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期初工作總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優(yōu)質篇一
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是大學的時候,音樂老師給我們推薦了孫瑞雪的這本書《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她說很遺憾是在她女兒快3歲的時候才接觸了這本書,錯過了很多她家寶貝的成長時刻,這本書很適合幼兒教師、家長們閱讀,因為書中詳細的例子描寫,向我們展示了每一個敏感期的不同表現(xiàn),通俗易懂。而且還有對于每個案例的點評,深入的揭示了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內(nèi)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nèi),專心吸收環(huán)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敏感期是培養(yǎng)孩子性格、興趣、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只有敏感期得到發(fā)展了,這個孩子才會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等。
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們每天都會不斷地聽到孩子們的“告狀聲”,“老師,xx打了xx小朋友”“xx拿了別人的東西”……曾經(jīng)我為這些“告狀聲”苦惱,也曾經(jīng)為這些“告狀聲”應付??赐赀@本書之后我知道了,兒童和成人不同,成人都有別人閑事不管的心理。而孩子天生就有內(nèi)在的秩序感,他喜歡遵守規(guī)則。只有孩子和一些保持了這份美德的成人,才會把規(guī)則融入生命。如果孩子內(nèi)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環(huán)境的秩序被權威替代,那么決定孩子內(nèi)心的就是成人。孩子就會產(chǎn)生懼怕的感覺,這種無序的環(huán)境是孩子喪失了安全感,最終,這種環(huán)境會培養(yǎng)和滋生出懂得叢林規(guī)則的孩子,人格就會淪落。
正如韓寒的《后會無期》里有一句話說: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們只看利弊。其實真正的小孩子連對錯也不分的,他們只重感受。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兩個小孩分一個蛋黃派,一個孩子拿到大的那塊,一個孩子拿到小的那塊,拿到小塊的孩子不樂意,拿到大塊的孩子就說,你等我先吃一口你再吃,這樣你的就比我的大一點了。于是他們這樣做了,兩個人都很開心。
書中說的秩序敏感期是在2歲半左右,執(zhí)拗敏感期被認為是在秩序敏感期后,兒童形成了一種秩序的內(nèi)在模式,一旦被破壞,兒童就會哭鬧、焦慮,我認為這兩個時期可以在一起談感想。小朋友有自己的內(nèi)在秩序,需要你的尊重。小時候,我最不喜歡聽的兩個字是:聽話。所以,我理解為孩子需要被尊重,他的內(nèi)在秩序被尊重了,被發(fā)展了,才會和你認為的秩序或者規(guī)則配對。你單純的強調聽話,他不懂自己為什么要聽話,為什么要遵守某些規(guī)矩。孩子自己的秩序都沒有被尊重,如何叫他遵守環(huán)境秩序,也就是所謂的規(guī)則?所以,表面上看起來任性的孩子,很多都是因為自己的內(nèi)在秩序被破壞,被誤讀為任性固執(zhí),如果用暴力制止的話,他會混亂的,以后所有的秩序對他來說都是無用的。秩序敏感期是最容易被誤讀,被破壞的,在孩子處于這個敏感期時,要多理解,多尊重,并盡力創(chuàng)造好的有秩序的外部環(huán)境。
對于孩子,我們始終要記住這三個詞:耐心、寬容、正面引導。耐心是指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對于未知世界,孩子需要花時間去適應、學習。對于教師家長來說,理解他們、耐心的等待他們是最好的支持。寬容,人們獲得經(jīng)驗都是不斷的嘗試、犯錯、再次嘗試。允許孩子犯錯,不要限制他們的行為,更不要對他們的錯誤進行批評糾正。正面引導,我們需要以身作則,用合適的語言正確的行為當孩子的榜樣。對于孩子們的小問題,正面回應。對于孩子不當?shù)男袨楹脱哉Z,正面引導。尊重孩子,尊重個體,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是最美的存在。我們只需慢慢等,靜待花開。
最新期初工作總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優(yōu)質篇二
這本書告訴我們一件特別淺顯的道理,那就是我們不能理所當然的用自己的定向思維去理解他人。孩子就是孩子,他做一些事情的初衷與成人并不相同,只有充分理解他們,才能夠更好的去幫助他們成長。我們不能用我們成長經(jīng)驗中的思維方式去阻止他們的自由發(fā)展。我們應該思考怎樣對他們而言是充滿安全感并感覺自己是自由的,不受壓制的,充滿愛意的。孩子的理解有時候非常直白,他不會拐彎抹角地去想你這么做初衷是為了他好,只有你去配合他,他才能更好地成長起來,學會尊重,秩序,愛他人,明事理。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去阻擋他們學習和探索世界的同時保護他們,給他們足夠的愛。
孩子需要一個全身心愛他的父母,書中有位父親說,為了孩子,他要更愛孩子的母親,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的環(huán)境。
書中開頭有一個實例,一個嬰兒出生時因為患病蒙住左眼長達一個月之久,后來眼睛雖然發(fā)育健全,卻永久的失明了。因為孩子正處在發(fā)展發(fā)育的初期,一切事物對他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如果錯過了,很可能就會像那只眼睛一樣,永久失明,使孩子成長為人格不健全的成人。
這本書不但讓我們理解了孩子,也讓我們學會分析自己的行為和性格形成。
我并不是一位母親,我養(yǎng)了兩只狗一只貓,但說實話,我覺得許多事物都完全相通。我時常為自己教導小動物所犯的錯誤而懊悔,特別是當狗狗睡覺做噩夢和貓貓突然對我表現(xiàn)出不信任感的時候。我覺得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愛意,并學會用他們的理解方式去對待它們。這對我將來為人父母在某種程度上也提供了幫助。
這本書也許并不能讓你完全解惑,也或許有些你正遇到的問題它并沒有提及。但是作為一本以眾多例子舉例說明的書,我想你很快能學會應對的方式。學會怎么去種豆子可比給你一袋豆子要有用得多。
我覺得這本書是對蒙式教育的禪釋和理解,并具體實施的事例,讓人能夠較為淺顯地理解這種教育方式的理念。如果把兩本書一起看,或許會給你更大的啟發(fā)。
我相信這一點,無論我們在做什么樣的事情,我們怎樣去做——我們這么做,都是為了愛。為了讓愛落到實處,理解,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最新期初工作總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優(yōu)質篇三
?最近的情緒有點起伏,就是這樣一個人,性子急,在有些方面又有點敏感,自然就變得情緒化了。一直嘗試著調試、管理自己的情緒,終究顯得不那么成功。這也是預料中的事情,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撒。
??? 在上班的地方,環(huán)境是很好的,時??吹礁鞣N小鳥,有時在你前方的草坪中嬉戲;有時是樹干上啄食小蟲;有時成片的在頭頂飛翔而過。有時候心情也隨著小鳥一樣輕快了起來。端了相機想留下他們隨處可見的倩影,但是卻不那么容易了,它們好似突然之間和我玩起了捉迷藏,都尋不見了,好不容易才拍下了下面的這張照片,以后我也弄個單反,搞個長的嚇人的鏡頭,盡情的調焦,一定要拍這些美麗的東西拍個過癮。
??? 天氣變得冷起來了,可是小鳥們的活動并沒有消停了下來,還是每天嘰嘰喳喳,成群結對的。即使是這樣輕快的小鳥,也有孤單的立在樹干上的時候,何況人焉,特別是我這種愛胡思亂想的人。所以我的小情緒就被我自己這么寬容的原諒了。
??? s有個很心儀的男生,郎有情妹有意的,關鍵是兩個人都少了那么點表白的勇氣,這事情就這么的拖下了,年華似水,這事估計也困擾了s多時。我是很心疼s的。前不久兩地分隔的兩人利用男生的假期見面了,磁場在相互吸引著。送走了男生,s的心情顯得很不平靜,有點神經(jīng)質了,我勸說她女生表白也沒什么的,能遇見有強烈感覺的人不容易,最后也不知是不是我的勸說起了點效果,還是自己終究受不了內(nèi)心的煎熬了,最終她對他表明了心意,得到了很好的答復。我很為她高興,也著實佩服她的勇氣,雖然我是這么勸著別人,但我不得不承認在這上面我是個膽小鬼。且不說現(xiàn)在沒有需要我表白的對象,就是有,我也是打死都沒有勇氣的膽小鬼。
??? 一早s發(fā)信息給我問我有沒有空打電話給她,我就知道她有好消息要告訴我了。真的的高興,懷著愉快的心情給這個幸福得正在冒泡的女人打了電話,聽到她親口說出他和她在一起了,我突然之間不知道說什么好了,心情很復雜,一面很為她高興;一面又多了點顧影自憐的落寞。只好推說晚一點再給她打電話,我需要時間好好想想,再打電話跟她說些什么,不想自己突變的心情影響到她的情緒,這樣開心的時刻畢竟難得。
??? 我知道那時的心情是不適合想問題的,我需要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正好屜子里新買了一本《杜拉拉升職記》,在下班之前看完了。注意力得到了轉移,心情也平和了很多。心還是被勒得很緊,這也許就是別人常說的一塊石頭壓在心上吧,我心里難受的時候就會有這樣的感覺。這是我在精神上最為脆弱的時候。不過即使是這樣的時刻,我也習慣了自己擔著,我知道不論長短,都會過去的,有時候我是很健忘的。很容易就開心了,所以我對自己下了個情緒化的總結。
??? 天氣真的很冷了呢,我是嗓子好像是卯足了和我較勁一樣,嘶啞著已經(jīng)一個多月了,讓我常常擔心是不是以后都不會恢復到以前的聲音了,連自己都快要適應這難聽的破嗓子了。希望快點好吧。
最新期初工作總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優(yōu)質篇四
兒童敏感期這個詞很早就聽說過,只是當時覺得無關自己沒有過多在意?,F(xiàn)在有了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令我困惑的問題,現(xiàn)在帶著這些疑問來讀這本書,真的是感觸頗深,收獲很多。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nèi)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nèi),專心吸收環(huán)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各個敏感期孩子的表現(xiàn)都不一樣。當遇到“問題”兒童時,我們是否真正的去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給予關注外,我們是否對幼兒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師們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解決不到實際的問題。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边@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切特質。
一、成人放慢速度,注意觀察和傾聽孩子。
二、已經(jīng)發(fā)生了,就陪伴孩子,準許孩子把惱怒哭出去,讓孩子把情緒哭出去,孩子自己就會接納已發(fā)生的事實。
我理解了孩子執(zhí)拗的原因,我要尊重孩子這一生命現(xiàn)象。除了觀察、了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夠在我們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下,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我們不知道兒童的心里到底有多少秘密,正如蒙特梭利所說,兒童的心靈是一個神秘的深淵,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他。當我們不了解的時候,讓我們懷著敬畏之心,給他們愛和自由吧。
最新期初工作總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優(yōu)質篇五
有多少父母知道,嬰幼兒喝了糖水后為什么拒絕再喝白開水?他們?yōu)槭裁磹鄢允?,還對非常微小的東西感興趣?讓他聽磁帶,他的興趣為什么不在聽上,而是在來回裝卸磁帶上。
在讀了資深幼兒教育學家孫瑞雪編著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后,我才了解,這一切的背后,是一個黃金般貴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nèi)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nèi),專心吸收環(huán)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這本書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長或老師記錄,通俗易懂,孫瑞雪老師針對每個不同案例都作了點評,她認為兒童的智力來自于感覺;個性跟創(chuàng)造力之間是畫等號的,創(chuàng)意不能教;打罵中長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觀現(xiàn)實。這是第一次大規(guī)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xiàn)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鑰匙,引領我們讀者了解兒童成長的規(guī)律,xx兒童內(nèi)心的秘密,讓每個孩子在愛和自由中健康成長。
敏感期是培養(yǎng)孩子的性格、興趣、思維能力和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期。它的一個特點就是不期而至。成長中的兒童有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師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維,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為。他們強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兒童每個敏感期的獨特發(fā)展時機,還會使兒童對強制灌輸?shù)膬?nèi)容產(chǎn)生恐懼,嚴重破壞了孩子自我發(fā)展的探索行為。有問題的兒童,如多動、自閉癥的兒童,正是他們的探索活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孩子,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
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至深:“只有錯誤的成人,沒有錯誤的兒童?!边@就要求我們應該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切特質。除了觀察、了解外,我們還應該給幼兒充分的愛和自由。
在這本書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從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間敏感期、人際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對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觀的認識。全書的述說對兒童種種發(fā)展都充滿了由衷的贊嘆和崇拜,言語中充滿了愛和包容,尤其對兒童某些“惡劣”的行為和言語的沖撞,都能那么寬大的包容和理解。這也是我們每一名小蝸的老師要做到的。
在讀這本書后,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兒童成長的每一個重要時期和生命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認識到教師重要的品質是會觀察,不去干擾孩子,充分給孩子愛和自由的空間。學會捕捉兒童的敏感期,如何在關鍵時刻給予孩子科學的教育和關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幼兒敏感期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且還可以在家長提出的疑問的時候給予正確的分析與指導,讓孩子在充滿愛、充滿快樂自由的環(huán)境中成長。
最新期初工作總結 捕捉兒童敏感期讀后感優(yōu)質篇六
每一次讀孫老師的書都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一次也不例外。之前只聽說過青春期,更年期等,對于兒童敏感期還是第一次了解。原來兒童的成長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構成的,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就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而敏感期發(fā)展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個孩子能否成長為一個正常的,優(yōu)秀的人。以下是我讀完《捕捉兒童敏感期》的一點心得體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有很多行為讓大人難以理解,比如,總喜歡咬人、喜歡品嘗各種各樣的東西、喜歡玩水、愿意把東西扔掉再撿起來、在一段時間里總學說大人話、有時特別喜歡打人......當孩子發(fā)生一些奇怪的行為時,當大人們認為那是不合理的行為時,大人和孩子之間就會有了沖突,大人總會對孩子大喊大叫,有時甚至會大打出手,孩子則會很無辜的哭泣。就我自己教育孩子的經(jīng)歷來說,也有多次這種情況,我實在想不通孩子的小腦袋里裝的是什么,孩子的成長對我來說竟成了一種負擔,因為我很害怕他接下來又要做出什么危險讓人擔心的事來。直到看到孫瑞雪的《捕捉兒童的敏感期》一書,我才對我的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我開始學著用“兒童敏感期”的理論來理解孩子的這些另人頭痛的行為,了解了孩子這些內(nèi)心的秘密。
“兒童敏感期”來源于意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的教育觀,她畢生致力于兒童研究和教育實踐,發(fā)現(xiàn)了“兒童的敏感期”,并分析了每個敏感期中具有不同的特點,提出了促進兒童身心發(fā)展的方法?!八^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nèi)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nèi),專心吸收環(huán)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彼J為在幼兒的心理發(fā)展中會出現(xiàn)各種“敏感期”,如秩序敏感期、細節(jié)敏感期、行走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正是這種敏感期,使兒童用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去接觸外部世界。在這時期,他們對每樣事情都易學會,對一切充滿了活力和激情?!倍说闹橇Πl(fā)展正是建立在幼兒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礎上的。
再如一些兒童經(jīng)常吃手、咬文具盒、甚至吃書、喝彩筆水、舔桌子等,這時大人的想法是:“真惡心,太不衛(wèi)生了”??墒俏覀儾]有考慮孩子為什么要這么做。在蒙特梭利看來,孩子首先用口來感知世界,這個時期能持續(xù)到6—12歲。小嬰兒會吃身邊的任何一樣東西,包括自己的手和腳。這是他們的手和口的敏感期到來了,兒童會沒有理由地對某種事物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會不厭其煩地重復這項行為,直到爆發(fā)出某種新的動機為止。兒童在這段時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在活力與快樂,是根源于兒童與外在世界接觸的強烈要求。兒童吃的目的也是在認識味道,了解外在,建構自我,而我們則僅僅把它理解為吃,并關注清潔衛(wèi)生。當大人強制性地要求孩子講究衛(wèi)生清潔時,他們的內(nèi)心就會不斷地掙扎、興趣受到妨礙,就會喪失以自然的方式適應環(huán)境的機會,也就因此喪失屬于個體的敏感性與動機,這會越加導致兒童精神發(fā)展和完成方面的障礙。
早在20世紀初,蒙臺梭利提出了“發(fā)現(xiàn)兒童”與“解放兒童”。到了21世紀中國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主張”: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嘴巴,使其有提問的自由,從“不許多說話”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空間,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似的學校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從過分的考試制度下解放出來;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因材施教。因此家長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和生理的發(fā)展之間的密切的關系,給予他們更多新鮮的刺激,在自由自在的環(huán)境中,依照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展兒童的感知覺、釋放情緒,在此基礎上進行感知訓練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品德觀念的培養(yǎng),最后才是強調文化知識教育,整個過程不能超越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認識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16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