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通過文字來傳達對書籍中人物、情節(jié)、主題等方面的理解和體驗。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呢?首先,要認真閱讀原文,把握作者的思想和觀點。其次,要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可以通過舉例、比喻等方式來展開。還要注意語言的準確和流暢,避免使用太多的俗語和陳詞濫調。另外,要突出重點,突出自己的觀點和創(chuàng)見,與他人的讀后感有所不同。最后,要注意篇幅適度,不要過于冗長或簡單粗糙,要言之有物,才能讓讀者產生共鳴。以下是一些讀者對中國文學、外國文學等不同文化背景下作品的讀后感,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感悟人生。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一
德魯克《有效的管理者》一書告訴我們:平凡人,完全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業(yè)。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須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識組織中。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沒有所謂的職權。只要他能為組織做出突出的貢獻。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成效的最關鍵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機構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如何卓有成效?
第一、記錄并分析時間的使用情況;
第二、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
第三、充分發(fā)揮人的長處;
第四、要事優(yōu)先;
第五、有效決策。
以上這些內容都是拜讀完著名管理大師德魯克的,對管理的理念有又了新的更深刻的認識。通過讀此書真正認識到管理者要做到卓有成效,必須對組織有貢獻,同時也要使個人能夠得到發(fā)展。深刻地認識到管理者必須將學到的理念訴諸于實踐,因為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德魯克認為組織中的管理者通常遇到的四種情況:
1、管理者的時間往往只屬于別人,而不屬于自己。
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運作”,除非他們敢于采取行動來改變周圍的一切。
3、只有當別人能夠利用管理者的貢獻時,管理者才算有效。
4、管理者身處一個組織的“內部”,受到組織的局限。
這些充分告訴我:一個人如果不致力于學習提高自己的有效性,就不可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惟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提高有效性。
德魯克認為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yǎng)成的習慣: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么地方。
2、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和下屬的長處。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數重要的領域。
5、有效的管理工作者必須善于做有效的決策。
自己需要注意和努力的方面:
一、要從管理工作自己的時間入手:記錄時間;管理時間;統(tǒng)籌安排時間。
二、要重視工作中績效和成果:直接成果;樹立新的價值觀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培養(yǎng)與開發(fā)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三、重視貢獻,就是重視有效性。
用人所長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是一個組織工作者是否有效的關鍵,也是知識工作者和社會不可缺的素質。管理者的任務不是去改變人。管理工作者的任務,在于運用每一個人的才干,讓各人的才智,健康以及靈感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使組織的整體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長。
心智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格局,格局決定命運,命運決定未來。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二
讀后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
本文是關于讀后感的,僅供參考,如果覺得很不錯,歡迎點評和分享。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一)
看到了關于用人方面的說法。德魯克認為,人無完人。用人應當重點發(fā)揮人的長處而不要盯著短處。"樣樣皆通"很可能意味著一無是處。但是傳統(tǒng)的西方企業(yè)的用人方法,或者是績效考評方法,往往會導致“沒有缺點的人”,結果也就是“僅僅符合最低要求的人”。而日本企業(yè)則因為不能因為某人績效不好而降級或者開除,所以干脆沒有考評制度。德魯克很懷疑日本企業(y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這種文化有關。
讀后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相比之下,以前的民營以及日資企業(yè),倒是因為沒有這么全面的評估,大家沒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可以更專心地投入在工作上。
東西方的企業(yè)文化真的是截然不同。根本原因可能是,西方人認為人性本惡,而東方人認為人性本善。西方企業(yè)不相信員工會自覺地努力工作,所以注重用制度防止員工偷懶,也就是重法治,而東方企業(yè)則相反地,重人治。很難說兩個方向誰更好。我現在注意到的是,東方企業(yè)正在引進西方企業(yè)完善的制度,而西方企業(yè)則對管理者提出了很多新的可以認為是人治的要求。
希望我在接觸了這些不同的企業(yè)文化后,會成為更完美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二)
一直以來,我認為管理講的是天分,講求的是個人才能,注重的是個人魅力,而書本的知識只是紙上談兵,無法真正在真實的管理中發(fā)揮作用。但是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我的想法卻改變了。德魯克講到的“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識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這些論述,激發(fā)了我學習管理的動力,并了解到卓有成效才是管理者所應追求的目標。一個人要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不但是先天天賦、個人才能、個人魅力,更要注重后天的學習和提高。這樣才能與公司共同成長和提高價值。
讀后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了我們卓有成效的五招,這五招看似簡單,但是要學好、學透,就需要我們在不斷實踐地基礎上,充分理解這五點的內涵,最終將追求成效變成一種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就談談我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的讀后感想。
一、時間管理——善用時間
讀了德魯克先生建議管理者在時間上的一些做法后,我真正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平時大多數普通人浪費了大量的自認為沒有浪費的時間。我深刻認識到,時間正是像德魯克先生所說的那樣,是一種最為特殊也最為稀有的資源。人這一生的時間有限,用于工作的時間更為有限,對于一個管理者來說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時間里做出影響組織整體績效和成果決策的成就來,必須要做到善于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時間。
正如德魯克先生教給我們的那樣,首先要診斷自己的時間,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時間是怎么使用的,然后分析自己做過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須親力親為的。然后是要統(tǒng)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自己要有一種刻意的傾向,用短的零散時間去處理必須由自己處理的不費時的事情上,把大塊的時間留下來去處理相對重要的費時的事情上。如果我們能把最為特殊也最為稀有的時間資源利用好,可以說就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績效管理——講求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貢獻,并懂得將自己的工作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钡卖斂讼壬倪@句話直接道出了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讀后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關鍵。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只有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其本身的技術所限,才能看到組織的整體績效,才能使我們卓有成效。重視貢獻的管理者能夠超越自己有限的能力為組織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與此同時也可以超越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因為他們重視貢獻使自己擁有更高的視野,使自己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視貢獻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只有期望為組織做出貢獻的人才會主動去思索“我能貢獻什么”,才能使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三、
人員管理——善用人才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充分運用每一個人的長處來共同完成任務”。可見,管理者要想卓有成效,必須充分發(fā)揮人的長處,這樣整個組織才能得以卓有成效。組織里的每個人都是各有所長的,作為管理者,能夠充分了解到每個人的長處所在,并且想辦法使其長處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充分發(fā)揮上司所長、自己所長、同事所長,只有這樣才能使組織作為一個整體的戰(zhàn)斗力更強,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才能使管理卓有成效。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組織的突出特點正是內部成員所有長處的總和。發(fā)揮每個人的所長,也就是善用人才。
四、工作管理——要事優(yōu)先
讀后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時做多件事情就更不必談了。為了達到卓有成效,有效地利用我們的才能,最好的辦法莫過于集中一個人的所有精力在一件事情上。德魯克先生在此重點是要告訴我們,要先做重要的事情。前面已經說過,人的工作時間是非常有限的,管理者的時間更是極為重要,所以管理者要本著“要事優(yōu)先”的原則,利用較長的連續(xù)性的時間優(yōu)先做對組織有大的貢獻的工作。這一點和我們在哲學上學到的處理問題的一條原則很相似,即認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優(yōu)先解決,因為有的時候事情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決定最后的結果。凡事都有個先后的順序,但是如何決定事情的優(yōu)先是件很復雜的事情,好在德魯克先生幫助我們總結得出了幾條確定優(yōu)先次序的重要原則即:重視將來而不重過去;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德魯克告訴我們的“要事優(yōu)先,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原則,對于年輕的管理者來說更具有指導意義。他不僅給我們提供了決定優(yōu)先事情的原則,而且還教育我們要腳踏實地、一心一意地做好所面對的事情。
五、決策管理——有效決策
讀后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理者做出有效的決策時的五大特征,即:一是要確實了解問題地實質,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一項建立規(guī)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二是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應找出邊界件;三是要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么,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什么條件,然后再考慮必要的妥協(xié)、適應和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被接受;四是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zhí)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五是在執(zhí)行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德魯克的經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雖然寫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論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影響著許多現代的管理者,在現代企業(yè)的經營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蹲坑谐尚У墓芾碚摺愤@本書讓我明白,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先是將自己有效管理起來,然能進一步去影響、指導他人??梢姟蹲坑谐尚У墓芾碚摺芬粫_有過人之處,值得我們用心學習。也正是多讀書多學習,我們才能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三)
今天看完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本很多成功人士推薦的書,看起來卻沒有太深刻的感受,可能是我還沒有到達看這本書的地位。
讀后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要睡覺的時候了。回想起來,每天晚上也就能看上兩個完整的英語新聞,和朋友聊聊天,前段時間在網上種菜偷菜,現在回想確實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沒有任何收獲。很多時候也意識到自己正在浪費時間,卻提不起精神去做該做的事情,感覺惰性又在侵蝕自己。書上說最好讓別人幫忙記錄自己的時間,我想如果真能找到一個人幫我記錄時間,我一定會大吃一驚,自己曾經浪費的時間。
還有就是“要事優(yōu)先”的原則,回想起來我總是無法掌握此原則,好像總是被周圍的環(huán)境所牽制,尤其上班以后,閑的時候想靜下心來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如翻譯資料、看書、學習,可是總是迫于辦公室嘈雜的環(huán)境,無法靜下心來。現在真的對此很煩惱,很多時候都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明明很想做一件事情,卻總是一再耽誤。
另外書中提到“要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這一思想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在工作中,這種思想可能會更讓人容易得到滿足,也更容易讓人保持奮斗的激情。其實這句貌似口號的一句話,并不是告訴人們要多么無私,可能更多的是告訴人們怎樣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使自己能夠保持一種激情,從而產生更高的效率。
至于其它更多關于如何管理方面的思想,我可能收獲得不是很多,畢竟眼前我的首要任務是把自己先管理好。從現在起,應該嚴格給自己一個時間的限定,按照自己的計劃去進行,避免浪費更多的時間。還有保持好的心態(tài),不要受外界環(huán)境所影響。,希望能幫助您!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三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溝通的信息流表達:信息時間域流――記憶;信息空間域流――宿原;信息時空域流――傳播。下面是管理者如何有效開展溝通,請參考!
管理者如何有效開展溝通
一、溝通的重要作用
溝通對公司、對個人尤其是各級管理人員的工作都有重要的意義,現在管理學上有一種說法,管理就是溝通,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溝通解決或改善。作為管理者來說,什么能力是最重要的呢?很多管理學家和大公司的負責人不約而同的給出了一個相同的答案:溝通能力。作為一個合格的主管,溝通能力應占到80%,而其他能力只占20%,而沒有經過有關培訓和訓練的主管,普遍的缺乏溝通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各級主管需發(fā)現并重視溝通的重要作用,將培養(yǎng)自己的溝通意識和提高溝通技能上升到戰(zhàn)略高度來加強,我們才能夠進步得更快,企業(yè)才能夠發(fā)展的更順暢更高效。
對公司來說,有效溝通至少可以獲得以下三種顯著效果:
1、收集到有益的建議和智慧。通過溝通,可以從其他人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可以了解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想法和建議,為自己思考問題和做出決策提供更多的參考和依據,為各級主管制訂制度、措施、方法的正確性提供保證。可能職工的一個小小的建議,就能帶來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或效益的提高。
2、發(fā)現和解決公司內部問題,改進和提升企業(yè)績效。通過溝通可以更充分的發(fā)現公司內部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只有不斷的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公司的管理水平才會不斷的提高,公司或部門的績效才會不斷提升。
3、提升和改進公司內各部門的合作。通過溝通,可以促進各部門之間、上級和下級之間、員工之間的相互了解,只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實現相互的理解,只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實現良好的協(xié)作。
溝通對各級主管工作的重要作用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1、得到他人或下屬的支持和信賴。溝通的過程就是征求意見和建議的過程,是發(fā)揮員工參與公司管理的過程,通過溝通可以使自己的決策和主張得到員工的廣泛支持和信賴,可以提高執(zhí)行的效率和成功的幾率。
2、提高個人在公司或部門內外的影響力。溝通的過程就是相互影響的過程,通過溝通,使自己的思想和主張得到他人的廣泛認同,自己的影響力必將得到提升。
3、獲得良好的工作氛圍和健康的人際關系。通過溝通,可以化解矛盾、消除隔閡,增進相互的了解和理解,獲得良好的工作氛圍和和諧的人際關系。
4、使自己成為受歡迎的管理者。通過傾聽員工的心聲可以了解員工的感受,制定出符合員工期望和切合實際的制度和措施,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協(xié)作達到最佳效果,當然使管理者成為受歡迎的領導者。
5、充分激勵下屬的積極性。溝通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傾聽員工的心聲,了解員工的看法和感受,這本身就是體現對員工的尊重,能充分表明管理者對員工的建議、態(tài)度和看法的重視,如果在決策中能采用或考慮到員工的建議,對員工更是一種很好的肯定和激勵。
二、企業(yè)忽視溝通的后果
如果一個企業(yè)不重視溝通管理,大家都消極地對待溝通,忽視溝通文化的話,那么這個企業(yè)長期下去就會形成一種無所謂的企業(yè)文化。這種無所謂文化主要表現在員工對什么都無所謂,有什么問題或看法,既不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也不主動去找領導溝通尋求解決方法,而是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任由問題存在或發(fā)展;管理者也對什么都無所謂,不仔細去觀察和了解,不去主動地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或對出現的問題推委拖延,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直到付出沉重的代價。在無所謂文化中,員工更注重行動而不是結果,管理者更注重布置任務而不是發(fā)現解決問題,工作缺乏主動性,結果當然就難以預料。長此以往,員工沒有進取心,工作上缺乏激情和積極性,工作效率必然無法得到提高。同時缺乏溝通還將導致員工之間、管理者與員工之間人際關系冷漠,相互協(xié)作意識淡薄,企業(yè)將會成為一盤散沙。
三、溝通的時機選擇
當工作中出現下列情況,直接主管一定要與所屬員工進行溝通,溝通的內容也基本圍繞特定范圍展開:
1、階段性績效考評結束之前的績效溝通。(這是最重要的一種溝通形式,也是最必須的,具體內容在下面單獨闡述。)
2、員工工作職責、內容發(fā)生變化。這種情況下,需要向員工解釋具體哪些內容發(fā)生了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這種變化對公司有什么好處,同時征求員工對這種變化的看法,最后要對變化后的工作職責、內容進行重新確認。
3、員工工作中出現重大問題或某個具體工作目標未完成。這種情況下,管理者肯定要與員工溝通,但要注意溝通時的語氣,要本著幫助其發(fā)現原因或認識到錯誤本質的目標,不要一味的指責和批評,要注意了解出現問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同時要向員工表明溝通的目標是解決問題和幫助其在工作上有所提高,而不是為了追究責任,希望其能坦陳分析原因。
4、員工表現出現明顯變化,如表現異常優(yōu)異或非常差。對表現優(yōu)異的,要對表現突出的方面及時提出表揚,并可適當了解和分析其出現變化的原因,以加強和延續(xù)其良好勢頭。對表現非常差的,要向其指明表現不佳的現象,詢問其遇到什么問題,幫助其找出原因和制訂改進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給予指導和幫助。
5、員工工資、福利或其他利益發(fā)生重大變化。要說明變化的原因,不管是增加還是減少,都要解釋公司這么做的依據。尤其是減少時,更要闡述清楚公司對調整的慎重態(tài)度,并表明什么時間會再次做出調整,調整的依據是什么。
6、員工提出合理化建議或看法?,F在很多公司都設立了合理化建議獎,這體現了公司對員工提出合理化建議的重視和希望,要求各級主管要按公司要求,對員工提出合理化建議要重視和鼓勵,而溝通就是體現鼓勵和重視的重要手段。如建議被采納,應及時告訴員工并進行獎勵,明確指出建議對公司發(fā)展的幫助,對員工提出這么好的建議表示感謝。如未采納,也應告知未采納的原因,表明公司和主管本人對其建議的重視,肯定其對公司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希望其繼續(xù)提出合理化建議。
7、員工之間出現矛盾或沖突時。要了解和分析出現矛盾的原因,進行調解,主要從雙方的出發(fā)點、對方的優(yōu)點、對工作的影響、矛盾的無足輕重等與雙方分別進行溝通。涉及其他部門人員時,可以請其他部門主管幫助一起做工作。
8、員工對自己有誤會時。作為一名合格的主管,首先要檢點自己,看自身工作有無不妥或錯誤,如有則列出改進方案或措施,向員工道歉并說明自己改進的決心和措施,希望其能諒解。如因員工理解有誤,需主動向員工解釋理解有誤的地方,幫助其重新認識,切忌指責員工或采取不理不睬的態(tài)度,任由誤會不斷加深。
9、新員工到崗、員工離開公司時。新員工到崗,直接主管要與其確定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明確工作要求和個人對他的殷切希望。通過溝通,對個人情況進行了解,幫助其制訂學習和培訓計劃,使其盡快融入團隊。員工辭職時,也要進行充分溝通,對其為公司所做貢獻表示感謝,了解其辭職的真實原因和對公司的看法,便于今后更好的改進工作。對辭退的員工也要充分肯定其對公司的貢獻,解釋辭退的理由,并表明自己本人的態(tài)度,提供個人的建議,詢問其對公司的看法。
10、公司經營狀況、發(fā)展戰(zhàn)略、組織結構等發(fā)生重大變化時。這種情況一般采取正式公布或會議發(fā)布的形式向員工作出說明,但一些不便于大面積發(fā)布的,可采用私下溝通的形式通報。
11、員工生病或家庭發(fā)生重大變故時。作為主管和同事,應關心員工的生活,了解和體諒其生活中的困難,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培養(yǎng)相互之間的感情,而不是單純的工作上的關系。
一般來說,出現以上情況,各級主管應意識到,需要立即與員工進行溝通了。而在其他時刻,主管可以隨時與員工進行溝通,內容和形式可以靈活掌握,只要注意采取適當的方式和方法即可。
四、溝通的內容
上面列出的11項溝通時機出現時,主管需就相應的內容與員工進行溝通。除了為上述特定的內容而開展的溝通以外,各級主管還可以在以下7個方面與所屬員工隨時開展有效的溝通:
1、公司或部門階段性工作重點和方向。在向員工通報公司或部門工作重點和方向時,可以請員工就此分析自己該如何配合工作,具體方案如何,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需要提供哪些幫助等。
2、公司或部門的重大事件,如重要合同簽定、經營業(yè)績取得重大突破、部門工作獲得表揚和廣泛認可等。
3、公司、部門或個人表現優(yōu)異的具體方面。尤其是員工個人在工作中的閃光點,作為管理者一定要能發(fā)現并明確的提出表揚,可以是一個很細小的方面,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每位員工都有很多的優(yōu)點我們沒發(fā)現或沒充分發(fā)揮出來。
4、所屬員工或部門工作中需改進的方面及具體改進方案。有些工作可能做得也不錯,但不是盡善盡美,可能有其他人做得更好,作為主管,可以就此引導員工進一步努力達到更好,或和員工一起探討改進的方向和改進方案的可行性。
5、明確對下屬工作上的期望,明確說明其工作對公司、部門工作的重要性。主管要經常和員工交流,表達你對他工作的認可和欣賞,你期望他怎么樣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發(fā)現員工工作和公司整體工作尤其是階段性工作重點的切合點,說明其工作完成效果對公司整體工作完成的影響和重要程度,以加強員工對本職工作的重視和熱愛,提升其使命感。
6、對工作方法、思路上自己的建議和個人經驗。員工在工作上可能存在不完美之處,作為主管的你,應該給員工多提些建議,可以在工作方法、思路上給予提醒,將自己遇到類似問題時是怎么處理的告訴員工作為參考。
7、對公司其他部門在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建議。作為發(fā)現問題和了解與其他部門協(xié)作關系的一個方法,可以及時發(fā)現內部協(xié)作環(huán)節(jié)的問題。但這要求主管要掌握一個原則,只針對具體事實進行溝通,可以就自己知道的內容向員工作出解釋,以消除誤會和隔閡,但不要進行盲目歸納和總結,更不能脫離事實妄加評論。通過溝通可以了解公司內部協(xié)作狀況,為提升協(xié)作效率奠定基礎,又可以避免流言蜚語、小道消息的傳播。
溝通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見的是績效溝通,這里把績效溝通的內容細化一下,內容至少應包括以下6個方面:
1、階段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應對照績效考評表、崗位說明書和工作計劃,就每項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溝通,主管可以就崗位職責、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逐項討論、確定。這主要是對員工過去一個階段績效考評結果交換看法,以尋求達成共識。
2、完成工作過程中的優(yōu)良表現,主要是挖掘下屬工作中的閃光點,最好列出具體事例加以證明。這項溝通要求主管注意觀察和發(fā)現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表現出的優(yōu)秀方面,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以擴大正面行為帶來的積極影響。要做到這一點,主管首先要切實發(fā)現員工身上的閃光點,如一些不是員工職責范圍內的事情(哪怕再小的事情)員工主動去完成,對待工作完成結果超出標準或預期很多等。但要注意不要表揚一些不值得表揚的行為,如員工應該做到的事情。其次要注意表揚一定要具體,表揚的內容要以事實為依據,態(tài)度要明確。
3、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應針對具體問題,明確指出員工工作過程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哪些地方還可以提高。請員工本人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描述下一步該如何克服和改進,同時提出自己的建議。
4、描述公司領導或他人對下屬工作的看法和意見。對正面的反饋,一定要及時告知員工具體表揚人和內容,并向員工為部門征得的榮譽表示感謝。對于負面的反饋,可以轉述反饋的內容,根據不同情況(事實嚴重程度、員工個性特點等)確定是否需要說明反饋部門或人員。詢問員工對反饋意見的看法,幫助制訂改進措施,或和員工一起向有關部門解釋原因,通報解決方案等。
5、幫助下屬對需改進方面制訂改進措施和行動計劃,對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需要的支持提供指導和幫助。
6、下一階段績效工作目標、計劃的制訂和確認。要點在于和員工一起討論、確定工作目標、完成進度表和檢查考核計劃,讓員工對完成的目標、階段性目標、何時反饋等有明確的認識。
五、溝通的原則
溝通不是簡單的你說我聽,而是一個信息交流、思想統(tǒng)一、增強認同感、加強凝聚力的過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級主管需在實施過程中掌握一些原則和技巧。
1、要認識到下屬或他人都有很多優(yōu)點,但我們并沒有發(fā)現。這一條也是我們反復講的,作為主管,尊重和欣賞自己的員工,發(fā)現員工的優(yōu)點并進行表揚,是提高員工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可惜我們很多時候都不用,一談激勵就是發(fā)獎金和考核,最終錢花的不少,而效果就是不明顯。再重復一次,不斷發(fā)現員工身上的優(yōu)點,哪怕是一個很細小的舉動,也要加以表揚,要記住表揚永遠比批評的激勵效果更好。只要每個主管都能堅持這樣去做,部門的工作效率和表現一定會越來越好。
2、溝通應是雙向的。溝通不是一個人講一個人聽,你既要講,更要聽對方講,大家都真誠的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這樣才能真正的發(fā)現問題及存在問題的原因,也才能為解決問題奠定基礎。如果溝通過程中只有一方積極主動,而另一方消極應對,那么溝通也是不會成功的。
3、要注意積極傾聽對方。光聽是不夠的,你還要積極的去傾聽,去聽清、聽懂進而理解對方的意思,才能為良好的溝通打下基礎。
4、維護對方的尊嚴。溝通過程中,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主管要充分尊重員工,無論是講話的語氣、語調、行為等都要體現出對員工的尊重,才能獲得良好的溝通效果。
5、溝通方式是靈活多變的。溝通的形式是不固定的,沒有哪一種形式是最好的,只有相對比較適合的,這就需要各級主管根據不同員工的特點、溝通內容的不同而不斷調整。
6、要真正的了解和理解對方,而不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員工。每個人因自身定位、經歷、環(huán)境的不同,對事情的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我們各級主管不要光從自身出發(fā)去考慮問題,要多從員工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問題,多了解員工的看法和建議,從其講話或行為的動機、出發(fā)點去考慮,才能真正的理解對方,得出的結論才能更符合實際,溝通才會進行的更加順利和有效。
7、有隔閡時要主動改善關系。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存在一些隔閡或誤會是很正常的,這就更需要通過溝通來消除。作為主管,更應該從大局出發(fā),表現出高姿態(tài),主動找員工溝通以尋求改善關系。
六、溝通的兩個重點:聽、說。
很多時候,一提起溝通,我們第一反應就是說什么,如何說服對方,其實溝通的基礎是聽,只有聽清、聽懂對方的話,才能理解對方的意思,只有充分的理解對方,才能獲得對方的理解。事實上說話時,我們還注意運用一些技巧,如當眾表揚背后批評、注意說話的語氣和時機等,但在聽別人講話時,我們幾乎一點也不注意講究技巧。通常情況下良好的傾聽需注意以下4個原則:
1、尊重別人的講話。你尊重別人的同時,你并不會失去什么,反而會贏得尊重。你不尊重別人,當然也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尊重別人的講話需注意以下3個方面:保持目光的接觸(要正對著講話者、不時進行目光的交流);不隨意打斷對方的談話(在對方沒講完之前不要急于發(fā)表意見);集中注意力聽,不做不相關的事情(如玩弄筆或紙、頻繁的做動作)。
2、換位思考。不光是溝通過程中,在考慮任何涉及到人的問題時,都要注意換位思考,這也是我們反復強調的一點。因為傾聽不只是聽談話的表面內容,還需要從更深層次上領會其內涵,從談話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考慮他所要表達的觀點是什么?說話者需要的是什么?他想要解決什么問題或達到什么目標?你必須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能真正理解別人說話的真正含義。
3、激勵。在傾聽過程中,要運用積極的身體語言做出反饋,激發(fā)別人講話的興趣,盡量使其將真實的觀點表達出來。豐富的面部表情、熱情的態(tài)度、積極的響應都能表達對談話者深層的欣賞和贊同,激發(fā)其講話的興趣,而不是機械式的點頭或不理不睬。
4、對別人的講話不要急于下結論,尤其是否定性的結論。即使有不同意見,也要委婉的提出請對方思考。分歧較大時,可以暫時擱置,表示自己回去后再慎重考慮,同時請對方再考慮,努力達成共識,而不要將自身觀點強加給員工。
良好的傾聽,可以獲得大量有益的信息,可以更好的理解對方,可以贏得信賴和支持。在聽清、聽懂對方的基礎上,在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要注意避免以下6個錯誤做法:
1、不要只是指出問題,而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光指出問題而沒有解決方案,容易被別人理解為指責和抱怨,而指責和抱怨從來不會有什么好的效果。
2、出現問題時只向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反映情況,而不要隨意傳播,否則很容易被理解為傳播流言蜚語。對員工或他人有看法,最好直接向其本人提出,只要我們注意掌握適當的方法,維護對方的尊嚴,一般不會引起大的反感。正相反,強烈的反感往往來源于某些主管不負責任的將員工不足之處隨意向無關人員傳播。
3、控制自己評判他人的傾向。我們都有一種評判他人的傾向,從小看電影或電視時,我們一般都會問某人是好人或壞人,而當時的電視劇基本上也將人分為好人或壞人。但現在看來,你很難將一個人歸結為好人或壞人,哪怕是罪大惡極的罪犯,在某些時候的表現可能也非常優(yōu)秀,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因此在日常溝通中,要注意控制自己評判他人的傾向,因為你很難準確的評價一個人,而一旦有了一個定性,你可能就看不到對方的真實情況了,也不會取得溝通的預期效果。
4、無論是明確的還是含糊不清的,都要注意“因為”這個字眼,其后面的內容可能就是一個借口,使自己的錯誤或延誤正當化、合理化,而不是想方設法去解決。在出現問題時,我們注重的是找出問題的真正原因并解決它,而不是用“因為”來給自己辯解。作為主管,我們更需要作出表率。
5、不要威脅或給別人下最后通牒。既然是溝通,目的是幫助對方解決問題,我們應注意不要采用威脅式的語氣,如“你怎么”“你再完不成,就將…”等字眼和語氣,而多使用如“我們”“我們一起…”“…好不好”等字眼,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6、切忌猜測他人或他人行為的動機,因為我們一般傾向于依據自己的動機來評判自己的行為,而依據別人的行為判斷他人的動機。如某天要干某件事而某位員工遲到了(行為),一般人潛意識里就認為是其工作太散漫、不負責任(動機),而如果自己遲到,則會有很多理由:堵車、昨晚加班、孩子生病等來為自己開脫,表明自己主觀上不想遲到,肯定沒有一個人會將自己歸結為工作散漫、不負責任。因此作為主管,我們要注意控制自己評判他人動機的思維習慣,就事論事進行溝通。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說,但由于表達不當而造成的隔閡和效率低下無處不在,可見說明白自己的意思讓他人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說服別人并贏得理解需掌握以下4個原則:
1、對事不對人(談行為不談個性)。溝通中對員工的表揚或批評,一定以事實為依據,尤其是批評時,只對錯誤的事實本身進行分析和探討,不要定性或下結論。
2、多提建議少些說教。對員工的工作,在溝通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時,多以建議的形式出現,可能更易于被接受。
3、注意顧及和理解對方的感受。溝通中要時刻注意顧及對方的感受,對方情緒比較激動時,首先表明對對方的理解,如“假如我遇到這種情況,我也會這么做/可能還不如你”,這樣更容易引起對方的信賴,然后將談話向正確的方向引導,從而避免帶著情緒去溝通。
4、抱著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去溝通,并對結果充滿信心。要對員工充滿信心,對溝通的結果充滿信心,才能感染和影響員工,最終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
七、提升溝通效果的技巧
1、多溝通一些美好的事物。如向他人描繪和想象公司或部門美麗的未來,向下屬作出一個未來的承諾,這樣的溝通可以給人以振奮和鼓舞,同時消除只有在業(yè)績不佳時才開展溝通的印象,使員工對溝通持歡迎的態(tài)度。
2、注意請求和命令這兩種指揮方法的靈活運用。重要、緊急事項或規(guī)章制度、決議的執(zhí)行必須使用命令,是必須執(zhí)行的;一般事項、征求意見和建議等可以適當采取請求的方式,以獲得員工的支持和理解,但請求可能面臨被拒絕的風險,主管應對拒絕做好準備,所以請求不可不用,但也不可多用。
3、重視欣賞和肯定的作用。注重發(fā)現和尋找員工工作中的閃光點,經常肯定和欣賞員工的表現和行為,他們就會表現的和你期望的一樣。建議作為主管,每周至少肯定下屬一項以上的表現比較優(yōu)秀的方面,執(zhí)行一段時間以后,你肯定會對員工有一個新的認識,員工也會有一個質的變化。
4、要認識到表揚比批評更有效,強調優(yōu)點、避免缺點,才能不斷的提升和鼓舞士氣。即使在批評之前,也要先考慮對方的優(yōu)點并進行適當的肯定,至少表明自己希望其上進的態(tài)度,明確自己是欣賞他的。批評后,最好另外提出對他改進工作的建議和措施。
5、講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良好的溝通需要雙方的真誠,只有講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才能獲得真正的理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6、交流開放式的問題。溝通中的問題應是開放性的,避免出現選擇題,而以討論的形式出現,更能讓員工真實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從而獲得真實的答案。
7、重復對方的話。對對方提出的重要問題或形成的結果,適當重復對方的話,既可以增強自己的理解程度,體現對對方的尊重,還可以對問題和結果進行強化,激發(fā)對方的談話興趣,獲得更為廣泛的信息。
8、說出自己的理解。對對方提出的觀點說出自己的理解,既可驗證自己理解的準確程度,又加深對方的印象。這種方法在對方做出承諾時應用的效果會非常好。
以上就溝通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忽視溝通的后果、溝通的時機選擇、溝通的內容明細、溝通中應遵循的原則、溝通中聽與說的技巧、提升溝通效果的技巧等七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當然正向前面所說的,溝通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候溝通過程中純語言的作用是十分次要的,管理者的一個眼神、一個下意識的動作都可能對員工產生巨大的影響,一聲問候、一杯熱茶可能比千言萬語更加有效??傊疁贤]有一定的成規(guī),關鍵在于我們各級主管要充分重視溝通的重要意義,在日常工作中留心觀察、細細體會,一切從工作出發(fā),找出對每個人最佳的溝通方式,必然將通過溝通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促進企業(yè)的發(fā)展。應該說,溝通是企業(yè)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良好的溝通就象一個潤滑劑,使公司內部部門與部門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將公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和人際關系,使每個人工作起來更加愉快、更加高效。
[管理者如何有效開展溝通]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四
接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是很不以為然的,認為:一個上世紀初出生的美國學者,他能對我們國內今天的管理者提供多大的幫助呢?畢竟時代的進步,國情的不同,特別學校又不是企業(yè),工作環(huán)境有較大的區(qū)別。但我看了部分章節(jié)后,逐漸被德魯克教授的觀點深深吸引,他就像是我們當中的老同事,碰到一些管理問題時,沒有晦澀深奧難懂的理論,只是變換了一種角度,用一些生活中淺顯的案列,來說明一些我們從來沒有想到的新理念、新舉措。
目前,我在系部的管理工作中也碰到了一些“瓶頸”,雖然自己也很認真的去學習好的管理經驗,也處處以身作則、勤謹認真的工作,但是工作的效果并不讓人滿意。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認識到還是自己的管理有效性不高,沒有掌握方法與技巧,使得工作中一些環(huán)節(jié)達不到目標效果,最總影響到了整體工作的結果。下面談談我讀了這本書的一些感想。
一、現代組織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
在這本書中,德魯克認為現代組織中知識工作者的數量日益增多,知識工作者通常要與其他人的成果結合起來才能產生效益,因而管理者的作用日益凸顯。由于知識工作者難以監(jiān)督,因而組織效率將取決于組織成員能夠對自身進行有效的管理。現代組織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我個人認為這個觀點非常適用于學校今天的管理層,同樣是大量知識工作者的組織,其實學校也好、系部管理也好最主要的問題是怎樣貫徹好“自我管理”的思想,教師、班主任等這些崗位都是腦力工作者,無法像企業(yè)加工產品那樣可以用“合格產品”的計件模式去評測工作的效果,只能通過管理層的有效的管理,創(chuàng)建出“每個教職工都是管理者,都能實施有效的自我管理”的工作氛圍,才能真正發(fā)揮出每個教職工的作用。
二、有效的管理者來自于實踐的學習
一直以來,我認為管理講的是天分,講求的是個人才能,注重的是個人魅力,而書本的知識只是紙上談兵,無法真正在真實的管理中發(fā)揮作用。但是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我的想法卻改變了。德魯克講到的“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識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這些論述,激發(fā)了我學習管理的動力,并了解到卓有成效才是管理者所應追求的目標。一個人要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不但是先天天賦、個人才能、個人魅力,更要注重后天的學習和提高。雖然目前自己的管理工作碰到一些問題、挫折,但是每次問題的解決,不都是自己學習的過程嗎?不能被挫折打倒,但也不能在同樣的挫折上被打倒“兩次”,自己更要去學習、去總結失敗的經驗。
三、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培養(yǎng)五個思想習慣。
1、時間管理習慣,要學會善用時間。讀了德魯克先生建議管理者在時間上的一些做法后,我真正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人這一生的時間有限,用于工作的時間更為有限,對于一個管理者來說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時間里做出影響組織整體績效和成果決策的成就來,必須要做到善于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時間。我記得李濤院長經常在干部會上說這樣一句話“你們干部不能把自己的時間都花在事務性的工作上,要學會分配時間,多做一些資源開發(fā)、新專業(yè)建設、校企合作等這些重要的影響學校命運的工作”所以有效的管理不是自己每件事都過問、事無巨細都操心,而是善于分配時間,主要的時間段用于重點的工作項目,一些零散的時間可以處理事務性的工作。
2、績效管理的習慣,重視貢獻?!坝行У墓芾碚咭欢ㄒ⒅刎暙I,并懂得將自己的工作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德魯克先生的這句話直接道出了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只有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其本身的技術所限,才能看到組織的整體績效,才能使我們卓有成效。就像我在系部管理中,不要只看到本部門的工作效益,更要重視部門工作在學校今后發(fā)展未來中的貢獻,不能只看到個人的發(fā)展情況,還要看清個人在部門、學校工作中的位置和貢獻,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站的更高、看的更遠。
3、人員管理的習慣,善用人才。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充分運用每一個人的長處來共同完成任務”??梢?,管理者要想卓有成效,必須充分發(fā)揮人的長處,這樣整個組織才能得以卓有成效。組織里的每個人都是各有所長的,作為管理者,能夠充分了解到每個人的長處所在,并且想辦法使其長處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充分發(fā)揮上司所長、自己所長、同事所長,只有這樣才能使組織作為一個整體的戰(zhàn)斗力更強,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才能使管理卓有成效。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組織的突出特點正是內部成員所有長處的總和。發(fā)揮每個人的所長,也就是善用人才。
4、過程管理習慣,要事優(yōu)先。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那么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因為對于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即使在同一時間內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也不見得真能做好,至于同時做多件事情就更不必談了。為了達到卓有成效,有效地利用我們的才能,最好的辦法莫過于集中一個人的所有精力在一件事情上。所以管理者要本著“要事優(yōu)先”的原則,利用較長的連續(xù)性的時間優(yōu)先做對組織有大的貢獻的工作。德魯克先生幫助我們總結得出了幾條確定優(yōu)先次序的重要原則即:重視將來而不重過去;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德魯克告訴我們的“要事優(yōu)先,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原則,對于年輕的管理者來說更具有指導意義。他不僅給我們提供了決定優(yōu)先事情的原則,而且還教育我們要腳踏實地、一心一意地做好所面對的事情。
5、決策管理的習慣,有效決策。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一項有效的決策常常在多種不同且互相沖突的見解中產生,它決不會是一致意見的產物。德魯克先生通過研究發(fā)現,有效的決策者都具有相同的特性:他們在做出決策之前,都著眼于具有戰(zhàn)略性的最高層次的觀念性認識。隨后,他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者做出有效的決策時的五大特征,即:一是要確實了解問題地實質,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一項建立規(guī)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二是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應找出邊界件;三是要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么,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什么條件,然后再考慮必要的妥協(xié)、適應和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被接受;四是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zhí)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五是在執(zhí)行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從這部分的學習來說,我個人深刻認識來作為系部決策者,在我們決策時,要對事件本身有清醒的認識,了解實質,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做好前期的調研、分析工作,絕對不能做“拍腦袋”的決定。
以前自己在系部管理中,對于如何有效管理知之甚少,只知道自己認真負責、努力工作,在知人善任,發(fā)揮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做的也是很不夠的,閱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使我懂得要成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必須要有良好的習慣,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善于利用時間,集中精力于重要領域;知人善用,懂得放權;善于做出有效的決策。要實現這些,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身體力行,才能有新的收獲,成為卓有成效的人。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五
一、作者簡介及評價:
德魯克1909年生于維也納,著有數十部有關管理、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專著,大都成為管理者奉為圭皋的經典,并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發(fā)行全球。對世人有卓越貢獻及深遠影響,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德魯克以其建立于廣泛實踐基礎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現代管理學開創(chuàng)者的地位,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渡虡I(yè)周刊》稱其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經濟學人周刊》更稱其為“大師中的大師”。他被公認為是管理學科的奠基人,而且是有關現代組織及其管理方面的最有影響,讀者最廣泛的思想家和作家。德魯克同時還是多家有影響刊物(如《哈佛商業(yè)評論》)的專欄作者。
二、主要思想:
他首次提出了“組織”的概念和目標管理,率先對“知識經濟”進行闡釋。20,德魯克榮獲美國總統(tǒng)布什頒發(fā)的“總統(tǒng)自由勛章”。月11日,德魯克在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歲。德魯克開創(chuàng)了“管理學”這門學科,而“管理”曾經被認為是少數所謂的管理者的事情。德魯克最核心的思想之一是:“人人都是管理者”,至少,每一個人都需要“自我管理”,當目標一旦確定后,無論是個人目標、還是組織目標,行動起來的永遠是個體或個人,他們應該是這樣的:不是被別人驅趕著工作、而是自己驅趕自己奔向目標。
德魯克在《有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的序中說:一般的管理學著作談的都是如何管理他人,本書的目標則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個有能力管好別人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為好的管理者。
德魯克通過講故事般的敘述,以其卓越的睿智告訴人們: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效率的最關鍵因素;并不是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是有助于提高機構的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象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有效性雖然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德魯克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有效性是可以學會,但不是可以教會的。有效性是一種后天的習慣,既然是一種習慣,便可以學會,而且必須靠學習才能獲得。他認為一個優(yōu)秀的管理者必須具備以下五項主要習慣。
1、善于利用有限的時間
者最顯著的特點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時間。這包括三個步驟:記錄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時間,集中自己的時間,減少非生產性工作所占用的時間。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礎。
限,而且總有許多時間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設計有效的工作秩序,為自己設計優(yōu)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堅持這種秩序。
5、有效的決策
他認為,管理者的任務繁多,“決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務。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決策。決策是一套系統(tǒng)化的程序,有明確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驟。一項有效的決策必然是在“議論紛紛”的基礎上做成的,而不是在“眾口一詞”的基礎上做成的。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決策,而做出的決策都是重大的決策。
以上是對德魯克個人以及他的《有效的管理者》的認識。
三、個人啟示:
讀了德魯克的《有效的管理者》,給我啟發(fā)最大的是第二章《認識自己的時間》中的一段話:“管理好的工廠,總是單調無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那是因為凡是可能發(fā)生的危機早已預見,并已將它們轉化為例行作業(yè)了?!?/p>
發(fā)事件的機制。這是我們認識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將例外管理變成例行管理。
結合我國管理工作的種種案例,也充分證明這個道理。例如:過去政府應對許多特發(fā)性事件相對薄弱,平時疏于預防,而且政府行政結構對待突發(fā)性事件反映也不夠靈敏,人員也沒有具體分工,缺乏整體應對機制管理的有效性。直到從冰災,sars病毒的傳播,地震等各種事件相繼爆發(fā)后,才讓國家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因而開始逐步建立起這種規(guī)范管理,預防機構也逐步加強!從而促進實現了國家對突發(fā)性事件的應對管理的有效性等等。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六
一、作者簡介及評價:
德魯克19生于維也納,著有數十部有關管理、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專著,大都成為管理者奉為圭皋的經典,并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發(fā)行全球。對世人有卓越貢獻及深遠影響,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德魯克以其建立于廣泛實踐基礎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現代管理學開創(chuàng)者的地位,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渡虡I(yè)周刊》稱其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經濟學人周刊》更稱其為“大師中的大師”。他被公認為是管理學科的奠基人,而且是有關現代組織及其管理方面的最有影響,讀者最廣泛的思想家和作家。德魯克同時還是多家有影響刊物(如《哈佛商業(yè)評論》)的專欄作者。
二、主要思想:
他首次提出了“組織”的概念和目標管理,率先對“知識經濟”進行闡釋。,德魯克榮獲美國總統(tǒng)布什頒發(fā)的“總統(tǒng)自由勛章”。11月11日,德魯克在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歲。德魯克開創(chuàng)了“管理學”這門學科,而“管理”曾經被認為是少數所謂的管理者的事情。德魯克最核心的思想之一是:“人人都是管理者”,至少,每一個人都需要“自我管理”,當目標一旦確定后,無論是個人目標、還是組織目標,行動起來的永遠是個體或個人,他們應該是這樣的:不是被別人驅趕著工作、而是自己驅趕自己奔向目標。
德魯克在《有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的序中說:一般的管理學著作談的都是如何管理他人,本書的目標則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個有能力管好別人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為好的管理者。
德魯克通過講故事般的敘述,以其卓越的睿智告訴人們: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效率的最關鍵因素;并不是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是有助于提高機構的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象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坝行噪m然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德魯克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有效性是可以學會,但不是可以教會的。有效性是一種后天的習慣,既然是一種習慣,便可以學會,而且必須靠學習才能獲得。他認為一個優(yōu)秀的管理者必須具備以下五項主要習慣。
1、善于利用有限的時間
者最顯著的特點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時間。這包括三個步驟:記錄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時間,集中自己的時間,減少非生產性工作所占用的時間。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礎。
2、注重貢獻和工作績效
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柏暙I”是指對外界、社會和服務對象的貢獻。一個單位,無論是工商企業(yè)、政府部門,還是醫(yī)療衛(wèi)生單位,只有重視貢獻,才會凡事想到顧客、想到服務對象、想到病人,其所作所為都考慮是否為服務對象盡了最大的努力。有效的管理者重視組織成員的貢獻,并以取得整體的績效為己任。
3、善于發(fā)揮人之所長
德魯克認為,有效的管理者應注重用人之長處,而不介意其缺點。對人從來不問“他能跟我合得來嗎?”而問“他貢獻了些什么?”也不問“他不能做什么?”而問:“他能做些什么?”有效的管理者擇人任事和升遷,都以一個人能做些什么為基礎。
4、集中精力于少數主要領域,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
他認為,有效性的秘訣在于“專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當先”,而且“專一不二”。因為要做的事很多,而時間畢竟有限,而且總有許多時間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設計有效的工作秩序,為自己設計優(yōu)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堅持這種秩序。
5、有效的決策
他認為,管理者的任務繁多,“決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務。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決策。決策是一套系統(tǒng)化的程序,有明確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驟。一項有效的決策必然是在“議論紛紛”的基礎上做成的,而不是在“眾口一詞”的基礎上做成的。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決策,而做出的決策都是重大的決策。
以上是對德魯克個人以及他的《有效的管理者》的認識。
三、個人啟示:
讀了德魯克的《有效的管理者》,給我啟發(fā)最大的是第二章《認識自己的時間》中的一段話:“管理好的工廠,總是單調無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那是因為凡是可能發(fā)生的危機早已預見,并已將它們轉化為例行作業(yè)了?!?/p>
發(fā)事件的機制。這是我們認識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將例外管理變成例行管理。
結合我國管理工作的種種案例,也充分證明這個道理。例如:過去政府應對許多特發(fā)性事件相對薄弱,平時疏于預防,而且政府行政結構對待突發(fā)性事件反映也不夠靈敏,人員也沒有具體分工,缺乏整體應對機制管理的有效性。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七
正如本書前言推薦序四所說,管理的書籍基本上都是講如何管理別人,但本書講的是如何讓管理者管理自己,使管理者本身變得更加卓有成效。也正如德魯克在本書的前言中指出的:“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別人從來就沒有被真正驗證過,但管理者卻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這本書是關于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的書。
本書一共分為七章。前五章主要講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最后兩章講管理者如何做決策。
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所謂效率,可以說是“把事情做對”(todothingsright)的能力,而不是“做對的事情”(gettherightthingsdone)的能力。
知識工作不能用數量來衡量,也不能用成本來衡量。衡量知識工作主要應看其結果,而不是看機構的規(guī)模有多大或管理工作的繁簡。
管理者的時間往往只屬于別人,而不屬于自己。如果我們從工作的情形來替管理者下一個定義,我們簡直可以說他是組織的囚徒。
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運作”,除非他們敢于采取行動來改變周圍的一切。
對管理者的有效性而言,最重要的人物,往往并不是管理者直接控制的下屬,而是其他部門的人,即所謂“旁系人士”,或是管理者本人的上司。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與這些人主動接觸,不能使這些人利用他的貢獻,他本身就沒有有效性可言。
具體地說,在組織的內部,不會有成果出現,一切成果都存在組織之外。
下列五項是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yǎng)成的習慣: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么地方。
2.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和下屬的長處。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數重要的領域,在這少數重要的領域中,如果能有優(yōu)秀的績效就可以產生卓越的成果。
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善于做有效的決策。
第二章掌握自己的時間
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開始就著手工作,他們往往會從時間安排上著手。這三個步驟,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礎:
1.記錄時間
2.管理時間
3.統(tǒng)一安排時間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時間是一項限制的因素。任何生產程序的產出量,都會受到最稀有資源的制約。而在我們稱之為“工作成就”的生產程序中,最稀有的資源,就是時間。
這一點我非常欣賞現在的一位同事,她對時間的管理相當有條理,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好,工作效率也自然非常高,產出也是非常驚人。比如我們都知道在某段時間,我們最應該做的工作和事情是什么,但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被其他的事情打斷或者分心,而她可以迅速投入高效的工作狀態(tài),并且可以一直拒絕任何事情打擾,全神貫注地專注于該項工作。同時,這種條理性高效性也會貫穿整個工作,小到工作資料文檔的規(guī)整、桌面的整齊程度、高效輔助工具的使用程度及利用率都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huán)。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她真的很少加班,但總是把所有重要的工作完成得很好,并且能很好地把握工作的進度和做到方向不偏離。
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須能將時間做整塊的運用。如果將時間分割開來零星使用,縱然總時間相同,結果時間也肯定不夠。
第三章我能貢獻什么
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所謂有效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內容、工作水準及其影響
2.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包括對上司、對同事和對下屬
3.各項管理手段的運用,例如會議或報告等
第四章如何發(fā)揮人的長處
堅持因事設人而非因人設事,大致來說,四個原則: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會將職位設計成只有上帝才能勝任。
2.用人所長的第二個原則是:職位的要求要嚴格,而涵蓋要廣。
3.第三個原則,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時,會先考慮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慮職位的要求是什么。
4.第四個原則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在用人所長的同時,必須容忍人之所短。
有效的管理者,通常有一套與眾不同的考評方式,第一步是列出對某人過去職務和現任職務所期望的貢獻,再把某人的實際績效記錄與這項期望貢獻相對照,然后檢討下面的四個問題:
1.哪方面的工作他確實做得很好?
2.因此,哪方面的工作他可能會做得更好?
3.為了充分發(fā)揮他的長處,他還應該再學習或獲得哪些知識?
4.如果我有個兒子或女兒,我愿意讓我的子女在他的指導下工作嗎?
身為他人下屬者,尤其是年輕、聰明和有志向的人,通常都會以一位有魄力的上司為楷模而塑造自己。所以,一個組織如果有一位具有魄力但很腐敗的管理者,恐怕這是最糟的事了。像這樣的人,如果他自己單干,也許還可以;如果是在一個組織里,但是不讓他管轄別人,也許他還能得到容忍;可是如果在組織中叫他當權,那就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了。
正直的品格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一個人如果缺乏正直和誠實,則足以敗事。所以人在這方面的缺點,不能僅視為績效的限制。有這種缺點的人,沒有資格做管理者。
第五章要事優(yōu)先
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總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firstthingsfirst),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doonethingatatime)
第六章決策的要素
決策的五個要素
1.要確實了解問題的性質,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一項建立規(guī)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
2.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的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應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
3.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么,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哪些條件,然后再考慮必要的妥協(xié)、適應及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能被接受。
4.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zhí)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
5.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第七章有效的決策
個人見解和決策的關系
決策是一種判斷,是若干項方案中的選。所謂選擇,通常不是“是”與“非”間的選擇,最多只是“大概是對的”與“也許是錯的”之間的選擇。
反面意見的運用
第一,唯有反面意見,才能保護決策者不致淪為組織的俘虜。
第二,反面意見本身,正式決策所需的“另一方案”。
第三,反面意見可以激發(fā)想象力。
決策與電腦
第八章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
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1.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記錄好時間的使用情況。
2.管理者應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
3.充分發(fā)揮人的長處。
4.“要事優(yōu)先”和“掌握自己的時間”互為呼應。
5.有效的決策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動。
[有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八
看到了關于用人方面的說法。德魯克認為,人無完人。用人應當重點發(fā)揮人的長處而不要盯著短處。“樣樣皆通”很可能意味著一無是處。但是傳統(tǒng)的西方企業(yè)的用人方法,或者是績效考評方法,往往會導致“沒有缺點的人”,結果也就是“僅僅符合最低要求的人”。而日本企業(yè)則因為不能因為某人績效不好而降級或者開除,所以干脆沒有考評制度。德魯克很懷疑日本企業(y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這種文化有關。
相比之下,以前的民營以及日資企業(yè),倒是因為沒有這么全面的評估,大家沒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可以更專心地投入在工作上。
東西方的企業(yè)文化真的是截然不同。根本原因可能是,西方人認為人性本惡,而東方人認為人性本善。西方企業(yè)不相信員工會自覺地努力工作,所以注重用制度防止員工偷懶,也就是重法治,而東方企業(yè)則相反地,重人治。很難說兩個方向誰更好。我現在注意到的是,東方企業(yè)正在引進西方企業(yè)完善的制度,而西方企業(yè)則對管理者提出了很多新的可以認為是人治的要求。
希望我在接觸了這些不同的企業(yè)文化后,會成為更完美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九
在這本薄薄的書里,作者提出一個重要的定律: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效率的最關鍵因素。因此,在管理別人之前,你必須學會管理自己。德魯克也給出了有效管理者必須養(yǎng)成的五種習慣:正確統(tǒng)籌時間;致力于對外界的貢獻;重視發(fā)揮長處,把工作建立在優(yōu)勢上;集中精力在少數主要領域;做有效地決策。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備以下6個特征:
1、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審慎的設定工作的優(yōu)先順序,隨時進行必要的檢討,毅然決然地拋棄過時的任務,推遲做那些次要的任務;時間是最為珍貴的資源,必須極為仔細地使用它。
3、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所能做出的貢獻在于:創(chuàng)造新思想、愿景和理念。原則是我能做哪些貢獻?為了達成整體目標,如何激勵他人做出貢獻?目標在于提高整體績效。
4、選用高層管理者時,應注重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知道,沒有人能永無過失。人無完人,即使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點。要關心一個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充分集中人員的知識和技能,利用這些優(yōu)勢達成組織的目標。
5、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有選擇地搜集需要的信息。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過多的信息會導致混淆和混亂。
6、只做有效的決策。
《有效的管理者》以一種非常簡明實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方法。
總結了時間管理的精髓。它的課題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即自我管理。盤點自身的資源,投入到有價值的事情,創(chuàng)造某些附加值。生命給了我們什么資源呢?時間!我們的一生就是對時間的支出。要事優(yōu)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務的先后次序,是和時間管理關系比較密切的話題之一。能從眾多的任務中進行分解篩選,通過授權或其他方式排除該親力而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須具備而且要表現優(yōu)秀的一種能力。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十
有效經理人的基本特征:團隊能量管理
能量損耗是怎么回事??
損耗能量的行為類型?
攻擊的行為模式?
妥協(xié)的行為模式?
妥協(xié)的行為模式產生的原因是害怕陷入得與失的境地,害怕投入很多情感和精力。?
反復無常的行為模式?
重新捕捉流失的能量?
能量流失行為必須被識別和接受。企業(yè)流失的能量就是個人流失能量的總和。?
第三步就是查明原因并做出對策。包括以下提供的建設性的行為模式 :?
做決定,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承擔風險。?
積極地使用系統(tǒng)和程序。?
設定清晰的目標。?
在沒有障礙的情況下監(jiān)控業(yè)績和保持控制力度。?
公正而不失尊嚴地對待別人。?
勇敢說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靈感。?
對每個經理來說,最有效的行為應隨著工作、員工、系統(tǒng)和企業(yè)文化的變化而變化。防止能量的流失就意味著幫助每個人看見自己能量損耗的.方向,并為他們提供減少能量損耗的良方。
一直以來,我們在管理中耗費了極大的精力,也做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是成效卻不盡如人意。近30年來,中國企業(yè)?的經理人在不斷學習各種方法與新理論。但是,如同中國企業(yè)界人士翹首以望杰克·韋爾奇中國之行最終感受到的是失望一樣,人們發(fā)現,韋爾奇神話無法在我們身上實現。難道是這些理論錯了?沒有。難道是我們沒有學到真東西?也不是。那些理論都是對的,也是真的,但是問題在于,我們自己對于管理的理解只對了一半。
管理最為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人們聯系在一起工作,共同實現組織目標。因此,怎樣提高組織整體力量就成為管理中永恒的主題之一。如果是這樣的話,管理者?就承擔了這個最重要的使命:提升整體的力量,延續(xù)個體的價值。
傳統(tǒng)的管理者的第一個特征:專注于煩瑣的事務,因為他們只是關心發(fā)生的事務,所以這些管理者所有的時間都在處理別人的事情上,簡單地說就是傳統(tǒng)的管理者的時間屬于別人。
傳統(tǒng)管理者的第二個特征:身在崗位上,處在什么崗位上,就用什么樣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問題,所以導致部門之間的不合作,導致很多管理者“屁股指揮腦袋”,不知道整個系統(tǒng)所需要的條件是什么。
傳統(tǒng)管理者的第三個特征:只專注于事務,忽略了對人的培養(yǎng),他們總是認為沒有人能夠成長起來,下屬總是不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在觀察德魯克先生所描述的傳統(tǒng)的管理者的時候,我很認同,因為我發(fā)現大部分的管理者都具有德魯克先生所描述的傳統(tǒng)管理者的特征,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的管理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那么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呢?
有效管理者的第一個特征:進行時間管理。有效的管理其實是時間管理,他們能夠確定重要的事情,確定優(yōu)先順序,確定重要的事情一定會有合適的時間進行安排,確定每一件事情都有時間的設定,都能夠合理地解決。在有效管理者那里,不存在“忙”這個概念,所有的事情都會有序和合理,進而也就有效。
有效管理者的第二個特征:系統(tǒng)思考。對于每一個人而言,如何在組織里發(fā)揮作用,如何尋找到合適的位置,取決于如何思考,如果不能夠認識到個人和組織的關系,不能夠認識到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無論這個人能力多強,也無法發(fā)揮作用。只有認識到整體最大,局部和個人服從于整體的時候,借助于整體的力量,局部和個人才會發(fā)揮最大的效能。
有效管理者的第三個特征:培養(yǎng)人。對于人的培養(yǎng)是管理者最根本的職責所在,如果可以讓每一個成員成長起來,管理的績效就會得以發(fā)揮,如果可以讓每一個成員勝任職責,組織的效率就會提升,因而培養(yǎng)人是有效管理者的特征。
一個優(yōu)秀的管理者必須是有效的促進者,這是企業(yè)追求卓越的需要,也是管理者本身崗位職責的要求。企業(yè)的運作,不只是個人的行為,更需要團隊的協(xié)同和努力。在企業(yè)運作過程中,管理者就必須始終不逾地致力于促進。促進就是一個人幫助其他人完成工作,并改進他們一起工作的方式的過程。通過促進,形成整個企業(yè)或者某一團隊的有效協(xié)作氛圍。有效的促進者,通常表現出如下的特征:
1.具有重視協(xié)作價值的管理理念;
2.能夠理解并關注幫助其他人創(chuàng)建良好關系并完成工作的價值;
3.能夠體會成為一個支持者、促進者的工作貢獻;
4.善于以幫助和促進的方式進行管理工作;
5.不僅將自己作為團隊一分子,更作為團隊共同進步的工具;
6.對所有團隊的目標和價值具有明確的定義;
7.始終關注各個層面的運作情況,更善于深思熟慮;
8.積極地傾聽團隊的意見,幫助團隊高效地處理沖突。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十一
故事
有七個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顯然粥每天都不夠。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于是乎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然后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里全是涼的。最后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分析
管理的真諦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就是建立一個象“輪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樣合理的游戲規(guī)則,讓每個員工按照游戲規(guī)則自我管理。游戲規(guī)則要兼顧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并且要讓個人利益與公司整體利益統(tǒng)一起來。責任、權利和利益是管理平臺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責任,公司就會產生腐-敗,進而衰退;缺乏權利,管理者的執(zhí)行就變成廢紙; 缺乏利益,員工就會積極性下降,消極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責、權、利”的平臺搭建好,員工才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怎樣才能當個好的管理者?
首先,管理者要具備這些素質:
(1)、企業(yè)管理者必須具備堅定的管理意識。
一個管理者只要有一天是管理者,他就必須堅定自己管理理念,貫徹自己的管理意志,不能有絲毫搖擺。
(2)、企業(yè)管理者必須具備建立起自身的管理文化并使之成為一種有效的體系。
作為一個管理者,必須有自己的管理體系,進而形成自己的管理文化。簡而言之就是“先思想后換人,不換思想就換人”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一個人上臺以后,根據自己的喜好,不分青紅皂白就換人。我的觀點,如果你做為領導到一個地方去任職,如果你只帶一個人去,那就說明只有一個人是你的人;如果你一個人都不帶,那么大家都是你的人。
(3)、企業(yè)管理者必須具備激勵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第一、激勵作為一種資源,它能使人的資源增大,人的才干增大,能夠激發(fā)團隊中每一個成員的能量,進而轉化為生產力。因此,激勵對于一個單位或一個組織的管理者來說非常重要。諸葛亮曾經說:“揚善于公營,懲惡于私室。”在公開場合贊揚一個部屬的長處或成績和在一個比較私密的地方批評和糾正下屬的錯失均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激勵??梢韵胂笕绻粋€部屬整天抬不起頭,稍有差池,你在大庭廣眾之下訓他一頓,那他要么反感你,要么消積怠工。所以作為一個組織領導者必須懂得激勵。由于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知識才能,又彼此都有自己的性格,這樣集體才能體現多樣和活力。
第二、對于一個管理者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是否直接去控制部屬,而是能否與其它部門的人(也許是同級也許是上級)和-諧共處。管理者不是管理事的能力,而是管理人的能力,這對于一個企業(yè)管理者最容易陷入復雜的人際關系處理之中。管理者需要有一套科學的判斷標準,針對重要的事情去做,達到有效性。這需要有總裁、經理、主任、主管、職員之間的分工,并承擔不同貢獻責任。一個有效的管理者不但要懂得去調動下級的積極性,而且要懂得去調動同級和上級的積極性,讓他們?yōu)槟闼?。如果自己不能與這些人共處,等于不能有效利用這些人為你產出,為你貢獻。這是講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是不但要有能力讓部屬為你做貢獻,更應該會利用同級,甚至是上級。我的經驗是把同級當上級,把下級當同級,同級多商量,多聽取他們的意見,他們會為你反饋,多與他們溝通,對他們充分的尊重與認同,就可以增加許多無形力量.
(4)、一個管理者要防止患主觀臆斷的毛病。
所羅斯有一名名言:“模型不能代表一切”。現在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會讓人產業(yè)更多的依賴數據分析,而忽略現實環(huán)境的變化,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銀行的監(jiān)管不但有現場監(jiān)管還要有許多非現場監(jiān)管的原因。
如何做一個有效的管理者。
達到有效管理當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學而后能的本領。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我總結了如下幾點:
首先,企業(yè)管理者必須懂得有效管理時間。
管理者必須懂得尋找自己時間,駕馭時間和駕馭他人,而不采取來了什么就干什么的態(tài)度;如果這樣的話,遲早都會讓自己陷于事務中不可自撥。如果我們用這樣的標準來定義管理者的話,那管理者只是組織者的服務,被組織所控制的人。這一點處在公司的低層體會少些,越往高層體會越深,越往低層體會越少,這就是說管理者不是所有時間都是自己的。因此,要學會讓下屬和秘書安排工作,不要占用自己過多的時間,使自已可以把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工作中去,讓自己的工作變得有效性。
其次涉及的問題是我們對資源的節(jié)約,對成本的計算。
第三、完善個人的學識和修養(yǎng),勇于負責,善于用人,樂于助人,提升個人魅力。
1、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有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有正當的人際關系。許多人不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在眾人面前、在高端客戶面前,在政府官員面前,不知所為,不知所措,一無是處。也有些人雖然懂得待人接物,但也不能擁有良好人際關系,我們同樣屢見不鮮。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在與你陪多少效率(時間),說多少話,而是對他人對工作首先必須有貢獻的內涵。作為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必定擁有良好人際關系,成功的管理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能真誠待人,令人樂于接近,能隨時隨地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能與他人密切合作。必須具備有效的雙向溝通。如果上下級之間的溝通處在一種居高臨下的姿勢,這種溝通永遠不會成功。經驗告訴我們,管理者與部屬的意見往往是極不相同的。當聽到不同聽見的時候不生氣,不亂發(fā)脾氣,不會有成見。事實上,上級對部屬越想說得厲害,部屬越是聽不進去,原因是部屬只希望聽有自己所希望聽到的東西。 越是與他們的主管意見不同,越是能干的部屬,越是能干的部屬越容易出現相反意見,他們越是愿意為自己的意見和行為負責。
2、要有團隊的精神,每個人都可以形成貢獻習慣,甚至要形成近乎天性的選擇。
一個組織必須有不同類型和專業(yè)的人才組成,各路英雄的合作,貴乎自發(fā)自愿,貴乎依循情勢、邏輯和任務的需要。如同是醫(yī)院的手術室,有主刀、主麻、護士等等,如果他們從組織架構的角度來說,他們各有各的上級主管,各自隸屬不同的部門,互不隸屬的,就是為了共同的目標(把病人治好)一起來工作。如果大家的'合作貴乎自發(fā)自愿,就如我前面所說的貢獻的精神,那么則是病人的福音;如果主刀與主麻不和,主刀與護士長不和,那將會出現大問題。合作就是要讓各方都不會覺得在受誰的指揮和管理,只知道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養(yǎng)成一種近乎天性和習慣上。如果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則效率就體現出來了。當然,一個組織不團結,往往就是出現在主管個人身上,一般是多得小勞,多表現自己少表現別人,多出頭少干實事,這種人一定是沒有好的人際關系。
3、要充分鼓勵個人的發(fā)展,我們那種體制下(指計劃經濟時期,國家統(tǒng)包統(tǒng)分),個人的天賦是很難有一個機會來發(fā)展自己所學所專。人才競爭就是人盡其才、盡賦其職。一個組織一個企業(yè)就是千方百計地發(fā)展員工的才能,要從戰(zhàn)略的目標來培養(yǎng)高學歷高素質人才,要求每一個人都要盡其所能地發(fā)展才能,所設定的目標必須是最好的。要求每人都要有專長,當然也包括管理者本身。尋求自我發(fā)展不僅僅是個人的要求,更是組織發(fā)展的基礎。一個管理者如果對自己要求嚴格,那必將是一個杰出的人才;一個平庸的人是沒有凝聚力的人,如果對自己要求不嚴那就會停止成長。
4、企業(yè)管理者必須具備“識人于先”的能力。
一是要做有“用人之長”的管理者,第一個問題就是“擇人”,這就要求我們有“識人在先”的本領。用人的決策不在于克服一個人的多少短處,一個管理者的長處不是發(fā)現別人有多少缺點,不是在克服他的多少缺點,而是發(fā)揮他的長處。而且,所謂樣樣都是必然是一無所是,才干越高的人往往也是缺點越明顯的人,如果一位管理者只能見人之短不能見人之長,本身也是一個弱者。事實上是很少發(fā)生一個部屬的才能光輝掩蓋上級主管的,當然一個管理者并不是不能對部屬對缺點進行評估,對他的缺點是可以進行科學的評估。
5、企業(yè)管理者處事必須公平公正。
對下屬的各項評估必須做到公平公正,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與自己最直接下屬不能有太親密的關系,要與其他人同等的距離,就必須對自己直接下屬做到一視同仁,他們之間沒有親疏內外之分,但是有骨干與非骨干之分,這一點同樣適合于國企和私企。
6、提撥人才應該以有為者為先,對于一個無為管理者必須讓他離開這個崗位,以免延誤工作,這也是一個堅定管理意志的重要一點。
重視貢獻者必是為成果負責之人,不管職位高低,他仍屬于"高層管理者"。
閱讀此書,便能窺探出管理學之精髓。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身體力行,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別人從來就沒有被真正的驗證過,但管理者卻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實際上,在工作中讓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們的同事和下屬,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就比如你要教導孩子不要在外面搗蛋,若自身都沒有做出好的榜樣,沒有自身約束力,孩子會聽從大人的話嗎同樣,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會給其他人樹立錯誤的榜樣。
何謂管理者:在一個組織里,如果一位工作者能夠憑借其職位、崗位和知識,對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地影響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么他(她)就是一位管理者。
書中,一直重復兩點:1.管理者的工作應該是卓有成效的;2.卓有成效是可以學到的。也就是說,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須做到的事情。
實踐證明,卓有成效是完全可以學會的。只要我們中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卓有成效,平凡者定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yè)。
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記錄好時間使用情況。這是件枯糙的工作,卻不是一件無用的工作,假如持之以恒嗎,雖不敢說立竿見影,收獲卻也會很大。每天做好記錄好時間使用情況,如同記流水賬,然后便去分析流水賬,消除不必要的時間浪費現象,決定哪些問題是重要的應該優(yōu)先處理,之后才處理那些次要的問題。通過這樣來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好時間這個最為珍貴的緊缺的資源。
優(yōu)秀的管理者能使下屬也變的優(yōu)秀,能夠充分激發(fā)別人的長處。同時,這也是管理者在行為上必須具備的根本態(tài)度。這樣的要求,就是對管理者本人及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其自身價值的體現。
另外,管理者的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動。書中談到五要素
1要確實了解問題的性質,是經常性的,還是突發(fā)性的,用制定規(guī)范解決,還是根據實際情況個案處理。
2要確定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條件,哪些是原則性,哪些可以隨機應變。
3仔細思考解決方案。那些條件必須堅持?立場,那些可以讓步,程度如何。
4決策方案配合執(zhí)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
5執(zhí)行中的重視反饋,來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管理者的自我提高往往要比卓有成效的訓練顯得更為有效。首先得要有知識和技能。管理過程中,必須養(yǎng)成許多新的習慣,改掉過去一些不良的習慣。
有效自我管理的過程也是自我提高的過程,在自我提高的過程的同時整個企業(yè)隨著慢慢成長成熟起來。所以有效的管理,是組織發(fā)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整個組織的績效水平全面提高之處。優(yōu)秀的管理者更能使企業(yè)有凝聚力,戰(zhàn)斗力,充分發(fā)揮管理者自己及他人的長處,幫助企業(yè)抓住機會并獲得成功?。通過強調貢獻,使自身的價值轉化組織成果。
在日常工作中,做事的風格及態(tài)度往往決定工作成效的關鍵因素;態(tài)度決定高度,并不是只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即使沒有所謂的職權,自己能用積極的態(tài)度像管理者一樣的工作和思考,一天8小時的上班時間內將工作效率發(fā)揮到極致,能為組織做出突出的貢獻,那你便是成功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十二
根據mba專業(yè)老師的推薦,有幸拜讀了德魯克大師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可謂受益匪淺。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這本書主要內容是:管理者必須學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從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開始,通過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做好決策,要事優(yōu)先,讓自己的工作有貢獻值,并能夠用人之長,激發(fā)別人的潛質,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績效。而我認為,要取得最佳績效,這與個人的素質修煉、經歷認知、融會貫通、有效溝通、身體力行等密切相關。而其中,掌握基本的業(yè)務信息、操作規(guī)則和每個組織的文化底蘊,進行有效決策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通過學習,我感觸頗深,認為要當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做到:
1、具有明確的目標:通過目標的確定讓自己的工作具有計劃性,把自己的日常工作與目標掛鉤,心系責任,勤奮努力,通過各項工作的開展圍繞目標不離不棄,日常工作計劃的執(zhí)行到位,也就是做好oec,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保證工作目標的實現,并通過實現小組織的.目標,來保證實現組織的整體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加強溝通和組織內部的互相認同、團隊合作、自我激勵和人才培育是實現組織目標的根本措施。
2、做好時間管理:書中所說的某公司董事長所想的三部分時間的安排都不能兌現,某大公司負責人經常參加對公司發(fā)展沒什么好處的應酬,可想我們普通管理者的時間管理會有多么難,會經常被上司干擾,計劃工作難以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工作有計劃、時間有管理、溝通要及時的重要性,學習那個財務經理用一個通知方式解決會議時間過長、同時兼顧他人不會覺得被忽視以及某公司三個部門合并的做法,實在必要。合理安排臨時性工作,忙而不亂,抓住核心工作的進展,不讓自己的時間被外界所左右,是讓自己的工作有序進行的基礎,是保證工作實現最佳績效的根本措施。
3、用人之長,建好團隊: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合理搭配班子、進行性格互補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發(fā)潛力,做好授權和及時溝通,就像越南叢林作戰(zhàn)的青年上尉尚未所說的游擊戰(zhàn)中,每個人都是管理者一樣,必須根據現場和形勢,區(qū)別對待;學習那個財務出身的新總經理一心為公司發(fā)展想方設法關注青年人才的做法,還要學習那個將自己一個文件處理部門轉變成銀行的推銷部門的做法。而保證團隊協(xié)作和公平競爭,并進行及時激勵,才能建立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取得最佳績效。
4、關注經營核心,發(fā)揮集中優(yōu)勢,進行有效決策:管理者應該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響經營結果的核心業(yè)務上,著眼于戰(zhàn)略目標,著手于戰(zhàn)術策略和行動措施,按時間管理四象限法處理好輕重緩急的工作,并且充分利用自己專業(yè)學歷、經歷特長,做好綜合分析和換位思考,善于以史為鑒、總結經驗,檢討自己,把握機遇,有膽有謀,大事宜簡,小事宜柔,進行及時有效的決策,方能成就大業(yè)。學習那位醫(yī)藥公司能夠分析全世界藥品消耗趨勢,研發(fā)突破領先并結合某國健康保險的宏觀思路和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思維方式,超前思維、準確定位,必然發(fā)展不斷。還有美國貝爾公司組織管理架構的調整策略,帶來了集權和管理方式、經營發(fā)展的良好結局。要深刻的以非洲兩個熱帶水果加工廠中一個廠因管理和決策不到位引發(fā)的難以全身而退的慘痛教訓。
5、大事講原則,小事講方法:責任與義務同在,關注結果,更要講究方法策略。同樣是為了讓下屬認知不足,提高業(yè)務操作水平,批評和表揚甚至兩者結合用漢堡包的方法效果不會是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為了結果采取一個下屬接受、認同并能積極付諸行動的方式。從書中的案例日本人只看員工優(yōu)點不重員工缺點、“終身雇傭”的晉級制度可以看出,管理方法的不同,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十三
許多有效的管理者都經常保存這樣一種時間記錄本,并每月定期拿出來看看。至少,有效的管理者每年定期做時間記錄兩次左右,每次持續(xù)三至四星期。每做完一次這樣的記錄,他們再重新考慮和規(guī)劃自己的時間表。但是,六個月后,他們肯定都會發(fā)現,他們有逐漸陷入把時間浪費在瑣事上的情況。時間的利用情況,定會隨著實踐得到改善。但是,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管理時間,才能避免讓時間聽其自然發(fā)展的情況。
二、關于企業(yè)文化
“誰必須使用我的產出,才能使之有效?”
這個問題直接表明,與之有關的重要任務,并不在本組織范圍之內,既不是上面的個別管理者,也不是下面的個別管理者。它把知識組織的現實情況突出出來:有效的工作,實際上,是由具有各種不同知識和技能的人們共同完成的。這些人是自愿在一起配合工作的,他們這樣做,是根據情況的必然發(fā)展和任務的需求,而不是根據正式的法定結構范圍。
例如,在醫(yī)院里——醫(yī)院也許是現代知識組織中最復雜的——護士、營養(yǎng)學家、理療醫(yī)生、藥劑師、x光醫(yī)生、藥理學家、病理學家,和一系列其他衛(wèi)生保健專業(yè)人員,必須圍繞著同一個病人工作,極少需要任何人進行有意識的指揮或管理,。然而他們必須為一個共同目的一起工作,并且是根據一個總的行動計劃:醫(yī)生的治療處方。在組織結構上,他們各自向自己的負責人匯報工作。作為一個“專業(yè)人員”,每個人都根據自己所精通的專業(yè)知識進行工作。但是,每個人又要根據某個病人的特定情況、條件和需要,經常同別人交換情況。否則,他們的努力很可能有害無益。
在一家醫(yī)院里,如果重視貢獻已成了人們固有的習慣,大家互相配合協(xié)調工作,則幾乎不稱其為問題。在其他醫(yī)院里,盡管行政當局通過各種委員會、職工會議、公報、號召等,竭力去實現信息交流和協(xié)調工作,但無論是觸類旁通的信息交流,還是自發(fā)地自我組織成為以任務為中心的協(xié)作集體,都不會出現。
三、關于用人
完成任務的自然順序則是,先有工作空缺然后再無色一個人去補上。這種做法極易把人引入歧途,即物色“勉強稱職的人”——合乎最起碼要求的人選。這樣選出的人,當然總是平庸之輩。
醫(yī)治這種弊病,有個廣為宣傳的“療法”,那就是因人設事。但是,這種療法,比疾病本身還糟糕——或許一個非常小和非常簡單的組織,有可能例外。職務應該是客觀的,也就是說,職務是由任務,而不是由人決定的。
因人設事行不通的原因是,在組織內,一項職務的界限、結果和地位所發(fā)生的每一變化,都會引起整個機構的一系列連鎖變化。組織內的各種職務,都是相互依賴和交織在一起的。人們不能僅僅為了要替換某一個人的某一職務,而變更每一個人的工作和責任。因人設事的結果,幾乎可以肯定,會造成職務的需求和現有人才之間的更大脫節(jié)。為了安全插某一個人,十幾個人都要變動工作,受到牽連。
“考察組織的好壞,不是看它是否有天才,而是看它是否有能力是平常人取得不平常的成績?!?/p>
用人所長的第二條原則,是每項職務都必須在要求高低和范圍大小上有伸縮性。然而,多數大型組織都不采取這種用人政策。他們傾向于把職務的范圍限制得很小,似乎只有那些在一定的時間,按特定工作進行設計和加工的人們,才能做這項工作。
四、關于考核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用人時他們必須首先了解某個人能干什么,而不是先看某個職務要求什么。這就是說,早在安排某個職務的決定之前,他們就對人的情況有過考慮,而且這種考慮與職務安排無關。
這條原則,是今天廣泛采用的人事考核制度的依據,特別是用來定期考核知識工作者的依據。人事考核的目的是,必須對某人進行考核之后,才能決定他是否是晉升的合適人選。
實際上,許多管理者根本不理考核制度要他們做的那一套,他們根據自己的敏銳直覺。他們認為,當面考核毫無意思,因為它的重點也是找下級的缺點、毛病和錯誤。這種看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像醫(yī)生幫人看病那樣。但是,如果把醫(yī)生同病人之間的關系用于上、下級關系上,那他們幾乎不可能在一起工作下去。所以,管理者不肯用規(guī)定的考核制度是不足為奇的。
五、關于有效決策
有效的決策人,因而總要設法引出不同意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是他不致被表面有理,實際不正確或不完善的意見所騙。不同意見可以使他有選擇余地,可以經過選擇才做決策。不同意見可以使他有幾個可選擇的方案,當決策在執(zhí)行過程中發(fā)現有缺陷或錯誤時,他不致在大霧中失去方向。不同意見也可以迫使他自己和他的同事去想象。不同意見把近似有理的決策轉化為正確的決策,進而轉化為良好的決策。
有效的決策人,既不能一開始就認為,某個行動方案的建議是正確的,所有其他方案一定是錯誤的;也不能一開始就認為,“我是對的,他是錯的?!彼麘紫日页鋈藗兂植煌庖姷脑?。
六、全文總結
1、通向有效性的第一步是個方法問題:記錄時間的實際使用情況,消除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2、第二步是要求管理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貢獻上。到了這一步,管理者就要約束自己,考慮組織聘請自己擔任管理工作的原因和他應該作出的貢獻。最重要的,這些問題,要求管理者承擔責任,而不是以做下級自居,僅滿足于自己能“取悅上級領導”。換言之,如果管理者是自己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都集中在貢獻上,他就必須要考慮目的和結果,而不是僅考慮方法。
3、發(fā)揮人之所長。管理者如果發(fā)揮人之所長,他就使個人的目的和組織的需要,個人的能力和組織的成果,個人的成就和組織的機會都結合起來了。
4、“重要的事情先做”。
5、有效的決策。
關于管理者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依靠自我培養(yǎng),而不是靠培訓。他必須要掌握知識和技能。他必須在任職期間,養(yǎng)成許多新的工作習慣,還必須不時地擯棄一些舊的工作習慣。除非管理者首先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有效性,否則,不管他本人多厲害,這對他也是沒有用處的。
組織并不會因為擁有更優(yōu)秀的人才,而更為有效。它們擁有優(yōu)秀人才,是因為它們激勵人們按照他們的標準、習慣和風氣去進行自我培養(yǎng)。其結果是,個人都對自己進行優(yōu)秀的、集中的、有目的的自我培養(yǎng),使自己成為有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十四
德魯克1909年生于維也納,著有數十部有關管理、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專著,大都成為管理者奉為圭皋的經典,并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發(fā)行全球。對世人有卓越貢獻及深遠影響,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德魯克以其建立于廣泛實踐基礎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現代管理學開創(chuàng)者的地位,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渡虡I(yè)周刊》稱其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經濟學人周刊》更稱其為“大師中的大師”。他被公認為是管理學科的奠基人,而且是有關現代組織及其管理方面的最有影響,讀者最廣泛的思想家和作家。德魯克同時還是多家有影響刊物(如《哈佛商業(yè)評論》)的專欄作者。
他首次提出了“組織”的概念和目標管理,率先對“知識經濟”進行闡釋。2002年,德魯克榮獲美國總統(tǒng)布什頒發(fā)的“總統(tǒng)自由勛章”。2005年11月11日,德魯克在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歲。德魯克開創(chuàng)了“管理學”這門學科,而“管理”曾經被認為是少數所謂的管理者的事情。德魯克最核心的思想之一是:“人人都是管理者”,至少,每一個人都需要“自我管理”,當目標一旦確定后,無論是個人目標、還是組織目標,行動起來的永遠是個體或個人,他們應該是這樣的:不是被別人驅趕著工作、而是自己驅趕自己奔向目標。
德魯克在《有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的序中說:一般的管理學著作談的都是如何管理他人,本書的目標則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個有能力管好別人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為好的管理者。
德魯克通過講故事般的敘述,以其卓越的睿智告訴人們: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效率的最關鍵因素;并不是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是有助于提高機構的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象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有效性雖然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德魯克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有效性是可以學會,但不是可以教會的。有效性是一種后天的習慣,既然是一種習慣,便可以學會,而且必須靠學習才能獲得。他認為一個優(yōu)秀的管理者必須具備以下五項主要習慣。
1.善于利用有限的時間
者最顯著的特點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時間。這包括三個步驟:記錄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時間,集中自己的時間,減少非生產性工作所占用的時間。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礎。
2.注重貢獻和工作績效
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柏暙I”是指對外界、社會和服務對象的貢獻。一個單位,無論是工商企業(yè)、政府部門,還是醫(yī)療衛(wèi)生單位,只有重視貢獻,才會凡事想到顧客、想到服務對象、想到病人,其所作所為都考慮是否為服務對象盡了最大的努力。有效的管理者重視組織成員的貢獻,并以取得整體的績效為己任。
3.善于發(fā)揮人之所長
德魯克認為,有效的管理者應注重用人之長處,而不介意其缺點。對人從來不問“他能跟我合得來嗎?”而問“他貢獻了些什么?”也不問“他不能做什么?”而問:“他能做些什么?”有效的管理者擇人任事和升遷,都以一個人能做些什么為基礎。
4.集中精力于少數主要領域,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
他認為,有效性的秘訣在于“專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當先”,而且“專一不二”。因為要做的事很多,而時間畢竟有限,而且總有許多時間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設計有效的工作秩序,為自己設計優(yōu)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堅持這種秩序。
5.有效的決策
他認為,管理者的任務繁多,“決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務。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決策。決策是一套系統(tǒng)化的程序,有明確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驟。一項有效的決策必然是在“議論紛紛”的基礎上做成的,而不是在“眾口一詞”的基礎上做成的。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決策,而做出的決策都是重大的決策。
以上是對德魯克個人以及他的《有效的管理者》的認識。
讀了德魯克的《有效的管理者》,給我啟發(fā)最大的是第二章《認識自己的時間》中的一段話:“管理好的工廠,總是單調無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那是因為凡是可能發(fā)生的危機早已預見,并已將它們轉化為例行作業(yè)了。”
發(fā)事件的機制。這是我們認識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將例外管理變成例行管理。
結合我國管理工作的種種案例,也充分證明這個道理。例如:過去政府應對許多特發(fā)性事件相對薄弱,平時疏于預防,而且政府行政結構對待突發(fā)性事件反映也不夠靈敏,人員也沒有具體分工,缺乏整體應對機制管理的有效性。直到從冰災,sars病毒的傳播,地震等各種事件相繼爆發(fā)后,才讓國家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因而開始逐步建立起這種規(guī)范管理,預防機構也逐步加強!從而促進實現了國家對突發(fā)性事件的應對管理的有效性等等。
有效的管理者讀后感篇十五
《有效管理者》的基本觀念: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本書是杜拉克最著名的管理學著作之一。書中,杜拉克集中論述了一個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備以下6個特征:
1、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審慎的設定工作的優(yōu)先順序,隨時進行必要的檢討,毅然決然地拋棄過時的任務,推遲做那些次要的任務;時間是最為珍貴的資源,必須極為仔細地使用它。
3、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所能做出的貢獻在于:創(chuàng)造新思想、愿景和理念。原則是我能做哪些貢獻?為了達成整體目標,如何激勵他人做出貢獻?目標在于提高整體績效。
4、選用高層管理者時,應注重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知道,沒有人能永無過失。人無完人,即使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點。要關心一個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充分集中人員的知識和技能,利用這些優(yōu)勢達成組織的目標。
5、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有選擇地搜集需要的信息。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過多的信息會導致混淆和混亂。
6、只做有效的決策。
《有效者管理》以一種非常簡明實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方法,總結了時間管理的精髓。它的課題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即自我管理。盤點自身的資源,投入到有價值的事情,創(chuàng)造某些附加值。生命給了我們什么資源呢?時間!我們的一生就是對時間的支出。要事優(yōu)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務的先后次序,是和時間管理關系比較密切的話題之一。能從眾多的任務中進行分解篩選,通過授權或其他方式排除該親力而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須具備而且要表現優(yōu)秀的一種能力。管理的層次越高,任務越多越重,越顯現出這種能力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看到某位管理者每天都被下屬包圍著,那么要不就是授權沒做好,要不就是下屬的工作能力太差。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管學習、工作或生活,我們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安排多項任務,但是在特定的時間我們只能面對和感受一個。心猿意馬就不能投入,最終也發(fā)現不了自己的價值。這可以讓我們做到既有效,而且高效。此外,我們能貢獻什么,應該是每個人都需要時常思考的問題。自己是否真的想在組織中有所發(fā)展,還是只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如果對于分配給我們的每一項工作,我們都能想到這份工作的分配者的意圖并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超出他的期望,那么我們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發(fā)展空間和成長的機會。
摘抄精典句子:
1、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
2、認識你的時間,只要你肯,就是一條卓有成效之路。
3、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4、卓有成效是一種習慣,是不斷訓練出來的綜合體。
5、一個重視貢獻的人,為成果負責的人,不管他職位多卑微,他仍屬于“高層管理者”。
6、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長的同時,必須容忍人之所短。
7、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著眼于機會,而非著眼于問題。
8、我們該知道運用自己上司的長處,這也正是下屬工作卓有成效的關鍵。
9、有效的管理者會順應自己的`習性,不會勉強自己。
10、有效的管理者堅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11、管理者的一項具體任務就是要把今天的資源投入到創(chuàng)造未來中去。
12、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項新的業(yè)務,一定先刪除一項原有的業(yè)務。
13、“專心”是一種勇氣,敢于決定真正該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14、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決策,他們所做的,都是重大的決策。
15、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決策的沖擊,而不是決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決策,而不是巧的決策。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480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