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寓言故事三年級篇一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光滑的墻壁上,一只螞蟻在艱難的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滾落下來,這是它的第七次失敗。然而過了一會兒,它又沿著墻角,一步步往上爬了……
第一個人注視著這只螞蟻,禁不住說:“一只小小的螞蟻,這樣執(zhí)著頑強,真是百折不回啊!我現(xiàn)在遭到一點挫折,能氣餒退縮嗎?”他覺得自己應(yīng)該振奮起來,來勇敢地面對他在生活中的那些困難。
第二個人注視著這只螞蟻,也禁不住說:“可憐的螞蟻,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唉,可悲的螞蟻!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地失利,我該學(xué)得聰明一點,不能再蠻干一氣了——我是個人,是個有頭腦的人?!惫?,他變得理智了,他果斷地放棄了原先錯誤的決定,走上了新的道路。
第三個人也一直觀察著這只螞蟻,他聽到這兩個人的話,就去問智者:“觀察同一只螞蟻,為什么他們兩人的見解和判斷截然想反;他們得到的啟示迥然而異??删吹闹钦?,請您說說在他們中間,哪一個對,哪一個錯呢?”
智者回答:“兩個都對?!?/p>
問者感到更困惑了:“怎么可以都對呢?對螞蟻的行為,一個是褒揚,一個是貶抑,對立是如此的鮮明,您是不愿還是不敢分辨是非呢?”
智者笑了笑,回答:“太陽在白天放射光明,月亮在夜晚投灑光輝,它們是‘相反’的,你能不能告訴我,太陽和月亮究竟誰是誰非?”
是的,所有的意義就全在這里:我們的這一百個寓言只不過是那只在光滑的墻壁上艱難的往上爬,爬到一大半滾落下來的螞蟻。我們的解讀,也不過是第一個的褒揚和振奮,或者是第二個人的貶抑和反思。但是,我們希望你是那個智者,能夠看到這只寓言螞蟻中全部的奧秘,而不要成為那第三個人,他不能自己從故事本身中得益,而只能聽從他人的解釋。
也就是說,我們試圖在為每個寓言打開一道門,讓亮光透進(jìn)來。但顯然,這里并不只有一道門,它可能還有更多的窗戶,更多的門。你可以也應(yīng)該看過這道門后,找到你自己的門和窗戶,進(jìn)入那寓言的智慧深處。
譬如這個故事,有一個人打開的窗戶里透入的是這樣的光亮:教育,也不過是在“執(zhí)著”與“變通”之間尋找一條最合適的道路。我們該教會學(xué)生堅持到底,還是靈活變通呢?
而另一個人,也許他會這么說:第三個人的錯誤,正在于他采取了過多的思考而不是行動。行動,無論是第一個人的朝一個方向前進(jìn),或者第二個人的選擇一個新的方向,他們都將尋找到所需要的新的奶酪。我們不要停留在原地一味地苦思冥想,徒勞地討論哪一種教育最有意義,卻白白地錯過了孩子們受教育的黃金時間。討論一個月的識字教育有沒有意義,不如用一個小時去教他識字,或者選擇讓他繪畫和唱歌……
是的,他們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呢?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打開了自己的窗戶,讓自己智慧照亮了一個死的寓言。
怎樣使一窩螞蟻發(fā)生動亂
一個小男孩從生物課上得知,螞蟻是通過氣味相互辨別的,如果它們中有一只死了,其它的螞蟻就會把它的尸體搬到公墓去。
于是,他做了一個實驗:先找到一些被太陽曬干的死螞蟻,把它們搓揉成粉末,再將這些粉末裝入一個噴射器里,噴射到正在蟻穴放哨的螞蟻衛(wèi)兵身上。
過了幾分鐘,洞穴里的螞蟻傾巢而出,撲向衛(wèi)兵,要把它們拖到公墓去。衛(wèi)兵們當(dāng)然不干,奮力反抗。但是洞穴里的螞蟻源源不斷地爬出來,越來越多的螞蟻向衛(wèi)兵撲過去……一場動亂就這樣發(fā)生了。
原來,螞蟻衛(wèi)兵沾上死螞蟻粉末后,其他的螞蟻就認(rèn)為它是死螞蟻。
其實,人類也經(jīng)常在犯這樣的錯誤。
寓言故事三年級篇二
最近井底之蛙的生活可苦了!前幾日鬧旱災(zāi),又餓又渴的井底之蛙險些死在井底。值得慶幸的'是:當(dāng)井底沒有一滴水時終于下雨了!這救命的雨水使井底之蛙很快恢復(fù)了力氣,可它還沒喝飽呢!水就都被一個又粗又長的怪物(水管)給吸走了!當(dāng)井底之蛙正要去咬那個怪物時,怪物已被一只大手給拿了出去,那只手便是人類的手。井底之蛙很是氣憤,它決定找一處做什么都是公平的世界去住下。
井底之蛙收拾好自己的行裝,信心滿滿地出發(fā)了!
可是,這么高的井,青蛙(井底之蛙根據(jù)自己愛穿青色的衣服重新起了個名字)怎么出得去呢?青蛙絞盡腦汁地想了很久,終于想出了一個好法子!濕泥的沾性是很大的。青蛙把自己的雙手雙腳涂滿濕泥,手腳并用地爬出了井。
只差一步青蛙就可以出井了,青蛙有些留戀地看了看自己住了很久的井,但為了尋一處公平的地方住下,還是離開了井。
夕陽西下,把青蛙孤獨的身影拉得格外長。青蛙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要是天敵來了,我一個人怎么對付呢?青蛙想去找自己的同類,與它們一起住下,這樣可能會安全一些。
可無論青蛙怎么找都找不到同類,它有些喪氣了。這一切都被樹上的烏鴉看見了,烏鴉就大聲叫起來:“樹下那只蛙,你在找什么?我知道你所有不知道的東西,大家都管我叫百事通?!薄鞍偈峦ǎ愫?,請問你知道蛙群在哪兒嗎?”“當(dāng)然知道,不過,我可不能白告訴你,做為交換條件,你要把你的綠衣服送給我,我才告訴你。”其實烏鴉是不知道蛙群在哪兒,它只是想把那件漂亮的綠衣服騙到手罷了?!昂?!”青蛙毫不猶豫地將衣服送給了烏鴉,自己光著身子站著。
烏鴉一拿到綠衣服就飛走了,并說:“呀,頭一次見到這么蠢的蛙!連蛙要知道的常識都不知道,蛙可不是群居動物!”
青蛙追著烏鴉要烏鴉把衣服還給它,可烏鴉怎么可能會停下來?青蛙第一次出來就被騙了,是青蛙太蠢,還是對方心機太重?青蛙想回井了,至少井不會欺騙它。于是,青蛙頂著哭紅的眼睛回井,一不小心就跌到了泥潭里,沾了一身的泥,怎么洗也洗不干凈,成了今天的蟾蜍。
再來說烏鴉吧!當(dāng)它脫下自己又臟又丑的黑色的羽衣,穿上青蛙的綠衣服時,正好被一個鳥類學(xué)家發(fā)現(xiàn),把烏鴉做成標(biāo)本放在了實驗室中。
我們不能輕易相信他人的話,也不能言而無信。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015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