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文觀止讀書筆記(優(yōu)質(zhì)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9-30 02:26:05
2023年古文觀止讀書筆記(優(yōu)質(zhì)10篇)
時間:2023-09-30 02:26:05     小編:曼珠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篇一

國學(xué)經(jīng)典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最重要、最具生命力的一部分,它博大精深,內(nèi)涵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立世之本。品讀國學(xué)經(jīng)典,能提升我們的境界,安撫我們的心靈,幫助我們塑造良好的品格,使我們獲得無限的智慧。今年寒假我與孩子一起走進經(jīng)典,享受著經(jīng)典帶給我們的精神食糧。

《古文觀止》是最流行、最通俗、最廣為人知、最有影響的古文選本,由周文、周秦文、漢文、六朝文、唐文、宋文、明文七部分組成,所有文章語言精煉、短小精悍、都是傳世佳作。讀來膾炙人口、朗朗上口,篇篇說理明事、警示后人,值得我們閑暇誦讀,在美文中感悟人生,在美文中啟迪智慧,從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yuǎn)。

愛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豆盼挠^止》中有很多的愛國名言,讀來催人奮進。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绷攘葦?shù)語,光華奪目,擲地有聲。這是怎樣的的胸懷與氣勢,是值得我們傳誦萬世的精神財富。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認(rèn)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國的根本。其他各種道德觀念,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都是圍繞“忠孝”這一主題提出來的。《古文觀止》中寫孝道的文章很多。漢朝舊臣李密,因為要照顧臥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為官,向當(dāng)時的晉武帝寫下了有名的《陳情表》。他從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圍繞與祖母劉氏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想要盡孝的心意陳述不能應(yīng)詔的苦衷。“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保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婆孫兩人,相依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yuǎn)為由,拒絕應(yīng)詔?!蔽恼聰⑹鑫瘢檎嬉馇校袢兆x來仍然感受頗多。雖父母在,不遠(yuǎn)行在交通、信息快速發(fā)展的今日已漸行漸遠(yuǎn),但?;丶铱纯慈匀皇情L輩的期望,尤其是在實現(xiàn)自我價值與孝親敬老發(fā)生矛盾時,當(dāng)代人又該如何取舍呢?文章給出了啟示。

《古文觀止》寫景寄情的文章也很多,表達了作者面對成功與失敗,超然出塵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態(tài)度。北宋的蘇軾才華橫溢,可卻仕途坎坷,老年離妻別子,孤身被貶往黃州,在潦倒不堪之時,仍月夜泛舟于赤壁之上,寫下了名篇《前赤壁賦》、《后赤壁賦》?!鞍嵘汈?,羨長江之無窮,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明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也!”在人生最悲涼孤寂的時候,蘇軾寄情于山水,在微波粼粼的月色下體驗人生,置身大自然,曠達而灑脫。在物欲橫流、精神荒蕪的當(dāng)下,走進祖國壯麗的河山,在山水間養(yǎng)神怡情、陶冶情操,也不失為安守精神家園、提升思想境界的途徑。

在與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我明白誦讀國學(xué)的方法其實很簡單,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贝笠馐钦f,讀書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讀熟了也就明白了。當(dāng)然,國學(xué)經(jīng)典的內(nèi)涵十分深奧,不同的階段去讀可能會獲得不同的收獲。作為一名小學(xué)生我們可以先通過注釋和譯文粗知大意,再背誦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會慢慢消化、逐步理解,使其成為我們靈魂的一部分。

著名學(xué)者教育家陶繼新老師說:“經(jīng)典文化如果內(nèi)化到我們個體的心理,外化出來的就是一道絢麗的風(fēng)景。因為經(jīng)典文化可以改變我們的話語方式、思維方式,甚至言行舉止,以至于心靈狀態(tài)?!边@就要求我們要從小讀經(jīng)典,接受經(jīng)典的'教育熏陶,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品位的人。

讓我們走進國學(xué),誦讀國學(xué),慢慢成長為堂堂正正、言行如一、自覺自律自信的人。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篇二

李斯:“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xì)流,故能成其深?!?《諫逐客書》

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報任安書》

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前出師表》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岳陽樓記》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篇三

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流傳至今的文詩詞不計其數(shù)。但現(xiàn)代人的快節(jié)奏,讓很多人喜歡上了雞湯文、快餐文,或者偶爾背背古詩詞,對古樸悠遠(yuǎn)的散文等則敬而遠(yuǎn)之了。我也屬于此列。書架上買的《史記》、《資治通鑒》等基本還是原包裝。大抵看書也跟吃肉一樣,需要一個過程,直接上大塊頭的,會讓人有逆反心理,所以選擇了《古文觀止》看看。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叔侄于康熙年間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魯迅先生評價此書時認(rèn)為它和《昭明文選》一樣,“在文學(xué)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的不可輕視”。題名“觀止”是指該書所選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們所能讀到的盡善盡美的至文了。我購買的是中華書局的上下兩冊版本,里面加有作者的評述和近代的白話文翻譯,如果要學(xué)習(xí)古文,那這本作為入門書還是相當(dāng)推薦。

書里收錄了東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書12卷,以收散文為主,兼取駢文。每一本文集,收錄的篇幅中肯定夾雜了作者的想法,因此也不能說里面篇篇俱是最佳,比如李覯的《袁州州學(xué)記》等,而且也不可能一網(wǎng)掃盡全部佳文,但總體來說,入選篇文基本上網(wǎng)羅了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按照時間排序,入選最多的為周、漢和唐宋時期的文章,魏晉和南北朝甚少,元代一篇也沒。《左傳》、《戰(zhàn)國策》、《史記》及唐宋八大家等是入選最多的`。

因為都是選文,加之古文年代越久遠(yuǎn)越晦澀,考慮從易到難會更簡單點,我選擇了從近代的先看。三月開始看,斷斷續(xù)續(xù)的到4月才全部看完。字里行間,能品味古人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忠、信、仁、義、孝一脈相承??吹角?、賈誼空懷萬字平戎策,卻懷才不遇郁郁而死,不禁俯首而嘆;翻到諸葛孔明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出師未捷身先死,李陵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寡不敵眾被俘,茍活于戎狄之間,讓人長嘆不已;王羲之于蘭亭茂林修竹間,集眾賢流觴曲水,五柳先生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常欣然忘食,艷羨之意油然而生;一介書生王勃,在滕王閣上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文通武達的范仲淹,登上岳陽樓,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令人心曠神怡之;自然也少不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的六一居士,也有泛舟赤壁賞“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的東坡居士,師徒倆寵辱不驚令人欽佩。

看完本書,沒有了看原文初始時的晦澀艱難,其實文言文也沒有那么繁瑣,關(guān)鍵還是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從書中,多學(xué)學(xué)古人之長處,想想現(xiàn)在生活條件之美好,不斷修文、修德、修身養(yǎng)性,努力為國、為家、為民服務(wù)。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篇四

沒有《論語》中的君子與小人的對比與爭議,也沒有《詩經(jīng)》中的爛漫與自由,也非《離騷》的華麗與哀怨,更無唐詩、宋詞的豪邁與纏綿,更非《莊子》的遙遙與灑脫,有那么一本書,她除卻一切浮華,卻將古人的智慧彰顯,她就是《古文觀止》。

這是一本選摘自周朝到明朝的優(yōu)秀散文的結(jié)晶。書中選摘了《左傳》、《史記》、《國語》、《戰(zhàn)國策》、《三國志》中的精華。還收集了唐宋八大家的經(jīng)典作品。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書籍。從一個教育者的眼光出發(fā),我讀此書的感想如下:

讀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我被魏征的忠誠和敢于直諫的精神所感動。其中,“居安思危、載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虛心納下、無因喜以謬賞、無因怒而濫刑、知足”、自謙自制、“慎始而敬終、”三思適度的思想使人受益非淺。

這些精辟而有警示意義的言論如一面鏡子,使唐太宗從中照出了自身的瑕疵,從而創(chuàng)造了貞觀之治。

我以教育者的眼光來看,也覺得同樣有意義?!盁o因喜以謬賞、無因怒而濫刑?!本局覀冊谂c學(xué)生交往中,教師處理任何問題都宜三思慎重、客觀公正。然而,人非神仙,難免不被自身的情緒所影響。因此,教師要學(xué)會寬容,海納百川、虛懷若谷。

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們每個教師修身養(yǎng)性的警示牌。知足常樂,學(xué)會淡泊。面對眾多行業(yè)的各種福利誘惑,我們的教師仍能堅守崗位,不動搖,不跳槽,仍能樂教,并終身從教。這也是一種品格。所謂“慎始而敬終”不過如此。

魏征是幸運的,他的諫言創(chuàng)造了貞觀之治,為百姓贏得了一個盛世。

另一個憂國憂民的謀臣當(dāng)推孔明了。他身逢亂世,卻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他憂國憂民,最終積勞成疾,郁郁而終。他所著的《出師表》使人倍感其愛國之心,赤膽之情。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擋天下一統(tǒng)之大勢,雖如螳臂當(dāng)車,卻忠勇可嘉。

相對而言,范仲淹的,《岳陽摟記》,那種彷徨與愁悶,愛國與國人,更深入人心。那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辈恢欢嗌俟陀靡宰杂?。他們或許和范仲淹一樣,未曾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抱負(fù),卻從未忘記自己的職責(zé)。

因此,我認(rèn)為范仲淹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

本書記載孝道的較少,但李密的《陳情表》使人感到自己不夠孝順。

李密寫《陳情表〉〉本是推辭、拒絕入朝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話語,使晉武帝明白其心志,不僅不被治罪,還受到皇恩沐浴。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的赤誠又另人同情。

這種言論,我將其概括為“感恩”。作為一個教育者,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經(jīng)常對學(xué)生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而觀我自身,實在是做得不夠:父母年邁,卻不在身邊。他們有病痛時,我卻不能侍其湯藥。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是每一個人一生都難以報答的。因此,工作再忙、離家再遠(yuǎn),我們都當(dāng)?;丶铱纯础?/p>

“不恥相師”回答了這一難題。當(dāng)學(xué)生出難題“考考你”時,我們要放寬心,即使請教于學(xué)生,。也不是什么可恥的事,無知才是我們所要禁忌的。不要覺得自己是大人,面子上過意不去。要知道:“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敝挥刑撔那髮W(xué),才能遂心從教。而“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笔俏覀儜?yīng)警戒的。

再者,我認(rèn)為有意義的作品還有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

這篇文章本是作者通過描寫郭橐駝種樹的方法來闡明做官要順乎自然,減少繁雜的政令滋擾的觀點。但從教育者的眼光出發(fā),我認(rèn)為這篇文章同樣有借鑒意義。

其一:不要抹殺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好動、好玩。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時時要求他們循規(guī)蹈矩,應(yīng)允許他們犯錯,并給予他們改錯的機會。使他們的個性自由發(fā)展。

作為家長,也要盡量使孩子有自由空間。不要自做主張,就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培訓(xùn)、輔導(dǎo)班。應(yīng)問問孩子,你們是否愿意學(xué)。

由于老師、家長喜歡聽話的孩子,因此,孩子們在大人面前很聽話,卻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性格。誰也不知道他們性格上有哪些缺陷,需要怎樣引導(dǎo)。正如我們喜歡的盆景,永遠(yuǎn)只禁錮在盆中,永遠(yuǎn)也離不開園丁的悉心照料。這樣的孩子到社會上,經(jīng)不起折騰。不能承受打擊和失敗。

對孩子的學(xué)習(xí)、生活過于干涉,只會適得其反。即“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

其二:孩子需要什么

作為家長,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嗎?作為教師,你了解學(xué)生嗎?他們需要什么?我們惟恐子女(學(xué)生)才能一般,不能出人頭地,更怕他們有陋習(xí)。因此,我們要求他們向指定的模式發(fā)展。其結(jié)果只會使他們失去自己的個性,變得千篇一律。

就像時下的青年整容一樣,美是美了,卻千人一面,失去了本來的真。

我們對子女(學(xué)生)的教育很難做到理性。這就是“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fù)顧?!钡慕逃?。

孩子門需要什么?不過是一點自由而已。

我們常常抱怨沒有“千里馬”,其實千里馬常有,只是我們沒有伯樂的眼光罷了。

此外,書中的歷史典故、唐宋八大家的寫景散文,也是很值得一讀的。我才疏學(xué)淺,做此論而已。

利的好官。官大小都一樣可以為國為民,何必一定要身居相位呢?我們教師也一樣,雖只有一方三尺講臺,卻也足以使我們傳遞智慧、施展才華,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篇五

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边@一點也不假。是日閑暇無比,翻舊書暫遣心情。眼里正好看到一本《古文觀止》,《古文觀止》就是這樣一本好書。這本書能發(fā)出耀眼的智慧之光,使追求永恒的道路上能夠曲徑通幽,柳暗花明?!豆盼挠^止》是迄今為止對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寫作名篇較精的一本古文書。里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瑯瑯上口的小短文從多個角度展現(xiàn)出中華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與中華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古文觀止》篇篇煥發(fā)奇光異彩,閃耀灼見真知,包含著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它體現(xiàn)了對國家和人民的一種深厚感情,與為國奉獻、對國家盡責(zé)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豆盼挠^止》中有大量的愛國名言,讀來催人奮進。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薄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绷攘葦?shù)語,光華奪目,擲地有聲。當(dāng)然,古人的愛國往往與忠君結(jié)合在一起,但又都從忠君出發(fā),體現(xiàn)出恤民的精神。如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寫下至理名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與民休息。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貴君輕,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觀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左轉(zhuǎn)季梁諫追楚師》中寫道:“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這是在神權(quán)盛行時代可貴的民本思想?!豆盼挠^止》的文章,大都為文人墨客所撰。他們有的是幕僚,有的是官員,還有的是“自由作家”。幕僚們“以文載道”,表達自己的愛民思想,并進而進諫君主為政得民最為普遍。著名的如唐朝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杜牧的《阿房宮賦》,借阿房宮之興衰這一歷史題材,極寫秦始皇不惜民力的窮奢極欲,點名國家滅亡在于君主的失道病民,勸誡后人引以為戒。“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國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致萬世而為君”。歐陽修身為滁州刺史,與賓客暢飲山水之間,一醉方休,其樂無窮,從側(cè)面反映了他治滁期間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yè)的社會面貌。他寫的《醉翁亭記》詳述之。對封建社會的黑暗,士大夫們也予以鞭撻。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深刻地反映了當(dāng)時吏治的黑暗,賦稅的苛毒,表達了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民眾的深切同情?!笆熘x稅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總會起伏跌宕。作為最美散文,《古文觀止》寫景寄情的文章很多,表達了作者們面對成功與失敗,超然出塵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態(tài)度。北宋的蘇軾,才華橫溢,可卻仕途坎坷,在老年的時候,離妻別子,孤身被貶往黃州,在潦倒不堪之時,月夜泛舟于赤壁之上,寫下了名篇《前赤壁賦》、《后赤壁賦》?!鞍嵘汈Вw長江之無窮”,“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明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也”!在人生最悲涼孤寂的時候,蘇軾寄情于山水,在微波粼粼的月色體驗人生,觀照自然,曠達而灑脫。在物欲橫流、精神荒蕪的境況下,走向大自然,在山水間養(yǎng)神怡情、陶冶情操,也不失為安守精神家園、提升思想境界的方法。

好的作品正如《古文觀止》,是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能不斷給人啟發(fā)和智慧。拜讀《古文觀止》,研習(xí)傳統(tǒng)文化,是為增加精神財富之源泉?!豆盼挠^止》在它問世后的300多年里,成為最流行、最通俗、最廣為人知、最有影響的古文選本,值得諸君放在案頭,閑暇誦讀,在美文中感悟人生,在美文中尋得智慧,從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yuǎn)。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篇六

我有過兩套《古文觀止》,《古文觀止》讀書筆記800字。一套是高中時在學(xué)校門口地攤上買的盜版的,一套是這版中華書局1959年出版的豎排書。

那個時候正在農(nóng)村上高中,窮,不僅窮錢,更窮書。我記得一個寒風(fēng)凜冽的深秋下午我花了8塊錢買了一本盜版的《古文觀止》,如獲至寶。接下來的半年里,我拿著一本王力編的《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一字一句地讀那本盜版質(zhì)量很差的《觀止》。經(jīng)常遇到這種情況,就是一句話,怎么也讀不通,查查字典才發(fā)現(xiàn)原來印錯了一個字。我非常喜歡王力的《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的例文證字所出自引文大多在《觀止》里。所以,我一邊讀書,一邊作注,一邊“校改”這本錯訛頗多的《觀止》。

等讀到《送李愿歸盤谷序(韓愈)》時候,我就上高三了。那種不管上什么課我都不聽,只顧看我自己閑書的生活實在是不能再繼續(xù)了。于是就把她放下,想著等上了大學(xué)再完成剩下的半本吧。后來大學(xué)學(xué)的是英語專業(yè),雖然把后面的文章都讀了,但是高中的那種一字一句、每個字都查查它的釋義、用典、出處的研讀是再沒有了。這一放就是10年,我終究也沒有完成當(dāng)年的“遺愿”,研讀完剩余的《觀止》。

后來的一版《古文觀止》,是我從我的姑姑家里“巧取豪奪”來的。我跟我爸爸說,要高考了,我很喜歡讀古文,姑姑家里有一套《古文觀止》,你去幫我借過來看看吧(多么蒼白的借口)。借來之后我就沒打算再還,這么一套豎排古樸經(jīng)典的書,誰都會“心生不良意”的。

我心里悄悄地有這樣一個標(biāo)準(zhǔn):如果拿起《古文觀止》,隨便抽出一篇,你都能從頭講到尾,講它的構(gòu)思,講它的文義,講它的用典,講它的歷史背景,講得滔滔不絕行云流水……達到這種程度說明你的古文功底,至少是古典散文的功底算是扎實了,可以得80分了。

我心里悄悄地有這樣一個秘密:這么多年來,我作文布局謀篇、構(gòu)思立意的能力完全歸功于那一百多篇古文。她是“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式的滋養(yǎng),你不自覺地就會被她哺育。做研究生畢業(yè)論文的時候,我覺得,一大篇幾萬字的論文,其結(jié)構(gòu)和構(gòu)思與幾十字的論證仍是大同小異。

如果你想涉獵一下古文,體會古典語文的魅力,《古文觀止》絕對是不二選擇。如果你是字斟句酌研究古文,吃的就是這碗飯,那么讀精讀透《古文觀止》是個門檻,跨過去才能登堂入室吧。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篇七

《古文觀止》的藝術(shù)性和思想性有著極高的造詣。那么,讀完此書,讀者們會做些什么筆記呢?一起來看看。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古文觀止

讀書筆記

,希望你喜歡。

〔戰(zhàn)國〕莊周

【作者小傳】莊子名周(約前369前286),戰(zhàn)國中期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是道家學(xu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說他做過漆園吏,曾拒絕楚威王的宰相之聘,游學(xué)于齊、魏諸國,終生不仕。莊子繼承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強調(diào)無為,一切任其自然,鼓吹復(fù)古,回到愚昧無知的與禽獸共處的原始時代,因此不免陷入不可知論,思想則悲觀厭世。但他對客觀世界矛盾變化的認(rèn)識,含有某些辯證法的因素;對當(dāng)時統(tǒng)治階級和社會黑暗的揭露,對禮法名教的毀棄,都說明他的思想和理論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在先秦諸子的

散文

中,莊子的作品想象奇?zhèn)?,言辭瑰奇,設(shè)喻貼切,句式靈活,析理鞭辟入里,獨具一格。所以,魯迅在《漢文學(xué)史綱要》中給予很高的評價,說莊子“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無事實,而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據(jù)《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二篇,分《內(nèi)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rèn)為,《內(nèi)篇》為莊子自著,其余的出自門人之手。

【題解】《逍遙游》為《莊子》的首篇,是莊子的代表作。它旨在說明:世上萬物紛紜,雖有“小大之辯”,但“猶有所待者”,都要依賴客觀條件。鵬是大鳥,只有憑借九萬里風(fēng)才能起飛;蜩與鴬鳥是小蟲小鳥,故能在蓬蒿間自由飛翔。真正的逍遙者,追求的是一種超越時空限制的絕對自由,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應(yīng)當(dāng)達到無已、無功、無名的境地。這正是莊子哲學(xué)思想的體現(xiàn)。

本文具有很高的文學(xué)價值,它以神話傳說熔鑄成篇,構(gòu)思宏偉,氣勢磅礴,筆墨恣肆,洋洋灑灑,“寓真于誕,寓實于玄”(劉熙載《藝概》),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比喻的運用,繁復(fù)靈活,令人應(yīng)接不暇,回味無窮。

【原文】

北冥有魚(1),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2),其翼若垂天之云(3)。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4),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5),志怪者也(6)?!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7),去以六月息者也(8)。”野馬也(9),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0)。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11),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2),則芥為之舟(13);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fēng)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fēng)(14);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夭閼者(15),而后乃今將圖南。

蜩與鴬鳩笑之曰(16):“我決起而飛(17),槍榆枋(18),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19)?”適莽蒼者(20),三飡而反(21),腹猶果然(22)。適百里者,宿舂糧(23);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24),小年不及大年(25)。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26),蟪蛄不知春秋(17),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28),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29),眾之匹之(30),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31):湯問棘曰:“上下四方有極乎?”棘曰:“無極之外,復(fù)無極也(32)。窮發(fā)之北(33),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粃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34),絕云氣(35),負(fù)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36):‘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37),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贝诵〈笾q也(38)。

故夫知效一官(39),行比一鄉(xiāng)(40),德合一君(41),而征一國者(42),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43)。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44),定乎內(nèi)外之分(45),辯乎榮辱之境(46),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47)。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御風(fēng)而行(48),泠然善也(49)。旬有五日而后返(50);彼于致福者(51),未數(shù)數(shù)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52),而御六氣之辯(53),以游無窮者(54),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堯讓天下于許由(55),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56);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57),而我猶尸之(58),吾自視缺然(59),請致天下(60)?!痹S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61);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62),不過一枝:偃鼠飲河(63),不過滿腹。歸休乎君(64),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65),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66)!”

肩吾問于連叔曰(67):“吾聞言于接輿(68):大而無當(dāng),往而不反;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69);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边B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70),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71),不食五谷,吸風(fēng)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72),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73)。吾以是狂而不信也(74)?!边B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75),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76)。是其言也,猶時女也(77)。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78),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79)!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80),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81),孰肯以物為事!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82),越人斷發(fā)文身(83),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nèi)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84)、汾水之陽(85),窅然喪其天下焉(86)?!?/p>

惠子謂莊子曰(87):“魏王貽我大瓠之種(88),我樹之成而實五石(89)。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90)。非不呺然大也(91),吾為其無用而掊之(92)?!鼻f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93),世世以洴澼絖為事(94)??吐勚?,請買其方百金(95)。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96),請與之?!偷弥?,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于江湖(97),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98)!”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99);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100),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101)。立之涂(102),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貍狌乎(103)?卑身而伏,以候敖者(104);東西跳梁(105),不辟高下(106),中于機辟(107),死于罔罟(108)。今夫?牛(109),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zhí)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110),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cè)(111),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112),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選自王先謙《莊子集解》本

《戰(zhàn)國策》

【題解】戰(zhàn)國時期各國盛行養(yǎng)士之風(fēng),士成為社會上一種特殊勢力。最著名的養(yǎng)士者如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以上號稱戰(zhàn)國四公子),秦國呂不韋等,都廣招門客至數(shù)千人,極力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本篇所記,就是孟嘗君禮待食客馮諼,馮諼知恩報答,為孟嘗君出謀劃策、奔走效勞,使孟嘗君既獲美名,又得實益的故事。其中矯命燒債券之舉,雖然目的是為孟嘗君收買民心,但在當(dāng)時歷史條件下,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關(guān)于這則故事,《戰(zhàn)國策》和《史記》的記載頗有出入。

齊人有馮諼者(1),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2),愿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痹唬骸翱秃文?”曰:“客無能也?!泵蠂L君笑而受之曰:“諾?!弊笥乙跃v之也,食以草具(3)。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弊笥乙愿?。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魚客(4)?!本佑许暎瑥?fù)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弊笥医孕χ?,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庇谑浅似滠?,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5)?!焙笥许?,復(fù)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弊笥医詯褐?,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泵蠂L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于是馮諼不復(fù)歌。

后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xí)計會,能為文收責(zé)于薛者乎(6)?”馮諼署曰:“能?!泵蠂L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泵蠂L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fù)之,未嘗見也?!闭埗娭?,謝曰:“文倦于事,憒于憂(7),而性愚(8),沉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zé)于薛乎?”馮諼曰:“愿之。”于是約車治裝(9),載券契而行(10),辭曰:“責(zé)畢收,以何市而反(11)?”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p>

驅(qū)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dāng)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zé)賜諸民(12),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長驅(qū)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zé)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薄耙院问卸?”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廊,美人充下陳(13)。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14),因而賈利之(15)。臣竊矯君命,以責(zé)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泵蠂L君不說(16),曰:“諾,先生休矣!”

后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17):“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18)?!泵蠂L君就國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曰:“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瘪T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fù)鑿二窟?!泵蠂L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19),謂梁王曰(20):“齊放其大臣孟嘗君于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庇谑橇和跆撋衔唬怨氏酁樯蠈④?,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qū)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绷菏谷?,孟嘗君固辭不往也。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赍黃金千斤(21),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22),被于宗廟之祟(23),沉于諂諛之臣,開罪于君,寡人不足為也。愿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tǒng)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愿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于薛?!睆R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泵蠂L君為相數(shù)十年,無纖介之禍者(24),馮諼之計也。

選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標(biāo)點本《戰(zhàn)國策·齊策四》

〔戰(zhàn)國〕莊周

【題解】這個寓言故事選自《莊子·內(nèi)篇·養(yǎng)生主》。它說明世上事物紛繁復(fù)雜,只要反復(fù)實踐,掌握了它的客觀規(guī)律,就能得心應(yīng)手,運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敘議相間,層次分明。寫宰牛時動作之優(yōu)美,技術(shù)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滿等,繪聲繪色,如聞如見,引人入勝。語言生動形象,“目無全?!?、“游刃有余”、“躊躇滿志”

成語

,即出自本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響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經(jīng)首之會(6)。

文惠君曰:“譆(7),善哉!技蓋至此乎(8)?”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9)。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10)。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道大窾(13),因其固然(14)。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15),而況大軱乎(16)!良庖歲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18),折也(1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20)。彼節(jié)者有間(21),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23),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24),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25),如土委地(26)。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27)。”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28)?!?/p>

選自王先謙《莊子集解》本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篇八

區(qū)區(qū)五十里之安陵,與縱橫萬里之強秦相對抗,無異于以卵擊石,自己粉身碎骨,而對方毫發(fā)無傷。然自古欲成大事于當(dāng)時、顯美名于青史者,當(dāng)其慨然受命之時,俱已絕親族、忘生死。由唐雎不辱使命,可見天下之大事難事,非盡力而為即可;當(dāng)置之于死地,方有重生之希望。然專諸之刺王僚,聶政之刺韓傀,要離之刺慶忌,雖為武士報答君王之知遇之恩,然于不自覺中為君王改朝換代清除異己、鋪平道路;而唐雎之與嬴政一決生死,固然是完成安陵君之殷殷囑托,亦是憐惜安陵國之黎民百姓。其高尚之行為,與前三者相對比,猶閃爍之星輝與皎潔之明月也。

望諸君樂毅誠為奇崛磊落之士,其非凡之處濃墨重彩且脈絡(luò)清晰于《報燕王書》中。其一,身為魏國之使臣,察燕昭王有高世之心,且有拔擢之意,故毅然棄魏投燕,以報昭王知遇之恩。其二,昭王慧眼識英雄,樂毅傾情酬圣主,行成于趙楚魏三國,并親率輕卒銳兵,下齊國七十余城,一雪燕王奇恥大辱。其三,當(dāng)其論功行賞之際,因其戰(zhàn)功顯著,裂地封侯,欣欣然受命而不辭,略無忸怩矯飾之態(tài),盡顯瀟灑之風(fēng)范。其四,燕昭王死,新君即位,聽信讒言,疏遠(yuǎn)賢臣。樂毅不屑做屈原之再三致志,決然離燕奔趙,為趙之望諸君,未蹈伍子胥之覆轍,可謂明智之士。重知遇之恩,雪君王之恥,享高官之位,遠(yuǎn)罹身之害,樂毅磊落縱橫之氣度,異于時,異于史,異于人。

李斯可比諸后世之曹操,二者均有智謀,有文才,有野心,有運氣。然曹操身為丞相則成就三國鼎立之形勢,博得后人代代景仰;李斯亦為丞相卻最終被處以腰斬極刑,為天下人所嘲笑。方其位卑身輕,為秦客卿,極諫逐客,文采輝煌;而后輔佐嬴政,一統(tǒng)天下,制衡度量,威風(fēng)赫赫;李斯之文才政績,確非常人所及。然伴君如伴虎,高處不勝寒。囚韓非,妒賢忌能;立胡亥,貪圖富貴。竟不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單純老實之韓非,固非李斯之對手,于默無聲息中,悄然斃命;而陰險狡詐之趙高,早已磨刀霍霍,只等時機一到,立馬取而代之。嘆惜李斯如鳳姐: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篇九

三年來,余每日晨讀,閱畢古文觀止,雖非正業(yè),卻是入職學(xué)校以來最大收獲,頗為感慨,請略陳陋見。

就文集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來源以左傳最多,個人以韓愈最多,似取《左傳》傳義的宗旨與韓愈“辟道攘佛”的功績;這與清代學(xué)者抱殘守缺、空空如也的衛(wèi)道宗旨也比較相符。蘇東坡雖曾稱譽韓愈文章“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但這本是后人敬畏先賢的溢美之詞,單就文采論,韓氏文章近乎味同嚼蠟。

愚以為,天下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題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氣呵成,余音不絕,令吾輩后學(xué)讀其書,想見其為人。文集所選文章,以單篇論,太史公的《報任少卿書》獨步翰林,堪稱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氣貫長虹,筆尖所及,沁人心扉。至于陶淵明的《歸去來辭》、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前赤壁賦》則難分伯仲,全憑諸君喜好?!耙龎赜x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各有所取,無有高下。非謂“天下憂樂”就高人一等,人生際遇不一樣,不必苛求。

文集優(yōu)點許多,待諸君細(xì)品,其不足反倒不太容易覺察,且鄙人以為,多為編者有意為之,讀者需多加留意。編者吳氏叔侄似以“正統(tǒng)”士人自居,重傳統(tǒng)的立德、立功,立言,以立德為先,因而對賦一類追求辭藻華麗,言不及義的文章不取;對崇尚清談之風(fēng)的魏晉名士似有異議,故對魏晉一代的文章幾乎不取;編者是清代學(xué)者,似受彼時狹隘的漢宋門戶觀影響,故宋代理學(xué)一脈文章全不取,是大缺憾;另外,清代為外族入主,對這些以士自居的學(xué)者是一件不能說的事情,所以元、清兩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觀止”未免黯然失色。

縱觀歷朝歷代,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陽明心學(xué)多偏鋒,皆不足法,其原因仍不得正解。個人以為,或許中華禮貌歷經(jīng)5000余年,至此已垂垂老矣,國運不濟,國勢保守,文風(fēng)英氣不足,老態(tài)有余,全無漢唐氣象。從學(xué)術(shù)的角度看,中國禮貌自“經(jīng)重于史”的時代起,即自南宋起,禮貌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本事就日漸衰退。從武術(shù)的角度講,有宋一代,重文輕武,血性漸失,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自宋始,直至近代不能復(fù)興。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篇十

《古文觀止》是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xué)塾使用的文學(xué)讀本?!坝^止”一詞表示“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shè)館授徒,此書是為學(xué)生編的教材。除本書外,二吳還細(xì)著了《綱鑒易知錄》?!豆盼挠^止》由清代吳興祚審定并作序,序言中稱“以此正蒙養(yǎng)而裨后學(xué)”,當(dāng)時為讀書人的啟蒙讀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鐫版印刷。書名“古文觀止”意指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xué)習(xí)文言文至此觀止矣。本書亦有入選不當(dāng)者,因為選編主要是著眼于考科舉時做策論,但作為一種古代散文的入門書,仍有其存在價值。

《古文觀止》是一部縱橫交美的好文選。言其縱,是因為編者按歷史的流程將一位位最優(yōu)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編錄,讀之如同漫步中國古代散文發(fā)展史的長廊,沿波討源,因枝求葉,可以毫不費力地體會到其中的脈絡(luò);言其橫,則是指《古文觀止》幾乎收存了我國古代文章的各種樣式和各類內(nèi)容??吹剑合惹赝饨还俚膬?yōu)雅而婉轉(zhuǎn)的辭令如何完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縱橫家們又是如何唇槍舌劍捭闔天下釋難解紛的;帝王求賢若渴,于是下詔,臣子滿腹良策,于是上表;魏晉名士蘭亭聚會了,王羲之把它記下來;徐敬業(yè)要討伐武則天了,駱賓王大書檄文;關(guān)心政治的,諸論紛出,了解民情的,各傳頻作;朋友要走了,有贈序,從自然中歸來,有游記;于是看到了蘇軾為韓愈作的碑文:“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于是看到杜牧用文字還原的阿房宮;還有考試的論文,自薦的求職書;還有夢想中的桃花源,酣醉后的醉翁亭;岳陽樓上的憂患意識,滕王閣中的書生意氣……一切都在這個世界中呈現(xiàn),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古文觀止》所選以散文為主,間有駢文辭賦,基本上均為歷代傳誦名篇,具有“永恒的藝術(shù)魅力”。編者以“觀止”來冠名,恐怕確有當(dāng)初吳公子季札觀賞舞樂時那種由衷贊嘆溢于言表的心境。從這點來看,《古文觀止》是一部形象的中國歷代散文大觀,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散文發(fā)展歷程。

另一方面,《古文觀止》雖為當(dāng)時的蒙童和普通古文愛好者所選編,但一點也沒有媚俗的氣息,這些不朽的經(jīng)典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知識、成熟的人生經(jīng)驗、艱深的文章美學(xué),乃至博遠(yuǎn)的宇宙哲理。在中國浩淼的散文之海里,優(yōu)秀之作實在太多了,而《古文觀止》所選作品真是做到了蒙童讀來不高,學(xué)人讀來不低,很像家喻戶曉的《唐詩三百首》一樣,這兩部選集堪稱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通俗讀物的雙璧。

《古文觀止》所收以散文為主,兼取駢文。與《文選》以來的古文選本相比,它包括的時代既長,卷帙又不甚多,而且文章的體裁多樣,較少派別的偏見,可謂廣收博采,而又繁簡適中。在編排上,全書按時代先后分為7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重點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縱觀古文發(fā)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個作家的不同風(fēng)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簡要的評注,輔助讀者理解文義,掌握行文的章法。加以入選的文章多屬久經(jīng)傳誦的佳作,所以此書廣為流行至今。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60335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