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必備知識點版本篇一
第1課《沁園春?雪》毛澤東
一、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jīng)_人。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詩人、書法家。他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詞。其詩詞作品氣魄雄渾,意境開闊,描繪出中國革命的壯麗畫面,表現(xiàn)了一個偉大革命家的情懷。
二、故事背景
1936年,日本帝國主義繼侵占東北三省以后,又將魔爪伸向華北,國家和民族處于危急存亡之際。毛澤東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清澗縣袁家溝,準備渡河東征,開赴抗日前線。為了視察地形,毛澤東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現(xiàn)在他眼前時,他不禁感慨萬千,欣然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毛澤東去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詩人柳亞子向毛澤東“索句”,毛澤東就贈以《沁園春?雪》。
三、文體知識
詞,興于隋唐,盛行于宋,配樂歌唱,句式不齊,也稱“長短句”。詞最初是配樂歌唱的,稱為“曲子詞”。后來詞也跟樂府詩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詞按字數(shù)多少可以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字—90字)、長調(91字以上)。
結構上一般由詞牌、標題、上闋(片)、下闋(片)組成。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它規(guī)定了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等。題目一般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xiàn),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
四、理解詞義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詞中是無邊無際的意思。2.須:等到。
3.紅妝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紅裝,原指婦女的艷裝,詞中指紅日照耀著大地。素裹,原指婦女的淡裝,詞中指白雪覆蓋著大地。
4.妖嬈:嬌艷美好。
5.折腰:鞠躬,傾倒。
6.文采:本指辭藻。詞中用來概括廣義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內。
7.風騷:原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詞中用來概括廣義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內。
8.俱往矣:都已經(jīng)過去了。俱,都。
9.風流人物:詞中指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
五、課文層次
上闋:描寫北國雪景,借景抒情,熱情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下闋:縱論歷代英雄,抒發(fā)詞人的凌云壯志及豪邁情懷。
六、問題歸納
“北國風光——萬里雪飄”是總寫,“望長城內外——分外妖嬈”是分寫“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注意“封”和“飄”;互文)首句創(chuàng)造了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境界,寫法上動靜結合。
“望”字統(tǒng)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巴弊忠韵率切蹅サ木坝^?!伴L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xù)寫地域的遼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飄飛是動態(tài),說“山”在“舞”、“原”在“馳”形象地寫出了萬里雪飄,變靜為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3.詩人是怎樣由上闋對祖國山河的贊美轉入對歷史人物的評點的?
“江山如此——競折腰”,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皨伞笔且环N女性美,正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相照應?!耙裏o數(shù)英雄競折腰”引出下文?!案偂弊謱懕M了英雄之間激烈的斗爭,寫盡英雄之間的相繼崛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個英雄人物的奮斗動機和奮斗姿態(tài)。
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zhàn)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奥浴薄吧浴笔棺髡邔v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奥暂敗薄吧赃d”與“只識”對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如何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古代那些帝王都過去了,要看叱詫風云的人物,還得看現(xiàn)在,看人民群眾?!皵?shù)”與“看”兩個動詞流露出對中國無產(chǎn)階級的自信,歷代英雄人物統(tǒng)統(tǒng)被滾滾的歷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無產(chǎn)階級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才是祖國大好河山當之無愧的主人。
6.本首詞有何特色?
這首詞的語言非常凝練、貼切,極富表現(xiàn)力。全詞僅114字,就清晰地勾畫出一幅北國風光圖,極有分寸地評論了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人物,抒發(fā)了詞人的抱負?!巴薄跋А鳖I起下文;動詞“封”“飄”“舞”“馳”動靜結合;“略輸”“稍遜”“只識”委婉含蓄。詞中比喻、對偶、擬人修辭手法多樣,句式又多用短句,并以四字句為主,因而節(jié)奏鮮明。這就使全詞在韻律上也頗顯豪放的風格。
詞人描寫北國的嚴冬雪景,表現(xiàn)山川的壯美,抒發(fā)熱愛之情,并發(fā)揮自己豐富獨特的想象,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畫面上,呈現(xiàn)出陽光照耀大地的嬌美。正因為“江山如此多嬌”,所以才很自然地引出為它競相折腰的無數(shù)英雄。詞人對五位封建帝王,用一個“惜”字對他們加以評說,“略輸”“稍遜”“只識”,客觀地評價了他們武功有余,文才不足,也就是說缺乏文治方面的成就。有詞人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價作鋪墊,下文的主旨“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
語文必備知識點版本篇二
容(容易)壯(壯麗)波(波浪)龍(龍燈)己(自己)胡(二胡)觀(觀看)
谷(山谷)狀(形狀)破(破壞)尤(尤其)已(已經(jīng))湖(湖水)現(xiàn)(現(xiàn)在)
困(困難)寧(安寧)次(一次)元(元旦)極(北極)禮(隊禮)旗(旗幟)
因(因為)宇(宇宙)欠(哈欠)園(公園)及(及格)扎(扎實)棋(下棋)
川(四川)爭(爭取)旁(旁邊)尤(尤其)城(城市)國(國家)伸(伸手)
州(神州)箏(風箏)傍(傍晚)優(yōu)(優(yōu)秀)誠(誠實)圍(包圍)申(申請)
京(北京)揚(飄揚)撥(撥開)沿(井沿)蛙(青蛙)信(相信)棵(一棵樹)
驚(驚奇)楊(姓楊)拔(拔草)鉛(鉛筆)洼(山洼)言(語言)顆(顆粒)
飄(飄浮)貍(狐貍)猴(猴子)植(植物)令(命令)禮(禮物)注(注意)
漂(漂亮)理(道理)候(時候)直(一直)今(今天)扎(扎風箏)住(住處)
桃(桃子)奇(奇怪)彩(彩色)飽(溫飽)暖(暖和)福(幸福)份(一份)作(作業(yè))
挑(挑水)椅(椅子)采(采用)抱(擁抱)愛(愛好)富(豐富)粉(粉紅)昨(昨天)
晴(晴天)良(良好)讀(讀書)舟(小舟)群(群眾)刻(刻苦)輕(輕重)妹(妹妹)
睛(眼睛)娘(姑娘)賣(買賣)船(小船)裙(裙子)孩(孩子)經(jīng)(已經(jīng))味(香味)
撿(撿起)要(要求)至(至少)乎(在乎)靈(機靈)令(命令)物(動物)護(保護)
臉(臉面)腰(彎腰)到(到達)呼(歡呼)尋(尋找)領(紅領巾)場(操場)戶(戶口)
怕(害怕)叢(叢林)織(紡織)價(價格)化(化學)刻(刻苦)心(心情)住(住宿)
拍(拍手)從(從前)幟(旗幟)介(介紹)華(華燈)克(千克)必(必須)往(來往)
語文必備知識點版本篇三
者的行蹤,但透過畫面,我們能感受到那山中縹緲的云霧、隱者的閑適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這種以實寫虛的手法也可以稱為是詩歌中的空白藝術,它是通過有限的問話表現(xiàn)了無限的閑適之情。
二、景物為實,情感為虛
人們常用“虛由實生,實仗虛行,以實為本,以虛為用”來分析詩歌中的虛與實的關系,詩人的情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要將這種虛表現(xiàn)出來,就得化情思為景物,化虛為實,而讀者則須化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寫國都淪陷,城池殘破,亂草遍地,林木蒼蒼的實景,但這景中卻蘊含著詩人對于國破家亡無限悲痛憂怨之情,憂國思家之意。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寫景是實,抒情是虛,這也就是詩歌鑒賞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寫法。
再如李忱的《瀑布聯(lián)句》:“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弊髡咴诖耸褂昧送形镅灾镜氖址?,實寫了雄偉壯觀、沖決一切、氣勢磅礴的瀑布形象,表現(xiàn)了作者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鵲以高翔的豪情壯志,這是虛寫,作者主觀上的情志,都依托在了客觀的景物之上,“化景物為情思”,達到了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豐富了詩中的意象,開拓了詩中的意境。
語文必備知識點版本篇四
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寫獲罪被貶的原因及被貶之快。運用對比,表達了雖遭貶亦無怨悔之情。
明夏完淳別云間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英魂歸來看征旗,表達詩人堅定的抗清斗志和對抗清必勝的信心。
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六種景物,動靜明暗互相映襯,情景交融,描繪出了一幅悲涼的'晚秋黃昏圖,引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元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主旨句,反映了王朝興衰,百姓遭殃的主題。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運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蘊涵哲理?,F(xiàn)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戰(zhàn)勝舊事物。
唐劉禹錫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一改古人悲秋之調,盛贊秋天的美好。寄予作者雖遭改革的失敗,仍不氣餒的精神。
唐劉禹錫秋詞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借黃鶴直沖云霄的描寫,表現(xiàn)作者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和豁達樂觀的情懷。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即景抒情,描寫景物、節(jié)令,蘊涵自然理趣,引起游人的鄉(xiāng)愁之時,又滿懷憧憬和希望。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由近及遠,抓住青綠之色,寫出山村風光的清幽恬靜和盎然生氣。
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以擬人、對偶寫出青山綠水的幽美環(huán)境,寄予了作者閑適恬靜的心情。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借景說理,語意雙關,一寫登高望得遠,二寫對前途的信心,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已成為中華詩史上千古不朽的名句。它一直感召著仁人志士為祖國、為民族、為正義事業(yè)而奮斗、而獻身。
語文必備知識點版本篇五
l、精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征描寫。只有抓住特征寫風景,才能做到"真,好讓讀者看完以后,閉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寫的風景"。(《契訶夫論文學》)
4、寫景應滲透人物的感情。寫景不應該是自然主義的純客觀的描繪。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把境界分為"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謂"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圍的自物景物,在所寫的景物上直接滲透作者的感情 初中英語。
5、采用對比方法寫景。如《祝福》的開頭與結尾寫祝福時的景色氣氛,以樂景反襯祥林嫂的悲劇,更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寫景。如高爾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總結: 描寫就是用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生動形象的文字語言把表述對象的狀態(tài),生動、具體地描繪出來,給人以栩栩如生、身臨其境之感。
語文必備知識點版本篇六
結合文章內容舉例子、提建議、說看法或暢想未來。
1、常見寫作方法、表現(xiàn)手法
聯(lián)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后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1)象征(托物言志):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xiàn)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
(2)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作用:突出本體的××特征。
(3)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
作用:鮮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某種真摯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5)先抑后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后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作用:突出強調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語文必備知識點版本篇七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jīng)·衛(wèi)風·湛奧》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jīng)·大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jīng)·小雅·鶴鳴》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jīng)·大雅·抑》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jīng)·大雅·蕩》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屈原《涉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楚辭·離騷》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對楚王問》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戰(zhàn)國策·楚策》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孫子兵法·謀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易經(jī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wèi)靈公》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論語·微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述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wèi)靈公》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養(yǎng)生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子·權修》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孟子·盡心上》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移居》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陶淵明《飲酒》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陶淵明《雜詩》
及時當勉強,歲月不侍人。
陶淵明《雜詩》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北齊書》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枚乘《上書諫吳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戰(zhàn)國策·趙策》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孫權勸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
【成語】
1.美輪美奐:用于形容屋舍高大華美,不能用來形容藝術品。
2.相敬如賓(琴瑟之好、破鏡重圓):只能用于夫妻之間,不能用于朋友、同學、同事之間。
3.青梅竹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間。
4.休戚相關:只能用于人物之間,不能用于事物之間。
5.置若罔聞:不可用于視覺方面。
6.篳路藍縷:只能用來形容創(chuàng)業(yè)艱苦,不可用來形容生活艱辛。
7.汗牛充棟:形容書籍多,不能形容其他東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長輩對晚輩,平輩、朋友之間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于上級對下級。
10.絡繹不絕:用于人、馬、車、船。
11.揮灑自如:用于寫作、畫畫的運筆,不可用于舉止風度。
12.豁然開朗:不能用來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滅:與痕跡、印象、功績、事業(yè)、道理等搭配,若與情感、友誼搭配則錯。
14.人老珠黃:只用于形容婦女。
15.巧奪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來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漸進:只用于學習、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緒,不能用于環(huán)境。
18.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19.神機妙算:形容預料準確,善于估計形勢,決定策略。
20.來日方長:未來的日子還很長。表示事有可為,勸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21.鳳毛麟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22.洋洋大觀:形容美好的事物眾多豐盛。
23.沁人心脾:形容詩歌或文章優(yōu)美動人,給人清新爽朗的感覺。
24.別有天地:形容風景或藝術創(chuàng)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25.別出心裁:形容構思、設計等獨創(chuàng)一格。
語文必備知識點版本篇八
高考語文復習對于大題,要注意梳理題型,梳理出問題的分析角度、作答要點。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語文高考必備的知識點大全,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今異義:
(1)于時風波未靜風波
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尋
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親戚
古義:內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tǒng)關系的家庭的成員。
(5)幼稚盈室幼稚
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悵然慷慨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7)恨晨光之熹微恨
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于西疇有事
古義:指耕種之事。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此小大之辯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2)《齊諧》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3)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間(省略介詞"于")
(2)且舉世譽之而(宋榮子)不加勸(省略主語"宋榮子")
(3)眾人匹(于)之(省略介詞"于")
(4)眾人匹之,(眾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語"眾人")
3、疑問句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疑問語氣)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問語氣)
(3)彼且奚適也("奚",表示疑問語氣)
4、倒裝句
(1)而莫之天閼者(夭閼之,賓語前置)
(2)彼且奚適也(適奚,賓語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賓語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賓短語后置)
(5)翱翔蓬蒿之間(于蓬蒿之間翱翔,介賓短語后置)
修辭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tài)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夸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lián)想;創(chuàng)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于吟誦,易于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jié)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辟,條分縷析;長于抒情。
7.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xiàn)的事物特征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fā)讀者的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
語文必備知識點版本篇九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lián)、偶尾同韻、中聯(lián)對偶、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shù)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
二、語文學法歸類
1、課文預習六步法:查注生詞,掃清三字;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標明段序,分清結構;畫關鍵句,體會作用;簡寫主旨,歸納特色。
2、賞詩三步法:知人論世、譯析字面、闡明主旨。
3、劃分文章結構四法:依據(jù)表達方式、找尋明暗線索、依據(jù)時空順序、依據(jù)邏輯順序。
4、分析八種關鍵句作用: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明中心,亮出主旨;設置懸念,引發(fā)興趣;承上啟下,自然銜接;前后照應,和諧統(tǒng)一;側面烘托,間接映襯;后文鋪墊,埋下伏筆;增強語言,突出特征。
5、辨別七類文章寫法:對比寫法、象征寫法、烘托寫法、以小見大寫法、先揚后抑寫法、虛實結合寫法、夾敘夾議寫法。
三、易錯成語50例
1、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F(xiàn)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還:安于本鄉(xiāng)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3、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chuàng)作的艱苦。
4、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5、別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簡樸。
6、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7、不為已甚:指對別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chuàng)風格,不落舊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別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11、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之意。
12、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14、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禮:現(xiàn)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16、狗尾續(xù)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17、管窺蠡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19、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20、諱莫如深:隱瞞的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23、間不容發(fā):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一根頭發(fā),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24、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fā)展的趨勢。
25、江河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26、膠柱鼓瑟:比喻拘泥固執(zhí),不知變通。
27、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28、梁上君子:代稱竊賊。
29、屢試不爽:屢次實驗沒有差錯。
30、鱗次櫛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齊。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嚴格執(zhí)行法令。
32、披肝瀝膽: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數(shù)家珍:比喻對所講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緘其口:形容說話過分謹慎,不敢或不肯開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
37、色厲內荏:外表強硬,內心空虛。
38、尸位素餐:空站著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語當作自己的話。
40、石破天驚:多用來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41、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慶賀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為人真誠,忠實,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景仰。
43、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比喻不善于團結或籠絡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趕到敵人方面去。
44、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
45、五風十雨:形容風調雨順。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
47、烜赫一時:在一個時期內,名聲威勢很盛。
48、虛與委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49、一傅眾咻:一人教,眾多的人干擾。
50、余能可賈:還有力量沒有用完。
語文必備知識點版本篇十
(6)側面(間接)描寫:側面烘托出該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結構更加集中緊湊,表達更為簡潔精練。
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7)伏筆和鋪墊:作用:內容前后照應,情節(jié)嚴絲合縫。
(8)照應:記敘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整體感強,突出主題。
議論文:強化××論點。散文:反復地抒發(fā)××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聯(lián)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作用:豐富文章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jié)更生動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作用:為塑造形象、表現(xiàn)主題服務。使讀者接受美的陶冶。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43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