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優(yōu)秀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9-13 05:39:20
最新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優(yōu)秀8篇)
時間:2023-09-13 05:39:20     小編:QJ墨客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篇一

我覺得我很贊同作者的最后一句話,是教育,主動接受的或者被動接受的。

有時候覺得暴力往往隱藏在控制和無知之后,過去是一個幽靈,它沒有什么影響力,又無時無刻不存在。

之前看到一句話說,有的人一生都可以從童年里汲取力量,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女主后來千萬遍想要回到家里和父母和解,千萬遍想要與宗教和解,可能就是想要治愈現(xiàn)在這個和小時候完完全全不一樣的自己吧。

關于母親,母親其實本來應該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只是很可惜,最后她缺了見識,完完全全的信仰自己的丈夫,或者是信仰自己帶來的奇跡,無論如何,我覺得她是這本書里放棄最多的人,慢慢的完全放棄了自己,人果然容易被暴力所控制,并且會崇尚暴力。

自由才是一個人本該追求的東西。

最后,好想請教一下女主,怎么樣才能大學畢業(yè)上劍橋?27歲成為博士?怎么樣才能成為一個論文掛?真的是無敵羨慕了。

最后,我發(fā)現(xiàn),無知和暴力其實不崇尚教育,他只要求你和他們一樣,永遠的呆在身邊不要離開,不要做任何出格的事情,或者永遠不要出現(xiàn)在他她的面前。我一直不覺得女主的爸爸有愛,他只是喜歡控制。很多時候也不是因為有愛,只是容易控制吧。

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篇二

《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件,是美國作家塔拉韋斯特弗前半生的真實經歷。她與兄弟姐姐父母一起生活在愛達荷州的山區(qū),在17歲之前從未上過學,每天與哥哥父親一起拆解廢料,幫母親調制精油,每天囤積食品生活資料以防末日來臨,并且按照父母所灌輸?shù)纳罘绞健⒁庾R形態(tài)生活下去。她的父母想法是如此驚人而殘酷,他們認為災難是上帝的旨意,有病受傷不需要看醫(yī)生,即使是嚴重的燒傷也可以用順勢療法治療;女人就該待在廚房里,而哥哥肖恩以愛之名,施加的殘酷對待則更可怕,女人穿裙子與男人交談就是“妓女”,而塔拉則麻木地承受,不斷被洗腦,繼而欺騙自己來讓自己好過一點。

應該說父親、母親和哥哥肖恩一起塑造了塔拉,他們一起用家庭的名義、愛的名義束縛著、欺騙著、壓迫著塔拉以及其他家人,任何人想要反抗都是對家庭的背叛。這是一股強大到可怕的力量,偏見、親情,與家庭環(huán)境結合在一起的關系是如此牢不可破,讓人無法掙脫,塔拉的姐姐奧黛麗就是如此,她的良知與常識一度清醒,她想要去與塔拉一起對抗肖恩,可是當她深陷在那種狂熱與偏執(zhí)中時,背叛妹妹融入其中才是一個更容易的選擇。

塔拉的家庭很值得玩味,七個孩子,三個離開大山,四個留在那里,離開的都獲得了博士學位,而留下的連高中文憑都沒有,這是涇渭分明的家庭,人們的選擇與自己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但是選擇往往是完全不同的方向。塔拉的母親討厭家中漂亮的衣服、繁復的花邊束縛了自己的天性,于是她投向了完全相反的那一面。家里全是臟亂的環(huán)境腐敗的味道。而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孩子們也分別選擇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完全或沒有,人的心靈總是容易走向極端,面對我們痛恨的,除了完全的背離,或者服從,沒有中間地帶可以選擇。

塔拉的經歷確實非常有警示作用,盡管她所經歷的非??膳律踔亮钊四懞?,但可能在每個人的家庭中,這種憤怒、狂躁、偏執(zhí)、被害妄想種種情緒都在產生,并且不動聲色地傳達給孩子們,只不過不易察覺。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子女能夠感知的只有愛,而無視背后的控制、影響,即使遠離了家庭與父母,威力依然存在,因為這些認知與想法、對世界的看法與觀點,是和整個世界觀綁定在一起的,這蒙蔽了人們的雙眼,讓人無法看到思想的偏差究竟有多大。

從塔拉韋斯特弗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教育帶給一個人的改變,教育使人眼界開闊,思維拓展,看到更多的真相,而不是自己內心堅執(zhí)相信的;教育使人放下傲慢,懂得謙遜;教育使人理解他人,也原諒了自我。教育就像帶領你爬向一座山,只有到達山頂,才能看清這個世界。

看完這本書,覺得教育與學習確實塑造了塔拉,但是更令人敬佩的還是她本人,她對于自身的體察,她內心深處的自省與堅毅。受教育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權利,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中學會獨立思考。看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乃至看到自己,是最難的事情,而這些作者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做到了。她甚至還改變了自己,她做到了很多人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事情。這是要比獲取再多世俗的榮譽更加榮耀的事情。

一直以來我格外喜歡的那句瑪麗·安托瓦內特的話: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束。這句話足以代表很多人的一生,瑪麗皇后處在她的生活環(huán)境中,所以她就只能是王后并走向滅亡,羅納德弗雷姆筆下的郝薇香命運早在出生就已注定,方方的小說《在我的開始是我的結束》中黃蘇子無力擺脫她的命運軌跡。所以我們才格外敬佩這樣的塔拉韋斯特弗,因為隨波逐流是舒適的,而認識到自己原生家庭的缺陷并努力克服才是勇敢的。每一步都需要背離人類所固有的思維如爬山一般艱難,塔拉的故事給我們每個人以勇氣,打破命運的枷鎖,認識你自己,這雖然困難,卻并非不可戰(zhàn)勝。

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篇三

步入大學之后,她不斷的刷新自己的認知,現(xiàn)實與記憶,是割裂的。這一定讓她痛苦不已。她的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傷害,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化解的。剛開始她不愿意去承認那些過去的經歷,不愿意輕易講給任何人,她也在意別人的眼光呀。但是當她最后講給她的朋友時,我想那個時候的她一定比最初的時候要坦然了很多,釋懷了很多了。

家里那么多孩子,塔拉可以說是在常人看來最成功的那個。分別在劍橋,哈佛學習過,最后還成為了劍橋的歷史學博士。或許只有她自己最清楚這一路走過來會有多艱辛,我們真的很難做到感同身受。

如果單單只是一個貧窮家的孩子,或許還不能那么打動我。她一直在接受錯誤的觀念,涉及到生活各個層面的錯誤觀念,父親甚至還捏造事實,所以她需要用后半生去治愈自己的內心。

當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疏遠自己,她的內心一定很絕望吧。明明自己是正確的,卻被別人看作是怪物,看作是會構成威脅的人。真的是不公平的。

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篇四

讀這本書算是意外中的意外。

之前只是看到說這是一本關于教育的書,真正讀完才了解其實是作者的自傳,也了解為什么是關于教育。除開教育的作用外,也寫明了作者和她的原生家庭之間的關系改變。

作者在前17年前接受的是父親違背世界主流想法的教育,甚至是扭曲的事實,直到她去上學后才重新認識這個世界,這逐漸形成作者自我意識的覺醒,也是對原生家庭的抽離。

其實書讀到一半的時候,也是作者開始發(fā)現(xiàn)父親口中的世界是扭曲的,開始有一些意識上的對抗的時候,我一度很想放棄,我覺得作者過的太苦了,這種苦難超出我本身所能承受的。但也許正是這種苦難,所以作者才更想要不斷的探究,以此達成對自我的和解。這種和解更像是一種對自我的肯定,這種和解,更像是我理解但是我無法肯定,我要有我自己的聲音。

作者的童年只生活在家庭里,沒有其他過多信息的干擾,這種狀態(tài)其實也是快樂的;作者在故事的終章寫到自己與父母的關系,我覺得她也是快樂的。也因此,教育的意義更為凸顯。

這本書最開始給我的感受并不太好,我心里想:我又沒有這么殘忍的原生家庭,但隨著作者心境的逐漸改變,我才真正認識到這本書的強大之處。每個人的生長都脫離不開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是我們怎么帶著這種正向或負向的影響向前走,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作者也不會要教會我們怎么處理這些問題,更多的帶給我怎么去思考這些問題,更多的是一種思考性。

關系的共性表明,你思考的結果會豐富你自己,她也可以幫助你處理其他關系的問題。

讓我想起來,我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視頻標題是"內心敏感的人……",我一看這不是在說我嗎,但是那個視頻我沒看完。但我想了一下我把微信簽名改成了"重構自我精神世界"。

現(xiàn)在看來,頗有一些異曲同工之妙。

另外我還還感覺到有一個很有問題的點,就是她的母親。這一點我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中也有看到,蛤蟆先生的母親也很愛,蛤蟆也能感受的到,但是當和他的父親同在一個空間時,她就要繃起臉,假裝對蛤蟆很兇。當然,作者的母親的行為更為嚴重。屬實時令人費解。

希望我將來存在于婚姻關系中,不做這樣的母親,也不逼迫我的丈夫成為一個這樣的父親。在其他的關系中,我能勇敢的做我自己,也能勇敢的發(fā)聲,盡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希望能永遠的堅定這個信念。

讀完之后才能感受到這本書真正的魅力,但是她更適合你深陷苦難,迷茫,無法思考的時候,狀態(tài)好的情況下可能會無端帶給你一些痛苦的感受。

希望我會有認真讀第二遍的時候,并永葆正向的狀態(tài)。

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篇五

先來談談原生家庭。所謂的原生家庭,是與生俱來的,我們無從選擇。塔拉的家庭,讓她從小就異于常人,遠離教育。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不上學的孩子的生活每天應該是怎樣的,但這確實真實存在并且在世界的某一角發(fā)生著。家庭帶給我們的,是影響,而非決定。這是塔拉用自己的個人經歷告訴大家的。塔拉的家庭既給她帶來了黑暗,也帶來了曙光,正是在這樣的陰影里,你才會去試著找尋光亮。原生家庭是內因,更是成就。

自我覺醒。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靈魂和信仰。塔拉的力量來自于自我的“離經叛道”,也就是自我認知的覺醒,經驗的積累,量變到質變,讓她的思維,思想發(fā)生了轉變,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塔拉的意識是清楚的,她能判斷是非對錯,她有自己的價值標準,她認可她所接觸到的,未知的,新的觀念,她在慢慢接受和內化。自我內驅力讓她慢慢接受教育帶給她的美好體驗,完成自我實現(xiàn),每一步都是對教育的肯定和自我的認可。人類精神求知的渴望,往往是成長的力量源泉。

貴人相助。人一生的轉折往往和遇到的人事有關。泰勒的影響,楊百翰大學教授的指引,朋友的幫助,都是促成塔拉改變的外因,也是自我覺醒的催化劑。重要他人,讓塔拉的命運改寫,一個一個關鍵轉折,既是考驗亦是契機。人也好,事也罷,從你的生命里路過,即使擦肩而過,也會帶來一陣風,一陣吹醒你的風,一陣讓你改寫命運的如沐之風。

歷史進程,社會發(fā)展。從宏觀來說,隨著歷史浪潮的推進,社會日新月異,發(fā)展必將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更新迭代。塔拉的改變也是順應時代之勢,與社會發(fā)展同頻共振,才能奏出最美合音。所以我覺得社會對人類的影響不可小覷,如何與之同步,并肩前行,才是成長的不二法門,求生之道。這讓我不得不警覺,閉門造車,不明方向,容易迷失和沉溺。揚帆遠航時,多關注實時方向,才能找準向陽那方。人的社會性,社會的個人性,都在影響每個人的一生。

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篇六

我避免了解任何背景資料,用完整且空白的心態(tài)讀完這本書。每一次不由自主地收緊內心,每一次毫無意識地攥緊十指,是在讀到塔拉一次次地遭受暴力和脅迫,一次次地被重新拽回到巴克峰,一次次地形成內心極大的落差以及無數(shù)次的被否認。

塔拉在開始接受教育后的很多年里獲得的那些光環(huán)和知識依然無法覆蓋和治愈原生家庭的痛,所以,令我們受到震撼的不是那些熠熠生輝的光亮,也不是原生家庭的荒誕與戲劇。是一次又一次的爭取、無法理解、失敗,見證了她不凡的勇氣,不懈的堅持。這些詞,在她身上有了光環(huán)。

“過去是一個幽靈,虛無縹緲,沒什么影響力。只有未來才有分量?!?/p>

荒誕不代表冷漠和無情,這也是塔拉一直相信并且堅持的—愛,“世界末日來臨時我可以去接你”,這份愛在很長時間里被所謂的“信仰”打敗了,最終它還是出現(xiàn)了,但是要在戰(zhàn)勝自己之后。

主題是“教育”,教育給了塔拉生命無限的可能性。但這不是我們被要求去學些什么,也不是被要求去明白的理論和定義,是“一千個哈姆雷特”般的理解,是感知和思考的無限循環(huán)。

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篇七

喜歡把某種詳實的過程稱為歷史,尤其是那種比較稀奇并且獨特的過程。這樣的過程總能讓人心生稀奇,并且充滿對其發(fā)展歷史的興味和渴望——有一些東西我們本人永遠無法擁有,有一些過程我們永遠無法經歷。所以,對這一切,只能以幻想和期盼來緩釋某種情緒。畢竟,我們只是普通的個人,而不是什么具有神奇能力的神。我們不能回溯過去,但是可以回顧歷史,并且冀望將來。

這是一種有點悲觀但是完全客觀的敘述。人的聰明智慧之所以值得稱頌贊嘆,是因為它可以給人們提供很多借鑒,這是經驗之談,是財富和歷史,真理和宿命。有時候我們不理解,但是我們卻在認真地看。所以在這部《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的書中,我們看的更加真切和生動,它給人們帶來的刺激和沖擊,有些驚世駭俗,完全震驚人的眼球和心臟。這么說,一點也不夸張。

這是一部講述一個摩門教家庭的生存歷史,也是講述一個摩門教女孩的個人成長歷史。摩門教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是陌生而神秘的。與全世界許許多多的本土宗教一樣,它的信奉者也是局部性的,而它遵行的教義,當然也就不為人所知和理解。正因為其局域性的特點,它的封閉性也就可想而知。我們看到這個家庭的生存狀態(tài):父親母親和七個孩子,倚靠父親的勞動力賺取生產資料。更多時候,他們都處在自給自足的狀態(tài)。

他們遵守教義,以上帝的名義解釋周遭的一切事物。也按照教義來維持生活的各種秩序。但是,這樣古老的秩序和現(xiàn)代型社會是有著一定的沖突的,比如醫(yī)療問題,教育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內容。不管是個人還是群體,你再封閉保守,只要大環(huán)境處在現(xiàn)代社會的境態(tài)下,那么你就無法與之脫離而自成孤立的系統(tǒng)。那么,它和這個社會的沖突也就會顯現(xiàn)出來。

書中女主人公的母親成為一個女巫式的接生婆和治療師,完全就是這種沖突和影響后的結果。因為不接觸現(xiàn)代醫(yī)療,沒有醫(yī)生,所以不得不逐漸接受接生的事實,這一方面是條件所限,一方面也是經濟制約。在這種影響之下的改變,其實也是一種古老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化社會過度的過程,從不接觸到逐步接受,需要時間和觀念的改變。這種改變自然也會深切影響到女主人公的一切。她從一個小孩成長到少女,從未接受學校的現(xiàn)代教育,到認識到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性,這其中是慢慢發(fā)展變化的。

書中三部曲,可以定義為少年的成長時代,青年的求學時代,以及逐漸走入社會取得更多學位和認同的社會創(chuàng)業(yè)時代。女主人公對自己的成長經歷的描寫和敘述是認真而深刻的。所有觀念的改變,都是自我心靈的成長和進化。而這個過程也見證了社會的前進和發(fā)展。這是個自由的社會,但是永遠存在著一些或大或小的規(guī)則,堅持或者改變,最后都會找到自己的清晰坐標。

女主人公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了這一點。她的父親母親也一樣,雖然最后導致觀念和行為的沖突很難全部化解,可是因為親情,人類之間最崇高美好的感情的緣故,一切問題都會得到妥善解決。血緣聯(lián)系著個體之間的親情,思想?yún)s隔膜了人們的觀念??墒撬麄儾⒉粡氐酌堋H耸篱g是美好的,盡管有著艱難困苦。而且正因為有了它們,才使我們更加珍惜現(xiàn)有的生活,并且充滿前進的力量。

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讀后感篇八

教育不再像過往一樣,需要承擔起人們想擺脫貧困,走向富貴的強烈欲望。作為一名教育的工作者我試圖追問過教育的意義是什么?當閱讀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我的內心則多了一種充滿力量的聲音。

作者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教育就是一個自我重塑的過程,如果你選擇主動學習,那么你將重塑一個全新的自己,但如果你選擇被動接受知識,那么你將被別人塑造,塑造成一個別人想要的你!

這本書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教育永遠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

受原生家庭挫磨的不止塔拉一個,但選擇反抗的卻只有塔拉那個性格古怪的哥哥泰勒。

泰勒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違抗父親的命令,獨自一人離開巴克峰上大學,去追尋他想要的生活。他還鼓勵塔拉:“是時候離開了,塔拉。對你來說,這兒是最糟糕的地方,去我去的地方吧,去上大學。”泰勒的話在塔拉的心中播下一粒好奇的種子:沉悶的廢料場外是否真的有一個不一樣的世界?為了逃離,塔拉在替父親干活的間歇偷偷自學,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后,她終于收獲了一個奇跡——楊百翰大學入學通知書。

新的考驗隨之而來,大學是個全然陌生的地方,當塔拉第一次走進真正的課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和同學的差距究竟有多大。但她并沒有沮喪,憑借毅力和信念,塔拉不僅從不及格生成為全優(yōu)生,還獲得了去劍橋大學交換的機會。

繼而在那里攻讀碩士,又成為哈佛大學訪學者,最后獲得了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就這樣,塔拉通過讀書,一步一步悄然改變了自己的人生,瞥見了她渴望的新世界。

正如塔拉所說:“教育給我新世界,給我生命的無限可能?!?/p>

讀書,永遠普通人逆襲最容易的一條路。當你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見識也就越來越廣,你就會擁有全新的視角和自信心,獲得新生的力量。哪怕將來跌落繁瑣,經常讀書的人,面對同樣的逆境,也能有不一樣的心境,更有不一樣的將來!

書讀完了,塔拉的故事還在繼續(xù),我們的故事也是……反思與行走如影隨形,太多的困惑,值得我們用余生來思考。

放下該放下的,原諒該原諒的,成全該成全的,這或許,就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教給我們最好的道理。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44386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