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紅樓夢》 讀書心得(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16 07:52:37
2022年《紅樓夢》 讀書心得(10篇)
時間:2022-12-16 07:52:37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紅樓夢》 讀書心得篇一

我知道很多人寫了紅樓夢的續(xù)篇,以前對于這種書,我總是排斥的。覺得那些人搞出一個個大團圓,或死而復生或仙境重逢之類的結局,實在是沒有意義。這么粗劣的改續(xù),無聊的緊。不過這次去圖書館,見到書架上好幾個版本的這種書,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卻使我萌動了重讀紅樓結尾幾章的想法。

讀至尾章,聽甄世隱說著什么“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對于黛玉的遭遇,我依然惋惜哀嘆不已,但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里么?

以前,我一直是不喜歡薛寶釵的,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墒乾F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的更令人嘆惋。

薛家也是大家族之一,薛寶釵從小就家境富足,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tǒng)的教育。賈母總是夸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于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本C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林的一段?,F在想來,其實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惡毒舉動。她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兇”的法門應該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許認為人理所應當就該這樣應對。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于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著。

在封建社會的禮教中,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是身不由己的。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guī)蹈矩的服從者。她是聰慧有才的,卻被教育著認為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云談詩她說道“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著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為這些淫詞巧句是不能為端莊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當母親為了賈府的權勢而把她嫁給癡癡傻傻的寶玉時,因為母親告訴說她已經應承了,也就只有流淚接受。直到最后寶玉出家,她的悲劇達到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著本性而為的。王夫人說“看著寶釵雖是痛哭,他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可想想寶釵如此人物,又這樣年輕,此時想起自己的一生將如何結束,她的痛苦其實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著,這是她的“尊重”!

與黛玉相比,寶釵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黛玉至少曾得到過那虛無縹緲的愛情,且她沒有看到家族沒落的悲慘下場,而是一死解脫了時間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

本應是一個敢愛敢恨,個性灑脫,恣意生活的寶釵,卻成了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翱蓢@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對于她的一生,曹雪芹先生應該也是嘆惋的吧!

《紅樓夢》 讀書心得篇二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在學堂的第三個年頭,少不更事的我,為這段情,這個人,流了淚。不懂愛,不是因為愛,只是那份至死的執(zhí)著,箍緊了我充血的心臟,絲絲入扣。

《紅樓夢》自從問世以來,便飽受爭議,這種不確定性,卻讓我有了一種“初出茅廬不怕虎”的勇氣。我覺得讀書不必怕看不懂,就像林妹妹說的那樣“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因此,我想說說我自己的讀書樂趣與心得。

紅樓夢是一部超越時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筆下一個豪門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個耐人尋味,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寶玉、黛玉的真摯愛情更令人唏噓不斷,不敢妄作評論,只愿說說我讀后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紅樓夢》帶著憂傷、凄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里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

大觀園中人物繁多,性情更是各不相同,儼然成了一個小社會。在當今社會中,光有才識、文憑和關系早已不能夠如魚得水,關鍵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著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為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癡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著喊“寶玉,寶玉……”然后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想想我們的林妹妹,“堪憐詠絮才”,更是賈母的親孫女,還是仙女下凡,不管從硬件還是軟件都可以說是過硬??杉t玉還是說“林姑娘嘴里又愛刻薄人,心里又細”。再看看薛寶釵,不僅金蟬脫殼還成功陷害林妹妹,從人心上擊敗情敵并籠絡住人心。(看看紅玉又是怎么說,“若是寶姑娘聽見,還倒罷了?!?怪不得“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釵去玩?!庇纱丝梢妼氣O是多么八面玲瓏,善于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紅樓夢》除了有許多處理人際關系的案例可以讓我們去分析、吸收,同時也有著對人生的啟示。

王熙鳳從小就被當做男孩子養(yǎng),管理能力更是在許多男孩子之上。她也十分享受這種居高臨下,一人之上,眾人之上的感受,將賈府管理的井井有條,可謂是賈府中的風云人物。

再說那賈寶玉,未曾在讀書上上過心,更是討厭做官,但由于情勢所逼,便略一經心,中了舉人。即使這樣他也未改變他淡泊名利,不愿被功名所累的性情,入了空門,遂了心,也不枉費了天賦。

在當今,有許多畢業(yè)生面臨就業(yè),都按父母安排,跟風似的選擇自己并不感興趣,有時又是自己能力不能到達的職業(yè),這種情況并不少見,但往往事與愿違,耽誤了自己的光陰。

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么“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里糊涂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于皇帝身上埃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所以在面對人生時要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定位,再努力奮斗,便事半功倍了,否則必會后悔。

其實,在《紅樓夢》中不乏人生的哲理、做人處事的道理,關鍵在與你的心境是怎樣的。畢竟,每個人對同一件是多會有不同的感受和見解。

也許我無法,像作者那樣了解自己的作品,但我試著去了解其中味,去用心體會《紅樓夢》。我想人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紅樓夢。

紅樓一夢,共解其中味。

《紅樓夢》 讀書心得篇三

一曲紅樓,說盡世間悲歡離合,嘆息多少淚與辛酸,有多少故事在我眼前行走著,奔跑著……漸漸地,一個人的輪廓清晰的顯現出來——時常掩面而泣,清秀的面龐在花下是那樣嬌艷,一頭黑發(fā)雅致的盤在頭頂,淡淡的柳葉眉掛在額下,眼睛開開合合,多了幾分嫻雅,一襲粉衣,加上白色閃著銀光的綢緞,像是仙女。細長的手指輕輕攥起一塊絲帕,眉間便多了幾縷愁思……她,便是林黛玉。

捧心西子

即使曹雪芹沒舍得用大量筆墨來勾勒黛玉的美貌,然而就是那著墨不多的描寫卻給我留下了極其美麗形象。

無論是開篇“受天地之精華,復得甘露滋養(yǎng),遂脫了草木之胎,換得人形”的絳珠仙草,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況是一株得受天地精華,甘露滋養(yǎng)的“仙草”了!讓人體會到“仙草化身”一種超凡脫俗,得天地精華的清秀非凡之美。

還是借鳳姐的嘴及寶玉的眼來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鳳姐一見黛玉即驚嘆:“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見了!”雖未直接寫出黛玉的美麗,卻給我在心里留下了一個“絕美”的形象。再從寶玉的眼來看看黛玉的形象:“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睂氂窬狗Q她為“神仙似的妹妹”。

筆至此處,一個活生生的“絕艷”黛玉已躍然紙上。這黛玉的“外在美”是“嬌襲一身之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病態(tài)的美,“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活脫個“捧心西子”。

林中玉帶

這“惟恐被人恥笑去了”的自尊,已經變成了“惟恐被人小看了他去”的自衛(wèi)。這種自衛(wèi),是環(huán)境變遷與門第差異在黛玉心靈深處的細微折射。從形景看,不是單沖著周瑞家的,實質是也是沖著薛姨媽與賈府的,她要借送宮花這件小事,稱一稱自己在皇室與侯門家庭稱盤上的份量。這就是問題的實質。

人當然不能沒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強了,便會發(fā)展成為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說唱小旦的戲子有點像她的時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譏就變成了雷霆震怒了。不過,她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當時并沒有發(fā)作出來,回到住處才連珠炮式地向情人傾泄:“我原是給你們取笑的——拿我比戲子取笑?”“這一節(jié)還怒得。再你為什么又和云兒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輕自賤了?她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頭,她和我玩,設若我回了口,豈不她自惹人輕賤呢。是這主意不是?這卻也你的好心,只是那個偏又不領你的這個好情,一般也惱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說我小性兒,行動肯惱,你又怕她得罪了我,我惱她,與你何干?她得罪了我,又與你何干?”在這里,林姑娘把人格價值與門第價值以及兩者之間關系說得再也清楚不過了。比作戲子猶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貴則是不可忍的。雖然這只是她的分析,寶玉并非此意。不過不要被黛玉的強詞奪理所迷惑,其實最不可恕的還是把她比作戲子。她覺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恥辱,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所以才發(fā)泄了這么一大堆,這也正是她維護自尊心的一種鮮明的表現。

其實,對黛玉而言,自尊與自卑原不過是一對孿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內涵。與賈府門第差異,又寄人籬下,使她產生了深深的自卑,正是這“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她所以要時時刻刻在人前要極力維護她的自尊,是為了用自尊掩飾她內心的自卑。

還淚絳珠

人的一生為何如此短暫,還沒有真正地開始就已經到了尾端,黛玉是來還淚的,這已成無可否認的事實。前世的姻緣恩德未盡,后世又將他們牽扯到了一起,就似牛郎織女被永隔銀河兩岸。好冷酷,注定要分離,為何還要相守?

黛玉將對寶玉的愛視之位生命之火,一旦失卻這愛情,生命也就終結。所以黛玉是萬萬離不開寶玉的,更別說失去賈寶玉的心了。相對她的真心,是寶玉對其他純真圣潔的少女的泛愛,無論是才貌雙全的薛寶釵、史湘云,還是貼心雇人的襲人、晴雯怎能不讓仙草流泣呢?即使是來還淚的,可這未免也傷心!

黛玉畢竟是單純天真的少女,她幻想著與寶玉的愛情有朝一日獲得統(tǒng)治階級的認可,配上一個合乎封建禮教的形式,成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無所附麗,結局如何,黛玉沒有寶玉那樣樂觀自信。她擔心著“不知將來如何”,更多的是預感到這愛情的悲劇結局。沒有婚姻的愛情是不完整的,黛玉正是在將愛情發(fā)展成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脅,也更加顯得無能為力。淚水不是永遠哭不盡的,黛玉就是把淚水哭盡還了前世的灌溉之恩。如此悲痛的離別,如此凄楚的涼意就連瀟湘館外的斑竹們似乎也在哭訴,令人悲憐……

最后一滴淚流盡,詩稿焚化成灰,沁芳橋畔的桃花也為她落了一地。瀟湘妃子,你是否肋下伸出雙翼,隨飄零的花瓣去了天盡頭?那里,又可曾有一座香冢,是你一抔凈土掩下的桃花艷骨?“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p>

似乎我也明白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悲痛不能解決一切離與分。即使結束了什么,也不要悲觀將自己鎖壓。沉默,悲傷,痛苦,只是上天一次玩笑的終止。結束了,不必再留戀什么,找什么能夠讓自己宣泄的方式,而應該保持一顆純潔的心。千萬不要將自己的幻想破滅,追求也許正是人生中最好的魔法,比悲傷這些令人痛心的小角色好一千倍,甚至一萬倍……昨天代表的是已消逝后的留戀,而明天象征的卻是憧憬的希望。珍愛自己,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讓自己重新變得璀璨,變得輝煌!

《紅樓夢》 讀書心得篇四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歷的奇書,不同的人看它都定會有不同的收獲。文學家獲取了經典的詩詞和巧妙的寫作手法;醫(yī)學家獲取了大量的中醫(yī)藥方;歷史學家獲取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它留給世人太多的東西,以至不論哪個人讀后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收獲。

《紅樓夢》中人物繁多,但我認為當以寶玉、黛玉、寶釵三人為最重要。因為這三人感情的演變是小說的主線。有一種說法是寶釵贏得了婚姻,黛玉贏得了愛情。我對此持肯定態(tài)度,而寶玉呢?他贏得了什么?僅是那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一走了之嗎?不!他獲取的是那段帶有苦味的美好回憶。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古代經典文學名著,有關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寫作意向,后人有多種觀點。曹雪芹從《紅樓夢》所獲取的是對當時政治生活的發(fā)泄,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在歷史長河中文學領域內留駐的不可磨滅的一頁。

對我這個中學生而言,從中獲取的是大量的文學積累和生命體驗。當讀到林黛玉葬花時寫得那句“試看春殘花濺落,便是紅顏老死。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時,我感到了時間的緊迫,知道了“少年不知勤學早,今日不搏待何時”。當讀到“憶女襄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體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月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睍r,我驚嘆于作者筆觸的優(yōu)美,品嘗到了文學營養(yǎng)的甘甜。當讀到“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時,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女兒獨處閨樓,楊柳依依,滿面憂傷的畫面。

而對于整個世界,它留下的也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紅學”研究早已成為世界性的學問,它像一卷《清明上河圖》,展現了那個時代中國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它也像李杜的詩篇給人以美的享受。

相信將來的人會從中獲取更多更多的東西。唉!說不盡的《紅樓夢》,道不完的曹雪芹。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歷的奇書,不同的人看它都定會有不同的收獲。文學家獲取了經典的詩詞和巧妙的寫作手法;醫(yī)學家獲取了大量的中醫(yī)藥方;歷史學家獲取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它留給世人太多的東西,以至不論哪個人讀后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收獲。

《紅樓夢》中人物繁多,但我認為當以寶玉、黛玉、寶釵三人為最重要。因為這三人感情的演變是小說的主線。有一種說法是寶釵贏得了婚姻,黛玉贏得了愛情。我對此持肯定態(tài)度,而寶玉呢?他贏得了什么?僅是那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一走了之嗎?不!他獲取的是那段帶有苦味的美好回憶。

對我這個中學生而言,從中獲取的是大量的文學積累和生命體驗。當讀到林黛玉葬花時寫得那句“試看春殘花濺落,便是紅顏老死。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時,我感到了時間的緊迫,知道了“少年不知勤學早,今日不搏待何時”。當讀到“憶女襄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體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月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時,我驚嘆于作者筆觸的優(yōu)美,品嘗到了文學營養(yǎng)的甘甜。當讀到“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時,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女兒獨處閨樓,楊柳依依,滿面憂傷的畫面。

而對于整個世界,它留下的也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紅學”研究早已成為世界性的學問,它像一卷《清明上河圖》,展現了那個時代中國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它也像李杜的詩篇給人以美的享受。

相信將來的人會從中獲取更多更多的東西。唉!說不盡的《紅樓夢》,道不完的曹雪芹。

《紅樓夢》 讀書心得篇五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皆聞名于世,也在多個方面吸引了我。《西游記》吸引我的是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神魔經歷;《水滸傳》吸引我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個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三國演義》吸引我的是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云和諸侯割據混戰(zhàn)的歷史場景;而《紅樓夢》吸引我的有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還有其所體現的深遠的社會意義。

僅是寶玉、黛玉這幾十號人物,組合起來便是說厚不厚,說薄也不薄的《紅樓夢》一書。相比于其他三本名著而言,《紅樓夢》的故事架構并不算復雜。其敘述地點主要是金陵城這一隅之地;敘述的對象主要是賈王、史、薛這四大家族。曹公用一只筆,就把形色名異,包羅萬象寫在這本書里了。他寫盡了皇權富貴,寫盡了人情冷暖,寫盡了風花雪月,也寫盡了悲歡離合。

說到這里的人物,關于他們各自名稱的設定,我讀完之后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也許是《石頭記》這個名字不夠吸到人吧,后來它被改名為《紅樓夢》,但最初看到這個名字時也好奇過為什么不改為《紅樓》,而是要多出一個虛無縹緲的“夢”字呢?后來才知道,或許是因為這紅樓諸事本就是一場夢吧!無論是開頭的神瑛侍者絳珠仙草,還是結尾的寶玉出家,黛玉身死,都是一場夢。大觀園是夢,大觀園里的愛恨情仇更是夢。至于寶玉的姓氏“賈”,依我看來,更是印證了我的想法。這一世的仙草用畢生的眼淚還了上一世的甘露,還完了,夢就醒了,所以寶玉出了家,黛玉跳了河。紅樓夢醒,曹公筆停。

一讀《紅樓夢》,讀的是寶玉、黛玉的凄美愛情;二讀《紅樓夢》讀的是大門大戶的無奈不幸;三讀《紅樓夢》讀的是封建禮教的迫害約束?!都t樓夢》的故事寫于清朝由盛轉衰的時代,那個將衰不衰的年代,那個政治不甚清明、思想不甚開放的年代。而在那個年代,卻出了“混世魔王”與“多情才女”的故事,二人的結局注定是在封建禮教的約束下以悲慘為結局的。

林黛玉自幼便有不足之癥,在深閨中養(yǎng)著,未涉世事,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她卻也識得些許字,雖并非大家之后,但一身的氣度卻是絲毫不比其他人少上半分,她也有著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傲氣。黛玉自知來到賈府雖未有人對她不敬,但卻是打心眼里覺得這里的繁華并不屬于自己。她總是有著一份深亡藏于心底的自卑,所以她在初到賈府時,一言一行都透露出小心謹慎。她不得不學著察言觀色,不動聲色地去學會賈府的規(guī)則和禮數,這不僅僅體現了黛玉骨子里的那份高傲,更是讓人不免唏噓這封建時期的令人發(fā)愁的禮條。一味地小心翼翼,讓本就多愁善感的女子變得更加傷春悲秋,所以在后來,哪怕是看見了再普通不過的落花她都忍不住聯想到自己。黛玉葬花,葬的不僅僅是季節(jié)的變換,更是來到賈府后改變的自己,是封建禮條下備受迫害,苦不堪言卻又無人可訴苦的那個苦命的自己。

至于寶玉,本就是大家族捧在手心上的貴公子,哪怕一世清閑,憑著賈府那龐大深厚的家業(yè),他便可以一世無憂了。所以他在與黛玉初見時便說出“這個妹妹我見過”的放蕩之語,甚至會因為姐妹們都沒有玉而將自打出生以來便銜于口中,隨身不離的玉佩隨意地扔在地上,這般任性,卻也讓整個要府都拿他沒辦法。他的任性卻只有黛玉能懂,她懂他的“不想讀書就不讀書”,所以在所有妹妹中賈寶玉和黛玉相處得最是歡愉,也為后來兩個人的情投意合作了鋪墊。但終是天意弄人,一個“金玉良緣”將兩人生生拆散,本來玉和鎖是上天配好的一對,卻被人們誤會,讓兩人都合不了心意。這結尾不免讓人對古代的封建家族產生不滿。

后來我才明白這些不滿不僅應該放在那些大家族上,更要放在古代的封建制度上。作為一名21世紀受過良好教育的少年,從我的角度來看,古代的制度確實是弊大于利,“三從四德”“三綱五常”便是他們給部分群體制定的專門“規(guī)則”。以前寫語文試卷,只要碰上與古代或者舊時代有關的題目,多會有“表現了封建制度/舊制度的黑暗以及對人民的壓迫”這樣一句話,當時還不明白。現在讀完《紅樓夢》,對這句話可能就會有更深地理解了?!皩汍臁钡膼矍楸瘎?,寶玉沒有錯.黛玉也沒有錯,錯的是那個時代。如果他們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生在一個相對自由,可以自由戀愛的年代,兩人的結局都不會是這么悲慘,更不會讓一個富有才情的女子就這樣香消玉殞。

《紅樓夢》中除了寶玉、黛玉的悲劇愛情讓人惋惜,還有賈、王、薛、史四大家族的興衰讓人心痛。從中我們看出了時代變遷與王朝更迭。而這所有的事件幾乎都顯示出了頹敗之勢,讓人在讀的過程中就能預料到似乎是以悲劇結尾了。確實,統(tǒng)一是歷史潮流,無論是哪朝哪代,都無法真正實現長治久安。新中國的建立是歷史選擇的結果,而現在的科學、發(fā)展、平等與和平,更是全人類所希望看的。封建統(tǒng)治江所以會滅亡,不僅僅是因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紛爭不斷,戰(zhàn)亂不停,更是因為沒有誰能夠真正做到專制制度下的“皇帝”。更何況,封建制度,不僅僅是束縛了人們的行為,更是將人們的思想都一并控制了?!都t樓夢》中那些不愿向命運屈服,在“男權”社會沒有話語權,一輩子無法擺封建禮教束縛的悲情女子地描寫,更是把對封建社會多方面的控訴都體現出來了。

我們都是普通人,只要是人就會犯錯,專制永遠都無法實現。而我們現在的民主制度,是人民選擇的,是歷史選擇的,自然也會的正確的。紅樓一夢,夢醒了,就該回到現實。在現實中,我們依然要直面生活,但與紅樓中的人物命運不同,在我們這個時代,通過努力奮斗,我們就會越來越幸福,越來越靠近“中國夢想”。

《紅樓夢》 讀書心得篇六

《紅樓夢》中寫了一大群青春年少的女子,作品充滿了青春的笑和淚、愛和怨、酒和詩。史湘云作為眾芳中的一員, 被喻為海棠的象征,她有著林黛玉的聰穎和真摯,卻沒有她的憂郁和褊狹;她有著薛寶釵的才思和醇厚,卻不像她那樣冷漠和矯情;她有王熙鳳的潑辣和爽利,卻沒有她的殘忍和貪婪,她是一個內外兼修的美女。

一、貌美

湘云因其姿容瀟灑、高雅脫俗深得眾人喜愛。《紅樓夢》中并無對史湘云相貌的正面描摹,但是卻從側面寫她和寶玉面貌仿佛。三十一回中寶釵提到:“他在這里住著,把寶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額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寶兄弟,就是多兩個墜子。他站在那椅子后邊,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寶玉,你過來,仔細那上頭掛的燈穗子,招下灰來,迷了眼?!睂氂竦拿婷矔惺敲鑼戇^的:“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辈苎┣勖鑼懙膶氂竦耐饷?,真可謂美極,湘云和他相像,女兒的俊秀之外,也兼有男兒的俊朗。

二、才情美

湘云才思敏捷,是個才華橫溢的女詩人。她熱衷于創(chuàng)辦詩社,在詩歌評論中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群芳宴史湘云掣得海棠花簽,簽上的詩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這是蘇軾詠海棠的名句。吟詠白海棠,史湘云來遲了,在別人幾乎已將意思說盡的情況下,她竟一連弄了兩首,且新穎別致,另有意趣,贏得了眾人的贊嘆和激賞,被評為壓卷之作。大觀園的最后一次詩會,她的柳絮詞,寫得嫵媚清鮮,黛玉看后笑道:“好得很,又新鮮,又有趣兒?!毕嬖圃娕d到來時,熱情洋溢,忘乎所以,被謔稱為“詩瘋子”。蘆雪庵聯詩,她一邊是忙忙的吃菜,句如連珠,詩如泉涌,力戰(zhàn)黛玉、寶釵、寶琴三杰。林黛玉是大觀園中公認的最有詩人氣度和才賦的少女了,作者寫她多次贊賞湘云的詩,可見湘云的詩才的確是出眾的。此外,第三十一回,湘云與丫環(huán)翠縷拾金麒麟論陰陽,與翠縷的一問一答中,可能看出:湘云較之寶釵,黛玉才華出眾,學識淵博,懂得周易之理,陰陽學說,諸子百家無所不知。兼有寶釵的才思,又有著黛玉的聰慧、少女的活力。

三、率真美

第一、她的笑。讀過《紅樓夢》的人,恐怕都不會忘記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王熙鳳的出場,無獨有偶,湘云的出場也是先聲奪人的,她是和著笑聲出場的。湘云是大觀園女兒國里笑得最多一個少女,她常是“大說大笑”,“拍手笑”,“拿手帕子捂著嘴呵呵的笑”,有時笑得“撐不住,一口飯都噴了出來”,甚至笑得“連人帶椅子歪倒了”?!?,她走到哪里,哪里的空氣就活躍起來,就有了歡聲笑語。

第二、她的說。這不是贊她說的妙,而是講她說的直,快人快語。而最能說明她心直口快的事,發(fā)生在薛寶釵生日看完戲后,當大家猜出戲中小旦活像黛玉,都不敢說時,湘云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樣兒?!敝廄S評湘云“事無不可對人言”,可見口快口直是湘云豪爽性格的另一突出表現。史湘云的真率爽直,不只是說笑,在實際行動中也有不少表現?!都t樓夢》前80回,寫了史湘云兩次酣眠,一次酣眠芍藥茵,醉后睡姿優(yōu)美動人;一次酣眠桃花被,睡得癡酣而無所顧忌。這些日常生活場景,看似平淡無奇,卻把湘云豪放爽直的獨特之美,通過生機盎然的意境,色彩協調的畫面,動人心魄的人物儀態(tài),表現得令人陶醉、神往。

第三、為人、為事。她很少或者說根本不會為自己打算什么,爭取什么。即使后來勸說寶玉讀書,遭到寶玉的責備之后,她以后再也沒說過類似的話。并且對寶玉一如既往,毫無芥蒂。她就是這樣一個胸無心機,不用心機的姑娘。湘云沒有林黛玉的尖酸小性兒,也沒有薛寶釵的世故精明。她是個直來直去,有話明講,從不因口舌齟齬而耿耿于懷的爽快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史湘云與奴婢之間特別親密的關系,無論對平兒、襲人或者香菱、翠縷,她都一視同仁,從來不“拿小姐的款”。湘云思想性格不與封建傳統(tǒng)一致的一面,是她人品美的體現,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史湘云的身世是凄凄切切的, 但她沒有黛玉的自卑心理,也不像黛玉那樣自怨自艾,悲天憫人,用眼淚和嘆息來折磨自己,她總是以樂觀、曠達、寬宏量忘卻自己的不幸和不快,那種寄人籬下的生活,并沒有改變她那豪情率真的可愛性格,更沒有扼殺她生活的熱情和活力。愛說愛笑,敢作敢為,率真和豪爽,這是史湘云性格難能可貴的一點。

總之,人品美、才情美、性格美表現在獨具特色的湘云身上,正是二百年來絕大多數讀者深深喜愛、熱烈贊嘆這一藝術形象的主要原因。

《紅樓夢》 讀書心得篇七

歌德曾經說過:“一書一世界?!?/p>

——題記

一直都很喜歡讀書,喜歡眼神與文字之間的溝通,喜歡手指摩擦紙張時的奇妙感覺,更喜歡人物之間的紛亂糾結與故事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書往往會使人的情感得到釋放,在書里沉醉與張揚!

《紅樓夢》,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被世人公認的文學巨著。它的存在不知道牽動了多少中華女兒的心靈,但也招來了不少文人儒士的批判與指責??伤牡匚粎s不可撼動,仍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名作!

《紅樓夢》出自于曹雪芹先生的筆下,他的功底是無法用語言表述的。全書憂喜交加,文辭雋永。魯迅先生給予的評價是:“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纏綿,革命家看排滿,流言家看宮闈秘聞?!倍纳钜獯_實是讓從事于各種職業(yè)、有著不同思想文化的人從中領會到一種與眾不同的理唔?!都t樓夢》給予每個人的感覺不是大同小異,不是千遍一律,不是一如春風般給人溫暖,或夏蟬給人的躁動,而是一種無與倫比、貫穿血脈、同日光一般的晦明變化,正是這種令人神往的奇妙感受,使它的美永不褪色!

《紅樓夢》一書也是許多影視編導們的至愛,它曾被翻拍成電視劇、電影、戲曲等藝術形式,用更直觀的方式讓廣大人民群眾亦能領悟到其中的精髓,不用咬文嚼字,也不必精雕細琢,輕松地領略一番賞心悅目。

掩卷而思,《紅樓夢》會使人對它的魅力欲罷不能,不必說全文,單看“林黛玉初進賈府”這一回合,就有它的獨到之處。那氣氛是熱鬧非凡。還未進門就可看出賈府的凜人氣勢,而剛進賈府則又領會到賈府的大家之氣。個中人物陸續(xù)登場,先是丫鬟婆婆,再是太太奶奶,個個珠光寶氣,富麗堂皇。這個身著“翡翠撒花洋縐裙”;那個穿著“鏤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銀襖”;再者項戴“赤金盤里瓔珞圈”;更有“頭戴金絲八寶珠髻”,個個恍若神仙妃子。各個的出場安排也不同,有的是扶著來的,有的是請來的,還有自己跑來的,更有的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依我個人之見,其中最精彩的莫過于“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這一情節(jié)。所謂“鳳辣子”就是王熙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是曹先生慣用的人物出場方式。而王熙鳳的語言卻也與眾不同,口齒伶俐,問長問短,服裝上更是雍容華貴,一副貴婦氣質中隱藏著刁鉆和狡黠。生動形象的將王熙鳳善于察言觀色、機變逢迎、見風使舵的個性刻畫的淋漓盡致。

一本好書會被賦予生命,有值得品味的價值。它的人物關系是錯綜復雜,它的情感是千絲萬縷,它的場景是波瀾壯闊,而它的言辭更顯活潑靈動。上述所言,在《紅樓夢》一書中方可略顯拔萃。

《紅樓夢》是本嘆為觀止的好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可能一百人看完會有一百種看法,但我們只要用心去品味與欣賞,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隨黛玉一同葬花,化落葉為泥;感寶玉的輕狂叛逆。在這本書里,我品嘗到了人間百態(tài),看到了世間萬象,悟到了人生的拼搏不易,學會了去理性思考感性世界!

《紅樓夢》 讀書心得篇八

紅樓夢,本就人生如夢,一生走完,一場夢焉。大觀園中的女兒過于悲慘,反照的是當時每個女兒的命運。

癡心多疑林黛玉

對于黛玉,我更多的是憐惜哀嘆。她對寶玉堅貞不移的愛我以前一直無法理解,她明知道大觀園的勾心斗角,為何偏要還寶玉一生淚水?她死前,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可我一直沒聽懂聽透。我知道她恨寶玉太無情,也知道她純潔透明的心容不下那些奸詐,可為什么,為什么她還要愛。偶一次看到一句話:“愛本身就是幸福的?!蔽覐匚颍煊耠m恨,痛,但愛過,她便無悔。愛情竟是如此轟轟烈烈,蕩氣回腸!

可惜,黛玉過于小氣,不登大雅之堂。多疑,是她的性格,亦是她的個性。她刻薄,尖酸,給別人帶來不快,從而給自己帶來怨氣。但連這樣一個她,我也是喜歡的,這就是一個真實的林黛玉,真實的賭氣,不會把什么都壓在心里,也只有這樣一個她,才“夠格”還寶一生淚水吧。

八面玲瓏薛寶釵

“冷美人”薛寶釵卻令我贊嘆不已。懂小禮,識大體,典型的“謙、恭、禮、讓”,是那個時代被大眾認可的女性,連小丫頭都喜歡和她玩。她懂得“笨拙”,王熙鳳也評價她是“一問搖頭三不知”。她不會讓自己過于顯眼,不該過問的事一律不多管閑事,去遭人怨恨。她也明白,光是老太太、王夫人需要她討好,連下人也需要顧忌。八面周旋,薛寶釵確實是活的很累。

可寶釵未免過于冷酷。在“金釧投井”之事中,她雖然不避忌諱地拿出自己的衣服,但是“不過是個丫頭,興許是貪玩失足掉下了井,太太不必傷心”的冷漠安慰實在令讀者心寒,一縷香魂逝去,她卻這樣勸王夫人,在王夫人聽來很順耳,但別人看來,寶釵過于無情,她的“停機德”也不值得贊賞了。

爽朗爛漫史湘云

提起史湘云,我嘴角就不僅上揚,這是多么燦爛的女孩子啊!如此豪放,不拘小節(jié),性格已經十分接近現代人了。她從不顧慮什么總是按自己想的去做。在讀到她醉臥于赤芍之上時,不禁私自揣測,她就是如赤芍般艷麗燦爛的女子,近似國色牡丹,卻有獨特的野味。她不像黛玉自尋煩惱;不似寶釵處處周旋;不如熙鳳心急偏多;不比妙玉不沾塵。她愛瘋,愛笑,開開心心,沒心沒肺,無憂無慮地活著,這是寶釵、黛玉二人望塵莫及的。

湘云和寶玉純潔的兄妹情也是令人稱贊的,這樣一個女子,毫不避諱,那般依戀“愛”哥哥,卻又沒有超越兄妹情,單純美好得使人羞慚。

傾國傾城的容貌,歡天喜地的性情,談詩論畫的才賦,好一個史湘云!

女中英杰賈探春

大觀園中,真正的英杰是探春,論詩書,不及寶釵;論才情,不及黛玉;論爽朗,不如湘云;論心計,不如熙鳳;論溫和,不比迎春;論高潔,不比妙玉。但她懂詩書,有才情,具爽朗,富心計,性溫和,品高潔。樣樣不十分突出,卻樣樣俱全。詩書,雖被寶釵、黛玉、湘云三人壓下,可比起別人,也算杰出。才情,雖不比黛玉婉轉悲涼,卻也不錯。爽朗,當然不及湘云,卻離“沉悶、冰冷”是十萬八千里。心急,倒沒為自己賺到多少,但也把大觀園打理得井井有條。溫和,雖然不會處處理讓,卻也不會輕易發(fā)火。高潔,當然不是寒梅般清傲,但也大義滅親,不怕得罪人,行事嚴謹正當,別無邪念,如此看來,竟是一個難得的全才!

薄命紅樓女兒花

《紅樓夢》中的女子個個精英,令人艷羨,卻有著令人哀嘆的命運。一朵朵嬌花,無辜的被那個腐敗無能的“大清王朝”,被那個爾虞我詐的大觀園摧殘,狂風催花,真的不是花不堅強,是風太兇殘。

《紅樓夢》 讀書心得篇九

紅樓夢,本就人生如夢,一生走完,一場夢焉。大觀園中的女兒過于悲慘,反照的是當時每個女兒的命運。

癡心多疑林黛玉

對于黛玉,我更多的是憐惜哀嘆。她對寶玉堅貞不移的愛我以前一直無法理解,她明知道大觀園的勾心斗角,為何偏要還寶玉一生淚水?她死前,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可我一直沒聽懂聽透。我知道她恨寶玉太無情,也知道她純潔透明的心容不下那些奸詐,可為什么,為什么她還要愛。偶一次看到一句話:“愛本身就是幸福的?!蔽覐匚?,黛玉雖恨,痛,但愛過,她便無悔。愛情竟是如此轟轟烈烈,蕩氣回腸!

可惜,黛玉過于小氣,不登大雅之堂。多疑,是她的性格,亦是她的個性。她刻薄,尖酸,給別人帶來不快,從而給自己帶來怨氣。但連這樣一個她,我也是喜歡的,這就是一個真實的林黛玉,真實的賭氣,不會把什么都壓在心里,也只有這樣一個她,才“夠格”還寶一生淚水吧。

八面玲瓏薛寶釵

“冷美人”薛寶釵卻令我贊嘆不已。懂小禮,識大體,典型的“謙、恭、禮、讓”,是那個時代被大眾認可的女性,連小丫頭都喜歡和她玩。她懂得“笨拙”,王熙鳳也評價她是“一問搖頭三不知”。她不會讓自己過于顯眼,不該過問的事一律不多管閑事,去遭人怨恨。她也明白,光是老太太、王夫人需要她討好,連下人也需要顧忌。八面周旋,薛寶釵確實是活的很累。

可寶釵未免過于冷酷。在“金釧投井”之事中,她雖然不避忌諱地拿出自己的衣服,但是“不過是個丫頭,興許是貪玩失足掉下了井,太太不必傷心”的冷漠安慰實在令讀者心寒,一縷香魂逝去,她卻這樣勸王夫人,在王夫人聽來很順耳,但別人看來,寶釵過于無情,她的“停機德”也不值得贊賞了。

爽朗爛漫史湘云

提起史湘云,我嘴角就不僅上揚,這是多么燦爛的女孩子啊!如此豪放,不拘小節(jié),性格已經十分接近現代人了。她從不顧慮什么總是按自己想的去做。在讀到她醉臥于赤芍之上時,不禁私自揣測,她就是如赤芍般艷麗燦爛的女子,近似國色牡丹,卻有獨特的野味。她不像黛玉自尋煩惱;不似寶釵處處周旋;不如熙鳳心急偏多;不比妙玉不沾塵。她愛瘋,愛笑,開開心心,沒心沒肺,無憂無慮地活著,這是寶釵、黛玉二人望塵莫及的。

湘云和寶玉純潔的兄妹情也是令人稱贊的,這樣一個女子,毫不避諱,那般依戀“愛”哥哥,卻又沒有超越兄妹情,單純美好得使人羞慚。

傾國傾城的容貌,歡天喜地的性情,談詩論畫的才賦,好一個史湘云!

女中英杰賈探春

大觀園中,真正的英杰是探春,論詩書,不及寶釵;論才情,不及黛玉;論爽朗,不如湘云;論心計,不如熙鳳;論溫和,不比迎春;論高潔,不比妙玉。但她懂詩書,有才情,具爽朗,富心計,性溫和,品高潔。樣樣不十分突出,卻樣樣俱全。詩書,雖被寶釵、黛玉、湘云三人壓下,可比起別人,也算杰出。才情,雖不比黛玉婉轉悲涼,卻也不錯。爽朗,當然不及湘云,卻離“沉悶、冰冷”是十萬八千里。心急,倒沒為自己賺到多少,但也把大觀園打理得井井有條。溫和,雖然不會處處理讓,卻也不會輕易發(fā)火。高潔,當然不是寒梅般清傲,但也大義滅親,不怕得罪人,行事嚴謹正當,別無邪念,如此看來,竟是一個難得的全才!

薄命紅樓女兒花

《紅樓夢》中的女子個個精英,令人艷羨,卻有著令人哀嘆的命運。一朵朵嬌花,無辜的被那個腐敗無能的“大清王朝”,被那個爾虞我詐的大觀園摧殘,狂風催花,真的不是花不堅強,是風太兇殘。

《紅樓夢》 讀書心得篇十

如果說有一本小說能夠常看常新,永不覺枯燥的,現代文學里大概只有《白鹿原》,古典小說里有不少,四大名著都算,但只有《紅樓夢》,每過一段時間閱讀,感受都會不同。

我很小就看此書,幼年懵懂閱讀只重情節(jié),少年時多探究人物性格和命運,現在研讀更重視小說的內涵感受。好的小說,其思想內涵和意識形態(tài)也是深邃博大、自成一體的,而《紅樓夢》,更融入了哲學、美學、政治、社會、儒教、佛教、道教等文化現象,吸納了詩詞、歌賦、建筑、園林、繪畫、美食等藝術形式,它構筑了一個迷宮一樣的世界,寫出了社會最真實的人情世故,也碰觸著每個閱讀者心靈最隱秘的情感角落。它是一塊磁石,走進去都會不自覺地被深深吸引。因此,愛好者眾多,研究者更多,從書成之日起就造就了名家輩出的“紅學”,有人感嘆道:“《紅樓夢》一書,養(yǎng)活了多少紅學家!”

《紅樓夢》描寫人物是小說中最多的。曾有人做過統(tǒng)計,《紅樓夢》中一共寫了975個人物,其中有姓名稱謂的就有732人,無姓名稱謂的有243人,而這些人物,個個栩栩如生,生動分明,不僅有著人物形象的主導性格,各種性格還表現出了多維性、復雜性和立體感。特別是主要的幾十個人物,如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王熙鳳等,鮮活的似乎可以從紙上走下來。

曹公對人物的勾勒,是非常獨到的。一種是對獨特性分明的人物,通過對比凸顯性格,如寫林黛玉,運用寫意手法:“兩彎似蹙非蹙?o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詩意的語言,非常傳神地寫出了黛玉的靈秀、病弱、美麗、善感,寫寶釵則純是白描:“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寥寥幾句,一個健康美麗、教養(yǎng)良好的大家閨秀就呼之欲出了。另一種是從其他人的眼中的形象來對比,寫在眾人眼中的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tài)度”,又寫薛蟠“忽一眼瞥見了林黛玉風流婉轉,已酥倒在那里”,點出黛玉的美,是那種風流裊娜、配得上芙蓉花“風露清愁”的美;寫薛寶釵則有寶玉忘情那段:“再看寶釵形容,只見臉若銀盆,眼同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明艷無儔的美人“艷冠群芳”,呼應了寶釵的花簽牡丹花。

曹公對林薛的塑造,成就了文學史上最鮮明的對照,可以說在1000個中國人的心中,就有著1000個林黛玉、薛寶釵的形象。不管《紅樓夢》改編成什么藝術形式,電影電視劇也好,繪畫、歌舞或者戲劇也好,每個中國人都能毫無懸念地一下子把這兩位“環(huán)肥燕瘦”的女子區(qū)分開來。還記得李少紅導演的電視劇《新紅樓夢》出來后,評論界一片噓聲,批判聲最大的就是劇中林黛玉看起來居然比薛寶釵還要“珠圓玉潤”!

曹公對人物描寫,還注重于相似性格的人物不同之處的對比。如紫鵑和襲人同樣屬于溫柔和氣的類型,紫鵑情辭試寶玉,聰明勇敢、俠骨柔腸躍然紙上,其忠誠無私可欽可敬;襲人進言王夫人,性格中的世故圓滑、穩(wěn)重馴順暴露無遺,其隱忍善謀足令人側目。黛玉、妙玉同樣清高自詡,黛玉的清高中含著溫暖的少女的天真和熱情,她會認真細致地指導香菱學作詩,對寶玉的愛情深深執(zhí)著;妙玉則多了一分冷漠矯揉,以“檻外人”自居,對紅塵俗世人物存有深深鄙視。

為了突出人物性格的不同,曹公還采用了類似烘托的手法,稱為其獨創(chuàng)的“影子”寫法。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的設定,實際上是各種人物在不同社會階層上的影射,襲人為寶釵的影子,兩人在為人處世、性格特點直至價值取向上頗多一致;晴雯為黛玉的影子,晴雯的悲慘遭遇是黛玉不幸命運的“彩排”;“襲為釵影,晴為黛影”,這樣的寫法,于人物的性格命運上的互補、互似、互襯,更是顯得意味深長。

張愛玲說人生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魯迅先生更是感嘆,“自從《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tǒng)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边@些話,都點出了《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步千古的地位,更牽引承載著一代代讀者的思索和感嘆。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9071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