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后,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寫下來的一種書面表達。通過寫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讀內(nèi)容,同時也可以促使我們進行深入思考。讀后感是我們對所讀內(nèi)容的一種回顧和總結(jié),讓我們更好地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讀后感是一種對作者思想、情感和價值觀的理解和感悟,是我們對書籍和閱讀的一種回應(yīng)和思考。提前了解作者的背景和作品的主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寫出有深度的讀后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一
“過去那二十年就這樣被抽絲剝繭、原形畢露,他再也無法躲到那些平淡無奇或陳腔濫調(diào)背后,與這片土地上一切細節(jié)一樣,所有偽裝都不復(fù)存在了。沒有誰可以想象這樣的孤單?!庇袝r候我們走得太遠,以至于忘了從哪里出發(fā)。激情注定無法長久,玫瑰色的光環(huán)一旦隱去,生活開始歸于平淡,我們幾乎都渴望對方的拯救。但往事如煙,心懷的熱切,在現(xiàn)實中慢慢冷卻。
我們以為是生活辜負了我們,其實是我們錯過了生活。小說中“一路上我記起了很多東西。很多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忘了的回憶。有些回憶很不容易,但大部分都很美。我很害怕,我怕有一天,或許很快,我就會又把它們弄丟,這一次永遠都找不回來了?!?/p>
六十歲的哈羅德菲萊,默默無聞地在釀酒廠干銷售四十年,沒有升遷沒有朋友。他和妻子生活在英國鄉(xiāng)間,情感疏離,生活平靜過了一日又一日。但這種日子的打破是因為二十多年未見的老友珍妮的一封來信。珍妮因患癌癥來寫信告別,哈羅德情緒復(fù)雜噴薄而出,寫了封簡短的回信。寄信途中,他錯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后來因為一句話他決心橫跨英格蘭,就這樣走著去見珍妮,哈羅德心中有這么一個信念:只要他堅持走下去,珍妮就會活下來!
一個人的朝圣,這是一次心靈救贖之旅。在漫長而艱難的旅途中,哈羅德回憶起人生中的很多失意,包括酒鬼無能的父親,離家出走的母親,疏離他的兒子戴維,被他辜負的妻子莫林,二十年前不辭而別的好友珍妮……哈羅德曾經(jīng)對幸福的希冀,曾想要努力成為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然而因為他童年的經(jīng)歷無法讓他給出“愛的表達”,和妻子兒子疏離錯過。
面對痛苦,才會超越。傷口只有重新剖開,才能有愈合的可能。“他可以原諒自己的父母不想要自己,不教他怎么去愛,甚至不教他怎么表達愛,他可以原諒他的父母,還有他們父母的父母。他只想把自己的孩子要回來。”比命運更慘的是屈服和逃避,麻木自我只會帶來惡性循環(huán)的毀滅。只有踏上回歸心靈的朝圣之路,我們才能實現(xiàn)自我的救贖。
“為了堅持到底,他一定要誠實坦然地面對最初推動自己邁出步子的感覺。別人選擇的方法不同并沒有關(guān)系,這是無法避免的?!薄拔覀冇帽M全身的力量和意志往前走,心里清楚自己是永遠不可能到達的,然而就算永遠也無法到達,我們?nèi)匀贿x擇往前走,這就是生命?!敝挥猩狭寺?,才回的了家。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二
每當夜幕來臨,靜謐的夜將白天遺留的熱烈與繁忙稀釋,我們才準備好迎接那個隱藏的自己。安安靜靜,在孤獨中豐富飽滿,這是懂得獨處魅力的人才有的體驗。作者將生命中自由閑居的一年,作為送給自己的禮物。遠離熟悉安穩(wěn)的生活,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喜歡的事物中去。獨自面對生活,沉心與自己相處,安靜且自由,回歸內(nèi)心,以向上的姿態(tài)迎接人生的海闊天空。獨處不僅是一種選擇,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熱鬧背后是無盡的寂靜,但我們可以經(jīng)由努力與取舍,讓生活盡可能接近你想象中的模樣。生命是一個不斷追逐尋找,然后一一放棄的過程。沒有人隨心所欲地活著,我們終將學會直面孤獨。練習一個人,無須等待他人來成全。
看書前的唯一念想,是想再次回憶十幾年前那段孤獨又滿足的生活。初中開始就一直很討厭一個人,討厭工作沒有人交流討論,討厭一個人待在家的.無聊,討厭出門逛街沒有人陪伴,討厭獨自去超市買東西。。。直到3年前,又回到了一個人的生活,才發(fā)現(xiàn)之前的討厭其實沒有那么討厭,之前的害怕其實沒那么害怕。
這一年的后半段再沒好好寫過日記,不知道是生活太過于疲憊,還是太過于舒適,忘記了自己該做些什么。十一回來后總想詳細記錄下自己的旅行,卻始終沒有方向。看到這本書一半的時候,某個半夜洗完澡,突然很想寫下這段旅行。凌晨四五點,竟在日記本寫下了五六頁,好久沒有這么暢快淋漓。
這些年堅持旅行,求的不是陌生風景帶來的愉悅或短暫逃離給予的慰藉。我求的是一小段距離,像退后一步望入鏡中,如此那些在我內(nèi)心的才能被清楚地看見。
這次旅行之后,我才找到了旅行的目的。在奮筆疾書的日記里,我看清了自己這段時間的生活,原來漫無目的急于求成的旅行也是我這段時間生活上的完美映射。
旅行過了中國的很多城市,現(xiàn)在的我既不向往大城市的車水馬龍,也不向往風景區(qū)的自然風光,每次若不是a想要出去走走,我一定死死宅在家抱著床不放手。沒想到還有對旅行改觀的時候。
最初的觸動是《孝利家民宿》,濟州島變化無常的天氣,就像生活一樣又痛又享受。看到耳聾的女孩和孝利坐在涯月的黑色石頭上,靜靜地看著聽不到的海浪聲,我的內(nèi)心卻覺得安靜而踏實,那一刻好像放下了掙扎了很久都沒有放棄的東西,那是一種已經(jīng)渡過了絕望的解脫,那是我高中開始就想要尋求的感覺。
生命是一個,你不斷追逐尋找,然后一一放棄的過程。
很久很久開始整個人就在尋求徹底的解脫,只是總是有一絲很強烈的感覺抓著我,告訴我應(yīng)該去做某些事情。我知道這些事情永遠也做不完,所以某個時候,還是想要一個地方讓我靜靜休息片刻。
就這樣,旅行開始變成打怪升級的獎勵。在生活中完成一些必要的事情,達到了自己的期許,也該做為獎勵,靜靜找一個舒服的地方,遠離現(xiàn)實的那個世界,告訴自己這片刻就是解脫。再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繼續(xù)打下一關(guān)。
a最大的魅力,是總能在我想要安靜的時候留下安靜的時間,在我搖擺不定的時候把決定權(quán)拋回給我,在我想要放棄的時候讓我自己掙扎,在我非常需要的時候又在身邊。
看《一人之下》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明白為什么陳朵殺死了從藥仙會手里解救她的廖忠。為了她能融入正常人的群體,他視她為己出,教她正常人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招她到自己的門下盡力照顧她,在上級要放棄她的時候保住她。雖然他嘔心瀝血,付出甚多,但在陳朵心里,她想要的僅僅是一個選擇權(quán)。
很多人想要追求自由,自由又是什么?高中某個晚自修下課爸爸接我回家,到了紅燈口,他突然說,要不是因為你和你媽,我就可以自由了。那一瞬間,突然覺得自己很渺小,渺小得只是一個別人無可奈何的拖油瓶,落寞得就像鳴人放學后一個人蕩秋千的那個黃昏。到現(xiàn)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變得更多,選擇權(quán)也變得多了一些,才理解到這種沒有人束縛的一個人的自由有多暢快,雖然渺小的像只螞蟻,卻是一只獨自擁有整個宇宙的螞蟻。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三
和以前一樣,看完同哥的書,總是會期待下一本。同哥的書也是在跟讀者們作者約定,一些二維碼,一封看完全書后再打開讀的信。
從他的文字中,這次也不例外的,收獲了感動,也是滿滿的正能量,總是能夠引起共鳴。
人生經(jīng)驗:《23個從別人身上偷來的小閃光點》《38歲的我想跟你聊8個新感受》
一個人就一個人,即使兩個人,也要保持一個人的思考與獨立。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四
我不敢相信我只用一天的時間就把這本書讀完了,按照我以前的速度,平均都是兩天看完一本書的,原本我以為今天只能讀一半的,沒想到到晚上的時候就讀完了。
本來我想明天整理好思路了再寫這篇讀后感的,但想想可能明天一醒來很多東西都忘了,還不如現(xiàn)在就寫掉來的好。這本書一開始讓我想起來《飛屋環(huán)游記》,都是一個老人,突然開始了自己從未想過的旅程。
還有最近在看的動漫《比宇宙更遠的地方》,講的是幾個女生計劃去南極。相對于前者,她們是年輕的,充滿活力的,而不管是飛屋里的老人還是這本書里的哈羅德先生,他們卻已經(jīng)失去這些東西了。
我想,我們年輕的時候總因為工作或者各種事情的纏身亦或是內(nèi)心的糾結(jié)和束縛而沒有機會做那些想做的事,等老了一切都塵埃落定了,卻又因為腿腳不便而抱憾終身。
在看飛屋環(huán)游記的時候,很多人會想,為什么我們總要到老了才開始試著去追尋曾經(jīng)的夢呢。
雖然一個人的朝圣中并非相同的狀況,但我想,主人公哈羅德也會后悔自己沒有早點去看望自己的老朋友吧。
這本書說是一次朝圣,更應(yīng)該算是一場救贖吧,哈羅德的救贖,他的妻子莫琳的救贖。
一開始我以為哈羅德徒步去看望遠在幾百里之外的奎尼是出于友情,但看到后面我覺得不僅僅如此,奎尼曾替哈羅德犯下的錯背黑鍋而遭到他們公司的辭職。
而哈羅德卻從未向他道過歉,他內(nèi)心肯定覺得虧欠了她很多,直到他收到了對方身患癌癥的訊息后本想回封簡單的回信后覺得做的遠遠不夠,又在加油站女孩的指引下以為徒步去見她或許能幫助她脫離病魔的糾纏,于是才開始了這一段突發(fā)奇想的旅程。其實在那時我就看出女孩說的她的那位也是身患癌癥的阿姨其實已經(jīng)死了,后面女孩也親自對莫琳說起此事并為此而自責。
在我看到哈羅德和自己的妻子兒子關(guān)系非常不好時,我覺得這次出走或許是正確的,或者說他離開他的妻子是正確的。、但我并不知道其中緣由,直到后面哈羅德寫給加油站女孩的一封信解開了謎團。
這也算是書中最大的一個轉(zhuǎn)折點了,對于并不是一部懸疑類型的作品來說。一開始我還納悶為什么他們的兒子戴維為什么不回家,就算他和他爸的關(guān)系不好,但至少他和他媽媽是站在一邊的。
后來看到哈羅德逐漸審視自己和兒子間的關(guān)系,甚至在途中還把其他人錯當成戴維,我還期待最后他們之間關(guān)系的和緩。
然而在那封信中卻寫著,其實戴維已經(jīng)死了。之前我還納悶?zāi)諡槭裁匆凸_德分房睡,為什么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那么僵硬,原來都是出自這個原因。
哈羅德用了87天才走到奎尼所在的貝里克。以前我還想不通為什么哈羅德不直接坐車去的順利呢?這樣途中也就不會發(fā)生那些事了。而哈羅德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他覺得他和奎尼說的是走的,所以一定要走著去。
就像西游記中,孫悟空一開始打算直接翻筋斗云帶唐僧去西天,唐僧卻說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誠意,才能求得真經(jīng)。我想,哈羅德()也是類似的想法吧,所以他途中甚至拒絕搭乘順風車,雖然走到一半曾懷疑過自己的想法,他打電話到奎尼的療養(yǎng)院,然后打算接下來坐火車過去,但在得知他的行動真的給奎尼的病情帶來轉(zhuǎn)機后,他的內(nèi)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重拾繼續(xù)徒步走下去的信念。
在途中,哈羅德的行動以朝圣者的身份得到了廣泛的關(guān)注,繼而出現(xiàn)了很多跟隨者,這一幕不禁讓我想起了《阿甘正傳》中相似的情節(jié)。
但說實話,我對這些跟隨者一點都不感冒,甚至覺得他們礙手礙腳的,在他們加入進來后,不僅速度變慢了,還激發(fā)了許多不必要的矛盾。
最后他們甚至拋下哈羅德自己先到達目的地接受政府的歡迎和媒體的采訪,弄得好像這是他們的事一樣,不過在他們走后我倒突然覺得輕松了很多?;蛟S是因為我獨處慣了。不習慣不想干的人圍在身邊。
不過在跟隨者中也有好的存在,就比離婚的女人凱特以及那只喜歡玩石頭的小狗,他們的離開確實讓人傷感。
在快要到達貝里克時,哈羅德崩潰地幾乎要放棄了,這讓我看到他終究也只是個普通人,甚至是個老人了,很多事我們總會在剛開始或者即將完成時面臨這樣的苦惱,挺過去了就意味著成功,挺不過去一切都白費了。
哈羅德見到奎尼的場景真的讓人難過的不行,接著莫琳過來找他,那一段我用了coldplay的《fixyou》,邊看邊聽,淚水就這么不由自主地落了下來。這首歌是我在柴靜的《看見》中發(fā)現(xiàn)的,歌詞曲調(diào)很憂傷,但同時又感覺給人一種希望,我覺得用在結(jié)尾特別合適。
就像我以前看過的一句話,所以事情的結(jié)尾都是好的,如果它沒變好,那就說明它還沒結(jié)束。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五
不得不說,我在拿到這本書之前對劉亮程是一無所知的。而后來從文字中所感知到的他,是一個有著很淳樸,卻又有深厚積淀的人。他不同于普通的作家,他寫鄉(xiāng)村生活,我可以很分明地感受到,他就是這村莊里的人,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夫;他又不同于普通的農(nóng)夫,他能將自己的鄉(xiāng)村生活堆砌成文字,很深厚,直擊人心的文字。這樣的存在在我的認知范圍似乎是不曾有過的,可能是因為我有種固執(zhí)的念頭,文人的風骨氣質(zhì)會讓他們難以和鄉(xiāng)村、和自然徹底的融合。不過,他做到了,而且是近乎完美地做到了。
初讀時我覺得,他寫的生活離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畢竟城市這個四方的玻璃盒子將我框住已經(jīng)整整20xx年了,我的心、我的夢想如何膨脹,都不可能超出這個四方的盒子,而他的世界,是在玻璃盒子之外的,我有心的時候能透過玻璃望上幾眼,卻從來沒有觸及過。我是不知道他與城市有什么故事,但是我知道,他所在的村莊,似乎是個無比廣闊的天地,因為他能從中獲得的,是糧食,是生活,是對生命的感悟,是很多很多我難以觸及的新鮮東西。
他從一草一木,一蟲一葉都會有無盡的收獲,身邊的牲畜,自然中的小花小草小蟲,村里各類的人,都能成為他取材的對象。這些細小的不值一提的動物植物人物,就因為與劉亮程有了交集,所以這些小東西的生命里就出現(xiàn)了一篇劉亮程為他寫的文章,不管他知不知道,他的生命就這樣被見證了,他的存在就這樣用油墨印刷出來傳到了許多的人的手上。他不會被華麗的詞藻渲染,但是他會被劉亮程對生命的體悟所裝飾,所以他上紙之后仍是擁有生命的溫度的。這是他們的幸事。
他從一字一句,一點一逗都能展現(xiàn)出那個小村莊的生息,我能從文字中聽到村莊的呼吸,我從文字中還原出了那個我不曾到過的村莊,我用這些文字去感受他的生活,最后發(fā)現(xiàn)讀完的時候自己竟像是在這村子里也生活了很久了。我從他咀嚼過的生活中去汲取甘甜的東西,汲取那些說明20xx年在人生中著實是短暫的證據(jù),汲取某些人一生都無法領(lǐng)悟的道理,汲取另一段人生。能夠通過文字去看看劉亮程他“一個人的村莊”,是我的嘗試,是我充實自己的捷徑。這是我的幸事。
他寫出的文字,若轉(zhuǎn)化成聲音,說它清脆是不完全對的,清是少有的清,清亮而自然,但它不似其他的文字那么脆,不會因為清而輕薄,它們是有重量的,讀完之后總會在心里留點痕跡,時深時淺,但是都不能抹去。我想這是因為他的文字不僅僅是以記敘描寫為重點,而且用自己的體溫去焐熱了別人不曾想到也不敢想到的念頭,讓這些想法一波一波地沖擊在讀者的人生觀念上。生命之重,他輕松執(zhí)起,放在自己寫下的文字上,這就是他令人驚嘆之處。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六
《一個人的朝圣》是英國劇作家喬伊斯?蕾秋的作品。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沒覺得有什么特別之處,隨著閱讀的深入,越發(fā)覺得精彩,發(fā)人深??;很久沒有這樣的書吸引我一口氣讀完,感慨萬千,希望與大家分享。
全書從60多歲的退休老人哈羅德收到一份昔日好友奎妮的來信開始講述。奎妮與哈倫德已經(jīng)有20年沒有聯(lián)系,信上奎妮告訴哈羅德自己患上了癌癥,將不久于人世,這封信是專門來和他道別的??吹叫诺哪且豢?,哈羅德非常吃驚,往事也隨之涌上心頭,他覺得應(yīng)該為奎妮做點什么,為了讓奎妮恢復(fù)健康或活得更久,他決定從所住的金斯布里奇徒步走到貝里克郡,全程600多公里。哈羅德沒有告知妻子莫琳,沒有攜帶生活必需品和徒步所需裝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裸走”,因為哈羅德堅信只有這樣才能對奎妮的健康有所幫助。在沒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情況下,哈羅德耗時87天,成功走到了奎妮的療養(yǎng)院,見到了奎妮最后一面。
剛開始上路,哈羅德非常介意自己的外表和別人的眼光,中間也經(jīng)歷了幾次動搖,但因為沿途陌生人、家人的鼓勵、肯定而得以堅持,突然有一天,他似乎想明白了,開始享受以地為床以天為被的愜意,并樂意接受別人有限的食物和幫助,同時吸引了大批的追隨者。徒步的過程,是哈羅德包括他的妻子莫琳的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是他們關(guān)系的修復(fù)過程,更是他們彼此心靈重建的過程。
哈羅德帶著傷痛出發(fā),卻選擇了走向愛。與其說他徒步走了600多公里,不如說他經(jīng)歷一個87天的心歷路程。在一個人行走的路上,他更真切地看見了自己,承認自己的恐懼與軟弱。他接納了自己,原諒了所有人,這是他真正成長的開始。而妻子莫琳在這個過程中也同樣看見了自己,看見了丈夫。他們彼此重新敞開心扉,敞開懷抱。
旅途中的哈羅德不僅漸漸讀懂了人生,學到了要追求最珍貴的親情、愛情、友誼,懂得舍棄一些其他身外物,更學會了接納自己,從而感悟到“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七
信念是一個很強大的支撐,有了信念并且堅定信念,事情會出乎意料的朝著心之所想去發(fā)展。
哈羅德剛開始上路的信念就是不能停止,他要從英國南部一路走向北到貝克里見以為得了癌癥即將死去的故人。他怕他一停止就堅持不下去了。這一路上他腦海里涌現(xiàn)出很多已經(jīng)忘記的回憶,有不幸福的童年,有甜蜜的愛情,有試探的父子情,他一邊行走,一邊思考。就算腿腳不靈、就算疼痛難忍、就算鞋子破了,衣服濕了,都不能阻止他前進的腳步,他似乎有點不計后果,這并不算是積極的狀態(tài)。
后來他遇到一個做著一份清潔工工作的女醫(yī)生,她清洗他的腳,包扎他腳上的膿包。這是哈羅德的一個轉(zhuǎn)折點,至少他開始關(guān)注自己的健康,關(guān)注自己的腿腳。他繼續(xù)上路,一路上用聽別人的故事,并且告訴別人自己的故事來換取食物和幫助,這一路他走的很舒坦。直到遇到一個記者,他的朝圣轉(zhuǎn)折了,開始出現(xiàn)一些“朝圣者”跟著他,這擾亂了他的思路,但一群人的追捧又讓他變得自信偉岸起來。當這群人背叛他時,他沒有難過;他送走了唯一真心支持他的人凱特,他有些許失落但繼續(xù)行走;可當跟隨他好幾天的小狗離他而去選擇跟隨一個少女時,所有消極的情緒撲面而來,他所有的支撐都坍塌了,他突然就想退縮了,他打電話給莫琳,告訴他想放棄想回家。莫琳花了半個小時時間找到他的位置給他訂了酒店,讓他可以舒服的住一晚,鼓勵他安慰他。
其實這期間,莫琳也在改變,她和鄰居雷克斯成為了好朋友,在哈羅德行走的期間互相扶持,她也在默默地追趕哈羅德的腳步,她在反思自己。自從戴維死后,她和哈羅德之間變得陌生起來。這20年她一直活在埋怨和孤獨中,如果她懂得哈羅德想成為一個好父親而做的努力,如果她多關(guān)懷哈羅德,如果她經(jīng)常和哈羅德溝通談心,兩個人的處境就不會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哈羅德是個可憐的人,有著可憐的童年,原生家庭給他帶來了很深的影響,他不知道如何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父親,他不知道怎么表達對兒子的愛,他不知道怎么處理人際關(guān)系。所以在戴維的成長之路中,這個家庭慢慢的變得不堪起來。莫琳回憶起當初和哈羅德的戀愛時光是那么甜蜜,她信任他,她愛他,她相信他會給她帶來幸福的生活。可自己是怎么對他的呢?她開始反思自己,開始從哈羅德的角度考慮問題。她越發(fā)想念他的丈夫,當丈夫打電話告訴她想放棄時,她沒有嘲笑他,沒有說“我就知道你會這樣”,她反而讓哈羅德給她半小時時間,哈羅德不知道這半小時的莫琳有多么的慌張難過,他不知道莫琳此刻有多疼愛憐惜他。因為兩個人已經(jīng)習慣了不說那些走心的關(guān)切的話。
在酒店的床上也沒能讓哈羅德有一個好的睡眠,第二天一早就離開了。從此,哈羅德變了,變得深沉,行走的路上,不斷有思緒涌出來,有一天他甚至忘了自己兒子的名字,他像一只被擊敗的獅子。貝克里是他的目標,可是到了貝克里之后呢?繼續(xù)回到之前的生活嗎?可這讓他有點接受不了。終于,他到了貝克里,站在養(yǎng)老院門前,他始終沒有辦法按下門鈴,他選擇離開接下來的路要為自己走,把貝克里當做最終目標,為自己而走。他去了很多地方,每到一個地方就給莫琳寄明信片。一個人行走是感悟的過程。時而積極,時而消極;時而昂首闊步,時而頹靡不振;時而心曠神怡,時而走火入魔。哈羅德把每個階段都體會了一遍。最終他還是走向貝克里見到了奎妮。
后來他回到家,坐在海邊,莫琳上前陪伴,兩人像是剛剛認識,莫琳很溫暖,兩人慢慢拉開話題,互相吐露這87天的生活。似乎回到剛談戀愛的樣子,這20年所有的隔閡都消失了。莫琳早已搬回主臥,把自己的衣物和哈羅德的放在一起。哈羅德想起兩個人第一次見面的過程,前幾天莫琳告訴他第一次見面時,哈羅德穿過眾人大膽的走向莫琳,哈羅德還覺得莫琳肯定記錯了,自己沒有那種勇氣。直到現(xiàn)在他記起來,他告訴莫琳那晚莫琳說的第一句話,兩人捧腹大笑。
這是一段行走的故事,這是一段回憶人生的故事。本來想寫一下從中學到的東西,卻把故事描述了一遍。這樣也好,本來就是寫給以后看的,省得以后忘記這個故事。
這本書關(guān)于愛情,友情,親情。哈羅德不斷行走,不斷突破自己,改變自己。莫琳也不斷回憶過去反思自己,去嘗試新的事物,改變自己。如果在戴維死后的20年里,兩個人能夠敞開心扉互相傾訴,如果在戴維出生之后,兩個人能夠告訴對方自己的一切想法和所做的事情。那就不會白白浪費20年,朝夕相處的20年里,兩人就像陌生人一樣,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對方。如果你有了另一半可不要學他們兩個這樣,如果你覺得人生失去了意義,不妨也遠走一段路程。在路上和自己的心靈對話,就像哈羅德那樣,不止在行走,還在行走的過程中找到了意義。
一個人的時候真的可以思考很多東西,但是只要身邊有人的話,我們就沒有辦法好好的進入屬于自己的深層次思考中,哪怕是兩個特別親密的人,志不同道不合反而累贅。但是如果兩個人很有默契,那就可以結(jié)伴同行,哪怕路上一句話不說,你思考你的,我想我的,我們互不打擾。想一起探討的時候,剛好身邊有一個陪伴的人,挺好。這才是兩個人之間最好的狀態(tài)。延伸到生活中也一樣,你可以玩你的游戲我可以看我的書,互不打擾又互相陪伴。我發(fā)現(xiàn)這樣也挺好的。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小讀后感,希望日后翻看能夠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八
《一個人就一個人》是劉同今年7月出版的一本散文作品,前天,我花了六個小時一口氣讀完了,從他的書中,總能找到曾經(jīng)的自己,找到一些問題的答案,找到一些啟迪。
記得第一次知道劉同,是在大學期間,有一天在宿舍溜達,看到室友的桌子上放了一本《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這個名字起的真的是好。曾經(jīng)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總以為自己不合群,自己不像某某某一樣受人歡迎,不像誰誰誰一樣出雙入對,除了上課下課能找到同行的人,其他時間好似都是一個人,還曾因為別人吃飯沒有叫自己而心生怨氣,第二次特意的不叫他??戳恕赌愕墓陋?,雖敗猶榮》后,雖略有感觸,覺得是應(yīng)該做出一些改變,就試著一個人去做一些事,但實行了沒幾天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tài)。
發(fā)現(xiàn)一個人挺好,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好。畢竟,人生是自己的,苦也好,累也罷,活的美好了叫精彩,活的糟糕了叫經(jīng)歷。最起碼在六七十歲回首往事的時候,能說一句,這些都是我自己想要做的,是我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回首過去,都是自己在別人的人生里扮演角色。一個人就一個人,不是執(zhí)拗,也不是傷感,我們的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人。一個人時,連哭都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一個人時,摔倒了只有你才有資格嘲笑自己。一個人時,放肆大笑也不會有人罵你神經(jīng)病。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你回頭看看那么長的路,那么久的時間,人來人去、只有你在陪你自己。一個人就一個人吧,那也挺好。所以,哪怕此刻你是兩個人,也應(yīng)該要保持一個人,別放棄一個人時的愛好,堅持一個人時的思考,留有一個人時的獨立。喜歡就待在一起,不喜歡也能瀟灑轉(zhuǎn)身。能與另一個人情投意合,無論是何種關(guān)系,都是為人生錦上添花;學會不依賴任何關(guān)系,獨自面對一切問題,才是為人生雪中送炭。
一個人,不是數(shù)量上的孤立,而是人格的獨立。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九
紫霞仙子說,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踏著七色云彩來娶我,我猜到了開始,卻想不到結(jié)局。
很多人說,愛情會讓一個人變得成熟,尤其是分手之后的愛情。
分開之后我們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其實,哪里有什么好與不好,有的人如云泥,照樣被愛的如珍寶,不能在一起,不過是兩個人有了不相同的想法而已,想法不一,便去尋找想法相同的另一個人。
這,便有了分開的理由。
失去和得不到向來有一些共鳴,大抵是,最終都沒有同那個人在一起。
區(qū)別是,一個得到過,一個從未得到。
立夏說,所有的失去,都是從得到開始。
而立夏,是一個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人,內(nèi)心的篤定的人,不會害怕時不時來的寂寞和傷感,偶爾難免情緒不安,但也能夠很好的梳理。而自己,追求的自我狀態(tài)也是如此,不會因為季節(jié)的更迭不會因為外物而時常困住自己。
書書說,看我最近的日志,知我生活狀態(tài),這本書想來是適合我的。
的確,這本書適合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我也喜歡這本書,這本書有我喜歡的清新,也有我沒有的堅強和堅定。她的筆下,沒有矯情,卻有深情和疏離。
我們老的這般快,歲月漸漸在鬢角染上痕跡,而內(nèi)心卻依舊像十八歲的少女一樣未來得及成長,我時常害怕一個人,害怕一個人吃飯,害怕一個人走很遠的路,直到現(xiàn)在,大家各自生活各自忙碌,也漸漸習慣了一個人做很多事,只是仍舊會害怕時不時的寂寞和無助。
看書的過程中,我漸漸懂得,一個人也好,兩個人也罷,讓自己無歸屬感的始終只有自己,我們要做的是開始愛自己。
立夏說:我認為因追求完美而造成的暫時的缺憾,好過因容忍而造成的長久不快,利用青春去做所有快樂的事,旅行,讀書,逛街,和朋友聊天。
誠然,我們都不是會在感情上委曲求全的人,愛不來的人,向來不能將就。練習一個人的時候,也是好好愛自己的時候,不必委屈自己,不必強求自己。
誠如書名而言,《練習一個人》,練習一個人生活,練習一個人看書寫字吃飯行走,當是內(nèi)心堅強而柔軟,而不是我以為的隨時無病呻吟的說著自己的寂寞與不快樂。
立夏說,此刻的你還好嗎,是在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么?
我問自己,好與不好,如何來界定,只是,內(nèi)心始終覺得缺少了些什么,這些需要自己去填充,空余的時間用書籍用文字去填充,而這些都還不夠,若三十歲我還獨自一人,情感上未有任何負擔,我便用不短的時間去進行一場個人三十歲行程。
我做不到像立夏那般辭了工作,但至少會想要一個不短的時間去安排這樣一個行程,在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的情況下,選擇符合自己想要的生活。
整本書由篇幅不一的散文組成,大段清新的文字,讓人覺得堅強而勇敢,文藝又知性。她的筆下沒有壞的情緒蔓延,她說自己,好像又是在說著一眾少女心,這本書適合獨自生活的女生看,更加合適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女生去看,這本書,會讓自己找到想要的堅強和勇敢,柔軟和堅定。
立夏的文采特別好,這大抵取決于她,看了很多的書,行走在世界多個角落的所見所聞,這些給她帶來了很好的寫作素材,也給自己帶來了不一樣的想法。網(wǎng)上,總有那么一句話,不去旅行便要多看書,而這兩樣,立夏都做到了,這也在告訴自己,不在旅行的路上,便在看書的路上。
如果你還害怕一個人生活,如果你還執(zhí)著于之前的感情,那么看看這本書吧,《練習一個人生活》,從不安彷徨到內(nèi)心篤定,這需要時間,我相信,每個女生都希望將生活過的好,我也相信,有眾多女生喜歡立夏這樣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同樣,付出和得到成正比,感受和理解亦是一樣,看書里的立夏,總覺得像是在看自己理想中的自己。
書里寫,自此不會陷于厭倦,也不再責怪生活的遺憾。
一個人時,也該好好愛自己。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十
我在一個個人情緒比較低迷的春日早晨,打開這本書,期待在全新的文字和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發(fā),讓自己心靈得到一些安慰及安寧。
故事從一個平凡的早晨展開,一封突如其來的信掀動主人公哈羅德沉悶無聊的生活。來信人是二十年沒聯(lián)系的,如今罹患癌癥,去日無多的舊日好友。簡短回信,準備到街尾把信投出,哈羅德從掛衣鉤上取下防水外套出門的時候,恐怕自己也沒想到會由此而開啟一段改變他人生的旅程。
到街尾的郵箱時,他沒有做出那個簡單的動作,改變了主意,想多走一段路,把信投入下一個郵箱。后來,經(jīng)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箱,他都沒有投信。卻有一個想法,逐漸在心里清晰起來,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不停地行走,目的地是好友所在的,距離他五百多英里之外的療養(yǎng)院,他要步行去探望,希望她活下去,等待他的到來。
沒想到的是在故事的后期,從哈羅德給加油站女孩的信中得知的,他兒子戴維早在二十年前就因抑郁癥自縊身亡。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無法自拔,相愛的妻子自此與他漸生隔閡,成了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一對悲傷的,責難了自己整整二十年的可憐人!
旅行的意義之一,應(yīng)該就是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靜下心來,換一個角度,審視自己,剖析自己吧。畢竟,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講,迷失太容易了。
在哈羅德行走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想,他會在什么樣的情景下見到老友。尤其是他的朝圣之旅被記者報道,之后陸續(xù)有一大堆追隨者之后。鎂光燈,鮮花,惹人淚水的擁抱,鼓舞人心的演講。千萬不要是這樣。
還好,最終繁華虛無散去。連那只半路執(zhí)意跟隨陪伴的小狗也找到新主人,主動離開。老友帶著笑容離世,哈羅德和妻子莫琳放下沉重往事,敞開在旅途中逐漸打開的心門,接納自己,接納對方。
被契機改變的人生。其實我覺得不應(yīng)該稱之為朝圣,更準確的,是一個人跳開慣常生活的圈子,破除身邊無形的壁壘后,對自我的認知,和往事的和解,真正意義上對別人的理解及包容。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十一
我從來不知道該用什么去丈量距離,是時間還是長度,是納米還是光年。直到讀完《一個人的朝圣》我才明白,丈量距離最好的單位是生命。
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歷經(jīng)87天627英里,重拾遺失了二十年的愛情、親情和友情。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哈德羅的退休老人,某天意外地接到好久沒聯(lián)系的好友奎妮的一封信,信里說奎妮得了癌癥,哈德羅想到以前和奎妮一起在工廠做工的日子,他懷著沉重的心情給奎妮寫了一封回信并親自去投寄,但是一路上他都在找下一個郵筒。晚上他在加油站碰到了一個女孩,他把這件悲痛的事告訴了加油站女孩,女孩也和他講了一件讓自己后悔的事,也正是這件事讓哈德羅決定徒步去奎妮的城市看望奎妮。一路上,哈德羅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自大的遠足男、熱心的臨時醫(yī)生瑪?shù)倌纫约昂髞碛龅降木S爾夫……這一路除了形形色色的人,老人也一次次與腦海中塵封已久的記憶相遇,與妻子相識相戀的美好過程、與兒子的幸福時光以及與奎妮一起相處的日子,每一段記憶都是一個離別已久的故人,每一次重逢都讓人激動不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一路走來,哈德羅這幾十年的生活無論痛苦還是快樂,都讓這段貫穿英格蘭對角線的距離不再是一個關(guān)于徒步悲傷、回憶傷心的故事。
一封普通的信、一位久未見面的朋友、一份單純的信念,都讓這個故事在平凡中透露出點點感動。“走走走”這是哈德羅在路上唯一的語言,他堅信,只要自己走過去老友就會康復(fù)起來。就是這簡單的語言支撐著哈德羅,也是這簡單的語言沒有讓哈德羅在喧囂嘈雜的媒體前迷失自己,這大概就是信念的力量吧。
這一段路的距離,哈德羅用生命去丈量,同時去感悟自己與妻子與兒子的關(guān)系。慶幸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明白了他與妻子的愛情并沒有像他以為的那樣結(jié)束,他們之間還是有綿延而細膩的愛,即使他們分居了二十年。而他對兒子的感情也并不是妻子想象中那樣冷淡,雖然兒子現(xiàn)在離開了他們,但是那份愛依舊在。所有被疏遠的距離都是不能夠被丈量的,但是可以被彌補回來。
后來,哈德羅順利看到了奎妮,那個曾經(jīng)可愛可敬的女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病痛折磨的沒有了樣子,在哈德羅看望過奎妮之后她也安然地離開了世界。也許正是知道哈德羅會來看她,奎妮才撐了這么久。兩封簡單的信、一份小小的信念,卻讓兩個人都堅持了這么久。
故事的結(jié)尾是哈德羅與妻子莫琳牽著手慢慢走向海岸,兩個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伴著淺淺的笑聲越走越遠……重拾愛情、親情與友情的哈德羅在這一刻是極幸福的。
生命并不害怕距離,甚至距離是體現(xiàn)生命本質(zhì)的一個重要部分。那些被疏遠的感情,被撕扯的回憶都是裝點生命的一部分,它們從來不會丟失,如果你找不到它們了,跨過那一段被現(xiàn)實迷霧籠罩的距離,你會清晰地看到它們,而這一段距離,需要你用生命去丈量。
我相信,有距離的生命會更美,當有一天我們老了,站在歲月的盡頭回望,你會覺著用雙腳、用心、用信念走過的距離和生命熠熠生輝。
讀完這本書,我想起三個詞:信念、改變、堅持!
信念是探尋人生真諦、發(fā)現(xiàn)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
哈羅德在接到老友的信之前的生活可以說是孤獨的,甚至是痛苦的,童年母親離家出走、父親酗酒頹廢最后把他趕出家門。好不容易長大,找到穩(wěn)定工作、找到愛情、成家和當上父親,由于生活中的種種錯誤導(dǎo)致兒子自殺,最終導(dǎo)致妻子對他的怨恨和疏離。在這種生活境況下,哈羅德都是低調(diào)生活,一輩子干一份工作,沒升職,基本沒有朋友,退休連歡送會都沒有。退休后,更是日復(fù)一日的生活,生活沒有一點改變。
盡管如此,但是哈羅德心底那種信念沒有丟失,而且很強烈!他借著老友得癌癥及聽到加油站女孩的故事,觸發(fā)了他心底的信念,決定開始行動,在行走中回憶思考人生的種種,終于發(fā)現(xiàn)世間的美好,找回心底的溫暖。
在行走中,哈羅德積極面對自己性格缺陷,逐漸開放自己,與別人分享想法,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從中尋找人生真諦,努力改變自己,終于在短短八十幾天內(nèi)完成蛻變!
87天627英里對于一個沒有任何準備的六十多歲的老人是難以想象的,而哈羅德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堅持下來了。途中,他有太多理由和機會退卻,如果他一退卻,可能就又會回到之前生活狀態(tài)中,前功盡棄。最終,他堅持下來了,找到了對妻子的愛,也找回了妻子對他的愛。愛才是我們心底最溫暖的地方!
此時我剛剛讀完《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我的心中升起淡淡的憂傷,雷秋?喬伊斯到底在訴說什么?主人公哈羅德于一個星期二早晨接到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尼?軒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說奎尼得了癌癥,在貝里克的一個療養(yǎng)院內(nèi),這里屬于英國北部蘇格蘭的地方,而哈羅德此時住在英國南部英格蘭的金斯布里奇。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十二
你說:“很多年前我們都在的時候,我們開始了等候。那時我們似乎已經(jīng)知道,日后能夠等候我們的,依舊是靜坐在那些永遠一樣的黃昏里,一動不動的我們自己?!?/p>
黃沙梁,風起了。
你寫眾狗狺狺的夜晚,寂靜飄遠中一條冥然入睡的老狗來回的走動,眼中浮現(xiàn)出人們多年前的陳事舊影。你寫人們?nèi)硞€地方飛奔,你像是被遺棄似的落在后頭,而你仍慢悠悠地走。你寫當一切已成結(jié)局,時間改變了黃沙梁和你,老掉的一代人在黃昏中感嘆歲月流逝、滄桑巨變。你寫你的孤獨和鄉(xiāng)愁,寫你的永恒的心和黃昏。你的孤獨像長星照耀十三個州府,你的鄉(xiāng)愁像永遠年輕的人的熱淚。你的永恒的心是荒涼,你的黃昏是心上的永恒。
你是,是一個在心中的故土上,大雪紛飛的人——
黃沙梁,風吹啊吹,吹散故土的風藏在夢中。
寒風吹徹,爐火須臾間變得蒼白。紛紛揚揚的雪飄進你經(jīng)歷過的歲月里,遠在冬天以外的'地方也躲不過這場荒野一般的疼,即使那個黃昏似乎并不比以往要寒冷。這風,是你自以為溫暖火熱的從未被寒冷浸入的內(nèi)心深處襲來的。你突然意識到,再厚的棉衣也無法抵御寒風,生命的冬天已經(jīng)到來。
你是,是不為人知的,每一個孤獨的瞬息——
黃沙梁,風停了。
是走或留,是喜或愁,一個人的村莊是你的半生。你說,人心中的荒草,不是手中的這把鋤頭就能除掉的。抬手摸摸自己粗糙的面頰,落不盡的黃沙猛的撲來。人在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中失去了耐心,在跌跌撞撞中磨掉了熱情,躊躇地回到原地卻發(fā)現(xiàn)早已不是殘夢中的村莊。誰曾意氣風發(fā)地離開,誰又滿目酸澀地回來。人們都想要擋住時光的流逝,卻只能在看見自己比熄滅還要寂靜的一場燃燒后熄滅。而你,不知為何逃出了火堆,幸運而孤單地朽掉,被故土掩埋。你好似從沒有回答過世界,只因黃沙梁它沒有答案。你的心在尖利的黃沙中,徘徊不定,最終停在了黃昏前。
你是,是一揮手就成風,是一轉(zhuǎn)身就成故土的眷戀——
歸期九月,故土已老,黃昏已然蒼蒼。也許,你的孤獨就是:
“黃昏時,等人來敲門。而敲門的人走錯了時間,也在等黃昏?!?/p>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十三
最近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結(jié)束后的首個成團綜藝《姐姐的愛樂之城》中,寧靜表示至今仍未加黃齡的微信。作為共同參加了一個節(jié)目超過4個月的兩個人,沒有加微信,也不知道她只吃素的明顯的飲食偏好。這不經(jīng)讓人質(zhì)疑成年后的友誼怎么這么不容易。
不僅是友誼,包括人生的一些感悟,讀讀劉同的新書《一個人就一個人》,你會收獲不一樣的感悟。
《一個人就一個人》可以說寫的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歷程,文風一貫的溫暖,全書沒有什么波瀾起伏,沒有什么手法起伏,只是很真誠的將自己的過往和感悟攤開來,讓讀的人不知不覺間將自己的感情帶入。
在我們一路成長中,朋友就是不斷地結(jié)交、失去、再結(jié)交再失去。小時候,我們都有那個手拉手一起走,拉勾勾要做一輩子朋友的伙伴,而今是否都漸行漸遠,甚至消失在歲月里。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十四
春天,唱著春天自己的歌。原來,又是一年春天了。又是一個,姹紫嫣紅的春天啊。感覺心情平淡了很多,第二學期的色彩很濃烈,晃花了雙眼。生活本是不搭調(diào)的畫卷,淡與濃,清與朦,簡單與復(fù)雜。從油畫到素描,從勾畫到上色,從規(guī)整到凌亂。這一年,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畫卷顏色陡然加深。
兩年前的今天,我正在積極地備戰(zhàn)高考,和大家在一起,背歷史,背政治,解數(shù)學題,講英語語法,瘋狂考試,偶爾苦中作樂。雨天的時候,整座城市陷入灰色;晴天的時候,又是一片亮藍。生活就是一種淡淡的青色。
知道么,我從未猜想到,原來我們可以那么堅強,揮手告別的時候,不流一滴眼淚,都那么笑容燦爛。畢業(yè)晚會那天,我們回憶了一起走過的日子,玩得很瘋。然后,我們就這樣各分東西了。只是,說好的畢業(yè)旅行,就那么不了了之了。我們興奮地想象青藏高原,期待喜馬拉雅山的壯觀,描繪煙雨朦朧的江南水鄉(xiāng)。卻恍然發(fā)現(xiàn),許多念頭在仍未付諸行動之際,已被東升西落的太陽收藏,成為回憶,僅僅回憶而已……這,便是畫卷轉(zhuǎn)為灰色調(diào)的轉(zhuǎn)折點。
最單純的信念,在這個地方顯得那么無力。我第一次知道,我們始終是需要依靠自己的。信念,一次一次破滅,又一次一次重鑄,但是被揉成團的紙張永遠不可能被撫平。
寒假,我們散步到了武江橋,在那里,能看到的色彩是無法描述的。是小城市別有風味的繁華與溫馨。果然,還是家的顏色,才讓我感到舒適。是飄渺的七彩,內(nèi)心卻不會有不安定。
現(xiàn)在的我,還是重視著和身邊每一個人的感情;還是牽絆著過去的美好記憶;還是知道自己的明確目標;還是清楚怎樣的胡思亂想需要被拋棄;還是能感受到被溫暖的時候;還是知道誰是值得信任的誰是不可以再信任的;還是有著對一些人和事的喜歡……但是,我真的開始改變,但不是完美的蛻變。
喜歡一個人去書店。《一個人的好天氣》,是某天上午啃完的書。很淡的文字,像是寧靜的好天氣,但是僅屬于作者一個人。文中的主人公和老太婆吟子的同住生活,主人公最終懂得,這是僅屬于她一個人的好天氣。
是啊,我也是。一個人的好天氣,僅屬于我內(nèi)心的小小世界的幸福感和一些僅存的信仰,還有那些,僅屬于我的美好記憶。即使生活改變了軌跡,不像某人正在學習各種技術(shù)知識,不像某人幸幸福福地和好朋友在別處旅游,不像某人每天睡得日上三竿時間顛倒,不像某人已經(jīng)落下了包袱,悠閑地搭乘著火車,也不像回憶中的我們,正火熱地準備著考試。但是我也有,我一個人的好天氣。僅屬于自己的,一個人的好心情。不論窗外是陽光明媚,還是暴雨狂作,仍給自己留一份能生成幸福的能力。
調(diào)色盤里的形形色色,揮灑在畫卷上,不知會落成如何的色彩。作過一副櫻花的油彩,用刷子隨意灑下的點,作為櫻花的瓣,各種的大小和形狀,隱藏著一個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一個人的春,夏,秋,冬,蛻變,誰也不知道會蛻變成什么樣子。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十五
回頭看看,路那么長,時間過去很久,人來人去,只有自己在陪自己。
記得上大學時,班里有一個同學很喜歡獨來獨往,他很少往人多的地方鉆。記得有一次跟他聊天,他說了一句話:“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蔽乙宦?,竟覺得很有道理。人是群居動物,如果只有一個人,便很難生存下去,但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為生活奔波了一整天之后,回到自己的一隅小天地,總會有某個時刻,讓你感覺到孤獨。
有時候,明明朋友很多,明明生活很精彩,明明笑容很燦爛,卻仍會覺得獨孤,也常常會在喧囂的人群中,莫名地想要擁有一個人的獨處時光。青年作家劉同在新書《一個人就一個人》中寫道:一個人,是歲月成長,是人生日常,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細細想來,確實如此。一個人想要成長,就要學會獨自面對更多問題。
劉同在上中學的時候,總是跟在班里的一位同學身后,他們放學后經(jīng)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放學了,那位同學突然對他說:“我要回家了,不玩了?!眲⑼瑔査骸澳俏以趺崔k?”同學很疑惑地看著他,之后很嚴肅地回答道:“我是你爸嗎?你該去哪就去哪,問我干嗎?我又不是你,真的太可笑了?!?/p>
聽同學這樣說,他一時之間感到很難過。那一天,他獨自在學校的花壇上坐了很久,終于意識到自己太想和別人建立某種關(guān)系,就像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總喜歡說“我和你是一邊的”“我是你的人”之類的話,只是因為太沒有安全感,所以希望能和他人抱團取暖。
你應(yīng)該要有獨自面對問題的能力。一個人只有不再依賴任何關(guān)系,能夠獨立面對世界,他才能與外面的世界平等對談,不然與世界相比,你永遠是渺小的。如果你看過《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并且喜歡它,那么,你還可以看一看《一個人就一個人》。如果說《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寫的是一個人面對世界時的各種復(fù)雜情緒,而后明白,原來孤獨能讓自己成長,讓自己擁有獨立的世界,不再羨慕別人,那么,《一個人就一個人》便是以這樣不再羨慕他人的目光,去欣賞、探索世界后寫下的全新感悟。
就如文中所說的:孤獨也好,寂寞也罷,都是我們成為獨立個體的掙扎過程,不要因為痛苦、、害怕就一頭鉆進別人的世界。你站在這里,就代表著自己,是一道風景。
突然想起這首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十六
九月份開學時一個互有好感的網(wǎng)友送的,現(xiàn)在是11月19號,終于斷斷續(xù)續(xù)的讀完了。以前只聽過同哥的書但是從來沒讀過,原因有二:一是受風評影響;二是內(nèi)心抵觸這種青春毒雞湯。
收到書好,還是讀一下也好,既是對朋友的尊重,也是打發(fā)時間,豐盈內(nèi)心的好方法。讀罷,對書中印象最深的是兩個故事:lucas和王有誼。其余章節(jié)印象不太深了??偠灾粋€人就一個人,確實不是單身宣言,而是對自我存在的認同;一個人不是數(shù)字上的孤立,而是人格上的獨立。
即使現(xiàn)在是兩個人,也要保持相對獨立,不要放棄一個人時的愛好、想法和思考;另外呢,就是對對家人、父母和朋友的感觸。我們每天都在長大,父母每天都在老去,陪他們的時間不多了,一定要多跟爸媽聊天溝通分享生活,要好好愛他們;跟朋友呢,真正的好朋友不需要每天都聯(lián)系,而是好久不聯(lián)系之后,再聯(lián)系卻沒有任何隔閡,沒有斷片吧,有一句話,大致是這樣:有的好朋友漸行漸遠也不必憂慮,能有幸互相陪伴走過一段旅程,不也是很好的回憶嗎?確實是這樣吧,但我還是很渴望跟朋友偶爾聊天的。
唉,雖說一個人也很好,但是我好想脫單啊!好想體驗互相關(guān)照有人關(guān)心的感覺嗚嗚。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十七
記得上大學時,班里有一個同學很喜歡獨來獨往,他很少往人多的地方鉆。記得有一次跟他聊天,他說了一句話:“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蔽乙宦?,竟覺得很有道理。人是群居動物,如果只有一個人,便很難生存下去,但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為生活奔波了一整天之后,回到自己的一隅小天地,總會有某個時刻,讓你感覺到孤獨。
有時候,明明朋友很多,明明生活很精彩,明明笑容很燦爛,卻仍會覺得獨孤,也常常會在喧囂的人群中,莫名地想要擁有一個人的獨處時光。青年作家劉同在新書《一個人就一個人》中寫道:一個人,是歲月成長,是人生日常,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細細想來,確實如此。一個人想要成長,就要學會獨自面對更多問題。
劉同在上中學的時候,總是跟在班里的一位同學身后,他們放學后經(jīng)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放學了,那位同學突然對他說:“我要回家了,不玩了?!眲⑼瑔査骸澳俏以趺崔k?”同學很疑惑地看著他,之后很嚴肅地回答道:“我是你爸嗎?你該去哪就去哪,問我干嗎?我又不是你,真的太可笑了?!?/p>
聽同學這樣說,他一時之間感到很難過。那一天,他獨自在學校的花壇上坐了很久,終于意識到自己太想和別人建立某種關(guān)系,就像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總喜歡說“我和你是一邊的”“我是你的人”之類的話,只是因為太沒有安全感,所以希望能和他人抱團取暖。
因為這件事情,他明白了什么是獨立。你可以和另一個人情投意合,可以和另一個結(jié)伴同行,但是不要去依賴這些關(guān)系,你應(yīng)該要有獨自面對問題的能力。一個人只有不再依賴任何關(guān)系,能夠獨立面對世界,他才能與外面的世界平等對談,不然與世界相比,你永遠是渺小的。如果你看過《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并且喜歡它,那么,你還可以看一看《一個人就一個人》。
如果說《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寫的是一個人面對世界時的各種復(fù)雜情緒,而后明白,原來孤獨能讓自己成長,讓自己擁有獨立的世界,不再羨慕別人,那么,《一個人就一個人》便是以這樣不再羨慕他人的目光,去欣賞、探索世界后寫下的全新感悟。
就如文中所說的:孤獨也好,寂寞也罷,都是我們成為獨立個體的掙扎過程,不要因為痛苦、、害怕就一頭鉆進別人的世界。你站在這里,就代表著自己,是一道風景。
突然想起這首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十八
是劉同的新書,看這樣的故事散文沒有負擔,短短幾天就能翻完整本。又發(fā)現(xiàn)原來周深和劉同是好朋友,周深簡直破壁機!劉同也是我喜歡的墻頭,是很喜歡的作家。
之前看過“青芒”系列的三本書,去過劉同在重慶的簽售會,沒來得及排隊遠遠的看到了他,希望有機會見到,都是在好幾年之前,由于現(xiàn)在想起來當初并沒有多少大不了的事情,會覺得喜歡青芒這幾本書,總有一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味在;也可能現(xiàn)在看起來的小小困難,真的困擾到了當時的我。
無論如何,再看看做摘抄的時候把光亮翻壞,還有過去的日記里,都看得出來:這幾本書都一定是鼓勵和治愈到了這幾年的我。既然是陪伴了那么久的作家,所以呀,劉同的書就總會讓我覺得很溫暖,好像字里行間都會跟你說“大家都會這樣沒有關(guān)系的要努力一切都很好呀…”,這一本也不例外。
書名叫一個人就一個人,建立且享受自己的世界又用不一樣的目光和角度去欣賞外界,書里是一個個小故事,一個人從應(yīng)該到可以到就一個人。一個人不是數(shù)量上的單獨,只是在有了身邊一切之后還是能保持獨立的人格,能夠很好的度過一個人的時間。好像也正是因為現(xiàn)在的我還沒有真正體會那么多,還對即將到來的“遠行”有恐懼,所以對這本書更有興趣,覺得還是能夠從中得到鼓勵,也可以看到學習到,這樣一個厲害的人,他是怎樣的。
書里好多章節(jié)太容易讓人淚目:“從不后悔遇見你”里小琴和lucas奇妙又幸運又像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好期待他們故事的后續(xù);“友誼旅館”中的媽媽,兒子對她從誤解到后來長大理解接納;寫奶奶的情節(jié),其實也像尋夢環(huán)游記里一樣,真正的親情和愛,沒有忘記就永遠不會消失,他們都在,一直都是…這些些故事都真實動人,現(xiàn)實的故事可能是更打動自己,從書里可以了解到別人的生活還是很奇妙的事情,誠懇又真摯的文筆更是讓距離更近,還是能夠從他的書里找到“嗯嗯嗯嗯嗯是是是”這樣的和諧,好像每一句感嘆都是自己發(fā)出的,好像也是因為這樣的和諧,才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力量?!跋嘤霾皇切疫\更像是注定,相愛不是隨意是結(jié)伴遠行”。想去郴州吃一碗魚粉,像以前想吃高郵的咸鴨蛋一樣,原來文字都還可以那么饞人…好看好看好看!
書也有好好的心意,有一封“讀完全書前請勿打開”的信,手寫的字好清秀,這一次也不會再把書翻壞,還有好看的書簽啊哈哈。書里有句話是“只是循著文字,就能回到過往的日子”,這也是我想寫下日記,不管是本上還是備忘錄里,在未來,也都可以再回到現(xiàn)在的某一天,能夠看到一步一步。
接下來的新路程,每一步都慎重些,盡量減少日后因偶爾的疏忽而付出更多的代價。
一個人張燈結(jié)彩讀后感篇十九
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看到封面,依舊是一貫的淺色系,少年陽光特別是夏日獨有的清涼感,讓我倍感舒適。倒看最后,碼好的一行行小字,從作者成長經(jīng)歷,到一個人意義剖析,像在講道理,但更像在講故事。一個人時,連哭都不用看人臉色。一個人時,放肆大笑也不會有人罵你神經(jīng)病。一個人時,摔倒了只有你才有資格嘲笑自己。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讀完仔細想想,還真是這樣,試問自己為什么喜歡一個人,仿佛也的確是因為這樣一個人時的小美好,一個人時擁有的兩個人三個人時不能得到的獨特小瞬間的吸引。而作者還是那個作者,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能把你的內(nèi)心最卑微的小想法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仿佛被人看透了自己。
內(nèi)容上依舊是一個一個小故事,溫情的,現(xiàn)實的,遺憾的,嚴肅的。但這次的故事又感覺不一樣,比以往的更深刻,更難懂。好奇怪,這次的文章我竟然一個晚上只能看兩篇,需要太多的思考,更深刻的理解,更多的生活經(jīng)歷。這次的文字里有更多作者三十歲之后對人生的思考,談不上晦澀難懂,但讀來更像是一個小孩偷偷試穿大人的衣服,既新奇又給自己形成一個最初的.認知,優(yōu)先得到一本避雷秘籍,助長大后更好的通關(guān)。
“面對問題有三種解決方式,一是不去管它,二是找別人要答案,還有一種,是自己給自己答案?!币恢币詠?,作為一個巨蟹座女孩,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獨立。開心時自己慶祝,難過時自己消化,遇到問題雖然可以求助身邊人,但得來的結(jié)果也有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最終決定如何做還是由自己選擇。這種自己給自己答案的方式其實還可以避免很多困擾,包括事后抱怨別人給的方案不合理,哪里有問題才造成不滿意的結(jié)果等。所以對這段話我是深有感悟,頗為認可。
書里的故事大多取自作者的真實經(jīng)歷,少數(shù)是來自作者朋友的講述,所以自然而然地拉近了和讀者的距離,仿佛每一篇都會隨時出現(xiàn)在我的生活里,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所以閱讀時會更加用心地體會。一碗魚粉的鄉(xiāng)愁,外婆走后的自我懷疑,比戀人更好的朋友關(guān)系,終于被爸爸理解的“打雜”的工作性質(zhì),還有最后的短篇小說版的“友誼旅館”,仿佛文字間有種魔力,能窺探到讀者即時的內(nèi)心,赤裸裸地把你最想要的,最想被看到的,毫不掩飾地擺在面前。其中有長期北漂雖然堅定地相信自己夢想總會實現(xiàn)但偶爾會想家會懷念的以前,有面對最親愛的人的離去真實表現(xiàn)卻不像自己想象的那般激烈的隱秘內(nèi)心,有一生難得遇到的可以不用費心思維護依然永遠能相見恨晚的友情,有跟父母說了很多遍但仍然不能被清楚理解有一天終于有了一點點明確的工作,有好似電影劇情一般卻遠卻比電影更精彩的家庭內(nèi)部矛盾和母子之間得以關(guān)系緩和的親情。因為真實,所以親切,因為真情,所以真實。
“即使你此刻是兩個人,也應(yīng)該要保持一個人,別放棄一個人時的愛好,堅持一個人時的思考,留有一個人時的獨立,喜歡就待一起,不喜歡也能瀟灑地轉(zhuǎn)身。能與另一個人情投意合,是為人生錦上添花;學會不依賴任何關(guān)系,才是給自己雪中送炭。回頭看看,那么長的路,那么久的時間,人來人去,只有你還在陪著自己,一個人就一個人。”是啊,一個人可以一個人,一個人應(yīng)該一個人,一個人就一個人。一個人不是指數(shù)量上的孤單,而是情感上的獨立。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711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