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zhì)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9 11:45:06
優(yōu)質(zhì)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范文(16篇)
時間:2023-10-29 11:45:06     小編:LZ文人

讀書是一種享受和提升自我的方法,我覺得讀書的快樂無窮無盡。在寫總結(jié)前,我們要先進行思想準備,明確總結(jié)的范圍和重點。不同作者的總結(jié)范文中,思路和結(jié)構(gòu)各異,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一

一個學期來,我們?nèi)昙売⒄Z組按照教務處的要求,認真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為了總結(jié)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不足,以便今后更好的開展工作,現(xiàn)將中段工作小結(jié)如下:

一、制定計劃

首先制定了詳細的計劃,確定了每周的主備課人提出具體的要求,為集體備課的順利進行提供堅實的保證。

二、確定任務

集體備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要要選立課題,主備課人首先熟悉教材,確立目標、教學重難點,書寫教案初稿,再通知本備課組的老師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過各種手段搜集各種有用的信息,在備教材備教法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三、共同探討,各抒己見

我們利用備課時間,充分發(fā)表自己的主張和見解,首先由主備課人陳述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教材,然后由大家自由發(fā)言,就本課的各個部分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為所有備課人討論完畢后主備課人負責整理和總結(jié),并按照備課要求形成文字,形成集體備課智慧的結(jié)晶。

四、積極參與、共同提高業(yè)務素養(yǎng)

集體備課是我們備課組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我們組的老師經(jīng)常坐在一起,研究課文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每個老師都能在集體備課時積極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為了上好年級公開課課,老師們定下要上課的內(nèi)容后,就經(jīng)常坐在一起討論怎么備課。大家先分頭思考、備課,在各自都思考過后,兩人坐在一起逐字逐句地討論,討論導語、討論教學手段和方法等等。在討論后,再分頭試教,上出了自己的特色。

五、存在的不足

老師的教學能力和管理水平,學習意識和反思能力等,還有很多不足,如何在工作中不斷提高教學的水平,實現(xiàn)自身的崗位價值,仍舊還需要努力。

六、今后努力方向

1、教師是教育的關鍵,我們要從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環(huán)境,努力加強學習,提高工作的責任心和工作的藝術性,開展備課組之間更進一步地交流溝通,努力提高我們組老師的專業(yè)技術水平。

2、嚴格抓好平日的教學常規(guī)工作,從上課、批改作業(yè)、能力訓練入手,嚴格要求學生。

3、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我們將以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樹立競爭的學習風氣為主,注重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擴大閱讀量,進行有序地專門訓練,提高他們的綜合水平。

4、盡力做好后進生的工作,想各種辦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二

學科:語文年級:二年級記錄人:林彩霞

主講人

林彩霞

時間

5月13日

地點

多媒體教室

參加人員

二年級全體語文教師

備課資料

1.進行第七單元教材解讀

2.第六單元反思交流

3.進行校本研修第三階段交流(低段《果園機器人》)

群眾發(fā)言(討論)記錄

活動分三個部分進行:

一、進行第六單元反思交流

重點交流汪梁峰老師執(zhí)教的《畫家和牧童》

二、進行第七單元的教材梳理

李老師結(jié)合教參及教學實際對第七單元教材的編排特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推薦等幾方面進行梳理解讀。

三、進行校本研修第三階段交流

1.組內(nèi)教師分別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意圖。

2.從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否準確,教學流程的設計是否合理對4份教學設計進行交流。

小結(jié)

新調(diào)入教師唐老師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教學設計與執(zhí)教讓我們看到了尚小年輕語文教師的進取精神,同時也看到了備課組內(nèi)教師的幫扶帶精神。本次群眾備課還進行了校本研修第三階段的交流,在交流中,大家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從資料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枝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忙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訓練的重點;就方法而言,教師更要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掌握方法,提高閱讀潛力。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三

學科:數(shù)學

年級:六年級

記錄人:冼建南

主講人

冼建南

時間

10月8日

地點

多媒體教室

參加人員

謝曉華、柯甘生、謝健民、許麗敏

主題

進行第二單元分析,找出學生容易錯的題目。

備課資料

1、討論第二單元學生容易錯的題及解答方法。

2、制定學生競賽的題目。

群眾發(fā)言記錄

1、冼建南:學生在理解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算理及圖意較為困難。在教學時老師應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的畫給學生看,而不能單純讓學生看書理解。

2、許麗敏:學生在畫比“單位1”少的題目時,“少的部分”往往不用虛線表示,并且問題把比“少的部分”也包括在內(nèi)。在教學時應讓學生理解“比較量”所對應的分率是多少,還有強調(diào)“少的部分”是比較量沒有的,所以不能包括在內(nèi)。

3、各位老師都寫出幾道競賽題目。

小結(jié)

經(jīng)過這樣的學習及分析,對于新教六年級數(shù)學的老師幫忙很大。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四

以英語新課標為依據(jù),以教材的研究為重心,結(jié)合我校工作實際,繼續(xù)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充分發(fā)揮教研組的作用,扎扎實實地開展英語教學研究,集體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商討教學方法,合作共享,交流反思,探索小學英語教學規(guī)律,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研究為基礎,加強學習,及時總結(jié)、推廣教學經(jīng)驗,提升教師駕馭課堂能力,促進教師向?qū)I(yè)化方向發(fā)展。

二、備課原則

堅持“四定”、“五備”、“三統(tǒng)一”。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nèi)容、定中心發(fā)言人;備教材、備課標、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學手段;統(tǒng)一三維教學目標、統(tǒng)一教學重難點、統(tǒng)一教學進度。

三、備課內(nèi)容

1、三到五年級選擇部分教學內(nèi)容,共同探討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突破重難點的想法,實施的教學策略及方法。

2、繼續(xù)深入探索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四、操作程序

1、個人初備

個人備課,鉆研教材,收集相關素材,按教學設計要求寫好教案。確立中心發(fā)言人,在集體研討前,寫出詳細的主講稿。

2、集體議課

議課主要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時數(shù)、教學構(gòu)思、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中心發(fā)言人介紹自己的教學構(gòu)思,其他教師分別發(fā)言,對本單元內(nèi)容進行重難點分析、資料補充、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研討,初步形成教學設計預案,最后備課組長作小結(jié),中心發(fā)言人對議課活動作詳細記錄。

3、完善整理

中心發(fā)言人在集體議課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規(guī)范的教學文本設計。

4、設計補改

設計補改主要是體現(xiàn)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備課組成員在中心發(fā)言人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上,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風格、班上的學生情況及自己對教材的獨特處理等方面,再作調(diào)整補改,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實施方案。

5、教學反思

實施課堂教學后,主備人要寫出教學反思,捕捉教學中最深刻、最難忘的亮點或不足,批判地考察自我的教學行為,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和提高教學效能。主要方式是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jiān)控等,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nèi)容:一是成功的經(jīng)驗,二是失敗的原因或不足之處,三是教學機智和技巧,四是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等。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五

群眾備課時間

出席教師

小虎小曹

缺席狀況記錄

中心發(fā)言人

孫曉虎

備課資料(單元)

第一單元

教材分析

(單元)

本組以“園丁之歌”為主題,編排了三篇課文《師恩難忘》《陶校長的演講》《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單元)

1.讓學生懂得多渠道積累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修改自己作文。

2.學習本單元的生字詞,并結(jié)合課文資料較好地理解與運用。

3.透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單元)

能有感情地朗讀三篇課文,并能從讀中感受大自然的壯觀與秀麗,并能有感情地背誦這三篇課文。

教學難點(單元)

從讀中感受大自然的壯觀與秀麗,并能有感情地背誦這三篇課文。

教學方法(單元)

讀悟結(jié)合啟發(fā)式情境式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情感經(jīng)驗

自由表達

個案研討資料

《師恩難忘》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六

活動日期:13.3.5周次:1

參加人:魏金濤、劉玉霞、王海濤、王揚、尹士霞

缺勤:無

群眾備課資料:

1、上次群眾備課分工任務完成狀況;電子教案打印下發(fā)狀況;已完成銳角三角函數(shù)和特殊角三角函數(shù)值。

2、分析電子教案的打印稿進行研討的狀況簡單記錄。

(1)對部分例題進行拓展。

(2)根據(jù)學生狀況,分層布置作業(yè)。

(3)補充一些簡單習題。

(4)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5個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夾中

3、群眾備課其它資料的記錄。

(1)分析本周授課中存在的問題,討論解決的辦法。

(2)預測下周授課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研討解決的辦法。

(3)討論8、9節(jié)課的練習資料。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七

學科:語文年級:六年級記錄人:李學峰

主講人

李學峰

時間

3月12日

地點

多媒體教室

參加人員

李學峰、冼鳳梅、黃俊、林健民、鄧曉峰

主題

梳理整冊教材,制定學期總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教學進度。

備課資料

1.梳理整冊教材,制定學期總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教學進度。

2.進行第一單元教材解讀。

3.教師自由交流。

群眾發(fā)言

1.借助教學參考書,梳理六下整冊教材。明確總目標與各組課文的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制定和討論教學進度表。

2.解讀第一單元的教材。交流重點課文《文言文兩則》和《匆匆》。

3.自由交流,整冊教材中的教學疑難點。

小結(jié)

透過這次的交流反思,和對教材的梳理,讓組內(nèi)成員在彼此的交流中受益匪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組內(nèi)教師對教材的教學目標有了準確的定位。組員之間暢談怎樣備課的心得體會,使老師們對怎樣備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怎樣備課的重要性更明確了。

老師們一致反映:只有全面理解教材,挖掘教材,聯(lián)系學生學情特點,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真正做到老師教得簡單,學生學得快樂。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八

《師恩難忘》

記錄員

小虎

教材分析

主要是老師編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來教育我,讓“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fā)呆,直到三年級的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要抓住田老師所編的故事對我的影響來引導學生體會田老師的教育對我的影響。課后作業(yè)第二、三題教師就應抓住,讓學生細致體會。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重難點

學習作者緊扣題旨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推薦

閱讀指導法

據(jù)圖想象法

學習方法

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并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探討問題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九

教學重點:

1、會認“慶、獻、幟、潔、奏、曲、億”7個生字.讀準后鼻音“慶”,翹舌音“幟”,平舌音“奏”,認識“曲”是多音字.

2、會寫“歡、慶、兩個生字.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喜慶、歡樂的氣氛、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共同商榷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我們每個人都有生日,就連我們的祖國也有,你們知道祖國媽媽的生日是那一天嗎?(板書:十月一日) 是的.后天就是祖國媽媽的第六十一個生日.

2、同學們,1949年十月一日^v^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了“^v^成立”,從此,十一就成了我國的建國日.每年的這一天,全國人民都會共同慶祝這個美好的日子,讓我們一起去見證這一莊嚴而又神圣的時刻吧.

3、回憶這莊嚴的場面,真是今人激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寫歡慶國慶的小詩,(課件出示:歡慶)

4、這兩個字你用什么好方法現(xiàn)記住這個字.板書課題:歡慶 (田字格)

6、就讓我們帶著滿懷激動的心情大聲的齊讀課題:歡慶

二、讀文識字.

1、師:小朋友,你們想讀這首詩歌嗎?要求:把每一句讀正確流利,有生字的地方讀準生字的音.

2、剛才小朋友都讀得很認真,現(xiàn)在老師就把生字寶寶請出來了.

3、看,生字寶寶摘掉拼音帽子出來和大家見面了,你還認識他們嗎?

4、小朋友讀得這好,你能說一說用什么好方法記住哪個字嗎?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共有2句話,寫了國慶節(jié)全國都慶祝這美好的日子)

過渡:是呀!新中國成立后,每年的10月1日這一天,全國人民都會共同歡慶這美好的日子,你們看(多媒體展示:儀仗隊、禮花、老百姓載歌的歡慶場面)同學們,觀看了這令人激動的場面,你們心情怎樣呢?好,那么大家滿懷激情的再一次把這首小詩讀通、讀順、初步讀出自己的感受.(生齊讀)

四、美讀感悟

1、讀完后問:

看同學們讀得這么投入,老師也忍不住想來讀一讀,同學們邊聽邊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我先讀第一句.(課件出示:第一句)

好聽嗎?小朋友老師讀書有一個秘訣,當我讀到第一行----時我的眼前仿佛看見了田野里滿是豐收的景象!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讀得好.

2、你們也來試一試好嗎?(自由讀)

3、誰來來讀第一句.

4、為了慶賀祖國媽媽的生日,田野帶來了一份豐厚的禮物,你們看----(課件出示

梨樹——(生齊: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生齊: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生齊: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生齊:舉起燃燒的火把)是呀!秋天來了,景色多美呀!在這金秋時節(jié),大自然把最美的景色獻給了祖國母親,現(xiàn)在就讓我們用最美的朗誦向祖國媽媽獻禮,好嗎?(齊讀)(課件--圖句)

5、誰來來讀第二句.(課件—句子)

6、小朋友楓林舉起的是“火紅的旗幟”旗幟是什么?(秋天楓葉紅了)

7、出示藍天(藍天飛著潔白的鴿子).

10、看你們讀得有滋有味的,老師也想向你們合作讀一下,可以嗎?(師生對讀第一句)

11、小朋友們讀的都很不錯,只要我們用心去讀,去體會,就一定可以讀得更好.

五、學習后一句

師:是的,十月一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是一個美好的日子,這是一個閃閃發(fā)光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十三億孩子,都要歡慶這美好日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熱鬧的場面.(多媒體展示各個地方慶祝的場面)

2、你覺得還會有哪些人來祝福祖國媽媽呢?

3、是呀,這一天會有很多很多的人,也就是全中國的人,也就是————

新中國成立以后,祖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看到了什么?。ǔ鍪菊n件)

六、指導背誦課文

師:是啊,在國慶節(jié)這舉國歡慶的日子里,無論田野楓林還是藍天大海,都異常的美麗、全國各族人民更是沉浸在歡樂和喜悅當中.這么美的詩句,如果能把它積累下來就更好了!用你喜歡的方式快速的背一背,看看誰背得最有感情.(生自由背誦)

七、書寫指導 歡 慶

板書設計:

9、歡慶

十月一日——祖國媽媽的生日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十

五年級語文組集體備課活動記錄(三號字)

時間:2014年2月20日

地點:四樓辦公室

主備人:劉新玉

活動過程:

一、教材分析:

這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討論與遠方的同齡人建立聯(lián)系,加強交流,開展活動,增進彼此的了解。目的是使學生親歷一次“手拉手”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溝通和交際的能力?!傲曌鳌笔强谡Z交際的延續(xù),是與“手拉手”同學進行交往的開始,是一次應用文的習作練習。

二、教學目標:

1、策劃一次和遠方小學生的“手拉手”活動,商量、討論活動的方案。

2、能有條理、較為具體地說出自己的活動方案。

3、能通過書信的方式與他人溝通,并把“手拉手”活動開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對活動的打算做具體清楚的描述,同時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議。

三、教學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選好角度,選好材料,指導學生寫出討論的結(jié)果及真實想法;要復習書信的格式,注意信封的寫法。

四、重難點突破:

教師可先創(chuàng)設情境,介紹一些遙遠地方小學的情況及他們對交友的渴望,激發(fā)學生建立“手拉手”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對習作內(nèi)容有一個初步的構(gòu)思與安排,既可以先介紹自己,再說說打算開展“手拉手”活動的想法及建議。

五、組內(nèi)教師討論要點

劉新玉:

這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討論與遠方的同齡人建立聯(lián)系,加強交流,開展活動,增進彼此的了解?!傲曌鳌笔强谡Z交際的延續(xù),是與“手拉手”同學進行交往的開始,是一次應用文的習作練習。我們要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氣氛,激發(fā)起學生參加“手拉手”活動的熱情。如,讀一封遠方小朋友的來信;讀一則報道,介紹遠方的小學;也可以利用課件播放有關西部希望小學的視頻,說一說開展“手拉手”活動的重要意義。

張晉雯:

要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選好角度,選好材料,指導學生寫出討論的結(jié)果及真實想法。在學生動筆前,要引導學生回想口語交際課內(nèi)容,如何給一個完全陌生的同學寫信,信里應寫哪些內(nèi)容;再考慮先寫什么,再寫什么,重點寫什么,使學生對習作內(nèi)容有一個初步的構(gòu)思與安排。

邵芳:

可以小組討論:信的內(nèi)容包括哪幾方面?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情況(學習、生活,生活的小環(huán)境、大環(huán)境),把自己班級策劃的方案詳細地進行介紹,希望以后能如何進一步地相互了解等。

秦傳楠:

在動筆前要復習書信的格式,要求按格式書寫。結(jié)合課本18頁學習信封的寫法。

郭玉芹:

鑒于這次書信內(nèi)容的難度,我們可以提供幾篇范文幫助學生打開思路。

徐愛軍:

寫好后,可以在小組內(nèi)讀一讀、評一評、改一改,引導學生互相修改,并恰當運用學過的修改符號。

五、作業(yè)創(chuàng)新設計

根據(jù)同學的建議,對自己的習作進行自評。

活動小結(jié):

主備教師發(fā)言后,其他教師進行了有效補充,大家各抒已見,充分討論,統(tǒng)一了認識,并通過研討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十一

參與備課人 余學敏、鄧桂香、楊瓊玨、李昱蓉 備課時間 12月2日 集體備課內(nèi)容 討論過程

教學

內(nèi)容:書上第82、83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shù)的過程,體會引入百分數(shù)的必要性。

2.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shù)。

3.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體會百分數(shù)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4.提高學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興趣和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掌握百分數(shù)的讀、寫方法。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觀看疫情視頻),師:看到了什么數(shù)? 50.2%、76.8%、87.3% 江西省馳援湖北省,醫(yī)務工作者共1218名,其中醫(yī)生占比28%,護士占比69.8%,醫(yī)技/藥師/后勤/管理人員占比2.2%。在我們生活中常常能看到這樣是數(shù),像28%、69.8%、2.2%......這樣的數(shù)叫做百分數(shù)(引出課題)

二、新授(一)、百分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 1、百分數(shù)的讀法:先讀百分號,再讀數(shù) 2、百分數(shù)的寫法:先寫百分號前面的數(shù),再百分號(%)

3、師:在百分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中,你覺得要注意是什么?(二)、百分數(shù)是意義 活動一 1、如圖:近視的人數(shù)占20% 活動二 百分數(shù)的意義 百分數(shù)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一)、練一練 1.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

2.六年級二班有57人,今天全部出勤,出勤的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

3.這次測驗不及格的人數(shù)只占總?cè)藬?shù)的()。

4.三年級在植樹活動中栽了一些樹苗,成活的棵數(shù)占總棵數(shù)的(),死亡的棵數(shù)占總棵數(shù)的()。

10% 100% 2% 120% 90%(二)、說一說 羊毛含量:78.1% 棉倫含量:29.1%(三)、選一選 1.一根繩子,用去了的占全長的()。(表示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2.一根繩子長()米。(表示具體的數(shù)量)

(四)、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的區(qū)別(五)、讀信息,說說哪些分數(shù)可以寫成百分數(shù)的形式。

余學敏:百分數(shù)的意義主要讓學生弄清楚百分數(shù)的意義、百分數(shù)的用處、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我們怎么去突破這幾個重難點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關鍵。

李昱蓉::我們可以結(jié)合具體情景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梢哉n件出示生活中的百分數(shù),說說圖中的百分數(shù)各表示什么意思。(出示4個)最后引導學生說出百分數(shù)的意義 余學敏:百分數(shù)的讀寫法是否讓學生自學,但要注意“%”的書寫。

楊瓊玨:要讓學生明確百分數(shù)的用處,就要有認知沖突。先讓學生意識到用分數(shù)比較不方便,從而引出百分數(shù),讓學生體會到百分數(shù)的好處。

鄧桂香: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在意義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通過練習來處理。

五、課后反思:

集體備課活動記錄

表格式集體備課教案模板

《百分數(shù)、百分率練習課》集體備課記錄表

《百分數(shù)、分數(shù)和小數(shù)互化》集體備課記錄表,1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十二

集體備課 活動記錄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中心議題 參加人員 主持人 中心發(fā)言人 集體 備課過程 中心發(fā)言人發(fā)言(摘要):

備課組成員討論發(fā)言(摘要):

達成的共識(摘要):

記錄人

xx中心小學集體備課記錄表

集體備課活動方案

集體備課活動總結(jié)

小學集體備課活動方案

集體備課發(fā)言稿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十三

語文是一個多義詞,通常作為語言文字、語言文學、語言文化的簡稱,其本義為“語言文字”。語文課一般被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集體備課記錄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兩首

五年級全體語文教師

趙順:

宋人重視思想,一些作家慣于以哲人慧眼審視生活,使許多詩文寓哲理?!按荷珴M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之所以傳誦千古,歷久不衰,在于其景中寓理,且含蓄蘊藉。在詩人筆下,春天如大地孕育的生命,借紅杏之體,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沖破墻門禁錮,燦然而笑,生機勃勃!詩人把滿園春色乃至整個春天,聚焦為一枝紅杏,賦予它生命,給予它蓬勃向上的朝氣。如不細加玩味,“蜜詠恬吟”,這一哲理是探尋不到的。

莊娟:

“應憐展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背踝x時覺無甚可嚼,細品時方有疑竇頓生。“柴扉不開”的原因是什么呢?從表面看,是詩人的老朋友愛憐蒼苔,怕心愛之物被傷害之故。這是詩人的揣度之詞。正是這揣度之詞,暗含著園之主人在園內(nèi),且已聽到了扣門聲。園主人惜花愛草,連最不起眼的蒼苔也珍視為生命,可見,他是一個與世無爭、淡泊名利、品質(zhì)高潔之人。物以類聚。葉紹翁與其為友,可見也是一個高潔之人。春天來了,葉紹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訪,去賞春。正當葉紹翁“扣柴扉不開”掃興之時,猛然間見到了一枝伸出墻外的紅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靈感突至,“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便脫口而出。伸出墻外的紅杏,寄托了詩人的情感。詩人的感情歷程是,去訪友看春高興——進不了園,掃興——見杏花,欣喜,可謂一波三折。景中有情,情中有人,這就是本詩的特點。

陳利民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游的樂趣。詩人拄杖春游,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給人以親切感。使詩人游興大增,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皷|”,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東風專指春風。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周霞

詩的后兩句尤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于畫意。楊柳枝隨風蕩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沾衣欲濕”,用衣裳似濕未濕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摹之細膩。

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怎樣愜意的春日遠足??!

陳利民:為了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并“逐漸培植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在上課伊始,我飽含深情地介紹:“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國詩歌的起源比文字還早,差不多和語言同齡。千百年來,形成了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詩文化……”老師的語言渲染煥起了學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了他們學習熱情。再請學生回憶以往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詩句,將其頭腦中原有的先備知識與新知識建立鏈接。

周霞:在“‘咬文嚼字’、品悟詩意”中培養(yǎng)善思的品質(zhì),由于古詩文體有特殊性,其每一字、每一詞都體現(xiàn)著詩人錘煉語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技藝。我們在學習古詩時,就無法躲避“咬文嚼字”的嫌疑,否則將無法透視其深層意蘊,問題是,我們究竟該如何在傳承中有所創(chuàng)新。我在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先讓學生“仔細讀讀下方提供的注釋,爭取用它弄明白每一行,每一句的意思,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詩中描寫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情形。”老師只提供一個方法,而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咬文嚼字”,自悟自得。這一過程中,我沒有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而是先讓個人充分思考,在其力所不能及時,方可尋求幫助,自學一段后提示“同學們?nèi)绻囊惶幚斫馄饋碛欣щy,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學共同探討?!苯處熢试S課堂上“竊竊私語”、“交頭接耳”,但前提是個體必須在進行過深入的'思考之后。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共同探究是難能可貴的,但對于個體善思品質(zhì)的形成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亦不容忽視。

劉寧萍:

但對學生對詩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意義上,如何讓學生入境呢?學生在理解“春色滿園關不往,一枝紅杏出墻來”時,將其簡單地解釋為“主人園中的春色是關也關不住的,有一枝紅杏伸出墻來?!蔽冶阋源藶槠鯔C,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一枝紅杏伸出墻來?還有更形象的說法嗎?”“竄出墻來”“因為怕主人發(fā)現(xiàn),所以悄悄的跑出墻來?!薄疤匠鰤恚肟纯赐饷娴拇荷?,比比誰最美。”“躍出墻來,急著留住詩人,想安慰他掃興的心情……”學生的想象隨處閃爍著靈動的光輝。再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學生的表述一定會生動許多。而且在這一番再造想象之后,師生漸漸步入了詩所描畫的意境之中。我再進一步的驅(qū)遣想象,“小院中會是一種什么情形呢?”學習又是一番奇思妙想。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十四

活動日期:2月9日

地點:會議室

參加人:理科組全體老師

主講:蔣成立

集體備課內(nèi)容:分式

1、分發(fā)教案

2、分析教案,研討的情況簡單記錄。

(1)對部分例題進行拓展。

(2)根據(jù)學生情況,分層布置作業(yè)。

(3)補充一些簡單習題。

3、集體備課其它內(nèi)容的記錄。

(1)分析本周授課中存在的問題,討論解決的辦法。

(2)預測下周授課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研討解決的辦法。

4、下次集體備課分工情況。

活動日期:2月16日

地點:會議室

參加人:理科組全體老師

主講:牛葉峰

集體備課內(nèi)容:分式方程

1、上次集體備課分工任務完成情況

2、分析教案,研討的情況簡單記錄。

(1)對部分例題進行拓展。

(2)根據(jù)學生情況,分層布置作業(yè)。

(3)補充一些簡單習題。

(4)完成分式方程的復習小結(jié)。

3、集體備課其它內(nèi)容的記錄。

(1)分析本周授課中存在的問題,討論解決的辦法。

(2)預測下周授課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研討解決的辦法。

4、下次集體備課分工情況。

活動日期:2月9日

地點:會議室

參加人:理科組全體老師

主講:張老師

集體備課內(nèi)容:二次函數(shù)的應用

1、上次集體備課分工任務完成情況。

2、分析教材內(nèi)容,研討的情況簡單記錄。

(1)對部分例題進行拓展。

(2)根據(jù)學生情況,分層布置作業(yè)。

(3)補充一些簡單習題。

(4)完成二次函數(shù)的應用教案

3、集體備課其它內(nèi)容的記錄。

(1)分析本周授課中存在的問題,討論解決的辦法。

(2)預測下周授課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研討解決的辦法。

4、下次集體備課分工情況。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十五

備課

一、教材分析

1、《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優(yōu)美的古代童謠,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景。這是識字教學的第一課,課文內(nèi)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jīng)接觸甚至已經(jīng)會背誦,因此本教學設計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理解古詩意境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古詩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激發(fā)孩子識字的樂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寫字習慣。在識字教學過程中以幫助學生識字為出發(fā)點,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手、口、腦等感官的參與性,注意在識字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性。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田字格,學寫漢字。為此在寫字前應先讓學生認識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漢字的基本筆畫,初步掌握運筆方法,并讓他們通過仔細觀察、動手嘗試以及教師的示范指導來寫好每一個漢字。寫好“一”、“二”、“三”、這三個字則是本課的難點,為此,應在學生觀察探究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示范講解,用最直觀的手段向?qū)W生發(fā)展的過程,讓學生從中領悟?qū)懽值囊c,掌握運筆的方法。

3、《在家里》是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一課,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并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孩子們喜歡的卡通人物(小新、香玲、甚至奧特曼)邀請他們到我們家里做客,我們向他介紹我們家里的布置:如哪是沙發(fā)、茶幾、臺燈、電視……相機出示我們事前準備好的生字卡片。這樣在游戲中讓學生以高昂的熱情來認識生字。另外學習了課文以后,要使學生懂得要尊敬長輩的道理。

4《操場上》以體育活動為主題,有一幅表現(xiàn)操場上熱鬧的圖,6個表示體育運動的詞語和一首兒歌。圖上畫了小學生在操場上所玩的大部分體育活動,詞語都是體育活動的名稱,其中第一行的活動以手為主,詞語中的動詞都帶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動以腳為主,動詞都帶足字旁。兒歌描繪了下課后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的情景,告訴小朋友參加體育活動可以使我們的身體更健壯,激發(fā)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

5、《語文園地一》有七項內(nèi)容,分別是鞏固漢語拼音、認識反義詞、復習要求認識的字、復習和拓展詞語、讀句說句、認讀姓氏字和背誦古詩。

6、《有趣的游戲》是口語交際課文。在我們童年時每個人都做過游戲,有趣的游戲不但給我們帶來了快樂,還讓我們交上朋友。圖上畫了三種游戲,老鷹捉小雞、貼鼻子、丟手絹。教材用圖上小朋友的人數(shù)提示學生游戲指的是兩個以上的集體娛樂活動,從圖上小朋友的神情讓學生覺得這些游戲多么有趣,激發(fā)他們把自己做過的游戲介紹給同學,同時向別人學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戲。

二、教學目標

1、認識52個生字,會寫14個字,認識5種筆畫和8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識字短文,感受童謠所表現(xiàn)的景色美,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愿望,學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感悟漢字的形象性,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4、通過園地復習能夠正確區(qū)分聲母和韻母。

5、認識反義詞,把認字和認識事物結(jié)合起來,會說“誰做什么”這樣完整的句型。

6、背誦《詠鵝》。

7、口語交際引導學生觀察游戲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學生能把自己做過的游戲說出來,交流感受,學習提問。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字和寫字,朗讀和背誦課文《一去二三里》。

難點:感受童謠所表現(xiàn)的景色美,感悟漢字的形象性。

四、教學思路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大多數(shù)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對事物具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好動、好玩是他們的天性,所以讓學生在動中學,學中動。

五、教法學法

(一)識字方面

我們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識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jié)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進行識字?!?/p>

(二)寫字方面

1、要抓好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yǎng)。

2、課中教師要舍得花時間進行書寫指導。

(三)《語文園地一》中第一項“我會寫”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讀讀聲母表、韻母表,再討論討論怎樣才不會漏掉。

(四)對于剛?cè)雽W的孩子,在口語交際課上的教學目標是引導觀察游戲的過程,情境中產(chǎn)生口語交際的愿望。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能大方、簡單地說出自己做游戲的過程和心理感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互相交流,學習詢問。

六、課時安排

一去二三里2課時口耳目

2課時在家中

2課時操場上

2課時語文園地有趣的游戲2課時1課時

加與減集體備課記錄篇十六

備課是教師處理教材的形式,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證。

我們初一語文備課組在傳統(tǒng)備課形式的基礎上,融入新的備課模式,大膽嘗試“三個三”(既三定、三明確、三落實),注重發(fā)揮備課的整體功能;注重對學生、學情的了解,以實現(xiàn)教學過程科學性和有效性;注重靜態(tài)備課與動態(tài)備課的有機統(tǒng)一,強化對教學設計的不斷完善。

我們的做法是:

首先,在備課形式上做到“三定”(即定時間、定中心發(fā)言、定教案)。我們定每周二、周四提前備一周的課,并定好中心發(fā)言人,落實到每一篇課文,每一個課時,備課時先由中心發(fā)言人進行分析,然后集體討論教材,吃透學生后,提出教案的提綱,形成統(tǒng)一教案骨架,由中心發(fā)言人執(zhí)筆書寫,人手一份,其他教師在此基礎上,針對班級學生實際情況確定具體操作環(huán)節(jié)。

其次,做到“三明確”(即明確目標、明確要求、明確方法)。備課時明確在教學中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教的應該是學生自學后還不懂的問題。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如何去突破?不能就課講課,要尋找規(guī)律,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舉一反三,進行課內(nèi)外知識遷移;還要明確怎么教群策群力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克服“一言堂”,把趣味、微笑、激情帶進課堂。

最后做到“三落實”(落實檢測題、落實“回頭看”、落實糾錯與改進)。為了檢驗備課質(zhì)量、教學效果、在備課時或教學后要精選隨堂及課后檢測題;經(jīng)過課堂教學及學習檢測,進行“回頭看”(二次備課),對教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通過回授和分析,進行糾錯和“補救”,同時又為下一輪備課及教學提供寶貴的經(jīng)驗借鑒。

《羚羊木雕》集體備課記錄

時間:2007年3月19日(星期一)

地點:育仁中學初中部

參與人員:語文教研組全體教師

研究科目:初中語文教學中優(yōu)化“主問題”設計(《羚羊木雕》之主問題設計)

主持:簡瑋

集體備課發(fā)言內(nèi)容:

一、簡瑋

(二)是這篇課文的主問題設計及其理由。希望大家積極發(fā)言,為執(zhí)教者提供最大幫助。

二、吳弟群

(一)、《羚羊木雕》教材研究

《羚羊木雕》是一篇表現(xiàn)家庭親情、同學友情以及之間發(fā)生的矛盾沖突的記敘文。對于這篇課文所反映的內(nèi)容學生比較熟悉,與很多學生家庭中所發(fā)生的也相類似。因此,學習這篇課文易于激發(fā)學習興趣,產(chǎn)生共鳴,引起許多爭論和看法,達到正確認識和處理與父母、同學之間發(fā)生的矛盾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問題。

(二)、設計及理由

1、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此問題設計意圖為:

(1)感知全文內(nèi)容,了解**的起因,父母的態(tài)度,同學之間的誤會,我的委屈。

(2)了解全文的線索,記敘的順序及作用。

(3)表達的中心

2、你是怎樣看待《羚羊木雕》引起的**?

通過對全文內(nèi)容的了解,分清父母、奶奶、我、萬芳在這次**中所持的不同態(tài)度,以分組討論交流的形式,分辨是非,同時作為自己該如何完善處理好這場**,一則可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二則對父母在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后的冷淡處理,造成對孩子心靈的極大傷害表明自己的看法。

三、陳健

(一)、《羚羊木雕》教材分析

《羚羊木雕》是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文章,該單元以親情為主題,而此文體現(xiàn)的則是親情中不和諧的一面。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應能“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并且能聯(lián)系自己體驗“作出自己的評價”。根據(jù)七年級學生心理現(xiàn)狀,該文是能很快引起共鳴的,對內(nèi)容的理解難度也不大。鑒于此,我認為本文重點應定位在對文中出現(xiàn)親情間的矛盾的理解和討論,力求有自己更好的解決辦法,難點則是在學習中給學生以情感的熏陶和正確價值觀的導向。

(二)、《羚羊木雕》“主問題”設計

1、通讀全文,請你給標題加一個修飾成份的羚羊木雕

(整體感知全文,從不同角度加以概括)

2、在整個過程中,“我”是怎樣的心理狀態(tài)?(在朗讀中體會)

3、對這場由羚羊木雕引發(fā)的家庭沖突,你是怎樣看的?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人物及情節(jié),同時也可“挑撥”起學生間的爭論)。

四、程歡

(一)、《羚羊木雕》之文本解讀

一件小小的羚羊木雕,竟然引起軒然大波,而在這場**中受傷最深的卻是我自己。本文作者細膩的心理描寫,真實地刻畫出我內(nèi)心的感受:對友誼的無比珍視;在父母的嚴逼之下取回木雕的無奈;對朋友反悔的悔恨與歉疚??同時,在這場**中,各個人物鮮明的性格與個性也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示:母親之嚴厲而不聽我的辯解,父親雖平靜卻不可抗拒的威嚴,皆表現(xiàn)出他們重財輕義的思想,這些皆如一座大山壓在我的心頭,讓我無法緩一口氣,奶奶雖通情達理卻又作不了主,只得默默退開的無奈,萬芳與我親密的關系,對朋友的無限仗義;一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乃是得力于作者繪聲繪色的神態(tài)、語言描寫。因此,在把握人物性格時要注意教會學生勾劃圈點關鍵詞語批注自己對人物的認識。并注意勾劃關鍵詞句來理解作者對不同人物的態(tài)度,從而認識到作者對這件事的態(tài)度——重誼輕財。由于這類事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在閱讀本文時,另一個重點是讓學生調(diào)動生活體驗,談談自己遇到此類事情的解決方法,并通過比較,找到最完美的途徑,并以本文為借鑒,思考在生活中應當如何與父母及朋友相處,在與父母有分歧時,又如何才能采取最滿意的方式來解決它,另外,本文在寫作上還有一大特點乃是采用插敘將三事件滴水不漏、緊湊完整地安排在一起,一氣呵成,學生在閱讀到此部分時,應適當插入引導學生認識它并了解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二)、《羚羊木雕》主問題教學設計

1、默讀、重新擬標題(對文本的整體感知,擬標題引發(fā)其學習積極及興趣。)

2、選讀文段,勾劃圈點,批注人物性格、分角色朗讀。

(提高朗讀能力及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3、爭辨:若你遇到此類事情,你認為應如何解決?一方為父母,一方為“我”,一方為萬芳。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激發(fā)其興趣及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并從不同角度,全方位看問題)

五、曾祥淵

(一)、關于《羚羊木雕》文本解讀

該篇文章是以“親情”為主題的第五單元的第2篇,所寫內(nèi)容是學生所熟悉的,情感體驗,蘊籍較深的文章。文章以羚羊木雕為線索,記敘了“我”與爸爸、媽媽之間發(fā)生的一切矛盾,贊美了小朋友們真誠的友情,含蓄批評了父母輕義重財?shù)男袨椋嬲]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們純真的感情。小而言之是一個家庭如何達成家庭成員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溝通交流,以和為美;大而言之,只有家庭的和美才會有社會的和美,國家的和美。文章的一個重要特色是人物間的對話,從對話中折射出了對話雙方所秉承的原則和規(guī)范,這種原則和規(guī)范的挖掘,必然建立在對對話的深入品讀之上,在有情感涵詠的朗讀中加深感悟。文章因為貼近學生,所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肯定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感受,需要圈點、勾畫,需要與他人對話、交流,這時可以一種既規(guī)范又開放的策略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說話訓練,積累一定的語言素材,鍛煉一下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在說話中,引導學生加深理解,拓展思維。

(二)、《羚羊木雕》之“主問題”設計

導入:以生活中的小事件引發(fā)學生的爭論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興趣,引起注意)。

整體感知:文章圍繞羚羊木雕寫了哪些內(nèi)容。請概括出來。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插敘)送木雕——“我”要回木雕

理由:人物形象的再現(xiàn)是建立在事件的把握之上的。此“主問”是從矛盾雙方引發(fā)出來的。

拓展延伸:

1、羚羊木雕能否不引發(fā)矛盾贈送,理由何在?

2、羚羊木雕送出之后??

理由:文章敘述的矛盾,學生眾說紛紜,可引導學生加深理解,內(nèi)化行為,學會與家人、與同學、與他人友好相處。

六、吳俐莉

(一)課題確定《羚羊木雕》

本文是一篇反映親情的文章,但卻沒有那種溫馨、愜意的感覺,留給人無盡的思考,在孩子的眼中,友誼是神圣的,意大利薄伽丘說“它是慷慨和榮譽的母親,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貪婪的死敵。它時刻準備舍己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懇求?!钡鳛榧议L,卻忽略孩子最真摯的情感,羚羊木雕和友誼相比,誰更貴重,如何才能處理好孩子與大人之間的矛盾?我們可以借助本文作深入的探討。

本單元要求在整體感悟內(nèi)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積累,寫法借鑒,以及朗讀,圈點勾畫。

根據(jù)本文來看,整體感悟應是發(fā)生在“羚羊木雕”上的故事,從理清記敘的六要素的角度來講,可以學習插敘的寫作方法,重難點是圈點人物的心理、神態(tài)、對話,并通過朗讀進行體會,進而引發(fā)學生的深沉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尋找到解決親情與友誼的矛盾的最佳途經(jīng)。

(二)“主問題”初擬:

1、講講發(fā)生在“羚羊木雕”上的故事。

(整體感知,了解插敘的寫作方法)

2、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有什么深刻的體驗?(朗讀、品味)

3、文末說“這能全怪我嗎?”你對各個人物的做法有什么意見?你認為理想的做法是什么?(深入探究、點評人物)

4、你還有哪些難事講出來,共尋辦法(課外)

七、李建新

(一)解讀《羚羊木雕》

這是一篇非常適合七年級學生閱讀的散文,文章所顯現(xiàn)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沖突,在一般的家庭里也有經(jīng)常的表現(xiàn)。父母對財物的看重是無可厚非的,而孩子對友誼的珍視也是值得贊賞的,那么究竟該怎樣解決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觀念呢?文章沒有解答,從文章內(nèi)容來看,也沒有明確的方法。不過,作者張之璐對這個問題是有感情傾向的。那就是要重視孩子的心理感受,要珍視孩子之間的真摯友誼,成人們要檢討自己的功利思想,處理孩子們的之間交往時,要妥當行事,不能傷害孩子水晶般的心靈,作為教育者,我們要交給學生的,除了文章的寫法之外,恐怕就是如何對待同學間的友誼以及怎樣鞏固加深友誼,至于對家長的規(guī)勸,我認為讓學生意識到即可,畢竟我們不能把課堂變成聲討會。

編者把這篇文章放在七年級上冊中五單元第二篇課文的位置。第一篇是魯迅先生的《風箏》,借風箏寫自己對弟弟的傷害及人們思想的麻木;第三篇課文《散步》,是作者對兩代人的責任感;詩兩首分別寫孩子對母親的依戀和思念母親之情;《世說新語》則是展示古代兒童聰明機智的故事。顯然,本文放在這樣的位置,是讓孩子們正確看待親情和友誼,遇事要多加思考,多與家人商量,才能避免隱患,這是本文的重點之一;另一個重點,我認為是本文的寫法:一是插敘,站在語文的角度,這個要交給學生;二是描寫方法,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描寫很生動,讓學生品讀這些文字,就能了解父母、奶奶、我、萬芳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情感傾向,因此,語言的精讀品味就變得十分重要,同時這也是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二)《羚羊木雕》的“主問題”設計

見于以下的文本分析,我認為在本文教學時學生的整體感知,要達到了解內(nèi)容,梳理思路,并通過追問讓學生了解插敘方法的目的?!爸鲉栴}”設置為:(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時間段內(nèi)所發(fā)生的事情,只要學生能答出父母逼問羚羊木雕的下落——回顧與萬芳的友誼——討回羚羊木雕,此時,即可追問,“回顧友誼”的作者把它放在中間位置,像這種寫法在順序上叫“插敘”,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若太難,則直接由教師解說)。

第二個主問題放在深入文本階段,目的是了解本文的思想內(nèi)涵,達到品德熏陶的目的,宜設置為(2)“我”的父母做法好嗎?為什么?還可以追問出奶奶的做法,萬芳母親的做法,借此來找到正確處理家庭沖突的辦法。

第三個主問題在精讀品味階段,目的是在品味中了解到文章中的描寫方法,人物形象及思想感情??梢赃@樣設置:我們剛才了解了父母的做法不太好,(3)那請你找出文章中對人物刻畫最好的地方,并談談理由,如果有必要,你還可以表演一下。

八、集體醞釀、研討(略)

九、商定并結(jié)論(李屹梅)

問題1:請說說發(fā)生在“羚羊木雕”身上的故事。

主問題2:談談你從什么地方看出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主問題3: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個人物,你認為怎樣做才能更好地處理這件事?

(錄入:李建新)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77124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