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使用范圍很廣,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jīng)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工作設想等,以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觀西安事變紀念館的實踐報告 參觀西安事變紀念館的實踐報告3000字篇一
西安事變是一件大事,蔣介石作為當時最有實力的人物被扣押,生死在一線之間。根據(jù)在紀念館里看到的史料,1936年12月12日蔣介石在臨潼華清池五間廳休息 華清池距離西安古城約30公里,凌晨聽到槍聲 約30名蔣的衛(wèi)士被打死,在衛(wèi)士的幫助下先是跳窗,然后翻墻,最后往驪山上跑。在張學良部隊搜山中,蔣介石的衛(wèi)士被擊斃,蔣介石躲在一塊大石頭后,被士兵發(fā)現(xiàn)捕獲。
張學良為什么要發(fā)動兵諫,現(xiàn)在大概反推他當時的所思所想。中央紅軍長征后來到了陜北,蔣介石認為紅軍已是強弩之末,命令張學良加緊“剿共”。張學良當初并不是沒有“剿共”,只是紅軍的戰(zhàn)斗力超過了他的想象。
1935年8、9月間,張學良以“西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之職,率領東北軍主力來到陜甘,參加國民政府軍隊對陜甘紅軍發(fā)動的第三次圍剿。10月1日和12日,剛剛合編組成的紅十五軍團,在勞山和榆林橋兩次戰(zhàn)斗中,消滅了東北軍第六十七軍一師有余,致使積極“剿共”的張學良產(chǎn)生“慎戰(zhàn)”的思想。11月23至24日,長征到達陜北的中共中央指揮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在陜北直羅鎮(zhèn)的戰(zhàn)斗,更是殲滅東北軍第五十七軍第一o九師全部 師長牛元峰被打死及一o六師的一個團。東北軍三戰(zhàn)失敗,損兵折將,將士產(chǎn)生不愿“剿共”的情緒。張學良請求撫恤死難將士受到冷遇、譏諷及部隊番號的取消,都極大地打擊了張學良“先剿共、再抗日”的信心。
蔣介石也要求楊虎城要積極“剿共”,但楊虎城知道紅軍的戰(zhàn)斗力。
1934年12月,以“中國工農(nóng)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之名義北上抗日的紅二十五軍,經(jīng)過戰(zhàn)略轉(zhuǎn)移進入陜南,至1935年7月離開。期間,紅二十五軍于1935年1月5日、2月1日和2月5日,在秦嶺山區(qū)的葛牌鎮(zhèn)、蔡玉窯、文公嶺三次戰(zhàn)斗,殲滅楊虎城第十七路軍第126旅5個多營兵力。隨后,又于3月10日在洋縣石塔寺打垮楊虎城部警備第二旅,擊傷旅長張飛生。4月9日的九間房、7月2日的袁家溝口戰(zhàn)斗,分別殲滅楊虎城部警備第三旅大部和警備第一旅,俘旅長張漢民、唐嗣桐。紅二十五軍在秦嶺山區(qū)重創(chuàng)楊虎城部的戰(zhàn)斗,給楊虎城第十七路軍中一些主張推行“剿共”政策的將領以沉重打擊,使楊虎城十七路軍執(zhí)行蔣介石“剿共”政策的意志發(fā)生了動搖。楊虎城對紅軍有了新的認識。
1936年,在民眾抗日情緒高漲時,身為軍人的張學良、楊虎城多次勸說蔣介石停止內(nèi)戰(zhàn),張學良勸說時痛哭流涕,但都沒有效果。蔣介石最后說,要么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讓出來,中央軍過來,要么你們就去“剿共”。張學良已沒有了退路,最后和楊虎城將軍發(fā)動了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了54年,楊虎城將軍全家在建國前被蔣介石殺害,結(jié)局讓人唏噓!
西安事變紀念館是當時張學良的公館,張學良、趙四小姐還有他們的孩子住在里面,里面有三幢小樓,周恩來同志當時臨時住在靠最里面的一幢小樓里。宋美齡、周恩來、張學良在張學良住的小樓里商量和平解決事變的方案。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也彰顯了毛主席等老一輩領導的人大氣魄、大胸襟!國共分裂后,蔣介石一直在殺共產(chǎn)黨員,主席的妻子、弟弟、妹妹當時都被蔣殺害,朱德的妻子也被蔣殺害。但涉及到具體問題解決時,老一輩領導人都從民族大義、國家的前途來考慮,都認為蔣介石不能殺,都主張和平解決。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氣魄、胸襟!很多時候,解決問題時,如果僅從個人角度來考慮問題,而不是從全局、從國家的前途、從全民族角度考慮問題,那將是一種悲哀!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參觀西安事變紀念館的實踐報告 參觀西安事變紀念館的實踐報告3000字篇二
西安事變紀念日學校組織了學習活動,參觀西安事變紀念館。
西安事變紀念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建國路,是以原張學良公館、楊虎城止園別墅為基礎的西安事變舊址改建的,是遺址性博物館。
包括張學良將軍公館、楊虎城將軍止園別墅、西安事變指揮部、新城黃樓、高桂滋公館、西京招待所、五間廳等處舊址,并舉辦有“張學良將軍生平展”、“楊虎城將軍生平展”和“西安事變”等基本陳列。共展出700余件歷史照片、大量歷史文件及幾十件文物等。
沒有歷史功底的朋友估計會覺得很單調(diào),但是如果懂點歷史的話,會覺得這里非常有意思。西安事變紀念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建國路,現(xiàn)在看到的“西安事變紀念館”是以張學良公館、楊虎城別墅為基礎的西安事變舊址改建而成的,屬于人文景觀。
西安事變紀念館是免門票的,整個景區(qū)分為四部分,平樓、兩棟小樓、花園。建議從平樓第一展廳開始看,這樣符合歷史順序,會讓你循環(huán)漸進,真實的感受當年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是如何舍身救國。張學良將軍以兵諫改變了中國歷史,換來了幾十年幽禁歲月,卻從不后悔,不得不令人欽佩。第一棟小樓有他的"題詩一首:不怕死,不愛錢;丈夫絕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余年。
很震撼人心,像先烈們致敬!
參觀西安事變紀念館的實踐報告 參觀西安事變紀念館的實踐報告3000字篇三
? ? ? 西安事變是中國歷史的重大轉(zhuǎn)折點,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
??西安事變發(fā)生的背景是: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后,東北、華北相繼淪陷,紅軍三大主力長征后勝利會師。當時的形勢是國難當頭,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對外,成為中華民族的主要矛盾。但蔣介石倒行逆施,頑固抱住“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內(nèi)戰(zhàn)政策不變,仍然調(diào)張學良和楊虎城的東北軍、西北軍繼續(xù)“進剿”陜北延安的紅軍。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東北軍打回老家去的希望日漸渺茫,反戰(zhàn)情緒日益高漲,在民族大義的感召下,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逼蔣抗日的兵諫“西安事變”。
??以“大歷史”觀來看在“西安事變”歷史舞臺上表演的各方,其“歷史邏輯”也清晰可見:蔣介石有著使中國真正統(tǒng)一的“雄偉抱負”,其在日強中弱的現(xiàn)實下是否真有“攘外”的決心暫且不說,但先“安內(nèi)”以解除后顧之憂的策略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只是他缺乏了一點兒審時度勢的眼光;中共高舉“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國家和民族的意識,但在當時的情況下顯然首先還是為了自身的生存,只不過其巧妙地將生存需要附著在了“國家大義”的口號之中;張學良,有“大少爺”的狂傲自大脾氣,懷著殺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將軍”的恥辱和想開創(chuàng)自己的“新局面”的沖動自然強烈,蔣介石想單純以“親如父子”的感情駕馭他顯然是過于自信了。由此可以說,當年國、共、張三方在“西安事變”舞臺上的表演都有其“合理性”,這“合理性”既包括他們從各自思想理念出發(fā)對國家命運的關切,也包含他們對自身利益的考量,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大歷史”操縱的結(jié)果。
??周恩來說:“政治是無情的?!钡拇_,張學良、蔣介石金蘭之交,座上賓、階下囚轉(zhuǎn)瞬間,令人嘆息和扼腕。張學良和楊虎城當時的悲壯和后來的命運又使人傷感,但我總以為,我們通過對“西安事變”這一歷史事件的客觀研究,以史鑒今,從而對現(xiàn)在和將來的社會發(fā)展方向有所思索,這卻是十分必要的
??西安事變也教訓了蔣介石。事變的成功發(fā)動使蔣介石認識到人心向背,抗日的怒潮非幾十萬大軍所能阻擋,不得不正視歷史發(fā)展趨勢,擇善而從,答應停止內(nèi)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所以他離開西安后,雖然違背諾言,扣押張將軍,陳兵潼關,但并不敢再發(fā)動內(nèi)戰(zhàn)。而是以軍事為后盾進行政治分化。最后蔣介石在南京和周恩來多次談判,終于于1937年9月建立了第二次國共合作。
??而這一切變化都與西安事變密不可分。中共中央對西安事變一直評價很高,認為是挽救國家民族一大危機,“成為當時停止內(nèi)戰(zhàn)、發(fā)動抗戰(zhàn)的一個歷史上的轉(zhuǎn)變關鍵”。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816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