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論語的論文組詞(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1 02:23:11
實用論語的論文組詞(通用20篇)
時間:2023-10-31 02:23:11     小編:ZS文王

在工作中,總結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手段。在總結中,我們要注重結論的概括性和可操作性,讓讀者能夠直接得到實際效益。以下是一些總結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寫作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一

嗯,還可以,但是的境界在于一個人能夠安于貧賤,并且能夠樂在其中。

他的學生,還是那個子貢曾經問過他,子貢說:老是啊,貧而不諂,富而不驕,何如?如果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驕傲,您說這怎么樣啊?逼著老是說這好啊,老師也很寬和,子曰:可也,老師說還可以,但是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老師說: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老師說:的那個境界就是一個人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沒有抱怨,他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仍然不能從他的生命中被剝奪。大家想想,這是一個多高的驕傲啊,一個人在貧賤之中還能保持著把他的日子過得覺得很有尊嚴,有他自己的快樂。其實這說的就是象陶淵明那樣的隱士。

這就是孔夫子他跟學生在交流中,學生非要苛刻的問他。子貢,老是這個子貢“刁難”他的老師,說:老師您就跟我說,這一輩子,您就告訴我一個字,我就可以終身受益。問他老師說: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您告訴我一個字,讓我一輩子就遵守它。你說什么教育能縮成一個字,老師呢也能說出來,老師還特寬和,商量的口氣說:豈恕乎,就是寬恕的恕。他說,如果有這么個字,那這個字就是“恕”字。然后老師又為這個“恕”字加上了八個字的解釋,這八個字我一說大家人人都知道,其實這是圣人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叫忠恕,什么叫寬容,就是你自個兒覺得不想干的事,你就別強 迫別人干。你一輩子做到這一點就夠了,就這一個經驗夠你活一輩子。這就是老師告訴他學生的話。所以什么叫半部論語治天下,有時候學幾個字就夠你一輩子用了,所以真正圣人不會說讓你去背《千字文》,記住那么多你才能活明白,記住一個字有時候就夠了,就是寬容一點。所以他的學生曾子也曾經說過:夫而已矣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說我老師這一輩子,真正的道理也就是忠恕而已。就是這么簡單,但是寬容有時候多不容易啊,我們這個社會上,現在有多少事情,就是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在你的心頭過不去。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困頓,有多少都是自我的折磨,有多少時候是一個事情過去了以后我們老在那里想,覺得這個事情深深的傷害了我,然后我就不斷地在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傷害,總想著說這么可惡的事我怎么能原諒他呢,我每天早上醒來想的都是復仇。

其實當你一次一次玩味這個痛苦的時候你被折磨得就太深了。佛家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一個小和尚一個老和尚,兩個人出去下山化緣。走著走著到了河邊,這個小和尚因為剛入道,什么事情都必恭必敬看著他師 父,一看那有個姑娘要過河,他師 父就過去問她,說姑娘你想過河呀,那你過來我把你背過去吧,就背過去了。小和尚就瞠目結舌看著,然后被過去就放下了,姑娘謝謝老和尚,他師 父領著他接著走。這個小和尚也不敢問,說我?guī)?父怎么這樣呢,走啊走啊走了20里地,覺得太憋得慌了,終于就問了,說師 父啊我們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著那個姑娘過河呢。他師 父就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把她放下了,你背了她20里地還沒放下。這個道理其實和孔夫子教給大家的一樣,就是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有什么事老擱在心里放不下,所以上面叫仁者不憂呢,就是讓你的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就像我們客觀的生活中,你說一個人要是遭遇事業(yè)呀婚變呀,朋友背叛哪親然離去哪,這些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他對你算大事還是小事,這個沒有客觀標準。這就像說一寸長的口子算是一個大傷還是小傷呢。如果在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身上那肯定是個大傷,她能邪乎一星期,她老疼老上藥老看著;如果是一粗粗邋邋大小伙子不小心踢球碰破了,他可能從傷到傷好一直就不知道,這也是個傷口就完了所以其實我們的內心究竟是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還是一個粗粗邋邋大小伙子,這件事情靠我們的修 煉就能做到。這就是孔夫子的意義,他告訴你你可以做得到,無非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去強加別人。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二

很小的時候,我就結識了書。那是布滿彩圖和拼音的世界。在書中,我發(fā)現了一個又一個秘密:猿人是人類的祖先,恐龍十分高大可怕;遙遠的年代人們鉆木取火……原來世界這么奇妙!我覺得書讓我一個小小的孩童變得好高大,仿佛舉目望去,我就能輕易的發(fā)現北極的冰川,看到埃及的尼羅河畔有成千上萬的奴隸在修建金字塔,直到我愛不釋手的合上書,腦海中還不斷浮現出各種畫面。我有一種甜蜜的感覺:讀書真好。

漸漸地,我告別了娃娃書,步入了文學的殿堂。書變厚了,變深奧了。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边@句話證明了此書在古代中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上,《論語》一直被那些以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目標的讀書士子們奉為經典。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边@句話讓我懂得了處世之道。就是告訴我們要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么做的好處就是“寡尤,寡悔?!弊屪约荷俸芏嘣褂?,少很多后悔。

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涼,友多聞,益矣?!边@句話讓我懂得了擇友之道。我有一個好朋友,她經常挑出我學習中的毛病。孔子的這句話讓我明白了:如果不是她,我不可能學得像今天這樣好。感謝你的誠實、正直、廣見、博識,你是我的益友。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句話告訴我要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鬃舆@位圣人的態(tài)度對我很有啟發(fā),只有一點一點的去思考才可以真正做好該做的事。

先賢圣哲的偉大也許就在于他們能以最簡單的語言道出人生至理。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三

第一段:引言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之一,《論語》是孔子弟子們對他言傳身教的記錄,被譽為“圣人之言”。在論語課中,我深入學習了其中的精髓,從而對孔子的思想和道德品質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論語課上的心得體會,探討孔子的思想對于現代社會的啟示。

第二段:孔子的思想之道德修養(yǎng)

孔子的思想中,道德修養(yǎng)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他強調個人的修養(yǎng)和品德的培養(yǎng),認為個人的修養(yǎng)是一切行為和道德的源泉。在論語課中,我聽到了孔子關于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他強調要主動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這對于個人發(fā)展和社會和諧都具有重要意義。在現代社會,這一觀點也同樣適用,只有個人修養(yǎng)了,才能正確地對待他人,與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第三段:孔子的思想之教育理念

孔子是中國古代教育家中的巨擘,他的教育理念對中國甚至世界的教育事業(yè)都有很大的影響。在我上論語課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孔子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和才能,提倡以德育為先。他認為教育應該讓學生知行合一,讓他們真正明白道德的重要性,并將其付諸于實踐。這個觀點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教育不僅僅是灌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和價值觀念,讓他們成為有道德修養(yǎng)和高尚品質的人。

第四段:孔子的思想之仁與愛

孔子強調了仁德的重要性,在論語中,他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觀點,即對待他人要像待自己一樣。他追求的是“仁愛”,這種愛指的不只是個人間的感情,而是體現在行為上的慈悲和善良。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對待他人時常常根據自身利益來選擇。然而,孔子的仁愛觀念告訴我們要堅持正義和公平,要尊重他人的尊嚴和權益。只有通過仁愛的行為,我們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構建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第五段:總結

通過論語課的學習,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道德修養(yǎng)觀念,教育理念以及他強調的仁愛觀念,都對我們現代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啟示。只有通過個人的修養(yǎng)和自我完善,我們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教育從根本上要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和價值觀念,讓他們成為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同時,只有通過仁愛和善良的行為,我們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并共同構建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總之,在論語課的學習中,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鬃拥牡赖滦摒B(yǎng)觀念,教育理念以及他所提倡的仁愛觀念,都對我們的現代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可以將他的思想融入到現實生活中,為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做出貢獻。毫無疑問,論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四

《論語》要點評析(人教版選修教學論文)

鄭其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家世】

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滅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啟于宋。由微子經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傳至泯公共。泯公長子弗父何讓國于其弟鮒祀。弗父何為卿??鬃酉茸嫠煊芍T候家轉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孫正考父,連續(xù)輔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為上卿,以謙恭著稱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繼任宋大司馬。按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候,“五世親盡,別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為氏。后宋太宰華父督作亂,弒宋殤公,殺孔父嘉。其后代避難奔魯(孔氏為魯國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為士??鬃釉娓阜朗逶昔敺酪卦住W娓覆牡氖论E無考。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叔梁紇先娶施氏,無子,其妾生男,病足,復娶顏徵在,生孔子。

【生平】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記》未記,按《谷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生”。換算為當今之公歷應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魯國。魯國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對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禮樂之邦”之稱。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觀樂于魯,嘆為觀止。魯昭公二年(前540年)晉大夫韓宣子訪魯,觀書后贊嘆“周禮盡在魯矣!”魯國文化傳統(tǒng)與當時學術下移的形勢對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志于學”。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墩撜Z述而》)他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xiāng)人也贊他“博學”。

孔子“三十而立”,并開始授徒講學。凡帶上一點“束修”的,都收為學生。如顏路、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是較早的一批弟子。連魯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來學禮,可見孔子辦學已名聞遐邇。私學的創(chuàng)設,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tǒng),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

魯國自宣公以后,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符軍權。孔了曾對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為表示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魯國內亂,孔子離魯至齊。齊景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說:“政在節(jié)財?!饼R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齊不得志,遂又返魯,“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從遠方來求學的,幾乎遍及各諸候國。其時魯政權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陽貨??鬃硬粷M這種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zhí)國命”的狀況,不愿出仕。他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魯定公九年(前5)陽貨被逐,孔子才見用于魯,被任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歲?!靶兄荒?,四方則之”。遂由中都宰遷司空,再升為大司寇。魯定公十年(前5)齊魯夾谷之會,魯由孔子相禮。孔子認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早有防范,使齊君想用武力劫持魯君之預謀未能得逞,并運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齊侵占的鄆、灌、龜陰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孔子為加強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無百雉之城”提出“墮三都”的計劃,并通過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實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與其家臣的矛盾,季孫氏、叔孫氏同意各自毀掉了費邑與后邑。但孟孫氏被家臣公斂處父所煽動而反對墮成邑。定公圍之不克??鬃佑媱澥艽臁?/p>

孔子仕魯,齊人聞而懼,恐魯強而并己,乃饋女樂于魯定公與季桓子。季桓子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鬃诱伪ж撾y以施展,遂帶領顏回、子路、子貢、冉有等十余弟子離開“父母之邦”,開始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國的顛沛流離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歲。先至衛(wèi)國,始受衛(wèi)靈公禮遇,后又受監(jiān)視,恐獲罪,將適于陳。過匡地,被圍困五天。解圍后原欲過蒲至晉,因晉內亂而未往,只得又返衛(wèi)。曾見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衛(wèi)靈公怠于政,不用孔子??鬃诱f:“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焙笮l(wèi)國內亂,孔子離衛(wèi)經曹至宋。宋司馬桓魁欲殺孔子,孔子微服過宋經鄭至陳,是年孔子六十歲。其后孔子往返陳蔡多次,曾“厄于陳蔡之間”。據《史記》記載:因楚昭王來聘孔子,陳、蔡大夫圍孔子,致使絕糧七日。解圍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衛(wèi)出公欲用孔子??鬃哟鹱勇穯栐?,為政必以“正名”為先。返衛(wèi)后,孔子雖受“養(yǎng)賢”之禮遇,但仍不見用。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歸魯,率軍在郎戰(zhàn)勝齊軍。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孔子遂歸魯,時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歸魯后,魯人尊以“國老”,初魯哀公與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但終不被重用??鬃油砟曛铝τ谡砦墨I和繼續(xù)從事教育。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魯城北泗水之上。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五

第一段:引言

論語作為我國古代經典的文化瑰寶之一,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迷失在琳瑯滿目的知識海洋中。然而,研習論語課程給予了我重新審視自己內心的機會。通過深入學習論語的教誨,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領悟到取得進步的道路。

第二段:教材的啟示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重要教材,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通過研讀論語,我領悟到了幾個重要的啟示。首先,追求真理是人生不變的主題。無論是對于古代學者,還是對于當今的人們,追求真理是追尋幸福的關鍵。其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論語強調了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性,不論是對于一個人還是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只有修身齊家,才能有資格治國平天下。

第三段: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

通過研習論語課程,我意識到提高自身道德觀念的重要性。論語弘揚了一種崇高的價值觀,強調仁愛、謙遜、誠實等美德。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往往容易陷入功利主義的泥沼,個人欲望的膨脹不斷蠶食著我們的道德底線。通過研習論語課程,我認識到只有培養(yǎng)崇高的道德觀念,才能在人際關系中維系和諧,成為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

第四段:生活態(tài)度的塑造

論語中的許多教誨對于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有著深遠的影響。例如,孔子曾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教導我們應該勇于面對自身的不足之處,追求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并堅定地承認自己的無知。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使我們成為永遠在進步中的人。此外,論語還提倡謙遜的姿態(tài),認為“君子謙以動”,即以謙遜的態(tài)度面對他人,不自大、不傲慢,維系良好的人際關系,也能在工作中更好地與他人合作。

第五段:個人成長的收獲

通過研習論語課程,我不僅了解到了古代圣人的智慧,也對自己的成長有了新的認識。首先,我通過論語的教誨,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并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努力。其次,通過研習論語,我越發(fā)明確了生活的目標和價值觀,堅持自身的原則和道德底線,不輕易受外界干擾。最后,論語教導人們要追求真理、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為人處世更加善良,對他人更加包容,從而使我們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有價值的人。

總結:

研習論語課程為我打開了一扇認識自身和修行的大門。通過研習論語,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明白了取得進步的道路在哪里。論語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人生的真理,對于每個人來說,它都是一本寶貴的教材。希望我能將論語中的教誨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斷進步,做一個有貢獻、有價值的人。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六

于丹論語心得---交友之道-02-2417:17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

什么樣的朋友是好朋友?什么樣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怎么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

《論語》里面給出了答案。孔夫子非??粗匾粋€人成長過程中的朋友的作用。他說,這個世界上對自己有幫助的有三種好朋友,就是所謂“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諒、友多聞。

第一,友直。直,指的是正直。

這種朋友為人真誠、坦蕩、剛正不阿,有一種朗朗人格,沒有一絲諂媚之色。他的人格可以影響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也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果決。所以這是一種好朋友。

第二,友諒?!墩f文解字》說:“諒,信也。”信,就是誠實。

這種朋友為人誠懇、不作偽。與這樣的朋友交往,我們內心是妥帖的、安穩(wěn)的,我們的精神能得到一種凈化和升華。

第三,友多聞。這種朋友見聞廣博,用今天的話就是知識面寬。

在孔子生活的先秦時代,不像我們今天佑很多的媒體,那個時候的人要想廣視聽怎么辦呢?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結交一個廣見博聞的好朋友,讓他所讀的書,讓那些間接經驗轉化成你的直接經驗。當你在一些問題上感到猶豫彷徨,難以決斷時,不妨到朋友那里,也許他廣博的見聞可以幫助你作出選擇。結交一個多聞的朋友,就像擁有了一本厚厚的百科辭典,我們總能從他的經驗里面。得到對自己有益的借鑒。

《論語》中的益這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誠實的朋友,廣見博識的朋友。

孔夫子說,還有三種壞朋友,即“損者三友”。是友便辟,友善柔,有變佞。

友便辟,就是專門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人。好話挺多了,馬屁拍得舒心了,頭腦就該發(fā)昏了,自我就會惡性膨脹,盲目自大,目中無人,失去了基本的自省的能力,那離招致災難也就不遠了。這種朋友,就是心靈的慢性毒藥。

友善柔,就是兩面派的人。當面很和善,讓你把他當作好朋友,背后說你的好多的壞話。當你當面質問他的時候,還一口否認。這種人虛假偽善,與“諒”所指的誠信坦蕩正好相反。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種心理陰暗的人。

第三種叫友便佞。便佞,指的就是言過其實、夸夸其談的人,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只“會耍嘴皮子”的人。君子應該少說話,多做事。

《論語》中的損者三友,就是諂媚拍馬的朋友,兩面派的朋友,還有那些夸夸其談的朋友。這樣的朋友可千萬不能交,否則我們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如何能交到好朋友而遠離壞朋友呢?

要想交上好朋友,不交壞朋友,需要兩個前提:一是意愿,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論里,前者叫做“仁”,后者叫做“知(智)”。

仁:真正愛他人就是仁。

知(智):知人。了解他人就是智慧。

我們想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愛之心,愿意與人親近,有結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別能力。這樣才能交到品質好的朋友。這是保障交友質量的底線。

孔子從來不主張你去叫富豪和有權勢的人,而是要你去結交那些可以完善你的品德、提高你的修養(yǎng)、豐富你的`內涵的人。真正的朋友有一種心靈的默契。作為朋友能過做的最好的事情--去放大快樂的光芒,抑制你朋友心底的不快。

生活中真正的快樂是心靈的快樂,它有時跟外在的物質生活不見得有緊密的聯(lián)系??鬃由畹臅r代,是一個物質極其貧匱的時代,在那個時代真正快樂的力量,也就來自于心靈的富足,來自于一種教養(yǎng),來自于對理想的憧憬,也來自于同良朋益友間的切磋交流。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沒有分寸、沒有尺度的事情,都會做到過猶不及。與朋友相處,同樣應當注意分寸。比如你跟一個君子交朋友的時候,什么時候說話,什么時候不說話,自己都要有尺度。

孔子說,“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話還沒說到那兒,你就出來發(fā)表意見了,這叫毛毛躁躁。這不好。大家有大家的公共話題,一定要到眾望所歸,大家期待一個話題的時候,你再徐徐道來,這個時候才是合適的。

“言及之而不言”,孔子說這個毛病叫做“隱”。也就是說,話題已經說到這了,你本來應該自然而然地往下說,可你卻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跟大家說心里話。這種朋友會讓大家覺得彼此心里還存有隔膜。話題既然已經到這里了,你干嘛不說呢?是自我保護?還是故作矜持?還是要吊大家的胃口?總而言之,該說的時候不說,也不好。

第三種情況,用孔子的話說就是“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也就是我們今天老百姓所說的沒眼色。這個“瞽”字說得很嚴厲,就是一個人不看別人的臉色,上來就說話,這就叫睜眼瞎。你要注意了解對方,你要看看什么話能說,什么話不能說,這就是朋友之間的尊敬和顧忌。

其實何止是朋友,夫妻之間、父子之間,難道就沒有顧忌嗎?每一個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榮與隱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輕易去觸及他的隱痛,這就需要你有眼色。當然這跟投其所好不同,這是你給朋友營造的一個寬和與友好的氣氛,讓他跟你溝通下去。

在給朋友建議或者忠告的時候,雖然你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也要把握分寸?!爸腋娑频乐?,不可則止,無自辱也”。就是不一定要做苦口良藥,不一定要當頭棒喝,你完全可以娓娓道來。這就叫“善道之”。如果好說不通,就適可而止,不要等人家不耐煩了自取其辱。

你千萬不能要求對方必須如何如何。其實在今天這個社會里,包括父母對孩子都不能提出這樣的要求,每一個個體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間尤其要保留這種尊重。好好地說出你的忠告,盡你的一份責任,這就是好朋友了。

其實縱觀下來,《論語》里面真正專門談論交友之道的文字并不多,但是它教給了我們一種智慧。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交上什么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樣的心智,有什么樣的素養(yǎng);看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是一個良性元素還是一個惰性元素;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

也就是說,自己修身養(yǎng)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打開了一個最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七

作為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書面載體,儒家學派經典之作――《論語》蘊藏著豐富的智慧,是中國人的必讀之書。自漢代“獨尊儒術”以來,經學便被提上了一個新高度。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不少人開始研究和詮釋《論語》。因此,從古至今,關于《論語》的注解可謂汗牛充棟,且各家對其內容和思想的理解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本文則嘗試著對朱熹的《論語集注》康有為的《論語注》、及皇侃的《論語義疏》中的幾處注解提出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父母唯其疾之憂。(《為政》)

《論語集注》:言父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為憂也。人子體此,而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謹矣,豈不可以為孝乎?舊說,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義為憂,而獨以其疾為憂,乃可謂孝。亦通?!墩撜Z注》:憂,愁也。王充論衡、高誘皆以人子憂父母疾為孝。孝經:孝子之事親也,病則致其憂。曲禮:父母有疾,冠者不櫛,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變味,飲酒不至變貌,笑不至蚓,怒不至罟,疾止復故。馬融以父母憂子之疾,是古文家異說,今不從。

關于孔子回答孟武伯問孝的這句話,朱熹的理解是:將“其”理解為人子。具體解釋就是:父母愛子女,常常擔心子女生病。為人子則應體察父母一片愛子深情,要時時愛護自己,保重好自己的身體,遠離疾病,不讓父母擔心。筆者則認為這種說法的說服力不強,因為按此理解,原文一句其實只表述了父母的愛子之心,對于人子體諒父母且以愛己為孝的說法則只是朱子在注解中的順勢推理。如此說來,原文一句孔子并未正面回答問話人何為“孝”的問題,反而有答非所問的嫌疑。因此,筆者認為朱子的這種理解有不合理之處存在。

而對于此句,康有為在《論語注》中則將原句句讀做了改動,認為“父母唯其疾之憂”應校改為“父母,唯其疾之憂”。同時他引用了王充《論衡?問孔》的說法,認為“其”指的是父母,整句的意思大致應為:父母得了疾病,為人子女應時時記掛,以父母病情為憂,這就是孝道。從問答邏輯上講,這種解釋方法相比前一種要稍顯合理,但是從內容理解上講卻稍顯膚淺。父母抱恙,人子應以父母病情為憂,這是最基本的盡孝方式,也是人人都懂的一點,孔子何須多言?因此,我覺得這種說法并未揭示出原有的邏輯及意義。

相比之下,朱熹在其解釋后列出的舊說解釋得更合理一些。舊說認為:人子應只允許自己因身體有恙而讓父母感到憂慮,言外之意是,子女不應該做出非法不義之事讓父母憂心操勞,應謹慎自律,懷仁心,行義舉。這種說法與皇侃在《論語義疏》中的說法也比較相似:

其,其人子也。言人子欲常敬慎自居,不為非法,橫使父母憂也。若己身有疾,唯此一條當非人所及,可測尊者憂耳,唯其疾之憂也。

因此,我認為這種把“仁”和“孝”這個兩個《論語》中的基本概念完美聯(lián)系在一起的解釋更能彰顯孔子的育人之道和儒家的理念精髓,相比之下則更完美。

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論語集注》:不求諸心,故昏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論語注》:包咸曰:學不尋思其義,則罔然無所得。何晏曰:不學而思,終卒不得,徒使人精神疲殆。

這句話指的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學習方法。關于此句的理解,難點在于“罔”和“殆”兩個字上。各家對“罔”字的解釋都大相徑庭,都將其做“疑惑”之說。然而對于“殆”字的含義,卻存在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朱熹的理解是:只思考不拿出實際行動去學習,就會惶恐不安甚至危險。康有為則引用了何晏的說法,他認為:只思考不學習,會徒然傷神,精神上會疲憊倦怠。

筆者認為這兩種說法均有不妥之處。我們按著常理去推測,只學習不思考,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讀死書”,會導致學習者不能理解字句中的深刻含義,在實際運用時也會手足無措,也就是會“存疑”會“疑惑”。那么只思考不學習,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空想”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呢?會危險?會疲倦?在我看來,二者顯然都不夠貼切合理。一味空想,不吸收他人思想的精華,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鉆研,那么思想終究是一個泡影,是一座完全沒有實際支撐的空中閣樓。換言之,自己會一無所獲。因此,我認為把“殆”理解成一無所獲更加符合此句的語境,也更加符合常規(guī)邏輯。

三、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

《論語集注》:此所謂性,兼氣質而言者也。氣質之性,固有美惡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則皆不甚相遠也。但習于善則善,習于惡則惡,于是始相遠耳。程子曰:此言氣質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則性即是理,理無不善,孟子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

關于“性”和“習”,朱熹認為:孔子所說的“性”并不是人與生俱來的性。并且在說明理由時引用了程子的話,指出天性就是“理”,“理”不分善惡,所以也就不會被后天的“習”所改變。故而,此處的“性”并不是孟子所提出的人與生俱來的“善”性。對于這種觀點,我并不是很贊同?!抖Y記?中庸》中寫道:天命之謂性?!墩f文》則言:性,人之陽氣性善者也?!盾髯?正名篇》中也有關于“性”的解釋: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這些都說明“性”就是與生俱來的本質,是受于天成的,是無關后天教化的。這一點康有為在《論語注》中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

《論語注》:性者,生之質也,兼魂魄而言之。受于天生,而不關于治教者……習有本與家庭,習有由于師友,習有因于……熏染既成,相去遂遠。

因此,這里的“性”和后天受環(huán)境影響所形成的氣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應混為一談生出“氣質的性”這樣附會的.說法來。

再者,孔子此話之義在于:人與生俱來時的質都是一樣的,之所以會走上不同的發(fā)展道路,形成不同的人格,是因為后天的環(huán)境造成的。換言之,他在強調“后天”的行為養(yǎng)成會對“先天”的自然秉性產生影響。那么“習”是“后天”的,“性”自然就對應的是“先天”部分。因此這里的“性”就是孟子所說的“善性”,是所有人出生時都擁有的。

雖然我對這幾家的注解有存疑之處,但毫無疑問,《論語集注》、《論語義疏》及《論語注》都是研讀《論語》的經典讀本,對后世研讀典籍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對《論語》的學術研究也大有裨益。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八

摘要:宋朝開國宰相趙普說過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看來未免言過其實,但是,在中國文化史上《論語》確實是最重要的一部書。所謂“千里滔滔水,源自濫觴時”,它是許多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源頭,所以有人說認識中國文化傳統(tǒng)須從儒家開始,而認識儒家則須從孔子開始,而要在透徹地了解《論語》的思想的同時,仔細琢磨它的文學手法的自覺運用,我們會對它流傳千載而仍有無窮魅力的經典地位更為信服。

關鍵詞:論語、文學手法、文學價值

一、言簡意賅、雋永有味的語言

《論語》是記錄孔子與弟子的言行,闡釋深刻義理的一部書,它以當時明白曉暢的口語為著,同時吸收了書面語典雅洗練的長處,形成了言簡意賅、雋永有味的獨特藝術風貌,是語錄體的典范之作。在先秦諸子中除了勞資的《道德經》可與之婢美,其他優(yōu)秀的先秦諸子著作或是短小完整的說理文、或是長篇大論,都不像《論語》那樣三言五語便講述一個深刻的道理。后人受其影響,也有不少語錄體著作,較為著名的有朱熹的《朱子語類》,但文學價值遠不能與《論語》相比。因此《論語》中出現的許多含義深刻,令人回味的格言、成語,千百年來為人爭相傳頌,“學而不思則輞,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爸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見義不為,無勇也?!保檎扒裳粤钌?,鮮矣仁。”(學而篇)“色厲則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竊之盜也與!”“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保ā蛾栘浧罚┻€有很多如吾日三省吾身、既往不咎、不恥下問、三思而后行、后生可畏、舉一反三、任重而道遠、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禍起蕭墻、既來之則安之等不一一列舉,語言簡練而發(fā)人深省。

二、表現的形象化

形象化是文學的精髓?!墩撜Z》善于運用具體的意象表現深刻的道理,闡釋得明白、生動、甚至富有詩意。如孔子批評宰于大白天睡大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公治長》)因為宰予之前曾信誓旦旦要努力學習,因此孔子又說“始吾與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笨鬃佑眯嗄竞图S土之墻來說明人的不可救藥,用宰予的行為教育學生不能輕信他人的表白還要看他的行為。當子貢詢問孔子有一塊美玉是保存起來還是買了,孔子說:“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賈者也!”一語雙關,把自己比做待價而沽的美玉。有些形象化的表達還非常富有詩意,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用河水的川流不息來象征光陰的流逝,意味深唱。“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庇盟砂貋碣濏炄说牟磺?,給后世文人無窮的創(chuàng)作靈感。

三、豐富的感情色彩

文學作品之所以能感動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情感力量。《論語》是記言的語錄,談的有都是做人、治學、治國的大道理,卻不是干巴巴的說教,因為任務的語言總帶有豐富的感情色彩?!断冗M》篇中有幾章寫空子與顏回的感情,非常感人??鬃酉矏圩约旱牡炎宇伝?,把他當作自己的知音,自己的道德學問的傳人,他曾用詩一般的語言贊美他:“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不幸早逝,孔子傷心欲絕,頓足捶胸地說:“噫!天喪予!天喪予!”弟子擔心他哭壞了身子,勸他節(jié)哀,他說:“非夫人之為而誰為?”這種表達深厚感情的語言比比皆是??鬃宇I著弟子周游列國,在匡地被圍困的時候,顏回走丟了,最后好不容易逃了出來,孔子見到顏回,又驚又喜,說:“吾以女為死矣?!痹唬骸白釉?,回何敢死!”兩位夫子的言語中傳達著熱烈而深摯的感情。顏回深知老師對自己的鐘愛、器重,自己死了,老師不知會怎樣悲痛,因此逃難時他一心要回到老師身邊,見到老師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但是顏回還是死在了孔子的前面,第二年孔子的另一個得意的弟子子路也死了,孔子經受不住打擊,一病不起,沒過多久就去世了。閱讀了這些對話,我們又怎能不為這其中包含的深深的師生之情所打動呢?這就是《論語》所蘊涵的動人的文學力量。所謂“發(fā)之于新,形之于言?!笨鬃影l(fā)怒的時候,《八佾》篇記載季氏越禮使用八佾之舞,孔子說:“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憤激之情,溢于言表。情之所至,甚至口不擇言,孔子對殉葬的陋習極為憎恨,當時有人用人形陶俑陪葬,孔子大罵“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遭到了孔子斷子絕孫的詛咒。子貢問,今之從政者何如,孔子說:“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斗筲是一種小的盛飯的工具,不屑的語言批評了當政者的心胸狹隘和無能。有愛有恨,有喜有憂,嬉笑怒罵,《論語》表現了豐富的感情色彩。

四、個性化的語言,鮮明的人物形象

《論語》以記言為主,雖然簡短,卻能充分體現人物個性,所以《論語》的人物形象很鮮明??鬃颖救撕吞@可親的神態(tài),誨人不卷的精神,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執(zhí)著精神都隨其言談而呼之欲出??组T的幾大弟子,語言各是一種風格,顏回的虛心虔誠,子貢的智慧巧妙,子路的莽撞冒失,無不與其精神氣質相合。子貢在孔門弟子中智商很高,是一個明白事理、迎合實際的人,他當過官,不肯過窮日子,投機做生意發(fā)過財,賺過錢,但是孔子說他達不到仁的境界,《八佾》篇記載了子貢可惜告朔祭禮上作犧牲的羊,覺得浪費,孔子就諷刺他說,你愛惜羊,我更愛惜禮。在孔子弟子中,子路的個性最為鮮明,他愛憎分明、豪爽成性,做事風風火火,說話冒冒失失,多次頂撞孔子,《子路》篇中記載,有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衛(wèi)國請孔子出來當政,孔子將從何入手,孔子說:“為政,必先正名也?!弊勇仿犃耍潘链笮φf:“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氣得孔子大罵子路粗野:“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弊勇肪褪沁@樣心無成府,口無遮攔之人,因此總受到老師的呵責。還有一次,孔子稱贊顏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聽了很吃醋,質問孔子:“子行三軍,則誰與?”(《子罕》)子路有勇力,又有軍事才能,是以此為驕傲,于是又遭到了老師的一頓批評。子路就是這樣,直來直去,心里藏不住東西。他還是大方俠義之人,他曾說:“恩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保ā豆伍L》)孔子深知子路的脾氣,出于對學生的愛護,總是抓住一切機會教育他,子路雖然經常頂撞老師,卻打內心尊敬老師,子路的頂撞和孔子的批評,為《論語》增加了很多趣味。

圣人孔子并不是道貌岸然、冷酷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樣子,他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是“最近人情,恭而安,威而不猛”。除此之外,在《論語》中我們還看出了他的幽默、親切、率真甚至是任性的一面??鬃訉﹂T人說的話,很多是燕居閑適的話,脫口而出的話,甚至破口罵人的話?!蹲雍薄分凶迂曊f:“有一塊眉宇,是把它收藏起來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賣掉呢?”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幽默的回答表達了希望賢君能用他。有一次,他要出去做事說:“我難道是一只匏瓜么,怎能只掛在那里面而不給人吃呢?”當時友人認為孔子雖然偉大,很博學,但沒有什么可以成名的專長,孔子說:“我專做什么呢?做駕車的'么?做射箭的么?那么我從事駕車好了。”(子罕)孔子也善巧言生風:“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固不知如之何他已矣?!保ā稇梿枴罚┯浌髻Z說公叔文子總是在最適當的時候說話,真正快樂的時候歡笑,符合禮儀的時候才索取??鬃勇牶?,將信將疑,覺得公叔文太偉大,又有些懷疑他是否真的做到,于是沖口而出:“其然,豈其然乎?”毫不掩飾他的想法。當子路誤認為他作了什么不正當的事時,他那對天發(fā)誓的樣子:“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連說了兩次,急于表明心跡,圣人的率真盡顯無疑?!蛾栘洝分姓f有一個叫孺悲的人去看孔子,孔子不愿見他,便讓學生回話,說自己不舒服,不便見客??删驮趯W生轉告孺悲的時候,孔子又是彈琴又是唱歌,這是孔子深惡痛絕鄉(xiāng)愿的表示,孔子還曾經在極端氣憤是大罵:“老而不死,是為賊?!边@是些話語都表現了空子幽默率真甚至是人性而為的一面。

五、情趣盎然的場景感

《陽貨》第一章寫孔子千方百計地躲避陽貨,卻偏偏狹路相逢,兩個人談話也很有性格化,文字不長但將陽貨的盛氣凌人,挖苦打擊,孔子的尷尬無奈,都刻畫得淋漓盡致,密切聯(lián)系周圍的環(huán)境氣氛,寫的很戲劇化?!段⒆印穼懗窠虞浀母吒?,對孔子的贊揚和勸告,使孔子非常感動,欲上前攀談,他卻一路小跑的走掉了。這段文字為我們刻畫了一個隱士的飄逸形象,也給我們留下了回味咀嚼的余地。《論語》中有很多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文字,這樣一個個不完整的小故事,一個個記人記言的小片段,都寫得情趣盎然,乃人尋味,可以當作筆記小說來讀。

最后,借助林堅在《論語的文學趣味性初探》中所說:“講學語與文學趣味性的高度融合……常常借助于口語化,形象化的文學語言所造成的理趣、情趣和諧趣,使得行文風趣自然,生動含蓄,讀來毫無枯燥,在平易近人,娓娓動聽的談話中,領略了旨趣甚至是深奧的哲理?!边@正是《論語》這部說理性散文所表現出來的文學價值。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九

廣東中山市古三小學 吳少群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其次,要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多媒體教學寓教育教學于一定的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設的情景當中,能夠綜合利用視、聽覺,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和音像的不斷沖擊,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進行。使小學生身臨其境,高度參與,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熱情,實現學與教的互動。而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充分提供情節(jié)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庇捎趯W生的生活大都單調,兩點一線,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缺乏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多媒體教學恰如其分地填補了這一缺陷。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三段用四個“有的”描寫了四種不同種類魚的特征。學生單憑想象,很難理解這段內容。我根據課文內容,繪制了這四種魚,教學時讓這些魚先后在屏幕中“游”來,讓學生觀察對照課文,由于直觀形象,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并馬上指出:“這是‘飛答魚’?!薄斑@是‘氣鼓魚’?!苯處熢僖矡o須多費口舌了。

二、構建生活化的語文課堂。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應該是語文教學的返樸歸真。

1、訪一訪,認知生活。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的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一定的偏差。對此,教師要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的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如《爬山虎的腳》一文,爬山虎對于學生而言可謂并不罕見,但真正去觀察它的同學卻不多,教師應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并精心指導學生抓住特點去觀察,從而知道爬山虎是怎樣利用它的腳一步步往上爬的,這樣,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了。

有的課文內容跟歷史、傳說、名勝古跡等密切相關,學生難以理解 .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爺爺植樹》等課文,可以指導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也可以讓學生扮演成小記者去采訪一些了解歷史的老同志,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旅游,這樣不僅使學生全面了解了當時歷史背景,而且也充實了學生的生活,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往等能力。

2、演一演,再現生活。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而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例如《酸的和甜的》《稱贊》等課文,內容比較豐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動的情節(jié),有個性的.對話。課上讓學生表演有很高的教學價值,它組合了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參與,不但使學生獲得生理感官上的快樂和滿足,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若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就能使學生如臨其境,進一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如教學《嫦娥奔月》,讓學生想象嫦娥飛上月宮后的情景,通過生動鮮明的表演,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高。

3、學一學,體驗生活。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蓖瑯?,對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 有些教師不放心讓學生自己去學、去說,學生自己也習慣于被動地聽、被動地學,部分學生甚至養(yǎng)成懶于思考、不愿實踐的惰性。這種情況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更談不上具有創(chuàng)造性。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實踐中,對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探索實踐的每一點成功和進步,都應給予滿腔熱情的支持、幫助和肯定,使他們在體驗實踐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例如《回聲》這一課,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們可能還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學完這么有趣的物理現象之后,讓孩子們在空曠的房子了,車庫里去喊一喊,體驗體驗,并寫下自己的感受。這樣,不需教師多費口舌,學生對這篇課文的感悟定會回味無窮。

三、挖掘生活化的活動資源。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之中時時處處皆學問。因此,我們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秾W會生存》一書中指出:“小學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jié),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里,兒童像一個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里,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彼裕_到真正理解還不是最終的目的,能將所學運用于生活,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實踐是達到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我們應以課外實踐為憑借,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1、日常生活“語文化”

就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學習或運用語文。“生活處處皆語文”,報刊雜志要看,廣播電視要聽,中外名著要讀,名勝古跡要賞,山川河流要游。從打電話到接待客人,從寫留言條到寫申請書,從看電視廣告到看電器說明書,無一不是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運用。教師引導學生勤寫生活隨筆,努力把語文學習自然而然地由課堂擴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會,在這其中學生品嘗了成長過程中的苦樂酸甜,也體味到了親情的可貴。然而,許多學生認為每天都和父母接觸,實在沒有什么讓人激動的事情。在這時,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去細心觀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讓學生動情的東西。如讓學生回家參加家務勞動,學習勞動技能,和父母一起體會勞動的甘苦;父母節(jié)日或生日的時候,給父母送上自己親自做的禮物等等。體驗親情,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讓學生和父母每周談一次心,把成長的困惑告訴家長,把成長的成果和家長一起分享。學生在與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親情,也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情感的基礎。

2、班級生活“語文化”

首先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fā)生的許多故事

都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例如學校里開展的各項活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發(fā)生的感人的故事以及學校建筑、環(huán)境等都可以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教者可結合語文教學組織學生參觀校園、舉行游戲、比賽、主題教育活動等,讓學生進行演講、講故事、課本劇表演以及寫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社會生活“語文化”

語文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它源于社會生活,應用于社會生活,一旦離開了社會生活,也就喪失了其生命力。蘇霍姆林斯基特別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他一周兩次把學生帶到野外去,到“詞的源泉”去施行,他把這稱為“藍天下快樂的學?!?面向社會的生活實踐,是學生學好語文、增加積累、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查、參觀訪問等方式讓學生關注本地的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和國內外的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們不斷領悟人生的意義。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能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走進文本,走進生活,融入社會,并在真實的實踐中去感悟,去發(fā)現,去操作,去創(chuàng)造,這樣不僅可以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fā)芽,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財富蘊藏其中》

2、《學會生存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十

去年秋天,媽媽給我買了一盆菊花,經過我細心的照料,到今年秋天就開花了。

這盆菊花很美麗。花朵是金黃色的,非常鮮艷,花瓣一層層重疊著,像個毛茸茸的毽子。

它的葉子是墨綠色的,邊沿有鋸齒,樣子好像一個小巴掌。它的花朵本來是向著陽光——也就是向窗外開的,我嫌看花時不得勁,就把花盆動了一下,讓花朵向著屋里開。可是沒過一個星期,它的莖卻自已了一個彎,花朵又朝著陽光了。后來我又實驗了好幾次,結果都與第一次相同。我想:人是向往光明的,菊花也許和人一樣,時時在追求光明吧。

菊花特別好活。有一次,我不小心碰掉了它的一個花枝,我很難過。媽媽對我說:“沒有關系,你把這個花枝插盆里,過幾個星期后,它就成為了一棵菊花了?!蔽野粗鴭寢屨f的,把那個花枝插入盆里,澆上水,過了半個月,那個花枝還真的活了。別人都說月季花生命力強,可我認為菊花的生命力才強呢。從這以后,我就有意識地這樣插花枝,不到半年,一棵菊花就變成五六棵了。我的朋友想要菊花時,我就送給她們,讓她們分享我的快樂。

我喜歡菊花,還因為它不怕風霜,在百花幾乎全謝的深秋還傲然開放。牡丹花雖因嬌艷而被稱為“花中之王”,茉莉花雖以香濃而馳名,但它們只能在溫暖的季節(jié)開放,還沒有香到秋天就凋零了。菊花雖然美不如牡丹,香不如茉莉,可它經受得住嚴霜的考驗,這一點是其它的花遠遠比不上的。因此,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詩人寫詩贊揚過它的品格!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十一

這個論題是我長久以來的困惑。閱讀教學搞得熱熱鬧鬧,但有一個基本的問題,閱讀教學教什么?有人說了,當然是教會學生怎樣閱讀。照此說法,假若沒有經過閱讀教學的訓練,人們就不會閱讀?有沒有經過閱讀訓練會有多大的差別?思考再三,我覺得閱讀教學應該有下面這些內容:

教聯(lián)系從創(chuàng)造心理學的角度看,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不是他的信息儲存“從無到有”的簡單過程,而是“從有到新”的復雜的綜合加工的過程,人們獲得的信息量愈多,創(chuàng)造的可能性也愈大。閱讀教學其實并不是簡單的“文本”解讀的過程,在于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發(fā)現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文本提升和升華了經驗世界的無意識,使它自覺納入學習者的有意識的規(guī)律性的認知領域。同時閱讀者也可以發(fā)現自身信息的短缺、理解力的薄弱,喚醒再學習、再積累的需要。

這樣一個過程并不是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自然經過的,期間需要教師的引導、搭橋,讓學生從閱讀的自然世界過渡到自覺世界。教聯(lián)系有多重含義,與文本的聯(lián)系、與自我知識經驗的聯(lián)系、與文本相關的信息和材料的聯(lián)系、與未知世界的聯(lián)系,與進一步學習的聯(lián)系。閱讀教學成為一個輻射源,學生智力的觸角,在它的觸發(fā)下,敏感伸向各方。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教研室高啟山老師及實驗小學張宏偉老師在小語論壇上發(fā)表了一個閱讀教學的案例:《一個以“白洋淀”為主題的開放式閱讀教學案例一兼談《采蒲臺的葦》的教學》,在這個案例中,他們引導學生搜集、閱讀、交流關于“白洋淀”的有關資料,形成“關于白洋淀、關于采蒲臺、關于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的知識與情感的鋪墊。根據學生搜集資料的情況,老師為學生列出了“風景、地理、特產、歷史、人物、其它”等五個專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搜集材料的特點,按照專題分組。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將本組交流的專題內容豐富起來;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交流各自的“信息”。之后,以學生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做基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采蒲臺的葦》,學完課文以后,張老師組織學生開展了如下活動:

1.告訴學生《采蒲臺的葦》選自孫犁的《荷花淀記事》,其中還有好多白洋淀人民的抗戰(zhàn)故事。

要求學生借閱或從網上下載有關的故事閱讀,然后召開了一次“白洋淀抗日英雄故事會”。

2.辦一期以“我所了解的白洋淀”為專題的手抄報,其中的一篇文章為自己閱讀了關于白洋淀的文章以后的心得體會。

這個案例就是非常生動的,以課文為輻射源展開的多重閱讀形式。課內與課外,原有認知與新的信息交互作用,形成了互相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

教技能雖然“語言文字訓練”由于過分強調語文的工具性,肢解和瑣碎了“文本”內在的靈韻,但是知識與技能仍然是閱讀教學的重要部分。

[1][2]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十二

內容摘要:課堂“出彩”,離不開文本,更離不開教師的諸多實際能力。彩是在教師教學積累基礎上產生的;彩是教師基本功的集中表現;彩是教師睿智的閃光。

關鍵詞:課堂教學出彩方法

本次中青年教師教學比武,我們是一個團隊,我全程參與了,因為是我身邊的一堂語文課,我獲得的是真實體驗?;顒油炅耍锌H多,這里想就徐老師的一節(jié)課,談語文課堂如何“出彩”的幾個方面。

一.準備預設

徐老師執(zhí)教《說“屏”》一課(中學語文八年級上人教版)。我們分三步走:第一步,集體研讀教材;第二步,集體研究備課,確定授課教案;第三步,授課,實施預設。

這里,第一步是后兩步的基礎;第二步最關鍵;第三步便是把第二步備課確定的幾個方面加以思考,將預設在課堂上實施。三步之間緊密相聯(lián),于是構成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

第二步集體研究備課,確定教案,限于篇幅,這里我省略了教學過程部分,而僅把“三維目標”摘錄如下: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屏”這一事物在生活中的作用,設置及現狀等;

2.引導學生鑒賞、提高審美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熱情。

二、[過程與方法]

1.方法:學生自讀、質疑與教師引導結合;

2.重難點:(1)賞組“屏”,作點評、說賞“屏”的感受。(2)文中多處的詩文引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課文學習,感受“屏”文化,欣賞“屏”的藝術。

第三步授課,實施預設。我們一致認為,這堂課應該有“點”,即讓學生“欣賞與表達”。這是在制定了明確的“三維目標”之后,對課堂授課中的預設加以實施。

二.演繹實施

這里我著重在注意課前預設的那個“點”上。徐老師在課堂中展示了兩組“屏”的畫面,第一組展示較通俗的,是為了導入,也意在給學生一點粗略影像;第二組展示是在學生初步影像基礎上的展示,這是一組不同類型的精美屏的展示。然后請同學們對這組屏從一個角度作點評,談自己賞“屏”的感受,問題一出,學生便紛紛舉手發(fā)言。

……

僅這一環(huán)節(jié),徐老師緊緊圍繞“欣賞與表達”這個“點”做文章,切入順利,課堂緊湊,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課堂氣氛活躍。

總結這節(jié)課:落實“三維目標”,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導;通過第二組畫面展示,學生欣賞到多種多樣精美的屏,自然地對屏這一事物發(fā)生了興趣,自然地生發(fā)了探究的意識,學生便心悱悱,口悱悱,作者的情感與期待正好與學生的好奇心形成共鳴,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造的動力;課堂環(huán)節(jié)簡潔明了,重點明確。

三.“出彩”之要

那么,關于語文課堂如何“出彩”,我覺得有以下四個方面很重要:首先是選文,上任何一節(jié)課,每個教師都希望出彩,但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出彩,語文課堂出彩常常還倚仗文本,只有優(yōu)秀的文本,才較易出彩;第二,即使優(yōu)秀的文本,要出彩也頗要費一番功夫。文本不同,教者喜好不同,風格不同,運用出彩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宜讀,像古典詩詞,散文之類;有的宜學生積累,像《端午的鴨蛋》等;有的宜展開辯論,如《羚羊木雕》等;有的著眼畫面美、有的著眼優(yōu)美語言的體味、有的著眼于無窮的想像聯(lián)想……第三,課堂要出彩,需要教者對文本的琢磨功夫,駕御能力,一定要有明確合理的“三維目標”。然后教者才會想到在哪一點上給力,即找準“彩”點;第四,還要諸多支撐:說讀,教師是否能示范閱讀;說寫,教師是否能先寫;說情感體驗,教者是否先于學生有獨到體驗;說自由表達,教者是否有個性化表達。往往這些實實在在的功夫,易說不易做,這些是制約課堂教學“出彩”的一道坎。

因此課堂“出彩”,離不開文本,更離不開教師的諸多實際能力。彩是在教師教學積累基礎上產生的;彩是教師基本功的集中表現;彩是教師睿智的閃光。所以,教學要出彩絕非一日之功,應多實踐,多探索。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十三

兒童《論語》閱讀教學論文

作者/孫雙金

適合年級

五、六年級。

教學意圖

1.讓經典走下圣壇,走向平民,走向兒童。

2.傳播祖國傳統(tǒng)經典文化,尋找民族文化之根。

3.用兒童的方式(教學情境,教學故事)教學經典。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之道

一、由近及遠,推出孔子

1.你心中的偶像是誰?你最崇拜的人是誰?

2.一個中國人除了崇拜電影明星、球星之外,更要崇拜偉人,中國文化偉人,中國文化的鼻祖――孔子。

(1)出示孔子畫像。

(2)出示:

孔子,萬世師表。

孔子,百代儒宗的先師,萬世景仰的圣人。

孔子,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是中國符號??讖R,孔子學院。

3.從哪里了解孔子,學習孔子呢?《論語》是孔子與弟子交談的語錄?!墩撜Z》是中國的“圣經”。傳說宋朝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

二、創(chuàng)設情境學《論語》

(一)開學典禮

孔子從小就聰明好學,30歲就成了非常博學多才的人。很多人慕名從四面八方來向他求學。看到求學的人越來越多,孔子就開設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立學校。

開學的那一天,“當當當”的鐘聲剛剛響過,四面八方來的弟子就都站在操場上靜候孔子。身材高大的孔子穩(wěn)步走上講臺,用宏亮的聲音發(fā)表了開學典禮上的重要講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溫,不亦君子乎?”

孔子講完這三句話,用溫和的目光掃視每一位弟子的臉龐。他看到有的弟子流露出會意的微笑,有的弟子微鎖眉頭,目光迷惘。(本站)孔子微微一笑,轉身走下講臺,走向辦公室。

假如你是孔子的學生,你怎么理解這三句話呢?(出示)

1.這三句話是什么意思呢?有不理解的詞嗎?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到底是“說”乎,還是“苦”乎?“學”是指學什么呢?

3.有了本事,人家不了解自己,“懷才不遇”是不是就該怨恨人家呢?

(追求快樂的人生,做一個快樂的君子!獨學,快樂!交友,快樂!人不知,也快樂!這才是真正的君子呀?。?/p>

(二)第一堂課:學習之道

當當當!鐘聲響起來了,學生們紛紛走進教室??鬃咏〔阶呱现v臺,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大字:學習之道。然后慢慢轉過身來面向學生,說道:“你們從四面八方投奔到我的門下是來求學的。我今天上的第一課,就是講‘學習之道’。我給你們5句話,這5句話中包含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習慣,看你們誰能領會其中的奧妙?!?/p>

1.出示:

(1)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3)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予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p>

2.你對哪一句話有感悟,就談哪一句吧。

第一句:你有學而不思、思而不學的體會嗎?試舉例說明。

第四句:請你舉出“溫故而知新”的例子。

第五句:你認為是“好古”好還是“好今”好呢?為什么?

3.總結“學習之道”。

“樂、思、擇、問、溫、求”是學習之道。

要快樂地學習,向一切的人學習,不恥下問,這是學習的態(tài)度;要學思結合、學問結合,這是學習的方法;要有溫故知新、敏以求之、舉一反三的本領,這是學習的能力。

歸結到一點,要快樂地學習,在學習中尋找快樂的體驗,這才是真正會學習。這是孔子在學期第一課講的真正的“學習之道”!

三、在《論語》歌中誦《論語》

播放《論語》歌,在快樂的歌聲中齊誦《論語》。

第二課時:君子之道

一、君子風度

有人說:《論語》用一句話來表達,就是教人學做君子。那么什么樣的'人是君子呢?我們就先從君子的風度講起。

如果你是君子的話,別人是可以看出來的,因為君子有君子的風度。君子的風度是什么樣呢?我們先從英雄的風度講起。

話說曹操有一次接見外國使節(jié),他擔心自己的形象不好(因為曹操個子比較矮),為了給外國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他在自己的侍衛(wèi)中選了一名美男子冒充自己,而自己則裝扮成侍衛(wèi)站在假曹操身邊接見外國使節(jié)。

接見儀式結束后,曹操私下里請人打聽外國使節(jié)對曹操的印象。那位使節(jié)說:“曹操長得確實漂亮,但缺少氣度。那個站在曹操身邊的侍衛(wèi)個子雖然矮了一點,但卻是真正的英雄?!辈懿俾犃耸指吲d,從此他再也不擔心自己個子矮小了,因為英雄自有英雄的風度。英雄有英雄的風度,那君子的風度是什么呢?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禽問他的同學子貢:“我們的老師每到一個國度,總能聽到這個國家君主執(zhí)政的大事。難道是老師一心想當官,主動向人家打聽的?還是人家主動告訴老師的呢?”子貢聽了,不高興地對子禽說:“虧你還是老師的學生呢,你怎么一點都不了解老師呢!老師是靠他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謙讓的君子風度折服了各國的君主,君主們主動向老師請教治國之道啊!”子禽聽了,恍然大悟:“啊,君子是有風度的,我要做君子,學習老師的風度!”

1.出示: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2.熟讀體會。

二、君子有德

子禽問子貢:“我們怎么就能學到老師君子的風度呢?”子貢說:“君子,首先得有仁德。你還記得老師講過的話嗎?”

(出示)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p>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p>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

1.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在哪里?

2.“君子坦蕩蕩,小人()?!焙竺鎽钍裁矗?/p>

3.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點?

三、君子博學

(出示)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1.理解兩句話的意思。

2.今天的君子要博學哪些東西?為什么?

3.什么樣的人就是“文質彬彬”呢?你能舉幾個例子嗎?

四、君子重行

子禽高興地說:“我知道怎樣做君子了!君子要懷德,君子要博學?!弊迂暩吲d地說:“你真好學!但君子還有一個重要特點,這就是老師常常告誡我們的‘君子重行’!君子,不能總是在嘴上夸夸其談,而要看重他的行動。老師的名言是――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p>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p>

2.現代君子是“訥于言敏于行”還是“巧于言敏于行”呢?

五、總結,在歌聲中誦讀

1.君子有德、君子博學、君子重行,君子自有君子的風度。愿我們每個人都做一名當代的小君子。

2.在《論語》歌中齊誦“君子之道”。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十四

教學的有效性,就是運用最少的教學資源,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有效性教學研究極具實際意義。小學語文教學,在課改的大背景下,必然性的發(fā)生了改變。隨著教材、版面、教學手段地不斷變化,科技的不斷進步,帶給語文教學有便利、也有問題,本文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展開研究。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存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方面過于寬泛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想帶給學生更多知識,不顧學生接受程度如何,內容很多,重點缺失,有點填鴨式教育,一堂課40分鐘,學生接受程度有限,一堂課結束,學生們聽得云山霧罩,不知所謂重點是什么,矯枉過正,忽略了教材中的重點內容。

(二)缺乏有效的基本練習

在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往往把重點放在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上,缺失了語文的基本功———語言文字的有效練習,其實兩者相輔相成,缺失了有效的基本練習,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也不會有太深刻的體會,不利于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缺乏指導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位置逐漸提高,這樣學生有了更多時間、精力去學習更多知識,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但是這樣造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缺失教師的指引,缺乏有效指導,從而導致小學生的閱讀活動開展得不是很順利。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意義

減輕學生負擔、能夠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發(fā)展是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從現階段效果觀察,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進展,從而也證明了整體前進方向是對的,但是改革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一些一線教育工作者對新課程理解得不太透徹,出現了教學過程中效率比較低的現象,教學過程中,教的時間集中在短短的一堂課40分鐘上,如若有效性低,教學質量肯定不會高,學生所能吸收的知識很有限,因此,當前階段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從而保障教學質量是教育改革的關鍵。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的規(guī)章制度

建立健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的規(guī)章制度,將科研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小學語文教師要定期撰寫理論筆記及教學反思,在學期前準備好本學期的教案,從而上好每一堂語文閱讀課,要求語文教師要寫好每一篇研究總結性論文。科研要有獎懲制定作為保障,以便調動語文教師的科研、教學的積極性。語文教學小組要積極構建交流平臺,從而深入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語文教師把閱讀理解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共同總結起來,不斷提升整個教學組的專業(yè)水準。

(二)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備課改革

小學語文教學組要積極改進備課的方法和設計。首先,改變我們閱讀教學的備課內容,在教案中很好地增加了“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教學方法與策略”兩個板塊。其次,改變我們閱讀教學的備課的方式和方法,傳統(tǒng)的校內教研活動往往是每位語文教師獨立地去備課,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備課的質量,我們應該積極實施教學組每位教師合作備課,對教材和教法進行切磋指導。

(三)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創(chuàng)設小學語文閱讀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小學生而言。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就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境,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閱讀教學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語文教師要從小學生的立場出發(fā),選擇他們喜歡的形式和氛圍進行教學,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給足小學生時間,拓展其閱讀范圍。語文是一門有著自己個性的學科之一,要想學好這門課程、學好閱讀,這需要小學生有著良好的理解能力,這種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離不開小學生的自主閱讀。因此語文教師必須保證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一堂語文課不可能也不允許有較長的時間安排給學生進行自由閱讀,因此我們要多多利用學校的圖書室,在課余時間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小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在閱讀質量上要有所保障。這樣便能大大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3。抓住一切契機,深化小學生的閱讀。為了加深小學生對文章的閱讀理解,語文教師往往會安排一些課后閱讀作業(yè),然而如何把這些閱讀作業(yè)落實到實處?在課后閱讀作業(yè)中,小學生的思維常常停留在課本上,因此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我們要深化小學生的閱讀,不僅僅停留在語文課本上。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去指導小學生進行閱讀。這樣才能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提高。

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有效教學是每門學科教學的永久性話題,也是我們每位教師追隨的教學目標,它對于每個學科的教學活動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已經發(fā)生了很好的變化:教師的指導更加個性化、具體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來越高;教學資源的多樣化也為我們語文閱讀課程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一一總結出來,交給語文教學組進行討論研究,以便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的研究讓每位小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讓他們在課堂上大膽地表現自己,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閱讀的興趣,從而改變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難的現狀。

參考文獻:

[1]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xx。

[2]高曉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赤子(中旬),20xx(3)。

[3]許海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20xx(6)。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十五

國學經典像一杯清香怡人的茶,需要我們細細品嘗,方可品出其中的韻味。

《論語》是我國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著,共十二篇,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闡述了謙虛好學、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博學多疑、珍惜時光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

孔子在書中,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認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并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此后,每當我考試后,覺得自滿時,就想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當我通過復習,得到新的知識,“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泵慨斘覍W習不想思考時,腦海里的警告會自動跳出來,提醒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它讓我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只有兩樣具備,才能取得好成績。每當我在反省自己時,都會想自己和曾子是否一樣做到:“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p>

孔子在去世前,用幾句簡短的話,概括了自己一生的經歷,子曰:“吾十有五,而志與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边@是孔子人生的自我報告,也是我們?yōu)槠鋳^斗一生的目標。

每當我手中捧著《論語》時,我都仿佛品的了一杯香茗,在寧靜中感受它徐徐升起的芳香。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十六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讀懂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對讀書的興趣,對人類文化的興趣。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常常有許多學生在考試中,語文標準化試題可以取得很高分數,作文也能不離中心不偏題意,可實際上這些學生往往在概括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上普遍呈現出無創(chuàng)意性,也缺乏真實感和語言的內在美感,這不能不讓我們這些從事語文教育的工作者警醒。語文教學必須下大力氣實行變革,否則,語文教學的路子會越走越窄,一頭撞進死胡同。

一、語文教學要變教師中心為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是我國教育長期存在的頑疾。

作為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從學生的學習出發(f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才能做到有教案但不被教案所囿,才能最大限度地點亮學生的思想之燈,點燃學生的創(chuàng)造之火。

而在我們的教改過程中,有的教師往往曲解這一點,他們在課堂結構上,把教學時間來了個重新分配,比如40分鐘,其中30分歸老師,10分歸學生,或者把一整節(jié)課的時間都給學生,似乎這算是尊重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實則不然。是不是以學生為主體,主要的判斷應該是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實現,而不應該簡單地理解為時間上的劃分或環(huán)節(jié)是否完整。

二、語文教學變分數評價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評價

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分數在學校中是至高無上的,教師對學生的獎罰,甚至教師在學校中的地位都與其所在班級學生所取得的分數相關。

如此一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從何而來?全民皆生活,處處即語文,重視語文學科的人文價值、人文底蘊,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不要把充滿人性之美、人情之美的語文變成枯燥的技巧之學、知識之學,不要讓鮮花般的少男少女們終日沉浸忙碌于分數之中。從學生接受學校教育伊始,我們的語文教學教給他們什么呢?我們給予學生的是一個又一個的標準答案,就連最詩意化的詩歌鑒賞也都做起了標準答案。

我們告誡學生必須按照標準答案回答問題,否則語文考試得不到高分,否則語文就是沒學好沒學透沒學深!想來這是多么可怕,我們有意無意地讓學生原本奔放活躍的思維一步步走向僵化,有意無意地讓我們中華文化最美的語言蛻變成呆板的八股,沒有了形神兼?zhèn)?,沒有了意境、體味和語感,無須咀嚼,亦蒼白無力!

三、語文教學要變肢解式為誘導式

教師的責任在誘導,誘導并不排除教師講解,有時還要“暢講”,但要精當,要講到學生的困惑之處、謬誤之處、或者見不到之處,教師“給他們糾正,補充,闡發(fā)”,給學生啟發(fā)指點一下,使學生開竅,從而領悟讀書之法。

一篇文章當然由許多字、詞、句,由句、語段、段落,由各種修辭技巧等部件組成。但是這些部件組合起來,便構成一個意義整體,字詞句、語段、段落、修辭技巧等部件由一個統(tǒng)一的靈魂統(tǒng)領,才構成了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

當我們告訴學生一大堆多么好多么好的部件時,卻常常忽略一個最初、最原始的`問題:這些好部件是在怎樣一種動機下完美組合在一起的?這個問題才是一篇文章的靈魂。而我們的講授往往只涉及部件,譬如文章選詞的精當、句子的深刻含義、立意的深遠、段落劃分、中心句及主題思想,因此我們語文教學往往失掉了“靈魂”,而只是肢解文章的部件,單獨分列講述部件是如何好,這就難免使學生索然寡味,同時使本來應生氣盎然色彩繽紛的語文教學變成了沒有真性情的肢解教學。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善于誘導學生去讀文章,去讀更多的書,為達這一目的,教師分析講授課文時,應區(qū)別不同文體不同時期文章特點,采取不盡相同的誘導方式,為學生開啟智慧之門。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十七

摘要:創(chuàng)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因此作為基礎教育的語文學科,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就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作了探索,對課堂的具體流程進行了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簡單文字知識的傳授,也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學不僅僅給學生帶來知識熏陶,而且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的語文教育要重視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的培養(yǎng),抒發(fā)自己的人文情懷,表達自己的感情。

1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

目前小學教學依然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教師按照語文教學大綱進行千篇一律的教學,課堂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更別說要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往往礙于面子,特別看重個人與個人,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成績的比較,導致學生的作業(yè)增多,壓力增大,心理出現種種問題,出現了厭學的情緒。雖然這種教學方法可以短時間提高學生的成績,可是就教育全局來看,不利于學生長期的發(fā)展和進步。學生失去了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學生在課堂上的教學為了應付考試,這種語文教育現狀的出現,不得不讓我們要積極的反思教學,開拓思路,重新燃起語文教學的熱情。

2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實踐案例

2.1在畫中學人教版低年級的教材,活潑生動,適合低年級學生的閱讀和發(fā)展。如果教師不局限于課本自身的內容,而是拓展內容。將學習變成有趣的事,給學生能夠展示自己的平臺。不僅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在學習中潛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想必我們語文的教學會大大的提高。例如,在教學《荷葉圓圓》這節(jié)課時,首先教師將本文中所涉及到的事物讓學生先畫出來,比如主角荷葉,然后是魚、蜻蜓、青蛙、小水珠。然后可以在教師的閱讀中,將魚等事物與荷葉聯(lián)系起來,感受文章的韻味。當然,如果在學習之前,請家長帶領學生去實際生活中去看荷葉,會讓學生在腦海中對荷葉有個形象的感知,那教學效果會更好。通過課下學生的體驗,學生在腦海里會形成荷葉的整體形象,從而會發(fā)現夏天的美好,從而升華了文章的主題,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環(huán)保意識,達到了教學的最初目的。

2.2在情景中學在小學一年級下學期,在講授《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時候,學生第一次學習到古詩。當然,學生對于古詩并不陌生,因為在幼兒園期間,學生都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一些古詩,但是,絕大數學生只是囫圇吞棗,不懂古詩所要表達的情感,僅僅局限于會背的條件下。如果教師像往常一樣,對古詩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反復閱讀,解釋相關字、詞的含義,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懂得了古詩的整體意思,卻感悟不到作者的內心感情,這無疑是教師教學上的失敗。為了讓學生有個很好的感悟,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景。在課堂開始的時候,筆者在網絡找到一些思鄉(xiāng)的視頻,然后通過沙畫的形式給表現出來,學生在結束觀看的時候,筆者總結出這沙畫作品表達了作者的思想之情,古代人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呢?請看下面的視頻并跟隨朗誦《靜夜思》。然后教師就講解在表達方面,現代的沙畫藝術是給觀者視覺上的享受,創(chuàng)造了思鄉(xiāng)的意境,而古詩短小精悍,則給讀者意境上的構建,給讀者刻畫了李白當時的思想的情景。兩者都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體系,筆者找了一些古人思鄉(xiāng)的詩句,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讀,盡管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可能在詞匯量上可能會出現點困難。但是在字典和教師的幫助下,學生很快就熟練地朗讀了相關的語句,這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的理解能力。

2.3在演中學小學生表現能力強,對于活動的參與積極性高。在教學《丑小鴨》這節(jié)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加深印象,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僅僅是分角色朗讀課文,表現平平。后來,由于家長的從旁協(xié)助,學生朗讀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后來,筆者向大家提議,可以用表演的方式表達課文主要內容。有的小組表現特別好,能夠大體上表演出了課文的內容。有的小組盡管有的學生記不住臺詞,但是最終還是堅持表演。學生通過表演能夠展現鴨媽媽慈祥、丑小鴨的堅強、鴨哥哥、姐姐的盛氣凌人。學生們的表演繪聲繪色,從而表達了本文的主題思想,對人性的尊重,對挫折的抗爭,對美好的追求,對人生的感悟。

2.4在說中學語文要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該重視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讓課堂動起來,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主動的積極發(fā)言。例如,在六年級的時候,因為學生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儲備量也豐富起來,教師應該讓學生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筆者要求每節(jié)課前十分鐘里,按照學號的順序,逐個上來演說。剛開始很多學生不懂得演說的形式,筆者鼓勵學生多看《我是演說家》這樣子的節(jié)目,可以談談自己的理想,可以談談發(fā)生在自己身邊有趣的事,可以講講先進科技的發(fā)展、可以講講對社會熱點的評價。學生從剛開始的吞吞吐吐,到后來的娓娓道來,克服了困難,展示了自身的優(yōu)點,提高了語文寫作和表達能力。

2.5在讀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的重要。在對課文的講解過程中,要重視給學生提供思考問題,讓學生有線索地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教學《田忌賽馬》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要在黑板上給與一定的提示內容,讓學生能夠自讀并理解課文:為什么在第一輪比賽田忌輸了,在第二、三輪避三又贏了?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你讀了本節(jié)課有什么領悟?學生根據問題思考了課文,既抓住了中心思想,又懂得田忌贏得比賽主要靠決策正確。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這課的時候,教師同樣采取了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比如圍繞關鍵詞“借”提問,小壁虎向誰借尾巴了?借到了嗎?為什么?在教學《愛迪生救媽媽》這課的時候,教師以問題為線索,向學生提問:媽媽遇到什么情況了?愛迪生如何救媽媽的?結果怎么樣?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問,潛移默化地將本文線索給學生梳理,學生通過梳理相關問題,讀了文章,學生能夠為小愛迪生的聰明和智慧贊嘆,同時也看到了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肯動腦筋,善于觀察生活,一定會有所收獲。通過問題啟發(fā)閱讀,能夠讓學生把握課文的整體方向。讓學生真正的學會閱讀,提升語文的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2]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13(3).

[3]紀國慶.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

[4]江阿妹.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初探[j].華章,2010(14).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十八

第一段:引言(200字)

《論語》是中華文化的一部精髓,其中蘊含著儒家思想家教育的精神財富,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文化。閱讀《論語》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態(tài)度,為人處事提供啟示。本文將針對《論語》心得體會進行論述,探討《論語》所傳達的人生價值與其實踐。

第二段:孔子的教育思想(200字)

孔子的教育目標是“仁人”,他認為,塑造仁人,需要有良好的品德、深厚的學識、博大的情懷。孔子強調,孔子本人并不是神圣的,而是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自己,才成為了偉大的仁學家。他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教學理念,鼓勵弟子們培養(yǎng)自己的內心,做一名溫良恭儉讓、寬容大度的人?!墩撜Z》中許多名言警句證明了孔子的思想的深刻性和實踐性。

第三段:孔子的言行(200字)

孔子不僅言行一致,而且道德標準十分嚴格。他在《論語》中談論了許多社會道德問題,強調“君子之道,修身以正。要服從天命,遵循道德準則,從而達到道德的極致,進入天人之境。在孔子的眼中,凡是能夠按照仁、義、禮三者互相配合的標準行事的人,都是真正的君子。因此,孔子十分注重自己的行為,以及其他人的行為,他強調人際關系的重要性,講究小事,因為這些小事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性。

第四段:反思與德行(200字)

如果要達到孔子的人生目標,一個人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不斷提高自己的德行。在《論語》中,孔子給我們展示了一種反思早期事件的方法,他會根據自己的行為來反思自己,從而不斷提高。正因為如此,他才成為了偉大的仁學家,引領了后人。為了實現孔子倡導的道德理念,一個人要不斷地尋求自我發(fā)現,并以此作為自我發(fā)展提高的基礎。

第五段:結論(200字)

本文從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行和德行等方面探討了《論語》所傳達的人生價值,并針對自我提升的要求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論述。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只有不斷追問自身,思考人生意義,才能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循著孔子的教誨,讓我們每一位都成為內外都兼?zhèn)涞娜实轮?,鑄就偉大的人生!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十九

孔子,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偉大的文化大師。我對孔子的文學素養(yǎng)、政治覺悟和道德思想一直是懷著景仰和崇敬的態(tài)度。記得在三四歲的時候,我和表哥被送到經典誦讀班,跟著老師誦讀《論語》。在那個時候,我并不懂其中的意思,但是卻讓我認識了這位儒家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

《論語》共分二十章,我較為關注的是《為政篇第二》這一章?!稙檎诙分饕涊d了孔子對學習、孝道和為政三個方面內容的言論。

學習方面,最著名的是孔子對自己學術人生規(guī)律的總結: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還有對學習方法和規(guī)律的總結:“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边@些話,對于初中生今天的學習依然有著指導意義。

在孝道方面的要求主要有: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泵衔洳畣栃?。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p>

每一個人問孔子孝,他都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內容各異的回答,這也是孔子“有教無類”思想的體現。

同時,孔子對從政也有自己的理解: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p>

哀公問曰:“何為xxx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xxx服;舉枉錯諸直,xxx不服?!?/p>

可以說,孔子對“為學、做人、從政”的理解認識,有著一套完整的思想方法,告訴了人們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認真學習理解掌握其中的思想精華,對當代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非常有益處。通過誦讀《論語》,使我跟孔子這位文化大師進行靈魂和心靈之間的溝通,受益良多。

論語的論文組詞篇二十

1.1學習模式無效或低效

新課程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因此,各種教學模式變?yōu)榇蟛糠纸處熆释_成的目標和成績。但教師通常習慣地將幾種教學模式在一節(jié)課上教授給學生,導致其很難獨立思考、閱讀、感悟。如最常見的“合作學習”,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有的教師對要求提出、內容設計、小組分配等方面缺少合理安排,導致大部分合作學習呈無效、無序狀態(tài)。

1.2課堂提問無效或低效

有的教師喜歡在課堂上多提問,以致每講一兩句都要問“對嗎”、“好嗎”等,而學生也只是按程序地跟著異口同聲“對”、“好”。事實上,教師問了什么問題,學生是不清楚的,因為沒有過多時間去思考。一堂課過去了,提了一大堆問題,看上去氣氛激烈,實際上較為空泛。還有的教師設計的課堂提問過難,遠離學生現實的知識層面,導致學生無從回答,頭緒混亂,造成課堂氛圍沉寂。

1.3對學生激勵無效或低效

激勵不能過當,有的老師一節(jié)課除了說“你真棒”、“不錯,請坐”等,好像評價性語言只能固定使用一樣,倘若學生回答的沒有意義或似是而非時,也會進行激勵、表揚,不論如何都不會有糾正、爭議、批評,導致學生隨波逐流、心思浮躁,不利于其個性發(fā)展和思維踴躍。

1.4教師語言無效或低效

繁冗拖沓、機械重復、了無生氣、平淡乏味是教學中語言無效或低效最明顯的表現。一些教師總為讓學生能聽懂課程,覺得所講的課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導致一個問題要講上幾遍,毫不厭煩,殊不知學生早已沒了耐性,而結果就是教師的課程雖然講了許多,但教學效果卻不好。因此,呆板無趣的語言會讓學生提不起興趣,更談不上學習效率了。

2、提升閱讀有效教學途徑

2.1用生活經驗解讀閱讀

語文教學是不能脫離生活的,如果脫離了就會變得空洞無物、乏味枯燥,但結合生活就不一樣了,不但豐富了內容,也牽動了學生的心靈,使其充實活力。倘若讓學生把已有生活經驗引入閱讀中,對閱讀內容體驗進一步加深,再把體驗延伸到生活中,和生活進行比較,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既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閱讀真本領。比如在學習《再別康橋》的時候,詩歌的主題是離別的傷感與眷戀,而對于“離別”學生是有切身的感受和經歷的,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的經驗就能對詩歌有更深的理解。

2.2突出閱讀中的體驗與感悟

還原學生閱讀中的主體地位,激起學生進行自主教育的教育才算是真正的教育,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努力,才能實現閱讀目標、完成閱讀過程、達到閱讀高質量,其學生是最后的根本點、落腳點??梢姡陂喿x中,應回歸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本著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服務,引導閱讀思想的出發(fā)點,遵循學生一般學習和閱讀思路,尊重學生認識規(guī)律和獨特體驗,在閱讀中,以學生提出問題為主,不論學生提出問題是否難易、大或小,教師都要耐心并加以重視。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把教師思路和學生思路合二為一,形成推動深入閱讀的合力,尊重學生個性與共性發(fā)展,即加強學生的主導地位。

2.3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主體情感態(tài)度應被重視,閱讀主體對閱讀內容不斷內化過程,即為積極閱讀過程。脫離閱讀主體的積極感情需求或態(tài)度是不可能有內化的。因此,閱讀主體的情感態(tài)度問題是閱讀教學的首要問題。在閱讀教學策略中,怎樣讓學生對閱讀內容保持情感張力是重中之重。當閱讀材料、閱讀情境與讀者心境體現一致性時,閱讀效果可謂最好。所以,語文閱讀教學一定要在情感方面強化刺激力度,引發(fā)學生興趣和注意,產生內心上的閱讀需求。比如上《聲聲慢》時候,教師可以播放歌曲《一剪梅》,在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的同時,可以了解李清照前期詞的寫作特色,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

2.4強化語言訓練意識

閱讀教學以教材為模版對學生進行訓練,并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把學生吸取課本語言精華、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不能以做習題替代真正的語言訓練,那會失去語文課原有的個性和特色。目前,一些語文公開課和競賽課的閱讀教學表面是認真走過程,實則糊涂得結論,對學生語言品味、形象感悟、思想升華并不重視。倘若語言品味全無,如何真正感悟文章主旨?在閱讀教學中,特別要重視學生對語言的揣摩和感知,加強訓練學生語言能力,還語文閱讀教學本來面目。蘇軾《赤壁懷古》中,是“拍岸”好還是“裂岸”好,是“檣櫓”好還是“強虜”好,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強化學生語言品析鑒賞的能力。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重中之重,其效果直接影響語文教學品質提升。不少一線語文教師一直在積極探索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路徑。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努力探索學法指導有效途徑,有意識地把學法指導和品質培養(yǎng)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同時進行,才能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本領,才能逐步達到“用不著教”的理想境界。

兒童《論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555168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