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0 17:15:10
最熱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大全(18篇)
時間:2023-10-30 17:15:10     小編:QJ墨客

教案編寫教案前,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確立學生的學習任務和期望。教案的編寫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課堂管理能力。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弄清里程表中的信息與形成路程之間的`關系。

2.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有關里程表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從里程表中獲取與行車路程有關的信息。

教學難點:

解決有關里程表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探究展示】

想一想,說一說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淘氣根據(jù)題意畫了一個圖,你看懂了嗎?與同伴說一說。

二、達標訓練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任務。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完成,教師適當點撥。

哪一天行駛的里程數(shù)最多?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你覺得

這節(jié)課哪個組表現(xiàn)得最棒?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分梨。

提問:把12個梨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可用幾表示?(板書3)

2.分繩子。

提問: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可用幾表示?(板書2)

3.分鉛筆。

提問:把 3枝鉛筆平均分給 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幾枝?可用幾表示?(板書1)

二、新課

1.教學例1。

(1)教師提問: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幾表示?教師演示:把一個餅(實物圖)平均分成兩塊,把分后的兩塊重合起來,讓學生看到它們的大小完全一樣。告訴學生這樣就把餅平均分成了兩塊。

平均分的這半個餅可不可以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shù)表示?

教師講解:過去我們學過的0、1、2、3都是整數(shù)。遇到不夠1個的情況,就不能用整數(shù)表示,比如這半個餅。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數(shù)分數(shù)。

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塊,我們就說每塊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用分數(shù)表示就是(板書)。

(3)指導學生讀。

(4)指導學生寫。

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塊,在橫線下面寫

2,表示其中的1塊,在橫線上面寫1,寫作。(教師在兩塊半個餅上分別寫上。)

(5)涂色練習。

讓學生拿出一張圓形紙片,試折出它的,涂上顏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寫上。

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條,試折出它的,涂上顏色,并標出。

(6)指導練習。

教師拿出畫有下面幾個圖形的掛圖,讓學生判斷圖中哪些陰影部分是原圖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說明理由。

2.教學例2。

(1)先出示一個整圓,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

提問:這個圓被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

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個圓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

(2)指導學生寫出。

(3)讓學生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折出它的,并標上。

3.教學例3。

學生自己拿一張長方形紙,對折再對折。

提問: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一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把這個分數(shù)寫出來。(一人板書,全班齊練。)

數(shù)一數(shù)這張長方形紙上有幾個。

4.教學例4。

先讓學生看教科書上的圖: ,再填空: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5.教學例5。

(1)指導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尺子上的刻度,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

提問: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

(2)讓學生在自己畫的圖上標出。

(3)數(shù)一數(shù)這條線段一上有幾個。

6.教學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1)教師指出上面我們學習的、、、、這樣的數(shù)都是分數(shù)。

(2)結合介紹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讓學生回答:

分母表示什么?(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分子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

三、課堂練習

1.做一做中的第1題。

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可以讓一些先折出來的同學示范怎么折。分數(shù)的折法很多,只要學生能折出最常見的幾種折法就行了。

2.做一做中的第2題。

這道題是判斷題,學生判斷后要說一說為什么。

3.做練習二十七的第1~5題。(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第5題)

四、課外作業(yè)

用正方形紙片分別折出它的、。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生活情境,讓學生經(jīng)歷比簡單小數(shù)大小及與同伴交流的過程。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體驗小數(shù)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shù)的大小,發(fā)展數(shù)感。

學習重難點:

1。體驗小數(shù)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shù)的大小。

2.理解小數(shù)大小的比較方法。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數(shù)感及探究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小結:我們要貨比三家,選擇比較便宜的來買。

(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1.兩個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出示課文插圖。

2.引導觀察,笑笑遇到了什么問題。我要買文具盒,該去哪個文具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3.比較方法、過程。

通過比較整數(shù)部分來判斷。(著重)

在小數(shù)大小比較中,整數(shù)(小數(shù)點左邊的數(shù))大的,這個小數(shù)就大;相反就小。

三個小數(shù)的大小比較。

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說。

挑選兩個問題解決。

4.說一說怎樣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小數(shù)點以前的部分誰小誰就小,如果小數(shù)點前面的一樣大,再比較小數(shù)點后面的部分。

三、鞏固練習

四、作業(yè)設計

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

4.9元5.1元

學生活動

1.讀一讀:0.50元0.02元1.05元2.3元16.25元6.00元

2.寫一寫:(1)零點二五(2)零點零四

3.填一填:(1)1.02元=元分(2)5.50元=元角

課本第4頁的“試一試”。

1.在〇里填上“”、“”或“=”。

2.65元〇1.88元3.90元〇3.58元6.05元〇6.10元

5.30元〇5.3元7.05元〇7.50元4.00元〇40.0元

2.計算。

25×581÷3428×4816÷3

板書設計

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

4.9元5.1元

橡皮的價格:2.63元2.36元2.65元

結果:2.65元2.63元2.36元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會辯認地圖上的方向(四個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運用所學的方位知識解決簡單的路線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同一路線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進一步感受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方位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網(wǎng)]應用方位知識的意識。

教學重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難點:能運用所學的方位知識(四個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具學具:把第5頁例3的圖,制成“人物”可以靈活擺放的教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第5頁例3的圖(刪去圖中的人物及話語)

(1)誰能在圖上指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說一說,體育場、電影院在少年宮的什么方向?

(3)說一說,醫(yī)院在商店的什么方向?商店在醫(yī)院的什么方向?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別人向我們問路或我們向別人問路的問題,怎樣描述行走的路線,才不會讓人走錯路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路線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感悟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

(2)請一名學生描述行走路線,教師在圖上根據(jù)他的描述移動小明的人物圖片,當學生的描述不明確時,教師就故意走錯,迫使學生調整描述的方法和語言,逐步讓學生感悟到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最后把小明放在商店的位置。

(3)誰能再說一說小明從醫(yī)院旁的十字路口到商店的行走路線?

2.體會同一路線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走法

(1)小明買完東西,準備回醫(yī)院,他可以怎樣走呢?……還有別的路線嗎?

(2)誰能把同學們說的路線在圖上演示一下?仍然可以采用“根據(jù)描述演示的方式”,讓學生領悟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

(3)如果你是小明,你會選擇哪一條路線?為什么?

3.學生自己提出路線問題自己解決路線問題

(1)小明選擇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線,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問路(教師邊用人物圖片演示邊講述,最后把小明和叔叔的人物圖片放在例3的圖中的位置),你們猜猜這位叔叔會怎么問?學生可能會猜:

請問去電影院怎么走?

請問去少年宮怎么走?

請問去體育場怎么走?

……

(2)同桌兩個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問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扮演叔叔的同學根據(jù)扮演小明的同學的回答,在圖上演示行走路線。

三、鞏固練習。

1.第5頁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第(1)題,然后在圖中畫出小紅從家到游泳館的路線。

(2)說一說,小紅、小蘭、小明上學的路線。

(3)說一說,小紅、小蘭、小明放學的路線。

(4)先男生提出問題女生解決問題,再女生提出問題男生解決問題。

2.練習一第3題。

(1)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

(2)第(2)題,同桌互相提出問題互相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學會了什么?描述路線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平均數(shù)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體會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結果是整數(shù))

2.運用平均數(shù)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xiàn)象,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操作、交流的過程中,建立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學具準備:移動學具板、作業(yè)紙教具準備:移動示范板、課件教學過程:

這一組同學在套圈比賽中,誰獲得了勝利?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呢?

二、自主探索方法,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1.引起爭議,探求公正的策略

當兩組人數(shù)不相等時,怎樣判斷哪組套的更準一些?你們有沒有公平的辦法?

小結:7是男生組的平均成績,也就是6、9、7、6這組數(shù)的平均數(shù)。6是女生組的平均成績,也就是10、4、7、5、4這組數(shù)的平均數(shù)。

6.新課小結,揭示課題,體會求平均數(shù)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感受平均數(shù)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平均數(shù)的作用

平均數(shù)的用途可大了;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中,處處要用到平均數(shù),你們瞧!這里是有關平均數(shù)的一些資料。

1.鹽城去年全年平均氣溫在18攝氏度。

2.鹽城市某小學三年級有10個班,平均每班人數(shù)為47人。

3.小明的語、數(shù)、外,三門考試,平均成績?yōu)?2分。

4.鹽城市某小學三(5)班同學平均年齡為8歲?,F(xiàn)在我們就帶著新朋友平均數(shù),來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四、鞏固強化,拓展應用

1.移鉛筆(93頁第1題)

目的:體會移多補少的思想,加深對平均數(shù)意義的理解。

2.三條絲帶的平均長度(94頁第2題)

要練說,得練看??磁c說是統(tǒng)一的,看不準就難以說得好。練看,就是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擴大幼兒的`認知范圍,讓幼兒在觀察事物、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活動中,積累詞匯、理解詞義、發(fā)展語言。在運用觀察法組織活動時,我著眼觀察于觀察對象的選擇,著力于觀察過程的指導,著重于幼兒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jīng)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jīng)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jīng)籍”者,又稱“講師”?!敖淌凇焙汀爸獭本瓰閷W官稱謂。前者始于宋,乃“宗學”“律學”“醫(y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后者則于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xié)助國子、博士培養(yǎng)生徒?!爸獭痹诠糯粌H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分明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jiān)(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師應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4.綜合性訓練:

目的:進一步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訓練學生根據(jù)問題收集相關信息、分析數(shù)據(jù)、有根據(jù)預測的能力。

教師范讀的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讀,讓幼兒學習、模仿。如領讀,我讀一句,讓幼兒讀一句,邊讀邊記;第二通讀,我大聲讀,我大聲讀,幼兒小聲讀,邊學邊仿;第三賞讀,我借用錄好配朗讀磁帶,一邊放錄音,一邊幼兒反復傾聽,在反復傾聽中體驗、品味。五、全課總結(略)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六

一、故事導入,激趣設疑。

1、故事導語

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喜歡聽故事,今天也準備了一個,開心嗎?

2、講故事

3、看錄像

錄像內(nèi)容1:小貓把5個白菜與小猴5個蘿卜進行對換。

錄像內(nèi)容2:小白兔把2000克的東西與小羊2千克的東西進行對換。

4、揭示課題

根據(jù)數(shù)量相等或重量相等來進行東西對換這叫做等量代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它。板書課題。

二、互動探究,獲取新知

教學例2

交換一直在熱鬧地進行著,下面我們再看看唐老鴨和米老鼠的交換情景。

唐老鴨和米老鼠做事認真,在交換水果時還用了一些稱重的工具。(出示天平和法碼)問:你知道這叫什么嗎?(用實物介紹天平和法碼)

當天平兩邊平衡時,說明了天平兩邊的重量怎樣?

(課件出現(xiàn)第三幅天平圖)下面我們再多看一個天平圖,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幾個蘋果與一個西瓜同樣重?這個問題提得太好了!我知道肯定有很多同學能解決的,不過老師有個要求:要以小組為單位,各小組的同學利用圖片把你解決問題的想法邊擺邊說出來。要發(fā)揚團結合作,人人動腦、動手、動口的精神!表現(xiàn)佳的小組將會得到老師的積分,憑積分可換取老師送出的精美禮物。積分越多,禮物越多,對自己組有信心嗎?開始!

匯報小組合作結果。

老師在電腦上做課件演示實驗。

在友好的合作下,動物們終于換到了自己喜歡吃的水果或食物,非常高興。接著又來到了蹺蹺板樂園。請看:

(課件出現(xiàn)蹺蹺板圖)

問:兩只牛和幾只羊同樣重?你是怎樣想的?

三、練習題

2、教科書第111頁第4題

5、積分有禮:

四、課堂小結

哪個同學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今天上這節(jié)課的收獲?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七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者112頁例1簡單的組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方法準確地計算出組合數(shù)。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學具準備:每生準備主題圖中相關的學具卡片或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老師漂亮一點呢還是喜歡老師丑一點?

生:大多數(shù)的小朋友說喜歡老師漂亮。

師:那你們幫助老師打扮打扮。我最喜歡紅色體恤和這三件下衣,到底怎樣搭配最漂亮呢?請小朋友們給老師出出主意。小朋友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師:謝謝。你們的建議都不錯。那我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試一試

師:請同學們也試著想一想,如果你覺得直接想象有困難的話可以借助手中的學具卡片擺一擺。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2.發(fā)現(xiàn)問題

學生匯報所寫個數(shù),教師根據(jù)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有的重復了,有的漏寫了。

3.小組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4.小組匯報匯報時可能會出現(xiàn)下面幾種情況:

(1)、無序的。用學具卡片或實物擺,然后再數(shù)。

(2)、用連線的方法算出。

(3)、用圖式的方法算出。

引導學生及時評價每一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使其把適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來。

5.小結教師簡單小結學生所想方法引出練習內(nèi)容見課本112頁。

(三)拓展應用

請你試著擺出其他幾種排法。

教學反思:

簡單的排列(二)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例題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每生準備3張數(shù)字卡片,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問題剛說完小動物們都紛紛舉手說能寫成兩個數(shù):12、21。

接著猴博士又加上了一個數(shù)字3,問:用數(shù)字1、2、3能寫出幾個兩位數(shù)呢?

小豬站起來說能寫成3個,小熊說6個,小狗說7個,到底能寫出幾個呢?

小朋友們回答能寫6個。

請問:用數(shù)字1、2、3能寫出幾個三位數(shù)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師:請同學們也試著寫一寫,如果你覺得直接寫有困難的話可以借助手中的數(shù)字卡片擺一擺。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2.發(fā)現(xiàn)問題

學生匯報所寫個數(shù),教師根據(jù)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有的重復寫了,有的漏寫了。

3.小組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4.小組匯報匯報時可能會出現(xiàn)下面幾種情況:

(1)無序的。

(2)從高位到低位,數(shù)字由小到大。先寫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寫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寫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從高位到低位,數(shù)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結教師簡單小結學生所想方法引出練習內(nèi)容:課本113頁例2,小組討論完成。

(三)拓展應用1、數(shù)字2、3、4、5寫出不同的三位數(shù)?寫完交流。

請你試著擺出其他幾種排法。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八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shù)的需要,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shù)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結果是整數(shù))。

2.能運用平均數(shù)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xiàn)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出示動物壽命統(tǒng)計表:

小貓

老鼠

大象

烏龜

壽命/年

152

提問:看了這張統(tǒng)計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烏龜?shù)膲勖铋L,老鼠的壽命最短。)

談話:借助統(tǒng)計,我們常常能發(fā)現(xiàn)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統(tǒng)計。(板書:統(tǒng)計)

二、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

1.呈現(xiàn)套圈情境。

多媒體演示套圈比賽的場景。

2.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

多媒體依次演示4個男生和5個女生套圈比賽情況,最后將每個選手卡通像與其套圈結果定格組合成一個畫面。

要求學生根據(jù)男、女生套圈成績,小組合作利用小方塊完成統(tǒng)計圖(每小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隊成績的統(tǒng)計,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隊成績的統(tǒng)計)。

3.引入平均數(shù)。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績統(tǒng)計圖。

結合學生的.想法,相機進行引導。

想法一:因為吳燕套中的個數(shù)最多,所以女生隊套得準(比最多)。

追問:用一個人的成績代表整個隊的成績,這樣合適嗎?

想法二:先要求出每個隊一共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一隊套得多(比總數(shù))。

想法三:先要求出兩個隊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個隊套得準(比平均數(shù))。

追問:這樣比公平嗎?(公平)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試一試。(板書:平均)

4.理解平均數(shù)。

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自己面前的統(tǒng)計圖,先在小組里討論怎樣找出每個隊的平均成績,再試一試??茨男┬〗M想的辦法又多又好。

提問:怎樣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shù)?

學生可能出現(xiàn)兩種方法:一是移多補少;二是先合后分。

反饋時,先讓學生在實物投影上邊操作,邊講解移多補少的過程,教師利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再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數(shù)(課件動態(tài)演示:將統(tǒng)計圖中的涂色方塊合并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并引導列式:6+9+7+6=28(個),284=7(個)。

根據(jù)學生回答,在前面板書的平均后面添上數(shù)。

觀察:圖中的平均數(shù)與實際每人套中的個數(shù)相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平均數(shù)比最大的數(shù)小,比最小的數(shù)大)多媒體閃爍平均數(shù)的取值范圍。

談話: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呢?你是怎樣知道的?先和小組內(nèi)的同學一起說一說。

提問:現(xiàn)在你能判斷男生套得準還是女生套得準嗎?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數(shù)一數(shù)每個筆筒里筆的枝數(shù),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分別求出平均每個筆筒里有多少枝鉛筆。

2.出示題目。

下面是小華記錄的他家近四天的用水情況。你能求出小華家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千克嗎?

時間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用水量/千克

112

先估計一下小華家平均每天用水量的大致范圍,再求出前水量的平均數(shù)。

4天用

提問:根據(jù)表中信息,你能預測小華家第五天可能會用水多少千克,為什么?

3.出示課始的動物壽命統(tǒng)計表。

小東家最近領養(yǎng)了一只小貓,你能預測一下它大概能活多少年?這些動物的壽命你是怎樣理解的?(都是平均數(shù))

舉例:我們小朋友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用到平均數(shù),你能舉幾個平均數(shù)的例子嗎?

4.播放電視短片:××縣版圖及洋口港位置。

主要內(nèi)容:洋口港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4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是119天,平均水深17米,是天然的深水良港。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弄清題意后,分別解決前面的兩個問題,再自主地提出問題,并解答。

6.完成練習九第1題。

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fā)表不同意見,然后用多媒體顯示相關河床截面圖,加深對平均水深的理解,并作出正確的判斷。

四、課堂總結(略)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九

復式統(tǒng)計表。(教材第36~37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tǒng)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能將兩個簡單統(tǒng)計表合成一個復式統(tǒng)計表,并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三、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會填寫信息。

難點:通過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使學生能對數(shù)據(jù)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學校開運動會準備購買一批水果,下面是一位同學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一種水果的情況。(課件出示下面表格)

師:你能說一說每種水果的喜愛人數(shù)分別是多少嗎?(點名學生回答)

師:上面的統(tǒng)計表就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簡單統(tǒng)計表,它能直觀看出各種數(shù)據(jù)是多少,不過如果我們想知道班上男生和女生對這五種水果的喜歡情況,它就無能為力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另外一種統(tǒng)計表來表示,這也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復式統(tǒng)計表。(板書課題:復式統(tǒng)計表)

二、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36~37頁例1。

(課件出示教材第36頁例1情境圖)

(1)調查數(shù)據(jù),完成簡單統(tǒng)計表。

師:這幾幅圖中的同學分別在干什么?(點名學生回答)

引導學生看圖,明確有的學生在看書,有的學生在看電視,有的學生在玩電子游戲,有的學生在踢足球,有的學生在畫畫,有的學生在跳繩。

師:你最喜歡哪種活動呢?(小組交流討論)

師:如果我們希望分別了解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情況,我們應該如何設計統(tǒng)計表?

引導學生應按男生、女生分別統(tǒng)計,并制作成兩張統(tǒng)計表。(課件展示下方統(tǒng)計表)

點名兩位學生分別統(tǒng)計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愛的活動,根據(jù)學生統(tǒng)計情況師生一起填表。

師:從上面的兩張統(tǒng)計表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點名學生回答)

師:這兩張表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小組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觀察兩張統(tǒng)計表,注意到兩張表統(tǒng)計的項目相同,都是2行7列,都是統(tǒng)計人數(shù),不同之處是統(tǒng)計對象分別是男生和女生,表格中數(shù)據(jù)不同。

(2)將簡單統(tǒng)計表合并成復式統(tǒng)計表。

師:上面的每張統(tǒng)計表都只是獨立反映了男生、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shù)。如果要對男生、女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的人數(shù)進行比較,就顯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們就想到把這兩張簡單統(tǒng)計表合并成一張統(tǒng)計表。

師:這張統(tǒng)計表和以前的統(tǒng)計表有什么區(qū)別?又有什么相同點?(小組交流討論,點名小組代表回答)

師:男生、女生合并在一起,自然由簡單統(tǒng)計表的2行變?yōu)?行,列不變,仍為7列。

師:該統(tǒng)計表填寫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數(shù)據(jù),像這樣的統(tǒng)計表就是復式統(tǒng)計表。復式統(tǒng)計表可以表示多組數(shù)據(jù),簡單統(tǒng)計表只能表示一組數(shù)據(jù),與簡單統(tǒng)計表相比,復式統(tǒng)計表更有利于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引導學生明確:復式統(tǒng)計表左上角的一個格用斜線隔成三部分,分別表示表內(nèi)橫向、豎向所放內(nèi)容以及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名稱。豎排表示統(tǒng)計的對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對應表頭處寫“性別”。橫排表示的是最喜歡的活動情況,因此對應表頭處寫“活動”。中間部分是不同性別最喜歡的活動人數(shù),因此在表頭對應的中間格寫“人數(shù)”。

組織學生獨立地將兩張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填入教材第37頁的復式統(tǒng)計表,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和檢查。

根據(jù)學生填入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37頁例1第(1)、(2)、(3)題。

師:通過解決這3個問題,你能說說復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點嗎?(點名學生回答)

引導學生明確:復式統(tǒng)計表反映的內(nèi)容更豐富,更容易比較幾個相關聯(lián)的事物,對表中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也更直觀。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37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討論)

根據(jù)調查的實際結果填表并回答問題,略。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1頁例1及第43頁練習九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進位)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經(jīng)歷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口算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使學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兩位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算理。

【教學準備】

ppt課件、小方塊。

教學過程

教師批注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三組口算題:

(1)3×6=20×4=18+80=

(2)2×7=30×3=14+90=

(3)4×6=40×2=24+80=

2.學生口答,教師點評。

師:同學們?yōu)槭裁此愕糜挚煊譁誓?請仔細觀察每一道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自由回答)

3.啟發(fā)鼓勵,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課——口算乘法。(板書:口算乘法)

二、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

1.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ppt課件出示例1的主題圖。

(1)認真觀察,說說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

(2)結合問題,請學生完整表述題意。

(3)小組討論,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

2.動手操作,探究算理。

師:同學們列的式子非常準確,思路清晰。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算出結果?

(1)動手試一試,試說口算過程。

方法一:15+15+15=30+15=45(盒)(動手畫)

方法二:將15分成10和5,10×3=30,5×3=15,30+15=45。(動手擺)

方法三:想豎式口算。(說豎式過程)

(2)討論各種方法的特點。

師:說一說你喜歡哪種口算方法,或者為什么不選擇其他方法的原因。

預設:第一種方法太麻煩,如果是計算15×6,一個一個地加,要加5次;

第二種方法把兩位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計算比較簡便;

第三種方法容易忘記進位。

3.教師小結,提煉算理。

將兩位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分別乘另一個乘數(shù),再把兩個結果加起來比較簡便,也不會因為有進位忘記進位而出錯。

4.鞏固練習,內(nèi)化新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完成下列練習。

22×4=18×5=26×3=14×6=

(2)學生匯報自己的算法,感受將兩位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的優(yōu)勢。

三、深入探究,算法遷移

(1)想一想:150×3=?(ppt課件出示)

小組討論交流口算方法,指名學生匯報。引導學生知識遷移,將150拆成100和50,100×3=300,50×3=150,300+150=450。

(2)完成教材第41頁“做一做”前兩列計算題。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思考,發(fā)現(xiàn)每組題目得數(shù)之間的規(guī)律。師生共同歸納出計算規(guī)律:口算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先不看零,口算出結果再在結果后面添上零。

(3)利用規(guī)律,完成教材第41頁“做一做”后兩列計算題。

四、課堂總結,完善思維

通過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你還有什么疑惑?

五、鞏固提高,強化練習

完成教材第43頁練習九的第1,3題。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相關習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進位)的口算

每筐裝15盒草莓,買了3筐,3筐草莓有多少盒?

10×3=305×3=1530+15=45(盒)

答:3筐草莓有45盒。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jié)教學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合作、討論問題的學習情境,旨在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動手畫一畫、擺一擺、說一說、想一想,以完善學生對口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學會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

[不足之處]學生在表述口算過程時,語言描述不完整,思路局限于個別學生的想法中,不能展開思路,大膽思考。

[再教設計]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表達,多鼓勵學生動手做、動嘴說,讓學生在體驗口算過程的同時,完善語言表達,促進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第2課時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2頁例2及第43頁練習九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2.使學生掌握多種算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使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算理。

【教學準備】

口算卡片、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批注

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口算卡片。

3×25=16×4=23×4=21×5=

120×3=150×4=3×240=2×360=

2.揭示課題。

同學們對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掌握得都很不錯,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口算乘法。

(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交流。

某超市進行促銷活動,進了一批水果,請大家?guī)兔φ碚怼?/p>

(1)ppt課件出示主題圖(1)。仔細觀察,說說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6×10=)

(3)小組合作,探究算理:怎樣才能算出得數(shù)?小組合作來試一試吧!

(4)學生匯報,教師動態(tài)呈現(xiàn)口算方法,理解口算算理。(課件演示)

預設:

方法一:把10盒橙子分成兩份,每份五盒,分別算出五盒的橙子數(shù),再把兩次算得的數(shù)加起來。

5×6=30,5×6=30,所以30+30=60(個)。

方法二:10盒橙子,可以先算9盒的個數(shù),再加上1盒的個數(shù)。

6×9=54,54+6=60(個)。

方法三:先不看10上的0,先1×6=6,再在結果后加上0,所以6×10=60(個)。

(5)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口算方法。

2.知識遷移,舉一反三。

(1)ppt課件出示計算下列各題。

5×10=9×10=18×10=40×10=

(2)指名匯報各題口算方法。

(3)你喜歡哪一種方法,說說原因。教師提示:靈活選擇口算方法。

3.深入探究,延伸算理。

師:同學們對橙子數(shù)的計算比較準確,而且思路清晰,下面讓我們來繼續(xù)整理蘋果的數(shù)量吧!

(1)ppt課件出示主題圖(2),分析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列式:12×20。

(2)想一想:12×20應該怎樣口算呢?

引導觀察主題圖,思考多種方法。獨立想一想,小組討論。

(3)學生獨立完成,匯報口算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匯報并寫板書)

三、課堂總結,積累經(jīng)驗

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學習,你的收獲是什么?

四、鞏固提高,練習運用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41頁“做一做”。

說一說你想怎么計算。

2.完成教材第43頁練習九的第1,2題。

小組比賽,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一說他的口算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相關習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

(1)6×10=60(個)(2)12×20=240(個)

6×9=5412×2=24

6×1=624×10=240

54+6=60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現(xiàn)實情境是學生列算式的依據(jù),通過直觀的情境圖,加深學生對情境的理解,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算法,再通過練習,優(yōu)化算法。

[不足之處]學生的自主性不強,設計中以學生的探究交流為主,但是教師的引導過多,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的綜合能力沒有體現(xiàn)。

[再教設計]在掌握了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習探究計算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整百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3課時口算乘法的綜合練習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3頁~45頁練習九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

2.提高學生口算的準確率,提高理解算理的能力。

3.加強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理念。

【教學重點】

熟練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

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明白算理。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批注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1.(ppt課件出示)口算8×10=我是這樣想的:

口算20×3=()我是這樣想的':

2.一分鐘速算。

10×5=35×2=210×4=16×5=

14×6=30×3=280×2=330×3=

師: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是太好了!接下來我們繼續(xù)來完成有關口算乘法的一些練習。

二、目標練習,鞏固理解

1.基礎練習,完成教材第43頁~45頁練習九的第3,4,5,9題。

(1)第5題:完成第5題,看誰算得快?

鼓勵算得快又對的學生說出口算過程,鞏固對算理的理解。

(2)第9題:學生通過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并說說自己的口算過程。

(3)第3,4題: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找出數(shù)學信息,分析數(shù)量關系,列式計算,集體訂正。

2.提高練習,完成教材第44頁練習九的第6題~8題。

(1)ppt課件出示第6,7題,指名讀題,分析數(shù)量關系。

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目。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有理有據(jù)的進行表達。

同桌合作完成,集體講評。

(2)第8題,奪紅旗。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口算速度和準確性。

3.綜合練習,完成教材第45頁練習九的第10,11題。

(1)第10題,行程問題。

分析數(shù)量關系:“速度×時間=路程”,學生獨立解決(1)(2)兩個問題。利用豹子和羚羊之間的速度差乘追及時間等于追及的路程這一關系式解決問題(3)。(學生集體討論,選擇性拔高)

(2)第11題,時間問題:1小時=60分,1天=24小時。

分析題意,理解隱含條件。

4.思維訓練,完成教材第45頁練習九的第12題。

(1)引導學生獲取有效的數(shù)學信息,解決問題(1)。

(2)提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2)。

三、拓展練習,升華提高

小組出題,互考互評。

四、總結反思,激發(fā)求知欲

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呢?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相關習題。

【板書設計】

口算乘法的綜合練習

16×5

10×5=506×5=30

50+30=80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題中出現(xiàn)隱含條件,教學時,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方法進行分析,這樣,學生頭腦中就會清晰地建立起一個屬于自己的數(shù)量關系式模型,進而通過交流,掌握這一數(shù)量關系。

[不足之處]理解“追及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是解決練習題第10題第(3)題的基礎,也是難點,部分學生理解得不透徹。

[再教設計]可利用課件動態(tài)模擬豹子和羚羊1秒鐘后距離相差了多少,幫助學生理解它們的速度差,也可以通過畫線段圖,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題意。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一

1、熟讀課文,會認“紀、必、須”等12個生字,會寫“世、界必、須”等10個生字,會寫“世界、年紀、必須、學習、但是、聲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復、變化、簡單、萬物、生長、泥土、眼睛、相當、、結局、開頭”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自主閱讀,研討交流,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了解太陽、月亮、水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介紹。

4、讓學生明白世界萬物在變化,但又有它的秩序,每樣東西我們都盡量簡單化。

認識并掌握生字新詞,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了解世界萬物的變化秩序。

2課時

第一課時

1、熟讀課文,會認“紀、必、須”等12個生字,會寫“世、界必、須”等10個生字,會寫“世界、年紀、必須、學習、但是、聲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復、變化、簡單、萬物、生長、泥土、眼睛、相當、、結局、開頭”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引入課題。

2、學生同桌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討論。

5、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猜測。

6、揭示課題: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

引導讀課題,認識生字:紀,纟+己=紀。

二、初讀課文,了解學生預習情況。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注意文中的生字,不會的生字借助拼音讀一讀。

(2)不會讀的句子可以請教同桌,并多讀幾遍。

(3)實在不會讀的生字請圈出來,等著全班交流。

(4)有不理解的詞語請圈出來。

2、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老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

(1)請小班按順序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同學糾正他們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2)出示要求認的生字,開火車讀一讀。

(3)學生說說這些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識記。

(4)學生匯報識字方法:

a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識字(形聲字):

每+攵=敏

工+力=功

辟+言=譬

米+造=糙

q+間=簡

目+爭=睜

口+我=哦

b利用詞語一起識字:秩序必須

(5)學生開火車讀一讀生字。

(6)如果把拼音寶寶去掉,你還認識它們嗎?試試吧。

(7)同桌檢查識字情況:你指我認,我指你認。

(8)把生字送入詞語中進行識字。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1、解決了生字問題,讓我們再一次來讀課文吧!并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齊讀課文。

3、學生交流課文主要內(nèi)容。

4、師小結。課文主要講了當世界年紀小的時候,太陽、月亮、水的學習和生活,以及生活很簡單,世界也有它的秩序。

四、指導書寫。

1、學生自由觀察要求寫的10個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書寫時應該注意。

2、學生互相提醒。

3、老師根據(jù)學生提醒的歸納。

(1)“必”字三點的位置應該注意。

(2)左右結構的“功”、“須”和“睛”要注意左窄右寬。

(3)上下結構的“簡”、“界”和“弄”要注意是上窄下寬,特別是“界”字下面是一撇和一豎。

(4)強調“世”字的筆順。

(5)在書寫“復”字是要注意中間是一個日字,是一橫。

(6)把“睛”和“晴”字聯(lián)系記憶。有“目”就是“睛”,有“日”就是晴。

4、學生自由描紅,老師巡視指導。

5、學生書寫生字。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書寫生字。

3、書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閱讀,研討交流,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了解太陽、月亮、水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介紹。

2、讓學生明白世界萬物在變化,但又有它的秩序,每樣東西我們都盡量簡單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聽寫詞語。

世界、年紀、必須、學習、

但是、聲音、月亮、主意、

一直、只好、反復、變化、

簡單、萬物、生長、泥土、

眼睛、相當、、結局、開頭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

二、學習1——4自然段,了解太陽、月亮、水的學習。

1、學生分小組學習課文1——4自然段,要求:

(1)開火車閱讀課文1——4自然段。

(2)都講了誰在世界年紀小的時候的學習和生活?

(3)勾畫出重點的詞語句子,看看它們是怎樣學習生活的?

(4)有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標記出來。

2、學生分小組學習討論。

3、分小組匯報交流。

(1)分小組開火車閱讀課文。

(2)匯報:這里主要介紹了太陽、月亮、水在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的學習和生活。

(3)太陽:學上山下山。這就是太陽的特點,也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什么現(xiàn)象?(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太陽從西方落下)

(4)試著理解:它也試過做別的事,但是都沒有成功。譬如說唱歌,它粗糙的聲音,把這個敏感的新世界嚇壞了。

a太陽沒有其它特點,所以說它試過做別的事但都沒有成功。

b“譬如”的近義詞是什么?

d試著說說太陽可能還學過哪些本領?都是因為什么沒有學會的?

(6)你會說“反反復復”這樣的詞語嗎?試試吧。

(7)水:學會了流動,往低處流。這里的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呢?

三、學習課文5——9自然段。

1、學生齊讀課文5——9自然段。

2、說說你從這幾個自然段里讀懂了什么?

3、學生匯報:

(1)那時候的生活很簡單。

(2)萬物都很有秩序。

4、說說從哪些地方看出這個世界還相當有秩序的?

(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就應該鼓勵)

5、“雨從云里落下,滴進泥土里;人睜開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你會接著寫嗎?試一試。

6、你是怎么理解“這個故事沒有結局,卻有很多開頭,很多很多開頭?!?/p>

四、拓展延伸。

1、這篇課文充滿了奇妙的想象,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部分?說一說,并讀一讀。

2、你會接著講故事嗎?

試著從下面的兩個開頭中選擇一個繼續(xù)講故事吧!

(1)這世界還相當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

3、學生分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五、總結。

1、師:孩子們,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有哪些收獲?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老師總結。

六、布置作業(yè)。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加深對千克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應用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對物品重量的估計。

教學過程:

1.出示:蘋果、橘子、西紅柿、黃瓜各1個,先讓學生估計一下,每個各重多少克?

2.想一想:如果稱一千克的蘋果,大概是幾個?橘子呢?西紅柿呢?黃瓜呢?

3.進行稱一稱的練習。

4.學生將實際動手后獲得的答案寫在書上。

1.分小組先分別稱一稱每個人的體重。

2.比一比,誰最重,誰最輕。

6至10歲兒童體重的千克數(shù)一般是“實足年齡×2+7(或8)”。請你算一算自己的體重,再與你稱出的實際體重比一比。

對最近所學的知識有沒有什么不清楚的,請?zhí)岢鰜?,我們一起解決。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稱了水果和蔬菜,還稱了自己的體重,你有什么收獲?

利用休息日,到菜場去走一走,估計一下各種蔬菜大約分別是幾千克重?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三

1.讀懂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關愛他人的美好品德。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抓住媽媽感情變化的句子,理清課文層次;通過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1.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2.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結合課文內(nèi)容,合理想象。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31課給予樹,我們都知道給予就是送給的意思。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說說課文中是——給予————嗎?(學生自由說)

1.同學們理解的不錯,讓我們再一起用心地讀一讀課題吧。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學生自由說)

那就請你打開語文書,翻到31課,去讀一讀,同時找一找課文中寫媽媽心情變化的句子,注意,用筆劃一劃。

1、學生讀課文,在課文中劃一劃相關的句子。

2、交流媽媽心情變化的句子(結合板書:擔心——生氣——激動)

1、課件出示:讓我擔心的是……

自己再讀一讀,又讀懂了什么?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媽媽特別擔心?(只、卻、怎么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

2、把媽媽的這種擔心放進你的朗讀吧?。ㄗ杂勺x,指名讀)

3、從媽媽的擔心中你覺得媽媽是一個怎么樣的人?(愛自己孩子)

4、是啊,媽媽的愛是無處不在的,在這里,化作了一種擔心,把你現(xiàn)在理解到的放進這句話里,肯定比剛才讀得更好了!

5、學生讀,指名讀(適當點評)

但是媽媽的擔心是多余的,孩子們拿了20美元分頭去采購圣誕禮物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他們買完禮物,該回家了!那么在回家的途中,孩子們的表現(xiàn)又怎么樣呢?趕緊去讀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吧!

1、學生自讀,抓住“興高采烈”一詞,從哪兒可以看出孩子們興高采烈呢?為什么會興高采烈呢?(學生回答)

2、對啊,確實應該興高采烈,但是只有金吉婭——(沉默不語)“沉默不語”什么意思呢?為什么沉默不語呢?(學生自由說)

3、看到這個情形,媽媽會怎么樣?(生氣)請你找到這個句子,讀一讀,覺得已經(jīng)讀得像媽媽一樣生氣了,就舉手,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

從xx的朗讀聲中,除了很生氣,你還聽出了什么?(疑惑)在疑惑什么呢?說一說

把你現(xiàn)在有的體會,再放進這句話里,肯定能讀得更有味道!快試試吧!

4、那么金吉婭到底用這20美元做了什么呢?讓我們走進課文第四自然段,請你反復地讀讀,肯定能找到答案!

5、課件出示:后來……禮品區(qū)

這么重要的句子讀一遍肯定是不夠的,再去讀一讀,看看你能讀懂些什么?(學生自由說)

6、是啊,金吉婭給陌生女孩買了洋娃娃,卻只給佳人買了棒棒糖,這又是為什么呢?你能從這段話里找到理由嗎?(能)那就快去讀一讀,找一找吧!

課件出示:我的錢就……只夠…………卻什么都沒有

多讀幾遍,讀懂的就更多了?。▽W生自由說,主要是小女孩和金吉婭的對比)

把你的體會放進這句話里,一定能讀的更好!試一試吧!

課件出示:金吉婭說話的聲音很低……而難過

重要的句子再讀幾遍,就能讀懂更多了(學生自由說)

金吉婭放棄了給家人買漂亮禮物的機會,被家人責怪,卻使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

是啊,給予就是這樣,在得到的同時,還會放棄、失去一些東西,這真讓金吉婭為難呀,把你理解到的再放進這句話里,肯定也能讀得非常好!

8、從金吉婭的做法里,你覺得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自由說)

聽了金吉婭的話,媽媽怎么做了?(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千言萬語涌上心頭,此時,媽媽已經(jīng)激動的說不話了,你能代媽媽跟她說一說嗎?(學生自由說)

1、課件出示最后一段

2、是啊,這個圣誕節(jié),金吉婭不但……還……以及……

理解“如愿以償”

如愿以償?shù)男∨?,她會對金吉婭說些什么呢?(學生自由說)

4、課文學到這里,你覺得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呢?(板書:一棵樹,一個問號?)

課件出示:給予樹是一棵()的樹(學生自由說)

結合板書,隨機選擇詞語

我們的心里!是呀,同學們,讓我們用愛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和仁愛做陽光,精心地栽培這棵給予樹吧,讓她在我們的心里開花,結果!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問題貫穿始終,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無形中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體會了人物心理的變化、以及課文里的飽含的對同情、善良、仁愛、體貼的美德的贊美之情。我認為,這些層層深入的提問就是有效性提問!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圖的產(chǎn)生過程。

2.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集合的思想,進而形成策略。

3.滲透多種方法解決重疊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讓學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難點:對重疊部分的理解。

教學準備:課件,名單卡片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引入,課件出示通知

通知

學校定于下周五舉行趣味運動會,請三年級各班選拔

9名同學參加跳繩比賽,8名同學參加踢毽比賽。

校體育組

(1)了解信息。

(2)師:你覺得三(1)班選拔多少人參加這兩項比賽?學生嘗試回答參加比賽總人數(shù)。

2.出示名單,引發(fā)認知沖突

(1)課件出示三(1)班學生參加跳繩、踢毽比賽學生名單。

(2)學生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總人數(shù)是17人嗎?

(3)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大家很快看出哪些人兩項比賽都參加了?

3.合作探究,體驗過程

(1)學生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可以借助圖、表或其他方式。

(2)匯報交流。

4.介紹韋恩圖

(1)介紹韋恩圖的來歷。

(2)結合例題明確每一部分表示的含義。指生說一說。

5.想一想,可以怎樣列式解答?

生嘗試列式,全班交流。講清算式的含義。

6.估計:咱們班可能選拔多少人參加這兩項比賽?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圖的產(chǎn)生過程。

2.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集合的思想,進而形成策略。

3.滲透多種方法解決重疊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讓學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難點:對重疊部分的理解。

教學準備:課件,名單卡片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引入,課件出示通知

通知

學校定于下周五舉行趣味運動會,請三年級各班選拔

9名同學參加跳繩比賽,8名同學參加踢毽比賽。

校體育組

(1)了解信息。

(2)師:你覺得三(1)班選拔多少人參加這兩項比賽?學生嘗試回答參加比賽總人數(shù)。

2.出示名單,引發(fā)認知沖突

(1)課件出示三(1)班學生參加跳繩、踢毽比賽學生名單。

(2)學生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總人數(shù)是17人嗎?

(3)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大家很快看出哪些人兩項比賽都參加了?

3.合作探究,體驗過程

(1)學生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可以借助圖、表或其他方式。

(2)匯報交流。

4.介紹韋恩圖

(1)介紹韋恩圖的來歷。

(2)結合例題明確每一部分表示的含義。指生說一說。

5.想一想,可以怎樣列式解答?

生嘗試列式,全班交流。講清算式的含義。

6.估計:咱們班可能選拔多少人參加這兩項比賽?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六

科學概念:

水的體積多少是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比較和測量的;非標準單位的測量會導致結果的多樣,量筒是一種標準工具,可以測量液體的體積多少。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使用標準和非標準單位測量液體的體積;經(jīng)歷人類發(fā)明量筒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比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比較的方法進行分析和統(tǒng)一,有助于確立科學的標準。有了標準工具,測量信息的交流才成為可能。

通過多種方法比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經(jīng)歷人類發(fā)明量筒的過程;對毫升產(chǎn)生的意義有所認識,能較規(guī)范地使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

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認識到測量需標準工具,明確用標準單位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為可能。

教師準備材料:

多媒體課件;3個大小不同裝有水的塑料瓶、量筒、各種容量的容器等。

給每組的材料:

3個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個玻璃杯、1個量筒、1條紙帶、膠水、記錄紙若干、一次性紙杯。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2、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擺了三個瓶子,里面裝的水和老師講臺上的都一樣,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猜測一下,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多,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說明理由。

(板書課題)

二、比較水的多少,體驗探究過程。

1、同意x號瓶中水多的人明顯占優(yōu)勢,那我們就認定x號瓶中的水最多,這樣可以嗎?那要怎樣才能比較出水的多少呢?大家快想想辦法吧。(師可適當提示前面所學的關于水的特性,如會流動、有重量、有體積等,鼓勵方法的多樣性)

2、學生小組交流討論。

3、學生匯報想出的辦法,師根據(jù)匯報板書??赡艿姆椒ㄓ校罕雀叩汀⒆⑸淦?、互換瓶、比杯數(shù)、比重量、漏斗滴、用尺子、刻度杯等(板書)

4、同學們想出的辦法可真不少,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呢?我們在研究科學問題時,要選擇最簡便,最科學的方法。

5、小組確定實驗方法,思考所需的實驗材料,明確分工后由實驗員到教師處領取材料。

6、學生小組實驗,匯報結果。

(如出現(xiàn)結果差異較大或不同,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板書)

三、比較水多多少,重演量筒發(fā)明過程。

同學們找到了裝水最多的瓶子,到底它比其他兩個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們能說出來嗎?

1、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水多多少呢?

2、學生討論測量方法這時學生可能一時想不到,教師要引導。

預設2:生可能一時想不出用什么辦法,師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蓋等材料提示、引導,交流這些材料可怎么用。

預設3(可接預設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幫助測量。教師可追問:“用小杯子量了,還多出半杯怎么辦?我們?nèi)绾螠y出更精確的數(shù)據(jù)呢?可提示學生想到刻度線。

3、自制刻度線測量。

(1)如果我們要給一個杯子畫刻度線,這些刻度線有什么用?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呢?(刻度間距要相同)

(2)學生實踐:自制刻度條,并貼到一個玻璃杯上,再次比較三個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四、認識使用量筒,建立毫升概念。

(一)、認識量筒及單位毫升。

1、師介紹量筒:為了比較精確地知道水的多少,我們就需要使用專門測量液體多少的工具——量筒。

(出示量筒)每個小組的實驗桌里面都放著一個量筒,請材料員拿出來,大家仔細觀察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玻璃做的,有刻度,字母ml,還有一個嘴)

2、介紹毫升:誰知道m(xù)l又叫什么?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毫升是液體的體積單位)

3、提示測量要求:數(shù)一數(shù)大刻度之間有幾個小刻度?算算每一小刻度是多少毫升?在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多媒體課件出示正確讀數(shù)方法)

(二)、使用量筒。

1、請學生到講臺前用量筒測量講臺上三瓶水的多少,并匯報測量結果。(板書)

2、孩子們真聰明,知道應該怎么使用量筒了,其他同學想親自量一量嗎?我們來量一量一次性紙杯能裝多少毫升水。

3、測量后匯報結果。

五、總結拓展,課后延伸。

1、同學們,我們能說出一些常見液體的體積嗎?(課件出示醬油、礦泉水、橙汁,估算一下能裝多少毫升)

2、課后調查:不關緊的水龍頭1分鐘滴幾滴水,1滴水有多少毫升?

3、算一算:照這樣計算,不關水龍頭1天,1個月會浪費多少水?。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七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體會小數(shù)的特征,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

2、經(jīng)歷比較商品單價高低貴.......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shù)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shù)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我們認識了萬以內(nèi)的數(shù),會計算三位數(shù)加、減法以及學習了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數(sh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創(chuàng)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作為學習小數(shù)的形象支撐,讓我們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shù)的含義,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在探究中學習小數(shù)的'加、減法。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為今后系統(tǒng)的學習小數(shù)打下初步的基礎。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時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說明用小數(shù)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shù)意義的一個標志。認、讀、寫小數(shù)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jīng)驗為背景,并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柏洷热摇币攀肿寣W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并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疑。

3、要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shù)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務必要在討論小數(shù)加法的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shù)位)的數(shù)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shù)相加時,小數(shù)點要對齊的根據(jù)。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為學生打通了把整數(shù)加減法的經(jīng)驗向小數(shù)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整個單元的教學要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買書”一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了小數(shù)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后,應該把小數(shù)減法的問題交給學生獨立去解決。

案例1

《買文具》教學實錄(一)

教學目標:

1、結合買文具的情境,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體會小數(shù)的特征。

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難點是明確小數(shù)的意義與特征。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第2頁的情境圖;第2頁試一試。

學生準備:剪下課本附頁中的人民幣圖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以前買過東西嗎?

三年級里程表一教案篇十八

科學概念

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流程與方法

會議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提出尋訪小動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親近和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的態(tài)度,形成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在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去尋訪、親近、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

避免學生在尋訪流程中過分關注某一種小動物。

1、在校園里準備一塊可供學生尋訪小動物的場地(教師提前尋訪一遍)。

2、設計簡單的記錄表,供學生參考。

一、理解小動物

1、教師問:"聽到'動物'這個詞我們想到了那些動物?"

"'大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小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2、學生用舉例的方法來區(qū)分大動物和小動物。

3、關注:學生舉例的普遍性性,舉現(xiàn)實存在的動物的為俐。

4、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小動物所指范圍。

二、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

1、教師組織學生回憶、交流在一定范圍內(nèi)見過那些小動物。

2、流程中注意引起學生尋訪小動物的興趣。

3、關注:學生是否注意傾聽同學的經(jīng)歷;學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內(nèi)容。

4、設計意圖:初步認識動物的多樣性。

三、尋訪活動的準備

1、組織討論,明確尋訪的任務、尋訪的時間、地點和觀察與調查的方法。

2、學生分組討論,并明確組內(nèi)的分工。

3、交流尋訪流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4、教師做好明確要求:注意安全、關注和愛護小動物。

5、關注:學生任務和分工是否明確。

6、設計意圖:為順利尋訪做好準備。

四、到校園里尋訪小動物

1、學生分組尋訪。

2、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3、關注:學生是否遵守紀律、是否愛護小動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記錄。

4、進一步增強對動物多樣性的認識,獲得更多的信息。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536829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