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作文300字 散文的作文題目優(yōu)質(zhì)(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30 17:12:10
散文的作文300字 散文的作文題目優(yōu)質(zhì)(5篇)
時間:2023-04-30 17:12:10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散文的作文300字 散文的作文題目篇一

曉彬是校長,博覽群書,工作循循善誘。而這兩節(jié)作文評改課,他讓學生拿出以前的作文自己修改,布置完任務(wù)因事離開課堂。待他回到教室,學生未改,一學生捂著本子不讓老師看,他生氣地想:你不讓我看,我也不看了,想幫你,你還不領(lǐng)情,懶得理你。

故事之后,是曉斌的反思,頗為深刻。但我無心細讀,只想當面問問曉彬,這是作文評改課嗎?這樣上課老師“悔”死又有何用?學生有多少這樣的兩節(jié)課可以“聚在一起說話”,而可以“不用心修改”?我不知道曉彬?qū)W校的老師怎樣上課,也不知曉彬作為校長發(fā)現(xiàn)老師這樣上課作何感想?

此刻,自己覺得有些心堵,這樣的感受該不該發(fā)群?我遲疑著,打好的文字滯留在手機屏幕。

想起寒假后組織的學生征文,一樣的“令人頭疼”,空話大話假話,而且“雷同”。那日,一位學生家長,問孩子的作文能否獲獎,語氣中感覺她對自己的孩子信心滿滿。這位家長是鄉(xiāng)鎮(zhèn)的小學老師,利用假期陪孩子上作文補習班,補習班主講教師是城內(nèi)某小學業(yè)務(wù)副校長,以作文指導(dǎo)成名,在家長心目中很有分量。

我找出她孩子的習作,又拿出兩篇雷同文,她傻了眼。她告訴我,這篇參賽作文是她看著孩子“修改”而成,她相信是孩子的親筆。

第二天,她來和我致歉,也是在訴苦。她說,輔導(dǎo)班的錢白花了,老師的輔導(dǎo)方法是,把上屆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讓孩子們背下來,然后插在自己的作文里……

這個輔導(dǎo)班叫“寫作速成班”,假期收入不菲。知情人透露些底細,某校班主任老師負責招生,語文老師負責提供范文,大家分成。輔導(dǎo)班生意紅火,預(yù)退教師常年授課,輔導(dǎo)班有營業(yè)執(zhí)照,屬于民辦學校。有些在職教師看著眼紅,效仿三五人搭伙辦短訓班,或在車庫或在農(nóng)家,上邊查得嚴,就說是親戚家孩子補課,也就免去各種辦班手續(xù)。

想著曉斌是負責任的校長,想象他的學校該是另一番景象。這樣轉(zhuǎn)念,覺察曉斌“令人頭疼的作文課”在自己內(nèi)心激起的波瀾,感覺資源難得。想點擊“發(fā)送”真實的感悟與曉斌碰撞。

心有余悸,畢竟大家習慣“畫餅”。畫“餅”不給“餅”,不給“餅”而繼續(xù)畫“餅”,如當下盛行的教師培訓,長而久之變作負激勵。想起錢起的《省試汀靈鼓瑟》結(ji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如何無“帖詩”痕跡,還把人帶到永恒的境界?我在思考我們這個群的發(fā)展前景。

先發(fā)吧。近日在讀奧修,他說心中沒有光不要想著助人。此刻自己,內(nèi)心被現(xiàn)實的“惡露”堵滿,尚需清淤,怎能靜心對談?只想“捕捉”當下幫助自己。真誠地附上后綴:“對不起大家,請曉彬包容我的自私!”

忙完一日工作,想想“修改文章”,應(yīng)該與曉斌有個對接,何況若水也提到更想知道“改文”的方法。

能感覺到楊老師病中多了一份擔憂,或許我的“想當面問問”讓楊老師顧慮大家難以接受,或許我的“利眼”又回到昔日的咄咄逼人,或許我的“認知”停留在了技術(shù)層面。泄氣?失望?自己直覺捕得的感悟,思考后發(fā)群,其價值非他日可比。此刻的我,心緒平和,探求真理在腦海中根深蒂固,不會消逝。

“修改”?想著自己原來的寫作,寫人、記事之前先狠很地抒情,然后再用夸張的字詞渲染,最后結(jié)尾,再加上自己特別主觀的評論以提高格調(diào)。這些文章現(xiàn)在再讀,令我羞愧不已。有了這樣的體悟,指導(dǎo)學生修改,只做兩件事。一讀,抓畫面。二找,找形容詞,找一個刪一個,還原當時的場境。學生習作每天上墻,修改隨時隨地。時間一長,改起文章來,學生會找具體的事例表現(xiàn)自己想要說的情感。表面看,孩子們刪掉的是“形容”,實際上,他們在學習審辨。還會有“雷同”,是思想撞“衫”,真理或見解流注自己的故事,成了思想體系的一支。

學者遂不失時機,以近日讀經(jīng)之惑相詢,《大學》的“格物致知”可否作為“修改”之回路?

章太炎引王艮之解曰:“‘格物’,即物有本末;‘致知’,知所先后,乃與‘誠意’‘正心’合,次第也相符?!贝譁\理解,格物,感之于外;致知,覺之于內(nèi)。如宋儒程顥詩云:“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奔磧?nèi)在生命節(jié)律與晝夜四季相合。若用《白虎通》的“覺”淺顯釋之,乃學者與教者相互感應(yīng)?!坝X”是通過自己與學生的交相互動,喚醒其本有的生命節(jié)奏而已。

想一想讀“令人頭疼的作文課”心堵的緣由,是用課后的“思”替代當下的“覺”成為當今教師培訓的導(dǎo)向,尚需“修改”。用近人嚴立三先生的《禮記大學篇通釋》勸慰自己:“知者,情之感也;物者,感之應(yīng)也;致者,極也;格者,通也。通物而感,極感而實有諸己?!?/p>

廣言學之,持一顆初心,念茲在茲。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散文的作文300字 散文的作文題目篇二

冬天在我眼里是充滿激情與熱烈的季節(jié)。

“預(yù)備,開始!”隨著一聲發(fā)球的哨子聲。我們女生pk男生的激烈足球賽開始了!首先由男生派一個代表在中場發(fā)球,他找了一個就近目標踢去。他可是我們班的足球健將白杰,那球帶的誰也插不上腳,一幫男生擁了上來,女生窮追不舍。而他沉著的踢著球,不讓球易主。而他的眼睛的靈活,可以說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用心觀察周周有沒有人接應(yīng)或有沒有敵人。我趁其不備將球踢向女方,心情放松了下來,沒想到又被男生搶跑了。我又氣又急,飛快的向女生球門跑去,眼看就要射進球門,我心里這個急,就恨自己不長翅膀飛過去了,急的我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那種緊張無法用語言細致的描繪。說是遲,那是快,女生一大將關(guān)鍵時刻,神速的一腳踢飛了球。男生氣急敗壞,只有幾個又去備戰(zhàn)下一場。而女生開懷大笑,蹦跳著,一霎時球又要擠進我們的球門。頓時高興的氣氛煙消云散,只剩緊張。我們球門失火都驚慌失措。咣,“嘢……”男生歡呼,而我氣的一屁股坐在滿是雪的地上直蹬腿,十分氣惱。此時,老師吹了長長的一聲哨子,高聲的喊著“1:0”使我更加氣憤。勵志努力,定要一雪前恥。

現(xiàn)在由女生中場發(fā)球,我箭步如飛跑向男球門,接應(yīng)同伴,男生一擁而上,女生代表太弱小,力氣也小,發(fā)球太近。又被男生搶了上風,我氣的直跺腳,恨她太笨。我沖上前去,一腳飛進球門,我們歡呼雀躍。

這時天上紛紛揚揚的飄下雪花。卻沒有擋住我們踢球的熱情。老師拖著長聲高喊:“1比1平”,我們女孩因扳回比分而高興,男隊一臉不高興。男生派了一名大力士發(fā)球,由于力氣太大,一下子出界了。“噢,犯規(guī)……”我們女隊發(fā)球了,最終被白杰逮到。雙方隊員你追我趕,眨眼間,那地方成了人堆。我從中退了出來,在一旁氣的直喊“太笨了……”。最終被男生逮到,追到女隊球門,我快步追上,在眼看到界邊時,一腳飛出,球出界了。

由于我的失誤,此時由男隊發(fā)球。很多女生都埋怨我,我為此十分痛恨自己。男隊反而歡呼,球在白杰腳上時,女生蜂擁而上,白杰將女生甩開,只見摔倒的摔倒,失落的失落,還有迎風而上的。我也追上去,周圍都是男生,在緊急關(guān)頭,力不從心的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目標。不遠處有一個女孩,心想說不定能傳給她呢,拼了。我用力一爭,一踢,一甩,到一半時,白杰摔倒了。我一用力真?zhèn)鬟^去了。我為此十分高興。白杰從地上爬起來,又氣又笑“我堂堂好男兒怎能讓女生耍呢?”他失落的抖落身上的雪,沉浸在得意中的我并沒有發(fā)現(xiàn)男生的腳。女生和他們周旋了一陣,在球門處的掙扎的還是進了。

這時惱人的下課鈴聲急促的想起來了,我氣憤的瞥了一眼男生,心想下次定不饒了你們,絕對要打敗你們。男生得意的走著。每個人都戀戀不舍的離開操場。

一場激烈的、振奮人心的足球賽結(jié)束了,有的 失望、有的興奮、有的平淡的走進寂靜的教室。因一場球賽使這個寒冷的冬天變得溫暖,使這個沒有色彩的冬天變得五彩斑斕,使這個平淡不新奇、沉悶的冬天變得無奇不有、有聲有色。冬天棲息在熱烈的、充滿激情的足球里。

教師評語:將一場體育課寫的別具一格,把熱烈的場面描繪的惟妙惟肖,讀后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散文的作文300字 散文的作文題目篇三

輞川聽雪

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落在受難者的門楣上。

落在禪宗王維的內(nèi)心深處。

輞川草亭上,“簌策”地,雪敲打在詩人王維身上包披著裝衣,凝眸望向遠方。

少年得志,而立之年便至喜一于維的一牛本該親就如此順風順水地度過,獨占恩寵,光彩奪目。

五十五歲,王維的一生在那年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的富貴溫柔鄉(xiāng),他的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他積極入世、報效國家的壯志雄心在一夜之間成為一紙空談。

誰也想不到,昨日還風光無限、熱鬧繁華的長安域在一夜之間被鐵騎踏遍,硝煙彌漫,尸橫遍野。昔日威嚴尊貴,受萬人朝拜的玄宗,今日也奔走逃命,險些淪為階下囚。

這一切的發(fā)生讓尚未從迷夢中驚醒的王維措手不及。為表忠心,王維服藥取痢,想借此來拒絕為偽朝效命。

可他終究不是杜甫,高居上位的他難逃此劫,最終被安祿山逼迫做了讓他這輩子都后悔的事。

戲劇性的是,不過幾個月之隔。京都就傳來了叛軍受降,郭子儀收復(fù)淪陷國土的消息。玄宗、肅宗大張旗鼓班師回朝,開始懲處那些為偽朝效力的大小官員。王維首當其沖。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受了重刑的他毅然放下他在朝中的一切,帶著滿心的失望與屈辱上了輞川,自此歸隱,不問世事。

良久,他內(nèi)心的傷痛難以愈合。對外,他再不與人相處,與世隔絕。

有后人評價說,他太過懦弱,不如司馬遷能屈能伸,終成大事業(yè)。這樣評價確是褻瀆了王維,他與司馬遷相比更有勇氣。不要名利,不要功績,也不在乎名垂史冊、流芳千古。他開始看淡了這一切,融入自然,融入宇宙。他開始向內(nèi)心探求,看風月,悟佛家禪理。他敢于孤身一人,與整個世界決裂,是一種更大的勇氣和智慧。

他一點點,將自然融入內(nèi)心,領(lǐng)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钡拿罹?。他享受這種人生至真、至凈、至美的大境。他用自己一顆寧靜閑適的心,以持久繼續(xù)的力量,創(chuàng)造了一個不同于世俗的佛家境界,在其中修籃種菊,實現(xiàn)超脫。與天地修行,清靜無為。于輞川聽雪,看王維作畫,聽他在淺吟低唱。

最喜歡王維的《新夷塢》:“潤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蔽议_了又落了,沒有人知道,但又何須別人知道。虛空的盡頭是無盡禪意,是王維活了千年來的一片雪,這片雪驚了時光。一驚干年。

去輞川,想王維,聽一聽雪。

散文的作文300字 散文的作文題目篇四

冬天來了,尋覓不到雪花的蹤影。屋外,梧桐的枝干呼呼作響,似是在傾訴著什么……

題記

憶往昔:白雪紛紛何所似?

喜歡一個人坐在窗前,不知不覺就會想到數(shù)年前的大雪紛飛。對于那時的我來說,雪花就像飛舞的精靈,輕盈靈動,讓人不知不覺便陶醉其中。我喜歡站在雪里,感受雪滌盡萬物,滌盡我的靈魂。

這時,忽然想起謝道韞對雪的解釋,她以柳絮喻雪,我心生幾分敬佩。白雪紛紛何所似?到底還是“撒鹽空中”形似?!傲蹼S風”神似。

看如今:遍尋雪花尋不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雪的渴盼卻并未消減。在一些人慶幸沒有雪路不會滑的時候,我卻在心中渴盼,渴盼雪的到來。

在心中,我一遍又一遍描繪著梅花映雪的美景,勾勒著“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想象著“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寂靜,遙想著”風雪夜歸人“的場景,只盼雪來,但求無悔,但終究事與愿違,尋覓不到雪花的蹤影。我懊惱著,卻仍舊心存希望,渴盼它姍姍來遲,也總勝過爽約。但也許雪是真的不想來吧,溫室效應(yīng)使它望而生畏,不想葬身于火爐。又或許它勇敢的邁出第一步,卻也還是在空中便融化成水滴,無緣與人們相見。想起自己的一個小舉動,就有可能是造成溫室效應(yīng)的一個因子,我懊惱著,擔憂著。我們不該對自己的環(huán)境肆意破壞,應(yīng)該重視起來我們的環(huán)境。

屋外梧桐的枝干仍在呼嘯著,它以一個長者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間,似是在批判著人類的過失。它也好久沒享受過雪的滋潤了吧,干皺的樹皮像極了滿是皺紋的臉。

夢將來:愿“忽如一夜春風來”在夢中,我繼續(xù)渴盼雪的到來。我等待“忽如一夜春風來",去看那“滿樹梨花”的勝景。

冬天來了,我渴望尋覓到雪花的蹤影……

散文的作文300字 散文的作文題目篇五

趵突泉位于位于濟南市區(qū)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特色園林。今日之趵突泉正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成為“游濟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之盛譽。該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于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征與標志,與千佛山、大明湖并稱為濟南三大名勝。

20xx年,有專家根據(jù)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考證,趵突泉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我國的商代,長達3543年。趵突泉是古濼水之源,古時稱“濼”,早在2600年前的編年史《春秋》上就有“魯桓公會齊侯于濼”的記載。宋代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在泉邊建“濼源堂”,并寫了一篇《齊州二堂記》,正式賦予濼水以“趵突泉”的名稱。該泉亦有“檻泉”、“娥英水”、“溫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水分三股,晝夜噴涌,水盛時高達數(shù)尺。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fā),噴涌不息的特點?!磅劳弧辈粌H字面古雅,而且音義兼顧。不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躍”之狀、噴騰不息之勢;同時又以“趵突”摹擬泉水噴涌時“卜嘟”、“卜嘟”之聲,可謂絕妙絕佳。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觱涌三窟,突出雪濤數(shù)尺,聲如隱雷?!苯鸫娙嗽脝柮枥L為“且向波間看玉塔”,元代著名畫家、詩人趙孟頫在《趵突泉》詩中贊道:“濼水發(fā)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清代詩人何紹基喻之為“萬斛珠璣盡倒飛”,清朝劉鶚《老殘游記》載:“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歷城縣志》中對趵突泉的描繪最為詳盡:“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濤數(shù)尺,聲如隱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則認為趵突泉是“海內(nèi)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無雙”。清代康熙南游時,曾觀賞了趵突泉,興奮之余題了“激湍”兩個大字,并封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名列濟南眾泉之冠,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位于濟南市中心區(qū)趵突泉公園內(nèi),趵突泉公園始建于1956年,其名勝古跡,文化內(nèi)涵極為豐富,是具有南北方園林藝術(shù)特點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園林。

趵突泉是公園內(nèi)的主景,泉池東西長30公尺,南北寬20公尺,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塊砌石,環(huán)以扶欄,可憑欄俯視池內(nèi)三泉噴涌的奇景。在趵突泉附近,散布著金線泉、漱玉泉、洗缽泉、柳絮泉、皇華泉、杜康泉、白龍泉等三十多個名泉,構(gòu)成了趵突泉泉群。其中漱玉泉與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關(guān),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邊,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現(xiàn)在泉北的李清照紀念堂正是為紀念這位著名的詞人而修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園的南大門,布置得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大門上的橫匾“趵突泉”藍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的御筆,有人譽為中國園林“第一門”,一點也不為過。

如今趵突泉泉北有宋代建筑“濼源堂”(現(xiàn)為清代重建),堂廳兩旁楹柱上懸掛有“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的對聯(lián);西南有明代建筑“觀瀾亭”,亭前水中矗立的石碑,上書“趵突泉”三字,為明代書法家胡纘宗所寫,池東為“來鶴橋”,橋南端聳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樓,橫額上有“洞天福地”、“蓬山舊跡”字樣。

趵突泉水從地下石灰?guī)r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達到24萬立方米/日,出露標高可達26.49米。水清澈見底,水質(zhì)清醇甘洌,含菌量極低,經(jīng)化驗,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是理想的天然飲用水,可以直接飲用。"趵突騰空"為明清時濟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 ,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構(gòu)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當?shù)厝朔Q之為“云蒸霧潤”。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飲用水。相傳乾隆下江南,出京時帶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濟南品嘗了趵突泉水后 ,便立即改帶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臨濼源堂,西傍觀瀾亭,東架來鶴橋,南有長廊圍合,景致極佳。泉池中放養(yǎng)金魚,大者長逾三尺。泉東側(cè)隔來鶴橋有望鶴亭茶社,專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濟南以“泉城”而聞名,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國之最了。平均每秒就有4立方米的泉水涌出來。比較著名的泉就有四個:珍珠泉、黑虎泉、金線泉、趵突泉等,僅趵突泉每天就涌出7萬立方米的泉水。

為什么濟南的泉水這么多呢?這主要與濟南的地形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系。它的南面是一片山區(qū),是山東有名的千佛山;北面是平原,濟南位于山區(qū)和平原的交界線上。

這里的山區(qū)是由石灰?guī)r組成的,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隱藏著巖漿巖。山區(qū)的石灰?guī)r大約是在4億年前形成的,其質(zhì)地比較純,它以大約30 ℃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石灰?guī)r本身不很緊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儲存和輸送地下水。地下順著石灰?guī)r層的傾斜,大量地流向濟南。成了濟南泉水的水源。在平原下的巖漿巖,它的組織很緊密。所以地下水流到這里后碰到巖漿巖的阻擋就流不過去了。巖漿巖上又覆蓋著一層不透水的粘土層,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這些被攔阻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的壓力,從地下的裂隙中涌上地面,就形成了這些著名的泉水,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趵突泉周邊的名勝古跡枚不勝數(shù),尤以濼源堂、娥英祠、望鶴亭、觀瀾亭、尚志堂、李清照紀念堂、滄園、白雪樓、萬竹園、李苦禪紀念館、王雪濤紀念館等景點最為人稱道。歷代文化名人諸如曾鞏、蘇軾、元好問、趙孟頫、張養(yǎng)浩、王守仁、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郭沫若等,均對趵突泉及其周邊的名勝古跡有所題詠,使趵突泉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成為海內(nèi)著名的旅 游勝地。

在趵突泉西側(cè)。原為北宋熙寧年間史學家劉詔(官至寺丞)庭院內(nèi)的建筑物,名"檻泉亭"。明天順五年(1641年),欽差內(nèi)監(jiān)韋、吳二人來濟,乃于泉旁構(gòu)亭(另說為巡撫胡纘宗建),名為"觀瀾",取《孟子。盡心上》"觀水有術(shù),必觀其瀾"之意。該亭原為四面長亭,半封閉式,形制考究,為歷代文人稱頌。宋代大文學家蘇轍于熙寧六年(1073年)任齊洲掌書記,對濟南名勝古跡詠吟甚多,其中詠《檻泉亭》一詩猶為著稱。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77107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