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筑結構抗震等級精選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26 20:40:41
最新建筑結構抗震等級精選
時間:2023-04-26 20:40:41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建筑結構抗震等級篇一

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尤其對容易混淆的東西要下更大工夫搞清楚,基礎要牢固。以下是小編一級注冊建筑師《建筑結構》復習資料:建筑結構抗震,希望考生們取得好成績!

抗震設防標準:衡量抗震設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設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確定。

建筑抗震概念設計:根據(jù)地震災害和工程經驗等所形成的基本設計原則和設計思想進行建筑和結構總體布置并確定細部構造的過程。

抗震設防類別:建筑應根據(jù)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甲類建筑應屬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fā)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筑,乙類建筑應屬于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建筑,丙類建筑應屬于除甲乙、丁類以外的一般建筑,丁類建筑應屬于抗震次要建筑。

1)扭轉不規(guī)則:樓層的最大彈性水平位移(或層間位移) 大于該樓層兩端彈性水平位移(或層間位移)平均值的1.2 倍。

2)凹凸不規(guī)則:結構平面凹進的一側尺寸大于相應投影方向總尺寸的30%。

3)樓板局部不連續(xù):樓板的尺寸和平面剛度急劇變化,例如,有效樓板寬度小于該層樓板典型寬度的50%,或開洞面積大于該層樓面面積的30%,或較大的樓層錯層。

1)側向剛度不規(guī)則:該層的側向剛度小于相鄰上一層的70%,或小于其上相鄰三個樓層側向剛度平均值的`80%;除頂層外局部收進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鄰下一層的25%。

2)豎向抗側力構件不連續(xù):豎向抗側力構件(柱抗震墻抗震支撐)的內力由水平轉換構件(梁桁架等)向下傳遞。

3)樓層承載力突變:抗側力結構的層間受剪承載力小于相鄰上一樓層的80%。

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應主要應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抗震設防烈度為8 、9 度的建筑。采用隔震或消能減震設計的建筑當遭遇到本地區(qū)的多遇地震影響抗震設

防烈度地震影響和罕遇地震影響時其抗震設防目標應高于本規(guī)范第1.0.1 條的規(guī)定。

燒結普通粘土磚和燒結多孔粘土磚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u10;其砌筑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5。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u7.5,其砌筑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7.5。

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級為一級的框架梁柱節(jié)點核芯區(qū),不應低于c30;構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類構件不應低于c20。

混凝土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9度時不宜超過,c60 8度時不宜超過c70。

普通鋼筋宜優(yōu)先采用延性韌性和可焊性較好的鋼筋;普通鋼筋的強度等級,縱向受力鋼筋宜選用hrb400級和hrb335級熱軋鋼筋;箍筋宜選用hrb335、hrb400和hpb235級熱軋鋼筋。

有利地段: 穩(wěn)定基巖,堅硬土,開闊、平坦、密實、均勻的中硬土等。

不利地段:軟弱土、液化土,其他等。

危險地段:地震時可能發(fā)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發(fā)震斷裂帶上可能發(fā)生地表位錯的部位。

下列建筑可不進行天然地基及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

1 砌體房屋;

2 地基主要受力層范圍內不存在軟弱粘性土層的下列建筑:

1)一般的單層廠房和單層空曠房屋;2)不超過8層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3)基礎荷載與2)項相當?shù)亩鄬涌蚣軓S房。

存在飽和砂土和飽和粉土(不含黃土)的地基,除6 度設防外,應進行液化判別。

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部分消除另有措施)

1)采用樁基時樁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穩(wěn)定土層中的長度(不包括樁尖部分),應按計算確定;

2)采用深基礎時基礎底面應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穩(wěn)定土層中;

3)采用加密法(如振沖振動加密擠密碎石樁強夯等)加固時,應處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沖或擠密碎石樁加固后,樁間土的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應符合規(guī)定;

4)用非液化土替換全部液化土層;

5)采用加密法或換土法處理時在基礎邊緣以外的處理寬度應超過基礎底面下處理深度的1/2 且不小于基礎寬度的1/5。

框架結構和框架-抗震墻結構中,框架和抗震墻均應雙向設置,柱中線與抗震墻中線、梁中線與柱中線之間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寬的1/4。

抗震墻結構和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中,較長的抗震墻宜開設洞口將一道抗震墻分成長度較均勻的若干墻段洞口,連梁的跨高比宜大于6,各墻段的高寬比不應小于2。墻肢的長度沿結構全高不宜有突變,抗震墻有較大洞口時以及一、二級抗震墻的底部加強部位洞口宜上下對齊

s("content_relate");

【一級注冊建筑師《建筑結構》復習資料:建筑結構抗震】相關文章:

一級注冊建筑師《建筑結構》復習資料

05-19

2018年一級建筑師《建筑結構》考點:建筑結構抗震

05-22

2018一級注冊建筑師《建筑結構》鞏固題

09-06

一級注冊建筑師《建筑結構》鞏固題2018

09-06

一級注冊建筑師考試復習之建筑結構

11-15

一級注冊建筑師《建筑結構》復習資料:樓梯間的設置范圍

05-24

一級注冊建筑師《建筑結構》復習題218

09-06

一級注冊建筑師《建筑結構》復習題2018

09-06

2018一級注冊建筑師《建筑結構》練習題

09-06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72234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