽社和樂戶

不能不提潞城境內(nèi)一座更為古老的建筑東邑龍王廟。它偏居一隅,如果不是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我們幾乎不知道這座保存完好的建筑已在風雨飄搖中堅固如磐地矗立了千年之久。東邑村距縣城東南約10里,舊稱黃邑。相傳黃邑村就在潞城廬醫(yī)山腳下,廬醫(yī)山上的惡僧時常到村中作亂,村民惹不起,只好整個村莊向東南移動十里,所以有了現(xiàn)在“東邑”之村名?!堵褐萋撼强h三池東圣母仙鄉(xiāng)之碑》碑刻記載,這一帶“宮庭聳立,靈象幽奇;
金凰臺高,閑于衛(wèi)騎;
海仙殿奧,列于云兵?!瘪壩脑~采華麗,雖有夸大之嫌,但寺廟林立,香火繚繞卻是事實?!堵撼强h志》記載的葛洪祠、圓寂寺已無跡可考,今存圣母廟、龍王廟是先民祈雨求福的重要物證。

龍王廟位于村東北,東臨五道溝,兩進院落。龍王廟至今保存尚好,正殿坐北朝南,供奉龍王,為金代遺構。倒鷹戲臺面向正殿,為龍王演戲。先民的生存和生活更多地依賴天地造化的賜予,對神的敬畏與恐懼使他們借助于神廟,虔誠地祝禱和期盼上天的恩寵。八字墻影壁連接圍墻,山門靠西處有一眼水井,和祈雨有關?!饵S帝書》云:“地氣上騰為云,天氣下降為雨,靈之必掌焉?!本?、泉、池成了貫通天地的神秘所在。

東邑村廟會歷史悠久,綿延相續(xù)。只不過祭神的儀式已有所簡化,游戲的成分卻大大增加。廟內(nèi)唱大戲,廟外逛廟會。人們對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逛”法充滿了偏愛,平日疏遠的感情又再一次拉近。春祈秋報是歷史的遺傳延續(xù),迎神演劇是民眾的精神需求,百戲雜陳則是全民的節(jié)日狂歡。社鼓咚咚,腔音嘹亮,群情振奮,萬民同樂,灑向空曠無垠的天宇,灑向民族傳衍的歷史長河。

2006年的酷夏時節(jié),潞城賈村整個村莊都沸騰了。官員、記者、學者、游客的到來打破了小村平曰的寧靜。喧囂的鑼鼓、怪異的面具、奔放的音樂、蒸騰的社火,人們進入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聽盛宴。賽社、樂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這樣的名詞對當?shù)厝藖碚f還略嫌生僻,他們更習慣于把這些民俗稱為“鬧紅火”。當專家們?yōu)槿绾伪Wo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絞盡腦汁時,這里的人們卻輕松地把它們消融為自己的生活。

上黨地區(qū)賽社和樂戶是傳統(tǒng)社會結合官方禮儀和民眾狂歡而形成的一整套祭祀典儀。它承繼商周祭禮和秦漢百戲的傳統(tǒng),融匯宋元以來的供盞儀式和民間散樂的多種形態(tài)。包括宮調(diào)、樂府、隊舞、隊戲、院本、雜劇甚至明代傳奇。加世紀80年代,這里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一系列由民間陰陽家珍藏的《迎神賽社禮節(jié)傳簿》明清抄本,其中所記錄的祭禮程序和節(jié)目形態(tài),可以直接追溯到唐宋樂舞、金元戲曲。它廓清了中國戲曲史上若干模糊不清的問題,在文化內(nèi)涵上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社會中官方祭祀與民間社火的審美理念,靜態(tài)造型與動態(tài)行為相應成趣,官方禮節(jié)與世俗娛樂完美結合。

相關熱詞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65141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