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課桌有多長教學反思 大班數(shù)學活動桌子有多長教學反思篇一
本課“桌子有多長”屬于“空間與圖形”的學習內(nèi)容,教學活動開展要注意兩點:①突出究性活動使學生親歷“做數(shù)學”的過程。②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因此本課教學設計框架是:
問題情景 ———— 建立模型 ———— 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
桌子有多長 統(tǒng)一長度單位、認識尺子 估測與測量實物
動手實踐 合作交流 獨立探究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操作與感悟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實踐的合作者,問題思考的引導者,師生之間形成一種平等、和諧、相互促進的關系。
1、數(shù)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shù)學。認識厘米的教學,就是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在學生獲得新知以后,教師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估測周圍事物的長度,去調(diào)查厘米在生活中的運用。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拓展創(chuàng)新空間。
2、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取,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用手比畫1厘米的長度,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wèi)厘米長的物體等活動來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幾厘米的具體長度,進一步認識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活動中,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fā)現(xiàn)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獲得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加強估測,發(fā)展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l厘米以及對周圍物體的長度先估計、再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在比照中積累經(jīng)驗,形成初步的估測能力。
4、適當加入一些和數(shù)學有關的歷史小知識,豐富學生的文化情感。
每個單元的起始課,或某個知識的起點往往都有一些生活的原型,或者歷史發(fā)展的變遷。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契機,收集一些簡單的歷史小知識,介紹給學生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思維。所以我在課堂中加入了古人身體上的尺子、關于“度量衡”統(tǒng)一的故事。
1、課時的重新劃分。
課堂上我和學生的互動較好,也一直在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充分觀察、發(fā)現(xiàn)、嘗試、操作的基礎上,我給予適當?shù)囊龑?,幫助學生認識厘米、感受估測的策略、掌握測量的方法。但是課堂上只是把教學任務完成了,沒有再進行知識的鞏固和練習,沒能處理一些書上的練習。所以我在想,本課是否可以作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只講到認識尺子、認識1厘米。第二課時再感受幾厘米、測量方法、估計有趣物體長度、感受估測的測量。
2、更多的活動幫助牢固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建立1厘米表象的時候,我只是讓學生找身邊的物體,手比劃1厘米的長度,是否可以增加讓學生用手在紙上畫1厘米的線段,是否可以增加剪出1厘米的紙條等。甚至利用自己剪的厘米小段,讓學生合作在白紙條上作出自己的“小尺子”,畫刻度,標數(shù)字。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844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