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喜歡的作文200字(大全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17 13:51:37
2023年我喜歡的作文200字(大全3篇)
時間:2023-05-17 13:51:37     小編:文友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喜歡的作文200字篇一

字和象聲字呢!

在中國那么多的漢字中,我最喜歡“笑”字。

“笑”上面一個竹字頭就像人的眼睛和眉毛,下面的“夭”就像人的身子,眼睛和眉毛都彎起來了,身子也舞蹈起來了。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一副歡樂地樣子。知道我為什么喜歡“笑”這個字嗎?那是因為我喜歡笑,老師也教我們要學會微笑著面對別人。

“笑”在別人心里可能是“奸笑”、“冷笑”、“笑里藏刀”......這些貶義詞,但它在我心中卻是“微笑”、“捧腹大笑”......這些使人開心的笑。因為喜歡“笑”,所以我對“笑”十分了解:

“給別人一個微笑,別人就會還你一個春天”、“笑一笑,沒什么事情過不了”、“開心+微笑=一百分”......這些都是有關(guān)笑的至理名言,也是在你不開心時的好導師,我非常喜歡笑!

笑,有時也是一個安慰,能給人心靈的撫慰;笑,也是一位好導師,帶你走出憂愁;笑,更是一位好伙伴,伴你走過一路坎坷!你何不跟我一樣,喜歡“笑”,愛上笑,讓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洋溢著笑呢!

我喜歡的作文200字篇二

我的家鄉(xiāng)永春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跡:云龍橋、百丈巖、第一巖、魁星巖……而我最喜歡的是建于南宋紹興十五年、長廊屋蓋梁式的東關(guān)橋。

東關(guān)橋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呢。在宋朝,泉州有位官員乘船到永春游玩,這里風光秀麗,可惜兩邊隔著一條溪,只靠1條渡船很不方便。于是,他下令縣官在1年內(nèi)架1座橋。當年遇到旱災,田里顆粒無收,人們沒有心思建橋。這時,一位老人拄著拐杖出現(xiàn)在天邊,拿出500擔大米和1。5萬兩銀子,讓人們按時完工。橋建好后,老人踩著云朵往泉州府飄去。人們把這位老爺爺稱為神仙,所以這座橋稱為通仙橋,因坐落在東關(guān)鎮(zhèn),又稱為東關(guān)橋。

帶著美麗的傳說,讓我們走進東關(guān)橋吧!走在凹凸斑駁的木板橋上,可以看到橋欄上用來加固的鐵條,青瓦鋪面的`屋頂,木架磚墻。墻上都是紅漆,有26個橋屋,橋屋的兩旁有列椅,供游人休息。每間橋屋都有一幅畫,這些畫具有古色古香的美:有哪吒鬧海,沉香救母,嫦娥奔月……畫上的傳說為古橋抹上一層神秘、一層深邃。橋屋既可以讓游人歇腳,又能增強橋梁的穩(wěn)定性,阻止雨水滲入導致木梁腐爛,還能給山水之間增添無限畫意。

站在橋屋上,俯身看橋,可清楚地看到4個橋墩,5個橋孔。橋墩為船形,用青崗巖石條逐層干砌而成。墩下以大松木為臥樁,古稱“睡木沉基”。在枯水時節(jié),透過清清的溪水便可看到大松木。松木度過了幾百年都不會腐爛,不得不說是個奇跡。

我沉浸在美景中,這時橋下傳來了“劃船嘍!”的吆喝。我?guī)е拥男那樯狭舜?,船在橋下靜靜地緩緩地飄行。溪水輕輕地拍著小船,青山徐徐地從兩邊退去,仿佛置身在流動的畫中。

在船上抬頭看看東關(guān)橋,它像一顆璀璨明珠裝點著永春,以獨特的魅力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參觀。讓我們一起保護珍貴的遺產(chǎn),讓它越久越有魅力。

我喜歡的作文200字篇三

我喜歡的一個字,它就是柴,它也是我的姓,我媽希望我可以堅強不息、努力,能有自己偉大的成就。

再說這一個柴字,媽媽希望我辦事紅紅火火的。我的柴子對應了一句話:眾人拾柴火焰高。我這個字使得我成績非常的紅火,這也代表我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非常強。

我喜歡這個柴字是因為一個故事。那年秋天,我、爸爸爺爺、奶奶和我去收玉米,我收的玉米非???,我把一句古話對證了,那句話就叫做:眾人拾柴火焰高,柴字代表團結(jié)。

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去水立方,我看見了一個刺激的游戲,我就和媽媽一起去玩那個游戲,那時候我的心砰砰直跳了起來,輪到我的時候我就深吸一口氣的玩了起來。我閉上了眼,等張開眼睛時我做到了。我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那個游戲太好玩了,我還想再玩一次那個游戲,我也不相信我自己做到了,我這個柴字還代表膽兒大。

那次我去爬山,我非常激動,爬得非常的快,我爬了一半兒的時候,回頭看媽媽、爸爸和弟弟,被我落下了一大截兒。我也明白了,柴字代表了飛快。

我喜歡我的這個姓:柴。我也知道了柴字代表的是速度,是堅強,是勇敢,是團結(jié)。我非常喜歡我這個柴字。這個柴字也代表了我的成就。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93029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