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目偨Y書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四年級下學期教師的工作總結 四年級下冊教師工作總結篇一
當今,我們處在一個知識更迭飛速的時代,只有不斷汲取新的理念和知識,不斷充實自我,促使自己不斷向專業(yè)化發(fā)展,我們才能在教育教學中運用自如。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不會是一蹴而就的,她需要長期的積累與探索。記憶最深的一次就是那次學校開展的賽課活動,由于剛開始了新的模式,老師必須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找到最適合班情的模式,那些天,張老師天天忙著培訓,忙著修改課件,連我都替她捏著一把汗。講課的日子終于到了,我也緊張地坐到了班級后排,想著隨時“救場”,出乎意料那節(jié)課張老師流程順暢,學生配合默契,我舒了一口氣的同時,終于體會了什么是成長。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經驗加反思等于成長。
在教學中,準、盯是張老師的兩項法寶。她憑借豐富的教學經驗,熟知每單元的難點、考點、易錯點,正是基于她對教材的把握,才能上課更有針對性,提高教學效率。在平時的課堂上,她從不放過任何沒有學會的知識點,一遍一遍反復練習,一個不會的學生都不放過。四年級鄉(xiāng)抽測前,數(shù)學補習結束后,一名同學跟著她來到了辦公室,原來在課上這名同學沒有學會,她又不厭其煩地教她,最后終于把他教會了,這名同學就是取得鄉(xiāng)抽測數(shù)學第一名的張世豪,他的好成績是與老師的嚴格要求分不開的。
老師不準,成績不穩(wěn),老師不盯,成績不增。
課本上的概念、定理講起來有時是枯燥的,如何讓學生學得更有興趣、更明白,張老師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恰好那一次孩子們該學習角的分類了,他并沒有給他們先講概念,而是先讓他們任意剪一個角,然后用量角器分別量出三個角的度數(shù),然后讓學生討論他們之間的異同,最后得出結論銳角、直角、鈍角的定義,一節(jié)原本可能是背誦、提問模式的課就在孩子們的活動中度過。
課本的知識是有限的,老師就要給他們打開一扇通往更多知識大門的窗口。
作為輔導員,張老師在班級管理方面也有獨特的一套。班級的衛(wèi)生打掃是一項繁雜的工作,安排不好則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效果往往不佳。張老師依據(jù)班里學生特點,精細劃分責任區(qū)域,負責到人,再安排一個檢查管理人員,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效率,也解放了老師。
班級管理無小事,老師應把每個偶然的.教育契機轉化為教育的涓涓細流。
這方面也是我最佩服張老師的地方,她總是能在平平淡淡的聊天中拉近與家長、與孩子的距離,讓家長產生認同感。前些天,正值收費之際,一名家長本來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是很滿意,但不知怎的,張老師就與家長聊到了孩子看牙醫(yī)的問題,張老師熱心地為家長推薦以前看過的牙醫(yī),讓家長多一份參考。
家校溝通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困難,因為我們有共同關注的人——孩子。
作為年級組長,張老師無疑是我們組各項活動的領頭羊,沒有她的牽頭和策劃,我想我們組的工作是不能順利開展的。正如上次趣味運動會入場表演的節(jié)目,正在大家都沒有頭緒之際,她已經想好了整個方案,于是剩下的我們做道具的做道具,找歌曲的找歌曲,排臺詞的排臺詞,經過幾天的努力,才有開幕式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精彩表演。
沒有最完美的個人,只有最完美的團隊,我們?yōu)閳F結代言。
在平時的相處中,張老師性格率直,有什么話就直說,也因為這樣的性格,偶爾會與他人發(fā)生一些小摩擦,但很快大家就會忘記這些不愉快了。在平時的工作中,她總是把容易的事情留給別人,把復雜的事情留給自己,自己想到的好的教學方法和保留的試題都能與其他老師分享,我們都以有這樣的組長和同事感到幸福。
如果別人讓你感受到了幸福,那趕快行動起來,也給別人帶去幸福吧,那才是獲得幸福的真正途徑。
不要害怕等待,歲月會給你饋贈,長久默默地積淀,你終將迎來滿路繁花。
四年級下學期教師的工作總結 四年級下冊教師工作總結篇二
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jié)在不斷的輪回。每過一個輪回,就意味著我們經歷了一次人生的洗禮。也正因為經歷了這些,我們在不斷地成長,不斷完善自己!
還記得開學初第一次與四年級(1)、(2)班學生的談話,學習語文更為重要的是朝這三個目標而努力:
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好字;寫一手好文章。
好口才能助我們成功,成功的人必有好口才,練好口才的前提之一便是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中國常說字如其人,寫好字是一種習慣,也是一個人內在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文章能鍛煉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整理自己的思想,反映自己的成長。語文是一門看起來比較“高深”的學科。
有了目標,前行的路便有了方向。
哪些學生善于表達?哪些學生喜歡語文?哪些學生喜愛看書?只有號準了脈,才能“對癥下藥”,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不僅要“教”,而且要“導”,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更要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上下功夫。在平日的學習生活中,我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聽說習慣、寫字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四年級(1)、(2)班學生在學習新課文之前會提前書寫一張閱讀卡,即積累生字新詞、近反義詞、形近字、優(yōu)美句子、讀后感受等。下午課前20分鐘練一張字,晚自習課前由組長聽寫詞語。自習或課下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我不會直接告訴他們,每組必備一本字典,供組內成員使用。
無疑就離不開語文實踐活動,更需要充足的訓練時間。我和劉利婷老師商討各類知識的實踐活動。字詞——聽寫大賽;句子——背誦比賽、摘抄;作文——仿寫、記錄真實感受。
但是,我卻忽略掉了小學生積累基礎知識也非常關鍵。尤其是從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來看,諸多學生在基礎部分出現(xiàn)較多。反思我在課堂上的教學,除了對知識的解析,卻極少關注學生的課堂生命狀態(tài)。還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以后的工作中,還必須注重自我的修煉,多讀書,勤實踐,學思并進。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874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