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初一數學整式教案(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7 19:36:19
優(yōu)質初一數學整式教案(通用16篇)
時間:2023-10-27 19:36:19     小編:字海

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學習需求,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案編寫需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表達的簡明性,避免冗長和啰嗦。教案集錦來啦!以下是近期收集的一些精品教案,供大家參考。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一

1.會進行簡單的整式加、減運算.

2.能說明整式加、減中每一步運算的算理,逐步發(fā)展有條理的思考和表述的能力.

【重、難點】

會進行簡單的整式加、減運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1.操作:

(1)準備三張如下圖所示的卡片

(2)思考:

用它們拼成各種形狀不同的四邊形,并計算拼成的四邊形的周長.

二、探索活動

活動一:

1.整式的加減運算要進行哪些步驟?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二

二、學習重點:單項式乘法法則及其應用

三、學習難點:理解運算法則及其 探索過程

(一)預習準備

(2)思考: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可細化為幾個步驟?

(3)預習作業(yè):

1.下列單項式各是幾次單項式?它們的系數各是什么?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三

1.經歷探索規(guī)律并用代數式表示規(guī)律的過程,能用代數式表示以前學過的運算律和計 算公式.

2.體會 字 母表示數的意義,形成初步的符號感,提高應用數 學的意識,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學習重點 】

能用代數式表示以前 學過的運算律和計算公式,會用字母表示數.

【學習難點】

體會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形成初步的符號感,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

行為提示:點燃激情,引發(fā)學生思考本節(jié)課學什么.

行為提示: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后,獨立完成“自學互研”的所有內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組長督促組員迅速完成.

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說明】以學生喜歡的游戲的方式引入,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奧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自學互研生成能力

先認真閱讀教材第78頁最上方的圖3-1及與圖相關的內容,然后與同伴進行交流討論.

【說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與同伴進行交流,找出變化的規(guī)律.

【歸納結論】許多圖形的變化都具有規(guī)律性,用字母表示其變化規(guī)律更簡單明了.在探究圖形的變化規(guī)律時,往往要找出哪些量發(fā)生變化,哪些量不發(fā)生變化.

先獨立完成下面的問題,然后再與同伴交流.

問題1(1)搭200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說明】學生通過計算,初步體會用數值代替式子中的字母進行計算,就可以得到對應的式子的值.進一步感受從特殊到一般,從一般到特殊的數學思想方法.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四

1.理解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2.運用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在進一步體會冪的意義時,發(fā)展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學習重點】正確理解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學習難點】正確理解和應用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五

24.某市出租車收費標準是:起步價10元,可乘3千米;3千米到5千米,每千米1.3元;超過5千米,每千米2.4元。

(1)若某人乘坐了 ( )千米的路程,則他應支付的費用是多少?

(2)若某人乘坐的路程為6千米,那么他應支付的費用是多少?

26.某單位在2013 年春節(jié)準備組織部分員工到某地旅游,現在聯系了甲乙兩家旅行社,兩家旅行社報價均為2000 元/人,兩家旅行社同時都對10 人以上的團體推出了優(yōu)惠措施:甲旅行社對每位員工七五折優(yōu)惠;而乙旅行社是免去一位帶隊員工的費用,其余員工八折優(yōu)惠.

(1)若設參加旅游的員工共有m(m10)人,則甲旅行社的費用為 元,

乙旅行社的費用為 元;(用含m的代數式表示并化簡)

(2)假如這個單位組織包括帶隊員工在內的共20名員工到某地旅游,該單位選擇哪一家旅行社比較優(yōu)惠?說明理由.

(3)如果這個單位計劃在2月份外出旅游七天,設最中間一天的日期為n,則這七天的日期之和為 .(用含有n的代數式表示并化簡)

假如這七天的日期之和為63的倍數,則他們可能于2月幾號出發(fā)?(寫出所有符合條件的可能性,并寫出簡單的計算過程)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六

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的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發(fā)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

重點、難點

1.重點: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有關行程問題。

2.難點:間接設未知數。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是什么?

2.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時間速度=路程/時間

畫“線段圖”分析,若直接設元,設小張家到火車站的路程為x千米。

1.坐公共汽車行了多少路程?乘的士行了多少路程?

2.乘公共汽車用了多少時間,乘出租車用了多少時間?

3.如果都乘公共汽車到火車站要多少時間?

4,等量關系是什么?

如果設乘公共汽車行了x千米,則出租車行駛了2x千米。小張家到火車站的路程為3x千米,那么也可列出方程。

可設公共汽車從小張家到火車站要x小時。

設未知數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復雜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設未知數時要有所選擇。

教科書第17頁練習1、2。

有關行程問題的應用題常見的一個數量關系:路程=速度×時間,以及由此導出的其他關系。如何選擇設未知數使方程較為簡單呢?關鍵是找出較簡捷地反映題目全部含義的等量關系,根據這個等量關系確定怎樣設未知數。

教科書習題6.3.2,第1至5題。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七

a)由數與字母的積組成的代數式叫做單項式。單獨一個數或字母也是單項式。

b)單項式的系數是這個單項式的數字因數,作為單項式的系數,必須連同數字前面的性質符號,如果一個單項式只是字母的積,并非沒有系數,系數為1或-1。

c)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注意:常數項的單項式次數為0)

a)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在多項式中,每個單項式叫做多項式的項。其中,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一個多項式中,次數最高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b)單項式和多項式都有次數,含有字母的單項式有系數,多項式沒有系數。多項式的每一項都是單項式,一個多項式的項數就是這個多項式作為加數的單項式的個數。多項式中每一項都有它們各自的'次數,但是它們的次數不可能都作是為這個多項式的次數,一個多項式的次數只有一個,它是所含各項的次數中最高的那一項次數.

a)整式的加減實質上就是去括號后,合并同類項,運算結果是一個多項式或是單項式.

b)括號前面是“-”號,去括號時,括號內各項要變號,一個數與多項式相乘時,這個數與括號內各項都要相乘。

(m,n都是整數)是冪的運算中最基本的法則,在應用法則運算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b)指數是1時,不要誤以為沒有指數;

d)當三個或三個以上同底數冪相乘時,法則可推廣為

(其中m、n、p均為整數);

e)公式還可以逆用:

(m、n均為整數)

a)冪的乘方法則:

(m,n都是整數數)是冪的乘法法則為基礎推導出來的,但兩者不能混淆。

b)

(m,n都為整數)。

d)底數有時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e)要注意區(qū)別(ab)n與(a+b)n意義是不同的,不要誤以為(a+b)n=an+bn(a、b均不為零)。

f)積的乘方法則:積的乘方,等于把積每一個因式分別乘方,再把所得的冪相乘,即(ab)n=anbn(n為正整數)。

g)冪的乘方與積乘方法則均可逆向運用。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八

2,通過歸納相反數在數軸上所表示的點的特征,培養(yǎng)歸納能力;

3,體驗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難點歸納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特征

知識重點相反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問題1:請將下列4個數分成兩類,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類

4,-2,-5,+2

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說出道理,都要難予鼓勵,但教師要做適當的引導,逐漸得出5和-5,+2和-2分別歸類是具有較特征的分法。

(引導學生觀察與原點的距離)

思考結論:教科書第13頁的思考

再換2個類似的數試一試。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與歸納能力,滲透數形思想

深化主題提煉定義給出相反數的定義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歸納總結。

規(guī)律:一般地,數a的相反數可以表示為-a

思考: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和原點有什么關系?

練一練:教科書第14頁第一個練習體驗對稱的圖形的特點,為相反數在數軸上的特征做準備。

深化相反數的概念;“零的相反數是零”是相反數定義的一部分。

強化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幾何意義

給出規(guī)律

解決問題問題3:-(+5)和-(-5)分別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簡它們嗎?

學生交流。

分別表示+5和-5的相反數是-5和+5

練一練:教科書第14頁第二個練習利用相反數的概念得出求一個數的相反數的方法

小結與作業(yè)

課堂小結1,相反數的定義

2,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特征

3,怎樣求一個數的相反數?怎樣表示一個數的相反數?

本課作業(yè)1,必做題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3題

2,選做題教師自行安排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相反數的概念使有理數的各個運算法則容易表述,也揭示了兩個特殊數的特征.這兩個特殊數在數量上具有相同的絕對值,它們的和為零,在數軸上表示時,離開原點的距離相等等性質均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本教學設計圍繞數量和幾何意義展開,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2,教學引人以開放式的問題人手,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和發(fā)散思維的能力;把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觀察它們的特征,在復習數軸知識的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數與形的相互轉化也能加深對相反數概念的理解;問題2能幫助學生準確把握相反數的概念;問題3實際上給出了求一個數的相反數的方法.

3,本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觀察歸納,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并給學生留有發(fā)揮的余地.

課題:1.2.4絕對值

教學目標1,掌握絕對值的概念,有理數大小比較法則.

2,學會絕對值的計算,會比較兩個或多個有理數的大小.

3.體驗數學的概念、法則來自于實際生活,滲透數形結合和分類思想.

教學難點兩個負數大小的比較

知識重點絕對值的概念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學生思考后,教師作如下說明:

實際生活中有些問題只關注量的具體值,而與相反

觀察并思考:畫一條數軸,原點表示學校,在數軸上畫出表示朱家尖和黃老師家的點,觀察圖形,說出朱家尖黃老師家與學校的距離.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如下:

一般地,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記做|a|

驗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九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在小學已經學習過算術四則運算,而初中的有理數運算是以小學算術四則運算為基礎的,不同的是有理數運算多了一個符號問題。符號法則是有理數運算法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本章知識和今后學習其他與計算有關的內容時容易出錯的知識點之一。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在前面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經歷了一些數學活動,感受到了數的范圍的擴大,能借助生活經驗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行有理數的運算,如計算比賽的得分,計算溫差等等。同時在以前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已經經歷了很多合作學習的過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學習的經驗,具備了一定數學交流的能力。

學生學習中的困難預設: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認識過程,要遵循一般的認識規(guī)律,而七年級的學生,對異號兩數相加從未接觸過,與小學加法比較,思維強度增大,需要通過絕對值大小的比較來確定和的符號和加法轉化為減法兩個過程,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短時間內完成這個認識過程確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時應從實例出發(f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正負抵消的思想,用數形結合的觀點加以解釋,讓學生感知法則的由來,以突破這一難點。

二、教學任務分析

對于有理數的運算,首先在于運算的意義的理解,即首先要回答為什么要進行運算。為此,必須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問題情境,認識到運算的作用,加深學生對運算本身意義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運算的應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應用意識和能力。教科書基于學生學習了相反數和絕對值基礎之上,提出了本課時的具體學習任務:探索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法則,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探索過程,利用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進行計算,教學難點是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教學方法是“引導——分類——歸納”。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經歷探索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2.能熟練進行整數加法運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交流和歸納猜想的能力;

4.滲透分類、探索、歸納等思想方法,使學生了解研究數學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時設計了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引入,提出問題;第二環(huán)節(jié):活動探究,猜想結論;第三環(huán)節(jié):驗證明確結論;第四環(huán)節(jié):運用鞏固;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第六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一)復習引入,提出問題

活動內容:

1.復習提問:

(1)下列各組數中,哪一個較大?

(2)一位同學在一條東西方向的跑道上,先向東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30米,能否確定他現在的位置位于出發(fā)點的哪個方向,與原來出發(fā)的位置相距多少米?若向東記為正,向西記為負,該問題用算式表示為。

活動目的:我們已經熟悉正數的運算,然而實際問題中做加法運算的數有可能超出正數范圍。這里先讓學生回顧在具體問題中感受正數和負數的加法運算。

2.提出問題:

某班舉行知識競賽,評分標準是:答對一題加1分,答錯一題扣1分,不回答得0分.

如果我們用1個表示+1,用1個,那么就表示0,同樣也表示0.

(1)計算(-2)+(-3).

在方框中放進2個和3個:

因此,(-2)+(-3)=-5.

用類似的方法計算(2)(-3)+2

(3)3+(-2)

(4)4+(-4)

思考:兩個有理數相加,還有哪些不同的情形?舉例說明。

引導學生列舉兩個正數相加,如3+2,一個數和零相加,如0+(-4),4+0。

活動目的:通過實際問題情境類比列出兩個有理數相加的7種不同情形,兩個正數相加、兩個負數相加,異號兩數相加(根據絕對值又可分為三類)、一個加數為0。進而討論如何進行一般的有理數加法的運算。

活動的實際效果:實際問題情境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利于他們積極探究.

(二)活動探究,猜想結論:

學生分組進行活動,教師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適當點撥和引導,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最后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

對“一起探究”,教師可引導學生按以下步驟思考:

1、觀察列出的具體算式,根據兩個加數的符號分類:兩個正數相加、兩個負數相加,異號兩數相加(根據絕對值又可分為三類)、一個加數為0。

3、從中歸納概括出規(guī)律

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教師引出規(guī)定的加法法則。

在活動中,盡可能讓學生獨立完成,必要時可以交流,教師只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幫助。

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異號兩數相加,絕對值值相等時和為0;絕對值不相等時,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活動目的:利用分組討論、分類歸納幫助學生理解加法運算過程,同時有利于加法運算法則的歸納。

活動的實際效果:由于采用了圖示的教學手段,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分類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規(guī)律,最后由學生對規(guī)律進行歸納總結補充,從而得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通過實際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參加了探索發(fā)現,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理解有理數加法法則規(guī)定的合理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類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三)驗證明確結論:

例1計算下列算式的結果,并說明理由:

(1)180+(-10)(2)(-10)+(-1);

(3)5+(-5);(4)0+(-2)

活動目的:給學生提供示范,進行有理數加法,可以按照“一觀察,二確定,三求和”的步驟進行,一觀察是指觀察兩個加數是同號還是異號,二確定是指確定“和”的符號,三求和是指計算“和”的絕對值.

活動的實際效果:通過習題,加深了學生對有理數加法法則的理解。

(四)運用鞏固:

活動內容:

1.口答下列算式的結果

(1)(+4)+(+3);(2)(-4)+(-3);

(3)(+4)+(-3);(4)(+3)+(-4);

(5)(+4)+(-4);(6)(-3)+0

(7)0+(+2);(8)0+0.

活動目的:通過這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有理數加法的法則,達到熟練程度。

2.請同學們完成書上的隨堂練習:

(1)(-25)+(-7);(2)(-13)+5;

(3)(-23)+0;(4)45+(-45)

全班學生書面練習,四位學生板演,教師對學生板演進行講評.

活動目的:習題的配備上,注意到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由易到難,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逐步地提高能力,得到發(fā)展。

活動的實際效果:通過練習進一步熟悉有理數的加法法則。通過口答、演排糾錯,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一種比較活躍的氛圍中,解決各種(五)課堂小結:

活動內容:師生共同總結。

2.有理數加法法則及其應用。

3.注意異號的情況。

活動目的:課堂小結并不只是課堂知識點的回顧,要盡量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師對于發(fā)言進行鼓勵,進一步梳理本節(jié)所學,更要有所思考,達到對所學知識鞏固的目的。

活動的實際效果:學生對“一觀察,二確定,三求和”的步驟印象較深,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了解總體、個體、樣本及樣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樣調查的意義,明確在什么情況下采用抽樣調查或全面調查,進一步熟悉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教學重點:對概念的理解及對數據收集整理。

教學難點:總體概念的理解和隨機抽樣的合理性。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引入新課

二、新課

1.抽樣調查的意義

在上述問題中,由于學生人數比較多,全面調查花費的時間長,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尋求既省時又省力又能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抽樣調查。

抽樣調查:抽取一部分對象進行調查的方法,叫抽樣調查。

2.總體、個體、樣本、樣本容量的意義

總體:所要考察對象的全體。

個體:總體的每一個考察對象叫個體。

樣本:抽取的部分個體叫做一個樣本。

樣本容量:樣本中個體的數目。

3.抽樣的注意事項

下面是某同學抽取樣本數量為100的調查節(jié)目統(tǒng)計表:

表中的數據信息也可以用條形統(tǒng)計圖或扇形統(tǒng)計圖來描述。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十一

從實際生活中感受有序數對的意義,并會確定平面內物體的位置

通過有序數對確定位置,讓學生感受二維空間觀,發(fā)展符號感及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體會具體-抽象-具體的數學學習過程。

有序數對的概念及平面內確定點的方法

[引例1]小明買了一張8排6號的電影票,怎樣才能既快又準地找到座位呢?

[引例2]規(guī)定豎為列,橫為排,如果我的朋友在第3列,你能知道他(她)是誰嗎?

如果說我的朋友在第3列,第2排,那么你知道他(她)是誰嗎?

歸納8排6座、第3列,第2排共同點:用兩個數表示位置。

約定:影院座位,排數在前,座數在后;教室座位列數在前,排數在后。則上述位置可簡記為(8,6),(3,2)。

介紹:像(8,6)、(3,2)這種用括號括起來的一對數我們把它叫做數對。

可以發(fā)現,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如果約定了前面的.數表示列數,后面的數表示排數,那么a與b組成的數對就表示一個確定的位置。

引入課題有序數對

由上述問題直接引出概念

有序數對: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記作(a,b)。

請思考: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有序數對,有序數對都有哪些用途?

[探究1]請學生結合實際的教室座位若位置記法為(列數,排數)

(1)請問(5,4)和(4,5)表示的是哪個同學的座位?

(2)游戲:教師說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學生立即站起來。

(3)思考:(3,4)和(4,3)指的是不是同一位置?

[討論]利用有序數對,能夠準確地表示一個位置,生活中利用有序數對表示位置的情況很常見,如人們常用經緯度來表示地球上的地點等。(展示課件)

小明是朝陽實驗學校剛入學的初一新生,他為了盡快熟悉學校,請高年級同學為他畫了學校的平面示意圖。如果用(2,4)表示圖上校門的位置,那么花壇圖書館、體育館、教學樓的位置分別可以表示成什么?(課件展示地圖)

解:花壇(4,6),圖書館(5,0),體育館(9,6),教學樓(10,3)

知識點:有序數對

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記作(a,b)。

注意點:(a,b)與(b,a)表示的是兩個不同的位置。

主要方法:利用有序數對可以確定平面內點的位置,如根據數對畫圖形。反之,也可點的位置轉化為有序數對,如經緯網的使用。有序數對與點的位置實現了簡單的數形結合。

小王初到某個公司,你有什么辦法讓他比較容易地找到圖上的幾處場所。

自由設計二選一

1、在方格紙上設計一個用有序數對描述的圖形。

2、設計一個游戲,如解密游戲、迷宮游戲等。

七年級學生的好奇心較重,學習主動性不夠,主要是靠自己的興趣而學習。因此,我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明確了以學生為中心,利用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來引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一方面能生動清楚的反映圖形,增加課堂的容量,同時有利于突出重點,增強教學條理性,形象性,更好的提高課堂效率.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十二

回顧這節(jié)課的大致過程,回顧知識結構圖;以練習的形式,對本章的每一個知識點進行練習,鞏固提高,在掌握雙基的基礎上,進行提高訓練,拓展訓練,為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在全面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激發(fā)數學學習的激情。老師進行個別輔導和批改,并搜集同學們的易錯點、混淆和不懂地方。

這節(jié)課基本上展示了學生復習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體驗了如何由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是朋友,是合作者;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平等、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這節(jié)課和諧融洽。

不足及改進

反思一:練習講評當講則講,不要平均用力。我個人認為,在批改過程中,發(fā)現有一半同學對某題不會的,老師就應該集體講評,而出現的問題是個別現象的,就個別輔導,即個別問題單獨講,共性問題大家講。

反思二:相信學生并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課堂上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然后通過學生講解、合作學習、學生板書與學生互相點評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并且在此過程中更利于教師發(fā)現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獨到見解,以及思維的誤區(qū),以便指導今后的教學。課堂上要把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獲得學習能力放在教學首位,通過運用各種啟發(fā)、激勵的語言,以及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求知態(tài)度。課內集中講評學生試題。在老師對練習集體講評的環(huán)節(jié)中,有一個共同的現象:老師講老師的,學生做學生(有的學生只顧低頭做,不聽老師講解),一但老師講完了,這些同學中仍有些不懂的,錯過聽講的機會。結果是會的就會,不會的還是不會,還有部分同學只顧抄答案。

反思三:以后各章的知識點歸納梳理還會堅持讓學生自己做,老師不要代替包辦,但學生要聽從老師的指導和建議,讓學習有針對性的去小結歸納。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十三

單項式:由數字和字母乘積組成的式子。系數,單項式的次數. 單項式指的是數或字母的積的代數式.單獨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因此,判斷代數式是否是單項式,關鍵要看代數式中數與字母是否是乘積關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減運算關系,其也不是單項式.

單項式的系數:是指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

單項數的次數:是指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的和.

多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判斷代數式是否是多項式,關鍵要看代數式中的每一項是否是單項式.每個單項式稱項,常數項,多項式的次數就是多項式中次數最高的次數。多項式的次數是指多項式里次數最高項的次數,這里 是次數最高項,其次數是6;多項式的項是指在多項式中,每一個單項式.特別注意多項式的項包包括它前面的性質符號.

它們都是用字母表示數或列式表示數量關系。注意單項式和多項式的每一項都包括它前面的符號。

單項式和多項式統(tǒng)稱為整式。

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與字母前面的系數(0)無關。

合并同類項: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并成一項??梢赃\用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

合并同類項法則:

合并同類項后,所得項的系數是合并前各同類項的系數的和,且字母部分不變;

字母的升降冪排列:按某個字母的指數從小(大)到大(小)的順序排列。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正(負)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反)。

1、如果遇到括號按去括號法則先去括號. 2、結合同類項. 3、合并同類項

2.3整式的乘法法則 :

單項式和多項式相乘,就是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多項式和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2.4整式的除法法則

單項式相除,把系數、同底數冪分別相除,作為商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作為商的一個因式。

希望這篇初一上冊數學期中重點知識點指導,可以幫助更好的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十四

1.單項式:表示數字或字母乘積的式子,單獨的一個數字或字母也叫單項式。

2.單項式的系數與次數: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稱單項式的系數;

單項式中所有字母指數的和,叫單項式的次數.

3.多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多項式.

5.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單項式是同類項.

6.合并同類項法則:系數相加,字母與字母的指數不變.

7.去(添)括號法則:

去(添)括號時,若括號前邊是+號,括號里的各項都不變號;若括號前邊是-號,括號里的各項都要變號.

8.整式的加減:一找:(劃線);二+(務必用+號開始合并)三合:(合并)

9.多項式的升冪和降冪排列:把一個多項式的各項按某個字母的指數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排列起來,叫做按這個字母的升冪排列(或降冪排列).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十五

從實際生活中感受有序數對的意義,并會確定平面內物體的位置

通過有序數對確定位置,讓學生感受二維空間觀,發(fā)展符號感及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體會 具體-抽象-具體的數學學習過程。

有序數對的概念及平面內確定點的方法

[引例1]小明買了一張8排6號的電影票,怎樣才能既快又準地找到座位呢?

[引例2]規(guī)定豎為列,橫為排,如果我的朋友在第3列,你能知道他(她)是誰嗎?

如果說我的朋友在第3列,第2排,那么你知道他(她)是誰嗎?

歸納8排6座、第3列,第2排共同點:用兩個數表示位置。

約定:影院座位,排數在前,座數在后;教室座位列數在前,排數在后。則上述位置可簡記為(8,6),(3,2)。

介紹:像(8,6)、(3,2)這種用括號括起來的一對數我們把它叫做數對。

可以發(fā)現,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如果約定了前面的數表示列數,后面的數表示排數,那么a與b組成的數對就表示一個確定的位置。

引入課題有序數對

由上述問題直接引出概念

有序數對: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記作(a,b)。

請思考: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有序數對,有序數對都有哪些用途?

[探究1]請學生結合實際的教室座位 若位置記法為(列數,排數)

(1)請問(5,4)和(4,5)表示的是哪個同學的座位?

(2)游戲:教師說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學生立即站起來。

(3)思考:(3,4)和(4,3)指的是不是同一位置?

[討論]利用有序數對,能夠準確地表示一個位置,生活中利用有序數對表示位置的情況很常見,如人們常用經緯度來表示地球上的地點等。(展示課件)

小明是朝陽實驗學校剛入學的初一新生,他為了盡快熟悉學校,請高年級同學為他畫了學校的平面示意圖。如果用(2,4)表示圖上校門的位置,那么花壇圖書館、體育館、教學樓的位置分別可以表示成什么?(課件展示地圖)

解:花壇(4,6),圖書館(5,0),體育館(9,6),教學樓(10,3)

知識點:有序數對

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記作(a,b)。

注意點:(a,b)與(b,a)表示的是兩個不同的位置。

主要方法:利用有序數對可以確定平面內點的位置,如根據數對畫圖形。反之,也可點的位置轉化為有序數對,如經緯網的使用。有序數對與點的位置實現了簡單的數形結合。

小王初到某個公司,你有什么辦法讓他比較容易地找到圖上的幾處場所。

自由設計 二選一

1、 在方格紙上設計一個用有序數對描述的圖形。

2、設計一個游戲,如解密游戲、迷宮游戲等。

七年級學生的好奇心較重,學習主動性不夠,主要是靠自己的興趣而學習。因此,我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明確了以學生為中心,利用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來引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一方面能生動清楚的反映圖形,增加課堂的容量,同時有利于突出重點, 增強教學條理性,形象性,更好的提高課堂效率.

初一數學整式教案篇十六

1.使學生正確理解數軸的意義,掌握數軸的三要素;

2.使學生學會由數軸上的已知點說出它所表示的數,能將有理數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

3.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重點: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正確掌握數軸畫法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難點:正確理解有理數與數軸上點的對應關系.

1.小學里曾用“射線”上的點來表示數,你能在射線上表示出1和2嗎?

2.用“射線”能不能表示有理數?為什么?

3.你認為把“射線”做怎樣的改動,才能用來表示有理數呢?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數軸.

與溫度計類似,我們也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出刻度,標上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零.具體方法如下(邊說邊畫):

提問:我們能不能用這條直線表示任何有理數?(可列舉幾個數)

在此基礎上,給出數軸的定義,即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通過上述提問,向學生指出: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缺一不可.

例1畫一個數軸,并在數軸上畫出表示下列各數的點:

例2指出數軸上a,b,c,d,e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課堂練習

示出來.

2.說出下面數軸上a,b,c,d,o,m各點表示什么數?

1.在下面數軸上:

(1)分別指出表示-2,3,-4,0,1各數的點.

(2)a,h,d,e,o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2.在下面數軸上,a,b,c,d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3.下列各小題先分別畫出數軸,然后在數軸上畫出表示大括號內的一組數的點:

(1){-5,2,-1,-3,0}; (2){-4,2.5,-1.5,3.5};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95889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