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飛向地球教案(匯總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8 13:53:27
熱門飛向地球教案(匯總12篇)
時間:2023-10-28 13:53:27     小編:雁落霞

教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指導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教案的編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具以下是一些教師設計的經(jīng)典教案,供大家學習借鑒。

飛向地球教案篇一

“5!4!3!……”隨著倒計時,我準備飛往月球。

兩個月前,我買了一張“神舟”號彩票,贏得了大獎——去月球旅行。

這時,總司令發(fā)出命令:“點火!”巨大的神舟36號宇宙飛船升到地面并飛向月球。在飛行了十多個小時后,宇宙飛船降落在月球的一個開闊地帶?!澳愫茫 币粋€愛的機器人為我們打開了門。“歡迎來到月球旅行。我是你的向導機器人——瑞克?!?/p>

說完,他帶我去了一艘小飛船,讓他駕駛它。幾分鐘后,我們來到了一個城市,維克城。在這個城市,我又看到了藍天、白云、小河和樹木。當我在看風景時,里克停下飛船對我說,“這是人類在月球上建造的實驗室,生物圈3號?!毕铝孙w船后,我環(huán)顧四周,周圍是一片小小的熱帶雨林、小小的海洋、小小的沙漠和許多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

“這是一個由科學家在月球上建立的實驗室,旨在研究人類是否能生活在其他地方的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比鹂苏f。我發(fā)現(xiàn)幾只老虎在草原上獵食羚羊?!斑@是中國的華南虎。目前他們在這里幸福地生活著。”里克給了我另一個解釋。然后,我不僅看到了獅子、大象和其他野生動物,還看到了一些地球上幾乎滅絕的動物,如大熊貓、中華鱘、東北虎等。

我還看到了一系列罕見的地球景觀,如青云白鶴。我們再次踏上宇宙飛船,開始了新的旅程。十分鐘后,我們來到了旅程的第二站——月亮山風景區(qū)。當我來到環(huán)山風景區(qū)時,我被這迷人的風景所吸引——這是太陽升起的時候。月球的自轉周期大約是27天7小時,即每月一次。

我很幸運看到了這一幕。首先,周圍的天空空開始變黃,然后變紅,最后,太陽顯示出一點點,幾分鐘后,半個太陽出現(xiàn)了,最后,整個太陽升起,天空空被照亮,我看到了地球,這個藍色的星球在陽光下非常美麗。有點想家。之后,我來到了月球采礦場,在那里人們可以體驗手工采礦的樂趣。我一次挖一個,汗流浹背,但我還是很開心,因為我在地球上挖出了一種稀有金屬礦石——鈦礦。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還參觀了許多景點,比如牛仔游樂園,度過了快樂的一周。最后,我滿意地踏上了回家的飛船,揮揮手,告別了生機勃勃的月亮。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飛向地球教案篇二

1、認知目標:了解宇航員飛向月球的經(jīng)過,了解現(xiàn)代宇航事業(yè)的發(fā)展情況。

2、能力目標: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培養(yǎng)他們收集相關資料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收集資料的樂趣、能主動地探索問題、研究問題。

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月球的資料阿波羅11號登月視頻地球圖片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1、同學們,每到中秋,人們都喜歡賞月誦月。有關月亮的傳說、故事也很多。誰能列舉一二。(嫦娥奔月、吳剛砍桂樹等)

2、那么,作為天體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

3、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對月球心馳神往,渴望著有一天能夠登上月球,而這個夢想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終于實現(xiàn)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介紹當年登月情況的課文《飛向月球》。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生根據(jù)“飛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開發(fā)價值”理清課文脈絡。

三、閱讀感悟、重溫歷史

1、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飛出地球,飛向月球,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月球,實現(xiàn)了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那段激動人心的場面。

2、播放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月的視頻。學生交流觀后的感受。

3、學生閱讀課文第5自然段,引導交流閱讀體會。(抓住“終于”、“深深的腳印”等詞)

5、出示阿姆斯特朗的話:“對于一個人來說,這只是一小步;但對于人類來說卻是巨大的一步?!睂W生齊讀,交流感受。

6、看到他們登上月球時的情景,你又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四、閱讀體驗、快樂旅行

1、月球離地球有38萬多公里之遙,那么宇航員又是怎樣飛向月球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宇航員開始月球之旅吧!

2、學生自由讀課文一至四自然段,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飛向月球的經(jīng)過。(抓住離開地球、加速向月球前進、脫離地球、接近月球、在月球著陸等幾個步驟說)

3、在旅行的過程中,哪些事情給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引導學生閱讀交流描寫宇航員飛行時工作、吃飯、休息的句子。讓他們不僅體會到其中的趣味,也體會到其中的艱辛。

五、閱讀交流、作客月球

3、出示地球圖片、語句“最令宇航員百看不厭的是地球,它發(fā)出耀眼的藍色和白色的光芒,漂浮在茫茫的宇宙中?!敝笇W生有感情朗讀。

4、引導學生討論交流:為什么地球宇航員百看不厭?

六、閱讀思考、開發(fā)月球

1、自由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思考月球有哪些開發(fā)價值。

2、假如你是一位研究月球的科學家,你還想做哪些研究呢?

七、閱讀升華、總結激趣

2、一同學為宇航員,其余同學為記者,模擬采訪。

3、總結激趣。同學們,無窮無盡的宇宙里藏著數(shù)不清的奧秘,老師希望你們好好學習,將來去研究它們,開發(fā)開發(fā)它們,讓更多的天體,更多的資源為人類造福!

七、教學后記:

飛向地球教案篇三

1、去旅行

-----老師手里有5封信,他們是月球的朋友給我們的邀請函,請小朋友到月球去做客,信封上分別寫著678910,下面請小朋友來當郵遞員把信送到5個小組。

2、買票

-----每名小朋友都選擇你喜歡的顏色的票。然后看到車票上會有一道算數(shù)題,算出它的答案,比如得數(shù)是6的選擇神舟6號,坐到寫有6的信封位置。

3、檢票

----各位乘客好,飛往月球的神舟號要起飛了,請各位乘客系好安全帶,我們要去檢票了,沒有票或坐錯位置的.乘客請到售票處來。

一.改錯

1.幫助坐錯位置的乘客把他們送到正確位置。

2.出示錯題卡進行多角度改錯。

如:1+4=6可以改成2+4=6

1+5=6

1+4=5

1.搶答題

----幼兒分成了神舟6號、7號、8號、9號、10號隊。教師出示題卡,幼兒搶答,比一比哪隊得分多。

2.必答題

----每組選出兩名代表,要求幼兒用三種改正的方法。

3.請獲勝組代表發(fā)表獲勝感言

----根據(jù)得分選出前三名

打開畫冊《方向月球》做宇航員,找出每個飛船上的錯題,進行修改,讓飛船成功飛向月球。

飛向地球教案篇四

1、了解地球的形狀,知道地表顏色等基本知識,感受地球的美麗,激起對地球的熱愛之情,明白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有責任保護地球。

2、學會課文生字6個,理解并積累詞語;進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能正確地確定部首。

3、正確掌握頓號與“和”的用法,會仿照例句寫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1、教學重點:了解地球的模樣,知道不同的地表顏色代表著不同的地方;學會使用頓號。

2、教學難點:了解北極和南極。

2課時

1、能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了解地球的形狀,知道地表顏色的最基本的知識,感受地球的美麗。

2、學會本課生字“渾、牧、泊、漠、茫、礦”,理解“渾身、牧場、白茫?!钡仍~語的意思。

3、正確掌握頓號與“和”的用法,會仿照例句寫句子。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樣的嗎?

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出示地球儀(或地圖),提問:看了地球儀,你對地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和疑問嗎?(注:也可播放有關的.課件演示。)

是啊!地球儀正是根據(jù)地球和地球表面的地理狀況而制作的模型,你們的這些發(fā)現(xiàn)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帶著你們產(chǎn)生的疑問(如:地球上的各種顏色表示什么)來讀讀課文吧。

1、口頭提出或投影出示自學提示:

(1)讀準生字的讀音,讀通課文。

(2)簡要說說地球什么樣。

2、學生自學。

3、檢查反饋。

(1)分組分節(jié)朗讀課文。

(2)指名學生說說地球什么樣?(點出地球是個“大圓球”,“穿著花衣裳”即可。)

(3)隨機理解“渾身”這個詞語。

(4)引導體會地球的形狀和顏色特點,指導朗讀第2節(jié)。

1、自由讀課文3-7節(jié),邊讀邊劃,地球的花衣裳有哪幾種顏色?它們各是什么地方?

讀后完成填空:______________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2)指名學生選自己喜歡的顏色來反饋交流,并說明喜歡的理由。

(3)質疑:你對所填的詞有哪些不理解?

(北極:地軸的北端,北半球的頂點。南極:地軸的南端,南半球的頂點。南極、北極是地球最冷的地方,常年覆蓋著積雪。)

2、拓展想象,句式訓練。

(1)想象一下,地球上的顏色除了剛才所填的事物,還可以填什么事物?

那綠色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提問:你所填的事物有什么根據(jù)?(指導學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按事物的本來面貌進行描寫。)

(3)選取學生所填的一個句子,與文中相應的.詩句進行比較。

那綠色的地方,是公園、草地和花壇。

那綠色的地方,是森林、田野和牧場。

讀讀上面的句子。

體會:課文中為什么不寫綠色的地方,是公園、草地和花壇?

根據(jù)學生回答小結:遠遠地看地球,看不清細小的物體,只能看到大面積的概貌。

3、學習頓號與“和”的用法。

(1)出示課后第4題的句子,同桌互讀句子,說說頓號與“和”的用法。

(2)指名反饋。

(3)師小結:頓號前后的詞具有共同特點,并且可以換序,“和”一般用在最后一個詞前。

(4)完成作業(yè)本第6題。

1、朗讀課文,感受地球之美。

2、課后識記有關地球的知識。

1、學習課文1、8小節(jié),激發(fā)學生對地球的熱愛,明白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有責任保護和利用地球,抒發(fā)心中激動之情。

3、進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并在老師指導下正確選擇義項。

4、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地球多美??!然而,每天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卻從來沒有真切地看過穿著一身如此漂亮花衣裳的地球母親,你有什么好辦法嗎?(生自由述說)

你們的辦法可真多呀!也很好!今天,我們暫且就乘上科學家們已經(jīng)制造的飛船去太空看一看吧。

齊讀第1小節(jié)。

課件演示:飛船緩緩飛離地球進入太空,在飛船里觀看地球的情景。(準備一些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

看得出來,同學們非常的興奮和激動,讓我們懷著這樣的心情讀第1-7小節(jié)。

討論:結束了這一次虛擬的旅行,你最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把你想說的寫下來,想做的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展示學生寫的話和畫的畫,師生共同評議、討論。

過渡:小朋友們這么愛護地球,而且都有學好本領,長大了把地球打扮得更加漂亮的遠大理想,我相信當我們真正登上太空去看地球的那一天,地球準會更漂亮。

你認為地球將會發(fā)生哪些變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也可提出我們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讓我們的地球媽媽永遠美麗下去,讓這顆藍色的星球永遠在宇宙中璀璨下去。)

1、回顧部首查字法。(投影部首查字法的使用步驟,寫出序號)

2、用部首查字法查帶點字的意思。

牧場草原白茫茫渾身。

3、反饋交流。

1、完成《課堂作業(yè)本》。

2、以“保護地球”為主題,收集資料,開一個主題班會。

飛向地球教案篇五

今天將正式進入地理知識的學習:從認識地球開始。因為我沒有學過地理,也沒有教過地理,壓力也很大。沒有太多現(xiàn)成的材料,只有重新開始。

對于備課,準備到什么樣的程度為好呢?可以說人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上了這么多年的課,而且教材的內(nèi)容始終沒變,還不手到擒來,小菜一碟,走進教室就能侃起來。還有的教師資源共享后便完整無缺的把現(xiàn)成課件帶到課堂進行教學,即使有自己的思想,因為要跟著課件走,所以一堂課下來,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也難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說形成自己的風格了。要把一節(jié)課對付下來,每個教師都不難做到,難的是如何不重復自己昨天走過的路,對每個人來說是個挑戰(zhàn)。

看了很多教師的備課案例、無疑對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培訓。

備課、教案、學習、反思,我決定從自己入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下去

第三節(jié)課,可電腦不能用,連地球儀也沒找到。認識地球的過程是個復雜的認識過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資料,從地方——地圓——地球,從古代傳說——張衡的推測——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將地理與歷史緊密的結合起來,帶學生跨越了人類歷史的時空。

這節(jié)課的難點在下面的第二課時,關于經(jīng)緯網(wǎng)的問題。因為本節(jié)課的課件是兩課時的內(nèi)容,因此,下節(jié)課重點思考讓學生怎么能牢固掌握這個經(jīng)緯網(wǎng)這個難點,這是學習地理必備的工具與武器。

面對新的教學對象,新的教學模式,從岸邊戲水到水中暢游,然而只有當我們潛在水下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潛伏的危機。教師只有在二次備課中,才能將課堂上的遺憾、缺漏、靈感做個梳理,只有這樣,才能改進提高。

教案不是劇本,我很欣賞這句話。在教學設計中,有些教師認為教案要越詳細越好,甚至連學生的每一句話都寫在上面(除非是課堂實錄,不然實現(xiàn)你怎么知道學生是如何回答呢?)

如果課堂上我們一成不變的讓教案牽著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劇中的主角永遠不可能是我們的學生。

雖然課后的反思也許不一定能彌補過去的一堂課的遺憾,但能讓下一次走進課堂的你多了一份從容,多了一份自信。

飛向地球教案篇六

1.研討本文結構,了解本文說明的條理。

2.研討本文的說明方法。

3.搜集有關地球及其能源的開發(fā)利用的資料,以便了解科學的飛速發(fā)展,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激勵學生對未來的探索。

研討本文結構,了解本文說明的條理。

研討本文結構,了解本文說明的條理。

自讀課

提示簡評法

電腦、電視

閱讀討論法

氣圈看看水圈我們石圈:位置的

性質地形成球探索開發(fā)

時間階段目標

1.補充、擴大知識面,激發(fā)學生讀課文的欲望。

2.了解課文內(nèi)容。

3.明確本文的說明對象

4.研討本文結構,了解本文說明的條理。

5.進一步把握課文內(nèi)容。

6.理解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理。

1.導入:

(1)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但對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

(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關知識,就清仔細閱讀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的《看看我們的地球》一文。

2.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并思考:從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

3.提示:地球有哪些部分組成?課文主要介紹的是哪部分?明確:地球有氣圈、水圈、石圈組成。主要介紹了主體石圈。

4.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了有關石圈的知識?

明確:課文從石圈的位置、性質、形成以及人類對石圈的探索及開發(fā)利用等方面介紹了有關石圈的知識。文章先由地球的氣圈、水圈引出課文的說明對象——石圈,接著介紹石圈的位置、性質及形成;有石圈的形成,引出人們從古到今對石圈的最上層的開發(fā)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解決石圈最上層可利用的各種礦物質資源日益減少的問題;由解決的辦法又引出對地熱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內(nèi)部物質的結構和它們存在的狀況;由此又引出要揭開有關地球起源之謎,最后,展望開發(fā)利用其他天體的美好前景。

明確:作者認為要解決石圈上可利用的礦物資源日漸減少的問題有兩種辦法:

(1)靠現(xiàn)代地球物理探礦、地球化學探礦和各種新技術部門的合作者們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繼續(xù)找尋和利用新的物質和動力來源,熱就是便于利用的動力根源。

作者認為了解清楚地球內(nèi)部物質的結構和它們存在的狀況的辦法是:

(1)通過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對地球的內(nèi)部結構進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發(fā)射火箭到其他天體和通過遠距離自動控制儀器的記錄等,得到有關那個天體內(nèi)部結構的資料來進行比較研究,間接地了解地球內(nèi)部物質結構和它們存在的狀況。

6.提問:課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各舉一例說明其作用。

明確:

(2)列數(shù)字:“大約每往下降33米,溫度就升高1℃?!蓖ㄟ^數(shù)字準確地說明了越往地球深處,溫度越加增高。

(3)作比較:“可是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的眼睛所能鉆進石圈的深度,頂多也不過十幾公里。而地球的直徑卻有著12,000多公里呢!”通過列數(shù)字、作比較說明當時我們對地球的了解非常有限。

7.總結:

8.交流現(xiàn)代人們對地球的開發(fā)資料。

教師活動

1.說導語

2.(1)聽讀評讀(2)評價答案的優(yōu)劣。

3.提示思考角度

4.(1)提出思考的問題(2)歸納總結

5.提問,巡視。

學生活動

1.介紹知道的地球知識。

2.(1)個別分段讀課文,并思考問題。(2)回答問題

3.思考回答

4.閱讀討論概括回答

5.閱讀課文篩選答案

6.理解閱讀,討論回答。圈點答案。

飛向地球教案篇七

過渡:那么,你們知道這些特殊的“裝置”是什么嗎?它們該如何正確使用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見識見識吧。

學生:活動,討論等(略)

學生:發(fā)言、說明自己看到和討論的結論等等。

:通過剛才的觀察和同學們的介紹,我們可以確定在地球儀上的這些最明顯的點和線:北極點、南極點、地軸、經(jīng)線和緯線等,如教材p5頁xxx1.4“地球儀上的點和線”所示。學生:分組觀察地球儀,查找、記錄地球儀上特殊的點、線,討論它們是如何被確定的等等。

師生互動:教師巡視,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提示學生觀察中要注意的問題,鼓勵學生介紹自己的觀察結論等。

學生:發(fā)言、回答提問等。

設問:實際上,地球里并不是真有一根軸,地球表面也沒有畫出經(jīng)線和緯線,那么,地球儀上的經(jīng)線和緯線是如何確定上去的呢?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活動來看看這個問題。

活動:繼續(xù)以小組為單位,觀察地球儀表面點和線,討論、思考下面問題:

1.什么是地軸、北極和南極?

2.什么是經(jīng)線和緯線?

3.這些點和線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

學生:分小組活動、討論、分析等。

學生發(fā)言:結合自己的活動和小組討論的結果,學生發(fā)言(略)。

:地球儀上,地球的自轉軸叫做地軸。地軸與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叫兩極,位于地軸北面的是北極,位于南面的是南極。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是緯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是經(jīng)線。

承轉:在這些點和線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經(jīng)緯線了,老師這里有個有小竅門,可以幫助大家區(qū)分一下。

學生:聽講、思考,分組繼續(xù)觀察、討論問題。

師生互動:教師巡視,提示學生觀察、找出經(jīng)緯線和南北極點的關系,自己的結論等等。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領悟“經(jīng)”對應的是豎的直線。“緯”對應的是橫的直線(在平面簡xxx中適用)。

講述:剛才的小竅門僅適用于我們在平面簡xxx中繪制成直線的經(jīng)線和緯線,實際的'地球儀上,經(jīng)線和緯線又有什么特點?該如何區(qū)分呢?下面我們通過活動來認識一下。

活動:要求學生:

1.每四個人為一個活動小組,每組派一位女生領一個地球儀并負責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寫在地球儀的包裝盒上。

2.每組分發(fā)一根繩子,繩子的長短稍長于地球儀周長,自己準備直尺,量算比較長度。

3.老師要求觀察地球儀時才能動,其余時間地球儀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多媒體展示問題:

1.緯線的定義,用自己的話提煉出要點。

2.緯線的形狀?

3.緯線長度及變化?

4.地球儀上有多少條緯線?緯線指示的方向?

講述:請大家停止討論,就這幾個問題來分享討論結果。

提煉要點:一邊聽同學們的回答,一邊完善附表(板書。)

定義

形狀

長度及變化

指示方向

緯線

垂地軸,環(huán)地球

由赤道向兩極逐漸變短

東西

赤道上移動,沒有向上(北方),也沒有向下(南方),所以,移動的方向只是在東西方向上變化,說明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過渡:同樣的學習方法,我們來看看經(jīng)線的有關特點。

學生:聽講,思考。

學生:猜測地球儀和繩子的用途。利用手中的地球儀和教材p6,思考討論提出的問題:

教師:提示學生這里緯線長度的比較需要用到老師的繩子和自己的直尺

師生互動:老師可巡視,指導學生如何用繩子和直尺對比量算緯線長度。

學生回答:

1.緯線定義(看書得出的結論):和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大圓。

2.緯線是圓的。

3.長度不相等,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變短。

4.地球儀上有無數(shù)條緯線。

學生:(體會感悟)沿著赤道移動,在往東或者往西走,所以緯線應該指示東西方向。

學生:回答,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教師:實際上,地球儀上的緯線是數(shù)不清的,有無數(shù)條,那么,我們怎么來區(qū)分這些不同的緯線呢?下面,我們還是通過活動來認識這個問題。

活動:觀察地球儀,認識緯度在地球上的劃分。

1.每四個人為一個活動小組,每組派一位女生領一個地球儀并負責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寫在地球儀的包裝盒上。

2.按老師要求共同觀察地球儀,其余時間地球儀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仔細閱讀地球儀上不同緯線上標注的緯度度數(shù),看看緯度的劃分有什么規(guī)律(提醒學生在地球儀正確位置去查看到緯度的標注)。

學生:活動、討論等。

學生:發(fā)言等。

學生:發(fā)言等。

歸納:0°緯線位于地球儀的中部,就是我們熟悉的赤道線,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它是地球儀上最長的緯線。由于這一特殊的屬性,赤道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一些有赤道穿過的國家和地區(qū),常常建一些所謂的“赤道紀念碑”來一起人們的關注,如,教材p6頁xxx1.7“基多赤道紀念碑”。

活動:確定了赤道是0°緯線,那么,其它的緯線度數(shù)又是如何標定的?緯度是如何變化的?最大的緯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讓我們繼續(xù)觀察地球儀,找出這些規(guī)律吧。

學生:活動、討論、發(fā)言等等。

歸納:從地球儀上我們可以得出有關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1.緯線的度數(shù)范圍是0?-90?,赤道為0°,南北極點是90°;2.緯度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遞增,最大的緯度分別位于北極和南極點。

學生:活動、討論、發(fā)言等等。

歸納:赤道以南稱為南緯,赤道以北稱為北緯,人們還利用英文“南”“北”的單詞首字母“n”和“s”作為代號,分別表示北緯(度)和南緯(度)。

練習:例如,北京大概是北緯40度,用數(shù)字和字母該如何表示呢?(40°n或n40°均可以)

拓展:在黑板上畫出最長的緯線——赤道,大家觀察地球儀上緯線的分布規(guī)律,然后補充幾條緯線:南北緯23.5?,南北緯66.5?,標出南北極點的度數(shù)90?。

學生:聽講,記錄等

課堂:依據(jù)板書,構建本課時的知識結構,提及下一課時的。

飛向地球教案篇八

1.初步學唱歌曲《畫地球》,唱準15和3。

2.運用圖譜、交流、繪畫等方法理解歌詞內(nèi)容,創(chuàng)編歌詞“畫上xx”。

3.體驗熱愛美麗的地球和家園的情感。

黑板、歌曲圖譜、展板、紙筆若干、鋼琴伴奏。

1.兒歌復習《國旗紅紅的哩》。

2.猜謎形式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請你們猜個謎語,猜猜這是什么?

2.在圖譜的幫助下,學唱歌曲。

(1)出示圖譜,教師完整念歌詞。

(2)幼兒在鋼琴伴奏下,學念歌詞。

(3)教師范唱歌曲兩遍,第一遍清唱,第二遍隨鋼琴伴奏演唱。

(4)幼兒嘗試聽伴奏演唱歌曲。

(5)針對幼兒學唱情況進行重點練習,如有節(jié)奏、歌詞不太準確地樂句,老師帶領幼兒進行分句練習。

3.幼兒嘗試繪畫創(chuàng)編歌詞。

(1)幼兒嘗試繪畫創(chuàng)編歌詞。

師:地球上還有這么多美麗的事物,請小朋友們轉身從椅背后的布兜

里拿出紙筆,在小椅子上,每人為地球畫一樣你想畫的東西。

(2)演唱創(chuàng)編歌曲

師:小朋友們畫了這么多美麗的事物,我們把它編到歌曲里,這樣你

會唱嗎?我們來試試看吧。

4.遷移經(jīng)驗,提升情感。

師:我們的`地球只有一個,我們要做地球的小衛(wèi)士,保護我們的地球,

讓地球變得更加美麗!

飛向地球教案篇九

1、使學生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jīng)緯度的劃分。

2、學會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過對地球形態(tài)認識過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類對事情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

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jīng)緯度的劃分。

地球上經(jīng)緯度的劃分。

談話法和講授法。

飛向地球教案篇十

1.鼓勵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2.激發(fā)幼兒“保護地球母親”的意識和樹立發(fā)展綠色科技的遠大理想。

3.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1.保護地球從我做起,從生活中愛護環(huán)境、節(jié)水節(jié)電等做起。

2.激發(fā)幼兒保護地球的意識。

dvd、資料

一、老師介紹地球目前的嚴峻情況。

二、引導幼兒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的意見。

三、總結,教育幼兒擔負起小主人的職責,愛護地球,保護地球。

在本次活動中,我利用電視及講故事,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幼兒的興趣非常濃,參與性高,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發(fā)言并暢談自己的理想,但在幼兒樹立理想上,我應該創(chuàng)設一些人類保護地球的成就情景,讓幼兒有更豐富的體驗。我會不斷地總結和努力,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小百科: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飛向地球教案篇十一

1、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經(jīng)線、緯線的特征以及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方法。

2、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jīng)線、緯線位置,了解經(jīng)緯網(wǎng)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4、激發(fā)學生對地球的熱愛情感和探究地球的欲望,培養(yǎng)認真學習的科學態(tài)度。

學習經(jīng)線、緯線的有關知識,并能夠運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位置。

在地球儀上識別經(jīng)線和緯線,學習按照經(jīng)緯線在地球儀上準確尋找位置。

教師:

地球儀、多媒體課件學生:小型地球儀

1、同學們,通過《蔚藍色的地球》一課的學習,你對地球有什么了解?

2、地球媽媽以其博大的胸懷孕育了所有的生命,還給我們奉獻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地球村,共同感受她的迷人風光。(播放配樂地球美景的風光片)

3、看著這些美麗的景色,你想說些什么?(學生抒發(fā)對地球的熱愛之情)

4、正像同學們所說,地球是美麗的,地球是神奇的,地球的每一處美景都是令人向往的,但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所以我們要熱愛地球、了解地球,但是地球太大了,人們站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看清她的全貌,于是,科學家們仿照地球的模型,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板書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縮小的地球開始,研究地球儀上的一點知識。(課件:地球儀)

1、我們在四年級的時候學習過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誰還記得?

2、地球儀上也是采用這種方法辨別方向的,(課件:方向標)跟著老師一起指一指地球儀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3、地軸北端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叫北極,那什么叫南極?(課件:指示北極和南極)

4、能在地球儀上又快又準地找到這些方向對我們后面的學習可有好處了!讓我們請出我們的新朋友——地球儀。請同學們學著老師的樣子輕輕地按照從西向東的方向慢慢地轉動地球儀,仔細觀察,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依據(jù)觀察匯報)

5、科學家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在地球儀上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江河湖泊、國家、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和名稱。

1、剛才同學們發(fā)現(xiàn)地球儀上有許多縱橫交錯的線,是什么呢?讓我們先研究縱線(課件:經(jīng)線圖)這些經(jīng)線連接地球的哪兩個地方?(南極和北極)對,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經(jīng)線(課件:經(jīng)線)。

2、既然連接南北兩極,那么經(jīng)線指示什么方向?

3、為了研究方便,科學家們經(jīng)過反復推敲,在地球儀上將經(jīng)線分成兩個180度,從哪條經(jīng)線算起呢,同學們找找。

4、對,0度經(jīng)線又叫什么?

5、科學家們規(guī)定以本初子午線為界限,以西的經(jīng)線稱為西經(jīng),共180度,用w表示;以東的經(jīng)線成為東經(jīng),也是180度,用e表示。(課件:經(jīng)線緯線的范圍)

6、同學們仔細觀察,在地球儀上找出老師說的經(jīng)線,比一比哪組最快最準?

7、看看這些經(jīng)線在形狀上、長度上有什么特點?

1、剛才我們共同研究了地球儀上的縱線,也就是經(jīng)線,接下來讓我們再來研究地球儀上的橫線。那么怎么研究呢,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點參考。(課件:(1)、在地球儀上,順著----方向,圍繞地球一周的線叫緯線,緯線指示-------方向。(2)、緯線的形狀是------,長度------,最長的0度緯線叫------。(3)、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叫------,赤道以南叫------。(4)、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分成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南叫-------,赤道以北叫------。)

2、研究之前請聽清要求,(1)每位同學都要認真閱讀教材99頁的內(nèi)容,仔細觀察地球儀,各抒己見;(2)各組記錄員做好討論記錄;(3)選一名寫字最棒的同學代表小組補充板書;(4)選一名聲音最洪亮的同學代表小組匯報學習成果。聽清了嗎?好,各組按照研究經(jīng)線的方法用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研究經(jīng)線,開始。

3、各組代表匯報,教師適當點撥。(課件:緯線的指示方向、赤道、南緯北緯的范圍、南北半球的劃分)

1、這節(jié)課同學們的表現(xiàn)老師非常滿意,還想不想繼續(xù)展示你們的聰明才智?可沒那么容易的,要想繼續(xù)表現(xiàn)必須闖過兩道關卡,闖嗎?好,闖過之后還有獎勵啦!

2、第一道關卡(課件:0度經(jīng)線叫------,以本初子午線為界限,以東的經(jīng)線叫做------,以西的經(jīng)線叫做------,科學家們以西經(jīng)------度和東經(jīng)------度為界限,將地球分為------和------。)

3、他順利闖關成功,給點掌聲。老師也將給你一份獎勵。(課件:本初子午線的地面標志、子午宮及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音樂短片)

4、看了以后有什么疑問?(課件:介紹子午線地面標志的地點、來歷)

5、第二道關卡(課件:0度緯線叫做-------,以赤道為界限,以北的緯線------,以南的緯線叫做------,科學家們以------為界限,將地球分為------和------。)

6、他順利闖關,掌聲響起來。也將得到老師的一份獎勵。(課件:赤道紀念碑及其來歷)

7、同學們,地球表面并沒有這些經(jīng)線和緯線,那么科學家們?yōu)槭裁匆O計這些呢?用什么用呢?讓我們先來做個游戲你就會領悟到的。

10、經(jīng)緯線可以準確地確定地球上的某一點的具體位置,在航空、航海、軍事等方面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11、請同學們在地球儀上找一找我國首都的經(jīng)緯線,烏魯木齊呢?香港呢?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地球儀上不只是經(jīng)線緯線,還有七大洲、四大洋,各地的景色非常優(yōu)美,課下請同學們收集世界美景的圖片,下節(jié)課我們深入美麗的地球村,進一步了解她的風采。

飛向地球教案篇十二

?問題】

(1)請同學們觀察老師手中的地球儀分別由哪幾部分組成?

(2)該地球儀是否是固定不動的?

?教師活動】撥動地球儀中的地球使其轉動

?學生活動】自主思考,回答

(1)分別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軸及一個小地球組成;

(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轉動的。

?師生共同總結】其實生活中,我們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動的,它就像我們的地球儀一樣是會轉動的。

?教師活動】可是它究竟是怎樣進行轉動的呢?請兩位同學上臺分別旋轉這個地球儀,觀看兩位同學是否出現(xiàn)錯誤。

?學生活動】實驗,自主思考,回答

?師生共同總結】地球儀上的地球是圍繞固定軸進行旋轉的,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同樣也有一根地軸,地球也無時無刻不在繞著地軸進行旋轉運動,旋轉時分為兩個方向,而正確方向則是自西向東不斷旋轉。

?展示活動道具】手電筒及地球儀

?實驗活動】請兩個同學上臺,一個同學手持手電筒,打開手電筒照射小地球的一面,關閉后再次打開,另一個同學旋轉地球儀中的小地球。

?問題】小地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學生活動】自主思考,回答。當有光源照射在地球上時,小地球儀被照射的一面變亮而另一面則為暗。

?教師總結】地球表面也有光源照射,就是太陽光。同時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正是因為它不能被陽光穿透因此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白晝,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黑夜。而區(qū)分白晝和黑夜的那一個圓圈所在的界限則是晨昏線。

?問題】

(1)地球是不斷旋轉的,地球自轉一周需要多長時間?

(2)地球的自轉會對白晝和黑夜有什么影響?

(4)兩個極點(北極點、南極點)是否產(chǎn)生“運動”?

?學生活動】自主思考,小組討論,總結歸納,回答

?師生共同總結】

(1)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24小時,也就是一天

(2)地球自轉產(chǎn)生晝夜交替且由于地球自西向東旋轉因此太陽東升西落

(3)地球上不同經(jīng)線所經(jīng)歷的白天黑夜不同,因此出現(xiàn)了不同地區(qū)時間差異

(4)兩個極點進行旋轉運動。

(5)由于地球的自轉導致我們每天坐在這里學習的同時也“日行萬里”。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32436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