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寫重陽節(jié)的作文300字篇一
我和媽媽先去了超市買了奶油﹑蛋糕底、糖粉和各種各樣的水果。回到家我把雞蛋用打蛋器打散,然后把奶油放進打散的雞蛋里,繼續(xù)打散,千萬別忘了放糖粉哦!打到凝固為止,把蛋糕底放在蛋糕架上面放上奶油抹開,必須均勻涂抹。如果你想把蛋糕做的好看一點,你可以把奶油擠成各種各樣的圖案,比如:玫瑰花形的、曲奇形的、三角形的、機槍形的等等的各種圖形,應有盡有。再放上水果,蛋糕就完成了。
媽媽把飯菜都做好了,有酸菜魚、自制北京烤鴨、素春卷、鋼管雞、自制泡椒鳳爪、去骨鴨掌等,各式各樣,香氣撲鼻,豐富多彩。萬事具備,只欠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了。
等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一到家,我和媽媽立即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請到了位置上,外婆他們都開心地說:“好豐盛的晚餐呀!”“那是當然!”我自豪地說。滿是皺紋的臉上都掛滿了慈祥的笑容。
我們吃啊吃,把一桌子的菜都給吃了個一干二凈,大家剛散場的時候,我說:“稍慢,‘好戲還在后頭呢’!”說完我把蛋糕給端了出來,祝福著親愛的長輩們身體健康,長命百歲!不一會兒功夫大家就把蛋糕吃了個精光,老的小的都變成豬八戒了!哈哈哈!大家都笑了起來。
因為沒有長輩就沒有我,因為我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寫重陽節(jié)的作文300字篇二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jié),是老人們的節(jié)日??吹綘敔斈棠谈吲d的'樣子,我也感到很幸福。
從很小時候起,爺爺、奶奶就總給我講他們小時候的故事,在那個時候,沒米、沒面,連饅頭也吃不上,她們小的時候吃的是玉米苞、樹皮,沒有電,點的是煤油燈,穿的是十分破爛的衣服,補了又補?,F(xiàn)在條件好了,我們吃的是雞鴨魚肉,還能夠看電視、玩電腦。穿的是名牌衣服,顏色鮮艷款式也多,老爺爺、老奶奶們以前的日子真是苦呀!
現(xiàn)在生活好了,而大人們卻把老人們送進了養(yǎng)老院,不管他們了,每次和爸爸、媽媽出去時,在大街上看到拾破爛的老人們,我就想給他們點錢,但是我又沒有錢,真是慚愧,難道這些老人不值得我們尊敬,不值得我們關(guān)心照顧嗎?老人們把自己的孩子撫養(yǎng)成人,吃盡苦頭,甚至有些人還打罵老人,不孝順,把老人趕出家門,他們怎么能忍心。
想想以前老人們所受的苦,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lián)狃B(yǎng)兒女們長大成人,我們應該多關(guān)心老人,愛護老人??梢越o爺爺、奶奶捶捶背,洗洗腳,還可以去養(yǎng)老院給老人們表演節(jié)目,逗他們開心。雖然你只做了一件很小的事,但是你卻溫暖了老人們的心。
我們應該尊敬老人,關(guān)心老人,讓他們度過一個快樂、安詳?shù)耐砟辍?/p>
九九重陽節(jié),是一個多么美好的節(jié)日。我覺得孝敬老人不僅僅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在平時、在每一天、在每時每刻。
寫重陽節(jié)的作文300字篇三
重陽節(jié),又稱“重九節(jié)”、“ 曬秋節(jié)”、“ 踏秋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慶祝重陽節(jié)一般會出游、賞菊、喝菊花、登高插茱萸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了,我的心情無比的激動。我回到了外婆家,一起看外婆家種的菊花,一起比賽爬山,一起幫老人大人們做事,這是多么的快樂。
在重陽節(jié)最快樂的事,還是賞菊花。我們一大家子一塊來到菊花園,我們一路走一路暢談著。
路邊的菊花一片一片,我們好像進入了一片黃色的海洋。 風吹動著一大叢一大叢的菊花,好像海面上蕩起了一層層漣漪,風吹來了一陣陣菊花的香味,彌漫在空氣中誘惑著鼻子和嘴唇。香氣撲面而來,鉆入了我們的鼻中,閉上眼,好似有千萬只小鳥在合奏著,像一個大樂隊奏起了秋之歌。
在陽光的照射下,花兒的顏色更是鮮艷,像是世界上最美的金色顏料撒在了上面,花兒的顏色好像是要滴了下來,讓人眼睛都反應不過來。
重陽節(jié),我是多么向往他。
寫重陽節(jié)的作文300字篇四
重陽節(jié)也稱作老人節(jié),理應把為老人祈福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我們這里卻很少有見到如此的,也許是緣自忌諱。人到暮年,腦子已大不如壯年時靈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時。愈想愈怕,于是愈發(fā)受不得一點刺激。別說是祝福長壽了,光是翻翻日歷都會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壽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們這一帶以九的倍數(shù)為人壽的災禍之年,視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歲歲,八九七十二歲等等。時不時就聽見外婆嘆氣,八九七十二,要不要還吶。逢年過節(jié)給我們壓歲錢時總以“現(xiàn)在不給就來不及了……”開頭。我望向夕陽,西沉的日頭給眼睛帶來一絲刺痛。很多老人就是這樣的心態(tài),固執(zhí)得像一頭牛,什么重陽不重陽對他們來說真的沒有什么意義。
漸漸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節(jié)日更像是一種為了忘卻的紀念,忘卻古老,忘卻過去。在我們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鑼鼓喧囂深化節(jié)日這個儀式時,節(jié)日真正的精神與內(nèi)涵卻在漸行漸遠。若有一日一覺醒來,重陽節(jié)憑空消失,如同從未出現(xiàn)過一般,不知我們是否會感到訝異,寂寞,抑或是漠然。
也許一個節(jié)日最好的結(jié)局是這樣的:最后一個記得這個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搖椅上,目光隨著落日下降,漸漸閉上。這就如同一個文明的覆亡。別妄想與天地同壽,那只不過是一個水中的夢。當社會已不再需要,當再也沒有的理由讓它存在時,有一個完滿的終點,比它如何開始更為重要。
當然也有可能是由這個節(jié)日衍生開去,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義,既有傳承又有創(chuàng)新。比之徹底消亡的說法,我也更為認同這種說法,畢竟走極端的只是少數(shù),完全維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幾近于零,還是融合來得更為妥當,弱化了具體的概念,而能將精神內(nèi)核提煉出來。
于是就想到一個關(guān)于民族大同的問題。早些時候我對他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后來磚頭與我提起,一個民族的走向,無非是兩種,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對當今這個越來越趨向于一體化的世界來說,出現(xiàn)統(tǒng)領(lǐng)全局的文化只是遲早的事,當然現(xiàn)如今這個問題便轉(zhuǎn)化為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爭斗,簡言之就是中華文明與歐式文明的一場戰(zhàn)爭。中華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幾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爭第一也不落最后,于是團隊作戰(zhàn)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歐式文明更講究競爭,也催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這場戰(zhàn)爭也許會曠日持久,也有可能因為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而閃電結(jié)束,總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許要靠來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磚頭更傾向于中華大同思想的最終獲勝,但究竟以何種方式來結(jié)束,就要留給歷史來印證了。
一個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銘記與深化;而希望這一次,不會僅僅流于形式。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87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