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名人的故事(七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07 05:40:13
2022年名人的故事(七篇)
時間:2022-12-07 05:40:13     小編:zdfb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的故事篇一

聽奶奶說,堂叔自小就好吃懶做。長大了,更是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村里的人,誰見誰搖頭,所以就成了“搖頭名人”。

叔叔成家后,他也不出去掙錢,只能住著破舊的老屋。每逢下雨,地上就擺滿了鍋碗瓢盆,床上漏雨就挪地方,實在沒地方挪了,干脆將臉盆放在被子上,有時半夜聽到一聲脆響,那肯定是翻身打翻了臉盆。為這些,嬸嬸和他不知吵了多少架。

再后來,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新樓房。在村里人的勸說下,他終于決定去打工了??伤€是改不了偷懶的本性——替人“算命”!游走四方,憑三寸不爛之舌賺一些“昧心錢”??珊镁安婚L,三個月剛過去就被拘留了,算來算去,他就是沒算好自己的“命”!

回家后,“算命”他是不敢干了,又開始了村頭村尾的閑逛,鄰居們頭搖得更厲害了……

漫長的冬天終于過去了,和煦的春風吹綠了“新農村”。我也背著書包上學了。咦,怎么一連好幾天都沒有見到叔叔呢?難道他又……

帶著好奇,那天傍晚,我敲開了叔叔家的門。只見叔叔把自己關在房里,桌子上擺著一大摞書,叔叔一邊看,還一邊認真地記錄著,原來叔叔看的都是大棚養(yǎng)殖方面的書籍。夜很深了,叔叔的窗戶里還透著燈光。

幾天后,叔叔和嬸嬸就在自家的責任田里忙開了,他們支起了三座高高的塑料大棚,種上了茄子、黃瓜等許多瓜果蔬菜。幾個月后,綠葉黃花滿大棚,燈籠似的辣椒哈哈笑,再加上叔嬸忙碌的身影、歡快的歌聲,“新農村”可真是春色滿園!提起叔叔,鄰居們紛紛堅起了“大拇哥兒”。

一年的辛苦,叔叔的臉變黑了,身板卻壯實了,連說話的聲音也開朗了。去年年底,他又滿心歡喜地購回了一輛小貨車,準備今年再大干一場。

哦!對了,金豬年的春節(jié),叔叔家的春聯(lián)特有意思。上聯(lián)是:好逸惡勞空手蕩;下聯(lián)是:辛勤勞動滿地金;橫披:知榮明恥。

哈哈!這就是“名人的故事”!

名人的故事篇二

艾薩克·牛頓是曾出現(xiàn)過的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他于1642年圣誕節(jié)出生在英格蘭伍爾斯索蒲村,這一年正值伽利略與世長辭。和穆罕默de一樣,牛頓也是一個遺腹子。童年時代的牛頓就顯示出巨大的力學天賦。他有一雙非常靈巧的小手。他聰明伶俐,但對功課卻總是粗心大意,在學校并未引起特別的重視。十幾歲時,母親讓他輟學,希望他能成為一位象樣的農民。幸虧他的母親被說服了,她相信了兒子的主要天賦不在于務農,而是另有所為。十八歲的牛頓進入劍橋大學后,迅速地掌握了當時的科學和數(shù)學知識,很快就開始進行獨立的研究工作。他在21到27歲期間為科學理論奠定了基礎,使隨后的世界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十七世紀中期是一個科學鼎盛的時期,該世紀初期望遠鏡的發(fā)明,使天文學的研究發(fā)生了徹底的革命。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和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都極力勸告所有歐洲的科學家,再不要依賴亞里士多德的權威,而要親自做觀察和實驗。培根和笛卡爾的倡導為偉大的伽俐略所實踐。他用新發(fā)明的望遠鏡所做的天文觀測給天文學帶來了革命,他的力學試驗建立了現(xiàn)在人稱的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其他偉大的科學家,如發(fā)現(xiàn)血液循環(huán)的威廉·哈維和發(fā)現(xiàn)行星繞日運動定律的約翰尼斯·開普勒都為科學領域提供了新的基本知識,而且純科學成了知識分子的一種消遣,但還無法證明弗朗西斯·培根的預言:當科學被運用到技術領域時,就會使人類的全部生活方式發(fā)生革命。

雖然哥白尼和伽俐略澄清了古代科學中的一些錯誤觀念,為人類更好地了解宇宙作出了貢獻,但是還沒有一套系統(tǒng)的定律來把這些似乎是互不相干的發(fā)現(xiàn)變成可以做科學預測的統(tǒng)一學說。是艾薩克·牛頓提出了這種統(tǒng)一的學說,從而使現(xiàn)代科學進入了它一直所遵循的航程。

牛頓一般不愿意發(fā)表他的研究成果。早在1669年他就在他的大多數(shù)著作里對基本概念作了系統(tǒng)的闡述,但是他的許多學說卻在很久以后才公開發(fā)表出來。他公布的第一個發(fā)現(xiàn)是有關光的性質的一項突破性的貢獻。牛頓經(jīng)過一系列認真的試驗,發(fā)現(xiàn)普通光是彩虹所有的不同色光的混合光。他還對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結果做了認真的分析,根據(jù)這兩個定律,1668年他設計并真正制造出了第一臺反射望遠鏡,如今大多數(shù)天文臺都使用這類望遠鏡。牛頓29歲時把他的這些發(fā)現(xiàn)及其許多其他光學試驗結果呈交給英國皇家學會。

僅就光學方面的成就或許就可以使他在本書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他在這方面的成就比起他在數(shù)學或力學方面的成就來,那就相形見絀了。他對數(shù)學的貢獻主要是發(fā)明了積分,這一成就可能是他在二十三、四歲時做出的,這一發(fā)明是當代數(shù)學中最偉大的成就,它不僅僅是許多現(xiàn)今數(shù)學學說產(chǎn)生的種子,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沒有這一工具現(xiàn)代科學在隨后就不會取得進展。如果牛頓僅僅發(fā)明了積分而別無所獲,也可以使他在本冊中排到相當高的名次。

但是牛頓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是在力學方面,力學是研究物體運動的科學。伽俐略發(fā)明了第一運動定律,這一定律描述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物體運動的情形。當然在現(xiàn)實中所有的物體都受外力作用,力學中最重要的問題是這種情況下物體怎樣運動。牛頓提出的最著名的第二運動定律,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一定律可能被理所當然地視為經(jīng)典物理學中最基本的定律。他的第二定律(其數(shù)學表達式為f=ma)可表述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即速度變化率),與作用在該物體上的合力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除了這兩個定律外,牛頓又提出了著名的第三運動定律(這定律可表述為,有作用力即外力就必然有反作用力,且兩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他的科學定律中最著名的定律──萬有引力定律。這四條定律一起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體系,實際上所有的宏觀力學體系都可以利用這一體系來加以研究和預測,從單擺的振動到行星繞日在其軌道上運動都用得上。牛頓不僅提出了這些力學定律,而且還利用積分這一數(shù)學工具說明了如何利用這些基本定律來解決實際問題。

名人的故事篇三

林則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我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因主張嚴禁鴉*,抵抗西方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受到中國人的敬仰。

但林則徐小時候,雖然機靈聰明,但性子很急,辦事毛毛糙糙,經(jīng)常出些差錯。父親覺得小孩子這樣下去養(yǎng)成慣性,將來辦事要出大錯。

一天,父親把林則徐叫到跟前,給他講了一個“急性判官”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判官,由于他非常孝敬父母,所以每遇到不是孝子的犯人,他就判得特別嚴。

一天,有兩個人拉來一個年輕人,說這個年輕人是個不孝之子,要判官嚴懲。判官一聽,立刻火冒三丈,就喊:“來人呀,打這個逆子五十大板?!?/p>

這個年輕人想開口申辯,可是嘴被堵著,有話沒法說,只好挨了五十板子,屁股被打得血肉模糊。

一會兒,有個老太婆拄著拐杖急匆匆走進來,哭訴著有兩個盜賊溜進院偷牛,被她的兒子捉住,并要送他們到官府來,可是力不從心,兩個強盜反把她的兒子捆走,并告訴判官他就是這一個孝順兒子。

判官一聽,心里暗想:莫非惡人先告狀,我剛才打的就是她的兒子?他忙叫人把那兩個捆人的人找來,但他們早已溜走了。這時,被打昏過去的年輕人突然呻吟了一聲,老太婆一看,正是自己的兒子,驚叫一聲,昏倒在地,再也爬不起來了。

聰明的林則徐知道父親的這個故事是針對他的毛病講的,便說:“我一定好好改一改急躁的毛病?!?/p>

“急性判官”的故事,牢牢記在了林則徐的心里,此后他更加發(fā)憤苦讀。

名人的故事篇四

在我的眼中,媽媽是最漂亮的。她有一頭烏黑柔順的長發(fā),中等個子,一張瓜子臉上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紅潤的嘴巴一笑就露出一排整整齊齊的牙齒。她喜歡每天扎著一束清爽的馬尾辮。

媽媽是一位英語老師,她對工作十分盡責。每周五天,她早出晚歸,總是我快準備睡覺了,她才從學?;貋恚辉缟衔宜谜?,她又已經(jīng)去學校了。有時候,我都忍不住抱怨:“媽媽,在你的心里,學校比我和爸爸重要!”每每這時,媽媽總是微笑著回答:“每個人都要對自己做的事情負責,盡力做到最好。”

使我最不能忘懷的是上個星期,我通過努力,英語成績考到了全班第三。當老師公布成績的一瞬間,我又興奮又激動,恨不得立刻飛回家里與媽媽分享這個喜訊。那個下午,老師上課講了什么,我根本沒聽進去。終于挨到了放學,我像一只快樂的小鳥飛出了教室?;氐郊依?,爸爸已經(jīng)在廚房忙活了,我把試卷高高地舉到了他的面前,爸爸興奮地夸道:“兒子,真了不起!”

“爸爸,媽媽什么時候回來?”我紅著臉問。我有點迫不及待,想立刻讓媽媽看看我的成績。

“快了吧,今天是周三,媽媽不坐班,應該會早點回來!”爸爸笑著說。

我小心翼翼地把試卷攤平,放在門口最顯眼的柜子上。八點。八點一刻。八點半。媽媽還沒有回來。我實在等不及了,忍不住撥通了媽媽的電話:“媽媽,你怎么還不回來?”“學校里還有點事情,你先睡吧!”電話那頭傳來媽媽略顯疲憊的聲音。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眼看已經(jīng)快九點了,我的眼皮忍不住打起了架。就在我迷迷糊糊快睡著的時刻,隱約聽見了開門聲,隨后又是爸爸媽媽努力壓低的說話聲。

“你怎么才回來?兒子今天英語考得不錯,眼巴巴等你回來,表揚他!”

“今天我們班的班主任請假了,我?guī)退唷W生就寢后老師才能離開。否則,我不安心??!”

“你啊你,心里想的就是你的學生……”

這就是我媽媽。一個對工作盡心盡力的好老師!

名人的故事篇五

1: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qū))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里貧窮,白天給人做雇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里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墻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2: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fā)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fā),一頭拴在房梁上。戰(zhàn)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yè),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后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3: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干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墒怯捎诩揖池毢?,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fā)現(xiàn)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于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里,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4: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5:在中國元代時期有個叫宋濂的人,他酷愛讀書,由於家中貧寒,只得借書博覽,隨著書越讀越多,宋濂越覺得需要老師指點,於是他當?shù)粢路?,千辛萬苦來到城中,考上學館,不料學官的脾氣古怪,宋濂歷經(jīng)曲折,最后終於苦學成才。

6: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jīng)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么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jīng)的主旨,后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p>

【古代讀書名言】

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4、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5、 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6、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7、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8、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9、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0、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1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16、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17、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18、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19、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名人的故事篇六

人們都講,魯迅在廈大的月棒不低,可是他的生活儉樸,衣著簡便。因為他長年穿著淡素色的長袍,曾經(jīng)引起一場小風波。

有天,魯迅接到學校給他一張四百元月體的支票,要他親自到廈門集通銀行領取。這一天早晨,魯迅從廈門港后埔仔乘小船來到市區(qū)集通銀行。

當魯迅遞給銀行出納員支票時,出納員只見這位理平頭的中年人,頭額不高,留著胡子,面形稍長,身著一件淺灰色舊長袍,腳穿黑面粗布力十鞋,神采奕奕,口含卷煙,不動聲色。這位出納員用懷疑的眼光看看支票上寫著領款人“周樹人”三個字。問著:“這張支票是你的嗎?”

魯迅吸了一口煙,點點頭。

出納員感到不可相信,便請“這位先生”稍等一會兒,到里面去打電話給廈大總務部,詢問廈大有沒有,位叫“周樹人”。廈大總務部證實周樹人是廈大國文系教授,并開出一張四百元的支票。這時,出納員又出來再次打量魯迅一番講:“這張支票不是你的,是‘周樹人’的,你叫周樹人來領取吧!”

魯迅講:“我就是周樹人。”

出納員更感到離奇了,一個有四百元月體的教授,穿著怎么這樣簡樸,恐怕其中有“詐”,便叫另一個職員出來認。這個職員小聲地講:“這位就是魯迅先生。他名叫周樹人,前不久報上還登他來廈門的消息哩口”最后,出納員才相信地讓魯迅領取四百元款。

讀譯父廈門雜記賣詩店紀事,因憶孫漁隱有訪賣詩店四絕,魚為錄出,投寄大報,以公同好。詩云:“玉屏東畔是誰家?自昔曾聞擅八叉。雅句今朝猶賣否?風流羨汝好生涯”;“今日來游覺可傷,碧沙塵滿感凄涼,賣詩人去無消息,難把行蹤問夕陽”;“當時匾額尚留存,多少關心認舊痕。最是有情枝上鳥,年年吟吊古詩魂”;“惆悵雞林賈已無,詩書一道類窮途口干戈末世文章賤,騷客而今遜酒徒”。按孫君工筆札,喜吟詠,廈富紳葉心鏡之記室也,年僅知命,即赴玉樓之召,臨終遺囑,所有遺著,盡付祖龍?!皝y世文章賤”,孫君其有先見者欽?

夢溪園是個風景佳麗的地方,沈括在這兒度過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八年。平時,他除了在泉上垂釣,湖中劃船,把琴、棋、禪、墨、丹、茶、吟、談、酒稱為“九客”,并引為“好友”外,主要精力都用在撰纂《夢溪筆談》上。

待二十六卷本的《夢溪筆談》寫成后,沈括又增補了三卷(補筆談》和一卷《續(xù)筆談)。在這如同錦繡般的科學名苑里,沈括簡直做到了使人目不暇接。它分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shù)、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詐、雜志、藥議等十七目,共以為條。內容涉及天文、歷法、氣象、數(shù)學、地質、地理、制圖、物理、化學、生物、醫(yī)藥、建筑、冶金、文學、史學、考古、音樂、藝術等各個方面。

沈括真是一位博覽多聞的學者。在這部幾乎包羅萬象的宏著中,他提出了許多今人看來也為之折服的科學新說。首先,他在天文、歷法、數(shù)學三個方面做出了極其精湛的成就。據(jù)《筆談》記載,沈括連續(xù)三個月工夫,每天夜間用“窺管”(是“渾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觀測北極星的位置。把不同時間所看到的北極星方位分別畫在圖上,經(jīng)過精心研究,最后他得出了當時北極星同北極的距離為三度多的科學結論。

他還具體形象的解釋了夭文學家張衡對月亮發(fā)光原理的誤明以及彩虹的產(chǎn)生原理,這些解釋基本上是符合科學原理的。

在歷法方面,沈括主張實行陽歷,就是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而是根據(jù)節(jié)氣定月。取消閏月。也就是把一年分為1個月,大月1天,小月30夭。實行這種歷法,就可以避免計算和安排閏月的麻煩,同對節(jié)氣也會更準確。

沈括在延州的時候,曾在很深的地下發(fā)現(xiàn)一種很像竹子的化石。他同時又發(fā)現(xiàn)在當時的氣候條件下,延州是不產(chǎn)竹予的。因此他推想到古代延州地方的氣候比較溫暖而濕潤。雖然他所見到的化石實際上并不是竹子而是一種古代的班類植物,但他能從一塊化石上面推想到古今氣候的不同。由此可見,他對自然現(xiàn)象的觀察和研究是多么的認真。

關于地面的高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沈括也有正確的認識。他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同樣一種植物,生長在平地上三月開花,而生長在高山上就要到四月才開花。他還引用了白居易的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說明這個問題。同時他還了解到江南和北方桃李開花的時間也不同。根據(jù)這種現(xiàn)象,他認為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氣候對植物生長有很大影響。這種解釋也是合乎科學原理的。

沈括還發(fā)現(xiàn)延州一帶有石油礦。石油點燃后產(chǎn)生的煙很深,用石油煙制成的墨,要比用松煙制成的墨好得多。因此他曾提倡用石油煙來制墨。他并且預料到,后世一定會大規(guī)模地來用石油作為燃料,因為石汕的蘊藏量是非常豐富的。在沈括以前,人們管石油叫“石液”或“石漆”,最早使用石油這個名稱的,還是沈括。

沈括還是世界上第一個發(fā)現(xiàn)地磁角的人。《筆談》中寫道:“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括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沈括的這個發(fā)現(xiàn),比舉世聞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1492年遠渡大西洋所觀測到的地磁角,要早四百多年。

在光學上,沈括也是一個集大成者。他對凹面鏡照物體形成的像倒立原因,進行了深人的研究和試驗,從而詳細說明了所以成像是由于光線穿過小孔或焦點時形成光束的道理。

沈括從未做過醫(yī)生,但對醫(yī)學也做出了可喜的貢獻。他在《筆談》中反對那種形而上學的藥物配制方法,不同意呆板地把藥分為“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并以《藥性論》為例作了分析。對《神農本草》這本被時人奉為經(jīng)典的書,沈括也進行了研究,大膽地糾正了其中的一些謬誤。

對于這束在垂暮之年陸續(xù)撰成的散放者奇光異彩的科學之花,沈括自然希望它能流芳千古。而實際上,《夢溪筆談)也正是憑著自身的價值風靡一時,并流傳下來得到國內外人士的稱誦。英國劍橋大學李約瑟教授曾說過,沈括“是中國科學史上最奇特的人物”,他的《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坐標”。日本著名散學家三上義夫更贊許道:“舊本的數(shù)學家沒有一個比得上沈括?!?/p>

名人的故事篇七

這個暑假,我讀了《數(shù)學家的故事》,一共有上下兩冊,講了許多數(shù)學家的成材故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愛米諾特和笛卡兒的故事。愛米諾特是第一位女數(shù)學家,她敢于沖破世俗的觀念禮教,義無返顧地進入大學學習她喜愛的數(shù)學。她一開始只是一個不受重視的旁聽生,但她卻比其他的正式學生更認真地學習,她珍惜這樣學習的機會。后來她在不懈的努力下,成為了這所大學的學生,她更用功了,她把學習看作得來不易的果實,所以她更用心地品嘗收獲的喜悅了。最后,她終于成功了,她著書立說,為她所熱愛的數(shù)學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也實現(xiàn)了她自己一生的理想。

笛卡兒原來是一名軍人,一直都很喜歡數(shù)學。一次他受傷后住在醫(yī)院,某一天他正在思考一個數(shù)學問題時,無意間看見天花板上有一只蒼蠅在橫梁上跳來跳去,他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他一直思考的“數(shù)”與“形”的問題。在當時的數(shù)學界,數(shù)與形的完全分離一直是一個困擾許多數(shù)學家的問題,而笛卡兒不放過一點點的機會,在醫(yī)院里不懈努力,終于解決了這個問題,使數(shù)與形很好地結合了起來,使人們學習數(shù)學更輕松、更愉快了。

另外,我還讀了華羅庚、蘇步青等數(shù)學家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一例外地都寫著兩個字:勤奮。這些數(shù)學家都能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不放棄自己的理想,不忘記自己的事業(yè),兀兀窮年,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yè)。我從這些故事中看到了他們的努力,也看到了他們的成功。讀了這些故事,我明白了許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我發(fā)現(xiàn)勤奮有一種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力量,雖然從前我也知道,許多名人的成功都來自勤奮,但是看了這套《數(shù)學家的故事》后,我更清晰地看到了這一點。其實先天的資質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學習和自己的勤奮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它們是成功的必備條件,只要勤奮,許多不足都可以彌補,許多缺點都可以改變。相信自己的判斷,義無返顧地走下去,只要認定了一件事,就要堅持做下去,直到做出成果,做出收獲。

我想,不僅僅是學習數(shù)學,做其他任何事都是一樣,要有恒心,要堅持,能夠在自己選擇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一直努力,最后才會達到夢想的終點。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數(shù)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shù)學名人的故事。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于祖沖之的故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編寫,終于寫成了《大明歷》,他上書皇帝,請求頒布實行?;实勖钪鞴芴煳臍v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但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wèi)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歷法。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祖沖之寸步不讓,和他唇槍舌劍的辯論。最終,《大明歷》沒有通過,后來在祖沖之去世后10年,《大明歷》才頒布實行。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堅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他們何嘗沒有這樣的精神呢!

讀《數(shù)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喜歡數(shù)學,更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其實,學習數(shù)學并不難,數(shù)學王子高斯曾有三大秘訣:1.善于觀察2.善于動手3.善于思考。其實,只要我們喜愛數(shù)學,就一定能學好數(shù)學!如果我們像數(shù)學先輩們那樣努力,數(shù)學一定又能有新的突破!

(三)

《數(shù)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位數(shù)學家小時候的故事。其中有兩篇給我印象最深,分別是《小歐拉智改羊圈》和《數(shù)學神童希帕蒂亞》。

《小歐拉智改羊圈》講述了歐拉爸爸設計了一個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羊圈,施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圍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親在增加材料和縮小羊圈之間難以取舍時,小歐拉想出了辦法,他將長方形羊圈的長縮短了15米,寬延長了10米。經(jīng)過這樣一改,原來長方形的羊圈變成了一個邊長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長是25×4=100米,正好比原來長方形的周長(15+40)×2=110米少了10米,這樣材料剛好夠用。同時正方形的面積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來面積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歐拉的方法做到了一舉兩得,既節(jié)省了材料,又擴大了面積。

《數(shù)學神童希帕蒂亞》講述了女數(shù)學家希帕蒂亞10歲時,父親帶她去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測量物體的高度是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為希帕蒂亞的父親是一位數(shù)學家,他要求女兒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測量,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亞在和父親散步時,意外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影子和父親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聰明的希帕蒂亞想到了運用身高和影子長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間接測量金字塔的高度。因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長=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長,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條件下,分別測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人的影子的長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計算出金字塔的實際高度了。

小歐拉和希帕蒂亞沒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是開動腦筋另辟蹊徑,用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跟歐拉和希帕蒂亞比起來,我感到臉紅。每當在學習中有了困難和問題時,我很少換一種方法去思考,總是直接求教于媽媽和老師。通過讀歐拉和希帕蒂亞的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勤思考、善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

同學們!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難題所困擾時,不仿學學歐拉和希帕蒂亞,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31847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