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旅游景點導游詞(匯總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9-14 08:19:03
福建旅游景點導游詞(匯總9篇)
時間:2023-09-14 08:19:03     小編:紫薇兒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福建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guī)Ц魑挥斡[天心的幾個景點。這些景點是章堂澗、天車架、鷹嘴巖、流香澗、大紅袍茶樹、永樂禪寺、杜轄巖等,希望大家玩得高興。

在我們面前的這條小溪,名叫章堂洞,是武夷山景區(qū)北部最長的一條山澗。它與流香澗合流后,往東穿過霞濱峽口,融入崇陽溪,全長約有7.5公里?,F在,請大家抬頭往上看,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天車架。它離洞大約0.5公里路。在雄峙如城的丹霞蟑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里有幾棟小木樓就崖構架,或隱藏于洞,或憑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huán)欄,抬頭望去,儼然一棟空中樓閣。據《崇安縣志》記載,這些空中樓閣建于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一1861年)。當時,崇安縣的豪紳為躲避太平軍,雇人建造了這種建筑物。該巖洞上仍危崖,下臨深淵,地勢極為險峻,乍看上去似乎無路可攀,其實不然,只要從山后繞道,經過火焰峰,直上丹霞蟑頂,而后從巖洞口順梯而下,即可入洞。觀賞到此,不知大家發(fā)現了沒有,明明是懸樓,為何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懸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來作起重機械的架子,于是當地人就稱之為天車架。

各位朋友,繼續(xù)往前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巨石,叫鷹嘴巖。它那光禿禿的巖頂,東部向前突出,尖曲如椽。非常奇特的是,鷹嘴上居然長著一株枝干虬曲的古老刺柏,為鷹嘴巖增添了幾分飄逸,幾許神采。沿巖頂直削而下,巖壁白里透紅,微微拱起的巖脊卻是一片蒼黑,隱約地展現出一條條裂紋,宛如豐滿的羽翼。從我們現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見它兀立峰巔,翹首藍天,振翅欲翔,搏擊蒼穹。古代有詩人形容道;“雄鷹獨立健無倫,銳椽昂頭實逼真。豈是神山壓凡鳥,欲君奮擊絕囂塵?!倍嗝瓷鷦樱嗝葱蜗?,多么貼切!

繼續(xù)往前走,過了慧苑寺前的石橋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巖北麓。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澗水,都是由西向東流人崇陽溪,惟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峰北谷發(fā)源后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又稱為倒水坑。這也是流香澗的獨特之處。流香澗兩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薄、蘭花叢生,真所謂:“墜葉浮深澗,飛花逐急湍?!泵鞒袀€詩人游覽至此,久久不忍離去,遂為它起名為流香澗。洞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聳立,水流其間,僅能容納一人。夏日置身其間,涼爽無比,因此又叫做清涼峽。

從清涼峽出來,大家看到前面一座黑乎乎的山頂上,聳立著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農夫頭上戴的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從遠方飛來,落腳在此,所以叫做飛來峰。繞過飛來峰,有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名叫玉柱峰。這里景色優(yōu)美,請大家慢慢欣賞。

繼續(xù)往前走,我們就到了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峻的峽谷,周圍九座磷峋的山峰將它團團環(huán)抱,猶如九條巨龍在升騰萬里、揚威環(huán)宇之后將欲歸巢的狀態(tài)。峽谷里巨石錯落,細泉潺潺,遍地是叢叢簇簇的茶樹,滿谷春色,生機四溢,真不愧為"茶的王國"。在最后一窠巖壁間,有一塊用石塊壘成的盆景式茶園,上面種著幾株茶樹,那就是久負盛名的大紅袍茶樹。大紅袍之所以獲得“茶中之王”的桂冠,主要是因為其生長的環(huán)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積水,隨之滴落的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造成土壤的潤澤肥沃,而且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溫變化不大。加上茶農平時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時,挑技術最好的茶師,使用上等的獨特器具。因此,大紅袍成茶后,自然就有獨特的品質和卓著的飲用效果了。一般的茶葉不耐沖,幾次過后就沒有什么味道了,而大紅袍沖到9次,仍能保持其桂花香味,實乃茶中極品。

大紅袍茶樹的來歷,傳說很多。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天心廟老方丈用九龍窠的神茶治好一位進京趕考舉人的病。舉人得中狀元后,為謝茶恩,脫下身上大紅袍,親自披在茶樹上,后人便取名為大紅袍。另有一種說法是;有一位皇太后久病不愈,終日肚疼鼓脹,遍請?zhí)煜旅t(yī),用盡靈丹妙藥,終為徒勞,天心廟老方丈得知后,獻九龍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实郾憬写蟪紟弦患蠹t袍,前往九龍窠謝恩。大臣將大紅袍技在茶樹上,當地人便將茶樹取名為大紅袍。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普遍,就是:早春時節(jié),大紅袍葉芽勃發(fā),滿樹艷紅,遠眺宛如大紅袍覆蓋樹冠,因此得名。大紅袍茶樹數量有限。僅植4株,來武夷山的游人,大都以能一睹名揚天下的大紅袍茶樹為一大樂趣。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天心巖腳下,展現在眼前的這座廟,叫永樂禪寺,它是武夷山保存下來的最大寺院。據查天工《武夷山志》記載:永樂禪寺前身叫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地理位置,因名剎坐落于方圓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區(qū)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公元1520__年),道士韓洞虛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廟。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0__年),武夷山章堂巖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尚將它改稱天心永樂禪寺。此時的天心,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fā),蘊藏著禪語“天心明月”和佛教徒向往極樂世界的意境。重建后的永樂禪寺,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占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寺院四周古木參天,重竹蔽地,鳥鳴蟬噪,意境深遠。步入寺內,香煙繚繞,梵音清越,恍如游仙。在通往禪寺的山徑旁,新鑿了一座彌勒佛巖雕,高19米,寬13米。巖雕后面的“佛”宇,是清康熙皇帝的字體,高 11米,寬 9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福建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二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云霞繚繞,亦稱齊云山。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qū)距泉州城市區(qū)3公里。清源山是閩中戴云山余脈,峰巒起伏,巖石遍布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為572米,山脈綿延20公里,象形巖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qū),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fā)于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占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fā)展為多種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

山門,老君巖的山門,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臺,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型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著“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還有這幢以盤根錯節(jié)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令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

老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它刻于宋代,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說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巖,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千手巖,千手巖又名觀音寺,它是因為供奉觀音像而得名。千手巖處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紅墻素瓦,顯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藝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藝術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觀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態(tài)極佳。兩旁壁上的十八羅漢畫像,神態(tài)各異,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巖寺中常年暮鼓晨鐘,香火不絕,寺前蒼松翠柏,峰石嶙峋,別有一番情趣。

彌陀巖,是清源山風景名勝區(qū)幽谷梵音意境區(qū)內的主要景點之一。。過了千手巖,沿古道拾級布上,經振衣亭即到彌陀巖山門,門柱鐫有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撰寫的一對楹聯(lián):每慶安瀾堪縱目,時觀膏畝可停驂,可見這里是登高望遠,把酒臨風的好去處。彌陀巖的仿木石構石室,建于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內的元代石雕阿彌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鑿而成,高5.77米,寬2.5米,頭結螺髻,足踏蓮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莊大方,慈祥和善。

三世佛,三世佛并排結咖跌坐于仰覆蓮花座上,主像通高約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為土蕃式樣:佛發(fā)螺鬢,上置寶嚴。面相上寬下窄,雙耳垂肩,肩寬腰細,均著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紋用凸雕線條表示,雖歷經滄桑而線條依然明顯。石像均有圓形頭光及身光。中尊為釋迦像,又稱現在佛。左尊稱為藥師佛,即過去佛。右尊叫彌陀佛,是未來佛。

舍利塔,1952年在清源山風景名勝區(qū)彌陀巖西側興建“弘一大師之塔”,塔內安放著大師的舍利子。整座石塔與周圍空間、摩崖石刻、環(huán)境綠化渾然一體,更顯得莊嚴、肅穆,使前來瞻仰的人們倍生懷念之情。1991年3月公布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丈坪,亦名遵巖、星臺巖。位于清源洞東南?!堕}書》載:宋高僧可遵所構,其地巨石偃亙,周數百武,故名。歷史上曾建有“枕云亭”及3座石塔。明萬歷間,泉州太守姜志禮書“百丈坪”三個大字,十分壯觀。

清源天湖,其內大壩壩頂海拔368米,為雙曲石拱壩,壩高30米,壩頂長140米,寬2。8米,總庫容11。5萬立方米,最大水面120xx平方米。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觀工程。大壩雄偉壯觀,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藍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福建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三

大家好!我是xx旅行社的導游xx。歡迎來到美麗的東山島。東山島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名勝古跡眾多,是明代閩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學者黃道周的故鄉(xiāng)。今天我將帶大家游覽國家四a級景區(qū)風動石景區(qū)。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稱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引以為榮,視為珍寶的自然景觀?,F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志性景觀。詩云:“風吹一石萬鈞動”,這是對風動石最好的寫照。大家請看,聳立在陡崖上的風動石,高4.37米,重約200噸??耧L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你要是有興趣可以仰臥盤石上,用你雙腳推推看,不過可別把它推倒了。站于風動石下。

它搖搖欲墜,有一種驚險的感覺,你會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于此處看風動石象仙桃,傳說它是女媧補天時掉下的七彩石,擱在這里,斜放于盤石之上,兩石疊在一起,如情侶般親密,時有動搖,但卻永不分開;大家隨我走上臺階,站在這臺階上看風動石,像什么?像不像偷吃剛才那只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還滴溜溜的轉,轉眼間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關于風動石,還有段傳說,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他們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聽“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落入海里,十分狼狽,風動石依然屹立于原地。它與周圍景色交相輝應,難怪文人墨客會在這里留下“這里風景獨好”的贊嘆。風動石以奇險搖而被載入《中國地理之最》,“不是風搖石而是石搖風”。

沿著這條幽的小路,大家隨我去參觀景區(qū)內另外一處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跡——東山關帝廟。關帝廟又叫做武圣殿,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請看,它那燕尾式飛檐,彎月起翹,鳥獸凌空。顯得輕巧靈動。屋脊上雕有八仙過海和唐宋120個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種瓷料剪貼鑲嵌而成,長年風吹日曬,色彩鮮艷不變。這種剪瓷、嵌瓷工藝,都是閩南古建筑的傳統(tǒng)技藝。東山關帝廟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圣廟。據傳鄭成功當年收復臺灣前曾到此求得吉簽,而后收復告捷,將士對關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爸艺\昭日月,義氣薄云天?!标P帝以其忠、信、義、勇而德行天下,數百年來被閩南人民視為保護神。

大家站在這里,面對著大海,海的那頭就是祖國的寶島臺灣,東山與臺灣一水之隔,明清之時遠涉海峽守護臺灣的將士就曾供奉帶到臺灣的關帝。臺灣目前有951座關帝廟,據統(tǒng)計,以東山關帝廟為祖廟的就有470多座。東山也因此成為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fā)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召喚,使得跨越海峽前來祖廟朝圣的臺胞絡繹不絕,關帝文化扎根于海峽兩岸,成為聯(lián)絡感情,促進交流的橋梁,如同彩虹,橫貫于海峽上空,祥云流彩,靈光普照。

古代的東山與臺灣之間有一道淺灘,稱為東山陸橋,成為古人類,動物通往臺灣的途徑。今天的兩岸人民通過關帝文化——這座橋梁溝通感情;洶涌的臺灣海峽隔不斷骨肉之情,沒有了東山陸橋,我們有關帝之橋,有心橋,兩岸人民心間有千千萬萬座橋!

好了,各位親愛的團友,今天的游覽在這結束了,感謝大家的配合與支持!祝愿在美麗的東山渡過最美好的日子。

福建旅游景點導游詞篇四

崇武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崗巖壘成,城墻共長2457米,城基高5米,墻高7米,并設有兩層跑馬逍。墻上有墻碟1304個,箭窗1300個,窩鋪26座。四面設城門,內門每扇高3.2米,寬1.3米,前門每扇高2.6米,寬o.9米,東、西、北三座城門相似,各有城門兩道,城門上各設烽火臺一座,南城門外加設一照墻。在城內蓮花山制高點,還設有了望臺。四面城邊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往城前的涵井,城內的十字大街相接四個城門,明朝永樂十五年〔公元1420_年〕,城墻又加高1.3米。這些城墻、窩鋪、門樓、月城、墩臺、捍寨和演武廳,構成我國古代一套完整的戰(zhàn)略防御工程體系。明代守丞丁少鶴曾有詩句贊道:“孤城三而魚龍窟,大岞雙峰虎豹關”。

作為海防的最前沿,崇武古城曾經在明代倭患其間首當其沖,屢遭進犯;亦曾失利陷城,鐵馬哀鳴。幾百年來,古城幾代軍民憑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歷經血與火的洗禮,用生命譜寫出可歌可泣的戰(zhàn)斗詩篇。這里的“護龍官”、“崇山官”、“崇報祠”、“元飼宮”、“十二爺官”等,都是古城軍民為紀念抗倭犧牲的英雄而建造的。

祟武建城之初,由各地抽丁防守,至今還有“百家姓,萬人丁”之稱(現尚有98姓氏),兵士們在這里生息繁衍,為捍衛(wèi)古城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據史書記載,明朝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0_年),倭寇一千多人從大山登陸,燒殺搶掠。崇武的千戶張榮率領軍民奮起抗倭,力戰(zhàn)身死,終于保住古城,崇武城免卻一場災難。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正月,倭寇偷襲崇武城,全城軍民浴血奮戰(zhàn),由于孤立無援,糧盡城陷。倭寇入城洗劫42天,無惡不作,令人發(fā)指。明朝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親臨崇武,指揮剿倭,人民才得以安居樂業(yè)。十年倭亂平定后,崇武也成了東南沿海的重鎮(zhèn)。

此外,崇武古城作為歷史的見證人,她還曾目睹鄭成功大軍揮師東渡,收復祖國寶島臺灣,目睹崇武軍民隨人民解放軍揚帆南征,解放祖國南大門廈門島,目睹1956年周總理親自指揮崇武海戰(zhàn),擊沉擊傷入侵的美蔣“永泰”、“永昌”號軍艦。

古城的軍民兵士驍勇善戰(zhàn),令人精神振作;而古成的文人雅士,深切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他們對故園的熱情謳歌,引起了后人的強烈共鳴。在崇武城南郊峽道壁谷,盤石巖,峭壁間的“海門深處”石刻即為著名詩、書、畫名家黃吾野所書。黃吾野曾經“十年避亂別江灣”。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倭患平定,黃吾野重返家園,他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詠唱了平倭后的太平景象:“海天南望戰(zhàn)塵收,漠漠平沙罷唱籌,漁艇已鳴煙前櫓,農人又住水邊洲?!泵鞔颊够莅踩舜髯糠逡苍诔缥涞凝埡韼r上摩刻一聯(lián):“噓吸滄溟涵地脈,吐吞日月鎮(zhèn)天池,”高度概括了崇武的雄渾氣勢,照見了先賢的萬古英風。

今日的崇武城仍保存看宋、明、清歷朝所修建的寺廟庵堂三十多座,主民宅也有數十處。其中有宋代的“云峰庵”、“水潮庵”,有明代的“關帝廟”、“東岳廟”,也有敬奉海神媽祖娘娘的“天妃宮”,以及紀念當地有功人物的“靈安王廟”等,這些古建筑的保存,增添了古城古樸優(yōu)雅的氣息??梢哉f,祟武古城不但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也有一定的欣賞價值。

這與山東蓬萊閣的海市蜃樓同為一種過折射的自然現象。只因這種現象出現的機會很少,因而更加令人難以捉摸,更加引起人們的神往。

歷史上,崇武還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古城。尤其是崇武與中國臺灣僅一水之隔(海上距離97海里),兩地舟楫往來不斷,語言相通,風俗相似,地緣、血緣、文緣等關系十分密切。崇武擁有豐富的山海資源,可是由于戰(zhàn)爭的因素,它曾被列為“海防前線”,經濟發(fā)展受到很大限制。如今,戰(zhàn)爭遺留下來的痕跡已被淹沒在改革開放的大浪之中。為了方便中國臺灣漁輪前來停靠和臺胞上岸旅游訪親,福建省政府早在1988年即把崇武列為全省沿海建設的重點區(qū)域。至今,已先后建成全國首座對臺貿易專用碼頭,并擴建了臺輪避鳳港以及紅十字會教護站,臺胞接待站等設施。近兩年來,對臺貿易的條件更加成熟,昔日的前線已逐漸變成兩岸交流和臺商投資的熱線,通航的條件也日趨具備。

崇武古城地靈人杰,歷來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人們崇尚她固若金湯的城池,欣賞她風景如畫的山水,更贊美她勤勞勇敢的人民。

在崇武城倘徉,您可以看得見聞名中外的惠安女:黃斗笠、花頭巾、銀腰帶、短上衣、寬褲筒,配之那精巧艷麗的頭飾,可與藍天白云相映襯,隨大海波濤而起舞。俚語稱之為:封建頭、民主肚、節(jié)約衣、浪費褲。惠安女的奇特風情,給古城風光增添了幾分魅力,然而惠安女不僅有美麗的外表,更以勤勞賢惠頁著稱。崇武一帶的男子多出外謀生或出海打漁,因而惠安女成了建設家鄉(xiāng)的主力軍。她們開公路、修水利、洗衣服、補漁網、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可稱得上全能媳婦。

祟武古城還以“石雕之鄉(xiāng)”而馳名。幾百年來,這里的石雕藝匠走遍祖國大江南北,灑下辛勤汗水,他們美化了環(huán)境,點綴了江山、創(chuàng)造了藝術。雄姿英發(fā)的獅子、飛舞騰空的巨龍,玲瓏剔透的香爐、形象逼真的影雕,包羅萬有,姿態(tài)紛呈。

崇武古城,她是一座古樸雄壯的城,更是一座光輝燦爛的城,她永遠聳立在東南沿海的疆土上,更聳立在古城人民的心中。

但愿祟武的古風新貌,使您悅目賞心,使您浮想聯(lián)翩,使您回味無窮。

歡迎各位朋友再次光臨祟武古城,謝謝大家。

福建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五

大家好!今天,我?guī)Ц魑挥斡[天心的幾個景點。這些景點是章堂澗、天車架、鷹嘴巖、流香澗、大紅袍茶樹、永樂禪寺、杜轄巖等,希望大家玩得高興。

在我們面前的這條小溪,名叫章堂洞,是武夷山景區(qū)北部最長的一條山澗。它與流香澗合流后,往東穿過霞濱峽口,融入崇陽溪,全長約有7.5公里?,F在,請大家抬頭往上看,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天車架。它離洞大約0.5公里路。在雄峙如城的丹霞蟑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里有幾棟小木樓就崖構架,或隱藏于洞,或憑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huán)欄,抬頭望去,儼然一棟空中樓閣。據《崇安縣志》記載,這些空中樓閣建于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一1861年)。當時,崇安縣的豪紳為躲避太平軍,雇人建造了這種建筑物。該巖洞上仍危崖,下臨深淵,地勢極為險峻,乍看上去似乎無路可攀,其實不然,只要從山后繞道,經過火焰峰,直上丹霞蟑頂,而后從巖洞口順梯而下,即可入洞。觀賞到此,不知大家發(fā)現了沒有,明明是懸樓,為何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懸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來作起重機械的架子,于是當地人就稱之為天車架。

各位朋友,繼續(xù)往前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巨石,叫鷹嘴巖。它那光禿禿的巖頂,東部向前突出,尖曲如椽。非常奇特的是,鷹嘴上居然長著一株枝干虬曲的古老刺柏,為鷹嘴巖增添了幾分飄逸,幾許神采。沿巖頂直削而下,巖壁白里透紅,微微拱起的巖脊卻是一片蒼黑,隱約地展現出一條條裂紋,宛如豐滿的羽翼。從我們現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見它兀立峰巔,翹首藍天,振翅欲翔,搏擊蒼穹。古代有詩人形容道;“雄鷹獨立健無倫,銳椽昂頭實逼真。豈是神山壓凡鳥,欲君奮擊絕囂塵?!倍嗝瓷鷦?,多么形象,多么貼切!

繼續(xù)往前走,過了慧苑寺前的石橋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巖北麓。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澗水,都是由西向東流人崇陽溪,惟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峰北谷發(fā)源后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又稱為倒水坑。這也是流香澗的獨特之處。流香澗兩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薄、蘭花叢生,真所謂:“墜葉浮深澗,飛花逐急湍?!泵鞒袀€詩人游覽至此,久久不忍離去,遂為它起名為流香澗。洞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聳立,水流其間,僅能容納一人。夏日置身其間,涼爽無比,因此又叫做清涼峽。

從清涼峽出來,大家看到前面一座黑乎乎的山頂上,聳立著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農夫頭上戴的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從遠方飛來,落腳在此,所以叫做飛來峰。繞過飛來峰,有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名叫玉柱峰。這里景色優(yōu)美,請大家慢慢欣賞。

繼續(xù)往前走,我們就到了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峻的峽谷,周圍九座磷峋的山峰將它團團環(huán)抱,猶如九條巨龍在升騰萬里、揚威環(huán)宇之后將欲歸巢的狀態(tài)。峽谷里巨石錯落,細泉潺潺,遍地是叢叢簇簇的茶樹,滿谷春色,生機四溢,真不愧為"茶的王國"。在最后一窠巖壁間,有一塊用石塊壘成的盆景式茶園,上面種著幾株茶樹,那就是久負盛名的大紅袍茶樹。大紅袍之所以獲得“茶中之王”的桂冠,主要是因為其生長的環(huán)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積水,隨之滴落的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造成土壤的潤澤肥沃,而且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溫變化不大。加上茶農平時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時,挑技術最好的茶師,使用上等的獨特器具。因此,大紅袍成茶后,自然就有獨特的品質和卓著的飲用效果了。一般的茶葉不耐沖,幾次過后就沒有什么味道了,而大紅袍沖到9次,仍能保持其桂花香味,實乃茶中極品。

大紅袍茶樹的來歷,傳說很多。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天心廟老方丈用九龍窠的神茶治好一位進京趕考舉人的病。舉人得中狀元后,為謝茶恩,脫下身上大紅袍,親自披在茶樹上,后人便取名為大紅袍。另有一種說法是;有一位皇太后久病不愈,終日肚疼鼓脹,遍請?zhí)煜旅t(yī),用盡靈丹妙藥,終為徒勞,天心廟老方丈得知后,獻九龍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实郾憬写蟪紟弦患蠹t袍,前往九龍窠謝恩。大臣將大紅袍技在茶樹上,當地人便將茶樹取名為大紅袍。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普遍,就是:早春時節(jié),大紅袍葉芽勃發(fā),滿樹艷紅,遠眺宛如大紅袍覆蓋樹冠,因此得名。大紅袍茶樹數量有限。僅植4株,來武夷山的游人,大都以能一睹名揚天下的大紅袍茶樹為一大樂趣。

福建旅游景點導游詞篇六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洞,就是水簾洞。

位于丹霞嶂東面的水簾洞,原名唐曜洞天。

因此瑞泉巖峰巔有兩道飛泉奔瀉而下,隨風飄灑,猶如燦爛的水簾,故后人便改稱為水簾洞。

該洞是武夷山景區(qū)內最大的洞穴,高寬各一百多米。

洞頂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飛檐,遮住了半邊天。

洞門前終年流淌的兩面三刀股清泉,從一百多米高的巖頂飛瀉而下,微風過處,水珠搖曳分合。

隨風飄灑,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懸掛的兩幅珠簾。

古人有詩道:“赤壁千尋晴拂雨,明珠萬顆畫垂簾。”大家隔簾望去,洞外的茶園竹叢,村落人家,一片迷濛,是否猶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畫。

水簾洞內摩崖石刻比比皆是。

巖壁上這“活源”二字,系清光緒壬午陛用總兵浙江象山協(xié)副將楚南余宏亮所題寫。

相傳活源取自朱熹《觀書有感》一詩:“半廟方塘一鑒開,云影天光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惫湃嗽诖死丈稀盎钤础倍?,即點出了水簾洞的景致,又勾起人們對朱熹求學精神的追思,恰到好處。

“水簾晴雪,赤壁明珠”,系石川(作者生平不詳)所題寫。

這兩方題刻,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生動逼真地勾畫出水簾洞的景觀。

水簾洞內,軒爽敞亮,可容數百人。

沿崖這數棟茶室,為原奉祀宋體朝大儒劉子惲、朱熹、劉珙的三賢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的三教堂的遺址。

關于三教堂曾流傳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三教堂內,原供奉的是孔子、老子、釋迦牟尼,所進香的有儒、道佛三教的信徒,時間久了儒士們就發(fā)現一個問題,當羽士主持教堂時,老子塑像就居中;僧人主持時,釋迦牟尼塑像就居中,唯儒士沒主持過教堂,所以孔子的塑像就一直冷落在旁。

儒士們發(fā)現這個問題后,十分氣憤,狀告到縣衙門,寫道:“惟吾夫子屈尊處末,褻瀆已極,是所望于崇邑當事諸群為之整飾耳?!庇捎诳h太爺也是儒士出身,于是此事得到了妥善處理。

出水簾洞口,磴道右側這個池,叫浴龍池。

水簾瀉入池中,不斷濺起水花,隨即又晃漾出漣漪,煞是好看(猶一條龍在戲水)。

沿水簾洞前石徑前行,翻嶺可見左側一巖,這就是青獅巖。

因巖巒形似蹲獅,突兀雄奇,故又名形獅巖。

青獅巖由于遠離景區(qū)中心,偏處一隅,相傳直到明嘉靖年間才被一位名叫范虛靈的人發(fā)現。

范虛靈發(fā)現這一奇妙的景觀后,竟不忍離去在此結廬隱居達四十年之久。

大家現在看到的巖壁上幾堵殘垣,就是他當年草創(chuàng)的“獅巖”舊址。

巖的西面,這塊長達數十丈的石坪,叫“月臺”。

據說每當月明之夜,這位嗜灑如命的范隱士,就在此舉杯勸影,自得其樂。

福建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七

大家注意一下,我們就快要到黃崖關長城了,我先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黃崖關長城始建于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7年),距今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明代時又包磚大修。

全段長城建在陡峭的山脊上,東面有懸崖為屏,西邊以峭壁為依,有著各項完備的防御設施,被譽為長城建筑的縮影。一向以雄,險,奇,秀兼具的特色吸引著各地的游人。

大家注意一下,現在是9:00,我們12:00準時回到車上,請大家記住我的車是白色大金龍,車牌號為津a 1234,。好了,請大家?guī)Ш觅F重物品,按順序下車。

大家看,我們眼前的這座古牌樓始建于明天順四年(1460年),正面書“薊北雄關”,背面寫“金湯鞏固”。形容黃牙關長城金湯碧玉,堅不可摧。黃崖關長城分黃崖關和太平寨兩個景區(qū)。黃崖關以雄偉見長,太平寨以多變取勝。我們現在就是在黃崖關景區(qū)。我先把黃崖關景區(qū)給大家做個介紹。

黃崖關建于明代,是長城沿線著名的關隘,也是薊縣境內唯一的一座關城。它共分三個游覽片:第一是以城關,樓櫓和城內“八卦街”為主要內容的長城關塞游覽區(qū);二是長城高山游覽區(qū);三是長城文化游覽區(qū)。包括長城博物館,長壽園,毛澤東主席詩詞碑林,百將,百家墨跡碑林。好了,現在呢我就帶大家走進黃崖關,咱們邊走邊談。

我們現在走進這個大的門洞之后,就已經來到了八卦城,俗稱“八卦迷魂陣”。提調公署(長城博物館)位于八卦中央,恰好是“太極臺”。那么這里面的街道成t字型錯綜復雜,似通不通,讓人撲朔迷離。如果不知底細的話就很可能在里面迷路。所以我提醒大家一定要跟緊點,千萬不要掉隊。

我們現在就來到了八卦迷宮游樂園,這個八卦迷宮可以說是集聚了八卦陣法之精華,咱們看這里數百萬的古式矮墻可以說是曲折幽回,那么在這里呢共設了東南西北四個門,但是最終呢只有一條路能到達中心的太極觀陣臺。大家可以走一走,咱們看哪位朋友最先到達。

咱們現在就來到了長壽園的門口了,在整個園子里一共有雕刻不同的壽字一萬多種,可以說是一個壽字大觀園?,F在咱們就到里面去欣賞一下。我們看到這里有一個似橋非橋,似池非池的建筑,那么它呢就叫長壽橋。

我們看到這中間呢有一個大的壽字,它是用薊縣中上元古界的疊層石建成的,距今已經有18億多年了,年代很久遠了。所以也有人叫它長壽石。有人這樣說“長壽橋上走一走,逍遙活到99”。這話說不說在我,信不信可得由大家了,怎么樣,要不要走一走呀。

走過百將和百家碑林,現在我們就來到了毛澤東詩詞墨跡碑林。迎面青石上,鐫刻著江同志題寫的“毛澤東詩詞墨跡碑林”,它通高1。226米,寓意毛主席12月26日生日。碑林里鐫刻了毛澤東從1923年到1964年間創(chuàng)作的28首詩詞手稿,共計1893字,恰與毛澤東誕生之年巧合。

為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在院中央還有一尊主席立身銅像。把他在硝煙彌漫的歲月里目視長城內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領袖風范和詩人風采表現的淋漓盡致。

我們現在來到了黃崖正關,又稱為北極閣,俗稱玄武廟。黃牙正關在城樓下面建臺,上面建閣,但不留北門,為什么呢?相傳明成祖株隸信奉道教,他認為繼承帝位,是因得到北神之助,便在京東一帶和他出兵打仗的地方大建玄武廟,保佑他的江山穩(wěn)固,為了避免人行和車馬通過沖撞北神,所以不設北門。

請大家往前看,在千米之外的孤峰頂上,建有一座鳳凰樓,傳說因有鳳凰棲息在此而得名。這就是黃牙關長城的第一道軍事防線。第二道就是我們所在的這條主體城墻,可以說是城寬墻厚,易首難攻;第三道呢就是我們剛剛走過的八卦迷魂陣。三道防線使黃崖關長城真的是金湯鞏固,堅不可摧。

從這越過拘河,攀上東岸,就是太平寨游覽區(qū)了。在登長城處的門前,矗立著戚繼光的雕像。這位抗委將領不僅對長城的邊墻加固加高,還在這段城墻上增修了1000余座結構各異,雄偉壯觀的墩臺和敵樓。其中一座名為“寡婦樓”。據說人們是為了紀念12位士兵的妻子,繼承丈夫的遺志,以身報國的'偉大精神而為敵樓命名的。

現在呢大家就可以自己登一登長城了,咱們中國有句老話,不到長城非好漢,咱們也來當一當好漢。大家在登長城時要注意安全,再囑咐大家一句在12:00之前回到車上。好了,現在大家就可以自由活動了。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非常歡迎大家來到三峽大壩,我是大家的導游,我姓潘,大家就叫我小潘吧。

我想在各位前輩的記憶里一定有一段紅色的記憶,記憶里有一位偉人,那就是毛主席,毛主席曾在《水調歌頭·潛泳》里如許寫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今天我們就要去見證詞中的恢弘景象。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說說我們的三峽工程吧。

三峽工程全稱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與巴西的伊泰普水電站、埃及的阿斯旺水電站一樣,都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的許多指標都沖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紀錄,以是它擁有浩繁的世界之最。

首先,防洪效益熬頭。三峽樞紐工程的設計標準是"千年一遇、萬年校核"。三峽工程最終完工后,能留下221億立方米庫容,以保證防洪要求,有效地攔蓄宜昌以上的洪水,解決下游地區(qū)千百年來的"心腹之患"。

第二,發(fā)電熬頭。三峽電力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26臺機組),能達到847億千瓦時的發(fā)電量。三峽工程的輸電半徑覆蓋包括華東、華南和華中的半個中國。三峽工程竣工后它一個月的發(fā)電量可以滿足北京兩個半月的供電。

第四,船閘規(guī)模熬頭。三峽雙線五級船閘,規(guī)模舉世無雙,是世界上級數最多、總水頭最高、最大的船閘。船閘上下落差達113米,船舶路程經過過程船閘要翻越40層樓房的高度。此前,世界水位落差最大的船閘也只有68米。

第五,移民熬頭。三峽工程水庫動態(tài)移民最終可達113萬人,任務十分的艱巨。

三峽工程是中國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創(chuàng)造的沖破性偉大工程。它舉天下之力而建,以是,在場的每一位前輩,你們都為其做出過貢獻,它是我們共同的自豪!

三峽大壩建于長江三峽西陵峽中段的三斗坪鎮(zhèn)。三峽大壩旅游區(qū)于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三峽工程為依托,全方位的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現擁有三峽展覽館、壇子嶺園區(qū)、185園區(qū)、近壩園及截流記念園5個園區(qū)。

接下來我們要去三峽大壩的最佳觀景點—壇子嶺觀景臺。大家上去的時候要注重安全。站在壇子嶺上,憑欄眺望,高峽平湖就在眼前延伸。巍然聳立的三峽大壩如巨龍橫江,和沿岸的群山相連,十分的壯觀。

由于三峽水庫屬峽谷河道型水庫,壩上湖面并不十分隔闊。站在壇子嶺上能看到的湖面在幾公里外就消失到峽谷中去了,遠沒有鄱陽、洞庭的浩淼和壯闊。但它攝人心魄的壯美是深藏不露的,因為我們眼前的那一汪江水示明的是人類對世界第三大江河的征服,承載的是一個人的共同體一百年的夢想。

我相信,在場的每一位前輩均可以或許讀懂這種美,因為那是屬于中華人的共同體的大壯美,那是中華人的共同體崛起在新時代的偉大標志。

好了,我的講解就要結束了,接下來大家可以自由參觀,我們11點在三峽展覽館門跟前集合,謝謝大家。

1.

陜西旅游景點導游詞

2.

上海旅游景點導游詞

3.

泰山旅游景點導游詞

4.

烏鎮(zhèn)旅游景點導游詞

5.

廣東旅游景點導游詞

6.

北京旅游景點導游詞

7.

成都旅游景點導游詞

8.

四川旅游景點導游詞

福建旅游景點導游詞篇八

各位嘉賓:上午好!(致歡迎辭)

首先,讓我代表------旅行社,歡迎諸位前來福建永定客家土樓觀光旅游。

我叫------,很幸運為各位嘉賓導游,因為自己才疏學淺,程度不高,有不到之處請大家諒解,祝各位身材健康,旅途高興,謝謝!(發(fā)宣揚冊)。

永定土樓

今天,咱們的目標地是福建土樓(永定下洋)游覽景致區(qū),路過紅坊鎮(zhèn)、高陂鎮(zhèn)、坎市鎮(zhèn)、撫市鎮(zhèn)、陳東鄉(xiāng)、岐嶺鄉(xiāng)、下洋鎮(zhèn)等七個鄉(xiāng)鎮(zhèn),全程約80公里?,F在我用客家方言說一名、句“歡送各位嘉賓光顧永定客家土樓”。

據不完整統(tǒng)計,永定縣境內共有23018座土樓,其中圓土樓有362座。永定土樓最先建軍于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說起土樓旅游,有一個實在的故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某超級大國的衛(wèi)星發(fā)明中國福建的西部充滿了無數個大小不一、或圓或方的不明建筑物,他們猜忌可能是核反映堆,也可能是導彈發(fā)射井,而且規(guī)模宏大,數目驚人,引起該國當局的高度器重,于是差遣特工職員以記者的身份前來探個畢竟,結果探明是一座座土樓民居修筑。固然虛驚了一場,然而卻為土樓旅游的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到目前為止,永定土樓已招待了四十三個國度和地區(qū)的近百萬中外游客。

應當說永定的圓土樓最為神奇跟最有魅力,由于中國的遠古時期,人們以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圓和方代表天和地,崇敬有加。尤其認為“圓”存在無限的神力,給人帶來萬事和合、子孫團聚。永定最大的圓土樓共四層,有400多個房間,可住六七十戶人家約五、六百人。圓土樓內有水井、浴室、廁所、磨房、豬舍、花園、學校等設施,建造面積達5000平方米以上,說她象個小城市一點都不夸大。傳說有兩個同樓的新媳婦某日外家相遇,為“本人住的樓是最大的土樓”這一話題爭得面紅耳赤,成果結伴回家才曉得,她們住的是統(tǒng)一座土圓樓。有人統(tǒng)計,假使你到土樓借宿做客,在每一家用膳一天,要兩個多月的時間;每個房間住一個晚上,要用一年多的時間;天天意識樓里的一個人,要用近兩年的時光。其間新的媳婦女娶進來了,新的小性命又出生了,因而你永遠也無奈認識全樓的人。

假如碰到外來權勢的侵襲和攻打,只有關上大門,守住要口,全樓平安無事。因為土樓的大門是用二、三十厘米厚的不易著火的雜木制成的,有些門還釘了鐵板,樓門上裝了防火水槽。圓樓外圈的一、二層不開窗,所以敵人攻到樓下也無可奈何,甚至圍困一年半載,樓內柴米仍一直絕,生涯仍舊畸形。有專家總結,圓土樓具備六種功效:1、聚族而居;2、教化娛樂;3、防風抗震;4、防火防潮;5、保險防守;6、冬暖夏涼。

現在,我榮幸的告知大家一個好新聞:福建土樓,已被世界文化遺產核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也說是福建土樓將成為全世界、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福建作家許懷中先生說:“永定土樓是個句號,卻引出無數的問號和感慨號”。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學茂木計一朗說:“永定土樓象地下冒出的宏大蘑菇,又象自天而降的玄色飛碟".美國哈佛大學修建設計師克勞得說:“永定土樓是客家人勇敢、標新立異的力作,它閃耀著客家人的智慧,經常使我沖動不已”。你正閱讀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網)收拾,版權歸原作者、原出地方有。

客家人

我唱一首客家山歌給大家聽(或朗讀一首客家民謠)。我們一再稱在土樓內寓居的人為“客家人”,那么什么是“客家人”,我來為大家解開這個謎。

良多人誤認為“客家”是一個民族,實在客家是中華民族中漢族的一支特別的民系。兩千多年以來,中原地域的漢人因為宮廷內哄、回避戰(zhàn)亂、天然災禍及政府南遷等到種.種原因此呈現六次較大范圍的向南方遷徙。第一次是秦始皇時派兵五十萬駐扎廣東南嶺;第二次是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和三國兩晉時代;第三次是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國的動蕩時期;第四次是南宋時期金兵南下導致漢人南渡;第五次是清兵南下,客家人抗清失敗而遷移;第六次是清代雍正年間的“移湖廣,填四川”政策(相稱于當初的三峽移民政策),大批客家人向廣西、四川等到地遷移。

依據專家統(tǒng)計,兩千多年來,中原地區(qū)大量的漢人南遷,目前重要假寓在福建、廣東和江西地區(qū),而后又擴散至四川、廣西、海南、中國臺灣、香港、東南亞等地。那么,相對這些地區(qū)的原居民而言,他們應該是客人,所以統(tǒng)稱“客家人”。

我們所說的“客家文化”,就是中原漢族秘當時南方的百越族經由長時期的融會,構成了一種既保存了中原漢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又精神抖擻納了當地少數民族的文化精髓,這種文化就是在民俗語風情和文化語言等到方面有明顯漢族特點,同時又有絕對獨破性“客家文明”。在我們行將參觀的土樓大型客家民俗博物館里面,大家就能夠直觀地懂得這種漢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相聯(lián)合的“文化景象”,典范的“客家文化”。

福建旅游景點導游詞篇九

大家好!歡迎來到榆林綏德.

綏德地處黃河中游的陜北中部,無定河與大理河在此交匯??h城四周群山環(huán)抱,二水繞城,歷史上為北方重鎮(zhèn),邊塞要地。

這里曾是古代戍邊要塞,戰(zhàn)爭的烽煙經久不息。秦時,秦始皇派大將軍蒙恬率30萬之眾在此戍邊,戰(zhàn)功卓絕,名垂青史,并修筑長城、直道。漢武帝時飛將軍李廣在此勇克匈奴,共經歷大小戰(zhàn)役70多次,威震塞上。西魏時驃騎將軍宇文測在此東殺西戰(zhàn),戰(zhàn)功卓越。宋時抗遼、戰(zhàn)金、與西夏交戰(zhàn)更是頻頻發(fā)生,主要戰(zhàn)役有無定河大戰(zhàn)等。唐·陳陶《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边@首詩是當時發(fā)生在這里的戰(zhàn)爭的真實寫照。 這里是信天游的故鄉(xiāng),那首唱紅了大江南北的《三十里鋪》:提起個家來家有名,家住在綏德三十里鋪村,四妹子愛上那個三哥哥,他是奴家的知心人……這首悠揚動聽的《三十里鋪》,定會把大家重新帶回到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陜北綏德三十里鋪村,當時有一對年輕人,他們就是三哥哥郝增喜和四妹子王鳳英。他們倆青梅竹馬、私訂終身,卻遭到雙方父母的堅決反對,封建禮教硬把一對鴛鴛拆散。今天,三哥哥己離開人世,70多歲的四妹子仍健在,2004年她還去了北京,上了電視。

這里是民族英雄韓世忠的故鄉(xiāng),這里是秦太子扶蘇屈死的地方,這里是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的陜北漢畫像石出土和保存最多的地方,這里是養(yǎng)育剽悍、粗曠、頗有北方陽剛之氣的“綏德漢”的地方。這里是被譽為具有“民族之魂”、“眾藝之深”的石獅之鄉(xiāng)。這里濃厚的陜北文化、黃土文化定會給您留下難忘的印象。

我們今天去參觀的是綏德最知名的幾處景點:天下名州、扶蘇墓、蒙恬墓、綏德漢畫像石館、一步崖——蘄王廟。 現在我們站在綏德縣城大理河石橋上,一抬頭就可以看見“天下名州”這四個碾盤大的隸字,題字石長20米、高6米,每字3米*3米。它從1848年起就立在橫崖斷壁上,已經立了約一個半世紀,雖然幾經劫磨,至今仍工整如新。

綏德究竟為什么稱為 “名州”?就是本地人也不太明白。原因之一,綏德這個地方古代設置州、縣建制的歷史較長,素來有些名氣,被稱為“天下名州”,是以它的歷史悠久、古跡頗多,文化傳統(tǒng)源遠流長的緣故。原因之二,從古至今綏德也出了一些名聲不大不小的人物,如韓世忠、李定國等,歷史上 一些名家、大家曾在此留有足跡和墨跡,范仲淹、沈括、司馬光等都曾親臨這里,并留下不少詩詞文章。這里眾多古樸的民歌、舞蹈……民間藝術都是名州的州寶。

扶蘇墓坐落在綏德城內最高處的疏屬山巔。墓葬呈不規(guī)則形,長約30米,寬6米,高約8米,原清代所留“秦太子扶蘇墓”墓碑在 “文革”中被破壞。現在墓前所立碑石 “秦扶蘇墓”,是1978年文物部門新立。當我們站在扶蘇墓前,思緒早已飛得遙遠遙遠。

公元前212年,秦統(tǒng)一中國后,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兵30余萬駐守上郡,北逐匈奴,收復河套。同時,秦始皇又采納丞相李斯 “焚書坑儒”的建議,坑殺儒生460多人。這件事引起秦始皇長子扶蘇的憂慮,扶蘇在始皇20多個兒子中,是最賢良明達的一個,頗負重望。扶蘇及時直言相諫:“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以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鼻厥蓟事牶蟠笈?,貶扶蘇到上郡做蒙恬的監(jiān)軍。

扶蘇來到上郡后和蒙恬將軍精誠團結,愛民如子,既保得邊關安寧,又使得上郡出現“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墒沁^了兩年,也就是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因病重無治,死于原趙國沙丘宮,臨死前曾遺詔扶蘇,讓他回咸陽。但隨行的中車府令趙高,趁機勾結左水相李斯及始皇幼子胡亥,秘不發(fā)喪,假造詔書,廢掉太子扶蘇,立胡亥為太子,并把始皇臨終前命太子扶蘇 “與喪會咸陽”的遺囑進行篡改“膚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余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本瓦@樣,以一紙偽詔就逼死了太子扶蘇。

“舉國賢良盡垂淚,扶蘇屈死戍邊時。至今谷口泉嗚咽,猶似秦人恨李斯?!碧拼娙撕倪@首《殺子谷詩》,真實地描述了這個悲壯的歷史故事。

綏德有許多關于扶蘇的傳說,傳說扶蘇接到詔書后深信不疑,為父皇的絕情而悲痛,他強忍悲痛打馬出城,兩眼緊閉。伏在馬背上,任其自由馳騁。一個時辰后,扶蘇來到縣城東南一座大山石前,睜眼一看,一座巨大的石壁立于面前,眼前已無路可走了。扶蘇失聲痛哭于大石壁前,三日三夜不止,淚干而泣血,聲竭而嗚咽,然后拔劍自刎。突然,石崖縫里竟流出一股泉水來,汩汩作響,嗚嗚咽咽,仿佛也為他的不幸而哀鳴,村民就把這股泉水叫嗚咽泉,把附近的盧家灣村更名嗚咽泉村。把此地叫做“殺子谷”,并把他的尸骨埋在對面的疏屬山上,讓這位不幸的靈魂永留邊關。扶蘇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僅有的一位被派往邊地做監(jiān)軍、冤枉屈死的皇長子。 城北二里處有一個晉溪洞,相傳曾是扶蘇當年在綏德監(jiān)軍時閑暇時賞月的故地。后人在這里曾建過一座 “月宮寺”,以示懷念?,F僅留存石崖穴洞一孔,有清、民國年間所留詩詞石刻十余塊,多為興詠、悲秋、思鄉(xiāng)、懷古之作。此外,綏德城內還曾有過扶蘇廟一座,是明代建筑,現在也早已無存了。

扶蘇墓墓區(qū)占地1600平方米,依山就勢迤邐而上,進入墓區(qū)大門,一座巨大的五龍石壁立于眼前,其實,五龍壁原為縣城文廟壁,建于1908年,因原址環(huán)境所致,1998年縣政府批準,五龍壁遷址于扶蘇墓區(qū)。在五龍壁后一平臺上,有一座復原漢墓,這座漢墓是20世紀70年代在綏德縣蘇家?guī)r鄉(xiāng)蘇家圪嶗村發(fā)現的一座漢畫像石墓,為了方便人們參觀、直觀地了解漢畫像石墓的墓葬形制,有關部門把此墓遷至扶蘇墓區(qū)。

在扶蘇墓區(qū)的山頂,有一個磚木八角小亭,當地人稱它為“賞月亭”,在八角亭的東南下方,還建有扶蘇祠。根據碑記記載,扶蘇詞始建于1544年,清康熙年間補修過,1995年重新修繕。

蘄王廟,位于綏德縣城南5公里的一步崖。1767年,綏德知州在此修建韓世忠祠。1822年、1838年先后重修。當我們來到蘄王廟,會覺得它與其他名剎古寺相比,實在是太普通了,正殿為拱券式窯洞,和陜北的民居窯洞幾乎一樣,窯內正中塑有韓世忠坐像,四周香火繚繞,冥冥之中我們似乎看到這位剽悍的綏德漢子在抗金的戰(zhàn)場上,英勇無敵,精忠報國。

正殿對面是樂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座樂樓是1938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一周年時,綏德人民捐資修建的,意義深遠。

樂樓西側有石牌樓,建于1844年,上有橫額,分上下兩段,上段刻 “宋韓蘄王故里”,下段刻“中興佐命”。牌樓正面石柱刻著一副楹聯(lián):“恢復中原志同諸葛,再扶宋室功邁汾陽。”牌樓背面有一副對聯(lián),把韓世忠比作三國時的諸葛亮和唐代的汾陽王郭子儀。這座牌樓上面的字是當時綏德知州凌樹崇所書。殿前這些碑石記載了韓世忠抗金衛(wèi)國的.生平事跡。

此外,在綏德城內,千獅橋頭矗立著民族英雄韓世忠像,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為雕像題詞 “民族英雄韓世忠”,這座雕像及主座高9.4米。

韓世忠,南宋名將,綏德人,蘄王是他死后追封的謚號。韓世忠生于1083年,當時,東北方的契丹、女真族,西北方的黨項、羌族分別建立了遼、金、西夏政權,與宋王朝分庭抗爭,兵戈相見。陜北這一帶,尤其處于宋與金、西夏交戰(zhàn)的中心地帶,戰(zhàn)禍不已,百姓民不聊生。18歲的韓世忠應募鄉(xiāng)州,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1105年,在與西夏的交戰(zhàn)中,他勇冠三軍,斬關殺將,擲敵軍人頭于城門,夏軍大敗,隨后他又躍馬斬了西夏監(jiān)軍駙馬,遂被提為統(tǒng)制官。1121年,他以非凡的軍事才能率領僅50名精銳騎兵,在河北一帶襲擊金兵3000人;在真定戰(zhàn)役中,又率統(tǒng)300精兵,一舉打亂金軍大營,從此,他威名遠揚,受到宋王朝的重用,成為獨當一面的抗金將領。1130年,金兀術又統(tǒng)兵十萬大軍大舉南犯,這時,有人勸宋高宗放棄臨安遷都長沙,面對投降派的屈辱行為,韓世忠義正嚴詞地說:“國家已失河北、山東,若又棄江淮,更有何地?”于是高宗任命,他為浙江制置使,守衛(wèi)南宋三朝的重要門戶——鎮(zhèn)江。當時正值元宵佳節(jié),韓世忠屯兵焦山寺,阻擊金兵,他的夫人梁紅玉與丈夫并肩作戰(zhàn),她在金山親自擂鼓,打退金兵一次又一次進攻,這就是千古流傳的“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歷史故事。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民族英雄,卻觸犯了南宋小朝廷求和媚外的投降政策,為投降派所不容。岳飛蒙冤,舉朝文武多不敢言,而他敢于當面質問秦檜。當秦檜以“莫須有”三個字回答時,他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來,他終于被解除兵權。解職后居家十余年,1151年這位一代名將憂郁而死,終年68歲。

韓世忠去世的消息傳到故鄉(xiāng)綏德后,家鄉(xiāng)父老遙望南天,泣不成聲,便集資建世忠祠。1767年,綏德知州舒世祿在一步崖修建了蘄王廟,紀念這位民族英雄,每適農歷七月八日韓世忠誕辰日,都要在這里唱戲,或吹瑣吶過會,以獨特的方式緬懷這位名州人民的英雄。

如果你是在春暖花開時去拜謁見蘄王廟,會看到個個陜北農民擔著水桶,扛著鐵锨,在蘄王廟周圍種樹。和他們攀談,他們會告訴你。這已是老一輩留下多年的習俗了。

蒙恬墓位于綏德縣城西,大理河西岸,與扶蘇墓隔河遙遙相望。原墓為饅頭形,黃土夯筑,據《綏德州志》記載,原墓高度為50多米,現在我們看到的因風雨剝蝕和人為破壞,呈不規(guī)則形,原有清代石碑兩塊,“文革”中己毀。傳說蒙恬墓是部下將士用戰(zhàn)袍掬土堆成的。

蒙氏三代為將,蒙恬祖父蒙驁為秦將,在秦統(tǒng)一全國的大業(yè)中戰(zhàn)功卓著,蒙恬父親蒙武為秦裨將軍,攻占楚國并虜楚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戰(zhàn)功。公元前221年,蒙恬為上將,統(tǒng)兵破齊遷升為內史。秦統(tǒng)一后,將兵30萬北逐戎狄,修筑長城,守衛(wèi)邊疆,在上郡長達十多年,威震匈奴。但是,就是這位大將軍、大英雄也只能服從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君命。扶蘇死后,趙高等又偽賜蒙恬死,蒙恬部勸其舉義旗,蒙恬至死不從,服毒死于陽州 (今子長縣)。

在綏德有關蒙恬將軍的傳說很多,最有趣的是蒙恬造筆的傳說。

傳說一日閑暇,蒙恬與侍衛(wèi)出外圍獵,見一只狐貍和一只黃鼠狼從一座古廟中逃出,便招呼侍衛(wèi)四周圍住,自己張弓搭箭欲射殺。狐貍和黃鼠狼見四周刀槍劍戟,無處逃生,又見將軍張弓欲射,便不再逃竄,伏地求饒,淚如雨下。蒙恬見狀,頓生惻隱之心,便收回弓箭,并示意侍衛(wèi)放生。

幾天后,蒙恬也接到始皇遺詔,賜死,蒙恬知是朝中小人弄權,欲置他與扶蘇于死地。他為自己的遭誣陷而悲憤,更為秦室江山不穩(wěn)而悲痛。沉思中,迷迷糊糊進入夢鄉(xiāng),見兩位少女跪在面前,說道:“我倆就是將軍圍獵時放生的狐貍和黃鼠狼。我們知道將軍即將遇難,更知道將軍忠厚仁慈,必欲以死報國,我們受將軍活命之恩,卻不能救將軍于危難之中,愿以一死相報!”說完這番話便一起撞壁而死,死后現出原形,果然是蒙將軍曾放生的狐與狼。蒙恬救之不及,猛地驚醒,見一狐一狼躺在地上,已是死去。

蒙恬得此顯化,又得公子扶蘇己死的消息,便決定以死報君。他想在盡忠之前再上書一封,諫胡亥應珍惜始皇統(tǒng)一大業(yè),納良避奸。想到此便起草奏章,但身邊無一侍衛(wèi),更沒有刀筆,只有已死的狐和狼。他嘆息一聲,不由用手撫摸狐,狼,竟覺得狐尾狼毫堅而韌,心里一動,分別揪下一撮狐尾狼毫,捆束在木桿上,蘸唾液在地上一畫,竟顯出字跡。于是他撕下袍袖,咬破手指,飽蘸熱血,痛心疾首地草寫了一篇奏章,而后自刎身亡!

蒙恬造筆僅僅是一種傳說而已,根據考古發(fā)現,1954年湖南長沙左家公山15號戰(zhàn)國楚墓中,出土了完整的毛筆一支,距傳說中的蒙恬造筆早數百年,或許蒙恬對毛筆只是做了一點改進吧。

綏德漢畫像石館位于綏德縣城疏屬山之顛,展覽館建筑面積289平方米,為仿漢代建筑,啟功先生題寫?zhàn)^名,“綏德漢畫像石展覽館”,并撰對聯(lián)一副。綏德漢畫像石館是陜西省唯一的一所漢畫像石專題展覽館。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

綏德是陜北出土漢代畫像石最多的地區(qū),綏德漢畫像石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有發(fā)現,到目前為止,全縣境內出土漢畫,像石500余件,多數收藏保管于綏德博物館內,中國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也有部分收藏。展室內共展出110件畫像石。

綏德漢畫像石是以本地盛產細沙巖板石,稍加打制磨光,以石為地、以刀代筆,墨線勾樣淺刻浮剔,最后敷色彩繪而形成一種綜合藝術作品,一般裝置在墓門,鑲嵌在墓室四壁,它既是墓室的建筑構件,又有加固和裝飾作用,也有顯威赫;盡孝佛、鎮(zhèn)宅室、留志銘、祈吉祥等含意。全面記錄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生產,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

這里展出的這些畫像石,所反映的內容十分廣泛,具體有:車馬出行、迎賓拜謁、戰(zhàn)爭廝殺、獰獵農牧、庖廚宴飲、樂舞百戲、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珍禽瑞獸等題材。其中歷史故事數量較少,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和生活習俗的題材較多,特別是表現當地農耕、農牧等景象及充滿田園情趣的畫面大量出現,這在全國各地的漢畫像石中可謂獨樹一幟。

大家看到這組綏德四十鋪出土的一組墓門畫像中,橫額石右端刻出仙境景象:西王母頭戴華勝(同花勝,古代婦人的首飾),兩手合掌擁袖跽坐,側有二侍者執(zhí)羽扇恭候,搗藥玉兔、三足鳥、九尾靈狐等圍繞近旁。左端為人間景象:一戴冠著袍的主人席地而坐,身體前傾,微微俯首,右手抬于胸前作迎賓狀,二侍者守候于身側。主人面前為進謁賓客,一人執(zhí)笏作跪拜狀,三人躬身執(zhí)笏謁見,墻上掛有環(huán)首刀和弩機,以顯示主人的尊貴身份。中部為仙草和飾有鋪首銜環(huán)的門扉把人與神分開。右豎石為賓主拜會場面,左豎石為宴飲場面,或投壺罰 酒,或促膝歡語,或揮臂揚袖,刻畫出賓主親密相聚、玩興正 濃的活動場面和他們的豪放性格。

這塊綏德劉家灣出土的畫像石,正中刻有體態(tài)健壯的羝羊,兩邊是相對稱的羽人馭鹿、行空天馬,最邊是鸛銜魚、祥云瑞氣、日月飛仙,以表達人們對生命長久、吉祥有余的美好祝愿。

這塊畫像石是一幅集狩獵、戰(zhàn)爭、放牧于一石的壯麗畫卷。左為狩獵圖:有騎馬射獵者,有徒步于山坡射獵者,有從半空中箭跌下的山雞,有負箭倒地的小鹿,更多的是驚慌逃命的禽獸。中間為戰(zhàn)爭圖:或中箭者優(yōu)于馬背逃命,或尸首分家拋于荒原,或引弓射敵,或手舉敵首歡呼,生動地勾畫出一幅血淋淋的戰(zhàn)爭場面。右邊是放牧圖:群羊在草地上追逐嬉戲,一只玩累了的羔羊臥在草地上小憩,一對恩愛夫妻相擁騎一峰駱駝,另有拋球玩耍的、舉械打斗的和偷閑交歡的,貼切地表現出浪漫、豪放、歡快的草原生活景象。

綏德有眾多古樸熱烈的民間舞蹈,如果你能在正月十五元宵佳節(jié)趕到綏德,那么,你就可以大飽眼福了。這一天,是名州城鄉(xiāng)最為熱鬧非凡的日子,也是一年一度名州文化的大展覽、大檢閱。你遨游的將是一片歌的海洋,舞的海洋,花的海洋。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345397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