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心得體會的過程是對我們思維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在寫心得體會時,首先要明確要總結的事件、經(jīng)歷或?qū)W習過程。小編特意搜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一
閱讀,不一定使我們變得更加富有,但一定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加智慧;不一定改變我們的長相,但一定可以改變我們的品位和氣質(zhì);不一定能延長我們生命的長度,但一定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不一定能實現(xiàn)我們的人生夢想,但一定可以使我們更接近人生的夢想。
后勤分會讀書活動現(xiàn)場
湖南省結防所工會組織的“我讀書給你聽”活動,從4月23日至6月30日,以分工會為單位,組織職工共讀一本書,共同創(chuàng)作一本有聲書,為世界讀書日打call。
今天的《我讀書給你聽》是來自后勤分會的《于丹論語心得》
《論語》創(chuàng)作于戰(zhàn)國時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其厚重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一直影響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队诘ふ撜Z心得》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古典文化,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以獨特的個性視角解讀《論語》。
讀《于丹論語心得》,能幫助我們解讀當今社會面臨的心靈困惑,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二
心靈之道。這章講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遺憾后悔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事情,人生難免會有缺憾,沒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沒有挑戰(zhàn)性的是無法激勵人前進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即使命運不發(fā)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種,即使花朵結不成果實,不遺憾千百次的凋零,因為沒有比腳再長的道路,沒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當一個人失敗后,延其繩索找其導火的源頭,后悔自己的一步之遙,后悔自己的擦肩而過,后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遺憾。后悔無濟于事,天下沒有買后悔藥的。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就如同也許在這回的高考中你因為一分之差沒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但并不意味著人生會永遠停留在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不要只是沉積在后悔后悔,后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對一道選擇題呢,也許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F(xiàn)在抱著后悔去看待以后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既然已經(jīng)有缺憾,那就讓自己的努力去填補那個缺憾,不要讓缺憾的漏洞越來越大,直到無法補救。所謂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
所謂“三省吾身”于丹說:“能夠反省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辈诲e,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做錯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錯了之后卻不知悔過,還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與借口來推托,這是懦弱的表現(xiàn)。要做一個勇于承認錯誤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遺憾,勇者即表現(xiàn)為面對錯誤勇于承認的勇氣,體現(xiàn)出的是理性制約下內(nèi)心的自信與鎮(zhèn)定。
我喜歡于丹在文中的一句話:“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nèi)心的風骨?!辈诲e,魯迅曾說:“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边@種脊梁背后的風骨之氣,那種形于天的風然之骨。所謂:“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彼^:“富莫富于常知足;貴莫貴于不求人;貧莫貧于無才能;賤莫賤于無骨氣。”傲骨不可侮,傲心不可有,無傲骨則近于鄙夫,有傲心不的為君子。我記得一位學者是這么說的:“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近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澹泊,遺個清白在乾坤。”風骨也許是為中國人所驕傲的資本吧。
其實這章主要講人生多有不順,要如何去彌補不順,自信心,勇敢的勇氣,風骨的氣節(jié)。也許站在不同的角度,結果也有所不同。
在讀罷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懷瑾先生對于《論語》獨到的見解,在學習上,南懷瑾先生對人們關于《論語》以往的見解進行了論述,并從另一角度來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論述,墨守成規(guī)。就例如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解釋,就匠心獨運,很直接的披露了學習其實是“不亦苦乎”,孔子的這句話實際上重點在于“時習”,講求的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違心的高呼“學習萬歲”。對于我們所學的,南懷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謂的“圣賢書”,而是講求書的實際效益,身處在當下,只有那些搞學術研究的學者才會奮力于古典的著作,我們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夠生活的一種技藝,一項本領。因此學習不在于書籍,而在于生活。
教育應該是傳授真本領,而不是傳授應試技巧,南懷瑾先生對于這點也有很深刻的見解。他在論述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時,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實的問題,當一個學生需要老師的幫助時,如寫論文,便畢恭畢敬,夸張一點可謂是點頭哈腰,結果畢業(yè)時,連影子也找不到,當然,這也可以看出現(xiàn)在大學教育的一個失敗,學生與老師之間不再是中學時的親密,彼此互無交流,你可曾試想大學畢業(yè)后你能記住幾個老師,乃至又有幾個老師能知道你。
孔子教育門人是根據(jù)那個時代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nèi)缃竦慕逃矐摲袭斍暗膰?。讀《論語》,學習的是有用的方法,從中找出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融會貫通方能學有所成?!墩撜Z別裁》就是希望我們能走出圣賢經(jīng)典的誤區(qū),看到當下,把握未來。
讀《論語》,讓我心靈震顫的當屬孔子的“誨人不倦”。他的“有教無類”令人感動,也讓人倍感溫暖?!墩撜Z?為政》中記載了孔子對其學生顏回的觀察:“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孔子正是在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對他們因材施教。的確如此,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我們面對的學生都有著各自的特點。作為教師,只有深入細致地了解、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方能“因材施教”。于是我想方設法、通過多種渠道,走進學生心靈,開展“周記對話”,健全“班級檔案”,開展“教師贈言”,開設“心語班刊”,給每一個孩子平等的呵護,在“春風化雨”般的教育中,享受“誨人不倦”的大樂!“有禮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笨鬃雍蛯W生的關系也是歷代師生關系的典范,他們既像父子,亦像兄弟,更多的則是像朋友。正是在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中,在因材施教的智慧熏染下,孔子20_年弘道,誨人不倦,終得桃李遍天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仁者愛人,愛眾親仁,應成為我們的立身之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更應成為我們的為師之道啊!
“書香能致遠”,的確如此!讀《論語》,為人師,就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且思且行,以淡定從容的心態(tài)把握人生,用思想的清泉充盈心靈,用經(jīng)典的睿智之語指引前行的方向。為人師,讀《論語》,讓我更確信:做好教師這一職業(yè)工作,必須用愛播種,用心耕耘。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三
祭孔從七月四日就開始了,我們一起乘著動車開開心心地前往曲阜。晚上,還和鮑老師拍了張照作為留念呢!
七月五日的太陽和我們差不多一起起床!那是因為我們要去孔廟了,導游說因為要讓我們趕在上班之前,所以要讓我們6點在車上會合后出發(fā)。
里面最讓人激動人心的是祭孔大典,它在我們看完節(jié)目之后,幾個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像圣誕樹一樣的東西,把我們領上了臺,隆重的祭孔大典終于開始了!可是讓我們沒盧到的是,我們在烈日下足足站了一個小時!最后一個項目:黃巾佩戴,這黃巾看別人戴起來很熱,因為那條黃巾很厚。但是輪到我們知本班上去領黃巾,輪到我的時候,一位身穿古代服裝的人,幫我戴上了黃巾,在那一剎那,非但沒熱,反而覺得脖子里涼快了一下!剛才還有很多人在說黃巾像什么呢!比如面條,熱騰騰的',可現(xiàn)在就安靜了,按廣播行了三拜禮。
下午還去參加了拓片活動,可好玩啦!可以把自己拓好的宣紙帶回家呢!
這次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四
媽媽出差回來,給我?guī)Щ匾槐竞芫赖臅厦嬗写蟠蟮膬蓚€字《論語》。
在書的首頁上還有一排小字圖說天下,我打開書,有前言、目錄。我翻閱著,我在看里面精美的圖片,古人穿著長袍,站在有兩個輪子的馬車上,邊上有很多很多學者摸樣的人跟隨著,我問媽媽,這個人是誰為什么有這么多人跟著媽媽告訴我:“他是孔子,邊上跟隨著的是他的學生?!薄八麄円ジ墒裁础薄八麄兪请S孔子去周游列國講學的?!薄皨寢專抑揽鬃?,你經(jīng)常告訴我學習要溫故而知新,就是出自孔子。”媽媽笑著說:“媽媽想聽你讀書,你讀給媽媽聽聽里面都寫了什么,好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的開篇,說的是:“學習而經(jīng)常實踐,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是很快樂嗎沒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煩惱怨怒,這不才是君子嗎”我仿佛明白了很多,雖然古文是那樣難懂,但是反復讀,就能夠讀出意思,就如課文里寫的':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
我讀完《論語》中的《學而》篇,明白了孔子在學習中,他很注重溫習,也就是把學習到的東西要鞏固起來。他說:“學習會了的東西,時常溫習一下,不也很有樂趣嗎”溫習就能熟練,熟練就會有創(chuàng)造,所以他又說:“溫習舊的,能產(chǎn)生新的心得?!?/p>
我明白了媽媽讓我讀這本書的真正意義了,媽媽是讓明白在學習中要學會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讓我改掉在學習中懶惰、不去思考的壞毛病,我在以后的日子會堅持讀書,讀好書!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五
一、導言:《論語》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人之言行錄,它展現(xiàn)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原則。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其中的智慧和道德教誨,也深刻理解了其中的諸多心得體會。
二、守正而不懈?。骸墩撜Z》中有一句名言:“君子上達而不驕,下達而不怠?!边@句話形容了一個真正的君子要從容不迫地處理上下級關系,既不要因成功而驕傲,也不要因失敗而灰心喪氣。在這句話的啟發(fā)下,我明白了無論在成功或失敗之時,都需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目標。當取得一定成就時,不應驕傲自滿,而是要反思并繼續(xù)向前努力;當遇到挫折時,也不應氣餒,而要勇敢面對和積極克服。
三、學而不厭,教而不倦:《論語》中強調(diào)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語提醒著我們永遠都要保持求知的態(tài)度。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知識的廣闊和無窮,也體會到了取得新的進步和成就的喜悅。同時,《論語》還告訴我們,教育是一項重要的社會責任,我們要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經(jīng)驗傳遞給他人,不斷傳承和創(chuàng)新。通過教育,我們能夠深入了解他人的需求,并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四、言行一致,做一個有品德的人:《論語》中的另一條教誨就是說話要謹慎,行為要一致。這是孔子對于道德的高度追求和標準。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說一套做一套的人,而《論語》中的這條教誨提醒著我們始終要保持言行一致,做一個有品德的人。只有通過言行一致,我們才會建立起他人對我們的信任和尊重,并成為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人。
五、尊師重道,知行合一:在《論語》中,孔子表達了對于師長和道德的尊重。他認為尊敬師長是家庭和社會教育的基礎,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也是教育工作的重點。通過閱讀《論語》,我深刻理解到了教育的真諦,即知行合一。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更應該將其付諸實踐。只有在實踐中,我們才能夠真正體會到道德的力量,并將其變?yōu)樽约旱钠焚|(zhì)。
六、結語:通過閱讀《論語》,我汲取了許多智慧和道德教誨。其中的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等原則,都給我?guī)砹藛⒌虾椭敢T诮窈蟮膶W習和工作中,我將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并將這些智慧運用到實踐中,做一個有品德和素質(zhì)的人。同時,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和言行,影響和感染身邊的人,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huán)境。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六
話說浩然居士到這單位兩年了,與一些同事漸漸熟識了。有一天一群同事沒什么事,在一起閑侃,其中一位同事姓蔡,當時他拿我打趣,,忽然我想起一事,記得以前看書,說有人給曾國藩寫過一副對聯(lián):天子預開麟閣待,相公新破蔡州還。有人說以麟對蔡,對仗不工整,曾國藩氣憤地說,蔡是靈龜,以靈對靈,有什么不工整?后來我查了字典,蔡字確實有龜?shù)囊馑肌?/p>
于是當時靈機一動。就拿他的姓名開涮,說“知道蔡姓的來歷嗎?古漢語中,蔡是龜?shù)囊馑?...”——朋友,你知道我說完后的結果嗎?對了,那人勃然大怒,不歡而散?;仡^一想,這事確實是我不對,因為我犯了說話的大忌——沒有顧及人家的尊嚴。后來就找機會向這名同事表示了真誠的歉意。
語言就像是一把倚天寶劍,拿在武功高的人手里,可以行俠仗義,可以鏟惡除奸。但是最可怕的就是讓一個小孩子拿到這把寶劍,他可能會隨意揮舞,一不小心就會害人害己。
看看上面的現(xiàn)金句“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是對語言的重視,“敏于事而慎于言”這是對語言的態(tài)度。
在古代,有人主張干脆就少說甚至不說話,我想現(xiàn)在來看未免可笑。我們應當盡量成為語言的高手,讓它為我們的生活服用,只是與人說話時要慎重,不論是單獨談話還是在眾多的場合,都切記千萬不要信口開河,就像一個拿著寶劍的小孩胡亂揮舞!
這一點浩然也做得不好,說出來這些心得,與大家共勉吧!
子曰:“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易經(jīng)》上說:“天高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辈诲e,古人所言不虛,我們的社會并非平等,而是有貴有賤,有尊有卑。過去不是說三教九流嗎?就是說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何者為尊,有權者為尊,何者為貴,有錢者為貴。既無權又無權的小民,自然要自卑而下賤了。所以飯店的服務生見了經(jīng)理難免唯唯諾諾,門衛(wèi)見了大款總要點頭哈腰。像子路這樣,穿著破布袍子和有錢人在一起,不卑不亢,實在難得。
所謂的尊卑貴賤都是以勢力的眼光看的結果,其實一個人干什么,能做多大的官,發(fā)多大的財,自己能把握的不多,不能不承認有很大的命運因素。所謂富貴莫強求是也。但是從人性上來看,就是眾生平等,沒有貴賤區(qū)別。
可是現(xiàn)實世界,畢竟是一個尊卑的世界。這也是個事實。陶淵明當縣令要接見上司,就得卑躬屈膝,可是他終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于是隱居了,這是惹不起躲的起的哲學。多少有點消極逃避的味道。相比之下,子路既不躲起來隱居,又不卑不亢的與權貴交往,這樣的境界要更高。
與西方人相比,中國的尊卑意識更強。還記得有一位作家出國后,看到白人青年器宇軒昂的干著清掃工的活,清理著草坪;看見門衛(wèi)不卑不亢地為大人物開門。覺得非常驚訝。其實如果承認生命是平等的,這就沒什么好奇怪的了。不管人是干什么的,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況且小人物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偷不搶,能安身立命、養(yǎng)家糊口就很了不起了,有什么好自卑的?這一點,我們真應當向人家學習。
所以,見了大人物,見了大款,不要自卑,要有自己的尊嚴。生命是平等的,人性是平等的,為什么要自卑呢?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命運,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自尊。我們沒有錢沒有權,這的確不是件另人高興的事,但如果既沒權又沒錢,再沒有了尊嚴,那豈不是更輸?shù)靡桓啥袅恕?/p>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欲,不逾矩”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七
論語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一生的言行舉止的綜合,可謂是儒家的`精華,儒家育人的必備品并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儒家文化的四大金典作品。
在封建時期,如果三字經(jīng)是家喻戶曉,那么論語就是代代相傳舉一個例子跟大家交流一下他的意思,最經(jīng)典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段可謂是論語的經(jīng)典,我可不會像大多數(shù)人那樣,長篇大論解釋一番,然后加個結尾就結束了。其實,第一段話告訴我們的其實很簡單,要苦中作樂,學完之后要溫習,不苦嗎(老師別打我,這是我們的心聲,不信你去問)有朋友自遠方來了,自己又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了,不苦嗎(爸媽,我沒別的意思,饒了我吧),朋友來了還不理解你的話,更苦吧(我不是說大家文盲,說這一段話我得罪了多少人啊)但我們還是要“不亦說乎”,“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不是嗎。下一段簡直就是瞎扯,有誰每天都反省自己啊,想著怎么氣死老師還來不及呢。是不是我則么一解釋,我是不是又為大家樹立了一個新的世界觀。
其實啊,論語遠比我說得要高深,我相信我們的前輩說的話是沒錯的,相信大家也是吧。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八
《論語》,不得不說,它對后來人們的言行舉止起著非常重要的啟發(fā)!
隨著現(xiàn)代文化的逐步發(fā)展,《論語》也被人們翻譯、演繹了出來。有的為了方使人們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含的人生道理,它被人們改編成了電影、動畫片等等。
人們各有各的意見?;蛟S吧,現(xiàn)在《論語》的傳播方法確實各有各的意見。就像古人說所說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長處和短處。的確,現(xiàn)在的《論記》被人們搞成了事事非非的樣子,這就有違了《論語》的實質(zhì)。但這也有它對立的一面,這促進了《論語》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論語》。
我們不應該只片面地去看待事物,要全面地去看,去了解它所含的最深刻的意義。就像這《論語》,人們對它的傳播方式各懷意見,雖然它現(xiàn)在的傳播方法被我們所不以同,但不可否認的的是,它確實,真真實實地使知道《論語》的人越來越多。這使得更多的人通過《論語》所述的,養(yǎng)成了高尚的品格、良好的行為習慣。
因此,我認為通過媒體傳播的方法是可行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九
近期,我讀了學校推薦的書《論語》。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尤其一些古文,還沒讀懂的感覺。讀第一遍,雖然有些不流利,但還是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又讀了一遍,隨著閱讀的深入吸取著更多的心靈雞湯。我覺得讀了這本書,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激動時,我把其中一些感動的句子畫了下來。
書的封面上有一段話:《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溫暖。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老師卻用通俗的語言將這種樸素的哲學以生活的事例展現(xiàn)給觀眾。這樣紛繁的喧囂世界,有多少人還有心中的凈土,有多少人懂得“愛人”和“禮遇”?于丹老師用《論語》來感受、解讀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讓每一個讀者看了之后,如沐春風,心靈獲得了一次清洗,有一種心靈的觸動,對人生的態(tài)度上得到了很大的啟示。
在“天地人之道”中有這么幾句話感受深刻:“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zhì)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薄拔覀兊难劬偸强赐饨缣?,看心靈太少?!笔前?,人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纳?,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nèi)心相連。一個人能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nèi)心的快樂,讓每個人的心里開出一片樂土,這是一種多么清亮的歡樂!“孔子一輩子學問的精華,就是‘忠恕’,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薄澳銓捜輨e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的確,在競爭激烈的現(xiàn)在,需要調(diào)整心態(tài),調(diào)整與他人的關系。不僅遇事要拿的起放下,還要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霸谶@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不能拖延。”在很多時候,很多事,自己想到了,卻想等一會兒再做,“明日復明日”到頭來著急、后悔。
“君子之道”這一講對我也感觸頗深?,F(xiàn)代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可以說更近了,也可說更遠了,但無論如何,人際關系是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墩撜Z》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就是說君子胸懷平坦開闊,但是小人卻經(jīng)常憂愁恐懼。即便是今天,人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 交友之道, 《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說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諒,友多聞。直是直率坦率,諒是寬容原諒,多聞是博學多才,這三種是好朋友。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的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相當重要的。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們最好的環(huán)境,你從他的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說交什么樣的朋友,你也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雖然只寫了自己感悟深刻的兩方面,但是,自己的感悟遠遠不只這些。很多感動是心靈的觸動,用語言不能表達得很清楚。的確,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時常的反思、多一點靜靜的傾聽,少一點抱怨的聲音,多用明亮的雙眸的去世界萬物的變遷,多想想生活的快樂與感動,少一點不實際的言論。也許,人生的道理人人都懂,許多人還可以說的頭頭是道,只是在付諸于行動的時候好像很難把握,有計劃、有責任、有理想的人先將自己的人生座標定位好,然后按照座標一步步的付諸于行動,只可惜有時候付出的努力還是會或多或少的偏離理想的軌跡,需要調(diào)整心態(tài),把握好自己前進的方向。
讀了這本書,自己感覺有很多收獲。但是真正對論語的了解以及它與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系,還得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和不斷感受真正的化為己有,尋找到活的真諦與快樂!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十
讀書究其意,實際是自我身心的修養(yǎng)和人生性格的磨煉。隨手一翻,入得眼者,感觸很深,受益匪淺;不入眼者,視其茶余飯后之笑料。
于丹《論語》感悟是將簡而概子的內(nèi)容用我們今天簡化字平鋪而闡釋,聽者懂,聆者動心?!耙槐尽墩撜Z》捧在手心,是那樣的樸素和溫暖,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是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于丹在“孝敬之道”里說到了何為孝。我們常常將孝和敬連用。孝敬孝敬,孝為行,敬為心,關鍵是我們心中對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嗎?我們很忙,今天很忙,明天很忙,工作忙,忙工作,我們總在忙,忙什么呢?民間有句俗語:“百善孝為先”,我們忙著工作,忙著家庭,忙著慈善事業(yè),忙著人類最偉大的`事業(yè)?一切善行以孝開始。還有句俗語:“論心不論跡”。我們不一定擁有充足的錢財和很高的地位,能夠把老人的愿望折合成一種物質(zhì)條件給父母,但是有時候一個很深刻的心愿,做起來卻只是一件樸樸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十一
最近,我認真拜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這本書,心靈受到極大的觸動。她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從而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書中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關鍵是我們用怎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于丹又說:“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便便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p>
一種遺憾,可以被放的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币虼?,面對生活中的一些不順心的事,我們?nèi)绻嘞胍淮?,多說一次,就會多一次痛苦的體驗,何不少去想它呢?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好的朋友是良師,他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思想行動,令你覺得快樂幸福,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好的朋友不見得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卻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站在你身邊。也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種態(tài)度,一份默契。那麼如何可以結交到好的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友直就是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效你的人格,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有的時候也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和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币虼耍瑢捜莸呐笥?,是我們在失落時需要的關懷,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聞,就是見多時廣,學識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就去和廣見博識的朋友聊聊,讓他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這時,你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心靈也跟著放松下來。
與友寬容,與同事寬容,與親人寬容,與生活中一切給予寬容,播種樂觀豁達的處世態(tài)度。我想收獲的就是一種熠熠生輝,一種和諧的美。寬容是人生的哲學,但更是一種境界吧!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十二
最近我們學習了《論語十則》這篇課文,《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文集,是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之一。其中我對“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理解最為深刻。這句話是孔子教給他的弟子仲由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智慧??鬃诱f這段話是要告訴我們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要實事求是,要有誠實、謙虛的態(tài)度,不能不懂裝懂。這句話的意思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可我們的身邊依然有很多不懂裝懂的人。
那天我的.幾個朋友來我家,我們一起聊天,不知不覺聊到了地理。我問她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有幾個么?”大家都困惑地搖搖頭,唯獨有位“聰明”的,她告訴我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只有一個,面積好象是幾百平方公里吧。話一說完,另一位朋友就反駁到:“誰說的,上次我在網(wǎng)上就看到了世界上面積小于1000平方公里的國家好像就有20多個哩?!睘榱说玫揭粋€正確的解答,我們上網(wǎng)尋求答案,果真跟另一位朋友說的一樣世界上面積小于1000平方公里的國家就有25個,最小的國家面積只有0.012平方公里。那位“聰明”的朋友“唰”的一下羞紅了臉。
看來如果你養(yǎng)成了不懂裝懂的壞習慣,那你可要麻煩咯!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十三
孔子是非常重視友情的,朋友在他心目中占據(jù)著很高的地位。他關于“友情”、“朋友”的言論,在我們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孔子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根本就不會在一起策劃,就更談不上交友了。因此,有著相同的追求,共同的愛好、志趣,才有可能成為朋友。曾子是孔子的學生,繼承了孔子的思想,他曾經(jīng)說過,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他認為,朋友之間交往,還應當有利于培養(yǎng)提高彼此的道德素質(zhì)。
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靜下心來思索的機會越來越少,從而帶來情緒上的浮躁,情感上的淡漠。真正的友情、朋友,才顯得如此珍貴。我非常贊賞劉心武先生的說法:友不過三。他認為,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朋友不會超過三位。檢視自己,在蕓蕓眾生中走過了幾十年,其實真正能夠稱得上“朋友”二字的尚不足三位,人來人往,常不過是泛泛之交,過眼煙云。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學會珍惜,好好把握。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實屬不易,一定要認真交往,用心呵護這份友情。如果缺少機緣,無緣相逢,也不必過于急躁,擁有一份寧靜的心情不被打擾,也是一件美麗的事情。世間事大多是不能夠強求的。
其實,只要我們用心感悟,用心尋覓,真正的友情一定在不遠處微笑著等待我們。
以上是《教師學習《論語》心得》的詳細內(nèi)容,主要描述朋友、我們、友情、真正、孔子、認為、用心、交友,看完如果覺得有用請記得收藏。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十四
《論語》作為中國古代經(jīng)典之作,是儒家學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它以語錄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倫理道德的傳承與發(fā)揚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閱讀《論語》,我深刻感受到其中的智慧和力量,也從中獲得了許多心得體會。
首先,在《論語》中,孔子教導我們要重視修身養(yǎng)性。在《學而篇》中,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告誡我們要不斷學習,并將所學應用到實踐中去。只有不斷地自我充實,才能夠提高自我修養(yǎng)和修身養(yǎng)性的水平。此外,在《為政篇》中,孔子提到:“君子以修身為本。”這句話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不能修好自己,就無法做好他人。因此,我們需要從自己做起,通過學習、探索和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和能力,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其次,《論語》中的言論深入淺出,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道德與修養(yǎng)的重要性。在《述而篇》中,孔子提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這句話告訴我們,君子應該以高尚的品德和行為標準來要求自己,像太陽和月亮一樣永遠發(fā)光發(fā)熱,給予他人力量和希望。而在《學而篇》中,孔子則強調(diào)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則,這使我明白了我們在待人接物中應該寬容、友善、善良。只有以道德為準繩,才能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的發(fā)展。
第三,《論語》給了我一個更深刻的理解,即友誼與教育的重要性。在《子貢篇》中,孔子說:“朋友之于人也,可以無所不通?!边@句話讓我明白了交友的重要性,一個人的交友圈將影響他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而在《為政篇》中,孔子又說:“教民幾利,循私幾至?!边@讓我意識到教育的力量,只有通過良好的教育才能彌補私心的缺陷,使個人和社會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和進步。
此外,《論語》還強調(diào)了孝道的重要性。在《孝經(jīng)》中,孔子說:“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之?”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父母養(yǎng)育之恩是無法言盡的,所以我們應該孝敬父母,用真心去照顧、敬愛和尊重他們。在現(xiàn)代社會中,尤其是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人們常常忽視了這一點,而《論語》的閱讀重新喚醒了我對家庭、親情的重視和關愛。
最后,《論語》中強調(diào)了禮儀和敬畏之心。在《季氏篇》中,孔子提到:“字之得之也,樂之也。日日夜夜,無所不盛?!边@句話告訴我們,人們應該注重禮儀和秩序,尊重他人的感受,并追求內(nèi)心的喜悅和滿足。同時,在《述而篇》中,孔子提到:“齊明盛服,非禮勿視?!边@句話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對他人懷有關心之心,持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
通過閱讀《論語》,我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從中獲得了很多心得體會?!墩撜Z》中充滿了智慧和道理,教導我們怎樣做人、處世、為人父母、為人師表。它不僅是一部經(jīng)典的儒家學術著作,更是一部關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啟示錄。讀書使人完善,讀《論語》則使人更能明白如何正確地生活。希望這種智慧與啟迪能夠一直陪伴、指導著我們的人生。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十五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從論語簡短樸實的語句中,每個人都可以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對于我這個初學者來說,可能還不能完全領悟孔子說的那些治國的大道理。但自從朱老師教了《論語》開始,我便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也慢慢喜歡上了《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開學第一天,朱老師便興致勃勃地講起了《論語》。他站在黑板前眉飛色舞地講著,而我們卻如同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呆呆地聽他講,簡直就是對牛彈琴。慢慢地,我們在朱老師的指點下有了全新的領悟,想想孔子老人家真的非常了不起,他對社會生活獨具一格的想法,令我茅塞頓開、贊嘆不已。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論語》中古人用的語言和我們現(xiàn)在不大一樣,書中所寫的句子都需要我們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這樣不僅可以懂得孔子這句話的意思,還可以悟出許多哲理、道理。經(jīng)常讀《論語》,它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能教會我們怎樣學習、做人、做事?!墩撜Z》中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我們?nèi)ゼ毤毱肺叮煤米聊ィ?/p>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十六
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鬃釉缒陠矢?,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蹦贻p時做過委吏與乘田。
直到20年后,他才認識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于是回到故土,從事教育活動和古籍,授徒講學,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chuàng)者,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tǒng),進一步促進了學術下移,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開展做出了重大奉獻。從孔子苦難與輝煌并行的一生,我認為可以從中學到孔子那種在求知上的永不滿足,永遠追求智慧的人生態(tài)度;還有他那種對自己信奉的價值體系的實現(xiàn)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那誓不罷休的毅力。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篇十七
論語心得——“禮”
說到“禮”字,很自然我們會想到“禮貌”、“禮節(jié)”等詞語?!岸Y”的本義是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標準。在儒家看來,禮是個體生存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說,“不學禮,無以立?!倍Y,是一切的根本,我們?nèi)f事都要以禮為先。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p>
圣明的君主治理國家,他們的大事小事都做得恰當。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變?yōu)榍‘敹笄‘?,用?guī)矩制度來加以節(jié)制。如果一個君主以禮治國,大到國家政治格局不會動蕩,小到百姓生活不會出現(xiàn)偷盜之事。正所謂“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p>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p>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君子使用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君主應該以禮來使用臣子,臣子應該忠心的服侍君主。君主應當知人善任,虛心納諫。臣子應當盡心盡力,忠心愛國,為國家大業(yè)出謀劃策。臣子上朝時,君主沒有到來,同下大夫說話時應呈現(xiàn)溫和而快樂的樣子。同上大夫說話,因呈現(xiàn)出正直而恭敬的樣子。等到君主來的時候,因呈現(xiàn)出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樣子,行步安詳?shù)臉幼印_@便是君臣之禮,臣對君恭敬,君對臣賞識。共同為國家大業(yè)付出,使得天下百姓安居樂業(yè)。
鄉(xiāng)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
行鄉(xiāng)飲酒禮后,要等老年人都出去之后,自己這才出去。這是對長者的尊敬以及對自己行為的約束。不與長者計較,對長者保持尊敬,虛心向長者學習,讓自己品格得以升華。這便是禮。
雖然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二十一世紀,不再是君主制國家。但在那個時代,禮制非常重要。君與民之間的禮,使得百姓安居樂業(yè)。君與臣之間的禮,促進國家興旺發(fā)達。民與民之間的禮,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然而在這個浮躁的世界,禮已經(jīng)逐漸淡化,鄰里之間沒有往來,對待親人態(tài)度冷漠,對待老者態(tài)度敷衍。這都是我們應該修正的行為。我們應該懂禮,用禮,以友好的方式待人,以奉獻的精神報效國家!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87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