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優(yōu)平方根教案十分鐘(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8 19:19:06
最優(yōu)平方根教案十分鐘(通用18篇)
時間:2023-10-28 19:19:06     小編:GZ才子

教師在編寫教案時要注重教學設計的精確性和完整性。教案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供廣大教師參考借鑒。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一

1.內容

算術平方根的概念,被開方數(shù)越大,對應的算術平方根也越大.

2.內容解析

基于以上分析,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為: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教學目標

(1)了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一個非負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2)會求一些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2.目標解析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深化對算術平方根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2.師生互動,學習新知

師生活動:學生可能很快答出邊長為5d.

追問請說一說,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師生活動: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回答,教師可結合圖片強調思路.

問題3完成下表:

正方形的面積/d

追問(1)根據(jù)以上學習,你認為對于算術平方根中被開方數(shù)可以是哪些數(shù)?

師生活動:學生回答,教師明確:算術平方根中被開方數(shù)可以是正數(shù)或0,即非負數(shù).

追問(2)為什么負數(shù)沒有算術平方根呢?

師生活動:學生思考、回答,教師點撥:因為任何一個正數(shù)的平方都不可能是負數(shù).

追問(3)請判斷正誤:

(1)-5是-25的算術平方根;

(2)6是的算術平方根;

(3)0的算術平方根是0;

(4)0.01是0.1的.算術平方根;

(5)一個正方形的邊長就是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的算術平方根.

師生活動: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討論,教師對有難度的進行適當引導.

設計意圖:檢驗對算術平方根的理解.

3.例題示范,學會應用

例1求下列各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1)100;(2);(3)0.0001.

追問從例1中,你能發(fā)現(xiàn)被開方數(shù)的大小與對應的算術平方根的大小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2);(3).

師生活動:學生先說明所求式子的含義,然后三名學生板演,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使學生熟悉算術平方根的符號表示,全面了解算術平方根.

4.即時訓練,鞏固新知

(1)教科書第41頁的練習.

(2)求的算術平方根.

5.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并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什么是算術平方根?

(2)如何求一個正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3)什么數(shù)才有算術平方根?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進行梳理,進一步落實相關概念.

6.布置作業(yè):

教科書習題6.1第1、2題.

五、目標檢測設計

1.若是49的算術平方根,則=().

a.7b.-7c.49d.-49

設計意圖:本題考查學生對算術平方根概念的理解.

2.說出下列各式的意義,并求它們的值.

(1);(2);(3);(4).

設計意圖:本題考查學生對算術平方根概念的理解,以及是否能正確認識符號化語言.

3.的算術平方根是_____.

設計意圖:本題考查學生對算術平方根概念的全面理解.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二

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確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能用符號正確地表示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理解開平方運算和乘方運算之間的互逆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知識重點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數(shù)的平方根。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思考歸納

導入概念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9,這個數(shù)是多少?

學生思考并討論,使學生明白這樣的數(shù)有兩個,它們是3和-3.受前面知識的影響學生可能不易想到-3這個數(shù),這時可提醒學生,這里的這個數(shù)可以是負數(shù).注意中括號的作用.

又如:,則x等于多少呢?

使學生完成課本165頁的填表練習.

給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shù)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如果=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求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

例如: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所以平方與開平方互為逆運算.

觀察:課本165頁中的圖10.1-2.

圖10.1-2中的兩個圖描述了平方與開平方互為逆運算的運算過程,揭示了開平方運算的本質.

讓學生體驗平方和開平方的互逆關系,并根據(jù)這個關系說出1,4,9的平方根.

注意:這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建立平方根的概念,先不引入平方根的符號,給出的數(shù)是完全平方數(shù).

例1:(課本165頁的例4)。求下列各數(shù)的平方根。

(1)100(2)(3)0.25

建議教師要規(guī)范書寫格式。這個思考題是引入平方根概念的切入點,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體驗.

在等式中求出x的值,為填表做準備.

通過填表中的x的.值,進一步加深時“兩個互為相反數(shù)的平方等于同一個數(shù)”的印象,為平方根的引入做準備.

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平方根產(chǎn)

生發(fā)展的過程.(通常稱為平方根.在研究有關n次方根的問題

時,為使各次方根的說法協(xié)調起見,常采用二次方根的說法.

3表示+3和一3兩個數(shù).這種寫法學生不太習慣,在以后的教學中宜不斷提到。

通過此例使學生明白平方根可以從平方運算中求得,并能規(guī)范地表述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這個例題也為后面探討平方根的特征做好準備.

討論歸納

深化概念按照平方根的概念,請同學們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

正數(shù)的平方根有什么特點?0的平方根是多少?負數(shù)有平方根嗎?

建議: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a中的a和x的取值范圍和取值個數(shù)得出.

根據(jù)上面討論得出的結果填課本166頁的表.

一個是負數(shù)沒有平方根,即負數(shù)不能進行開平方運算,這種某數(shù)不能進行某種運算的情況在有理數(shù)的加、減、乘、除、乘方五種運算中一般不會遇到(0作除數(shù)的情況除外).教學時,可以通過較多實例說明這兩點,并在本節(jié)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強化這兩點.

引入符號:正數(shù)a的算術平方根可用表示;正數(shù)a的負的平方根可用-表示.例如……

思考:表示什么意思,這里的x可取什么樣的數(shù)呢?

而對于又該怎樣理解呢?這里的x又可取什么樣的數(shù)呢?通過討論,使學生對有理數(shù)的平方根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也是平方根概念的進一步深化.

體驗分類思想,鞏固平方根概念.

加深對符號意義的理解和對平方根概念的靈活應用.

測試學生對平方根概念的掌握情況.

應用例2下列各數(shù)有平方根?如果有,求出它的平方根,如果沒有,說明理由。

-64、0,,

如果有要用平方根的符號來表示。

例3:課本第166頁的例5,求下列各式的值。

(1),(2)-,(3)

(4),

建議:要讓學生明白各式所表示的意義;根據(jù)平方關系和平方根概念的格式書寫解題格式。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是本章重點內容,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區(qū)別在于正數(shù)的平方根有兩個,而它的算術平方根只有一個;聯(lián)系在于正數(shù)的負平方根是它的算術平方根的相反數(shù),根據(jù)它的算術平方根可以立即寫出它的負平方根,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算術平方根來研究平方根.

思考:-的值是多少?熟練應用平方根的概念,計算有關算式的值,是本課的主要內容。

被開方數(shù)不是完全平方數(shù)時,可用計算器求出它的近似值

練習鞏固課本第167頁的練習

小結:

1、什么叫做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

2、正數(shù)、0、負數(shù)的平方根有什么規(guī)律?

3、怎樣求出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數(shù)a的平方怎樣表示?

小結與作業(yè)

布置作業(yè)教科書第167頁習題10.1第3、4、7、8、11、12題。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2、本課主要是在算術平方根的基礎上建立平方根的概念,要以等式=a和已有算術

平方根概念為基礎,并使學生明確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明確開平方與平方之間的互逆關系,把握了這些平方根的有關概念,正數(shù)、零、負數(shù)的平方根的規(guī)律也就不難掌握了.

2、有關求算式的值的問題,一定要使學生體會到這個算式所表示的具體意義,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本質上掌握其求法.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三

大班的孩子,幼兒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作息制度會發(fā)生許多變化,其中“課間十分鐘”是其中的重大變化。許多小學生剛人小學時因安排不好課間活動而影響了上課質量,我認為,幼兒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是解決幼兒不能及時完成作業(yè)、不會自主安排自習課和課余活動的有效途徑,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選擇了“課間十分鐘”這個活動內容,以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在本次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積極學習計劃課間活動的內容、合理安排做事的順序,以培養(yǎng)幼兒自我計劃、自我負責的意識和自我調控的能力。因為真正的幼小銜接不只是認知發(fā)展上的,更重要的是態(tài)度和能力層面上的。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jù),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了解小學生課間十分鐘適合做的事情。

2、體驗課間十分鐘,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內容,并在與同伴的互動中大膽表達。

3、向往小學生活,渴望成為一名小學生。

根據(jù)活動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于:體驗課間十分鐘,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內容,并在與同伴的互動中大膽表達。為此,我作了以下的準備:書包、 《課間十分鐘》錄像、課間十分鐘的環(huán)境布置。本節(jié)活動是建立在幼兒參觀完小學,對小學生活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的,大班上學期,幼兒沒有參觀過小學,對小學生活活知之甚少,所以我為幼兒準備了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錄像,視頻中小學生課間的一系列活動直觀生動的再現(xiàn)給幼兒。我在拍攝的時候也是刻意將小學生的活動有一個先后順序的安排,先做準備工作,再去游戲。這樣的順序給幼兒起到了榜樣示范的作用,避免了簡單生硬的說教。從而很好的達到預設的活動目標。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痹诒敬位顒又?,我還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教法有:啟發(fā)提問法、多媒體技術運用法、圖譜法。能充分體現(xiàn)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1、情景游戲法:情景游戲法是我這節(jié)活動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學方法,《指南》中明確指出:“要利用實際生活情景和圖片,向幼兒介紹一些必要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以及為什么要遵守這些規(guī)則?!币虼耍以谡麄€活動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做小學生”這樣的情景,使整個活動都在情境中進行。

2、談話法:我在活動中充分運用了談話法,設計許多層次不一的問題,在很大程度引導鼓勵幼兒參與談話活動,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同時也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促使其得到程度不一的提高。

3、多媒體技術運用法:對于大班上學期的幼兒來說,他們缺乏參觀小學的經(jīng)驗,對小學生活還不太了解。為此我借助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幼兒視聽的感官,可以身臨其境的了解與感受小學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為本活動的重點解決墊下一定的基礎。

4、圖譜法:圖譜法其圖文并茂的表現(xiàn)手法深受教師喜愛,并在大程度上可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內容,本活動借助圖譜法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并記憶課間十分鐘的幾項有代表性的活動內容,利用圖譜排序的過程,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難點,也就是如何合理安排課間活動內容。

說學法。

幼兒園的教育應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運用多種方法獲取知識經(jīng)驗,培養(yǎng)能力。在活動中,我注重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有趣的氣氛和愉快的體驗中參與活動,努力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指導幼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讓每個幼兒都受益,讓每個幼兒都發(fā)展。從而促進學習方法的落實,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在本次活動中,我采用了"觀察法、猜測法、講述法、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此外,活動中我還采用了體驗法,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幾近真實的課間十分鐘的情景,讓幼兒練習、實踐,以體驗課間十分鐘的活動。

要想使活動目標順利實現(xiàn),要想活動的重難點得于突破,那就要取決于活動過程的開展?!吨改稀分忻鞔_指出:“幼兒的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的發(fā)展起來的”。本次活動以"學做小學生"為主線,將幼兒帶入一個模仿體驗的完整情景之中,以"設置懸念,觀看小學生課間十分鐘視頻"為切入點,通過"討論交流、了解課間十分鐘的作用"、"觀看視頻,梳理課間十分鐘活動的活動內容"、"實踐體驗,感受課間十分鐘的忙碌與有趣""反思調整,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活動的順序"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使幼兒初步熟悉小學生活。了解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內容,萌發(fā)對小學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從幼兒背書包和座位的變化引發(fā)談話,抓住幼兒想要上小學的心理引出小學生上課情境圖,很快將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該活動中來。緊接著提出問題"小學生除了上課還會干些什么呢"啟發(fā)幼兒積極思考,討論交流。引出本節(jié)活動的中心話題——課間十分鐘,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第二環(huán)節(jié):觀看錄像《課間十分鐘》,了解課間十分鐘小學生的活動內容。

通過播放《課間十分鐘》的錄像,使幼兒身臨其境的了解了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然后再通過教師的提問和圖示的方法幫助幼兒梳理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里都做了些什么,以及他們?yōu)槭裁匆鲞@些事。初步引導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是小學生入廁、喝水.、做課前準備和游戲的時間。

第三環(huán)節(jié).實踐體驗,感受課間十分鐘的忙碌與樂趣。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近乎真實的小學生活環(huán)境,讓幼兒自主安排自己的課間十分鐘,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使幼兒自我分配,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鍛煉。通過孩子的親身體驗,感受到課間十分鐘的忙碌與有趣,同時,由幼兒在自主體驗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活動引發(fā)矛盾沖突,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反思調整做好鋪墊。

第四環(huán)節(jié):反思調整,學會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

由上一環(huán)節(jié)的矛盾沖突自然而然的提出“該怎樣合理的安排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這一問題,引起幼兒的思考。在幼兒給事件排順序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的內容,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提醒幼兒課間游戲時要注意強度和安全。“小學生這樣說”視頻,以小學生經(jīng)驗分享的方式告訴孩子合理安排的重要性,同時激發(fā)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之情。

最后的結束活動中,教師的鼓勵與加油點燃了幼兒想要上小學的熱情,下課鈴聲響起,模仿小學生下課的情景結束活動,整個活動始終以“學做小學生”為主線,結構更加完整。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活動的理解與設計,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自己的教態(tài)還略顯生硬,缺乏親和力與激情。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四

新授課

1、使學生了解數(shù)的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質。

2、使學生能夠根據(jù)平方根的定義正確的求出一非負數(shù)的平方根。

3、提高學生對數(shù)的認識。

教學重點

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學難點

非負數(shù)平方根的個數(shù)問題

教具學具

投影儀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補標小結)

教學過程(展標施標查標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新課

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的關系引入平方根的概念

展標

投影:

1、已知一正方形面積為4cm2,則它的邊長為---------cm

2、已知一正方形面積為2cm2則它的邊長為---------cm

這兩個小題有什么共同特點?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研究的一個新的概念――平方根

(板書課題)

投影教學目標

口答:

2cm

算不出來

已知一個數(shù)的平方求這個數(shù)

感知目標

教學過程(展標施標查標補標小結)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施標

1、平方根的定義:

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shù)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求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的

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

平方

2、平方根的性質

(1)一個正數(shù)有幾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五

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確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知識重點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數(shù)的平方根。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思考歸納

導入概念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9,這個數(shù)是多少?

學生思考并討論,使學生明白這樣的數(shù)有兩個,它們是3和-3.受前面知識的影響學生可能不易想到-3這個數(shù),這時可提醒學生,這里的這個數(shù)可以是負數(shù).注意中括號的作用.

又如:,則x等于多少呢?

使學生完成課本165頁的填表練習.

給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shù)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如果=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求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

例如: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所以平方與開平方互為逆運算.

觀察:課本165頁中的圖10.1-2.

圖10.1-2中的兩個圖描述了平方與開平方互為逆運算的運算過程,揭示了開平方運算的本質.

讓學生體驗平方和開平方的互逆關系,并根據(jù)這個關系說出1,4,9的平方根.

注意:這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建立平方根的概念,先不引入平方根的符號,給出的數(shù)是完全平方數(shù).

例1:(課本165頁的例4)。求下列各數(shù)的平方根。

(1)100(2)(3)0.25

建議教師要規(guī)范書寫格式。這個思考題是引入平方根概念的切入點,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體驗.

在等式中求出x的值,為填表做準備.

通過填表中的x的值,進一步加深時“兩個互為相反數(shù)的平方等于同一個數(shù)”的印象,為平方根的引入做準備.

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平方根產(chǎn)

生發(fā)展的過程.(通常稱為平方根.在研究有關n次方根的問題

時,為使各次方根的說法協(xié)調起見,常采用二次方根的說法.

3表示+3和一3兩個數(shù).這種寫法學生不太習慣,在以后的教學中宜不斷提到。

通過此例使學生明白平方根可以從平方運算中求得,并能規(guī)范地表述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這個例題也為后面探討平方根的特征做好準備.

討論歸納

深化概念按照平方根的概念,請同學們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

正數(shù)的平方根有什么特點?0的平方根是多少?負數(shù)有平方根嗎?

建議: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a中的a和x的取值范圍和取值個數(shù)得出.

根據(jù)上面討論得出的結果填課本166頁的表.

一個是負數(shù)沒有平方根,即負數(shù)不能進行開平方運算,這種某數(shù)不能進行某種運算的情況在有理數(shù)的加、減、乘、除、乘方五種運算中一般不會遇到(0作除數(shù)的情況除外).教學時,可以通過較多實例說明這兩點,并在本節(jié)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強化這兩點.

引入符號:正數(shù)a的算術平方根可用表示;正數(shù)a的負的平方根可用-表示.例如……

思考:表示什么意思,這里的x可取什么樣的數(shù)呢?

而對于又該怎樣理解呢?這里的x又可取什么樣的數(shù)呢?通過討論,使學生對有理數(shù)的平方根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也是平方根概念的進一步深化.

體驗分類思想,鞏固平方根概念.

加深對符號意義的理解和對平方根概念的靈活應用.

測試學生對平方根概念的掌握情況.

應用例2下列各數(shù)有平方根?如果有,求出它的平方根,如果沒有,說明理由。

-64、0,,

如果有要用平方根的符號來表示。

例3:課本第166頁的例5,求下列各式的值。

(1),(2)-,(3)

(4),

建議:要讓學生明白各式所表示的意義;根據(jù)平方關系和平方根概念的格式書寫解題格式。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是本章重點內容,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區(qū)別在于正數(shù)的平方根有兩個,而它的算術平方根只有一個;聯(lián)系在于正數(shù)的負平方根是它的算術平方根的相反數(shù),根據(jù)它的算術平方根可以立即寫出它的負平方根,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算術平方根來研究平方根.

思考:-的值是多少?熟練應用平方根的概念,計算有關算式的值,是本課的主要內容。

被開方數(shù)不是完全平方數(shù)時,可用計算器求出它的近似值

練習鞏固課本第167頁的練習

小結:

1、什么叫做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

2、正數(shù)、0、負數(shù)的平方根有什么規(guī)律?

3、怎樣求出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數(shù)a的平方怎樣表示?

小結與作業(yè)

布置作業(yè)教科書第167頁習題10.1第3、4、7、8、11、12題。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2、本課主要是在算術平方根的基礎上建立平方根的概念,要以等式=a和已有算術

平方根概念為基礎,并使學生明確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明確開平方與平方之間的互逆關系,把握了這些平方根的有關概念,正數(shù)、零、負數(shù)的平方根的規(guī)律也就不難掌握了.

2、有關求算式的值的問題,一定要使學生體會到這個算式所表示的具體意義,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本質上掌握其求法.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六

1.內容

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求算術平方根的更一般的方法---用有理數(shù)估算、用計算器求值.

2.內容解析

1.教學目標

2.目標解析

1.梳理舊知,引出新課

問題1(1)什么是算術平方根?怎樣表示?

(2)負數(shù)有算術平方根嗎?

設計意圖:復習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知識,通過設問,引出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

2.問題探究,學習新知

問題2能否用兩個面積為1d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面積為2d的大正方形?

師生活動:學生動手操作,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展示剪拼方法.

追問(1)拼成的這個面積為2d的大正方形的邊長應該是多少呢?

師生活動:學生自行解答,教師對解答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追問(2)小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是多少呢?

師生活動:學生根據(jù)圖形,不難回答,小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就是大正方形的邊長d.

問題3有多大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請同學們探究“在哪兩個整數(shù)之間呢?”

追問(1)那么是1點幾呢?你能不能得到的更精確的范圍?

3.用計算器,求算術根

例1用計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2)(精確到0.001)

設計意圖:使學生會使用計算器求算術平方根.

練習教科書第44頁練習1.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設計意圖:鞏固計算器求算術平方根.

4.綜合應用,鞏固所學

現(xiàn)在我們來解決本章引言中的問題.

問題4(1)你會表示出,嗎?

(2)用計算器求,.(用科學記數(shù)法把結果寫成的形式,其中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師生活動:學生理解題意,根據(jù)公式,可得,,將,代入,利用計算器求出,.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計算器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問題5利用計算器計算下表中的算術平方根,并將計算結果填在表中.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并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利用夾逼法來求算術平方根的近似值的依據(jù)是什么?

(2)利用計算器可以求出任意正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或近似值嗎?

(3)被開方數(shù)擴大(或縮小)與它的算術平方根擴大(或縮小)的規(guī)律是怎樣的呢?

(4)怎樣的數(shù)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進行梳理,同時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6.布置作業(yè):

教科書習題6.1第6、9、10題.

1.求的整數(shù)部分.

【設計意圖】主要考查學生的估算能力.

2.比較下列各組數(shù)的大?。?/p>

(1)與;(2)與12;(3)與.

【設計意圖】主要考查學生的估算和比較大小的能力.

3.若,,那么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主要考查學生對算術平方根概念以及有關規(guī)律的理解.

【設計意圖】主要考查學生運用算術平方根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七

教學目標

1.會用計算器求數(shù)的平方根;

2.通過用計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計算,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和動手能力;

3.通過利用計算器求值體驗現(xiàn)代科技產(chǎn)品迅速、精確的功能,激發(fā)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用計算器求一個正數(shù)的平方根的程序

:準確用計算器求解一個正數(shù)的平方根

講練結合

實物投影儀,計算器

教學過程

在前面我們已學過平方根的概念,現(xiàn)在已掌握了一些數(shù)的平方根,如4,25,0.01,等數(shù)的平方根,但對于如:2,3,,0.3的平方根就不能像前面的數(shù)那樣容易求解了,只能用根號表示。具體的值或近似值如何求解的?在乘方時曾講過毅力計算器求解,今天我們來研究如何用計算器求解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

復習提問學生有關乘方如何用計算器運算的步驟。熟悉計算器基本鍵的功能。

現(xiàn)在講計算器打開,按鍵,屏幕上顯示“0”此時可以進行運算。

例1.用計算器求的值。

分析:首先要學生熟悉計算器基本鍵的功能,對于平方根運算尤其要掌握“2f”的功能。

解:用計算器求的步驟如下:

小結:在求解的過程中,由于要用到這個鍵上方的功能,這就需要用上方標有“2f”的鍵來轉換。

例2.用計算器求的值。(保留4個有效數(shù)字)

解:用計算器求的步驟如下:

小結:由于計算器的結果較精確小數(shù)的位數(shù)較多,在遇到開方開不盡的情況下,如無特殊說明,計算結果一律保留四個有效數(shù)字。

例3.用計算器求的值。

解:用計算器求的步驟如下:

因為計算結果要求保留4個有效數(shù)字,

例4.用計算器求1360.57的平方根。

解:用計算器求1360.57平方根的步驟如下:

因為計算結果要求保留4個有效數(shù)字,

小結:這里要注意一個正數(shù)的平方根有兩個,且互為相反數(shù),用計算器求的式這個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

例5.用計算器求值:

分析:本題是由加、減、乘方、開方運算的混合運算題,由于計算器能自動識別運算順序,故按鍵順序與書寫順序完全一致。

解:按鍵的順序是:

板書設計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八

1.了解立方根和開立方的概念;

2.會用根號表示一個數(shù)的立方根,掌握開立方運算;

3.培養(yǎng)學生用類比的思想求立方根的運算能力;

4.由立方與立方根的教學,滲透數(shù)學的轉化思想;

5.通過立方根符號的引入體驗數(shù)學的簡潔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立方根的概念與性質.

教學難點:會求某些數(shù)的立方根.

三、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講練結合

四、教學手段

幻燈片.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平方根我們是如何定義的?平方根有哪些性質?

在同學們回答后,啟發(fā)學生是否可試著給數(shù)的立方根下個定義.

1.立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個數(shù)的立方等于a,這個數(shù)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稱數(shù)a的三次方根)

用數(shù)學式表示為:

若x3=a,則x叫做a的立方根,或稱x叫做a的三次方根.

2.立方根的表示方法:

類似于平方根德表示方法,數(shù)a的立方根我們用符號來表示.讀作“三次根號下a”,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shù),3叫做根指數(shù),注意,在前面我們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說過當根指數(shù)為2時可以省略不寫,現(xiàn)在是立方根了,這個根指數(shù)3是絕對不可省的,否則就會與平方根混淆了,例如表示125的立方根,而則表示125的算術平方根.

練習:用根號表示下列各數(shù)的立方根:

3.開立方概念:

求一個數(shù)的立方根的運算,叫做開立方.

4.開立方運算與立方運算互為逆運算.

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立方運算來求一些數(shù)的立方根.

例1.求下列各數(shù)的立方根:

解:(1)∵(-2)3=-8,

(2)∵23=8,

(4)∵(0.6)3=0.216,

(5)∵03=0,

下面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正數(shù)有幾個平方根?負數(shù)有沒有平方根?一個正數(shù)有幾個立方根?負數(shù)有沒有立方根?請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由前面剛剛做過的題我們不難看出像8、0.126、103、這樣的正數(shù),有一個正的立方根;像-8、、這樣的負數(shù)有一個負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由此我們得了立方根的性質.

5.立方根的性質:

(1)正數(shù)有一個正的立方根.

(2)負數(shù)有一個負的立方根.

(3)0的立方根是0.

這里我們不妨與平方根的性質做個比較,平方根中,正數(shù)有兩個平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shù),正數(shù)只有一個正的立方根;在平方根中負數(shù)是沒有平方根的,而負數(shù)有一個負的立方根;平方根與立方根唯一相同之處是0的平方根,立方根都是它本身.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解:(1)∵33=27,

(2)∵(-3)3=-27,

(5)∵(102)3=106,

(6)∵(103)3=109,

例3.解方程:

(1)x3=0.125;(2)3(x-4)3-1536=0.

解:(1)x3=0.125

x=0.5.

(2)3(x-4)3-1536=0(此題可由學生先做,教師糾正錯誤)

3(x-4)3=1536

(x-4)3=512

x-4=8

x=12.

簡單的三次方程,所以像第(2)小題,我們要把(x-4)看成一個整體,依然轉化成為x3=a的形式,再由立方根定義去解.

填空練習:

(1)1的平方根是____;立方根為____;算術平方根為____.

(2)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數(shù)是____.

(3)立方根是其本身的數(shù)是____.

(4)算術平方根是其本身的數(shù)是________.

(5)的立方根為________.

(6)的平方根為________.

(7)的立方根為________.

(8)一個自然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是a,那么與這個自然數(shù)相鄰的下一個自然數(shù)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立方根是____________.

解:(1)±1;1;1.

(2)0.(此題學生容易把1也算進去,注意糾正他們的錯誤.)

(3)±1和0.(由此題,再復習一道立方根的性質.)

(4)0,1.(此題有學生可能會忘掉0.)

(5)-2(此題學生易得出-4的答案,應引導學生將翻譯為-8,在求立方根,也有學生將看成得到,講解時注意)

(6)(此題首先讓學生把計算出來,再求平方根,而且平方根有兩個)

(7)-2.

(8),(此題引導學生先根據(jù)算術平方根來表示被開方數(shù)為a2,再表示相鄰的下一個自然數(shù)為a2+1,注意表示其平方根時有兩個值.)

六、總結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質,一定要與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質相對比去理解.平方根與立方根是今后我們學習中經(jīng)常會用到的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希望同學們能夠熟練地掌握它,尤其是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七、作業(yè)

教材p.141練習1、2、4.

八、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立方根近似值的求法

下面就介紹它的巧妙求法.

因為23=8,83=512,就是說當被開方數(shù)的末位數(shù)是8和2時,立方根的個位數(shù)就分別是2和8,叫做2與8互換原則;同樣還有3與7互換原則(被開方數(shù)的末位數(shù)分別是3和7,立方根的個位數(shù)就分別是7和3).

一般地,如果103

21952,50653,79507,287496,970299.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九

1.引導學生在課間活動時注意游戲安全,感受校園生活的快樂。

2.通過現(xiàn)場體驗的方式,引導學生交流課間可以開展的游戲,讓學生學到更多的

課間游戲,學會勞逸結合;

合理安排課間生活,感受校園的快樂生活。

繩、象棋或者五子棋、毽子、笑臉貼)

活動一:音頻聽歌,入課題《哦,十分鐘》

1、上課前,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欣賞一首歌曲,想聽嗎?讓我們閉上眼睛靜靜來

欣賞吧(音頻,大概一分鐘)

2、老師發(fā)現(xiàn)小朋友們聽得可專心了!那你聽出來歌中唱的是發(fā)生在什么時候的事情呢?他們快樂嗎?老師想問問小朋友們,你喜歡課間的十分鐘嗎? 那今天咱們也來說說我們的課間十分鐘吧!出示課題。(出示板書:課間十分鐘)

你課間的時候都做些什么事情呢

活動二:危險的課間(出示圖片,危險的課間)

2、我請小手舉得最高的你來說。 他們這樣做對嗎?為什么?是啊,這么危險的動作,咱們不能做。(交流)

3、教師小結:

剛才呀,咱們班的小朋友們觀察得很仔細,也說得很好。就像大家說的那樣,下課玩耍時,沒有秩序,不講文明,很容易使我們受到傷害。所以,孩子們,像這樣的(加重語氣強調)危險動作,我們——(生)不能做;粗魯行為——不能有;危險游戲——不能玩?。ǔ鍪景鍟何kU)

活動三:文明、快樂的課間

(一)課后三件事

2、對,下課了,我們首先就應做好課前準備。那咱們班的小朋友們在下課后怎么做課前準備的呢?(生回答)

3、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硪惶讋幼?,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一收,二擺,三推凳。

(可以讓學生來說說一收是收什么?二擺擺什么?怎樣推凳?)

(集體做)

你們真是一群有秩序,講文明的小學生!把最熱烈地掌聲,送給自己。

(二)課間活動

1、上下樓,靠右行

2、上廁所,排好隊

孩子們在玩之前,可別忘了上廁所呀?。ǔ鍪旧蠋膱D片)老師想問一問咱們班的小朋友們,廁所擁擠我們應該怎么辦?(交流)

3、玩游戲,有秩序

上完廁所,我們就可以玩了。老師又想問問咱們班的小朋友們了,你們在課間都玩什么游戲呢?(學生交流、演示)

哎呀,咱們班孩子們可真是多才多藝,會玩這么多小游戲,那老師今天也想展示一下,給大家?guī)韼讉€小游戲(游戲集錦視頻),看一看視頻里的小朋友們都在玩什么游戲?(交流)小朋友們知道的可真多,除了視頻中的游戲,老師這里還有幾個(邊出邊說游戲圖片),老師覺著今天咱們班的小朋友表現(xiàn)的特別棒,那老師就教大家一個小游戲,非常簡單,名字叫做“漢堡包,漢堡包”,有幾句口訣(帶動作):漢堡包漢堡包,你吃;漢堡包漢堡包,我吃;漢堡包漢堡包,扔掉;漢堡包漢堡包,三明治;漢堡包漢堡包,漢堡包。先來看視頻(出視頻)

老師發(fā)現(xiàn)咱們班的孩子們都躍躍欲試了,想不想一起玩一玩?那接下來我們就來模擬一下小課間,老師給大家一個信號,鈴聲響起,開始游戲,鈴聲結束,回到座位,身體坐正,好不好?(游戲時間)

小朋友們玩的開心嗎?快不快了?(出示板書:快樂)

4、要喝水,排隊取

玩了這么開心,小朋友們口渴嗎?看看他們又在干什么呢?(ppt出排隊取水的圖片)他們這樣做,好不好? 為什么?(出示板書:文明)

活動四、回顧小結,歌曲結束

看來呀,我們課間短短的十分鐘要做的事情還真不少呢,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老師希望咱們班的孩子們都能講文明、守秩序,度過一個快樂的課間十分鐘,老師送大家一首兒歌(出示兒歌:下課鈴,丁零零。眼睛遠遠望,大腦放放松。開心做游戲,安全記心中。)最后,讓我們一起來唱快樂的《哦,課間十分鐘》。

全體起立,孩子們,我們一起拍手唱起來。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十

教學目標

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確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能用符號正確地表示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理解開平方運算和乘方運算之間的互逆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知識重點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數(shù)的平方根。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思考歸納

導入概念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9,這個數(shù)是多少?

學生思考并討論,使學生明白這樣的數(shù)有兩個,它們是3和-3.受前面知識的影響學生可能不易想到-3這個數(shù),這時可提醒學生,這里的這個數(shù)可以是負數(shù).注意中括號的作用.

又如:,則x等于多少呢?

使學生完成課本165頁的填表練習.

給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個數(shù)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shù)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如果=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求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

例如: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所以平方與開平方互為逆運算.

觀察:課本165頁中的圖10.1-2.

圖10.1-2中的兩個圖描述了平方與開平方互為逆運算的運算過程,揭示了開平方運算的本質.

讓學生體驗平方和開平方的互逆關系,并根據(jù)這個關系說出1,4,9的平方根.

注意:這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建立平方根的概念,先不引入平方根的符號,給出的數(shù)是完全平方數(shù).

例1:(課本165頁的例4)。求下列各數(shù)的平方根。

(1)100(2)(3)0.25

建議教師要規(guī)范書寫格式。這個思考題是引入平方根概念的切入點,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體驗.

在等式中求出x的值,為填表做準備.

通過填表中的x的值,進一步加深時“兩個互為相反數(shù)的平方等于同一個數(shù)”的印象,為平方根的引入做準備.

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平方根產(chǎn)

生發(fā)展的過程.(通常稱為平方根.在研究有關n次方根的問題

時,為使各次方根的說法協(xié)調起見,常采用二次方根的說法.

3表示+3和一3兩個數(shù).這種寫法學生不太習慣,在以后的教學中宜不斷提到。

通過此例使學生明白平方根可以從平方運算中求得,并能規(guī)范地表述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這個例題也為后面探討平方根的特征做好準備.

討論歸納

深化概念按照平方根的概念,請同學們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

正數(shù)的平方根有什么特點?0的'平方根是多少?負數(shù)有平方根嗎?

建議: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a中的a和x的取值范圍和取值個數(shù)得出.

根據(jù)上面討論得出的結果填課本166頁的表.

一個是負數(shù)沒有平方根,即負數(shù)不能進行開平方運算,這種某數(shù)不能進行某種運算的情況在有理數(shù)的加、減、乘、除、乘方五種運算中一般不會遇到(0作除數(shù)的情況除外).教學時,可以通過較多實例說明這兩點,并在本節(jié)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強化這兩點.

引入符號:正數(shù)a的算術平方根可用表示;正數(shù)a的負的平方根可用-表示.例如……

思考:表示什么意思,這里的x可取什么樣的數(shù)呢?

而對于又該怎樣理解呢?這里的x又可取什么樣的數(shù)呢?通過討論,使學生對有理數(shù)的平方根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也是平方根概念的進一步深化.

體驗分類思想,鞏固平方根概念.

加深對符號意義的理解和對平方根概念的靈活應用.

測試學生對平方根概念的掌握情況.

應用例2下列各數(shù)有平方根?如果有,求出它的平方根,如果沒有,說明理由。

-64、0,,

如果有要用平方根的符號來表示。

例3:課本第166頁的例5,求下列各式的值。

(1),(2)-,(3)

(4),

建議:要讓學生明白各式所表示的意義;根據(jù)平方關系和平方根概念的格式書寫解題格式。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是本章重點內容,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區(qū)別在于正數(shù)的平方根有兩個,而它的算術平方根只有一個;聯(lián)系在于正數(shù)的負平方根是它的算術平方根的相反數(shù),根據(jù)它的算術平方根可以立即寫出它的負平方根,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算術平方根來研究平方根.

思考:-的值是多少?熟練應用平方根的概念,計算有關算式的值,是本課的主要內容。

被開方數(shù)不是完全平方數(shù)時,可用計算器求出它的近似值

練習鞏固課本第167頁的練習

小結:

1、什么叫做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

2、正數(shù)、0、負數(shù)的平方根有什么規(guī)律?

3、怎樣求出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數(shù)a的平方怎樣表示?

小結與作業(yè)

布置作業(yè)教科書第167頁習題10.1第3、4、7、8、11、12題。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2、本課主要是在算術平方根的基礎上建立平方根的概念,要以等式=a和已有算術

平方根概念為基礎,并使學生明確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明確開平方與平方之間的互逆關系,把握了這些平方根的有關概念,正數(shù)、零、負數(shù)的平方根的規(guī)律也就不難掌握了.

2、有關求算式的值的問題,一定要使學生體會到這個算式所表示的具體意義,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本質上掌握其求法.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十一

1、培養(yǎng)初步的時間意識,感知時間與活動的關系。

2、在活動中發(fā)展自己制訂計劃、執(zhí)行計劃、調整計劃的能力。

3、在設計與調整計劃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我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1、物質準備:制作計劃表的各種材料;鈴鼓一個;前期幼小銜接內容的墻面環(huán)境支持。

2、經(jīng)驗準備:通過前期已開展過的“幼小銜接”的主題活動,幼兒對小學的生活有初步了解。

重點:讓幼兒親身體驗“十分鐘”的長短,并了解哪些活動適宜在這段時間進行。

難點:理解活動內容和時間的關系及完善計劃的能力。

1、活動引入:結合墻飾進行談話,引出“課問十分鐘”。

教師:前幾天,小學生哥哥給我們介紹了小學的活動,你們還記得都有什么活動嗎?

幼兒:課間十分鐘、上課、做操……

教師:你們還記得課間十分鐘他們都做了什么嗎?

幼兒:喝水、玩、準備書……

2、活動開始:討論并制訂“課間十分鐘”的活動計劃。

我沒踢球,要跑到操場上,來不及。

我上了廁所、喝了水,還看了書,但沒畫畫就上課了。

我沒上廁所,人多,后來就忘了。

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小結模擬活動的情況,使其感受內容與時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調整計劃的必要。

(2)集體總結:

教師:你們認為“課間十分鐘”必須要進行哪些活動?

幼兒:上廁所、喝水、準備下一節(jié)課的書、休息。

教師:你認為“課問十分鐘”做什么內容的游戲合適?

幼兒:與小朋友說說話、玩翻繩、玩折紙、跳繩……

教師:怎么安排這些活動呢?

幼兒:上廁所可以人少時去;應該先準備下次用的書;可以先喝水。

教師利用圖示,幫助幼兒梳理與提升經(jīng)驗,獲得調整計劃的依據(jù)與策略。

《課間十分鐘》是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教學內容,內容淺顯易懂。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以視覺領先、以興趣入手

“課間十分鐘”這一課,在開始導入的部分,我以歌曲《哦,課間十分鐘》導入,以優(yōu)美的旋律,讓學生在視覺中感受體驗孩子們在課間活動中的歡快情緒;在看其他同學課間活動時,正符合了學生的興趣,他們迫不及待的想做自己喜歡的課間活動內容,從學生的表情中,可以真實的感受到他們是多么的喜歡課間十分鐘。

二、精講精示范,培養(yǎng)學生的專注能力

在指導學生玩“指鹿為馬”的游戲時,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游戲規(guī)則是什么?幾個人怎樣進行?通過老師的講解和示范,學生明白了游戲規(guī)則和步驟,還知道了在游戲中的注意事項,同時還養(yǎng)成了專注地做事的習慣。

三、用多媒體來輔助提高教學效果,

用多媒體來輔助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樂學的精神狀態(tài)。在這節(jié)課中我用簡單的畫面幫助學生學習,雖不花哨,但非常實用,目的達到。學生在這過程中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從而加深了記憶。

總之,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地主體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表演中讓學生自己去做,并適時地加以指導,只要他們能做、想做,使他們樂中學,學中樂。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十二

1、通過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鼓勵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寫幾句完整、連貫的話。

2、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開頭空兩格,標點符號獨立占格”等基本的寫話習慣。 3、在寫話的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主動觀察、樂于表達的欲望。初步培植學生勇于個性表達的心態(tài)。

說說課間十分鐘”、“寫寫課間十分鐘?!?說課間十分鐘,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教學過程3.1第一學時3.1.1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激趣導入

1、播放視頻《哦,課間十分鐘》。

2、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些什么?

3、指名學生回答。師板書題目《課間十分鐘》。

4、師:同學們,“課間十分鐘”對于我們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了。那么,在課間十分鐘里,咱們班的小朋友喜歡做什么?玩什么呢?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

活動2【講授】說圖畫

過渡:瞧,這里有一群玩得很快樂的同學!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玩什么那么開心?比一比,誰的眼睛亮,都看清楚這些同學們在做什么。

1、教師出示課間活動的課件。

2、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看見的內容。

(1)引導學生按“什么時間,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說一說畫面內容。

(2)組織學生有順序的觀看圖,并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練習說話。

(3)組織評價:哪些學生能具體地說清畫面的內容,尤其是把課間的各種活動都說出來了。

3、小結。評比“小嘴最棒”的學生?;顒?【導入】寫圖畫

1、寫話前,結合教學實際,引導學生回顧寫話的基本要求。(出示課件:寫話要求)

2、出示課件:課間活動的圖。

3、學生寫話,教師巡回指導,也為講評環(huán)節(jié)準備。

課時教案第二單元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具教學環(huán)節(jié)

1.了解課間可以做和需要做的事情。

2.合理安排課間生活。

3.感受校園生活的快樂和文明。合理安排課間生活。培養(yǎng)活動的安全意識。游戲體驗。學生游戲、活動圖片ppt。

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1.播放《哦,十分鐘》歌曲,同學們,這首歌的歌名跟我們今天的課名有點像,叫什么?

2.你們聽著歌,有什么樣的感覺呢?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課堂更有效、更流暢,學生更喜歡。

4.互動交流。念。

6.教師播放學生游戲圖片。游戲。翻繩兒、綁綁線、石頭剪刀布、踢毽子、老鷹捉小雞。

7.這些游戲你們會玩嗎?(根據(jù)學生回答,請學生上來玩)

9.這樣做好嗎?播放下課時同學們活動的圖片,判斷對錯。

10.同學們回想一下,課間十分鐘同學們應如何做。

7月日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11.朗讀兒歌《課間十分鐘》

12.同學們回想一下,課間十分鐘同學們應如何做。設計意圖學會合理利用和安排時間,將有助于時間觀念的形成,同時,也可以將好習慣應用于生活中。

課后反思有的學生喜歡安靜的游戲,有的學生喜歡動作幅度大的游戲,這樣會使同一游戲的開展產(chǎn)生梯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就是教師要提前了解學生個性,因材施教,也可分組活動。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十三

1、了解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

2、初步了解小學生的生活,萌發(fā)上小學的愿望。

小學生下課十分鐘的'ppt、問題卡、安排表、筆、對錯牌。

一、介紹小學生,導入活動

――今天,我請來了1位小客人,你們看,他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是小學生?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教師請出小學生,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并通過小學生的書包、綠領巾等特征進行判斷。)

小結:通過觀察她的校服、綠領巾、書包,我們便知道她是一名小學生。

――請小學生自我介紹,師幼共同歡迎小學生。

――下面我們跟小學生哥哥姐姐來玩幾個游戲好嗎?

二、游戲互動

――第一個游戲“我問你答”

規(guī)則:小學生抽取你們的問題卡,被抽到的小朋友念出自己的問題請姐姐來回答。

――第二個游戲“智慧大比拼”

――我們剛才已經(jīng)知道了小學生課間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她們在這十分鐘里都會做哪些事情呢?這位小姐姐也要考考你們。下面我們馬上進入第二個游戲“智慧大比拼”,請小姐姐來介紹游戲規(guī)則。

――下面我們進入第三個游戲“小鬼當家”

規(guī)則:請你們2人一組合作,將你要在這課間十分鐘里做的事情添畫在空格里,設計出最合理的課間十分鐘。

1)老師請小學生當評委,對幼兒的記錄表進行評價。

小結:原來,課間十分鐘里先要解決如廁、喝水、學習上的事,然后再去玩。

2)欣賞完整的課間十分鐘視頻。

三、延伸活動

體驗課間十分鐘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十四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作息制度會發(fā)生許多變化,“課間十分鐘”是其中的重大變化。然而幼兒園的孩子對此卻比較陌生,為什么要有課間十分鐘?在課間十分鐘該做什么事情?這些問題也許孩子們從未考慮過,許多小學生剛入小學時因安排不好課間活動而影響了上課質量。筆者認為,幼兒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是解決幼兒不能及時完成作業(yè)、不會自主安排自習課和課余活動的有效途徑,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因此筆者設計了“課間十分鐘”這個活動內容,以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1、了解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

2、模擬小學下課10分鐘活動,嘗試合理安排10分鐘。

3、向往小學生活,渴望成為一名小學生。

體驗課間十分鐘,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內容,并在與同伴的互動中大膽表達。

i、對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有所了解。

2、錄像《課間十分鐘》、《小學生這樣說》視頻、書包、美術本、勾線筆人手一份。跳繩、毽子、皮筋等。

3、環(huán)境準備:飲水處、衛(wèi)生間、操場等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幼兒模仿小學生兩人共坐一桌。

一、開始部分

1、從幼兒背書包和座位的變化引出小學上課與下課兩種情境圖,產(chǎn)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小朋友,我們今天的座位跟以往有什么不同?

師:再過幾個月我們就要上小學了,你們想上小學嗎?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去參觀一所小學。

2、討論交流、了解課間十分鐘的作用。

(1)師:除了上課,小學生還會有那些活動?(引出下課的場景,幼兒討論交流)

(2)師:小學生每天上午要上四節(jié)不同的課。每節(jié)課都是四十分鐘,每上完一節(jié)課就有十分鐘的間隔時間,這十分鐘就是下課時間。在課間十分鐘,是沒有老師跟著學生的,所有的活動都要靠學生自己來安排。學校里會有鈴聲或音樂提醒大家上課和下課。

(分析:教師從幼兒背書包和座位的變化引發(fā)談話,抓住幼兒想要上小學的心理,引出小學生上課情境圖,很快將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該活動中來。緊接著提出問題"小學生除了上課,還會有哪些活動"啟發(fā)幼兒積極思考,討論交流。引出本節(jié)活動的中心話題——課間十分鐘,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基本部分

1、觀看視頻,梳理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

(i)課間十分鐘有什么用呢?我們來看看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們?yōu)槭裁匆鲞@些事。(播放“課間十分鐘”的錄像視頻,師幼共同觀看。)

(2)幼兒匯報自己看到的結果,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結合圖片梳理出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做些什么事,為什么要做這些事。初步引導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是小學生入廁、喝水、做課前準備和游戲的時間。

(分析:通過播放《課間十分鐘》的錄像,使幼兒身臨其境地了解了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視頻中小學生課間的一系列活動直觀生動的再現(xiàn)給幼兒。教師在拍攝的時候也刻意將小學生的活動有一個先后順序的安排,先做準備工作,再去游戲。這樣的順序給幼兒起到了榜樣示范的作用,避免了簡單生硬的說教。然后再通過教師的提問和圖示的方法幫助幼兒梳理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里都做了些什么,以及他們?yōu)槭裁匆鲞@些事。初步引導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是小學生入廁、喝水、做課前準備和游戲的時間。)

2、實踐體驗,感受課間十分鐘的忙碌與有趣"

(1)師:如果你是小學生,你會在課間十分鐘做那些事情呢?我們一起來模擬小學生,體驗一下課間十分鐘我們要進行哪些活動。

(2)幼兒體驗課間十分鐘,自主進行喝水、如廁、課前準備、游戲等活動。(活動前交待清楚不同的活動區(qū)地點如:飲水處、廁所、操場等。引導幼兒根據(jù)上課和下課的鈴聲進行活動。)

(3)上課鈴聲響起,幼兒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師:誰愿意來介紹自己在課間十分鐘做了些什么?

請幼兒互相交流,大膽介紹自己課間十分鐘做了哪些事。

(4)鼓勵幼兒主動了解同伴對課間十分鐘的安排。

師:×××,你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為什么×××的文具還沒有準備好?

(分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近乎真實的小學生活環(huán)境,讓幼兒自主安排自己的課間十分鐘,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使幼兒自我分配,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鍛煉。通過孩子的親身體驗,感受到課間十分鐘的忙碌與有趣,同時,由幼兒在自主體驗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活動引發(fā)矛盾沖突,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反思調整做好鋪墊。)

3、反思調整,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活動的順序。

根據(jù)幼兒的活動情況,引導幼兒給事件排順序,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知道課間首先要解決入廁和喝水的事、學習上的事,如果有時間再和同伴游戲。

(2)結合幼兒在體驗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的問題,提醒幼兒課間游戲時要注意強度和安全。

(分析:由上一環(huán)節(jié)的矛盾沖突自然而然的提出“該怎樣合理的安排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這一問題,引起幼兒的思考。在幼兒給事件排順序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的內容,同時,幼兒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不安全的行為,教師趁機提醒幼兒課間游戲時要注意強度和安全。)

4、小學生的召喚,萌發(fā)對小學的向往之情

播放“小學生這樣說”視頻,激發(fā)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

(分析:“小學生這樣說”視頻,以小學生經(jīng)驗分享的方式告訴孩子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的重要性,同時激發(fā)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結束活動

1、師: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體驗了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能夠合理的安排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你們想上小學嗎?那就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為上小學做準備,我們一起加油哦!

2、下課鈴聲響起,師:你們聽,這是什么鈴聲?下課了,同學們再見?。7滦W生下課的情景結束活動。)

(分析:教師的鼓勵點燃了幼兒想要上小學的熱情,下課鈴聲響起,模仿小學生下課的情景結束活動,整個活動始終以“學做小學生”為主線,結構更加完整。)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十五

1.初步熟悉小學生活。了解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

2.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并在與同伴、小學生的互動中大膽表達。

3.向往小學生活,渴望成為一名小學生。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1.參觀小學并與小學生對話.對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有所了解。

2.錄像《課間十分鐘》,邀請一位小學一年級學生。

1.認識小學生,產(chǎn)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們一起活動。你們看,他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是小學生?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教師請出小學生,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并通過小學生的書包、紅領巾等特征進行判斷。)

(2)請小學生自我介紹,師幼共同歡迎小學生。

2.遷移參觀經(jīng)驗,理解"下課"的意思。

(1)小學生哥哥在××小學上學。你們還記得去這所小學參觀的事情嗎?那天.你們在小學里看到了什么?(師幼共同回憶參觀小學的情形,鼓勵幼兒交流在小學校園內的所見所聞。)

(2)小學生上課的時候和我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呢?(先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講述,再請小學生介紹.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生每天上午要上四節(jié)不同的課。每節(jié)課都是四十五分鐘,每上完一節(jié)課就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十分鐘就是下課時間。學校里會有鈴聲或音樂提醒大家上課和下課。)

3.觀看錄像《課間十分鐘》,了解課間十分鐘的作用。

(1)課間十分鐘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學生在下課的十分鐘里會做些什么事情?(引導幼兒積極回憶,大膽想象,主動表述。)

(2)小學生哥哥給我們帶來了《課間十分鐘》的錄像,我們來看看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們?yōu)槭裁匆鲞@些事。(播放錄像,師幼共同觀看。)

(3)幼兒自由結伴討論、交流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做些什么事,為什么要做這些事。教師鼓勵幼兒有疑問時去問問小學生。初步引導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是小學生入廁、喝水、換課本和游戲的時間。

4.實踐活動。學習安排課間十分鐘。

(1)如果你是小學生,你會在課間十分鐘做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試著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小學生哥哥當評委。看看誰安排得合理。

(2)幼兒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小學生哥哥了解幼jl的課間活動內容。

5.交流、討論,知道要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

(1)誰愿意來介紹自己在課間十分鐘做了些什么?(請幼兒互相交流,大膽介紹自己課間十分鐘做了哪些事。鼓勵幼兒主動了解同伴對課間十分鐘的安排。)

(2)我們來聽小學生哥哥說說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學生說說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讓幼兒知道課間首先要解決入廁和喝水的事、學習上的事,如果有時間再和同伴游戲。)

《課間十分鐘》是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教學內容,內容淺顯易懂。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以視覺領先、以興趣入手

“課間十分鐘”這一課,在開始導入的部分,我以歌曲《哦,課間十分鐘》導入,以優(yōu)美的旋律,讓學生在視覺中感受體驗孩子們在課間活動中的歡快情緒;在看其他同學課間活動時,正符合了學生的興趣,他們迫不及待的想做自己喜歡的課間活動內容,從學生的表情中,可以真實的感受到他們是多么的喜歡課間十分鐘。

二、精講精示范,培養(yǎng)學生的專注能力

在指導學生玩“指鹿為馬”的游戲時,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游戲規(guī)則是什么?幾個人怎樣進行?通過老師的講解和示范,學生明白了游戲規(guī)則和步驟,還知道了在游戲中的注意事項,同時還養(yǎng)成了專注地做事的習慣。

三、用多媒體來輔助提高教學效果,

用多媒體來輔助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樂學的精神狀態(tài)。在這節(jié)課中我用簡單的畫面幫助學生學習,雖不花哨,但非常實用,目的達到。學生在這過程中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從而加深了記憶。

總之,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地主體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表演中讓學生自己去做,并適時地加以指導,只要他們能做、想做,使他們樂中學,學中樂。

小百科:課間,是指兩節(jié)課之間的間隔時間,是學校為學生安排的休息時間。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十六

1、初步熟悉小學生活。了解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

2、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并在與同伴、小學生的互動中大膽表達。

3、向往小學生活,渴望成為一名小學生。

1、參觀小學并與小學生對話、對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有所了解。

2、動畫《課間十分鐘》,也可以邀請一位小學一年級學生。

1、認識小學生,產(chǎn)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們一起活動。你們看,他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是小學生?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教師請出小學生,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并通過小學生的書包、紅領巾等特征進行判斷。)

(2)請小學生自我介紹,師幼共同歡迎小學生。

2、遷移參觀經(jīng)驗,理解"下課"的意思。

(1)小學生哥哥在××小學上學。你們還記得去這所小學參觀的事情嗎?那天、你們在小學里看到了什么?(師幼共同回憶參觀小學的情形,鼓勵幼兒交流在小學校園內的所見所聞。)

(2)小學生上課的時候和我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呢?(先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講述,再請小學生介紹、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生每天上午要上四節(jié)不同的課。每節(jié)課都是四十五分鐘,每上完一節(jié)課就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十分鐘就是下課時間。學校里會有鈴聲或音樂提醒大家上課和下課。)

3、觀看錄像《課間十分鐘》,了解課間十分鐘的作用。

(1)課間十分鐘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學生在下課的十分鐘里會做些什么事情?(引導幼兒積極回憶,大膽想象,主動表述。)

(2)小學生哥哥給我們帶來了《課間十分鐘》的動畫,我們來看看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們?yōu)槭裁匆鲞@些事。(播放動畫,師幼共同觀看。)

(3)幼兒自由結伴討論、交流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做些什么事,為什么要做這些事。教師鼓勵幼兒有疑問時去問問小學生。初步引導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是小學生入廁、喝水、、換課本和游戲的時間。

4、實踐活動。學習安排課間十分鐘。

(1)如果你是小學生,你會在課間十分鐘做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試著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小學生哥哥當評委??纯凑l安排得合理。

(2)幼兒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小學生哥哥了解幼jl的課間活動內容。

5、交流、討論,知道要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

(1)誰愿意來介紹自己在課間十分鐘做了些什么?(請幼兒互相交流,大膽介紹自己課間十分鐘做了哪些事。鼓勵幼兒主動了解同伴對課間十分鐘的安排。)

(2)我們來聽小學生哥哥說說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學生說說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讓幼兒知道課間首先要解決入廁和喝水的事、學習上的事,如果有時間再和同伴游戲。)

評析:

(賈宗萍)課間十分鐘活動是小學生活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然而幼兒園的孩子對此卻比較陌生、因此教師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時有意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從幼兒的參觀經(jīng)驗談起,避免了說教。這樣的討論交流既是參觀活動的延伸,又能引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有利于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錄像短片有重點地引導幼兒觀察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安排。觀看后、教師有意識地提供機會與條件鼓勵幼兒交流討論、再與小學生互動,并及時小結。這樣的設計使幼兒主動地提出"為什么要有課問十分鐘。怎樣安排課間十分鐘才是合理的"等問題,并積極商討解決的方法,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邀請小學生來"點評"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一年級的小學生能與幼兒平等溝通,孩子們也更樂于接受并模仿,因而活動效果較好。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1)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較好地達到了《細則》的要求"教育內容要符合幼兒當前發(fā)展的需要,同時要為幼兒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教育內容要與本班幼兒已有經(jīng)驗和實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應是幼兒經(jīng)過努力能夠完成的。""課問十分鐘"不僅是幼兒現(xiàn)在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同時又是他們即將上小學面臨的一個比較難把握的問題,所以開展此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了"體驗"的過程。只有當幼兒的知識和能力通過自己的體驗發(fā)生變化時,學習才能稱得上是主動的,只有幼兒自己建構的知識才能得到遷移并在實際中去運用。尤其是"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只有讓他們在較為真實的情境中來親自感受、體驗,才能了解時間的長短,了解時間和活動的關系,了解時間對于我們合理安排活動的重要意義。

(3)較好地體現(xiàn)了"幼兒園快樂與發(fā)展課程"對于大班活動提出的"活動化的共同學習"這一要求。注重了自主性、連續(xù)性、共同學習。例如,通過讓幼兒自己制訂活動的計劃,并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計劃去完成,并通過自己的體驗來調整計劃,很好地調動了他們活動的自主性和主動的清單,都想在課間十分鐘內完成,有的想出來了卻不會用標志表示等。

這正是老師了解幼兒真實經(jīng)驗的好機會,老師根據(jù)幼兒出現(xiàn)的問題才能用更適當?shù)姆椒ㄓ嗅槍π缘匾龑в變航鉀Q問題,提高能力,這樣的過程才是對幼兒的發(fā)展有好處的,朱老師在此方面把握很好。

我上了廁所、喝了水,還看了書,但沒畫畫就上課了。

我沒上廁所,人多,后來就忘了。

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小結模擬活動的情況,使其感受內容與時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調整計劃的必要。

2、集體總結:

教師:你們認為"課間十分鐘"必須要進行哪些活動?

幼兒:上廁所、喝水、準備下一節(jié)課的書、休息。

教師:你認為"課問十分鐘"做什么內容的游戲合適?

幼兒:與小朋友說說話、玩翻繩、玩折紙、跳繩……

教師:怎么安排這些活動呢?

幼兒:上廁所可以人少時去;應該先準備下次用的書;可以先喝水。

教師利用圖示,幫助幼兒梳理與提升經(jīng)驗,獲得調整計劃的依據(jù)與策略。

3、本次活動是過程性的活動,而非結果性的活動。

幼兒對于"時間"的體驗是不能通過一次活動就能完成的,"時間"對于幼兒來說的確太抽象了,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教師不僅利用"課問十分鐘"這個點,還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更加豐富的體驗活動,例如,一分鐘可以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來觀察時間,什么時問開始的?什么時間結束的用了多長時間?讓幼兒慢慢積累對于"時間"的經(jīng)驗。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十七

1、了解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

2、初步了解小學生的生活,萌發(fā)上小學的愿望。

小學生下課十分鐘的ppt、問題卡、安排表、筆、對錯牌。

一、介紹小學生,導入活動

——今天,我請來了1位小客人,你們看,他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是小學生?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教師請出小學生,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并通過小學生的書包、綠領巾等特征進行判斷。)

小結:通過觀察她的校服、綠領巾、書包,我們便知道她是一名小學生。

——請小學生自我介紹,師幼共同歡迎小學生。

——下面我們跟小學生哥哥姐姐來玩幾個游戲好嗎?

二、游戲互動

——第一個游戲“我問你答”

規(guī)則:小學生抽取你們的問題卡,被抽到的小朋友念出自己的問題請姐姐來回答。

——第二個游戲“智慧大比拼”

——我們剛才已經(jīng)知道了小學生課間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她們在這十分鐘里都會做哪些事情呢?這位小姐姐也要考考你們。下面我們馬上進入第二個游戲“智慧大比拼”,請小姐姐來介紹游戲規(guī)則。

——下面我們進入第三個游戲“小鬼當家”

規(guī)則:請你們2人一組合作,將你要在這課間十分鐘里做的事情添畫在空格里,設計出最合理的課間十分鐘。

1)老師請小學生當評委,對幼兒的記錄表進行評價。

小結:原來,課間十分鐘里先要解決如廁、喝水、學習上的事,然后再去玩。

2)欣賞完整的課間十分鐘視頻。

三、延伸活動

體驗課間十分鐘

平方根教案十分鐘篇十八

課間十分鐘活動是小學生活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時存在較大差異的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對此比較陌生,因此我在“我要上小學了”的主題活動中生成了“課間十分鐘”這節(jié)活動。由于受到傳染病預防工作的影響,我只能帶孩子們去室外和教室參觀,不能讓孩子們和小學的哥哥姐姐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我選用視頻展示的手段來幫助孩子們增加對小學生活的認識,引導幼兒認識并合理安排自己的課余生活,為孩子們進入小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1、幫助幼兒認識和了解小學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

2、引導幼兒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十分鐘,并在與同伴的互動中大膽表達。

材料準備:,課間十分鐘錄像。

經(jīng)驗準備:“我要上小學了”主題活動的開展。

(作為小記者,孩子們積極搜集了很多關于小學生活的信息,對小學生活有了基本的了解)

1、放音樂《課間十分鐘》

提問導入:

(1)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

(2)猜猜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都做些什么?

2、放錄像,觀察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的主要活動

師:老師帶來了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錄像,我們一起來觀察小學的哥哥姐姐在課間十分鐘都做了什么?(放錄像)

師:和你想的一樣嗎?哪些是你沒想到的?

師:看來我們班的小記者都很棒,認真地搜集了關于課間十分鐘的信息。

3、設計課間十分鐘

幼兒自己或合作設計自己的課間十分鐘,教師觀察并適時指導。

4、課間十分鐘的實踐

幼兒實踐自己設計的課間十分鐘。

師:你都做了什么?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

5、引導幼兒調整順序,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略)

6、結束部分

師:我們來看看、聽聽小學生的課間十分鐘是怎樣安排的?

(觀看第二段錄像)

結束語:哥哥姐姐們在小學等著大家呢,你們準備好了嗎?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43530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