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書是一種介紹和解釋產(chǎn)品用途、組成和使用方法的文檔,它能夠幫助用戶正確使用產(chǎn)品。在總結(jié)中,我們可以適當(dāng)?shù)厥褂靡恍┝咙c和關(guān)鍵詞,提高文章的吸引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總結(jié)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寫總結(jié)提供一些啟發(fā)和思路。
劉伯溫的論文篇一
郁離子曰:人,天地之盜也。天地善生,盜之者無禁。惟圣人為能知盜,執(zhí)其權(quán),用其力,攘其功,而歸諸己,非徒發(fā)其藏,取其物而已也。
庶人不知焉,不能執(zhí)其權(quán),用其力,而遏其機(jī)逆其氣,暴夭其生息,使天地?zé)o所施其功,則其出也匱,而盜斯窮矣。
故上古之善盜者,莫伏羲、神農(nóng)氏若也。惇其典,庸其禮,操天地之心以作之君,則既奪其權(quán)而執(zhí)之矣,于是教民以盜其力,以為吾用。春而種,秋而收,逐其時而利其生,高而宮,卑而池,水而舟,風(fēng)而帆,曲取之無遺焉。而天地之愈滋,庶民之用愈足。
故曰:惟圣人為能知盜,執(zhí)其權(quán),用其力,非徒取其物,發(fā)其藏而已也。惟天地之善生而后能容焉,非圣人之善盜而各以其所欲取之,則物盡而藏竭,天地亦無如之何矣。是故天地之盜息而人之盜起,不極不止也。
然則何以制之?曰:遏其人盜,而通其為天地之盜,斯可矣。
【譯文】
郁離子說:人是大自然中的財富獲取者。大自然擅長造就財富,不禁止人們獲取,只有德才兼?zhèn)涞?人能知道如何從中獲取,把握它的利弊,利用它的力量,奪取它的功勞,而歸之于自己。不是僅僅打開寶藏,搜取物品而已,而是加以合理的利用。
普通人不了解這些,不能權(quán)衡利弊,合理地利用各種條件;而是阻礙它的生機(jī)、違背它的規(guī)律,摧殘它的生長繁衍,讓天地?zé)o法發(fā)揮它的能量。這樣的話獲取的財富很少,而且將來獲取的機(jī)會也窮盡了。
因此上古的善于獲取的人,沒有能與伏羲、神農(nóng)氏相提并論的了,篤守典章制度,推行禮教,掌握自然界的規(guī)律,并利用其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意圖,于是教導(dǎo)民眾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來為自己服務(wù)。春天播種,秋天收獲,按照氣候變化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高的地方建宮殿,低的地方修池塘,有時的地方造船,有風(fēng)的地方使用船帆,巧妙地利用各種條件獲取利益。而自然界更能產(chǎn)生財富,平民的需要更加得到滿足。
因此說:只有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拍芏煤侠淼孬@取財富,權(quán)衡利弊,合理地利用各種條件,不是只會一味地索取而已。雖然自然界善于造就財富而又能夠加以容納,無德無才的人不合理地加以利用,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去索取大自然,那么財富耗盡而儲存枯竭,大自然也沒有辦法呀。因為這個緣故向大自然索取財富停止了向他人身上獲取財富開始了,掠奪、屠殺、戰(zhàn)爭等手段開始無所不用其極了。
這么說的話如何去制止呢?回答說:遏制向他人的掠奪,而一起致力于向大自然獲取財富,這樣就可以了。
劉伯溫的論文篇二
欲人之不見,莫若u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其聲。
【出處】《郁離子?玄豹》
【譯文】要使人看不見它,不如使其昏暗起來。想要使人不知道它,不如默不作聲。
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濕也,而后苔生焉。
【出處】《郁離子?自諱自矜》
【譯文】船必定先漏,而后水才能進(jìn)人。土必定先濕,而后才有青苔長出。
天之將雨也,穴蟻知之:野之將籍也,草蟲知之。
【出處】《郁離子?戚之次且》
【譯文】天將要下雨時,洞穴里的螞蟻能預(yù)知它;田野里將要降霜時,草蟲能預(yù)知它。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出處】《郁離子?垢食》
【譯文】人一定是自己侮辱了自己,而后人們才侮辱他。
飲食之人,則人賤之。
【出處】《郁離子?垢食》
【譯文】只知道吃喝玩樂的人,人們就會看不起他。
樹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輕人也。
【出處】《郁離子?樹怨》
【譯文】能夠樹敵很多的人,都是因為重視自己而輕視別人。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辭其名,受其實,天下之大智哉!
【出處】《郁離子?大智》
【譯文】智者不認(rèn)為自己有智慧,而后沒有人與其斗智。辭去智慧的名,而擁實際上的智慧,這才是天下的大智慧啊。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
【出處】《郁離子?句章野人》
【譯文】天下有意外的福,也有意外的禍。
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出處】《郁離子?句章野人》
【譯文】失意的事常常產(chǎn)生于得意的事,因為他只看到利益而不見禍害,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滅亡啊。
于貨財金玉則貪,而于仁義道德而廉。
【出處】《郁離子?貪利貪德辯》
【譯文】過分重視財物貨幣、金銀珠寶就是貪,而重視仁義道德的就是廉。
多能者鮮梢,多慮者鮮決。
【出處】《郁離子?一志》
【譯文】什么都會的人很少有一樣是精通的,考慮太多的人很少有果斷的。
多疑之人不可與共事,僥幸之人不可與定國。
【出處】《郁離子?多疑難與共事》
【譯文】多疑的人不可與他一起共事,憑僥幸辦事的人,不可以與其一起安定國家。
智人出也,善用之,猶山之出云也;不善用之,猶火之出煙也。
【出處】《郁離子?論智》
【譯文】有才智的人出現(xiàn)了,善于使用他,就像山里出現(xiàn)的云;不善于使用人才,就像火里出現(xiàn)的煙。
民猶沙也.有天下者惟能傳而聚之耳。
【出處】《郁離子?傳沙》
【譯文】百姓就像散沙一樣,擁有天下的人無非是能把散沙聚合在一起罷了。
誠勝假,假勝無。
【出處】《郁離子?假仁義》
【譯文】真誠勝過虛假,虛假勝過虛無。
人生無百歲,百歲復(fù)如何?古來英雄士,各已歸山河。
【出處】《劉基詩詞?絕句》
【譯文】人生在世,很少有能活到百歲的,即便活到百歲,又能怎么樣呢?自古以來那些英雄名士們,都各自回歸給山河大地了。
凡用兵之道,以計為首。
【出處】《百戰(zhàn)奇略?計戰(zhàn)》
【譯文】凡是用兵的法則,都是把計算、謀略放在首位。
凡敵始有謀,我從而攻之,使彼計衰而屈服。
【出處】《百戰(zhàn)奇略?謀戰(zhàn)》
【譯文】凡是敵人先設(shè)計謀,我就順從他的計謀而攻擊他,使他的計謀衰敗而屈服于我。
凡欲興師,必欲教戰(zhàn)。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教戰(zhàn)》
【譯文】凡是準(zhǔn)備興兵打仗的,必先訓(xùn)練部隊。
凡與敵戰(zhàn),士卒寧進(jìn)死,而不退生者,皆將恩惠使然也。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愛戰(zhàn)》
【譯文】在與敵人作戰(zhàn)時,士卒寧愿冒死前進(jìn),而不愿后退求生,都是將帥的恩惠使他們這樣的。
凡戰(zhàn),若彼為客,我為主,不可輕戰(zhàn)。
【出處】《百戰(zhàn)奇略?主戰(zhàn)》
【譯文】凡與敵作戰(zhàn),如果敵方為客方,我方為主方,決不可輕戰(zhàn)。
凡戰(zhàn),若彼為主,我為客,唯務(wù)深入。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客戰(zhàn)》
【譯文】作戰(zhàn)時,如果敵軍在本土作戰(zhàn),我軍是進(jìn)人敵境作戰(zhàn),那么務(wù)必深人敵軍腹地。
凡與敵戰(zhàn),若我眾強(qiáng),可偽示怯弱,以誘之,敵必輕來,與我戰(zhàn);吾以銳卒擊之,其軍必敗。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強(qiáng)戰(zhàn)》
【譯文】凡是與敵人作戰(zhàn),如果我方兵多,兵力強(qiáng),可以故意顯示出怯弱的樣子,以引誘敵人來與我交戰(zhàn)。我用精銳隊伍攻擊他,他必定失敗。
凡戰(zhàn),所謂勢者,乘勢也。因敵有破滅之勢,則我從而迫之,其軍必潰。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勢戰(zhàn)》
【譯文】凡是作戰(zhàn),所謂勢就是乘勢。只要敵軍有動搖失敗之勢,就可以利用它。那么,我軍就要緊緊抓住這個機(jī)會,并進(jìn)一步逼迫他,這樣,敵軍就必然潰敗。
凡行兵之法,斥候為先.平易用騎,險阻用步。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斥戰(zhàn)》
【譯文】一般用兵的方法,首先要進(jìn)行偵察。平坦的地方使用騎兵,崎嶇不平的山路使用步兵。
凡出軍行師,城遇沮澤之地,宜倍道兼行速過,不可稽留也。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澤戰(zhàn)》
【譯文】凡行軍打仗,可能會遇到低洼的沼澤地,這時應(yīng)加速兼程通過,不能在這里久留。
凡與敵戰(zhàn),若有形勢便利之處,宜爭先據(jù)之,以戰(zhàn)則勝。若敵人先至,我不可攻,候其自變,則擊之乃利。
【出處】《百戰(zhàn)奇略,爭戰(zhàn)》
【譯文】凡與敵人作戰(zhàn),如果有地勢便利的地方,應(yīng)該搶先占據(jù),依靠這種地形作戰(zhàn),戰(zhàn)就能勝。如果敵人搶先一步,我軍就不能進(jìn)攻,應(yīng)等候敵人內(nèi)部發(fā)生變化,然后發(fā)動進(jìn)攻才能勝利。
凡戰(zhàn),所謂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則出兵以攻之,無不勝。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攻戰(zhàn)》
【譯文】凡與敵人作戰(zhàn),所謂進(jìn)攻的一方,也就是指知道敵方的一方。知道敵方有可以攻打的方面,即出兵攻打他,就會戰(zhàn)無不勝。
凡戰(zhàn),所謂守者,知已者也.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守戰(zhàn)》
【譯文】凡是作戰(zhàn),所謂防守的一方,就是了解自己的一方。
凡與敵戰(zhàn),若敵人初來,陣勢未定,行陣未整,先以兵急擊之,勝利。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先戰(zhàn)》
【譯文】與敵軍作戰(zhàn),如果敵人剛剛到來,陣勢尚未確定,隊形還未整頓,我軍應(yīng)先機(jī)出兵快速攻擊敵軍,就一定能勝利。
凡戰(zhàn),所謂奇者,攻其元備,出其不意也.交戰(zhàn)之際,驚前掩后,沖東擊西,使敵莫知所備,如此則勝。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奇戰(zhàn)》
【譯文】凡是進(jìn)攻,所謂奇,就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兩軍交戰(zhàn)時,在前面威逼敵人,從后面偷襲敵人。聲東而擊西,使敵人不知在何處設(shè)防,這樣就能戰(zhàn)無不勝。
凡與敵戰(zhàn),若敵人勢實,我當(dāng)嚴(yán)兵以備之,則敵人必不輕動。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實戰(zhàn)》
【譯文】凡與敵交戰(zhàn),如果敵人實力很強(qiáng),我軍應(yīng)該嚴(yán)整隊伍防備敵人的侵略,這樣敵人就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凡與敵戰(zhàn),必須料敵,詳審而后出兵.若不計而進(jìn),不謀而戰(zhàn),則必為敵所敗矣。
【出處】《百戰(zhàn)奇略?輕戰(zhàn)》
【譯文】凡與敵交戰(zhàn),必須估計敵人的情況,詳細(xì)地了解敵方情況,再出兵作戰(zhàn)。如果不衡量彼此情況就出兵,不進(jìn)行分析就發(fā)動進(jìn)攻作戰(zhàn),一定會被敵人打敗。
凡與敵戰(zhàn),若陷在危亡之地,當(dāng)激勵將士決死而戰(zhàn),不可懷生則勝。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危戰(zhàn)》
【譯文】凡與敵交戰(zhàn),如果我軍陷人了非常危險的境地,就應(yīng)當(dāng)激勵官兵,拼死決戰(zhàn),只要不茍且偷生就能取勝。
凡與敵戰(zhàn),不可持已勝而放佚,當(dāng)益加嚴(yán)厲以待之,佚而猶勞。
【出處】《百戰(zhàn)奇略?佚戰(zhàn)》
【譯文】凡是與敵人交戰(zhàn),不能因為自己一時的勝利而松懈,勝利后應(yīng)更加嚴(yán)陣以待,安逸時要像疲勞時一樣。
凡與敵戰(zhàn),若敵眾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爭,當(dāng)急退以避之,可以全軍。
【出處】《百戰(zhàn)奇略?退戰(zhàn)》
【譯文】凡與敵交戰(zhàn),如果敵眾我寡,地形又對我方不利,盡最大力量仍然不可能取得勝利,就應(yīng)迅速撤退以避開敵軍,這樣可以保全自己的軍隊。
凡攻城圍邑,若敵人糧多人少,外有救援,須速攻之,則勝。
【出處】《百戰(zhàn)奇略?速戰(zhàn)》
【譯文】凡圍攻城池,如果敵人糧多兵少,又有外援,必須迅速攻擊,這樣就一定能勝利。
凡與敵戰(zhàn),若敵人行陣不齊,士卒喧嘩,急出兵以擊之,則勝。
【出處】《百戰(zhàn)奇略?亂戰(zhàn)》
【譯文】一般作戰(zhàn),如果敵人隊伍不整齊,士兵大聲喧嘩,這時立即出兵進(jìn)攻,就可以勝利。
凡與敵戰(zhàn),須激勵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戰(zhàn)。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怒戰(zhàn)》
【譯文】凡與敵人作戰(zhàn),必須激勵官兵,使他們憤怒后再出戰(zhàn)。
凡戰(zhàn)強(qiáng)敵,初來氣銳,我之勢弱,難以相持,且當(dāng)避之。伺其疲憊而擊之,則勝。
【出處】《百戰(zhàn)奇略?避戰(zhàn)》
【譯文】如果敵軍強(qiáng)大,又是初來氣盛,而我力小勢弱,難以與敵爭鋒時,就應(yīng)當(dāng)暫時避開敵人。等敵人疲憊以后我再發(fā)動攻擊,就可以勝利。
凡戰(zhàn),若敵人來降,必要察其真?zhèn)巍_h(yuǎn)明斥猴,日夜設(shè)備,不可怠忽。嚴(yán)令偏裨,整兵以待之,則勝,不然則敗。
【出處】《百戰(zhàn)奇略?降戰(zhàn)》
【譯文】在戰(zhàn)爭中,如果敵人前來投降,一定要考察其是真降,還是假降。應(yīng)盡早派出偵察人員,日夜戒備,不可松懈疏忽。要嚴(yán)令部將整頓好部隊,嚴(yán)陣以待,這樣就能取勝,否則就會失敗。
凡欲興師動眾,伐罪吊民,必任天時。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天戰(zhàn)》
【譯文】凡想興師動眾,為民征伐,必須根據(jù)天時和時機(jī)。
凡為將之道,要在甘苦共眾。
【出處】《百戰(zhàn)奇略?難戰(zhàn)》
【譯文】將帥率兵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能和士兵同甘苦。
凡攻戰(zhàn)之法,從易者始。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易戰(zhàn)》
【譯文】進(jìn)攻作戰(zhàn)的法則,應(yīng)從攻打弱而容易取勝的地方開始。
凡與敵戰(zhàn),若遇風(fēng)順,致勢而擊之。絨遇風(fēng)逆,出其不意而搗之,則無有不勝。
【出處】《百戰(zhàn)奇略?風(fēng)戰(zhàn)》
【譯文】凡與敵軍作戰(zhàn),如遇順風(fēng),可乘風(fēng)勢進(jìn)攻.如果是逆風(fēng),可出其不意地?fù)v破他,這樣沒有不勝利的。
兵者,兇器也;戰(zhàn)者,逆德也。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好戰(zhàn)》
【譯文】軍隊是最厲害的兇器,戰(zhàn)爭是違背道德的行為,這些東西只有在迫不得已時才能使用。
凡兵家之法,要在應(yīng)變。
【出處】《百戰(zhàn)奇略?變戰(zhàn)》
【譯文】大凡兵家的法則,最重要的是隨機(jī)應(yīng)變。
天下無事,不可廢武。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忘戰(zhàn)》
【譯文】天下無事的時候,不能廢棄武裝。
[劉伯溫語錄]
劉伯溫的論文篇三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劉伯溫
凡事豈能如意,但求無愧我心
——劉伯溫
但道
青春
未謝,不知芳徑苔深。——劉基《風(fēng)入松》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
——劉基《郁離子》
江海不與坂井爭其清,雷霆不與蛙斗其聲
——劉基
大江之南風(fēng)景殊,杭州西湖天下無
——劉基
凡與敵戰(zhàn),須務(wù)持重。見利則動,不見利則止,慎不可輕舉也。
——劉基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
——劉基
旱斯具舟,熱斯具裘。
——劉基《郁離子》
幣非有用之物也,而能使之流行者,法也。
——劉基《行幣有道》
凡與敵戰(zhàn),須選揀勇將銳卒,使為先鋒,一則壯其志,一則挫敵威。法曰:兵無選鋒曰北。
——劉基《百戰(zhàn)奇略》
方曰:兵之利鈍是常事,貴因敗以為成耳。
——劉基《百戰(zhàn)奇略》
充國曰:“此窮寇不可迫也。緩之則走不顧,急之則還死戰(zhàn)。”
——劉基《百戰(zhàn)奇略》
在戰(zhàn)略上是打強(qiáng)的,在戰(zhàn)役、戰(zhàn)術(shù)上是打弱的。
——劉伯承
離開實際的理論是死理論,離開理論的實際是瞎實際。
——劉伯承
——劉伯承
一身輕,伴君伴虎自古云,歸家便是三生幸,鳥盡弓藏走狗烹!子胥功高吳王忌,文種滅吳身首分,可惜了淮陰命,空留下武穆名,大功誰及徐將軍?神機(jī)妙算劉伯溫,算不到:大明天子坐龍廷,文武功臣命歸陰。因此上,急回頭里逃生;因此上,急回頭里逃生...... 君王下旨拿功臣,劍擁兵圍,繩纏索綁,肉顫心驚。恨不能,得便處投河跳井;悔不及,起初時詐死埋名。今日的一縷英魂,昨日的萬里長城?!?/p>
——金庸《碧血劍》
可笑春蠶獨苦辛,為誰成繭卻焚身。
不如無用蜘蛛網(wǎng),網(wǎng)盡蜚蟲不畏人。
——劉基《春蠶》
勢順則強(qiáng),氣順則舒。
——劉基
治天下者,其猶醫(yī)乎!醫(yī)切脈以知證,審證以為方。
——劉基《郁離子》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劉基
無求美而弗得,而以形似者誤。
——劉基《郁離子》
持心如衡,以理為平
——劉基
劉伯溫的論文篇四
無支祈與河伯斗,以天吳為元帥,相抑氏副之。江疑乘云,列缺御雷,泰逢起風(fēng),蓱號行雨。蛟、鼉、鱷、鯪,激波濤而前驅(qū)者,三百朋。遂北至于碣石,東及呂粱。
河伯大駭,欲走。靈姑胥止之,曰:“不如且戰(zhàn),不捷而走未晚也?!蹦酥\元帥,靈姑胥曰:“赑屃可。”河伯曰:“天吳八首八足,而相抑氏九頭,實佐之;雷風(fēng)雨云之神,各專其能,以衛(wèi)中堅;蛟、鼉、鱷、鯪,莫不尾劍口鑿,鱗鋒鬣鍔,掉首摧山,揵髻倒淵,而豈赑屃所敢當(dāng)哉?”靈姑胥曰:“此臣之所以舉赑屃也。夫?qū)?,以一身統(tǒng)三軍者也。三軍之耳目齊于一人,故耳齊則聰,目齊則明,心齊則一。萬夫一力,天下無敵。今天吳之頭八,而副之者又九其頭。臣聞:人心之神,聚于耳目。目多則視惑,耳多則聽惑。今以二將之心而御其耳目六十有八,則已不能無惑矣。加以云雷風(fēng)雨之師,各負(fù)其能,而畢欲逞焉,其孰能一之?故惟赑屃為足以當(dāng)之。赑屃之冥冥,不可以智誘威脅而謀激也,而其志有必至,破之必矣?!?/p>
乃使赑屃帥九夔以以伐之,大捷。故曰:眾志之多疑,不如一心之獨決也。
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fēng)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p>
【譯文】
淮河水神無支祈和黃河水神河伯打仗,派天吳做元帥,相抑氏當(dāng)副手。山神江疑乘云,雷神辟歷夾著雷電,人身虎尾的風(fēng)神泰逢吹起風(fēng),雨師蓱號下起雨。蛟龍、豬婆龍、鱷魚、鯪魚等等,激起波濤做先鋒的,有三百多群。陣勢從北邊到河北昌黎,東邊到了山東呂梁河。
河伯害怕極了,想逃走。姑蘇山神靈姑胥制止了他,說:“不如先打一場,不能贏再走也不晚啊?!庇谑巧塘空l當(dāng)元帥,靈姑胥說:“那個馱石碑的赑屃可以?!焙硬f:“天吳就有八個腦袋八只腳,而幫著他的相抑氏有九個頭;風(fēng)雨雷電之神各顯神通作主力;蛟龍、豬婆龍、鱷魚、鯪魚等等,都是尾巴像劍嘴像鑿子,魚鱗魚鰭像鋒刃一樣,擺頭就能摧毀山峰,竦起脊背就能夠翻倒深淵,這哪里是赑屃所敢阻擋的?”靈姑胥說:“這正是臣下我之所以推薦赑屃的原因呀。作為將領(lǐng),是要以一人統(tǒng)領(lǐng)三軍的。三軍的耳目,要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因為聽到的情況集中則清楚,看到的情況集中則明白,心思集中則統(tǒng)一。萬人的力量集中,天下都不是敵手。今天天吳的腦袋有八個,幫助他的副手又長著九個。我聽說:人的神志聚集于耳目。眼睛多就會看得糊涂,耳朵多就會聽得糊涂?,F(xiàn)在兩個將領(lǐng)的心思要統(tǒng)管的耳目達(dá)六十八個,這已經(jīng)不能不糊涂了。再加上風(fēng)雨雷電的部隊,各自標(biāo)榜自己,還都想逞能,這誰能指揮得了?因此只有赑屃可以阻擋它們。赑屃的專注精誠,不會被利誘威脅動搖,因而它的意志很堅定,是一定會打敗它們的!”
于是派笨拙的赑屃帶領(lǐng)九只一條腿的夔迎戰(zhàn),打了個大勝仗。因此說:大家的想法多還互相懷疑,不如一個心思獨自決斷吶!
劉伯溫的論文篇五
誰都知道劉伯溫是個智者,能夠預(yù)測明朝之后的數(shù)百年,傳說他的能力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師傅傳授的,那么這個神奇的師傅他又是如何相遇的呢。
人道中年的劉伯溫
劉伯溫還是窮困書生,他跟所有人一樣都要上京趕考,一日,走到了一個荒野山村,看到所有人都在曬谷子。當(dāng)時太陽當(dāng)空照,天氣十分甚好,但是他不知道為何說了一句:“大家快來收谷子了,大雨將至?!贝蠡锒疾辉趺聪嘈牛粋€書生能曉得什么,都不怎么理財他,但就是過了一會兒,一朵黑云從東邊飄來,來也匆匆,一場大雨淋得他們不知所措,劉伯溫眼看全村所有人都去收谷子了,但是唯獨有個老人家依舊坐在所曬谷子旁邊,悠然自得的喝著茶,絲毫沒有想過要去收谷子的意思。
引得劉伯溫不解,上前詢問,說:“老人家你就不怕谷子被雨淋死嗎?”
那老人家信誓當(dāng)當(dāng)?shù)恼f:“這雨淋不到我的谷子的?!?/p>
劉伯溫還是不解,但是事實告訴了他,這雨淋死所有人的谷子,但就是這老人家的“毫發(fā)無損”,劉伯溫深表懷疑,驚問老人家為何他就知道雨會幾時候停呢。
老人家大笑了一聲,對劉伯溫講:“你小小年紀(jì)都能料到等會要下雨,已經(jīng)很不錯了,難道你不知道“牛背水”嗎,就是牛背一邊可能會濕,但是另一邊是不會濕的,我只不過是比你多一些見識和一些本事,我也老大不小了,終于可以把一生的本事傳授下去了?!彼煺垊⒉疁氐郊易骺?,以便傳授他天文地理、預(yù)測學(xué)……劉伯溫毫不猶豫的就前去,學(xué)了一身本領(lǐng),便有了劉伯溫之后創(chuàng)作的《煎餅歌》一文。
劉伯溫詩詞
劉伯溫在詩詞上的造詣并不比在軍事上的才略低多少,雖然后人并沒有像李杜詩歌那般贊揚(yáng),但是留存下來的還是不少。
劉伯溫詩歌
劉伯溫在養(yǎng)生之道曾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rèn)為多一頭黃??梢愿兀煲凰┪莘?,臨近山泉,本就老去沒有多少時日,只愿多在山里待些時日,官場都是浮云,自己快活倒才是真的,能賽比神仙。劉伯溫只不過是剛滿60歲,就已看透了世事,回歸山林,給自己的是一片好山好景,遠(yuǎn)離官場的喧囂,安享晚年,去過余下的快活日子。
劉伯溫的《春蠶》,“可笑春蠶獨苦辛”,詩人未免不有把自己比作成春蠶,用以自嘲,春蠶花費了這么多的功夫去吐蠶絲,卻換來0的報酬,反而把自己的性命給搭上,還不如蜘蛛每天沒事就吐絲,然后織一些看起來沒啥用處的網(wǎng),但是蜘蛛就是靠他們捕獲飛蟲,從而飽食終日,這種肆無忌憚的.捕捉,卻不用擔(dān)心有人來捕殺。朱元璋晚年肆意的殘殺之前的有功之臣,有多人都不敢抱怨,只能明哲保身。作者寫這首詩的意義,在于替那些無辜被害的忠誠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不平,但也只是間接明不平,他也不敢當(dāng)面去跟朱元璋訴說,這種無奈感、憐世感油然而生。
劉伯溫流傳于世的詩,偏向于前期的軍旅生活,以及后期做隱士時的養(yǎng)生和憐世之世,他在文學(xué)史上的影響還是深遠(yuǎn),他跟人并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足見他的詩歌的名氣。
劉伯溫的論文篇六
1、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辭其名,受其實,天下之大智哉!
2、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3、人生無百歲,百歲復(fù)如何?古來英雄士,各已歸山河。
4、空谷來風(fēng),谷不與風(fēng)約而風(fēng)自致;深山榆木,山不與木約而木自生。
5、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
6、志大業(yè)者,必?fù)袼?;抱大器者,必?fù)袼?。是以梁江湖不取螬殘之木,釣鯨鯢不適雨盈之溝。
7、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旅之者知。
8、千斤之象,不惴虎而惴鼠;三寸之蝎,不蠹棘而蠹松。是以制(制服別人)必取其所畏,防必究其所容,故能不震而威于斧鉞,不勞而固于垣墉。
9、海納污然后成其大,君納眾然后保其榮。
10、多能者鮮梢,多慮者鮮決。
11、善撲火者不迎其煙,善防水者不當(dāng)其急。
12、食人之虎,不能容一猬;牽牛之綆,可以御九犍。
13、堯舜至仁而三苗不服,桀紂極惡而多罪皆歸。
14、于貨財金玉則貪,而于仁義道德而廉。
15、勢有所梏,則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則大猛不能破小堅。
16、能閑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17、樹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輕人也。
18、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
19、智人出也,善用之,猶山之出云也;不善用之,猶火之出煙也。
20、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
21、拂云之松,生于一豆之實;縱壑之魚,穿于一絲之溜。
22、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23、多疑之人不可與共事,僥幸之人不可與定國。
24、天之將雨也,穴蟻知之:野之將籍也,草蟲知之。
25、春原之草,拔盡復(fù)生;夏廚之蠅,驅(qū)去還集。
26、值太平世,生湖山群,官長廉靜,家道優(yōu)裕,娶妻賢淑,生子聰慧,人生如此,可謂全福。
27、飲食之人,則人賤之。
28、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濕也,而后苔生焉。
29、欲人之不見,莫若昒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瘖其聲。
30、誠勝假,假勝無。
31、虎之躍也,必伏乃厲;鵠之舉也,必拊乃高。
32、急雨之漲,可以決山;及其息也,得坻則止。
33、制萬變者在乎專,察萬微者在乎定。
34、時未至而不可強(qiáng)爭,勢方來不可以力戰(zhàn)。
劉伯溫的論文篇七
劉伯溫是明初大臣、軍事家、謀略家、文學(xué)家。他博通經(jīng)史,尤精象緯之學(xué),時人比之
諸葛亮
。劉精通天文、兵法、數(shù)理等,尤以詩文見長。其文與宋滾齊名,詩與高啟并稱。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扦擊統(tǒng)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下面就整理了其作品的部分經(jīng)典語錄
供大家參考學(xué)習(xí)
。1.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旅之者知。
2.制萬變者在乎專,察萬微者在乎定。
3.能閑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4.值太平世,生湖山群,官長廉靜,家道優(yōu)裕,娶妻賢淑,生子聰慧,
人生
如此,可謂全福。5.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
6.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
7.身無恒守,勢窮則屈;心無定主,情急則親。
是以失時之言,每多謙己;墜井之呼,不暇擇人。
8.空谷來風(fēng),谷不與風(fēng)約而風(fēng)自致;深山榆木,山不與木約而木自生。
9.急雨之漲,可以決山;及其息也,得坻則止。
10.鑒能照物,翳之以塵則不可照;
水能瀚物,淆之以泥則不能瀚。
11.千斤之象,不惴虎而惴鼠;三寸之蝎,不蠹棘而蠹松。是以制(制服別人)必取其所畏,防必究其所容,故能不震而威于斧鉞,不勞而固于垣墉。
12.食人之虎,不能容一猬;牽牛之綆,可以御九犍。
13.善撲火者不迎其煙,善防水者不當(dāng)其急。
14.志大業(yè)者,必?fù)袼?抱大器者,必?fù)袼?。是以梁江湖不取螬殘之木,釣鯨鯢不適雨盈之溝。
15.勢有所梏,則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則大猛不能破小堅。
16.海納污然后成其大,君納眾然后保其榮。
17. 虎之躍也,必伏乃厲;鵠之舉也,必拊乃高。
18.春原之草,拔盡復(fù)生;夏廚之蠅,驅(qū)去還集。
19.時未至而不可強(qiáng)爭,勢方來不可以力戰(zhàn)。
20.拂云之松,生于一豆之實;縱壑之魚,穿于一絲之溜。
21.堯舜至仁而三苗不服,桀紂極惡而多罪皆歸。
1欲人之不見,莫若昒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瘖其聲。
【出處】《郁離子·玄豹》
【譯文】要使人看不見它,不如使其昏暗起來。想要使人不知道它,不如默不作聲。
2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濕也,而后苔生焉。
【出處】《郁離子·自諱自矜》
【譯文】船必定先漏,而后水才能進(jìn)人。土必定先濕,而后才有青苔長出。
3天之將雨也,穴蟻知之:野之將籍也,草蟲知之。
【出處】《郁離子·戚之次且》
【譯文】天將要下雨時,洞穴里的螞蟻能預(yù)知它;田野里將要降霜時,草蟲能預(yù)知它。
4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出處】《郁離子·垢食》
【譯文】人一定是自己侮辱了自己,而后人們才侮辱他。
5飲食之人,則人賤之。
【出處】《郁離子·垢食》
【譯文】只知道吃喝玩樂的人,人們就會看不起他。
6樹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輕人也。
【出處】《郁離子·樹怨》
【譯文】能夠樹敵很多的人,都是因為重視自己而輕視別人。
7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辭其名,受其實,天下之大智哉!
【出處】《郁離子·大智》
【譯文】智者不認(rèn)為自己有智慧,而后沒有人與其斗智。辭去智慧的名,而擁實際上的智慧,這才是天下的大智慧啊。
8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
【出處】《郁離子·句章野人》
【譯文】天下有意外的福,也有意外的禍。
9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出處】《郁離子·句章野人》
【譯文】失意的事常常產(chǎn)生于得意的事,因為他只看到利益而不見禍害,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滅亡啊。
10于貨財金玉則貪,而于仁義道德而廉。
【出處】《郁離子·貪利貪德辯》
【譯文】過分重視財物貨幣、金銀珠寶就是貪,而重視仁義道德的就是廉。
11多能者鮮梢,多慮者鮮決。
【出處】《郁離子·一志》
【譯文】什么都會的人很少有一樣是精通的,考慮太多的人很少有果斷的。
12多疑之人不可與共事,僥幸之人不可與定國。
【出處】《郁離子·多疑難與共事》
【譯文】多疑的人不可與他一起共事,憑僥幸辦事的人,不可以與其一起安定國家。
13智人出也,善用之,猶山之出云也;不善用之,猶火之出煙也。
【出處】《郁離子·論智》
【譯文】有才智的人出現(xiàn)了,善于使用他,就像山里出現(xiàn)的云;不善于使用人才,就像火里出現(xiàn)的煙。
14民猶沙也.有天下者惟能傳而聚之耳。
【出處】《郁離子·傳沙》
【譯文】百姓就像散沙一樣,擁有天下的人無非是能把散沙聚合在一起罷了。
15誠勝假,假勝無。
【出處】《郁離子·假仁義》
【譯文】真誠勝過虛假,虛假勝過虛無。
16人生無百歲,百歲復(fù)如何?古來英雄士,各已歸山河。
【出處】《劉基
詩詞
·絕句》【譯文】人生在世,很少有能活到百歲的,即便活到百歲,又能怎么樣呢?自古以來那些英雄名士們,都各自回歸給山河大地了。
17凡用兵之道,以計為首。
【出處】《百戰(zhàn)奇略·計戰(zhàn)》
【譯文】凡是用兵的法則,都是把計算、謀略放在首位。
18凡敵始有謀,我從而攻之,使彼計衰而屈服。
【出處】《百戰(zhàn)奇略·謀戰(zhàn)》
【譯文】凡是敵人先設(shè)計謀,我就順從他的計謀而攻擊他,使他的計謀衰敗而屈服于我。
19凡欲興師,必欲教戰(zhàn)。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教戰(zhàn)》
【譯文】凡是準(zhǔn)備興兵打仗的,必先訓(xùn)練部隊。
20凡與敵戰(zhàn),士卒寧進(jìn)死,而不退生者,皆將恩惠使然也。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愛戰(zhàn)》
【譯文】在與敵人作戰(zhàn)時,士卒寧愿冒死前進(jìn),而不愿后退求生,都是將帥的恩惠使他們這樣的。
21凡戰(zhàn),若彼為客,我為主,不可輕戰(zhàn)。
【出處】《百戰(zhàn)奇略·主戰(zhàn)》
【譯文】凡與敵作戰(zhàn),如果敵方為客方,我方為主方,決不可輕戰(zhàn)。
22凡戰(zhàn),若彼為主,我為客,唯務(wù)深入。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客戰(zhàn)》
【譯文】作戰(zhàn)時,如果敵軍在本土作戰(zhàn),我軍是進(jìn)人敵境作戰(zhàn),那么務(wù)必深人敵軍腹地。
23凡與敵戰(zhàn),若我眾強(qiáng),可偽示怯弱,以誘之,敵必輕來,與我戰(zhàn);吾以銳卒擊之,其軍必敗。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強(qiáng)戰(zhàn)》
【譯文】凡是與敵人作戰(zhàn),如果我方兵多,兵力強(qiáng),可以故意顯示出怯弱的樣子,以引誘敵人來與我交戰(zhàn)。我用精銳隊伍攻擊他,他必定失敗。
24凡戰(zhàn),所謂勢者,乘勢也。因敵有破滅之勢,則我從而迫之,其軍必潰。
【出處】《百戰(zhàn)奇略·勢戰(zhàn)》
【譯文】凡是作戰(zhàn),所謂勢就是乘勢。只要敵軍有動搖失敗之勢,就可以利用它。那么,我軍就要緊緊抓住這個機(jī)會,并進(jìn)一步逼迫他,這樣,敵軍就必然潰敗。
25凡行兵之法,斥候為先.平易用騎,險阻用步。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斥戰(zhàn)》
【譯文】一般用兵的方法,首先要進(jìn)行偵察。平坦的地方使用騎兵,崎嶇不平的山路使用步兵。
26凡出軍行師,城遇沮澤之地,宜倍道兼行速過,不可稽留也。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澤戰(zhàn)》
【譯文】凡行軍打仗,可能會遇到低洼的沼澤地,這時應(yīng)加速兼程通過,不能在這里久留。
27凡與敵戰(zhàn),若有形勢便利之處,宜爭先據(jù)之,以戰(zhàn)則勝。若敵人先至,我不可攻,候其自變,則擊之乃利。
【出處】《百戰(zhàn)奇略,爭戰(zhàn)》
【譯文】凡與敵人作戰(zhàn),如果有地勢便利的地方,應(yīng)該搶先占據(jù),依靠這種地形作戰(zhàn),戰(zhàn)就能勝。如果敵人搶先一步,我軍就不能進(jìn)攻,應(yīng)等候敵人內(nèi)部發(fā)生變化,然后發(fā)動進(jìn)攻才能勝利。
28凡戰(zhàn),所謂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則出兵以攻之,無不勝。
【出處】《百戰(zhàn)奇略·攻戰(zhàn)》
劉伯溫的論文篇八
《大明第一推手劉伯溫》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謀人,謀事,謀官,謀己,都是在謀利益。帝王師劉伯溫的獨家官場秘笈。
內(nèi)容簡介
謀人,謀事,謀官,謀己,都是在謀利益
帝王師劉伯溫的獨家官場秘笈
那是個群雄逐鹿的年代,更是民不聊生,天下大亂之際。元朝末年,朱元璋,這個還只是個龍典寺小和尚的他便乘勢而為,揭竿起義,率兵攻入應(yīng)天府。
為了招集天下有志之士,在聽到民間流傳“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的說法后,便親自尋找隱士劉伯溫,并說服他出山。而也正是他的這一“請”,才有了之后的西平陳友諒,東征張士誠……劉伯溫,用他的智慧和謀略,成就了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并被世人稱為“帝師”、“王佐”。
作者介紹
陸杰峰,畢業(yè)于四川大學(xué)中文系,當(dāng)過兩年語文老師,博覽群書,偏愛歷史,尤喜與人煮茶論道,臧否古今人物。閑來無事,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遂成一家說辭。著有《不為繁華易素心》等作品。
編輯推薦
成就大事業(yè)者,必有大政治智慧
看歷史小說,讀高層智慧
謀人,謀事,謀官,謀己,都是在謀利益
神機(jī)妙算,料事如神,步步為營,一統(tǒng)江山
跟劉伯溫一起掌控全局
高,實在是高!
劉伯溫的論文篇九
楚王患其令尹蔿呂臣之不能,欲去之。訪于宜申,宜申曰:“未可。”王曰:“何故?”宜申曰:“令尹,楚相也。國之大事,莫大乎置相,弗可輕也。今王欲去其相,必先擇夫間之者,有乃可耳?!蓖貂救辉唬骸傲钜蛔阋韵喑晃┲T大夫及國人知之,鬼神亦實知之,大夫獨以為未可,寡人惑焉。”
宜申曰:“不然。臣之里有巨室,梁蠹且壓,將易之,召匠爾。匠爾曰:‘梁實蠹,不可以不易,然必先得材焉,不則未可也?!淙瞬荒芸?,乃召他匠,束群小木以易之。其年冬十有一月,大雨雪,梁折而屋圮。今令尹雖不能,而承其祖父之余,國人與之素矣。而楚國之新臣弱,未有間者,此臣之所以曰未可也?!?/p>
【譯文】
楚王擔(dān)心他的令尹蒍呂臣缺乏才干,想罷免他,向宜申征求意見。宜申說:“還不可以?!背跽f:“為什么呢?”宜申說:“令尹,是楚國的宰相,國家的重大事情,沒有大過棄置宰相的了,不能輕易的決定!現(xiàn)在君王想罷免宰相,一定要找到接替者,有合適的人選才能行吶!”楚王局促不安地說:“這個令尹不足以當(dāng)楚國的宰相,不僅各位大夫和國民知道,鬼神也肯定知道,唯獨您以為不可以替換,寡人就不明白了。”
宜申說:“不是這么說呀,臣下我的家鄉(xiāng)有幢大房子,大梁被蟲蛀而且崩壞了,想換掉它,找來叫爾的工匠。匠爾說:‘大梁確實被蟲蛀了,不能不換,可是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材料啊,不然就不行啊。’這個主人不能忍耐,就找了別的工匠,把小木頭拼在一起替換了大梁。那年冬天十一月份,下了大雪,結(jié)果房梁折斷導(dǎo)致房子倒塌?,F(xiàn)在的令尹雖然不稱職,可是仰承他父親和祖父的威望,老百姓一向認(rèn)可他呀。而楚國的年輕大臣還缺乏歷練,沒有能接替的人選,這就是我為什么說不行的原因啊。”
劉伯溫的論文篇十
民間故事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jié)晶,它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地理、歷史、宗教等文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劉伯溫婉拒為相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朱元璋登基稱帝后,給昔日與他并肩作戰(zhàn)的將領(lǐng)們都加了封號,賞了俸祿。當(dāng)時他封李善長為丞相,李善長乃是最早跟隨朱元璋起義的人之一,也是朱元璋的同鄉(xiāng),在行軍打仗中,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因此,在建立大明王朝的時候,朱元璋按功行賞,把他排在了第一位。
但是做了宰相后的李善長,隨著時移歲迀,開始變得奢侈享受、心胸狹窄。朝中官吏,凡是順從他的就加以提拔;凡是不附和他的,就暗中想辦法整治他們,將其發(fā)配到外地去。
時間
長了,朱元璋也覺察到了李善長的不妥之處,再加上他的兒子李一雅無惡不作,李善長不僅不加以管教,反而處處庇護(hù),惹得朱元璋大為不滿。這一天,朱元璋又為一事對李善長生起氣來,當(dāng)場呵斥道:“你退下去吧!我當(dāng)初怎么會想起來用你這個丞相?”事后,朱元璋決意要換相。因此,一天朱元璋特地召劉伯溫前來計議,其實當(dāng)初封相的時候,他考慮過讓劉伯溫做宰相。
劉伯溫聽了朱元璋的想法,先是一愣,心想:更換丞相,并非小事,關(guān)系到社稷前程。朝中功臣宿將又多,要當(dāng)好這個丞相也不容易。因此便勸朱元璋道:“善長乃是大明之臣,享有盛望,他做丞相,可以調(diào)和諸將,利于上下同心。依臣下之見,還是看他的長處,不換為好?!?/p>
“啊?”聽到劉伯溫這么說,朱元璋大吃一驚,靜靜地看了看劉伯溫,慨然地問:“善長多次說你壞話,想加害于你,你為什么這時候還要幫他說情呢?”
劉伯溫笑笑說:“他想加害我,這乃是私人恩怨。更換丞相,乃是朝廷大事。臣下怎么敢以公報私、以小損大呢?”
劉伯溫說得語重心長、情真意切,使朱元璋深受感動,心中暗贊:伯溫先生真不愧忠良之臣。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伯溫果然如此。贊嘆至此,朱元璋不由得心頭一亮,滿臉堆笑,高興地說道先生有如此的氣量,真是難得。如今我的這個丞相,就要先生你來當(dāng)了。”劉伯溫一聽朱元璋要他做丞相,連忙跪倒在地,拜辭道:不行!不行!這事就好像是給房屋更換梁柱,必須使用大木。臣下乃是一根小木,怎么可以呢?否則,那房子是會倒塌的呀!”
朱元璋聽了,半晌沒有做聲,想到朝中李善長勢力龐大,劉伯溫也確實有自己的難處,最后只好算了,說道:“這事以后再說吧!”
劉伯溫辭謝而去。
劉伯溫是一個忠良之臣,同時也是一個能夠?qū)彆r度勢之人,他知道居于高位者所要承袒的
責(zé)任
更重,危機(jī)也更多。同時,他也知道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不適合那個職位,因此愿意讓位給更適合的人,確實是機(jī)智啊!劉伯溫的論文篇十一
在渭源民間,至今流傳著劉伯溫斬龍脈的故事。當(dāng)人們觀察每條山脈時,在分支處或在相距一兩里遠(yuǎn)的山體上,開挖出大小不等的土壕,現(xiàn)稱豁峴,有的叫白土豁峴、紅豁峴、吳家豁峴、鵓鴿峴、姜家豁峴等,每條山系有好多處,至今顯眼可見。
劉伯溫,是民間傳說的神奇人物,把他同姜子牙、諸葛亮同等看齊。
在風(fēng)云動蕩的元末明初,劉伯溫給人們留下了無數(shù)的故事,至今人們依舊在民間津津樂道的傳說。劉伯溫名基,字伯溫,謚文成,浙江青田縣人。在正史中,劉伯溫是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jīng)史、曉天文、精兵法。在民間傳說中,劉伯溫卻能呼風(fēng)喚雨,撒豆成兵,關(guān)于他的傳說可以說不勝枚舉。至今,渭河源頭民間還流傳有劉伯溫斬龍脈的故事。
當(dāng)年渝中一位老頭說,他死后不要聲張,不要給任何人講,把“身體”用清水洗干凈后,赤身用草席裹好,用草繩捆上,向著興隆山快跑,啥時候草繩斷了,就地埋下,不可隨便移動,墓修好后,要守墓100天,每天還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太陽剛出的時候,要用老頭留下的“桑弓柳箭”拉弓三次。等到100天,將柳箭對著太陽射出去。這樣你們就出人頭地了。
兩個兒子按照老爹遺言安葬時,蒲陰陽的姑娘說,老人家辛苦了一輩子,赤身下葬終究不妥。在她的堅持下,兒子們只好給老漢穿了一條褲子。最后,兩個兒子抬著去埋葬了。埋葬后,蒲陰陽的兩個兒子天天堅持在日出時分拉弓射日,可他們終究不是細(xì)心人,關(guān)鍵時候又出岔子了,日期算錯了,到了99天時,他們以為是100天,便迫不及待地拿出桑弓柳箭。等太陽出來時,拉開弓將柳箭射了出去。
只見那支箭“嗖”的一聲,鉆入了云霄不知去向了。兄弟倆見此情形,頓時驚呆了。他們害怕惹出什么禍?zhǔn)?,趕緊收拾上東西,跑回家去了。
這支箭飛到了哪里呢?飛到南京城。這時,坐天下的正是朱元璋。早上,朱元璋正在洗漱,就聽見“呼”的一聲,抬頭一看,只見一支箭如同流星一般,帶著紅光而來,“嘭”就釘在金鑾殿的柱子上。這還了得,朱元璋非常生氣。讓錦衣衛(wèi)徹查,誰知無所不能的錦衣衛(wèi)卻一籌莫展,根本就找不到是何人所為。
無奈中朱元璋讓劉伯溫看看究竟。劉伯溫屈指一算說,箭從西北方向而來,主西北方向出龍人,將對大明江山不利。朱元璋聽后,趕緊讓劉伯溫帶人到西北去看看,斬斷龍脈,確保大明江山平安。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元朝滅亡,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為了鞏固政權(quán),穩(wěn)定江山,招集文武百官商討國策。軍師劉伯溫奏曰:“全國各地出帝王的風(fēng)水寶地很多,只要破壞這些寶地,斬斷龍脈,在高山龍?zhí)ь^處,‘鎮(zhèn)(扎)山脈’,等于座艾針灸,龍脈僵死永不起勢,永不出帝王,才能確保大明江山永不變色”。朱元璋立即下令,命令劉伯溫帶領(lǐng)人馬,斬斷全國西地山脈,請佛教喇麻,鎮(zhèn)扎山脈。為了持續(xù)傳承下去,并編造虛假慌言,悶哄百姓,把‘鎮(zhèn)(扎)山’活動說成是防雹減災(zāi)。從此以后,各地把‘鎮(zhèn)(扎)山脈’當(dāng)作防雹雨的規(guī)程推廣,一直延續(xù)到上世紀(jì)文化大革命前夕終止,到八、九十年代,個別地方又開始扎山活動,至今未絕。
勵經(jīng)數(shù)朝代,遺跡依舊在。渭源境內(nèi)的主山系為鳥鼠山,經(jīng)關(guān)山到葫麻嶺梁,西接馬啣山,是洮渭河的分水嶺,是中國獨一無二的“鳥鼠同穴山”。從關(guān)山分支的“七圣山”,距與渭源縣北部,東南走向,到陽坡磨終止,全長十二公里,劉伯溫斬龍脈時,在清源柯寨村紅莊斬出一道豁峴;又在清源劉家河村陳家屲斬了一道,現(xiàn)稱姜家豁峴;又在清源新林村老虎灣分支處斬了一道,可見當(dāng)年斬龍脈的氣勢膀脖,規(guī)模宏偉,聲勢浩大。在這條山系上,‘鎮(zhèn)扎山脈’的土堆僅達(dá)十五處之多。
王家店溝垴“鳥鼠山”與“關(guān)山”營盤咀接壤處,據(jù)傳說,準(zhǔn)備在此出斬斷鳥鼠山的龍脈,官府組織民工挖了五六丈深的口子,底層突然出現(xiàn)了一棵大樹根,采取刀削、斧劈、劇改,毫無效果,白日砍劈,夜晚生長,恢復(fù)原狀,刀斧劈進(jìn),難以取出,砍爛處流淌血水。就這樣一日連一日,費了許多工日,想盡了一切辦法,上摧下逼,民工輪流換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無有進(jìn)展,到一百天時,突然山內(nèi)雷聲哄鳴,響聲不斷,施工人員綱撤出垛口,兩壁塌陷,劈開的山口被埋,只剩丈余深,到此終止。后來,被劈的豁峴演變成當(dāng)今的臨渭公路。
鍬峪河口村的砂坡子,是老君山系的落脈之地,本山系屬西秦嶺北坡太白山支脈,老君山是太白山的支脈系,砂坡子居于老君山末尾處,在黃土與巖石層接壤處,有一溪水常流,下有一大清泉,泉水清香甘甜,俗稱神泉,泉邊有一人高巨大巖石三個,泉前十米處有一高五米左右的土堆,象似饅頭形狀,泉水流與鍬峪河匯入渭河。劉伯溫斬龍脈時,說此地是藏龍之地,下令鑿泉斬龍。組織民工挖掘,用釬、錘、打綻,掘止二米深,出現(xiàn)甕形洞,內(nèi)有九玫瑪瑙玉珠,施工人員觀賞爭奪不休,最后被監(jiān)工全部收去。又往深處掘挖時,水洞中挖出一條蛇,一指之壯,尺四五之長,赤褐色,奇怪的是爬在洞中,不行動。監(jiān)工說:“誰將它送走,免除以后投工”。一名年過七旬的老人,暗自思想,整日繁重勞動,難以忍受,不如送蛇,一死了之。老人雙蹄跪定,用搌抖雙手點燃香表,禱告一番,升出兩手,嚇的緊咪雙眼,蛇一時變得又粗又長,約兩米多長,纏繞在老人兩膀上,老人急忙向河邊跑去,快到河沿時,老人感到兩膀很輕松,睜開眼看,什么都不見。后來人們稱此地為“蛟龍戲珠”的寶地?,F(xiàn)在“316國道”沿此通過,泉水變小,沿邊溝不停流淌,知此事者,取水醫(yī)病。
劉伯溫的論文篇十二
劉伯溫死后二百年墳?zāi)贡淮笏疀_開,看到棺材上五行字眾人趕緊下跪...
劉伯溫去世二百年后,有個姓楊的知縣這天出外察看民情,來到一條大河邊,看到河邊一座墳?zāi)箍毂缓铀疀_垮了,一打聽,才知道是劉伯溫的墳?zāi)?。楊知縣暗自發(fā)笑:傳說劉伯溫神機(jī)妙算,能知未來禍福,他老先生死后咋會埋在這里呢?怎么就不知道河水會把墳?zāi)箾_毀?可見傳說全是假的。
楊知縣念起劉伯溫是開國功臣,就派人為他選了一塊兒名叫安樂窩的墳地,并親自招呼著給他遷墳。在起墓時,挖出了一個小瓷罐兒,里頭裝著珍珠,知縣忙叫一個隨從收拾起來。最后看到棺材上面刻著這樣幾句話:
感謝知縣楊大哥,
你把我挪到安樂窩,
我贈你珍珠十八顆。
若是珍珠少一個,
請往隨從袖筒摸。
楊知縣叫隨從拿出瓷罐兒,倒出珍珠一數(shù),真的少了一顆,追問隨從,都說沒見。楊知縣往收拾瓷罐兒的那個隨從袖筒里一摸,果然摸出了那顆珍珠,就訓(xùn)斥他:〝劉伯溫二百年前就算出你要偷走一顆,還敢抵賴?看看這石碑上是咋說的?〞就大聲念了一遍。眾人一聽吃了一驚:〝呀,劉伯溫真是神機(jī)妙算哪!〞趕緊跪下連連磕頭。
劉伯溫的論文篇十三
讀劉伯溫的作品,讓我深受啟發(fā)和震撼。他的作品充滿了哲理和智慧,令人陶醉其中。通過閱讀他的作品,我不僅學(xué)到了很多知識,而且也領(lǐng)悟到了一些人生道理。下面就是我在讀劉伯溫作品時的心得體會。
首先,劉伯溫的作品給我?guī)砹松钌畹膯l(fā)。他的作品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chǔ),融入了一些西方文化元素。通過他的作品,我了解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深深地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他的作品告訴我,只有不斷地學(xué)習(xí)和吸收,我們才能不斷進(jìn)步。不論是在個人生活中還是在社會發(fā)展中,學(xué)習(xí)都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劉伯溫的作品教會了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繪出一些身世坎坷的主人公,他們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奮發(fā)向前的精神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過閱讀他的作品,我明白了一句至理名言:“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后果。”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障礙,我們都要堅持自己的目標(biāo),并為之奮斗。只有在實現(xiàn)目標(biāo)的道路上,我們才能展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和才華。
再次,劉伯溫的作品讓我認(rèn)識到了人性的復(fù)雜和多樣性。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通過這些形象,我明白了人性是多變和多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在與人交往中,我們應(yīng)該更加包容并理解對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和成長經(jīng)歷,我們不能憑借片面的觀點來評判他人。正是這種多樣性和包容性,才能促進(jìn)社會的和諧與發(fā)展。
此外,劉伯溫的作品也讓我深刻反思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他的作品常常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和描繪情節(jié),來探討人生的本質(zhì)和意義。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人生對人的考驗和挑戰(zhàn),并意識到人生的價值在于每個人的追求和奮斗。只有在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道路上,我們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意義。
最后,通過閱讀劉伯溫的作品,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新的展望。他的作品中充滿了智慧和哲理,讓我明白了個人奮斗和社會的關(guān)系。我意識到只有通過不斷地學(xué)習(xí)和提升自己,才能在社會中獲得更多的機(jī)遇和發(fā)展空間。同時,他的作品也讓我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被他人的眼光所左右。只有堅持自己的追求,我們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綜上所述,通過讀劉伯溫的作品,我受到了深深的啟發(fā)和震撼。他的作品讓我明白了文化的力量、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面對困難的勇氣、人性的多樣性、人生的意義和個人奮斗的價值。我在閱讀他的作品時,不僅學(xué)到了很多知識,而且也得到了很多思考和啟發(fā)。我相信,在今后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中,我會繼續(xù)努力,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而奮斗。
劉伯溫的論文篇十四
劉伯溫是明朝末期的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以其高超的智謀和豐富的歷練經(jīng)驗而聞名于世。在歷史上,他不僅擁有著優(yōu)秀的治國才能,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和道德修養(yǎng)。他的成功并非來自運氣,而是來源于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悟性的深度思考。以下是我對劉伯溫心得體會的總結(jié)。
第一段:對人性深刻理解
劉伯溫具有對人性深刻理解的能力,因而他才得以引導(dǎo)并領(lǐng)導(dǎo)人民。他非常了解人性中的獸性,從而可以很好地掌握人的行為模式。沒有人是真正無私的,每個人都是被自心所驅(qū)動的。因此,他可以將自己的興趣與權(quán)力權(quán)衡,使得他的決策可以被部屬和他的人民所接受和理解。
第二段:豐富的歷練經(jīng)驗
在劉伯溫的生活中,他曾經(jīng)經(jīng)歷了許多大起大落,從一個庶民到宰相的高度,然而在整個生命中,他始終保持著坦然。他的人生經(jīng)歷使他更加了解人性,從而更好地處理政治和個人關(guān)系。歷史告訴我們,劉伯溫總是能夠?qū)⑦^去捆綁在現(xiàn)在的判斷上。
第三段:深度思考
劉伯溫的成功與他的深度思考密切相關(guān)。他能夠理性地分析每個決策的利弊,尋求最好的解決辦法。同時,他也懂得用自己的智慧決策來引導(dǎo)國家和人民,并始終堅信做決策的唯一方法就是深度思考。
第四段:道德修養(yǎng)
劉伯溫?fù)碛蟹浅8叩牡赖滦摒B(yǎng),他的道德信條深深影響了他的行為。在他的職業(yè)生涯中,他注重誠實,不執(zhí)迷于權(quán)力,對屬下體貼關(guān)愛。他總是強(qiáng)調(diào)禮義廉恥的重要性,不僅在私人生活中如此,更在他領(lǐng)導(dǎo)民族的工作中表現(xiàn)得同樣鮮明。
第五段:結(jié)尾
總之,劉伯溫是一位令人欽佩的人。他的成功來自對人性深刻理解,豐富的歷練經(jīng)驗,以及深度思考和道德修養(yǎng)。他的影響至今仍深遠(yuǎn)。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我們也要學(xué)習(xí)劉伯溫的成功方程式,勇敢地適應(yīng)人生路途中的變化,然后盡我們所能地發(fā)揮出自己的才能,以成就我們的人生。
劉伯溫的論文篇十五
朱元璋登基稱帝后,給昔日與他并肩作戰(zhàn)的將領(lǐng)們都加了封號,賞了俸祿。當(dāng)時他封李善長為丞相,李善長乃是最早跟隨朱元璋起義的人之一,也是朱元璋的同鄉(xiāng),在行軍打仗中,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因此,在建立大明王朝的時候,朱元璋按功行賞,把他排在了第一位。
但是做了宰相后的李善長,隨著時移歲迀,開始變得奢侈享受、心胸狹窄。朝中官吏,凡是順從他的就加以提拔;凡是不附和他的,就暗中想辦法整治他們,將其發(fā)配到外地去。
時間長了,朱元璋也覺察到了李善長的不妥之處,再加上他的兒子李一雅無惡不作,李善長不僅不加以管教,反而處處庇護(hù),惹得朱元璋大為不滿。
這一天,朱元璋又為一事對李善長生起氣來,當(dāng)場呵斥道:“你退下去吧!我當(dāng)初怎么會想起來用你這個丞相?”事后,朱元璋決意要換相。因此,一天朱元璋特地召劉伯溫前來計議,其實當(dāng)初封相的時候,他考慮過讓劉伯溫做宰相。
劉伯溫聽了朱元璋的想法,先是一愣,心想:更換丞相,并非小事,關(guān)系到社稷前程。朝中功臣宿將又多,要當(dāng)好這個丞相也不容易。因此便勸朱元璋道:“善長乃是大明之臣,享有盛望,他做丞相,可以調(diào)和諸將,利于上下同心。依臣下之見,還是看他的長處,不換為好?!?/p>
“啊?”聽到劉伯溫這么說,朱元璋大吃一驚,靜靜地看了看劉伯溫,慨然地問:“善長多次說你壞話,想加害于你,你為什么這時候還要幫他說情呢?”
劉伯溫笑笑說:“他想加害我,這乃是私人恩怨。更換丞相,乃是朝廷大事。臣下怎么敢以公報私、以小損大呢?”
劉伯溫說得語重心長、情真意切,使朱元璋深受感動,心中暗贊:伯溫先生真不愧忠良之臣。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伯溫果然如此。贊嘆至此,朱元璋不由得心頭一亮,滿臉堆笑,高興地說道先生有如此的氣量,真是難得。如今我的這個丞相,就要先生你來當(dāng)了。”劉伯溫一聽朱元璋要他做丞相,連忙跪倒在地,拜辭道:不行!不行!這事就好像是給房屋更換梁柱,必須使用大木。臣下乃是一根小木,怎么可以呢?否則,那房子是會倒塌的呀!”
朱元璋聽了,半晌沒有做聲,想到朝中李善長勢力龐大,劉伯溫也確實有自己的難處,最后只好算了,說道:“這事以后再說吧!”
劉伯溫辭謝而去。
劉伯溫是一個忠良之臣,同時也是一個能夠?qū)彆r度勢之人,他知道居于高位者所要承袒的責(zé)任更重,危機(jī)也更多。同時,他也知道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不適合那個職位,因此愿意讓位給更適合的人,確實是機(jī)智啊!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456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