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教案版電子書(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19 22:37:06
七年級歷史教案版電子書(4篇)
時間:2023-05-19 22:37:06     小編:zxfb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歷史教案版電子書篇一

掌握教材中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認識到開發(fā)邊疆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兩漢經營西域

[難點]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授課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容

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塊學習第17課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三、講授新課:

(1)張騫出使西域:

1、西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區(qū)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2)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3)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四、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五、作業(yè)。

七年級歷史教案版電子書篇二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知道鄭和下西洋、外國貢使制度、傳教士與《大清時憲歷》的基本情況,了解明清時期中國與外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來往路線的大致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結合地圖,弄清西洋的概念,完成鄭和下西洋盛況表,并與同一時期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作一簡單比較,認識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三)情感與態(tài)度:鄭和下西洋是我國航海世上的壯舉,對促進我國與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認識外國貢使制度是明朝大國至上的一種反映。認識利瑪竇等人來華的主要目的是傳教,為了便于傳教也帶來了西方的科學技術。

二、教學方法:

分組討論法、問題探究法

三、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明朝早期,經濟發(fā)達,國力強盛,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相對活躍和頻繁,其中,鄭和下西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外國貢使制度也說明了這一點。

《二》、鄭和下西洋:

提出問題,學生看書,師生共同解決:

1、“西洋”指哪里?(學生看課本注釋)明朝時,將今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海各地,統稱為西洋;南海東部及其附近諸島,通稱為為東洋。

2、鄭和下西洋的條件:(學生討論,教師總結)明朝前期,社會經濟繁榮,國家強盛,我國的造船技術進步,指南針的發(fā)明及其應用于航海事業(yè)等,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質技術條件。

3、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鄭和出使西洋。

4、誰能介紹一下鄭和的生平?(學生概述)

5、讀《鄭和下西洋路線圖》,說出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次數、航線、規(guī)模、意義。

6、根據課文內容和寶船模型,就鄭和下西洋的基本概況歸納制作一個表格。

7、教師提供歐洲新航路開辟時哥倫布等遠航的情況,與鄭和遠航對比,然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附:哥倫布、達伽馬等人的遠洋航行

《三》、外國貢使:

1、外國貢使制度有什么特點?(師生歸納)一是以外國朝貢,中國回賜的方式進行。二是對海外諸國朝貢嚴格限制,如發(fā)放貢舶“勘合”憑證,規(guī)定朝貢期限、貢舶停港、貢貨貢員及貢使進京的路線,手續(xù)極其煩瑣等。三是明朝回賜遠遠超出所接受的貢物,并對貢使附載商貨的超值收購。

2、外國貢使制度的衰落與評價:衰落原因:超值回賜與超值收購,加重了明朝的財政負擔。明中期以后逐漸衰敗導致這一制度無法繼續(xù)。評價:外國貢使制度實質是中國古代王朝大國至上觀念的切實反映。能以外國貢使制度形式進行適當的貿易往來,對保持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和交往是有益的,本著“懷柔遠人”的精神,對加強與外國的正常外交關系也是有益的,但知識這是建立在巨額的經濟支出前提之下的,不僅沒有達到正常的貿易交往,而且加重了明朝的財政負擔。

《四》、傳教士與《大清時憲歷》:

1、傳教士來華的目的:傳教士是跟隨殖民者之后來到中國的,對他們的活動要具體分析。他們?yōu)榱嗽谥袊鴤鹘蹋捎昧艘幌盗杏行У姆绞?,同時傳入西方科學知識,其中,利瑪竇是典型的代表。(結合小字介紹利瑪竇。

2、指導學生明確制定《大清時憲歷》的相關情況:以明末徐光啟主持修訂的新歷法為基礎;這部歷法的制定者是傳教士湯若望等人;康熙帝予以承認和頒布。

3、學生看課本小字關于康熙的介紹,思考課本91頁課外學史。

四、作業(yè)設計:

1、畫出鄭和下西洋盛況表,說說那些因素使我國的航海事業(yè)由輝煌逐漸走向衰落?

2、假如你是明朝統治者,對外國貢使你會采取那些措施?

3、西方傳教士為什么來華?帶來了那些影響?

五、課堂小結:

本課通過鄭和下西洋、外國貢使、外國傳教士與《大清時憲歷》的內容,反映了明朝和清朝初期的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由興盛到衰弱的過程。明代初期及明末清初,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尚能進行,其中,鄭和下西洋可以說是中國與外部世界交流的一個高潮。而明清時期的對外關系,總體上是封閉的,我們稱之為閉關鎖國。這就是下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六、板書設計

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一、鄭和下西洋(出)

二、外國貢使(進)

三、外國傳教士(進)

七年級歷史教案版電子書篇三

篇一

一、教材分析

進行教材分析,首先要明確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啟明清,是我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高峰。本課主要介紹了宋元時期我國居世界領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向學生展現了我國古代的重大科技發(fā)明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杰出貢獻。

2、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目標的確立,應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以此為依據,我制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掌握宋元時期科技成就的基本概況,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概括歸納能力,想象能力及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合作探究三大科技的發(fā)明、改進和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宋元時期的科技,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過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養(yǎng)學生振興中華、趕超世界先進科技的歷史責任感。學習古代科學家勤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依據教材和課程標準,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及應用。

突破方法:通過錄像資料和圖片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利用網絡搜索和本課相關的重要信息,拓展學生的思維;再通過動手制作活字,從而使教學重點得以突出。

教學難點:充分認識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突破方法:利用視頻、圖片、網絡等教學資源,進一步認識四大發(fā)明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

為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還需要做以下準備。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在教師博客中建立四大發(fā)明的專題資料等。

學生準備:準備自制活字、指南針的材料和工具。

二、教法分析

常言道: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任何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

本節(jié)課我主要運用直觀教學法、網絡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學法分析

在學習方法上,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合作探究、分組討論、動手操作、上網搜索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歷史事件和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四、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探究新知、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1、情境導入:以一組煙花綻放的畫面和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對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的聯想,導入本課。

然后進入——

2、探究新知:(環(huán)節(jié))

首先探究——

(1)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

有人在“百度知道”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術嗎?”,由此引出雕版印刷術,并探討雕版印刷術的不足。在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北宋畢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請學生觀看一段有關活字印刷術的視頻,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提高課堂效率。視頻播放完畢,與學生一起回顧印刷術的發(fā)展歷程,了解印刷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認識印刷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介紹當代畢升-----王選的事跡,進行知識延伸和情感教育。

作為中國人都知道是畢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然而在世界上關于印刷術發(fā)明權的爭論卻從未止息。爭論之一:“韓國學者稱:活字印刷術是他們祖先最先發(fā)明的?!睜幷撝骸拔鞣揭恍W者認為中國只是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者,活字印刷術是由德國人古登堡發(fā)明的。”這兩個觀點一拋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勢必會產生一連串的問題。(韓國人為什么說活字印刷術是他們祖先發(fā)明的呢?為什么西方學者認為活字印刷術是古登堡發(fā)明的呢?)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被激發(fā),迫切想要解決這些問題。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搜索相關資料,從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來解決由此產生的的問題。學生可以直接在百度輸入關鍵詞進行搜索,也可以到老師提供的網站和老師的博客去參閱相關的資料。然后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分組匯報各組得出的結論、個人的看法及由此所想到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上網搜索、小組討論等活動,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從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時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也在實踐中得到了培養(yǎng)。

接著再來探究——

(2)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

“遠離塵世的喧囂,回歸大自然的懷抱,旅游已經成為當今的時尚。假如你要去原始森林旅游,為防止迷失方向,你應該攜帶哪些物品?”由此引出指南針。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歸納總結指南針的發(fā)明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為后來的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由此聯系世界史新航路的開辟,請學生講一講歐洲航海家的主要事跡,為將來學習世界史做一個良好的鋪墊,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合課前導入的煙花圖片,自然過渡到火藥的學習。展示早期的火藥武器,啟發(fā)學生思考“火藥除了用于軍事外還有哪些用途?”培養(yǎng)學生聯系實際生活的能力。出示古今火箭的圖片,通過思考“宋元時期的火箭發(fā)射與我們現在的火箭發(fā)射是否有相同之處?”,認識古今科技是一脈相承,不斷向前發(fā)展的。

探究新知結束后,進行——

3、課堂小結

啟發(fā)學生思考:“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新知識?有何感想?”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都得到升華。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

4、課外延伸

(1)動手體驗:(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置了以下兩個活動)

①活動一:用橡皮、蘿卜等自制一些活字,蘸上墨印在紙上。

②活動二:自制指南針。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最終達到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如果課上時間不充裕,可以把此活動改在課下進行,同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完成。

(2)網上交流:學完本課后,把你的收獲和感想整理成電子稿發(fā)表在自己的博客或個人空間里,也可以發(fā)表在本班的網頁上,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如果有疑問,可以登錄老師的博客留言,與老師及時進行交流與探討。

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勢,達到資源共享、學習交流的目的,同時通過網上交流增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感情。

五、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為一個向上的火箭形狀,寓意我國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和國家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讓我們共同期待祖國的明天會更好!在《明天會更好》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六、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學習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中的三大發(fā)明。我在設計本課時,以活字印刷術為教學重點,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許對指南針或火藥更感興趣,所以在真正操作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調整本課重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機智和課堂調控能力。

篇二

一、教材分析

進行教材分析,首先要明確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啟明清,是我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高峰。本課主要介紹了宋元時期我國居世界領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向學生展現了我國古代的重大科技發(fā)明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杰出貢獻。

2、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目標的確立,應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以此為依據,我制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掌握宋元時期科技成就的基本概況,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概括歸納能力,想象能力及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合作探究三大科技的發(fā)明、改進和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宋元時期的科技,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過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養(yǎng)學生振興中華、趕超世界先進科技的歷史責任感。學習古代科學家勤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依據教材和課程標準,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及應用。

突破方法:通過錄像資料和圖片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利用網絡搜索和本課相關的重要信息,拓展學生的思維;再通過動手制作活字,從而使教學重點得以突出。

教學難點:充分認識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突破方法:利用視頻、圖片、網絡等教學資源,進一步認識四大發(fā)明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

為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還需要做以下準備。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在教師博客中建立四大發(fā)明的專題資料等。

學生準備:準備自制活字、指南針的材料和工具。

二、教法分析

常言道: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任何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

本節(jié)課我主要運用直觀教學法、網絡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學法分析

在學習方法上,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合作探究、分組討論、動手操作、上網搜索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歷史事件和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四、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探究新知、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1、情境導入:以一組煙花綻放的畫面和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對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的聯想,導入本課。

然后進入——

2、探究新知:(環(huán)節(jié))

首先探究——

(1)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

有人在“百度知道”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術嗎?”,由此引出雕版印刷術,并探討雕版印刷術的不足。在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北宋畢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請學生觀看一段有關活字印刷術的視頻,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提高課堂效率。視頻播放完畢,與學生一起回顧印刷術的發(fā)展歷程,了解印刷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認識印刷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介紹當代畢升-----王選的事跡,進行知識延伸和情感教育。

作為中國人都知道是畢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然而在世界上關于印刷術發(fā)明權的爭論卻從未止息。爭論之一:“韓國學者稱:活字印刷術是他們祖先最先發(fā)明的?!睜幷撝骸拔鞣揭恍W者認為中國只是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者,活字印刷術是由德國人古登堡發(fā)明的?!边@兩個觀點一拋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勢必會產生一連串的問題。(韓國人為什么說活字印刷術是他們祖先發(fā)明的呢?為什么西方學者認為活字印刷術是古登堡發(fā)明的呢?)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被激發(fā),迫切想要解決這些問題。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搜索相關資料,從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來解決由此產生的的問題。學生可以直接在百度輸入關鍵詞進行搜索,也可以到老師提供的網站和老師的博客去參閱相關的資料。然后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分組匯報各組得出的結論、個人的看法及由此所想到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上網搜索、小組討論等活動,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從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時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也在實踐中得到了培養(yǎng)。

接著再來探究——

(2)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

“遠離塵世的喧囂,回歸大自然的懷抱,旅游已經成為當今的時尚。假如你要去原始森林旅游,為防止迷失方向,你應該攜帶哪些物品?”由此引出指南針。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歸納總結指南針的發(fā)明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為后來的歐洲航海家的航?;顒觿?chuàng)造了條件。由此聯系世界史新航路的開辟,請學生講一講歐洲航海家的主要事跡,為將來學習世界史做一個良好的鋪墊,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合課前導入的煙花圖片,自然過渡到火藥的學習。展示早期的火藥武器,啟發(fā)學生思考“火藥除了用于軍事外還有哪些用途?”培養(yǎng)學生聯系實際生活的能力。出示古今火箭的圖片,通過思考“宋元時期的火箭發(fā)射與我們現在的火箭發(fā)射是否有相同之處?”,認識古今科技是一脈相承,不斷向前發(fā)展的。

探究新知結束后,進行——

3、課堂小結

啟發(fā)學生思考:“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新知識?有何感想?”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都得到升華。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

4、課外延伸

(1)動手體驗:(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置了以下兩個活動)

①活動一:用橡皮、蘿卜等自制一些活字,蘸上墨印在紙上。

②活動二:自制指南針。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最終達到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如果課上時間不充裕,可以把此活動改在課下進行,同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完成。

(2)網上交流:學完本課后,把你的收獲和感想整理成電子稿發(fā)表在自己的博客或個人空間里,也可以發(fā)表在本班的網頁上,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如果有疑問,可以登錄老師的博客留言,與老師及時進行交流與探討。

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勢,達到資源共享、學習交流的目的,同時通過網上交流增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感情。

五、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為一個向上的火箭形狀,寓意我國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和國家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讓我們共同期待祖國的明天會更好!在《明天會更好》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六、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學習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中的三大發(fā)明。我在設計本課時,以活字印刷術為教學重點,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許對指南針或火藥更感興趣,所以在真正操作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調整本課重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機智和課堂調控能力。

七年級歷史教案版電子書篇四

【學習目標】

1、了解下列基礎知識: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楊堅、隋朝的富庶、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大運

河的概況及影響。

2、通過識讀“隋朝疆域圖”和“隋朝大運河示意圖”,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隋朝大運河。

難點:如何評價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及大運河通航的影響。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一)、隋的統一(請你認真閱讀教材2-4頁“隋的統一”一目的內容,完成以下問題)

1、年,建立隋朝,年號,定都。

2、年,隋滅掉南方的朝,結束分裂割據局面,繼秦漢之后中國又一次實現了統一。

3、思考:隋為什么能完成統一大業(yè)?

(二)、貫穿南北的動脈(請你認真閱讀教材4--6頁“貫穿南北的動脈“一目的內容,完成以下問題)

1、開鑿目的:

2、填圖:本圖比較模糊,請你用彩筆在圖上填上大運河的中心;南北端點和;從北向南的四段;連接的五大水系;最后填上隋朝的都城。

3、作用:大運河通航后,不僅成為的紐帶,也成為溝通和的樞紐。還促進了沿岸地區(qū)和發(fā)展。

二、課堂研討

以下是古人關于大運河的兩首詩,請你先閱讀理解,不懂的地方問老師,然后回答問題:

問題:

(1)這兩首詩對于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態(tài)度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各是什么態(tài)度?

(2)你怎樣評價隋煬帝修大運河這一歷史事件?

三、拓展延伸

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要朝代,而且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試一下,看你能

不能找出來。從這兩個王朝的興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啟示是什么?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94157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