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怎樣寫總結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歷史教學總結 初中歷史教學總結與反思篇一
教學,乃教與學,是人與人的交流,是師與生的交流,這不僅僅是藝術,更是專業(yè)。我認為藝術創(chuàng)造過程更多的是個人的才與情的顯現和表達,是人與物或與自己的交流,而教與學是雙向的、互動的,是活生生的人與人的交流,蘊涵太多的變數。所以教學更需要專業(yè)的駕馭能力,這里的專業(yè)可是有兩層意思,一是知識的專業(yè),二是交流的專業(yè)。知識的專業(yè),教師需要有一個自成體系的學識,有了這個體系方有可能讓自己在教學中如魚得水、游刃有余,例如在歷史教學中,最好能通某個領域的歷史,像政治史、經濟史、文學史、民族史、國別史、國際關系史等等。有了這個體系,你的知識智慧將源源不斷。交流的專業(yè),就是要知道和嫻熟運用與活人進行溝通或引導活人成長的規(guī)律和技能,如果不懂得這個的話,教與學都不能真正實現,我們知道在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有滿腹經綸者因為不懂與別人交流的規(guī)律和技能導致誤人子弟的事,那可是遺憾的事、可悲的事。這是我本學期來對教與學的又一次思考和心得,是我進一步前行的理論支持。
在教學技能成長方面,我常常與同一個教研組的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和請教,走進這些老師的課堂,認真聽每一堂課,欣賞這些老師的教學亮點。積極并且認真參與各種校內校外的教研活動和學科競賽,在活動中思考自己的教學特點,在活動中以別人為鏡為師。在這個過程里我不斷感到教學工作給我的推動力,只有自己不停地探求才能保證教學的新鮮活力。
在我的課堂上,我堅持我的課堂我引導。針對初中學生的學習任務和班級特點,首先我引導學生養(yǎng)成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和方法。其次,指導學生夯實歷史基礎知識,再提高他們的歷史思維和分析歷史的能力。第三,保證課堂有序、寬松、和諧。第四,注意課堂上學生的有效反應。第五,多與學生談論歷史與現實,讓學生體會到歷史并不是閑談無用的知識。課堂是師生交流和教學的主要時段,一定要做到有效。
在學生的課后作業(yè)和單元檢測方面,我力求做到這幾點:一、課后作業(yè)能鞏固課堂所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適當延伸,例如:課后作業(yè):如果你是唐朝的商人,請介紹你一天的經商故事。要求把唐朝的商業(yè)元素都用在故事里。二、單元檢測能測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和理解程度以及運用水平。三、設計題目時注意語句通順,意圖表述明白,沒有理解歧意,不重復同一個知識點。只要用心和努力,真正能感受到設計題目帶來的樂趣。
一學期以來的工作心得零零碎碎,但無論多么的細微,都是自己努力工作的一枚枚印記,這些印記有的賞心悅目,給我鼓勵;有的黯然無光,令我反思。
希望自己下學期里能工作得更好,工作得愉快!
初中歷史教學總結 初中歷史教學總結與反思篇二
《歷史課程標準》將活動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寫入教材,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理解和掌握的深化。歷史活動課教學作為學科活動課,旨在于教學活動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體驗性、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生主體活動。這一課型是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標,以教學實踐作為切入點,充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實踐,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并在活動中不斷建構歷史知識體系和培養(yǎng)能力。本學期本人將活動課作為一個重點在教學中進行深入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優(yōu)化了課堂結構,確立了學生的主題地位,真正促進了學生認識的深化和發(fā)展。精心選擇、確立主題。
第一、盡量運用教材中的活動課內容。
教材中安排的活動課都是經過精心編排的,它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與學生學習內容同步,是教學內容的進一步深化和升華,而且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如文成公主入藏歷史劇、歷史畫配文話說《清明上河圖》等。
第二、根據學生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要充分尊重學生,因此選擇活動課主題要根據學生興趣,要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發(fā)展特點進行,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如在進行歷史畫配文話說《清明上河圖》活動課時,我沒有讓學生給《清明上河圖》配文,而是讓學生先學習課文有關《清明上河圖》配文的方法、形式,同時根據學生特點讓學生對《村童鬧學圖》進行配文,因為《村童鬧學圖》的畫面比較適合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這樣他們對圖的發(fā)揮就更能體現出作者的原意。掌握歷史活動課過程,盡最大限度優(yōu)化課堂結構,是歷史活動課的主體內容。首先、制訂活動目標?;顒幽繕耸菍W生通過活動所要達到的學習結果的狀況,因此應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去考慮。如《秦始皇功過的辨論》目標就是使學生能夠在知識基礎上言之成理,能初步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去評價歷史人物。不宜要求太高或過全。其次、學生分組。最好讓學生自由組合,以使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更能有效在配合,各組成員內部要進行分工,確定搜集資料的內容,通過分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與人交往的能力。
第三、學生廣泛搜集和整理資料并形成活動成果。
這一階段是活動課教學非常重要的階段,它決定著活動課的成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發(fā)現;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策略和宏觀上的指導,幫助他們正確識別材料、篩選材料,從而對信息進行處理,并能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如在“秦始皇功與過的辯論”中,學生對秦始皇的評價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那么教師就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分析,改變非此即彼的歷史觀,要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去認識歷史、學習歷史。再者,成果展示和評價總結活動課成果展示可以多樣化,如辯論賽、寫歷史小論文、寫隨筆、開展知識競賽等。由于種種原因,本學期我們搞了歷史短劇表演、歷史畫配文以寫隨筆等。在成果展示過程中,仍然要以學生為主,由學生自己組織進行展示、交流。在評價與總結中采取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方式,使學生在評價中學會總結和反思,學會欣賞他人,并能主動向其他同學學習,發(fā)揚成績,克服不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應在學生自評和互評的基礎上給予總結,并運用多元的評價標準評出優(yōu)勝者,同時能與班主任配合給學生以精神和物質獎勵,使學生通過活動產生學習興趣,并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最后對歷史活動課教學的反思,是保證教學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改革的動力。
在實踐中我認識到:歷史活動課教學與常規(guī)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對活動課教學的開展應該根據教學實際需要而開展活動,而不能裝門面、走過場為搞活動而搞活動,否則就失去了活動課教學的意義。同時教師還要不斷更新和優(yōu)化知識結構?;顒诱n教學的開展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不僅要不斷學習本專業(yè)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拓展知識面,廣泛獵取相關學科的知識,從中獲取更多的教改啟迪,體會收獲的喜悅。歷史活動課減少了對教師和學生的束縛,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產生對歷史學習濃厚的興趣,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學會”變成“會學”。歷史活動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逐漸養(yǎng)成團體精神和協(xié)作能力,克服現今獨生子女性格上的弱點。歷史活動課教學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歷史責任感?,F在的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明天,讓他們了解歷史,學習歷史,在歷史活動課教學中認識祖國的發(fā)展史很有必要。這樣通過長期的活動課教學的培養(yǎng)逐漸培養(yǎng)和增強他們的社會歷史責任感。歷史活動課的實踐告訴我們:他是在傳統(tǒng)歷史教育格局下的理性思考,是歷史課程改革的有效措施。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一定要繼續(xù)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開創(chuàng)歷史學科教學的新局面。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752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