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文章后,對其內(nèi)容、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的書面表達(dá)。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讀內(nèi)容,豐富我們的思維,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一本好書讀后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收獲和啟發(fā),我想我們應(yīng)該寫一篇讀后感來記錄這些。讀后感是對我們學(xué)習(xí)和閱讀的一種總結(jié)和概括,通過寫讀后感可以更好地表達(dá)自己對書籍的理解和觀點。讀后感也是一種對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反思和表達(dá),通過讀后感可以更好地表達(dá)自己的心情和思考。讀后感往往是我們對所讀書籍的評價和思考,通過讀后感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書中的內(nèi)容和思想,同時也可以對書中的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讀后感是一種對讀書心得的總結(jié)和歸納,通過讀后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讀內(nèi)容,豐富自己的思維和知識儲備。寫讀后感時要注意篇幅的控制,避免過于冗長或內(nèi)容空泛。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你更多寫作的靈感和思路。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一
這是一堂關(guān)于愛的教育課,愛自己、愛家人、愛朋友、愛自然、愛身邊的一切,老莫里漸漸影響著米奇,影響著周邊的人,當(dāng)然也影響著我。愛的確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了,我們都要愛自己,因為這是對愛著我們的人的一種回報,通過愛自己,我們也能學(xué)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要愛家人,特殊的血緣的紐帶把我們緊緊的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彼此之間會付出很多但也會有收獲,因為我們互相深愛著;我們也要愛自己的朋友,友誼讓我們知道,除了親人間的愛還有友情能讓人們真誠相待,無私奉獻(xiàn);我們也要愛大自然,她給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美麗家園,讓我們得以世代延續(xù);我們甚至應(yīng)該愛身邊的一切,因為愛是這世界上最最偉大的力量,它超越一切語言,超越一切行為,它能使我們?nèi)祟惿畹母用篮?。所以,用心去愛吧!?dāng)這個世界充滿了愛,我們每個人都會被愛包裹起來!
另外,莫里面對疾病與死亡的態(tài)度也讓我良久不能釋懷??粗约旱纳眢w漸漸衰敗,主人公莫里卻以特有的樂觀和達(dá)觀,痛苦而清醒地面對,并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光作為教案,展現(xiàn)著一個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過程中的樂觀,幽默、痛苦、掙扎以及坦然。這又讓我想起了很多類似的人,叢飛在身患絕癥的時候,縈繞于心的并不是他的生死,他對此同樣的豁達(dá)和坦然,他始終記掛的是他的“孩子們”;江濤也沒有被病魔壓倒,他也樂觀,他也坦然,他寫下《再給我十年》作為對病魔的抗?fàn)帯?/p>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二
也許是人到中年的緣故吧,最近一來我總是問自己:“人為什么要活著?”、“人生的意義在哪里”,這是二十歲左右的人最愛問的問題。到了四十歲,人大多已經(jīng)很“入世”了,不屑或不敢再問這樣的問題。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時刻,它還會悄然從心底冒出,讓我黯然神傷。這千古之問,有誰能說得清楚呢?就是那些大哲學(xué)家,他們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卻并不解決我們平凡人的問題。一位老人,在臨終之前,通過他的學(xué)生,向我們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這是書《相約星期二》封面的話,當(dāng)時買這本書時,并不是因為寫著余秋雨的.推薦做序,而是這句話深深地吸引了我,人到中年,更渴望珍惜人生。
書中講述的是一個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絕癥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時間里,他與他的學(xué)生米奇約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課,米奇把他對人生的話題拉了個目錄,每周二飛到老莫里身邊,聽他講述,其實不能叫講述,叫兩個友人之間談心更為恰當(dāng),直到老莫里離開。老莫里的談話平和、親切、幽默,他對他即將死去直言不諱,讓人消除了對死亡的恐懼。這是一堂關(guān)于愛的教育課,愛自己、愛家人、愛朋友、愛自然、愛身邊的一切,老莫里漸漸影響著米奇,影響著周邊的人,我想還有讀了這本書的人。
這位叫做莫里的社會心理學(xué)教授,在七十多歲時患上了一種叫做als的病。這種病從腿部神經(jīng)麻痹開始,一點點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時為止。這是一種殘酷的絕癥--靈魂將眼睜睜地看著軀體一點點死去。但莫里決定帶著尊嚴(yán)、勇氣、幽默和平靜活下去。他和他十六年前的學(xué)生,已經(jīng)成為專欄作家、記者的米奇相約,每個星期二見一次面,一起討論“生活的意義”,包括“死亡”、“恐懼”、“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會”、“原諒”、“有意義的人生”這些重要的課題。從第一次相約到最后一次見面,這樣的討論持續(xù)了14個星期。米奇眼看著他的老師一次比一次衰弱,直到葬禮來臨。
臨終的老人都說了些什么呢?如果你期待著微言大義的話,你可能會失望的。他說,人生最重要的是學(xué)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他說,要有同情心,要有責(zé)任感。只要我們學(xué)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得多;他說,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無所適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面對整個社會……這些極為樸實的話,使我忽然明白了,人生的謎底其實可能很簡單。
但莫里老人并不簡單。就在病魔和死神拼命撕扯著他的時候,他還能談笑風(fēng)生。談到死后火化,他對家人說:“千萬別把我燒過了頭?!闭劦侥沟?,學(xué)生說:“我會去,但到時候就聽不見你說話了。”莫里笑了:“到時候,你說,我聽?!蹦镆宰约鹤詈蟮拇嬖冢撟C了人性的美好。一個普通的美國老頭,一些普通的話語和生活細(xì)節(jié),但是讀完卻讓你悵然良久,這就是《柙約星期二》。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三
雖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發(fā)出無限的`光亮。幫助別人,給予別人愛,給人溫暖。在給予愛的同時還要接受別人善意的愛。如果不接受別人的愛人家會覺得你不解風(fēng)情,以后也會不需要你的幫助了。
死亡是小事,但是注重在死亡后留下什么?;蛘呤且徊坑姓芾淼臅?,或者是幾句名言,抑或是一點歡笑,又或者是一點模糊的記憶,你就不算白活了。到人世間走一遭,留下點什么東西也就行了。
莫里老人說來世想做羚羊,但是他不會不知道羚羊十分危險的吧。每天都被獵豹追捕,總是生存在不安的環(huán)境中。而他卻說是“優(yōu)雅”、“迅捷”,體現(xiàn)出了莫里老人的人生觀,不為生存太久,只為給世界留下美好的印象。(這句話很經(jīng)典!你能理解這句話,也是一種智慧?。?/p>
對此我也贊同,像秦檜,陳世美等人只顧自己一時享樂,貪圖富貴,貪功而害君子,實在是飽受別人唾棄的小人。
莫里老人自己也不希望死,莫里老人對他的死很冷靜,不像某些人要放棄生命,也不像某些人寧可花費(fèi)重金也要延長10分鐘壽命。莫里老人只想在生命余年活得尊嚴(yán)、勇氣、幽默和平靜。
如果我們也能這樣看生命,就不會因為丟錢而煩惱,不會因為失敗而困擾。在莫里的眼里,成敗得失如過眼煙云,來得快,去得也快。只有正視生命,才能更好得活。(是呀!正視生命,也就是珍視生命?。?/p>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四
人生有太多的疑問待我們?nèi)ニ伎迹堑?,我們需要一位智者,?dāng)作我們的引路人。
而莫里,就是這樣的一位智者。站在世俗之上,俯視著社會。
他樂觀地面對病痛,他從容地體驗死亡。他在享受,因為他知道:面對我們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和無法避免的痛苦,要學(xué)會享受。
這是人生的一課:
我們所在的社會告訴我們:越多越好??梢粋€人,要分清楚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真正的所需其實很少,而欲望的雪球卻會越滾越大。
我們無法預(yù)知未來,卻可以把握現(xiàn)在。
當(dāng)一個人能夠平靜地面對死亡,他就會知道如何生活。
愛是人生永恒的話題。
三毛說:“我們不能僅僅為了活著而活著,更是要是活著的每一天都散發(fā)出光和熱來?!?/p>
這是一堂永恒的人生課。(也許,讓你們現(xiàn)在讀這本關(guān)于人生的大書還不算太早,你的理解已經(jīng)很深入了?。?/p>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五
可莫里沒有,他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更不幸的人,他沒有太多的`自哀自憐,他一向在從自己的不幸中尋找幸運(yùn)的存在。“只有當(dāng)你覺得它可怕時它才可怕,”莫里說?!翱粗约旱能|體慢慢地萎謝的確很可怕,但它也有幸運(yùn)的一面,正因我有時刻跟人說再見?!?/p>
是的,莫里他做到了。他把他自己的幸運(yùn)變成了大家的幸運(yùn),他把自己畢生的經(jīng)驗傳授給了米奇,傳授給了世上所有的人。
我們每一個人一出生便是一個幸運(yùn)的存在,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去抱怨,有時候塞翁失馬,也焉知非福。只要能以樂觀的心態(tài)去應(yīng)對一切,不自怨自憐,不自暴自棄,不為過去煩惱,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就好!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六
這本書的作者米奇阿爾博姆,他是年逾70的社會心理學(xué)教授,莫里老人的得意門生,米奇在老教授纏綿病榻的14周里,每星期二坐飛機(jī)700英里,到老師的病榻前探討人生,這個話題是越博學(xué)越聰明的人都不敢觸及的問題,《相約星期二》因此得名,很多人把它作為導(dǎo)航儀,我也不例外,所以說米奇做了一項偉大的事兒,他把老師的警示綴珠成鏈,傳達(dá)給讀者,使它的暢銷量突破了2萬冊,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莫里老人的睿智。
首先關(guān)于文化:老人說我們的文化是有病的,他不鼓勵人們?nèi)ニ伎颊嬲膯栴},而是吸引人們關(guān)注一大堆實例瑣事。上學(xué)、考試、就業(yè)、升遷、賺錢、結(jié)婚、貸款、抵押、買車、買房、裝修……層層疊疊,一切都是為了活下去。而且,總是企圖按照世俗的標(biāo)準(zhǔn)活得像樣些,人們很不習(xí)慣在這樣的思維中后退一步,審視自己,問,難道這就是我的一生所需要的一切嗎?擁有越多越好,越多越好。大多數(shù)人被被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斷力,我們中國也不容樂觀,別沾沾自喜,甚至病得嚴(yán)重些,所以,莫里老人鼓勵人們建立自己的文化,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簡而言之,不落入他人的鬧劇。就我個人而言,我想建立的文化是每天打球時汗流浹背,不必太為趕時間而吃不上早餐,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做自己最喜歡"女人美"的工作,并時常出門旅游,世界很大很精彩,我可以領(lǐng)略它的神奇,和朋友們沒事聊聊天,能夠相互照顧愛戴,為了獲得這些自由,我還要建構(gòu)強(qiáng)大的心理機(jī)制才能才能靠近它,走向唯美不受"文化"制約。
第二點人如何學(xué)會施愛于他人: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相愛或者死亡,沒有了愛,我們變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這一點莫里老人給我們做出了示范,當(dāng)他和你在一起時,他會全身心的陪伴你,他注視你的眼睛,傾聽你的說話,那專心致志的神態(tài),就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人,要是人們每天第一次見面,都能像遇到莫里那樣,而不是來自女招待,司機(jī)或老板漫不經(jīng)心的應(yīng)付,那生活一定會,美好的多,"我喜歡全身心的投入",莫里說,"這就是說,你應(yīng)該真正的和他在一起,當(dāng)我現(xiàn)在同你交談時,米奇我就盡量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的談話上,我不去想上星期,我們的會面,我不去想,星期五要發(fā)生,我也不去想佩科貝爾要制作的我的另一檔節(jié)目,或者我正在接受藥物治療,我在和你說話,我想的只有你說到這點時,我們就會同頻都有共同感。"有那么多人,僅僅是為了一些瑣事,而如此自我專注,他們的眼光只停留在你身上30秒便游離而去,他們早已心馳旁騖,給某個朋友打電話,給某個地方發(fā)傳真,或者跟某個情人約會,只有當(dāng)你說完話時,她們才猛然回過神來,嗯嗯啊啊,是的是的,敷衍幾句所以,嗯,莫里老人提倡愛是尊重別人,是專注于別人,所以在和他人一起時不要炫耀自己,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妒忌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無從適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然的面對整個社會,多么聰明的老人。
第三點關(guān)于家庭,莫里老人說,如果沒有家庭,人們便失去了可以支撐的根基,他得病以后這一點更有體會,如果你得不到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支持、愛護(hù)、照顧和關(guān)心你擁有的東西變少的'可憐,愛是至高無上的,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義,不僅僅是愛,而且還告訴別人,有人守護(hù)著你,這是我母親去世時我最想得到的,我稱它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個家在守護(hù)著你,只有家庭能給予你這種感覺,金錢辦不到,名望辦不到,車子,房子更辦不到,工作也辦不到。由此我有時會想難道你給家庭帶來的物質(zhì)享受越多越好嗎?在和家人的陪伴與傾聽方面做的太欠缺了吧?莫里老人患的是"肌肉萎縮癥"它是從腳一點一點往上爬肌肉逐步失去知覺,不得不躺在病床上,被人翻身,按摩,甚至最隱私的擦屁股,這些,他都要請求別人的幫助,家里人給了他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
再來談?wù)勀贻p的問題,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曼妙再到老去,很多人對青春都留戀不已,莫里老人以一種很獨(dú)特的視角來看待年齡,他說,我知道年輕也會有苦惱,所以別人向我炫耀年輕的魅力,那些來找我的孩子,都有他們的煩惱,矛盾,迷茫,不成熟,活著感到累,有的甚至想自殺,年輕人還不夠明智,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很有限,所以我樂意接受衰老,這很簡單,隨著年齡的增加,你的閱歷也要更加豐富,如果你停留在22歲的年紀(jì),你就是永遠(yuǎn)22歲那般淺薄,要知道衰老并不是衰敗,它是成熟,接近死亡不一定是壞事,當(dāng)你意識到這個事實后,它也有十分積極的一面,你會因此活得更有意義更好,所以自然而然我們就提到了死亡,死是很自然的事,他說我們之所以,對死亡大驚小怪,是因為我們沒有把自己視為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覺得是人就得高于自然,那你就不敢提及"死亡",只有意識到自己會死,并時時刻刻做好準(zhǔn)備,這樣做會更有幫助,你活著的時候,就會更加珍惜生活,他說,一旦你學(xué)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xué)會了怎樣去活。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七
《相約星期二》資料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相約星期二》,是“一個來自美國的聲音”,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魂,是一個幽默的精神導(dǎo)師。
看著自己的身體漸漸衰敗,主人公莫里卻以特有的樂觀和達(dá)觀,痛苦而清醒地應(yīng)對,并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光作為教案,展現(xiàn)著一個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過程中的樂觀,幽默、痛苦、掙扎以及坦然。
回顧我們的現(xiàn)狀,生活在上海這個大都市,我們每一天忙忙碌碌,做著自己認(rèn)為該做的事,做著完美而奢華的夢。每一天鍥而不舍地追求,時刻悄然逝去而我們卻渾然不覺。我們有太多的借口,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活著……正因這些都是構(gòu)成我們生命的元素,因此我們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時刻。
因此,我們此刻就就應(yīng)珍惜生命,珍愛生活,讓自己過得充實有好處,不好等到生命的終點在回頭感嘆,那是哪怕你表現(xiàn)得再樂觀、再豁達(dá),結(jié)局都不會是完美?!断嗉s星期二》還告訴了我很多……(讀了這本書,我們會更加珍視生命?。?/p>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八
這種問題,那些大哲學(xué)家也不能解釋出來我們平凡人的問題。(正如余秋雨在序言中所說:大多數(shù)智者都躲避人生這個問題!正因誰也不敢說自己是人生問題的專家。)
莫里用自己生命的殘燭照亮了米奇,光亮照進(jìn)了米奇的心里,米奇為這微弱的光感到悲傷。
可莫里幽默親切的話感染了米奇,讓米奇對死亡沒有了恐懼。
莫里的燭光越來越弱,米奇心中對生命的'熱情越來越旺。
莫里漸漸影響著米奇,影響著周邊的人,還有讀了這本書的人!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九
父親走后,重讀《相約星期二》,關(guān)于父親的點點滴滴不斷在腦海中浮現(xiàn),壓抑的感情不斷釋放,最終淚流滿面。看著莫里教授在生命的最后14周里,與生活講和,深受病痛的折磨依然能為陌生人遭受苦難而傷心流淚,向他的學(xué)生米奇分享關(guān)于對死亡、對家庭、對愛等人生重要課題的句句箴言,我漸漸釋然了。
去年11月份吧,當(dāng)血清甲胎蛋白含量急劇上升,藥效漸漸下降,父親的身體也在慢慢變差,最終在大年初一腸胃出血之后,我意識到那一天不久就要到來了。而這個情況又不能和母親說,也沒有和哥哥姐姐說,真相除了增加他們的痛苦和心理負(fù)擔(dān),毫無意義,只能期盼奇跡的降臨。父親最終在今年5月中旬永遠(yuǎn)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也擺托了折磨他的病痛。
在最后的一個月里,父親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病房中度過,生活已不能自理,由家人日夜陪床照顧,而我遠(yuǎn)在天邊,只能每天打電話問候。那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樣擠公交去上班,看到哥哥發(fā)來的消息,說醫(yī)生建議我們辦理出院手續(xù)回老家,我意識到該來的還是要來了,但也沒想到卻是那么突然。想著把手上的工作抓緊辦完交接清楚,乘坐當(dāng)天傍晚的航班趕回家見父親最后一面,沒想到還沒登機(jī),就收到父親離世的噩耗,直到現(xiàn)在也沒能原諒自己。
父親走后,自家兄弟幫忙張羅料理后事,我趕回到老家已是半夜,看著父親靜靜地躺在紗帳里,只能默默接受。悲痛欲絕的母親在屋里臥床不起,由姑姑嬸嬸們陪著,說話有氣無力,看到我回來之后,不禁放聲大哭,念叨著父親棄我們而去,而我從此就變成了沒有父親的人了。屋里哭聲陣陣,為了不讓母親再分心擔(dān)憂我們,我只能故作堅強(qiáng),強(qiáng)忍淚水,握著母親的手安慰她,只是此時此刻再華麗的話語也顯得蒼白無力,只能默默地陪著,告訴母親還有我們在。來到靈堂,掀開紗帳,看著父親的遺容,淚水在眼珠里打轉(zhuǎn),強(qiáng)忍著低聲啜泣,儼然一個沒心沒肺的不孝子。隨后與叔叔合計著各個事項,得知事情安排妥當(dāng)之后回到大廳,一直坐著直到天明。
料理后事,安頓好母親之后,懷著復(fù)雜的心情返回這邊。白天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中,下班后拖著疲憊的身體行尸走肉般走在街道上,整個人跟丟了魂似的。父親生前,我一直安慰開導(dǎo)他,看開點,不要抱怨命運(yùn)的不公。每次他看到一些異常的指標(biāo),試探性地問我病情怎么樣了,我只能小心翼翼地引導(dǎo)他,從最積極的方面去解讀各種化驗和檢查結(jié)果,有時自己竟然也差點信以為真,以為奇跡會出現(xiàn),最終證明只是自欺欺人罷了。父親走后,我時常在想,為什么會是我,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親攤上這樣的事情,為什么!也時長會責(zé)怪自己,為什么在父親身體有異樣的時候帶他去體檢,也很恨自己沒有能力去嘗試療效可能更好的治療藥物,以為自己做的是“理性選擇”。
以前和朋友閑聊的時候會提及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沒想到一語成讖,也許真的是只有經(jīng)歷過,感受過,才能有更加深刻的體會,才會去做出改變吧?,F(xiàn)在所能彌補(bǔ)的,只能是多打電話陪陪母親聊天,督促她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xí)慣,多走路健身活動筋骨,每年做好健康體檢和高危疾病的篩查。家人平安,才是最大的福氣吧。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
-題記
米奇和大部分人一樣每天忙于枯燥的工作中,如果不是偶然調(diào)換電視頻道,看到一擋節(jié)目,他的生活可能會繼續(xù)下去。那檔節(jié)目的嘉賓竟是十幾年前與自己相約再見的教授-莫奇。當(dāng)?shù)弥匣忌蟖ls時間不多時,他去找了教授。從他們相擁那刻起,時間為十四周的必修課,上課鈴聲便已敲響。他們相約在每個星期二見面。莫里說:“我們都是星期二人”。課堂上不需要課本,但討論的題目很多。設(shè)計到愛情、工作、社會、年齡、原諒,以及死亡。這堂課親切、嚴(yán)和、幽默。莫里老人對死亡的理解也令人敬佩。
莫里老人逼視著自己如何一部分一部分的衰亡。這比死亡殘酷的多。他不能動,活著全靠別人幫忙。他是怎樣對待的呢?對別人的照顧開始覺的不便,但又很快釋然了。他說:“我感覺到了依靠別人的樂趣,此刻當(dāng)他們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長瘡的乳霜時,我感到了一種享受。當(dāng)他們替我擦臉或按摩腿部時,我同樣覺得很受用。我會閉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顯得習(xí)以為常了。就像回到了嬰兒時期。有人給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們都有當(dāng)孩子的經(jīng)歷,它留在了你的大腦深處。對我而言,這只是再重新回憶起兒時的那份樂趣罷了。這種心態(tài)足以化解一切人生悲劇。他還說:“你就應(yīng)懂得一個道理,拒絕衰老和病痛,一個人就不會幸福。正因你終究會變老的。”當(dāng)下,青年人揮霍青春,中年人攬鏡自悲,老年人追悔莫及,這一切不過都是在浪費(fèi)時間生命而已。我們真正應(yīng)該做的是用心去感受不同的階段,不同階段下的美好事物。就算衰老已經(jīng)在不遠(yuǎn)處等你,就算病痛已經(jīng)纏上你,你都有權(quán)享受幸福和快樂,而不是誠惶誠恐的度過余生。
我們的人生總在不停的奔波當(dāng)中。上學(xué)、就業(yè)、升職、結(jié)婚、生子、創(chuàng)業(yè)、賺錢,太多的羈絆使我們感到勞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需要,大多數(shù)人都毫不懷疑這一點。但是莫里老人告訴我們: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他說:“擁有的越多越好,錢越多越好,財富越多越好,商業(yè)行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們反復(fù)地對別人這么說—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認(rèn)為這是真理。大多數(shù)人都會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方向。簡單來說,我們總落入他人的圈套,超出自己能力之外買的東西是你的需要還是品牌圈套;追逐名利不擇手段是你的需要還是世俗的脅迫。最快樂的是人而不是神。只要你肯,你就可以摘下面具。放松別人,放飛自己。
莫里選擇了在他昏迷后第一次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候停止呼吸。他走了,走的令人心痛。我堅信他是有意識這么做的。他想安寧的離去,就像安寧的活著。我仍記得他說的那句話:“只要我們彼此相愛,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們即使死了也不會真正的消亡,你創(chuàng)造的愛依然存在著,所有的記憶依然存在著,你仍然活著,活在每一個你觸摸過,愛撫過的人心中。”
而這門課,還在繼續(xù)。你說,我聽。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一
――讀《相約星期二》有感
家有兒女志愿者綠蘿花(孫春艷)
“我不想讓世界驚慌不安。我要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接受它,進(jìn)入一種安寧的心境,然后離去?!薄断嗉s星期二》這本書里莫里說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很多,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我似乎覺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而自己就是那個聽課的學(xué)生。
因為他讓我看到了一種對人生的泰然。
每一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去。臨死前,也許沒有人能夠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義,沒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無私。我想,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這一生,都會受到莫里的影響。他的泰然,他的純真,他的思考,他的無畏。
既然生,就生如夏花之絢爛;淡然死,卻死若秋葉之靜美!
莫里用余生給我們上了一堂永恒的人生課!
與生活講和
――讀《相約星期二》有感
家有兒女志愿者飛翔
清明下鄉(xiāng)給奶奶上墳,看著周圍的樹木,青草,斜坡,腦海中驀然跳出了一個名字――莫里。
是的,莫里,一個社會學(xué)教授!在異國他鄉(xiāng),在幾乎是同樣的境地里,安葬著一個平凡而偉大的靈魂,他震撼了我,讓我不得不用著零星的時間一遍一遍地去讀他,去回放他,回放那不斷被病魔吞噬的軀體,回放他在生命走向盡頭前的那特殊的課堂,回放那一句句洗滌人心靈的話語。
《相約星期二》,是命運(yùn)的相約,是靈魂的相約,是關(guān)于生和死的相約,更是生命價值觀的一次真誠的直白。
我知道,蕓蕓眾生中的我們,至今仍在追求的很多東西正是莫里教授所摒棄的。家庭的不幸、命運(yùn)的摧殘沒有泯滅他對“善良、尊重、友愛”的執(zhí)著,他堅信“愛能贏天下。愛永遠(yuǎn)是勝者?!?/p>
相愛或者死亡。愛是他靈魂的主旋律。他不愿意為死亡涂抹胭脂。面對死亡,面對種種不幸,他克服了常人最難做到的事:與生活講和。原諒自己,原諒他人。他盡可能的給予他人應(yīng)該給予的東西,他認(rèn)為,能給予表明自己還活著!活著,不給予,過的只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生命就失去了意義。
他用生命的最后十三天,和米奇相約星期二,用自身的病痛和艱難以及對人生的感悟,教授完了十三節(jié)關(guān)于“活著的意義”這門課程。他的眼角也有淚,因為痛楚,他清楚地知道,生命留給他的日子不多了;他的臉上總掛著微笑,即使連“擦屁股”這樣是事情也需要依賴他人時,他也會提示自己像嬰兒般去享受;他的嘴邊流出的是在米奇看來的一種苦澀的幽默,這種幽默常?;鈱擂?,讓他與人交流的時候多一份和諧,乃至感動。他敢于直播死亡,直播衰竭。他知道,“夜線”節(jié)目是利用他增加戲劇的效果,但他選擇的是讓步,因為這樣的直播會把他的'信息帶給數(shù)以萬計的觀眾。他的讓步,會讓更多的人去思考生命,思考死亡,思考人生的價值。
與生活講和,心態(tài)才會平和。與生活講和,你才會不為名利所煩惱,才不會整天患得患失,你才能專注建立自己的文化,全身心地去愛和尊重?!拔以诤湍阏f話,我想的只有你?!?/p>
莫里教授,一個終生的教師!愛是永恒的感情,即使他離開了人世,但他永遠(yuǎn)活在讀者的心里。
生命應(yīng)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讀《相約星期二》有感
家有兒女志愿者(哲哲)劉仁娟
陷入病痛中的莫里老人,在失去了行走能力,自理能力,告別了自己的隱私的情況下,用他的親身經(jīng)歷給我們上了一堂人生課程,向我們闡述了生命應(yīng)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他把自己認(rèn)作“連接生與死的橋梁”,向我們證明了來日無多和毫無價值不是同義詞,并告訴了我們“學(xué)會了怎樣死,便學(xué)會了如何活,有意義的活,只有拂去外表的塵埃,才能看到生活的真諦”.
莫里提醒我們:我們不僅需要原諒別人,我們也需要原諒自己。原諒自己應(yīng)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情,與自己和解。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xué)著付出愛和接受愛。不羨慕年輕,因為我們也曾年輕過。熱愛人生,慶幸活著的每一天,不哀嘆時間的逝去。接受自然規(guī)律的賜予,相信衰老只是人生的循環(huán),無論是軀體的萎謝,還是病魔的纏身,都坦誠相待,以逝者的姿態(tài)進(jìn)行當(dāng)下的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二
在病中,他很幽默,還常拿自己的生命來開玩笑,“當(dāng)你躺在床上時,你就是個死人”,“相愛或死亡”,“一旦你學(xué)會了死,也就學(xué)會了怎樣去活”。這幾句堪稱經(jīng)典的語句在無聲地講述莫里教練在人生的最后時刻所獲得的感受。那么我就想,如果把你的每一天都當(dāng)成你生活中的最后一天,你就會萬分地珍惜它,一個身患重病的老人,如果有一個完美健康的一天,他肯定會去發(fā)奮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莫里教練卻選取了“一個有甜面包圈和茶的早餐,去游泳,和朋友共進(jìn)午餐,然后去公園散步,在晚上享用意大利面,之后跳舞,最后才回家,美美地睡上一覺,這樣平凡的一天,他從中得到了常人也許無法得到的快樂和愉悅。由此我深知,人生,是一門永遠(yuǎn)學(xué)不完的`課。懶惰的,勤奮的,誰都無法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券,正因,無論你怎樣度過,都或多或少留有遺憾,而為這張券子寫下評語的人————是你自己。(因此,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三
我還沒有把整本書讀完,所以只能就已經(jīng)讀過的部分寫一點感想(在我的書中,莫里正在給米奇教授"愛的永恒"這一課)(那么,如果讀完了,你一定還有更深的思考!)
俗話說:人老多情.莫里教授,也到了這個時刻,人一生最輝煌的時刻,他現(xiàn)在該做的就是站在人生之巔,回憶往昔,俯瞰人世。
我想,人的一生,只為了一個信念:不做第二給(個)誰,做第一個自己.這樣才能活得精彩,活出自我,雖然這是個沒有英雄的年代,但是,只要心中把自己當(dāng)成世界的主角,一定能讓世界矚目,讓世界為你贊嘆,而不白費(fèi)了人一生!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四
《相約星期二》這本書講述了作者與自己老師的一段故事,是他的親身經(jīng)歷,也是他的人生感悟。成為莫里老師的學(xué)生,能在多年后再次相遇,甚至,陪伴老師生命里最后的一段時光,不得不說這是上天注定的緣分。
每個星期二,米奇都會按時去莫里老師家聽授他的人生之課。因為,他最喜歡的老教授身患肌萎縮側(cè)索硬化癥。這太不幸了,簡直難以相信,米奇回想著上大學(xué)時期,白天課堂上那位熱情幽默、晚上露天舞場魅力四射的老教授,依然在眼前,那么清晰。就這樣,從談?wù)撌澜玳_始,延續(xù)到最后談?wù)摰绖e,十四個星期二。每個星期,莫里老師的身體又不如上一周,可他深愛家人、溫暖朋友、熱情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卻一直沒有變,像太陽的光芒一樣。雖然時光不多,但是不能虛度,他不甘枯竭而死,要勇敢地面對死亡。
和米奇一樣,我也很喜歡莫里老師。他從不隱瞞自己的感情,樂于享受自己的生活方式,真實地感動人們的熱愛。他不修邊幅,愛說話、愛大笑,他不斷地奔放自身的幽默細(xì)胞,使周圍者體內(nèi)的被誘喚出,它們互相吸引彼此升溫。盡管在后來,他身體日漸虛弱,皮膚松垂無力,可他笑的時候仍是毫無遮攔,仿佛聽到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話。
欣賞莫里老師特立獨(dú)行的人生哲學(xué),很多都使我受益匪淺。要建立自己的文化:工作。不要讓它左右極端,要么敷衍要么疲憊。每個人的平衡點都不同,關(guān)鍵如何正確地找到它。在忙于重要的事情時,也不要使之單調(diào)乏味,要讓它們變得更有意義,才會永遠(yuǎn)有種奮不顧身的感覺。忠誠、信任和熱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定位切實可行的數(shù)個目標(biāo)計劃,每天認(rèn)真審核,努力修正,并堅信明天。莫里老師說:“疾病一直在敲打我的靈魂,可奪不走它。病魔可以奪去我的軀體,但無法奪去我的靈魂?!彼旎ò逋nD了下,接著說:“要有同情心,要有責(zé)任感,只要我們學(xué)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很多?!弊x到這里的時候,我的眼眶里也已經(jīng)盈滿了淚水。
愛吧,施愛和被愛都是幸福的。不要因為家人、朋友是理所當(dāng)然而忽略了表達(dá)自己對他們的熱愛。哪怕付出了九十九分愛,而只得到一分愛的回報。莫里老師也教會我如何珍愛生活,愛吾所愛。生命,何其短暫。要像禮花那樣啊,絢爛暗淡的夜空,自由自在地美好,無所顧忌地綻放。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五
在空閑時間中,我有幸讀到了一本很能夠洗滌心靈的書籍:《相約星期二》。該書描寫了一位患有絕癥的老人,在其人生最后的時刻,將自己的處世智慧分享給了自己的往昔教授,也就是該書的作者。即將離世的老人的教誨和年輕人的人生迷茫,碰撞出了出人意料的智慧火花,使我受益匪淺。
曾經(jīng)聽過這么一句話:“生命容易,生活簡單,但兩者的結(jié)合則不那么容易?!笔堑?,生活確實很不容易。病人想要健康,健康的人想要更多的財富,富有的人想要無病無痛,有閑暇的'人想要成就,每個人都在時刻與生活相爭,追求自己所謂的幸福?!袄咸鞝斕还搅耍 薄拔乙兔\(yùn)抗?fàn)?!”等諸如此類的話讓一些人疲于應(yīng)對,讓另一些人振奮精神。但是,我卻無法看到這些人身體里幸福和快樂的影子。忙碌的日程被忙得不知所措,讓人們忘記了去感受幸福。我自己也和生活爭斗中,抱怨著它的不公,感嘆它給我?guī)淼目嚯y。然而,莫里(morrie)教授的一句話讓我瞬間釋懷:“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要和生活講和。”理解生活,容納生活的價值,才能獲得最簡單而穩(wěn)定的快樂。
大家都知道這句話:知足者常樂。那么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對于有病的人,就是健康;對于貧窮的人,就是能溫飽;對于勤勞的人,就是一夜好夢;對于奮斗的人,是成功的一點點;對于孩子,就是獲得自己心儀已久的玩具;對于老年人,就是一家人和睦相處共進(jìn)家常。因此,我們首先要明確自己追求的現(xiàn)狀,態(tài)度積極樂觀地面對,不管生活給我們設(shè)置了多少的阻礙,只要真正地接受,容納它們,有什么比那更讓我們暴跳如雷?進(jìn)入莫里教授所描述的狀態(tài)——遠(yuǎn)離盲目物質(zhì)追求,避免那種危機(jī)四伏,缺乏責(zé)任和愛的病態(tài)生活,“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學(xué)會如何去付出和接受愛”。
停下來,不要再瘋狂地奔波,看一看我們周圍,我們多么幸福。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用愛來呵護(hù),幸福就一定會像繞在我們周圍的光環(huán)一樣。讓我們與生活和平相處吧,給自己一個純凈的心靈,這也是讓自己發(fā)現(xiàn)美好的機(jī)會。
一位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節(jié)人生課。讓我重新認(rèn)識死亡和生活,讓我在這個復(fù)雜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心靈的凈土?!熬辰?,讓死亡充滿韻味。死亡,讓人生歸于純凈。”我感激這位明智而豁達(dá)的老人和這個謙虛而充滿了愛的年輕人。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六
"我不想讓世界驚慌不安。我要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接受它,進(jìn)入一種安寧的心境,然后離去。" 《相約星期二》這本書里莫里說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很多,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 我似乎覺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而自己就是那個聽課的學(xué)生。
因為他讓我看到了一種對人生的泰然。
每一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去。臨死前,也許沒有人能夠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義,沒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無私。我想,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這一生,都會受到莫里的影響。他的泰然,他的純真,他的思考,他的無畏。
既然生,就生如夏花之絢爛;淡然死,卻死若秋葉之靜美!
莫里用余生給我們上了一堂永恒的人生課!
與生活講和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篇十七
這本書講了美國的一名社會學(xué)教授――莫里,他已年邁,患了絕癥,受一家電視臺的“夜線”節(jié)目采訪,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學(xué)生――當(dāng)今的作家,記者米奇.阿爾博姆偶爾看到。學(xué)生匆匆趕來看望即將離世的老師,而老師則宣布要給這位學(xué)生上最后一門課,每星期一次,時間是星期二。這樣的課程沒有一位學(xué)生會拒絕,于是,每星期二,這位學(xué)生坐飛機(jī)飛行七百英里,趕到病床前去上課。
這門課講授了十四個星期,最后一堂則是藏禮。老師謝世時,這位學(xué)生把聽課筆記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題目就叫《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引起了全美國的轟動,同樣也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開始思考人生,并從中反省自己,學(xué)會正確面對生活,面對生命。
在莫里生命即將結(jié)束的最后時刻,給這位學(xué)生上了十四節(jié)課,課的內(nèi)容是:第一個星期二――談?wù)撌澜?;第二個星期二――談?wù)撟詰z;第三個星期二――談?wù)撨z憾;第四個星期二――談?wù)撍劳觯坏谖鍌€星期二――談?wù)摷彝ィ坏诹鶄€星期二――談?wù)摳星?;第七個星期二――談?wù)搶λダ系目謶郑坏诎藗€星期二――談?wù)摻疱X;第九個星期二――談?wù)搻鄣挠篮?;第十個星期二――談?wù)摶橐?;第十一個星期二――談?wù)撐覀兊奈幕?;第十二個星期二――談?wù)撛彛坏谑齻€星期二――談?wù)撏昝赖囊惶?;第十四個星期二――道別。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目睹了疾病帶給莫里的一切痛苦,但深深震撼我的是莫里的――樂觀、豁達(dá)、對事業(yè)的摯愛、對社會的奉獻(xiàn)、對生命的詮釋,對后人的人生指引。這不愧是一位終生的教師。下面就將自己讀完這本書后的幾點粗略感悟呈現(xiàn)如下:見諒見諒!
一、關(guān)于家庭
莫里在患了絕癥以后,妻子總是無微不至地照料著他,兒子們總是抽空來陪他,鼓勵他。(他不希望孩子們放棄自己的工作專門陪他,他不愿因自己影響到孩子們。)讓他擁有了死時的安寧與寬慰。
莫里說:“假設(shè)我離了婚,或一個人生活,或沒有孩子。這疾病――我所經(jīng)受的這種疾病――就會更加難以忍受。(莫里得的是肌肉萎縮癥,從腿部開始肌肉萎縮,萎縮部位慢慢失去知覺。這種肌肉萎縮會一直發(fā)展,從腿部到腰部到胸部,最后到肺,直至停止呼吸。在病情的發(fā)展中,莫里經(jīng)受著腿部僵硬、腰部僵硬、胳膊僵硬、臉部僵硬,嘴巴僵硬,甚至全身僵硬的痛苦折磨。)我不敢肯定我是否應(yīng)付得了它。當(dāng)然,會有人來探望的,朋友,同事。但他們和不會離去的家人是不一樣的。這跟有一個始終關(guān)心著你,和你形影不離的人不是一回事?!?/p>
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義,不僅僅是愛,而且還告訴別人有人守護(hù)著你,我稱家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個家在守護(hù)著你,只有家庭能給予你這種感覺。金錢辦不到。名望辦不到。
讀到這里我更體會家的重要。對“家和萬事興”“家是溫馨的港灣”等說法有了更深的感悟。
記得前幾年因小姑子一家結(jié)婚后一直沒搬出去住,大家住在一起。這件事常常讓我心生煩悶。于是和婆婆、小姑之間就有了一次次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家已是戰(zhàn)爭的導(dǎo)火索,讓我畏懼,讓我心涼。整天心力憔悴,更無精力投入工作??芍^家庭、婚姻、工作團(tuán)團(tuán)糟。
現(xiàn)在看開了許多,改變了許多,家庭也溫暖和睦了。我和愛人的工作也都大有長進(jìn)。家是一個支撐,家是一個保護(hù)傘,家更是一個后備軍。
現(xiàn)在每當(dāng)同事因家庭瑣事而生氣時,我總是開導(dǎo)她。家――離不開尊重、離不開理解、離不開包容,更離不開信任。莫里讓我對家愛得更深。
二、關(guān)于婚姻
談完家庭,我想要說說婚姻,因為婚姻與家庭息息相關(guān)。
可是現(xiàn)在很多人不理解婚姻。80、90后的年輕人,要么過于自私而無法和別人建立真誠的戀愛關(guān)系;要么輕率地走進(jìn)婚姻殿堂,然后六個月后又匆匆地逃了出來。60、70代的人們,又有多少人在無奈的維持婚姻,因為不信任、因為金錢等,婚姻已危在旦夕。
其實愛情和婚姻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不懂怎樣妥協(xié),你們的婚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彼此不能開誠布公地交流,你們的婚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你們同樣會很麻煩。你們必須有相同的價值觀。
我見過這樣一對小夫妻,有二十七八的年齡,可以說郎才女貌,家庭殷實。按理說應(yīng)該過得比較幸福。可因為女方的猜疑,胡攪蠻纏,兩人總是吵架。日子過得不像日子,家過得不像家。的確,在當(dāng)今社會,各種誘惑太多。好多女性朋友不相信愛人,總想把另一半拴在自己身邊,這樣才算安寧??墒獠恢?,男人需要的是自由,是讓家庭幸福的不懈奮斗,他們需要時間去打拼。
由此我想到了“男人就像風(fēng)箏”這句話。風(fēng)箏總向往自由,飛得越高越好。而放線的人就像我們的女性朋友,要么不敢放得太長,害怕風(fēng)箏飛走;要么放高風(fēng)箏以后扯得緊緊的,想緊緊控制住風(fēng)箏。卻不知這樣做的結(jié)果:前者影響男人奮斗的腳步,后者成了勒拌男人奮斗的繩索。我前幾天才去放過風(fēng)箏,發(fā)現(xiàn)怎樣放風(fēng)箏能放的高而毫不費(fèi)力。首先要把風(fēng)箏放得足夠高,待風(fēng)箏穩(wěn)定后,線再放松一些,過一會兒還要時不時扯扯線。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讓分風(fēng)箏飛得再高些,還會提醒風(fēng)箏不要偏離方向。而女人管男人就像這放風(fēng)箏,把握得好會雙贏,否則雙方都會受傷害。
相信男人,給他們空間;給他們自由;給他們信任,還時不時地提醒他們。這樣我們收獲的是婚姻的幸福。婚姻只有兩種選擇:相愛或死亡。
三、關(guān)于對衰老的恐懼
說到這個話題,我相信很多人都恐懼,我也不例外。
三十好幾的女人了,每天依然駐足鏡前;每天依然在衣櫥里翻找衣服;每天依然羨慕年輕的女孩――原因何在?臭美。想依然年輕漂亮。殘忍地說:“想永留青春,不想變老。”這是很多人的通病,特別是女人。
而莫里對衰老有著樂觀的理解,莫里認(rèn)為,人為什么害怕衰老?
“因為生活的不滿足,生活的不充實,生活的無意義。如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你就不會想回到從前。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p>
細(xì)想自己又何嘗不是,我不想回到從前,因為那時我們單純;我們幼稚;我們不諳世事;我們醒悟不了工作的含義;我們不懂人情的珍貴等等。而這些改變,這些所得,都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就如莫里所說:“如果你一直不愿變老,那你就永遠(yuǎn)不會幸福,因為你終究是要變老的?!?/p>
我們每個人都羨慕年輕人,但關(guān)鍵是我們得接受現(xiàn)狀并自得其樂。因為年輕的好時光我們也經(jīng)歷過。
衰老并不等于衰敗。衰老會讓我們有一種成就感:我們養(yǎng)育子女;我們工作出色;我們幫助別人;我們奉獻(xiàn)自己等等。這樣我們就不再對衰老恐懼,而會慢慢的樂于接受。就像死亡一樣,這是自然規(guī)律,誰都無從掌控。
人這一輩子,活著不容易,那就少給自己一些過不去,充實而幸福的老去。
讀了這本書,自己的思想又充實了許多,而莫里的精神也深深扎根心中,照亮自己,讓自己立志成為像莫里一樣的教師――一位終生的教師!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72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