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解簡單的方程教案(案例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9 19:50:09
優(yōu)質解簡單的方程教案(案例17篇)
時間:2023-10-29 19:50:09     小編:MJ筆神

一份好的教案應該包含清晰的教學目標,詳細的教學步驟和合適的教學資源。教案中的教學方法應當注重有效的交流和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以下是一些學科教研室整理的一份教案集錦,供大家參考和拓展教學思路。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一

1.知識技能

初步掌握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和方法。

2.過程方法

通過化學方程式中物質間的質量比,初步理解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和量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發(fā)展的重大作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

【教學難點】物質之間量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出探究問題

二、課內探究:

探究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的基本步驟

【提出問題】為了滿足0.4噸液氫充分燃燒,你會在助燃倉中至少填充多少噸液氧呢?

要求:(1)先在學案上寫出計算過程;

(2)組內交流計算依據。

按照教師要求,先獨立完成計算過程,然后組內交流。

并得出如下結論: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是成比例關系的。因此,利用正比例關系,根據化學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種物質的質量(反應物或生成物),可求出反應中其他物質的質量。

幫助學生建立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這是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主要依據。

2.【提出問題】各小組在剛才討論的基礎上,思考你的計算過程有哪幾個步驟?

學生1:先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然后列出比例式;

學生2:需要先設未知量為xg;

學生3:最后還需要作答

……

給學生提供充分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先自主討論得出不完善、不準確的步驟、格式,然后通過閱讀教材進行對比,發(fā)現問題,糾正問題,從而自主構建解題的步驟和格式。

教師的講解是對學生思維過程的一個概括提升,而不是將一個程序化的步驟灌輸給學生。

【講解】教師利用學生的討論,通過投影講解強化計算的基本步驟和格式要求。

(1)設未知量;

(2)寫出有關反應的正確化學方程式;

(3)寫出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簡明地寫出答案。

閱讀教材,對比分析教材與自己總結的解題過程,補充、糾正:

(2)未知量應該設為“需要液氧的質量為x”,不應該有“g”。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二

教學內容:

教科書p13例9、p14練一練、p16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掌握根據題意找出數量間相等關系的方法,養(yǎng)成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正確找出應用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教學難點:

能正確找出應用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研究一個與頤和園有關的數學問題。

二、學習新知

1.p13例9

(1)指名讀題,分析數量關系。

用線段圖表示出題目中數量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嘗試畫圖,集體交流。

根據線段圖得到:水面面積+陸地面積=頤和園的占地面積

啟發(fā):這大題目中有兩個未知數,我們設誰為x呢?

(2)列方程并解方程

指名學生列出方程,鼓勵學生獨立求解。

如果用x表示陸地面積,那么可以怎樣表示水面面積呢?

追問:這道題可以怎樣檢驗?

檢驗:a、72.5+72.53=290(公頃)b、217.572.5=3

(3)觀察我們今天學習的'方程,與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結:像這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列方程來解答。

(4)學生獨立完成p14練一練第1題

三、鞏固練習

1.p14練一練第2題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數量關系式

陸地面積2.4-陸地面積=2.1

2.解方程

2x+3x=60

3.6x-2.8x=12

100x-x=198

3.根據線段圖列出方程

4.解決實際問題:(列方程解)

(2)一塊梯形田的面積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幾米?

在做這道題時你認為應注意什么呢?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列方程解決問題?

在解答這一類應用題時應注意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p16練習三第2-3題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三

教科書p17第9~15題。思考題。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練習中,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

根據情境,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一、基本練習

1.先設要求的數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個數的12倍是84,求這個數。

(2)2.9比什么數少1.5?

(3)什么數與2.4和是6?

2.根據題意說出等量關系式并列方程

(1)果園里有124棵梨樹和桃樹,梨樹是桃樹棵數的3倍。桃樹梨樹各有多少棵?

(2)書架上層有36本書,比下層少8本。書架下層有多少本書?

提問:每一題的數量關系式分別根據哪一個條件列的?

師生交流。

二、指導練習

1.p17第9題

(1)引導學生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天鵝只數+丹頂鶴只數=960

(2)根據關系式列方程

x+2.2x=960

(3)解方程

2.p17第10題

(1)引導學生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六年級植樹棵數-五年級植樹棵樹=24

(2)根據關系式列方程

1.5x-x=24

(3)解方程

3.p17第13題

(1)引導學生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歷史故事總價+森林歷險記總價=83

(2)根據關系式列方程

7x+124=83

(3)解方程

三、綜合練習

1.p17第11~12題

(1)學生先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2)根據關系式列方程

(4)解方程

(5)集體評講

四、思考題

(1)引導學生說一說等量關系式

速度差追擊時間=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2)列方程

(280-240)x=400

280x-240x=400

(3)解方程

五、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是練習課,有誰來簡單總結一下呢?還有什么問題嗎?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練習課

天鵝只數+丹頂鶴只數=960六年級植樹棵數-五年級植樹棵樹=24

x+2.2x=9601.5x-x=24

歷史故事總價+森林歷險記總價=83速度差追擊時間=路程差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差

7x+124=83(280-240)x=400280x-240x=400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四

教科書第12~13頁,“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4題。

1、通過回顧與整理,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等式與方程的意義,等式的性質的理解。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脈絡,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2、通過練習與運用,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驟,會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一、回顧與整理

1、談話引入。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你能說說什么是等式的性質嗎?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在小組中互相說說。

2、組織討論。

(1)出示討論題。

(2)小組交流,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

你是怎么獲得這個知識的?我們在學習這個知識時運用了什么方法?

3、小結。同學們對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掌握得很好,我們不僅要理解概念和意義,還要會熟練地運用。

二、練習與應用

1、完成第1題。

(1)獨立完成計算。

(2)匯報與展示,說說錯誤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你用怎樣的方法連線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數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題。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樣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嗎?

(3)完成計算。

4、完成第4題。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指出:抓住基本關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數。

三、課堂總結

通過回顧與整理,大家共同復習了有關方程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五

1、通過天平游戲,探索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質。

2、利用探索發(fā)現的等式的性質,解決簡單的方程。

3、經歷了從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

4、通過探究等式的性質,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通過天平游戲,幫助數學理解等式性質,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質。并據此解簡單的方程。

難點:推導等式性質(一)。

一架天平、課件及班班通

一、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激趣

學生討論紛紛。

師:說得很好。今天我們就是在類似蹺蹺板的天平上做游戲,看看我們從中有什么發(fā)現?

二、運用教具,探究新知

(一)等式兩邊都加上一個數

1、課件出示天平

怎樣看出天平平衡?如果天平平衡,則說明什么?

學生回答。

2、出示擺有砝碼的天平

操作、演示、討論、板書:

5=5 5+2=5+2

x=10 x+5=15

觀察等式,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3、探索規(guī)律

初次感知:等式兩邊都加上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再次感知:舉例驗證。

(二)等式兩邊都減去同一個數

觀察課件,你又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匯報師板書:

x+2=10

x+2-2=10-2

x =8

(三)運用規(guī)律,解方程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68頁“練一練”第2題

先說出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2、小組合作完成69頁“練一練”第3題。

完成后匯報,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學生交流總結。

板書設計: 解方程(一)

x+2=10

解: x+2-2=10-2 ( 方程兩邊都減去2)

x =8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六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9頁的例7和“試一試” 、“練一練”,練習二的5-7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根據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能正確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

2. 使學生在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中,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

3. 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自覺校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 引導學生加強審題,弄清題意,正確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數量關系解答。

2、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和書寫格式。

教具準備:

題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教學新課

1. 引入談話。

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利用等式的性質解一些方程,我們還可以運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教學例7。

(1) 出示例7情境圖。

師問:從圖中你獲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教師引導歸納。

生:小軍的成績-0.06米=小剛的成績

生:小剛的成績+0.06米=小軍的成績

生: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師提出:數量關系都是正確的。

師問:運用這些數量關系解題時,哪個量是未知的?(小軍的成績),在“小軍的成績”上打“?”。

師指出:“小軍的成績”是未知的,我們可以用未知數“x”來表示,在列方程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先把未知的量設為x,同時要先寫“解”。

師示范: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師追問:根據上面的數量關系,可以列什么樣的方程呢?

師指出:像第3種這樣,x的值表示結果的,我們可以盡量避免。

根據前2個方程,大家在小組中說說:x,1.39,0.06及方程的左邊,右邊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數量關系。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師追問:會解這個方程嗎?在小組中選一個,解答后,說說自己的方法。

學生字組中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完成后展示學生作業(yè)。

x=1.45 x=1.45

指名匯報方法。

師指出:因為在“解:設……”時已經設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寫單位名稱。

師追問:怎樣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確呢?你準備怎樣檢驗?

學生說自己的檢驗方法,教師點評。

(2) 小結方法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和書寫格式。)

3. 教學“試一試”

(1) 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2) 師問:哪一個條件告訴了我們題中的數量關系?

數量關系是什么?(非洲象的體重*33=藍鯨的體重)

根據這個數量關系怎樣列方程呢?

(3) 學生在小組中完成解答并匯報方法,師巡視指導。

解:設這頭非洲象大約重x噸。

33x=165

x=165/33

x=5

答:(略)

4. 指導完成“練一練”。

(1) 完成第(1)小題。

師問:題中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去年的體重+2.5千克=今年的體重,今年的體重-去年的體重=2.5千克)

方程怎樣列?(x+2.5=36 36-x=2.5)

學生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2) 完成第(2)小題。

師問:知道哪些條件,求什么問題?

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什么基本等量關系呢?(單價*數量=總價)

師指出: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最好根據最基本的等量關系來列?

師追問:方程怎樣列呢?

解:設買了x本筆記本。

6.5x=78

學生獨立完成解答并檢驗。

二、鞏固練習

1. 指導完成練習二第5題。

(1) 導理解每幅圖的意思

(2) 說一說題中的等量關系。

(3)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4) 匯報與方法交流。

2. 完成練習二第6、7題。

(1) 學生獨立完成。

(2) 指名匯報,集體評價。

師追問:根據什么數量關系來列方程的。你是怎樣想的?

三、課堂總結

板書: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二)

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

x-1.39=0.06 x-0.06=1.39

x=1.39+0.06 x=1.39+0.06

x=1.45 x=1.45

答:小軍的跳高成績是1.45米。

教學后記: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關鍵在于讓學生理解題意,啟發(fā)學生從合理的角度理清數量關系,列出相應的方程。要避免出現“x=……”或者“……= x”的形式。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七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掌握用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能正確運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

理解數量關系,掌握用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能正確運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理解數量關系。

一、基本練習(5分鐘)

1.列方程

(1)某數的5倍加上它的2倍和是42,求這個數。

(2)x的5倍減去它的2倍差是1.2,求x。

(1)畫圖,找等量關系。

(2)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層次練習(15分鐘)

(1)這道題與上題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2)你會解答這道題嗎?試做

(3)訂正:

解:設四年級植x棵,五年級植3x棵。

3x-x=300

2x=300

x=150

3x=3150=450

答:四年級植150棵,五年級植450棵。

2.試一試:媽媽的年齡是女兒的4倍,媽媽比女兒大27歲,媽媽和女兒各多少歲?

學生獨立做

3.小結:解答時,要抓住有倍的那句話設出未知數??匆豢词乔笏鼈兊暮瓦€是差,列出方程。

三、鞏固練習(15分鐘)

1.看圖列方程125頁3題。

完成后交流

2.對比練習

獨立完成后交流。

四、總結交流(5分鐘)

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方程》教案匯編九篇

親情方程式作文

九年級上冊化學方程式課件

提高學生化學方程式學習效率初探論文

對不確定系數化學方程式的探討論文

虛位移原理到拉格朗日方程-物理學畢業(yè)論文

《繁星》教案

《感恩》教案

《吆喝》教案

《孔乙己》教案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八

(學生活動)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2)3x2+6x=0(用公式法)

老師點評:(1)配方法將方程兩邊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數應為12,12的一半應為14,因此,應加上(14)2,同時減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口答下面各題.

(老師提問)(1)上面兩個方程中有沒有常數項?

(2)等式左邊的各項有沒有共同因式?

(學生先答,老師解答)上面兩個方程中都沒有常數項;左邊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兩個方程都可以寫成:

(1)x(2x+1)=0(2)3x(x+2)=0

因為兩個因式乘積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個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

(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實現降次的?)

因此,我們可以發(fā)現,上述兩個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開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為兩個一次式的乘積等于0的形式,再使這兩個一次式分別等于0,從而實現降次,這種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1解方程:

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條件是什么?

解:略(方程一邊為0,另一邊可分解為兩個一次因式乘積.)

練習: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確的是()

c.(x+2)2+4x=0,∴x1=2,x2=-2

d.x2=x,兩邊同除以x,得x=1

教材第14頁練習1,2.

本節(jié)課要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應用.

(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邊為兩個一次因式相乘,另一邊為0,再分別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教材第17頁習題6,8,10,11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九

教科書第13~14頁,“練習與應用”第5~7題,“探索與實踐”第8~9題及“與反思”。

1、通過練習與應用,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步驟,提高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意識,發(fā)展思維能力。

3、通過與反思,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1、談話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練習。板書課題。

2、指導練習。獨立完成5~7題。展示交流。集體評講。你是根據什么等量關系列出方程的?在解方程時要注意什么?(步驟、格式、檢驗)

1、完成第8題。理解題意,完成填寫。小組中交流第一個問題。匯報自己發(fā)現。把得到的和分別除以3,看看可以發(fā)現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獨立解答第二個問題。你是怎么解答第二個問題的?指導解答第三個問題。試著連續(xù)寫出5個奇數,看看有什么發(fā)現?怎樣求n的值呢?5個連續(xù)偶數的和有這樣的規(guī)律嗎?試試看。

在小組中說說自己對每次指標的理解。自我反思與。說說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十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在具體的活動中,體驗和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能有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形成應用意識。

解簡單方程和用方程解決問題既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難點。

過渡語: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的內容,簡易方程。

(一)講述:怎樣實現這個目標呢?靠大家自學,怎樣自學呢?請齊讀自學指導。

(二)出示自學指導:認真看課本p5557的內容,

重點看圖與文字,認真思考紅點部分的問題。

5分鐘后,比誰做的題正確率高。

師:自學競賽開始,比誰看書認真,自學效果好!

(一)過渡:下面自學開始,比誰自學后,能做對檢測題。

(二)看一看。

生認真看書,師巡視并督促每個學生認真自學。(要保證學生看夠5分鐘,學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學生看完,可以復看。)

(三)做一做。

1、過渡:同學們看完了嗎?看完的`同學請舉手?好,下面就來考考大家。要比誰做得又對又快,比誰字體端正,數位對齊,數字要寫的大些,數字間要有一定的間距(要劃出學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練習,請兩名(最差的同學)來上講臺板演,其余同學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要找出學生中的錯誤,并板書。

1、學生更正。

教師指導:發(fā)現錯了的請舉手!點名讓學生上臺更正。提示用紅色粉筆改,哪個數字錯了,先劃一下,再在旁邊改,不要擦去原來的。

2、討論。(議一議)

(1)第一題哪幾個錯了,錯在哪里,說出原因。

(2)第二題看圖列方程,看做得對不對,不對,說出錯因。

3、評議板書和正確率。

4、同桌交換互改,還要改例題中的題,有誤訂正,統(tǒng)計正確率及時表揚。

談話: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對什么印象最深?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十一

教科書第12~13頁,“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4題。

1、通過回顧與整理,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等式與方程的意義,等式的性質的理解。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脈絡,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2、通過練習與運用,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驟,會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一、回顧與整理

1、談話引入。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你能說說什么是等式的性質嗎?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在小組中互相說說。

2、組織討論。

(1)出示討論題。

(2)小組交流,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

你是怎么獲得這個知識的?我們在學習這個知識時運用了什么方法?

3、小結。同學們對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掌握得很好,我們不僅要理解概念和意義,還要會熟練地運用。

二、練習與應用

1、完成第1題。

(1)獨立完成計算。

(2)匯報與展示,說說錯誤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你用怎樣的方法連線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數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題。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樣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嗎?

(3)完成計算。

4、完成第4題。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指出:抓住基本關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數。

三、課堂總結

通過回顧與整理,大家共同復習了有關方程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方程》教案匯編九篇

親情方程式作文

九年級上冊化學方程式課件

提高學生化學方程式學習效率初探論文

對不確定系數化學方程式的探討論文

虛位移原理到拉格朗日方程-物理學畢業(yè)論文

《繁星》教案

《感恩》教案

《孔乙己》教案

《鳥語》教案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十二

1.通過求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質點的參數方程,掌握求一般曲線的參數方程的基本步驟.

2.熟悉圓的參數方程,進一步體會參數的意義。

1.在直角坐標系中圓的.標準方程和一般方程是什么?

探究新知(預習教材p12~p16,找出疑惑之處)

如圖:設圓的半徑是,

應用示例

例1.圓的半徑為2,是圓上的動點,是軸上的定點,是的中點,當點繞作勻速圓周運動時,求點的軌跡的參數方程.

(教材p24例2)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十三

1.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并用方程進行描述,進而讓學生初步體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種有效模型。

2.通過觀察所列的方程的特點,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夠熟練識別一元一次方程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建模的數學思想。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分析與確定問題中的等量關系,能用方程來描述和刻畫事物間的等量關系。

問題一:

如果設面值為1元的郵票買了x張,那么面值為2元的郵票買了_______張.

買面值為1元的郵票的錢+買面值為2元的郵票的錢=50元.

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1、學生自主歸納:如何從問題到方程?

2、自主歸納一元一次方程的特點,并舉例說明

根據實際問題的意義列出方程

3.一個長方形足球場的周長是300m,它的長比寬多30m,求這個足球場的長.

1、從實際問題到方程,一般要經歷哪些過程?

2、列方程的關鍵是什么?

班級姓名學號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b.c.d.

2.根據下列條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a.一個數的與另一個數的的和b.與1的差的4倍是8

c.和的60%d.甲的3倍與乙的差的2倍

3.七年級二班共有學生48人,已知男生比女生少2人,問七年級二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設七年級二班男生有男生x人,則下列方程中錯誤的是()

a.b.c.d.

4.課外興趣小組的女生人數占全組人數的,再加入6名女生后,女生人數就占原來人數的一半,課外興趣小組原有多少人?若設原有x人,則下列方程正確的是()

a.b.c.d.

5.根據“x的5倍比它的35%少28”列出方程為________.

6.一年三班55人,一年八班29人,因植樹需要從三班中抽出x人到八班,使得兩班人數相同,則根據題意可列方程為_____________.

9.三個連續(xù)奇數的和為57,求這三個數。

12.議一議:育紅學校七年級學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的學生組成前隊,步行的速度為4千米/小時,2班的學生組成后隊,速度為6千米/小時,前隊出發(fā)1小時后,后隊出發(fā),同時后隊派一名聯(lián)絡員騎自行車在兩隊之間不間斷地來回進行聯(lián)絡,他騎車的速度為12千米/小時。

問題1:后隊追上前隊用了多長時間?

問題2:后隊追上前隊時聯(lián)絡員行了多少路程?

問題3:聯(lián)絡員第一次追上前隊時用了多長時間?

問題4:當后隊追上前隊時,他們已經行進了多少路程?

你能根據題意再提出兩個問題嗎?和你的同學交流一下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十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p4~p5例5~例6、p5試一試、練一練p6~p7練習一第6~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過程:

1.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說說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p4例5圖,并看圖填空。

2.集體核對

3.通過這些圖和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

x=202x=202

3x3x3=603

5.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又有什么發(fā)現?

6.引導學生初步總結等式的性質(關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嗎?

7.等式性質二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8.p5試一試

(1)指名讀題

(2)你是根據什么來填寫的?

1.出示p5例6教學掛圖。

指名讀題,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例6圖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根據題意怎樣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書:40x=960

4.在計算時,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為什么?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十五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直線方程的點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點和適用范圍;

(2)能正確利用直線的點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線方程。

(3)體會直線的斜截式方程與一次函數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在已知直角坐標系內確定一條直線的幾何要素——直線上的一點和直線的傾斜角的基礎上,通過師生探討,得出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學生通過對比理解“截距”與“距離”的區(qū)別。

3、情態(tài)與價值觀

通過讓學生體會直線的斜截式方程與一次函數的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滲透數學中普遍存在相互聯(lián)系、相互轉化等觀點,使學生能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

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問題

設計意圖

師生活動

1、在直線坐標系內確定一條直線,應知道哪些條件?

使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新知。

學生回顧,并回答。然后教師指出,直線的方程,就是直線上任意一點的坐標滿足的關系式。

2、直線經過點,且斜率為。設點是直線上的任意一點,請建立與之間的關系。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體會直線的方程,就是直線上任意一點的坐標滿足的關系式,從而掌握根據條件求直線方程的方法。

學生根據斜率公式,可以得到,當時,即(1)教師對基礎薄弱的學生給予關注、引導,使每個學生都能推導出這個方程。

3、(1)過點,斜率是的直線上的點,其坐標都滿足方程(1)嗎?

使學生了解方程為直線方程必須滿兩個條件。

學生驗證,教師引導。

問題

設計意圖

師生活動

(2)坐標滿足方程(1)的點都在經過,斜率為的直線上嗎?

使學生了解方程為直線方程必須滿兩個條件。

學生驗證,教師引導。然后教師指出方程(1)由直線上一定點及其斜率確定,所以叫做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簡稱點斜式(pointslopeform).

4、直線的點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坐標平面上的所有直線呢?

使學生理解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的適用范圍。

學生分組互相討論,然后說明理由。

5、(1)軸所在直線的方程是什么?軸所在直線的方程是什么?

(2)經過點且平行于軸(即垂直于軸)的直線方程是什么?

(3)經過點且平行于軸(即垂直于軸)的直線方程是什么?

進一步使學生理解直線的點斜式方程的適用范圍,掌握特殊直線方程的表示形式。

教師學生引導通過畫圖分析,求得問題的解決。

6、例1的教學。(教材93頁)

學會運用點斜式方程解決問題,清楚用點斜式公式求直線方程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1)一個定點;(2)有斜率。同時掌握已知直線方程畫直線的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要用點斜式求直線方程應已知那些條件?題目那些條件已經直接給予,那些條件還有待已去求。在坐標平面內,要畫一條直線可以怎樣去畫。

7、已知直線的斜率為,且與軸的交點為,求直線的方程。

引入斜截式方程,讓學生懂得斜截式方程源于點斜式方程,是點斜式方程的一種特殊情形。

學生獨立求出直線的方程:

(2)

再此基礎上,教師給出截距的概念,引導學生分析方程(2)由哪兩個條件確定,讓學生理解斜截式方程概念的內涵。

8、觀察方程,它的形式具有什么特點?

深入理解和掌握斜截式方程的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及時給予評價。

問題

設計意圖

師生活動

9、直線在軸上的截距是什么?

使學生理解“截距”與“距離”兩個概念的區(qū)別。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評價。

體會直線的斜截式方程與一次函數的關系.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評價、歸納概括。

11、例2的教學。(教材94頁)

掌握從直線方程的角度判斷兩條直線相互平行,或相互垂直;進一步理解斜截式方程中的幾何意義。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用斜率判斷兩條直線平行、垂直結論。思考(1)時,有何關系?(2)時,有何關系?在此由學生得出結論:

且;

12、課堂練習第95頁練習第1,2,3,4題。

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過的知識。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檢查反饋。

13、小結

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

14、布置作業(yè):第106頁第1題的(1)、(2)、(3)和第3、5題

鞏固深化

學生課后獨立完成。

例3.如果直線沿x軸負方向平移3個單位,再沿y軸正方向平移1個單位后,又回到原來的位置,求直線l的斜率.

作業(yè)布置:第100頁第1題的(1)、(2)、(3)和第3、5題

課后記: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十六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13頁,“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與整理,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等式與方程的意義,等式的性質的理解。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脈絡,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2、通過練習與運用,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驟,會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整理

1、談話引入。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你能說說什么是等式的性質嗎?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

在小組中互相說說。

2、組織討論。

(1)出示討論題。

(2)小組交流,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

你是怎么獲得這個知識的?我們在學習這個知識時運用了什么方法?

(等式與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等式性質:)

(求方程中未知數的值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3、小結。

同學們對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掌握得很好,我們不僅要理解概念和意義,還要會熟練地運用。

二、練習與應用

1、完成第1題。

(1)獨立完成計算。

(2)匯報與展示,說說錯誤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你用怎樣的方法連線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數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題。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樣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嗎?

(3)完成計算。

4、完成第4題。

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指出:抓住基本關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數。

三、課堂總結

通過回顧與整理,大家共同復習了有關方程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解簡單的方程教案篇十七

1、學會根據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來列方程解分數除法的文字題,能正確地解分數方程。

2、認識分數除法里商的大小規(guī)律和分數乘法里積的大小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地解分數方程,并

認識分數除法里商的大小規(guī)律和分數乘法里積的'大小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六、復習鋪墊

七、教學新課

八、鞏固練習

九、課堂小結

十、作業(yè)

1、口答列式

(1)24的是多少?

(2)的是多少?

問:為什么用乘法?

2、引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就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列成乘法算式的知識來學習解分數方程。

問:這道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否用一個數量關系表示這句話的意思?

1、做練一練

指出:由于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用乘法式子來表示,因此,按照題意就可以設這個數為x,列出方程來解答。

2、做練習八第13題

問:觀察前面兩列,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指出:在乘法里,一個數乘的數小于1,積小于這一個數;一個數乘的數大于1,積大于這一個數。在除法里,除數小于1,商大于被除數;除數大于1,商小于被除數。

這節(jié)課學會了什么?

練習八11、12

板書:

一個數=

課后感受

本節(jié)課內容較簡單,學生們對這一知識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本節(jié)課基本上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做,自己討論發(fā)現規(guī)律.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不錯.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93470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