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魯濱孫漂流記》的讀后感600字篇一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好詞摘抄:
擱淺、兜底、吞噬、煙波彌漫、泅水、山坳、恭順、驚魂甫定、斑斑印記、日曬雨淋、奪眶而出、拾金不昧、不屈不撓、百折不撓、汪陽浩博、擱淺、兜底、吞噬、煙波彌漫、泅水、山坳、恭順、驚魂甫定、斑斑印記、視金如土、振作精神、精打細算、苦中求樂、意外發(fā)現(xiàn)、病在危篤、構筑別墅、四處察勘、養(yǎng)禽馴獸、鸚鵡學舌、燒陶制器、思前想后、神秘足跡、觸景生情、深深渴望、夢寐以求、救人救徹、傾心交談、真相大白、親子之愛、生擒活捉、錦囊妙計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好句摘抄及感悟賞析:
1、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著,空想著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
賞析:這句話告訴我們要腳踏實地的去奮斗拼搏,要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標,成為一個有執(zhí)行力的人,魯濱遜就不是一個空想的人,他在孤立的島上用自己的勤勞開墾荒地,不僅有了收成,而且生活的很好,這就是用實際行動去實現(xiàn)理想的案例。
2、我們老是感到缺乏什么東西而不滿足,是因為我們對已經得到的東西缺少感激之情。
賞析:是的,我們經常是生在福中不知的福,當我們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之后,往往就覺得太容易,好像這些東西無關緊要。當我們花費了很多的努力才得到一件想要的東西時,就會變得非常珍惜,可能就是像作者說的那樣,缺乏感激之情吧。
3、可見,我們一般人,非要親眼看見更惡劣的環(huán)境,就無法理解原有環(huán)境的好處;非要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視自己原來享受到的東西。
賞析: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安逸的環(huán)境當中,很多人仍然覺得生活的不好,雖然為了更好的生活和理想奮斗是對的,但也要對社會和人有感恩之心。就像魯濱遜一樣,他流落荒島的時候,讓我們看到了生存環(huán)境和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讀了這本書,讓我們學會了珍惜兩個字。
4、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若不是預先計算一下需要多少代價,若不是預先對自己的力量做一個正確的估計,那真是太愚蠢了。
賞析:這句話能夠警醒很多人,讓我們意識到風險評估的重要性,當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應該先考慮到各種可能性,將一些壞的可能預估到,免得意外出現(xiàn)的時候,措手不及,俗話說的好“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就是說要全面把控,思慮周全。
5、我們今天所愛的,常常是明天所恨的;今天所追求的,常常是明天所逃避的;我們今天所希冀的,常常是我們所害怕的,甚至會嚇的膽戰(zhàn)心驚。
賞析:人的思想和追求是會發(fā)生變化的,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可能會不一樣,因此對于今天我們特別喜歡的事物,也許再過幾年就會發(fā)生感情上的轉移,歲月會改變一個人,也會讓一個人成熟起來,對事物的認知也會不一樣。
6、等待大難臨頭比遭難本身更令人痛苦,尤其是無法逃避這種災難而不得不坐等其降臨,更是無法擺脫這種擔驚受怕的恐懼。
賞析:打敗一個人的往往是精神,而不是可怕的現(xiàn)實,當一個人預料到自己的未來,將會發(fā)生可怕的事情和遭遇時,就會產生精神上的壓力,這種壓力才是摧毀一個人精神意志力的根本所在,因此,我們要學會讓自己的精神強大起來,變成一個意志力堅強的人。
7、世間萬物,只有有用處,才是最寶貴的。任何東西,積攢多了,就應該送給別人;我們能夠享用的,至多不過是能夠我們使用的部分,多了也沒有用。
賞析:這句話告訴我們“實用主義”的重要性,當我們在思考一些問題的時候,應該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fā),不要用虛榮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這樣往往讓自己背負上壓力,得不償失,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極大,也是對我們價值觀的一種考量。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愛慕虛榮的心理,讓自己的生活不堪重負,背負著精神負擔生活著,這是沒有必要的。
8、個人的懷表壞了,只是耽誤個人的事兒。教堂鐘樓上的大鐘壞了,耽誤的可是整個教區(qū)的事兒。
賞析:這句話用了一個對比來解釋同樣一件事情對個人和集體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考慮全面,不能因為個人的利益而損害集體和社會,這樣是不道德,大多數(shù)時候也是會收到法律制裁的,個人的懷表和鐘樓的大鐘影響的是不同的群體,影響也差別巨大。
9、如果人們肯拿自己處境同那些環(huán)境比他們的更差的人比較一下,而不拿它同環(huán)境更好的人去比較,他們就會衷心感激,不至于嘟嘟嚷嚷地怨天尤人了,而人類社會上,口出怨言的事情就少了。
賞析:這段話讓我們看到了人們的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和認知方式,在人們的內心深處,大多數(shù)時候都會將自己與生活的更好的人群進行比較,讀后感。然后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埋下深深的失意的的影子,這是不健康的,也是一種心理疾病。我們身在福中要知福,知道自己的不足是自知的表現(xiàn),那本應該更加努力奮斗打拼,而不是怨天尤人,等待一個救世主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10、當人們真正需要理性來指點迷津的時候,他們對理性的態(tài)度確實非理性的。也就是說,他們不以犯罪為恥,不以干傻事為恥,反倒以悔過自新為恥。其實,他們只有覺悟,別人才會把他們當作聰明人看待。
賞析:這段話告訴我們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真相,那就是人們希望理性的時候,往往做不到理性,在這種選擇正確判斷和做出選擇的關口,人們容易迷失自我,迷失路途,走上邪路往往不自知。但是在世人面前,反而以自己的行為為榮,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他們需要的是什么?即覺悟二字,覺悟必須靠自悟來完成,而無法通過教育來實現(xiàn),這就是教育的高級階段。
《魯濱孫漂流記》的讀后感600字篇二
在西方,有一部小說,18世紀歐洲最杰出的思想家盧梭曾建議每個成長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應該讀讀它。那么,這會是怎樣的一本書呢?
這本書叫《魯濱遜漂流記》。故事并不復雜: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魯濱遜,不甘于像父輩那樣平庸地過一輩子,一心向往著充滿冒險與挑戰(zhàn)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棄安逸舒適的生活,私自離家出海航行,去實現(xiàn)遨游航海的夢想。有一次,風暴將船給打翻了,魯濱遜一個人被海浪拋到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然后在那里度過了28年孤獨的時光。最后被一艘船救回了英國。
我認為《魯濱遜漂流記》除了故事精彩離奇外,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魯濱遜的性格。他敢于冒險,敢于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島,也決不氣餒。在荒無人煙、缺乏最基本生活條件的小島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許許多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活了下來。他還搭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名忠實的仆人。就這樣,魯濱遜建立了一個自己的王國。
如果我是他,我會像他一樣勇敢堅強嗎?不,我不會,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軟弱,從呱呱落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和學校為我們鋪設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的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大風大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咀嚼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89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