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僅是總結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研究經驗,發(fā)現做好工作的規(guī)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誤的教訓。這些經驗教訓是非常寶貴的,對工作有很好的借鑒與指導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進提高,趨利避害,避免失誤。怎樣寫總結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總結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新課程培訓總結材料篇一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課程教學中的身份和地位,在新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成為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同時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教學中,自主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組交流、全班交流等。
(2)教學中的引導者。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如何做人和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是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指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是一種激勵,當學生退卻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
(3)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是:觀察、感知、參與、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調控教學方向,照顧差異,發(fā)現"火花"。師與生之間的交流,有認知的交流,有情感的交流,通過語言進行交流,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課堂教學活動必須與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為起點,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建構、自主生成的過程。學生能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收集、選擇、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學習的過程是自主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教師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傳授。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了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過程。不可一味地講解,一味地記憶。只有這樣課才能達到有效教學。
新課程評價關注的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能只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增長,而且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時代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通過學習我感覺到,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教師觀念更新轉變的如何,關鍵是看地區(qū)級教育局領導的轉變,他們轉變了,老師肯定就轉變了。這是新一輪新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我們全體教師期待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成功。
學校新課程培訓總結材料篇二
從亓老師談“語文教材介紹及使用建議”中,我了解了高中語文教材在結構上的調整與變化,新課標將必修教材分為四個系列: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這四個系列以五個學期按學生年齡特征及接受規(guī)律形成了眾多的語文模塊,從這些模塊及教材選文可以發(fā)現這套新課標教材非常注重厚重的文化底蘊和關注時代的現實感。
然后老師講了必修教材使用建議:
一:整體把握,落實課標要求
亓老師以全套高中語文必修教材選的四個單元的詩歌為例,詳細條理的說明了新課標是怎么落實要求的:從認知對象,涉及方式,知識經驗,選修部分的續(xù)補深入等著手,最后完成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積累整合、發(fā)現創(chuàng)新的要求。
二:深入鉆研,明確課標要點
1、要把握四個系列的學習要點
閱讀:兼顧文體和人文內涵。表達:兼顧話題與寫作實踐。探究:注重能力培養(yǎng)。導讀:激興趣,培養(yǎng)習慣,提高欣賞水平
2、樹立單元意識
要明文體教學要求,明篇章在單元中的教學定位,明人文教學價值,明單元確定的三維教學目標。最后達到:以文帶言,以閱讀文章為重點;以探究為前提,貫穿學生的自主學習;以綜合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以單元為學習對象,突出重點。
這些建議為我們馬上要執(zhí)行的語文新課標教材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的方向和教學意見!從這里也啟發(fā)了我們老教師怎么讓自己從窼臼中跑出來,建立全新自我的新教學思想。
從海南中學教研組長李紀境談“高中課程改革試驗區(qū)語文教學實踐與教學策略”給我們完整的呈現了海南這幾年新課改形成的教學體系:
他先講了高中課程設置,尤其強調了選修教材分為:一校本選修包括:經典作品的解讀與欣賞,文學與文化知識概說,口頭與書面語表達;二校外專家講座包括:《文學與生活》《司馬遷:歷史與文化傳統(tǒng)的脊梁》等。
接著他講了必修模塊教學實施:
1、語文教材變化與閱讀教學的課程定位。
教材課文編排線索改變,教學重點出現轉移,他認為課標教材是以讀書方法和學習要點為單元進行編排,是用語文的基本要素構建模塊化教學系統(tǒng),更注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定位在學習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上。
教材課文體裁的變化較大,課標教材尤為關注文學類文章與實用類文章的學習,從中不難發(fā)現這樣的信息:當今時代不僅要關注文章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關注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教材課文定性出現變化:以前叫講讀課文和自讀課文,現在叫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這種定性是與世界各國的教育接軌的。
還有就是課扣習題的'變化,在思維層次上拓展更為深入。
2、必修閱讀教學中一些常見的問題
他說一是忽視課堂教學的實際內容,而注重其組織形式;二是對教師主體性認識發(fā)生偏差,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在學生的視野之外展開;三是對師生平等對話產生誤解;四是盲目的拓展延伸,不可隨意偏離文本,甚至完成脫離文本;五是錯誤理解教師的“引導者”對話的參與者“這一身份;六是非語文化傾向大量存在;七是教學內容的錯誤定位等。李老師說的這些問題無疑是振聾發(fā)聵,這對我們現行的語文教學更無疑是一劑強心針,讓人痛而實在。
從省教科所段增勇老師談“語文學科教學指導性意見”中,段老師非常專業(yè)學術地給我們講了高中語文課標教材形成的原因及過程,他先講了語文學科本質的研究,語文是語言文學還是語言文道,天下爭論極大;然后講了語文學科課標的具體指向:方向的引領,教學的規(guī)范,實踐的導向,研究的指南,建設的開拓等;接著講了語文課程理念與課程目標,他有一些經典性的話:小問題大探究,淺問題深研究,大問題小著眼,深問題淺入手。語文教育的根性問題在于言語教育的根脈浸潤。這些就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其育人的功能;也注重了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功能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然后段老師還給我們講了語文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與設置,課程學習建議,教學實施建議等。這樣給我們的啟示:用好用活教材,認識腳下土地,整合學生的智慧,開展微型課題研究。
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巢宗祺老師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巢宗祺老師極為強調祖國文化的積淀,而這種積淀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讀書,好好讀上二三百篇古詩文,這樣才能弘揚民族精神,這樣才能有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鄭桂華博士談“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思考”,鄭老師以極清脆生動而充滿典型例子的學術語言給我們從事語文教學提供了許多范例。她先講了三種學習:無效學習,機械學習,意義學習。然后又給我們講了有效教學的特征:
一是基于學生的有效教學要能分析學習需要,要能激發(fā)學習動機,要了解學生認知風格的類型;二是課程觀統(tǒng)領的教學,分出了五種課程層次:理念課程,正式課程,知覺課程,動作課程,體驗課程。三是教學評一致的教學,盡可能做到教師實際教的與學生學習的基本一致,學習內容與評估內容一致。三是構架有效的教學框架,她說“在結構松散的教學中,目標會讓學生取得更大的成績”,單節(jié)課的目標必須是:正確、具體、彈性、集中。
最后是王榮生老師講“高中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課例研究”及蘇盛葵老師講“語文課程模塊測評與高考”,這兩個講座極好了讓我們了解了怎么去上課,怎么去上出一堂有效性的好課。同時我們也知道了怎么處理平時的模塊教學與高考之間的關系,欲速則不達,基礎牢不怕泰山壓頂。
總之,從四天的省級培訓講座中,我們多方位立體的了解了新課標下的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到考試測評等各方面的執(zhí)行策略,省教科所不愧是大義之舉,實惠省民,更實惠蜀中蒼生!各位同仁記住段增勇老師用來贊美錢鐘書的一句話:這個人不是死了就是去教書了!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958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