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教案(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20 08:06:03
初一歷史教案(6篇)
時間:2023-04-20 08:06:03     小編:zxfb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一歷史教案篇一

1、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時間、出發(fā)地、所達地區(qū)和意義

2、知道“倭寇”的含義,掌握戚繼 光抗倭的主要事跡。

3、記住葡萄牙占據澳門的史實。

學習重點: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 學習難點:時空概念的掌握

1、鄭和下西洋時的皇帝是 。下西洋目的是為了加強 ;1405年從 出發(fā)到 年,先后 次下西洋,最遠到達 沿岸和 。所帶物品最受當地人喜愛的是 和 。

鄭和遠航,促進了 ,加強了 。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文是誰的名句: ;其中的“海波”是指 。

3.1553年, 殖民者以租借名義,攫取了在我國 的居住權。

4、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是 ;明朝抗倭的民族英雄是 。

1、“及觀鄭君,則全世界歷史上所號稱航海偉人,能與并肩者,何其寡矣”?;卮穑?/p>

(1) “鄭君”是誰?

(2)其主要事跡是什么?

(3)其事跡有何影響?

2、(1)什么是“倭寇”?

(2)戚繼光抗倭取得勝利的原因有哪些?

(3)你應如何向他學習?

初一歷史教案篇二

1.掌握中華文明起源過程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2.了解中華文明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fā)展水平。熟練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等歷史概念。進而認識其發(fā)展特點的差異,并認識其發(fā)展對中國古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仔細觀察本課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復原圖”“干欄式房屋”“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裝有木柄的骨耜復原圖”和“半坡出土的紡輪”“半坡出土的骨制箭頭、魚叉和魚鉤”及“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復原圖”等圖示,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文物圖,尋找圖中較為明顯的、主要的歷史信息,并結合已有知識,初步分析、解釋圖中歷史信息,做出簡單的或主要的歷史結論的能力。

2.通過對本課中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原始的農耕生活特點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比較能力和學科交叉知識運用的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認同創(chuàng)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以及他們對人類社會物質與精神進步做出的特有貢獻;進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學重點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教學難點

私有財產、貧富分化、階級等歷史概念和這些歷史概念出現的背景。

教學方法及手段

1.故事導入法。2.討論法。3.聯系講述法。4.圖表法。

5.圖片分析法。

導入新課(總計用時4分鐘):老師提供的一些重要詞語,同學們的任務就是將這些字詞連在一起,講個完整的故事,當一回小作家。這些詞語是:傳說、神農氏、小鳥、谷籽、禾苗、木、石、耒耜 土地、食物食用。我將給同學2分鐘準備時間。

同學們大體意思回答為:傳說中,神農氏看到小鳥把銜來的谷籽兒丟在地上,便長出了禾苗,于是就試著采來谷籽兒埋在土中,果然長出了谷苗。他十分欣喜,于是就用木、石、骨制成耒耜等農具,教人們翻松土地,采來穗大實多的谷籽兒埋入土中,待長成結穗后收割,供人食用。他還用同樣的辦法,種植其他作物。后來,神農氏播種五谷的辦法,傳遍各個部落,人們尊稱他為神農氏。

老師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贊揚,接著引出神農氏的傳說反映了原始農耕的起源和發(fā)展過程。早期人類在長期的采集生活中,觀察到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并有意識地種植可以食用的植物,這就是原始農耕的起源。下面我們開始學習第二課。

板書:第2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本課第一部分:(總計用時大約15至20分鐘)

打開ppt老師:這節(jié)課中我們會學到代表長江流域原始生活的河姆渡遺址和代表黃河流

域的半坡遺址和大汶口遺址,首先先學習河姆渡遺址的原始農耕。

ppt) 同學答:水稻

老師:是的沒錯,就是水稻??墒沁@水稻可非同一般??!它們出土于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歷史悠久??!那么同學們想一想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水稻說明了什么?其出土的數量之大,世界罕見,又說明了什么?

同學答:說明他們已經學會種植水稻,而且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老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來大家重復一遍,說明了什么,

板書:種植水稻(世界最早)

老師:那么,水稻種植需要什么來灌溉呢?

同學:水

老師:是的,是水,那么他們的水從哪里來呢?

同學疑問

老師:老師告訴你們,他們用水井里的水進行灌溉,那時他們已經學會了打造水井 板書:挖掘水井,飲水方便

老師:大家來看這張圖片,同學們認識這兩個字嗎?這是一件耕地工具,它叫耒耜。大家看看它像不像我們現在用的“鎬”,是的,這就相當于“鎬”的雛形,它有橫孔,柄部,刃部,豎恐。這個耒和耜呢是不同的,耒是手握的地方,耜是接觸土地的地方他們就用這耒耜耕地。(用ppt)

板書:使用磨制石器、耒耜

老師:解決了吃的喝的問題,那么他們住在哪里呢?下面我們來看ppt,這就是他們住的干欄式房子,大家看這房子長得和我們現在住的房子是不是不一樣?大家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什么要建造這種結構的房屋呢?(用ppt)

同學:他們處于南方地區(qū)、氣候潮濕炎熱。干欄式房屋可以通風防潮。

老師:正如這位同學所說當時南方地區(qū)地勢低洼、氣候潮濕炎熱。干欄式房屋可以通風防潮。而且這種房子上面住人,下面還可以養(yǎng)牲畜,是建筑學上一個重大成就。

板書:建筑干欄式房屋,定居生活

老師:剛剛我們學到了河姆渡人吃大米喝井水,那他們就吃這些嗎?咱們吃飯時還吃些菜肉配著飯吃。那么他們當然也會弄些好吃的,看,那時候他們已經學會了飼養(yǎng)豬,羊等家禽??催@些出土的陶豬陶羊,充分的的說明了他們的聰明才智,頑強的與自然作斗爭,過著幸福的生活。

板書:飼養(yǎng)家畜

老師:接下來我們會欣賞到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陶器,大家看,這陶器看起來真舊哦,色

彩還挺單調,皮膚還挺粗糙。這是我們看來,但是那是七千年造出來的,對于當時的他們來說,這簡直是技術精湛??!他們心靈手巧,看,這是他們制造的玉器和骨哨。他們已經學會開始打扮自己了。(用ppt)

板書:制造陶器、玉器和樂器

老師:動腦筋: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哪些進步呢?(老師提示:看老師的板書,總結在一起大體上這題就回答出來了)

同學們大體回答成: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住干欄式房子,會挖掘水井,過定居生活。還飼養(yǎng)家畜,會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接下來給同學們3分鐘時間,熟記黑板上的內容。做到當堂課,當堂清。然后老師問黑板上的內容,找同學們來回答。

本課第二部分(總計用時15分鐘) 老師: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把你們想象中的半坡人生活的圖景用語言、動作展現出來?,F在大家開始閱讀書第八頁至第九頁,希望每一組都有精彩的表現。

同學準備時間5分鐘

老師:現在請半坡居民展示自己的風采。

(半坡居民相繼發(fā)言和表演)

學生a:我們半坡人比河姆渡人年輕1000多歲。社會是向前發(fā)展的。我們過著比河姆渡人更進步的生活。就說我們的食物吧,除了主食粟(小米飯)以外,副食還有魚,肉,白菜,芥菜等等。有這樣的美味大餐,有誰不愛這個可愛的家園呢?(掌聲)

學生板書:食物種類豐富,魚、肉、蔬菜

學生b:我們普遍用磨光的石器,木制的耒耜開墾土地和收割莊稼,這種工具更加鋒利,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

板書: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

學生c:我們把野生的狗尾巴草經過人工培植而變成粟。這是我們半坡人的重大發(fā)明。遺憾的是當時不可能申請專利。(掌聲)

學生板書:種植粟

學生d:我們追求生活的美和藝術。(出示圖片)請看這些生活用具:陶盆,陶罐,陶

瓶,紅色的底色上畫著人或者各種動物的圖案,色彩艷麗,被稱做彩陶。

板書:制造彩陶,刻畫符號

學生f:我們的房子很大,全家族的人都在里面生活,可熱鬧了。房子里還有許多小間,是家族成員的住處。房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里面有灶坑,既可做飯又可取暖,冬暖夏涼。

板書: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老師:(對學生的表現給予鼓勵)根據ppt展示,講述分析同學們的扮演

老師:對,如同學們所說,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看這是那時他們使用的石斧,石刀和木耜(用ppt)

老師:看ppt這是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復原圖,想一想請根據地理知識,半坡原始居民為什么要建造這種結構的房屋?

同學:他們地處黃河流域,那里比較干旱風大還冷

老師:對,黃河流域干旱、風沙大,氣候比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擋風雨,又可以取暖。

老師:看,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鮮艷的彩陶,上面繪有各式各樣的美麗圖案,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上所刻畫的符號,有學者認為這是我國早期的文字雛形。(用ppt)

老師:半坡原始居民也學會飼養(yǎng)豬狗等動物,他們還會用骨制箭頭、漁叉魚鉤打獵捕魚,食物種類大大豐富了,他們還學會紡線織布制衣。大家看這是他們出土的紡輪骨針漁叉魚鉤(用ppt)

老師:這就是在半坡遺址的許多窖穴、房屋和墓葬中,發(fā)現了大量的粟粒,說

明他們已經學會種植粟,而且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老師:下面分成小組形勢,探討一下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產和生活方面有哪些相似之處?有哪些不同之處?探討2分鐘

學生:相似之處1、都開始了農業(yè)生產,并轉向定居生活。2、都會依據不同的環(huán)境和需求搭建房屋。3、都會制造陶器。4、農耕外漁獵依然存在。不同之處:

河姆渡居民地理位置:長江流域。房屋樣式:干欄式房屋。農作物:水稻。生活:挖井 半坡居民地理位置:黃河流域。房屋樣式:半地穴式房屋。農作物:粟。生活:普遍使用弓箭

本課第三部分(總計用時10分鐘)

學生共同閱讀大汶口原始居民 老師板書:大汶口原始居民 板書依次分別為:農耕經濟有很大發(fā)展,農具發(fā)達

原始手工業(yè)有了很大進步 陶器有黑陶、白陶,質量很好

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出現

老師:想一想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為什么有隨葬品多少的現象出現?

解析:距今約四五千年時期,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使得農業(yè)、手工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社會分工日益擴大,商品交換日趨頻繁,每個家庭成為獨立的生產、消費單位,剩余產品被用于交換。過去的“同族共產制”就逐漸為財產私有制所代替。從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隨葬品的情況可以看出,私有制已經出現,并且貧富懸殊特別明顯。

在生產力發(fā)展過程中,隨著剩余產品的增多,原有的氏族首領們的財富不斷擴大,權力也在不斷增長,為了爭奪土地、財產,在各氏族之間開始了戰(zhàn)爭,氏族首領把俘獲來的別的氏族的成員變成了奴隸,在同一氏族內部,由于貧富差別的增大,也分成了兩個對立的社會階層。這樣,對立的階級產生了。原始社會開始解體。

請同學們根據課本內容,填寫表格。(用時5分鐘) [投影顯示]

(該表可在學生看書、討論、教師引導的情況下填寫)基本要求:

1.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答案:d

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過定居生活的決定因素是 a.建造房屋

b.原始農業(yè)的出現 c.使用磨制石器 d.原始手工業(yè)出現

解析:過定居生活的關鍵是要有固定的食物來源。以采集、狩獵為生,食物來源不固定,食物不充足,故必須經常遷徒。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因為開始了農耕生活,有了固定、充足的食物來源,因此,具備了過定居生活的關鍵因素。建造房屋是定居生活的產物,而不是前提。

答案:b

初一歷史教案篇三

1、知識與能力目標: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元謀人的發(fā)現與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發(fā)現、地點與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頂洞人的距今年代、發(fā)現地點,山頂洞人的石器、磨制技術和人工取火;山頂洞人過著氏族生活。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我國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2)通過認清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和人類本身這一真理,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和生活狀況。

認識勞動在人類產生過程中的作用。

一、自學討論,預習提綱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

a、元謀人b、北京人c、藍田人d、山頂洞人

2、“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據這一材料,請你判斷他屬于()

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半坡原始人

3、在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

a、食物b、四肢的進化

c、大腦的進化d、勞動

4、下面對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a、幾十人圍在一起喝小米粥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設下陷井捕捉野獸

c、人工取火燒烤捕到的野獸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著一堆大火以驅趕野獸和照明

5、有關山頂洞人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其面貌還保留著一些猿的特征b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針

c集體居住在山洞里d已經懂得人工取火

6、山頂洞人是比北京人更進步的遠古人類,是因為:()

a手腳有明顯分工b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

c懂得人工取火d過著群居生活

7、北京人與元謀人的相同之處不包括:()

a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征b人工取火御寒

c過著群居生活d使用打制石器

8、山頂洞人抵御野獸的攻擊,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

a石器 b木棒c火把 d弓箭

9、在同一地點發(fā)現的遠古人類是()

a、元謀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頂洞人

c、山頂洞人半坡原始人類d、河姆渡原始人類半坡原始人類

1a2b3d4d5a6c7b8d9b

二、分組交流,展示提升。

10、①右圖是什么人?距今約多少年,位于哪條河的流域?

北京人距今約70萬—20萬年黃河流域

②圖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石器和木棒

③圖中人物的體質特征有何特點?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與現代人相似,但頭部還保留著猿類的一些特征。

④圖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么?“火”的使用對人類有何意義?

天然火火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類的體質,增強了與大自然斗爭的能力。

合作探究學習

11、考古學家對北京人遺址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況?,F在我們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6個,頭骨碎片、下頜骨、牙齒、肢骨碎片、脛骨等,分屬40多個不同年齡的個體。同時還有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的灰燼,其中獸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還有已經滅絕了的劍齒虎、腫骨鹿等……

(1)請根據有關資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一天中的勞動:婦女和兒童等采集果實,男子打漁,集體捕獵野獸,獲取食物;

一天中的學習:長者要教幼者一些打獵的本領和生活的經驗;

一天中的娛樂:晚上有盛大的篝火晚會,競技比賽等;

重要提示:晚上一定要有專人負責看管火種;

其它:可以展開合理的想象;

三、瀏覽鞏固。

原始人類名稱生活地點距今年代體質特征工具制造觀念用火情況

元謀人云南約170萬年會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北京約70萬~20萬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獵等使用天然火

山頂洞人北京約18000年和現代人基本相同開始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從事采集、漁獵等活動懂得愛美人工取火

四、抽測達標。

[導入新課]展示遠古人類的頭部模型。設問:這是什么時候的人類頭部模型?那時侯,我國境內有哪些遠古人群?他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又是怎樣的呢?請大家閱讀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課堂組織學生自學課文,完成學案

學生充分展示后教師總結

[小結]

對本課內容的小結,教師可采用表格或其它方式予以歸納,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并作為學習資料保存。

七年級歷史科教學案

設計:張萍審核:班級:姓名:

課題第1課祖國近內的遠古居民

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元謀人的發(fā)現與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發(fā)現、地點與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頂洞人的距今年代、發(fā)現地點,山頂洞人的石器、磨制技術和人工取火;山頂洞人過著氏族生活。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我國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2)通過認清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和人類本身這一真理,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學習重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和生活狀況。

學習難點認識勞動在人類產生過程中的作用。

自學內容

一、自學討論,預習提綱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

a、元謀人b、北京人c、藍田人d、山頂洞人

2、“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據這一材料,請你判斷他屬于()

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半坡原始人

3、在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

a、食物b、四肢的進化

c、大腦的進化d、勞動

4、下面對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a、幾十人圍在一起喝小米粥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設下陷井捕捉野獸

c、人工取火燒烤捕到的野獸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著一堆大火以驅趕野獸和照明

5、有關山頂洞人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其面貌還保留著一些猿的特征b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針

c集體居住在山洞里d已經懂得人工取火

6、山頂洞人是比北京人更進步的遠古人類,是因為:()

a手腳有明顯分工b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

c懂得人工取火d過著群居生活

7、北京人與元謀人的相同之處不包括:()

a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征b人工取火御寒

c過著群居生活d使用打制石器

8、山頂洞人抵御野獸的攻擊,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

a石器 b木棒c火把 d弓箭

9、在同一地點發(fā)現的遠古人類是()

a、元謀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頂洞人

c、山頂洞人半坡原始人類d、河姆渡原始人類半坡原始人類

二、分組交流,展示提升。

10、①右圖是什么人?距今約多少年,位于哪條河的流域?

②圖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③圖中人物的體質特征有何特點?

④圖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么?“火”的使用對人類有何意義?

合作探究學習

11、考古學家對北京人遺址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況?,F在我們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6個,頭骨碎片、下頜骨、牙齒、肢骨碎片、脛骨等,分屬40多個不同年齡的個體。同時還有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的灰燼,其中獸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還有已經滅絕了的劍齒虎、腫骨鹿等……

(1)請根據有關資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三、瀏覽鞏固。

原始人類名稱生活地點距今年代體質特征工具制造觀念用火情況

元謀人云南約170萬年會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北京約70萬~20萬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獵等使用天然火

山頂洞人北京約18000年和現代人基本相同開始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從事采集、漁獵等活動懂得愛美人工取火

七年級歷史科教學案課時:2

設計:張萍審核:班級:姓名:

課題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河姆渡的原始農耕,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歷史文物圖,主要的歷史信息,加以初步分析。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農耕生活

教學難點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農耕生活

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量

(一)、復習與提問

(二)、學習新知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生活

1地點長江流域的浙江

2時間約七千年前

3生產工具磨制石器耒

4農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欄式房屋

6原始飼養(yǎng)業(yè)豬

7原始手工業(yè)陶器玉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指導閱讀復習提問:

1:我國現在生產的農作物由那些?(水稻、小麥)那么遠古人類是靠什么手段來獲取事物

2講:古老的神話,神農氏,教人耕種。從此有了農耕。

3介紹、分析、提問三

討論:遠古時人類采集食物會遇到什么困難?

思考:我國原始農耕的代表性遺址有那些?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時間:約四五千年

地點:山東

生產工具:石鐮石鋤

原始手工業(yè):黑陶白陶

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私有財產的出現必然會造成貧富分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

強調:是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課時小結:

自由發(fā)言,說出本課的知識要點。

提問:河姆渡與半坡原始居的異同?

拓展想象:

生活在原始農耕時代的男人、女人和老人會有時么勞動分工?

思考:貧富分化出現在什么時期,為什么會引發(fā)這種變化?積極發(fā)言

比較回答

閱讀思考

5分鐘

10分鐘

15分鐘

10分鐘

小結:同學們了解了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農耕生活。了解生產工具的進步,帶動了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帶動了原始飼養(yǎng)業(yè)、制陶和紡織的出現。在人們的生產、生活種,原始的藝術也開始萌芽了。

5分鐘

作業(yè):動手寫一段小文章:

原始的居民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板書設計:2原始的農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生活

1地點長江流域的浙江

2時間約七千年前

3生產工具磨制石器耒

4農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欄式房屋

6原始飼養(yǎng)業(yè)豬

7原始手工業(yè)陶器玉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點黃河流域的陜西

2時間約四五千年前

3生產工具磨制石器

4農耕作物粟

5原始手工業(yè)陶器紡輪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時間:約四五千年

2地點:山東

3生產工具:石鐮石鋤

4原始手工業(yè):黑陶白陶

5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方法與措施

一、自學討論,預習提綱

二、分組交流,展示提升。

三、瀏覽鞏固。

四、抽測達標。[導入新課]

[小結]

七年級歷史科教學案課時:1

設計:張萍審核:班級:姓名:

課題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程序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方法與措施

一、自學討論,預習提綱

二、分組交流,展示提升。

三、瀏覽鞏固。

四、抽測達標。[導入新課]

[小結]

初一歷史教案篇四

透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開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義。

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全國土地改革的完成,在我國消滅了20xx多年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政權,為恢復國民經濟創(chuàng)造了條件。

透過教師講述土地改革的結果,引導學生從中分析土地改革的意義。

重點: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難點: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土地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之初三大運動之一,土地改革的進行也是當時勢在必得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對鞏固新政權有極端重要的作用。這是本課的重點,可運用劉文彩這個典型案例來分析舊社會地主對農民的剝削狀況,從而突出進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對于土地改革的資料與性質,可結合教材圖片讓學生進行總結。

對于土地改革的意義,應當先進行補充,講述土地改革所帶的結果及其在農村土地制度上的變化、農民社會地位的變化、農村經濟的變化等方面進行列表比較,然后再從結果中引導學生歸納其意義。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聽說過《白毛女》的故事或電影資料嗎?(吸引學生,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及對土地改革的感性認識)

生:(思考并討論)

師:《白毛女》描述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惡霸地主黃世仁對楊白勞其女兒喜兒肆意的壓榨,而楊白勞等窮苦農民卻毫無辦法,黃世仁甚至還逼楊白勞用女兒抵債(楊白勞在除夕夜被逼無奈逃租),后楊白勞喝鹵水自殺,女兒喜兒逃進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十分艱辛、困難,在吃的方面營養(yǎng)跟不上,她的頭發(fā)都變白了。直到八路軍解放了她的家鄉(xiāng),喜兒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注:“白毛女”在現實中,是有此人存在的。羅昌秀――1923年出生在四川宜賓縣鳳儀鄉(xiāng),當地的惡霸地主羅錫聯及其妻陶天珍等人逼死她爸爸,打死她哥哥。1939年,年僅16歲的她,被迫躲進深山老林,過了17年的野人生活,直到年屆33歲時才重返人間,此時的她已是滿頭白發(fā)。20xx年去世,死時80歲)

師:同學們在聽完“白毛女”的故事后,有何感想呢?在舊社會,地主是如何剝削廣大農民的?

生(思考并回答):收取高額地租;強迫農民為他們干活……

師:四川大地主劉文彩,占有超多土地,阡陌相連,他依靠對農民的殘酷剝削,過著奢華的生活。最為典型的就是利用“大斗進,小斗進”的伎倆巧敢豪奪,住的是被裝飾得富麗堂皇的莊園,專門用水牢迫害窮苦百姓;當時在他家干活的雇農卻難以住上完整的茅屋。一句話,站在地主這邊來說,就是坐享其成;站在農民那邊來說,就是勞而無獲。

有個農民叫唐禮福。他家有件棉衣,已祖孫多代穿了162年。傳到他這代的時候,已補丁摞補丁,看不出它的模樣了。農民的生活十分艱辛,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更不要說買新衣服穿了。

師:其實,眾觀整個中國歷史,對于中國人來說,尤其是農民,他們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土地。

師:對,土地是他們的命根子。歷朝歷代,人們不堪忍受的時候,就起來造反,其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得到自己的土地??傊?,農民從始到終都在為土地而奮斗。到了毛澤東那里,以他對歷史的熟諳和研究,深知中國農民――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一部分人――最渴望得到的東西是什么。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去為農民爭取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土地,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展開了,下面就讓我們一齊來學習新課。

(講授新課)

第3課土地改革(板書)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板書)

(引導生閱讀p11的第一段,了解舊中國封建土地制度的狀況,真正理解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于情于理都要進行土改。)

師:正是由于舊封建土地制度的嚴重盤剝,打擊了農民的生產熱情,阻礙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簡介地主、富農、貧農、中農、雇農的階級成份劃分)

(注:1950、6、30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時的階級成份劃分

地主――占有土地和生產工具而不勞動,或者只做輕微的附帶勞動,靠剝削農民為生的人,劃為地主。

富農――凡自耕農土地有余,而兼顧人耕種或以余田出租者及佃農民,自己無土地,資本租得大批土地,所收獲超過需要,并雇人耕種者為富農。

中農――雖然占有土地,又擁有必須的生產工具,但既不剝削別人,也不出賣勞動力,靠自己的勞動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勞動為生者,劃為中農成份。

雇農――完全沒有土地,而靠被人雇傭耕種者為雇農。

貧農――占有不完全的生產工具,沒有土地或土地不足,靠出賣一部分勞動力為生者,劃為貧農。這種農民一般都租種他人土地。)

(副板書)

地主、富農(10%)

貧農、雇農、中農(90%)

70%――80%

20%――30%

1、舊中國: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板書)

師:在舊中國的狀況是這樣的,那么,新中國成立后,又是怎樣的呢?

2、新中國:新解放區(qū)未進行土改(板書)

師:新中國成立后,農民的地位有什么變化?(大家回顧第1課的資料,是否能夠從中找到答案?)

生(思考并回答):中國人站起來,人民當家作主。

師:對,大家回答得很正確,新中國成立后,農民翻身作了國家的主人,也掌握了國家政權,地位得到提高的他們,于情于理都想去爭取他們一向以來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土地,最典型的就是新解放區(qū)的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改,獲得土地。那么,在前面我們提到毛澤東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就已意識到這一點,此刻新中國成立了,他具體又是怎樣去實踐的呢?(引導生閱讀p12的相關資料)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1950)(板書)

師:新的土地改革法里規(guī)定,在農民土地所有制下,土地歸誰所有?

生(思考并回答):農民。

師:對,這是和舊的地主階級所有制的區(qū)別所在:大家一齊來觀看p11―p12的四幅圖片,在頒布新的土地改革法后,1950年冬起,全國又分批進行土改,土地當時都掌握在地主手中,就應如何做?――沒收地主土地。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耕種(引導生看p12的圖片),那么,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給農民?(動腦筋p12)

生(思考并回答)

師(歸納總結):首先,封建土地制度是農民遭受剝削、壓迫的總根子,要把它給廢除,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其次,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就當擁有土地的所有權。

師:地主賴以生存的土地被沒收了,他們會有什么反應呢?

生:反抗、阻止土改的開展……

師:那么,在土改過程中,也分給地主一份土地,這是為什么呢?

生(思考并回答):使地主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減少土改的阻力……

三、土地改革的成果(板書)

1952年底,近三億農民獲得七億畝土地(板書)

(引導生閱讀p12,了解少數民族地區(qū)土改狀況)

(引導生閱讀p12的第二段小字部分,找出這次土改與過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并回答):保有富農經濟,在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師: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生(思考并回答):使中農放心,穩(wěn)定……孤立……減少……發(fā)展……

師:土地改革后,帶來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有什么意義?

(展示相關歷史資料并加以適當的講解來到達這一目的,讓學生明白建國初期的土改的意義是十分重要而又深遠的)

注: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后

(1)地主占有農村土地的70―80%,農民占地20―30%

(1)全國3億多無少地的農民無償分得土地4660多萬頃。

(2)農民每年要向地主繳納大約300―350億公斤糧食供應的地租。

(2)每年交地租達350億公斤糧食。

(3)存在著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對立

(3)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地主被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人。

(4)194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103億公斤,工業(yè)總產值為2,45億元。

(4)1952年,全國糧食供應總產量1639億公斤,工業(yè)總產值為349億元。

四、土地改革的意義(板書)

廢除了……消滅了……鞏固了……解放了……(板書)

師:人民政府的威望在廣大農民中迅速樹立起來,即使在3年經濟困難時期,農民們也堅持下來與共產黨和國家共赴難關。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沒收了地主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建立了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改革都已完成,農民成為了土地的主人,真正獲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有著重大的意義。

課后練習:做《歷史學習指導》(第3課)

初一歷史教案篇五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孔子及其仁學說??鬃釉诮逃臀幕系呢暙I。老子和他的辯證思想。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標:

指導學生比較諸子百家各自的主張,培養(yǎng)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

[重點、難點]孔子和百家爭鳴

[教法、學法]

由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而后質疑,教師給與點撥。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多媒體課件、有關春秋、戰(zhàn)國主要思想家簡介、人物圖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山東被譽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黃河。同學們,這一圣人指誰?(學生回答出孔子,從而導入課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書)

1)思想:

(指導學生看孔子像及其學說)回答:孔子是個怎樣的人?他有何學說?

學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提出仁的學說

2)教育:

(指導學生閱讀53頁第二自然節(jié))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

c教育學生學習態(tài)度老實,要謙虛好學。

d時常復習所學知識,溫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編定了哪幾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編成了什么書?(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詩經》《尚書》《春秋》《論語》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后世影響巨大,被譽為我國歷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孔子同一時期還出現了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是誰呢?(學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書)

(指導學生閱讀老子插圖及說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它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相互轉化。

3、百家爭鳴:(板書)

(列表讓學生看書來回答表內內容,也可先問學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準備的表格來總結。)

(之后,請同學們想一想,哪一派的學說對戰(zhàn)國時期的封建統(tǒng)治者最有用?)

三、小結:

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主要歷史條件是什么?

四、作業(yè):課本57頁填表題

附:板書設計

一、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經》樸素辨證法的思想。

二、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學說。

2、對教育的貢獻:

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

b:溫故知新

c:學習的態(tài)度要老實

3、他編訂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編寫的記錄孔子言行的書叫《論語》

三、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四、儒家學派---戰(zhàn)國時期:是孟子,他反對戰(zhàn)爭,提出春秋無義戰(zhàn),實行仁政

五、法家---代表人是戰(zhàn)國的韓非,主張a:實行法制;b:主張建立君主-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六、兵家---創(chuàng)始人是春秋時期的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還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七、道家在戰(zhàn)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初一歷史教案篇六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甲骨文、青銅器和金文的歷史價值。

2。提煉青銅文明的本質特征,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3。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圖片,總結甲骨文、金文的演變趨勢,通過做“想一想”和讀“小資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展示青銅器圖片,讓學生了解我國青銅時代的輝煌。

2。通過展示甲骨文字,了解甲骨文與漢字的淵源。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正確人生觀

(一)教學重點

1。甲骨文和青銅器成就。

2。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含義。

(二)教學難點

1。甲骨文和金文的歷史價

2。青銅文明。

啟發(fā)式教學法、自學式探究學習法。

(一)教具準備

商、周時期甲骨文、青銅器圖片,甲骨文和青銅器的視頻。

(二)素材準備

多媒體網絡、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課堂導入

問題導入:我國有文字記載可考的歷史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我國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嗎?

第7課甲骨文和青銅器

(講授新課)

(板書)一、甲骨文

播放《甲骨文》視頻,閱讀課文第一部分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來做什么的?

2。甲骨文有什么歷史意義?

3。甲骨文的內容?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來做占卜的,比如,當時的人們生育、筑城和征伐都要先進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這樣的事情也要進行占卜。記錄占卜的文字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因此稱其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記載了當時商王朝和貴族活動的重要方面,反映了當時的歷史情況,是我們現在研究商朝歷史的重要資料。)

教師展示甲骨文的相關圖片,使學生了解發(fā)現的甲骨文的字數已有約4500個,現在能釋讀的有近20xx個,并舉例幾個甲骨文文字,請學生識別甲骨文。對比甲骨文和漢字。

(板書)二、青銅器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二部分“青銅器”的內容,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并作答。

1。青銅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2。青銅器有哪些的種類?

3。青銅器有哪些特點?(可以通過和舊石器時代、新時期時代工具進行對比,總結歸納。)

教師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銅器圖片。

教師介紹“青銅器時代”和“青銅文明”的概念。

(板書)三、金文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三部分“金文”的內容和“小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金文

2。迄今發(fā)現最長的金文是在什么器物上?

3。金文有什么歷史價值?

教師展示刻有文字的青銅器的圖片,請同學們觀察。比較金文和甲骨文的特點及歷史價值。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65515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