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散文讀后感篇一
讀林清玄,每一次都好像從城市瞬間落到了田園,滿眼的自在,愜意。
可是這樣的書就是要讓你去翻開,在閑暇的時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張搖椅,一點陽光和幾朵白云,捧著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
它們不似柜臺上的暢銷書,聲名大燥間,街頭巷尾便都是議論。
它們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會有成為焦點的時刻,卻是長久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簡單的幾筆,卻勾勒出一個人心底繁雜的世界。
親情與鄉(xiāng)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題。
他寫到浴著光輝的母親,都是一句寶貝不怕,卻流露出天下母親對孩子濃濃的愛意和關心。
就是那么一句話,而生活中所見到的也許比一句話更簡短粗略,但卻實實在在。
我們的眼睛就是要像這樣善于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被人遺忘的點點滴滴。
而這些被我們忽略的,都在他的筆下重現(xiàn),帶給人們心靈最真實的悸動。
趁還提得動,行李箱還有空間,就多塞一點愛進去吧!在這些尚在的時間里,也許我們應該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意,不帶半點羞澀地毫無保留地道明,(我的老師作文500字)正像他們給予我們毫無保留的愛。
對于故鄉(xiāng),我其實是沒有太多的留戀和感慨的,畢竟沒有出過遠門,沒有機會體會到思鄉(xiāng)的離愁別緒。
但作者在文中將家鄉(xiāng)與親人聯(lián)系起來,我忽然就覺得,也許它比我想的遠有意義的多。
作者說,他出門旅行時總帶著一杯故鄉(xiāng)的水土,那會給他力量,因為那里面承載的不只是故鄉(xiāng)之愛,還有母親的祝福。
這是很實在的話,鄉(xiāng)情中,更多夾雜的是親情吧,對親人對故友的思念。
世事離戲只有一步之遠。
人生離夢也只有一步之遙。
不知道聽誰說過:生命最有趣的部分,勝過演戲與做夢的部分,正是它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
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
林清玄的散文里總有一股清新的氣息,也許是有流水的聲音,也許是灑進了陽光的溫暖,又許是有風吹過的清涼。
總之,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靜,在冬日人煙稀少的書店,當你坐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已有彈奏琴弦飄出的琴音安撫了你浮躁的心。
它讓你不知不覺地靜下心,不知不覺地專注于這字里行間的溫柔。
這便是一本書的魅力所在。
像是一個禪師在向你說教,聲音低低的,柔柔地,卻絲毫不差地進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里。
讀秋雨的書,如同讀著一本厚厚的歷史,更加有萬象的人生世態(tài)和豐富的風土人情。
秋雨的心是年輕的,卻又是遲暮的。
有著兒童的天真,有著老人的睿智,因而有了天真的向往新奇的心,有了發(fā)自內心的對歷史的感悟。
所以他的人生是美麗的。
正如他在散文集的序文中所寫的那樣他應該是一個“天使般的老人”即使他年老了,也會有一顆年輕的心的。
秋雨對夢想的初衷,對歷史的感悟。
更是由于他對人類歷史的重視。
他追尋的心是滄桑的,他對待敦煌文明遭受蹂躪的過去不再如別人所云的那樣,將罪過歸咎于一盡全力保護但卻無力回天的王道士。
歷史的失落是有她既定的命運也有歷史的更深層的本質的。
歷史的源遠流長也正是因為它有令人悲痛的過去。
初次接觸余秋雨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文化苦旅》,很是被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所折服,他的思牽千載,行云流水的記錄,對歷史、對文化滲透著的領悟力,也是使余秋雨在中國的文化史上留下一席之地!
而后接觸到他的另幾本著作,如談史談鑒的《山居筆記》、闡述立身處世的《霜冷長河》、《行者無疆》,以及對比幾大文明的《千年一嘆》,還有類似回憶類的封筆之作《舍我一生》。
讀完后,總想寫點什么,卻一直未敢動筆,只怕自己的看法大為浮淺,甚至落入俗套,而今下定決心來淺談一下余秋雨散文的寫作風格問題,對于我們的寫作也有很多的借鑒意義。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終貫穿著一條鮮明的主線,那就是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考和反問,與其他一些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的作品更透著幾絲靈性與活潑,盡管表達的內容是濃重的。
余利用他淵博的歷史知識,豐厚的文化功底,將歷史與文化契合,將歷史寫活、展現(xiàn),引起我們反思、追問,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的作品已滲透了文人的憂患意識和良知,這點也是最重要的。
典雅、靈動如詩般的語言。
余對語言有一種超強的領悟力和駕馭能力,他的散文追求一種情理交融的雅致語言,并且“語言在抒情中融著歷史理性,在歷史敘述中也透露著生命哲理”。
他選擇恰當?shù)摹⒏挥性娨?、表現(xiàn)力的語言加以表達,這些語言具有詩的美感,從而把復雜深刻的歷史思想和文化說的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可讀性很強。
同時他還綜合運用對偶、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大段的排比,對偶增強了語言表達的力度,構成了一種語言的氣勢,使語言不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平淡無味,而富有了張力,富有了文采。
簡單敘述至此,最后一余秋雨的一句話來結尾。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散文讀后感篇二
4月23日閱讀日,我不僅走近名師,聆聽經(jīng)典,自己還用上一天的時間去閱讀《巴金散文》。里面的故事,有作者平生經(jīng)歷的,也有作者對社會人生感悟的。閱讀此書,我對巴金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巴金散文》貫穿著一條“愛國”主線,鼓勵青年熱愛國家。閱讀他的散文,令我激情彭湃,似乎聽到他的心跳,感受到他赤誠血液在流淌。又似乎與作者心相通,脈相連,超越了時空。我仿佛到了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我們甚至超越了年齡的界限,成了無所不談的好朋友。
我從未如此沉迷于什么著作,唯有《巴舍散文》,竟然讓我達到物我兩忘,如此癡迷的程度。
作者是一個無神論者,他不信鬼神,不怕妖魔。但在他的文章里還是寫了許多妖魔鬼神,作者用它們來暗喻黑暗的社會。這就是我們的巴金,一個敢于仗義執(zhí)言的巴金,一個厚植愛國情懷的巴金。
讀《巴金散文》,我讀懂了什么是錚錚鐵骨,什么是家國情懷。
散文讀后感篇三
作品簡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于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
散文
,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說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里受到規(guī)矩的束縛。但作者并末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課間學生溜到后園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xiàn)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落花生》】一文,被認為是極富哲理的文學。許地山在創(chuàng)作這篇小文的時候,充分運用西方式文法--隱喻寫作來提升作品的文化味,這是西方文學的系辭方法。作者期望以新的文學理論提升白話文寫作水平,并賦予白話文更多的文學性。文章的中心是從花生的品格中領悟出做人的道理。作品能使讀者從平凡的事物中領悟出耐人尋味的哲理。
我很喜歡看書,因為書不僅能讓我獲得知識,提高寫作能力,還能讓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到許多樂趣。我特別愛讀《魯迅散文集》,他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魯迅筆下的事物都充滿了靈氣和活力?!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中的百草園更是讓我浮想聯(lián)翩。
百花園是魯迅家后面的一個很大的院子,園子里樹木茂盛,花草叢生,有碧綠的菜畦,有高大的皂莢樹,有紫紅的桑椹,還有爬滿墻頭的何首烏藤和令人直流口水的野果覆盆子,鳴蟬在樹葉里唱歌,蜜蜂在野花上飛來飛去,云雀在空中直竄云霄。園子里的少年魯迅經(jīng)常搬來凳子,爬上大樹,在樹叉上坐下,尋找著鳥蛋。大人來了,他又到草叢里去趴著,在青草的掩護下與大人捉迷藏。冬天,下了雪,他又會照著閏土爹的方法,玩雪捕鳥。園子是魯迅的樂土,那里可真是趣味無限。
這本書我已經(jīng)看了很多次,園中美麗的景色,讓我想入非非,天天夢想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百草園,讓我在里面盡情地玩樂。你別說,這夢想還真實現(xiàn)了。今年八月一日我第一次回農(nóng)場奶奶家,嘿!奶奶的院子好大!一個活靈活現(xiàn)得百草園出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就跟魯迅家的一樣。我也學著少年魯迅好好玩了一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語言優(yōu)美,還能讓我們一起體會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真是一篇令人叫絕的好文章。
花生,一種很不顯眼的東西.和許多水果相比,它更顯得十分土氣.可是當我了解了落花生這篇課文后,我不禁對花生產(chǎn)生敬慕之情.
是啊!它的外表并不動人,也不像蘋果,石榴,桃子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的掛在枝頭,使人一見就生愛不釋手.它被矮矮地埋在地下泥土里,靠土中的養(yǎng)分生存,,成熟了,也不能立馬分辨出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這麼一說來,花生的確一點好處也沒有了,然而,在花生那粘滿泥土的外殼中,卻蘊藏了一顆顆飽滿又味道鮮美的內心.雖然其貌不揚,卻默默無聞的奉獻著,這就是花生的品格:做個默默無聞,樸實無華卻十分有用的人.
落花生這篇文章,講述了收獲時節(jié)我們與父親的對話,雖然十分簡潔,卻把我?guī)肓顺了?
在現(xiàn)代社會中,許多人都追求美,可是他們都忘了一點:心靈才最重要要像花生一樣,做個對別人有用的人,像諾貝爾,居里夫人,他們?yōu)榱丝茖W事業(yè),奉獻出了一生,他們就是現(xiàn)實的"花生".
是啊!~我們也因該像花生一樣,讓美在心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散文讀后感篇四
《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
初次讀《聽聽那冷雨》,不由大驚:散文可以如此寫?細讀之則手不釋卷。余光中曾戲稱:“右手寫詩,偶爾左手寫散文,算是副產(chǎn)品?!钡@樣的副產(chǎn)品在當代散文家中有幾人能出其右?詩一樣的充滿跳躍聯(lián)想的語言是《聽聽那冷雨》的最大特色。作者在文中大量動用了迭字句。文章開始,就對雨作盡情的描繪: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一句就寫出雨的形聲。接著他跳躍聯(lián)想,寫道:······即使在夢里,也似乎把雨傘撐著······這句奠定了整篇一種“憂傷”的基調。馬上,他大膽想象:整個中國整部中國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這樣下著雨。此時,我窒息般地感覺到余光中內心那種深深的'鄉(xiāng)愁以及愛國情懷。
本文恰恰似一首長詩,字字句句,充滿令人驚奇的詩的意象。作者筆下的雨時而是“黑白片子”,時而是“宋畫”,時而是“一滴濕漉漉的靈魂”,時而是“溫柔的灰美人”等等。作者憑非凡的才力和卓越的想象力,把鄉(xiāng)愁化為種種意象,而意象又于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遇及心靈歷程相連相融??芍^情絲和雨絲交織。余光中用詩樣的語言對雨進行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面感覺進行描寫,字里行間,古詩韻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遙指”,“劍門細雨渭城輕塵”,“杏花春雨江南”。愛好古典文學者看本文,時時會心一笑。而喜愛現(xiàn)代風格的讀者也不會失望,例“雨是潮潮濕濕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許多所謂的現(xiàn)代詩人汗顏。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言沒有音樂味,何能成為作家?同樣,思想不深邃,更是不成作家。余光中將思想完美融入語言,正如他所說:一位出色的散文家,當他的思想和文字相遇,美如鹽撒于燭,會噴出七色的火花。
我讀書,常常愛劃句,但是讀《聽聽那冷雨》,竟然摘不下一句,因為每一句話都這么美。文壇宿耆柯靈說:《聽聽那冷雨》直接用文字的雨珠,聲色光影,密密麻麻,縱橫交織而成。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對中國文字和現(xiàn)代文學的表現(xiàn)力增加一點信心,也應該承認這在五四以來的散文領域中,算是別辟一境。評論毫無過獎,也深刻公道。
散文讀后感篇五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簡單的幾筆,卻勾勒出一個人心底繁雜的世界。親情與鄉(xiāng)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題。他寫到浴著光輝的母親,雖不是他的母親,但天下的母親一般的愛子心。就是一句寶貝不怕,便透露出一個母親對孩子無限的關懷。某些感動就是從這些細枝末節(jié)衍生出來的,不必轟轟烈烈,就是那么一句話,而生活中所見到的也許比一句話更簡短粗略。但卻實實在在。作者的眼睛就是如此善于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被人遺忘的點點滴滴,在他的筆下重現(xiàn),帶給人真實的觸動。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說不盡道不完的,作者的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好——對于父母的愛,我們也是“提得起來,就是我們的”,趁還提得動,行李箱還有空間,就多塞一點愛進去吧!在這些尚在的時間里,也許我們應該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意,不帶半點羞澀地毫無保留地道明,正像他們給予我們毫無保留的`愛。林清玄的散文里總有一股清新的氣息,許是有流水的聲音,許是灑進了陽光的溫暖,有許是有風吹過的清涼??傊?,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靜,在東日人煙稀少的書店,當你坐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已有彈奏琴弦飄出的琴音安撫了你浮躁的心。它讓你不知不覺地靜下心,不知不覺地專注于這字里行間的溫柔。這便是一本書的魅力所在。像是一個禪師在向你說教,聲音低低的,柔柔的,卻絲毫不差地進入你的耳中,落進你的心里。所以,花季的時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種花。
散文讀后感篇六
從中令我最記憶猶新的一篇文章就是《血色母愛》里面記敘了一個小女孩叫羅莎琳是一位13歲的少女,從小喪父,嘉靖貧困,常受到別人的鄙視和侮辱。她母親心里很不是滋味,總是想做些什么讓女兒快樂起來。
母親看見了救援人員,怎么叫他們也聽不見。母親想到用血引起救援人員注意,他用邊上的巖石切片割斷了自己的動脈,然后在血跡中爬了十幾米的距離,救援人員看了血地上那道鮮紅的長長的血跡才意識的下面有人。等來到醫(yī)院已是搶救無效了,就這樣母親離開了僅有13歲的女兒。
讀著,讀者,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母親那堅毅的臉龐,仿佛在我的眼前。
散文讀后感篇七
林先生的散文,最適合在平靜的夜晚,沖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獨坐在發(fā)出溫和的光的臺燈下,靜靜地欣賞,享受散文帶給人的平和與智慧.曾經(jīng)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煩亂的時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邊,安撫我的心靈,讓我一次次平靜下來.這些文章,猶如一道道山泉,帶著它的淙淙流水聲緩緩地走到我們心中,讓我們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總有一種哲學的意味和一點“禪”的味道.讀他的散文猶如一次心靈的洗禮,總能給人深深的`啟迪.
散文讀后感篇八
近幾天,有件事困擾著我。
想讀的書很多,可性子懶散,容不得自己在假期里抽時間讀書。書架上,桌子上全部躺著一動不動的書,心里便油然生出怒氣來。
這股怒氣促使我從木頭書架上胡亂地抓出一本書,擺在面前,不去讀,甚至不打開,就死死盯著封面,讓怒火隨目光傾瀉而下。這位朋友每次都要我主動拜訪;這位朋友每次都說一樣的話,這朋友如此自私,若不主動聯(lián)系,就與你不相往來。我心神不寧,為自己曾浪費時間去交往一位根本不懂禮尚往來的相識懊悔不矣。
我賭氣般翻開第一頁,最后一次走進這文學的樓宇:“老伙計,我想我是來告別的。”我口中呢喃道。
房間里空蕩蕩的,沒有一個人。我也知道會這般安靜,沒有爭吵,沒有挽留,他只會說自己的話,即使在自己家中,也需要我請。他就是這般奇怪。我想就此合上書,就此分別,讓他有性格的在一個角落獨自呆著;我呢,過我依舊的生活。
可剎那間,我的目光被一個名字抓住,那是出現(xiàn)在第一頁上的名字,無論如何我無法將目光移動半分,這兩個字敲打著我的眼球。唔,“蒙田”——我眼前出現(xiàn)了一副畫面:一幫強盜匍匐在他腳下痛哭——這老人是有魔力的智者,一席話語,讓闖進他家的強盜涕泗橫流。
暫且看看吧,我對自己說。再看望一下這位老人,五個世紀了,現(xiàn)在還能遇見絕不是一般的緣分。我深吸了一口氣,只是呼喚了一聲,蒙田便恬靜從容地走近了我。他的幾篇開卷散文輕快,優(yōu)雅,絕不在一個問題上纏斗糾結,取而代之,是舒服與愜意,如同光腳走在沙灘上,臉上是海風徐徐,身邊是陽光燦爛。
我按捺住尊敬的心情,想著還是走了為好。可沒等我倉促的轉過身去,那位能使“顛覆家”余華閱讀時心跳每分鐘八九十上下的男人拍了拍我的肩頭,他叫茨威格,犀利的散文硬生生將我的視線引過去。我不禁心頭一動。
我想走的腿顫抖了,隨便找了把椅子在這位朋友的家中坐了下來,這時候才發(fā)現(xiàn)在這里并不受偽裝的禮儀束縛。這位朋友開始講他的故事了,娓娓道來的語句像是扼住了我的靈魂,而又有一股更大精神力量柔柔的托起我的靈魂。我不禁要驚叫起來,可我只張了張嘴巴,生怕打斷這的朋友。我仿佛在舞蹈著,從一頁紙?zhí)搅硪豁撊?,在無盡的空間中跨越著,超越了日月星辰,穿過山河萬里,直至一種奇妙的境地中,思想的力量汩汩涌出,像是冒泡的巖漿,沖蕩周身那頑固的攔路巖石。
你,你怎么可以用這種方式讓我留下來。你像極了那個講述一千零一個故事的公主,我怎么狠得下心來?沒有回答,只是紀德輕輕走到我身邊,牽起我的手:“下一個故事我來講?!?/p>
等等!這究竟是怎樣一本書,怎么兼收下這么多的大師?我急忙翻到目錄去看一一呀!我不亞于著了一個霹靂般震驚起來,幾乎是要恭謙崇拜的跪倒下去一一艾略特,海明威,黑塞,尼采,芥川龍之介……這一個個名字在不知道的人面前,只是隨意組合的字符??蓪τ谥浪麄?,知道他們的品格,知道他們的才識的人來說,這簡直是天堂!
“書給人帶來樂趣,”我腦子中閃過這句話,蒙田《生活的樂趣》的第一句一一接著茨威格說道:“一個人和書籍接觸得愈親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統(tǒng)一?!?/p>
這兩個人后面跟著更多,一大隊人馬仿佛是會稽山集會似的,提著酒的歐亨利;牽著狗的契訶夫;年輕俊俏的拜倫滿臉高昂的神色,背后插著劍,抱著胸走在隊伍一側;旁邊是雪萊,他胳膊間夾著一本詩集;歌德胸前插著枝嬌艷的玫瑰,旋轉盛開;后邊的尼采像老一些的拜倫,但絕不老氣橫秋,絕對是酒神精神?!?/p>
鬧哄哄的,我腦子里仿佛多住進去幾個人。
“今天可能就是你最后一次看到你愛的人。所以別再等了,從現(xiàn)在就開始!”馬爾克斯向我敞開懷抱,寬恕一切孤獨的愛使他神采奕奕。
但此刻我并沒有翻開書去尋覓他們——
我的四肢血脈顫動起來,他們來居然主動來拜訪我。他們住進了我的靈魂,縈繞在我的心靈周遭,我便時時刻刻能看見他們的優(yōu)雅,他們的歡欣,他們的游離,他們的嘆息。一種快樂的感覺彌滿了我的全身,之前那怒氣早已消散了,飄走了。我抬起我的眼睛,像黎明東方地平線上的閃光,一枝空谷幽蘭見到了直射谷底太陽,火焰將萬物鍍上金色,我也因此獲得溫暖。
我將《世界散文經(jīng)典文庫》抱在胸前,像鐘子期遇到伯牙那樣,傻笑了好久……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585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