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記敘文寫作專題整合訓練初探教案 高中記敘文寫作訓練題目通用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27 19:14:00
最新高中記敘文寫作專題整合訓練初探教案 高中記敘文寫作訓練題目通用
時間:2023-04-27 19:14:00     小編:zdfb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高中記敘文寫作專題整合訓練初探教案 高中記敘文寫作訓練題目篇一

在人教版五個必修模塊中,共有20個寫作專題,學生每個學期要完成8個專題的寫作訓練。如果再加上兩次模塊檢測中的考試

作文

以及平時的隨筆、每篇課文后的讀寫練習、“梳理探究”中的寫作練習,顯然,在規(guī)定的課時內無法完成這樣的寫作量。《新課標》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里提出:可以按照具體條件和教學的需求,根據教師的教學個性和業(yè)務特長“有選擇地、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和實施課程,開發(fā)利用各方面的課程資源”。那么,為了緩解學習任務重和課時緊張之間的矛盾,教師依據教材和學生的寫作需求,整合寫作資源,構建前后呼應、舉一反三、穩(wěn)步推進的學期寫作訓練序列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基于以上考慮,本方案以必修一、必修二中的8個寫作專題為依據,對新高一第一學期的寫作訓練做了重構和整合。整個學期擬安排6次大作文,第一學段以寫人記事為主,第二學段在寫人記事的基礎上嘗試虛構。目的是學習復雜記敘文的寫作,鞏固、強化已具備的寫作技能,嘗試、熟悉新的有關記敘文的寫作要求,要讓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法。

首先是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關鍵是要打破思維的定勢,改變單一的思維方式,盡可能地拓展思路,從同一問題的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各個層次進行或順向、或逆向、或縱向、或橫向的思考,從而獲得眾多的方案或結論。寫作中,無論是審題、立意、選材、結構,還是一個詞的選用、一個句的修飾,發(fā)散思維幾乎無處不在。思維發(fā)散得好,可供選擇的東西就多,所選取的結果就新穎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所寫的文章也就會在各個方面給人以新意。

第一次作文“寫事”特別強調選材過程中的發(fā)散,要求學生廣開思路,多方攝取素材,解決材料來源問題。

第二次作文“記人”主要訓練學生在審題過程中的發(fā)散,其本質上仍然是解決材料的來源問題。請以“不能沒有你”為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抓住“你”的外在特征,寫出“你”的內在品質,表達出自己的愛憎。

首先,“你”是誰――提示學生從人、景、物三個角度發(fā)散。

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人:親人、師長、朋友、對手、偶像、偉人、名人……

還可以想到給人以生活樂趣或啟示的動物、植物……

抑或是有生命意趣的物品,像舞臺、傳媒、書、樂器、畫筆、某件紀念品或其它……

也可以是撫慰心靈、寄放情感的自然山水、日月星辰、城市鄉(xiāng)村……

還可以是抽象事物,比如:事業(yè)、詩歌、感情等。

然后我們要想:誰感覺“不能沒有你”――提示學生可從個人、環(huán)境、事物三個角度發(fā)散。

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我”,但一定是“我”嗎?航天事業(yè)不能沒有忠誠敬業(yè)的科技人才吧,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為之驕傲的偉人吧,一個時代不能沒有思想的先驅吧,廣闊天空不能沒有流云、飛鳥吧……

最后還思考為什么“不能沒有你”――提示學生從因果關系、假設關系、轉折關系、條件關系等角度思考。

在審題過程中的發(fā)散,其本質上仍然是解決材料的來源問題。

第三次作文“繪景”在發(fā)散思維的基礎上,重點解決審題中的聚合思維。

在審題過程中,良好的發(fā)散思維,為選材、立意提供了多種路徑。然而,要保證文章主題集中,必須通過聚合思維,確定選材方向,學會大題小做?!帮L景”是個大題,包羅萬象。寫的時候,切口小,敘述具體生動。敘述切口過大,容易造成概念化的寫作。因為“大”往往與空洞聯(lián)系在一起。聚合思維是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選擇,從發(fā)散思維所提供的眾多思路中選擇出一個的答案,獲得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結果。聚合思維和發(fā)散思維互補,才能使寫作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發(fā)展。而在聚合思維的培養(yǎng)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直覺思維的訓練,它對于加快聚合的速度、提高思維的效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次作文“構思”,備選題目有:“直面挫折”、“必須跨過這道坎”、“而今邁步從頭越”、“當危機來臨”……

主要解決立意問題――通過寫人記事,表達對人生的認識和感悟――深化認識的問題。

如果不提升認識,寫再多,也是低水平重復,只會導致寫作的惡性循環(huán)。教師應當有所作為。我們的寫作教學,應幫助學生打開眼界,梳理思路,去蕪取精,豐富體驗、加深認識。

一次作文,是不可能完成認識的提升的,要使立意更切合題意,更具深度和高度,更新穎獨到,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審題立意的思維路徑。如:

可以追問中求答案: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示例一(是什么):雨打在成賢街的青石板上,雨打在國子監(jiān)的幽翠古柏上,雨打在含笑而揖的孔子的飄飄儒巾儒袖上;于是,連雨也帶著古老的幽幽書香。

漫步雨中,無需撐傘,因為那雨滴由頭頂含羞吐蕊的潔白槐花上落下,仿佛夫子的諄諄教誨浸入心田;而你,也宛若走回古代,走回那鼓樂飄揚書聲瑯瑯的貢院。撫摸那歷經悠悠歲月的石碑的刻痕,也許,先祖的姓名恰在其中。

雨、槐花、古柏、石刻、孔子像、國子監(jiān),這,或許是北京的符號;隱藏其后的,正是脈脈書香。(20xx《北京的符號》)

示例二(為什么):每次漫步于平安大街,我都免不了有種心痛的感覺?!谖铱磥?,這種不倫不類的符號不如不要……在這些仿古的飯店里,在那些仿古的大街上,我們不再品得到歷史的芳香,不再尋得到歷史的蹤跡。因為它們畢竟不是真正經歷過時間沖刷,真正承載著歷史的厚重,真正能向后人訴說些什么的建筑。看到這些因悲哀而建造的東西,我反而更覺得悲哀了。(20xx《北京的符號》)

示例三(怎么做):于是我明白,為什么許多文化遺產會那么輕易的遺失,是因為太多的人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價值,早已在心里將其丟棄;于是我明白,要想真正留住北京的符號,首先要讓每一位北京人都意識到自己肩上那傳承歷史的使命。作為一個北京人,我們要盡力留住祖宗傳下來的原汁原味的建筑,更應該留住我們心里那代表數千年歷史的文化符號?。?0xx《北京的符號》)可以類比中求結論: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小而大,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報秋》《雨中西湖》。可以懷疑中求新穎:逆向思維、同中求異。如張愛玲的《天才夢》:什么是天才?我是天才嗎?可以假設中求豐富:比照事實,虛擬設想,推出結論。如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梢酝晦D中求深刻:多向思考,求索哲理。如魯迅《燈下漫筆》:紙幣換硬通,雖然虧了錢,但總比手里的紙幣一天天貶值好。但轉而一想,就是:“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边€可以辨證中求全面:以感性的形象,表達理性的見解。如馮曙光《二次大戰(zhàn)在雙牛鎮(zhèn)的最后一天》:文章講述了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一天發(fā)生在中國一個偏僻小鎮(zhèn)的故事。故事中塑造了三個形象:善良正直、大義凜然的貝母大爺、惡貫滿盈的日本鬼子田中正二,還有一個是見風使舵、卑鄙無恥的張貨郎。故事的結尾是侵略者向中國人民剖腹謝罪,漢奸被逐出小鎮(zhèn),人們在悲喜交集的情感洪流中失聲痛哭。這個故事即表達了作者對侵略者的憤怒,對戰(zhàn)爭的譴責,對堅守正義、寧死不屈的中國魂的贊美;也表達了作者對戰(zhàn)爭災難的辯證思考。作者清醒地認識到,造成這場巨大的民族災難的兇手不僅僅是侵略者,也包括那些品格低劣的走狗漢奸。戰(zhàn)爭的勝利不僅僅意味著消滅侵略者,還意味著要根除民族肌體上的毒瘤。

第五次創(chuàng)編寓言、第六次嘗試虛構,一方面在構思寓意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洞察人心世相、感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構思寓體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連類比附,想象虛構的能力。

虛構是指通過創(chuàng)造性想象,對生活素材進行選擇、集中、提煉、加工,塑造新的形象的過程。虛構離不開想象,而想象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一是改造,二是創(chuàng)新。

在各種現代文學體裁中,必須通過虛構來完成的體裁有小說(包括科幻小說)、戲劇、寓言、童話等。虛構不同于寫實,它是對現實的加工、變形和濃縮,虛構的目的是要將理性的認識化作生動可感的藝術形象,將平凡無奇的生活碎片加工成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所以,虛構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高強度的文學思維。馮驥才曾就

散文

和小說的區(qū)別打過這樣的比方,他說:“一個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⑽模褪菍懫匠I钪心切┳钪档脤懴聛淼臇|西。不使勁,不刻意,不矯情,不營造,更無須‘絞盡腦汁’……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來,不知何時生成。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藍天。你一仰頭,呵呵,一些散文片斷仿佛片片白云,已然浮現出來了……它是悟出來的?!倍岬叫≌f,他是這么說的:“一個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說。……小說是想出來的……是大腦緊張勞作的結果……”

虛構,作為一種高強度的文學思維,具有文學創(chuàng)作的屬性,因而不是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重點。我們只把它作為對學生潛能的一種開發(fā),鼓勵學生嘗試某種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然而,我們不要求每個學生都具備這種能力。虛構能力的寫作訓練,不宜單獨進行,可以教授某些方法,提供一些建議,供學生選擇。

可以說,寫作能力是語文能力綜合素養(yǎng)的展示,寫作能力的提升,仰仗于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而其中審美品位、文化底蘊、思想認識的作用尤其突出。不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寫再多的作文,也不過是低水平的重復,對提升寫作能力意義不大。而且長此以往,學生漸漸失去了寫作的信心,更是貽害無窮。因此,作文訓練應當和學生個性化的素材庫建設結合起來,在鼓勵督促學生廣泛閱讀、增加積累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交流、學習借鑒中,提升認識、錘煉表達。這樣做,寫作教學的效益才可能化,才有可能幫助學生穩(wěn)步提高寫作水平。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73359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