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有許多瑣事需要梳理和總結,它們對我們的成長和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寫總結時,我們需要注意總結的篇幅和字數(shù),以免過度冗長或過于簡單??偨Y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一
1、增強學生對表現(xiàn)主觀情意的認識;
2、提高學生表現(xiàn)主觀情意的能力。
兩課時
一、導入:寫文章不僅要會再現(xiàn)客觀事物,而且要能表現(xiàn)主觀情意。
二、生自讀寫作指導,理解:
1、什么是情?什么是意?怎樣寫出有情有意的文章?
2、明確小結:情即指作者的愛憎、好惡、喜怒等主觀情感。文章不是無情物,所以,無論誰動筆寫作,總是情動于中而行于言,一篇好文章,無不具有真摯的情感;意指作者的思想、意旨,即對事物本質的揭示,理性的論述。換言之。意就是指文章的理,作者對人或事引發(fā)的思考,并借議論的方式來表達,揭示并升華主題,是文章的點睛之筆。
三、寫作指導
1、如何表現(xiàn)主觀情意?
古人曾留下這樣的說法:讀《出師表》而不痛哭的人不是忠臣,讀《陳情表》而不流淚的人不是孝子,就是因為這兩篇文章都抒發(fā)了自己強烈而真摯的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就是要以情動人。作者如果沒有強烈的感情融注文中,讀之也就令人乏味。而主觀情感是抽象的,它的表現(xiàn)必須依賴客體,也就是說抒情往往要借助某一具體的事情、景物等作為憑借物來抒發(fā)感情。
a、借敘事來抒情:
一般的敘述,作者往往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對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全過程加以具體完整的敘述。而借敘事來抒情,則敘事不過是作抒情的手段,它不追求事物的完整過程,往往只是片斷式介紹,而把濃郁的情感融于事情的敘述之中。
借敘事抒情,要選擇生動感人的細節(jié)作為情感的凝聚點,著力用情。
1、以朱自清的《背影》為例。
2、蔣子《關于貓》:小白被喂得很白很大,它身上的跳蚤就跟著很多很肥了??此置δ_亂一刻不停地搔癢,我便想到它如何食不甘味寢不安眠,竟然感同身受。只好一次一次給它洗澡,然后用鑷子一只只地鉗去毛里邊的跳蚤。在明媚的陽光下,從一只白貓身上尋找黑色跳蚤,這樣的生活似乎很具浪漫色彩。但時過境遷,這行為變得為自己所不理解,或許那正上一種寧靜心態(tài)的寫照。在后來的一片喧囂之中回想那值得懷念的寧靜,自然認為不可理喻。
陳村:《病友》:還有一位老人,兒子只照過一次面,匆匆來,匆匆去。出院的前一天。說是兒子會來接他,誰知等了又等,就是不來,連個電話也沒有。老人提著雜物,一個人走了,走得很冷清。我想他心里必定是慘淡的。他有兩個兒子。老人自尊,沒多說一句話。
所以,借敘事來抒情不能讓情感全面鋪開,四處流散。
b、借寫景來抒情。
古人對寫景來抒情,早有精辟見解。:寫景要顯,抒情要隱,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血不能流在外面,頭破血流就不美了。所以情要隱,隱到一點也不說,別人也能感覺到。
《詩經(jīng)》: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清人王夫之特贊賞:多次引用,說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然而從字面上卻不見樂與哀。當然,情感的完全隱藏和徹底顯露都不可行,借景抒情關鍵是在隱藏與顯露之間找到了個合適的比例。讀者通過顯露的景物描寫去揣摩隱含的情意。
c、寓情于議理
如《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如《記念劉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母貓小花又被收留了。人類似乎永遠不能避免的弱點之一就是明知故犯。像我,明知小花一旦定居又將帶來新的重負,明知業(yè)已倍感沉重的生命需要的是減輕而不是嗇負荷,仍舊收留了小花,如同眼睜睜盯信一個陷井,然后很理智并很低優(yōu)雅地跳進去。由此可以略知現(xiàn)代人的某些諸如全面淡化人際關系以及淡漠人類情感的人生理論是多么高超。你想保護你自己嗎?那就請你不要總是悲天憫人好了。假如你抬腳就想踩死一只忙著搬家的螞蟻,開車就想碾殺一條在路邊歇晌的狗,也許你已經(jīng)具備了做現(xiàn)代人的資格。將這種氣質發(fā)揚光大,你便可以闖蕩世界了。你可以冷落父母,可以嫉恨手足,可以投靠昔日的對頭,可以編個圈套陷害義重于山的朋友只要利益需要。
現(xiàn)代人活得自在瀟灑的秘決,似乎就在于薄情寡義。
1、以一次嘗試為題,寫一篇敘事、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文章。800字
2、以牽掛為話題,寫一篇敘事、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文章。800字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二
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愉快心情。
2、大膽想象,并能用較清晰的語言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3、體驗樂于助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認識了解蘿卜的基本特征。
2、錄音機、歡快的音樂
3、多媒體課件《蘿卜兔》
活動過程:
一、分段欣賞,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第一幅畫面(蘿卜兔、許多蘿卜的背景圖)
(1)、引出主題:“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要求幼兒講述完整的語句:一只小兔來了。)
(向兒介紹蘿卜兔由來)這只小兔特別喜歡種蘿卜,所以小伙伴們送給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蘿卜兔”。我們一起來向它打個招呼吧!
(2)、天氣真好,蘿卜兔決定去很遠的地方旅行,它該怎么去呢?請你們來幫它想一想?。ù藛栴}為開放式問題,一問多答,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想象力方面可以讓幼兒創(chuàng)造如小椅子裝上翅膀等,觀察力是結合平時自己看見的自行車、汽車等帶著蘿卜兔去旅行。)
(4)、教師小結:蘿卜兔真聰明,用最大的一個蘿卜做了一輛蘿卜車,開著蘿卜車去旅行。
2、出示第二幅畫面(蘿卜兔、蘿卜車、一條溝、背景)
(2)、請幼兒互相商量幫蘿卜兔想辦法怎么過溝。
(3)、幼兒討論好以后,提問:你為蘿卜兔想了什么辦法?或者你準備怎么幫助蘿卜兔呢?或者你想好了嗎,說說你的辦法?(雖然所有提問都是圍繞一個主題,但這樣提問使幼兒不感到單調。同時注意幼兒講述語句的完整。)
教師小結:小朋友你們的辦法都很不錯,其實蘿卜兔也想了個辦法,你們看。
(4)、放課件(溝上出現(xiàn)一塊小木板)提問:蘿卜兔想的是什么辦法?
3、出示第三幅畫面(蘿卜兔、蘿卜車掉進里溝里、背景)
(1)(教師作出夸張的動作表情,表示著急的樣子)不好,小木板斷了,蘿卜車掉進了溝里,蘿卜兔心里真著急,怎么辦,怎么辦呢?小朋友,你們還愿意幫助它嗎?你們準備怎樣幫助蘿卜兔呢?(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主要激發(fā)幼兒的同情心,愿意幫助蘿卜兔;第二層次主要是讓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怎樣幫助蘿卜兔,如:我想----幫助蘿卜兔。)
(2)教師小結:你們的辦法真棒,蘿卜兔自己想的辦法很簡單,請你們看一看。
4、出示第四幅畫面(蘿卜兔給蘿卜車澆水,蘿卜車慢慢的長出葉子,蘿卜兔抓住葉子用力往上拉,蘿卜車上來了)
(1)提問:蘿卜兔想的辦法是什么?蘿卜兔為什么給蘿卜車澆水?(此提問為分步提問,逐步加深,在回答時,提醒幼兒講述完整的語句:蘿卜兔想的辦法是給蘿卜車澆水。)
(2)小結:剛才,小木板太狹窄,所以蘿卜車掉進了溝里,,這一次,蘿卜兔會想什么辦法讓蘿卜車過溝呢?(請幼兒自由表述)
5、出示第五幅畫面(蘿卜兔用一塊寬木板放在溝上,開著蘿卜車過溝)
提問:蘿卜兔怎么過溝的呀?(強調木板的寬度)
一、幼兒完整的聽故事一遍,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師:“蘿卜兔開著蘿卜車去旅行,在旅行中遇到了許多問題,小朋友開動小腦筋,幫他想了好多辦法,蘿卜兔很感謝你們,他想請大家再聽一遍故事。(完整的聽一遍故事,不僅可以幫助幼兒較好的掌握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而且還可以給幼兒一個完整的語句。)
提問:“請大家給這個故事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二、出示第六幅畫面(蘿卜兔、蘿卜車、干枯的花)
提問:蘿卜兔開著蘿卜車繼續(xù)旅行,路邊的花向他要水喝,可是它只有蘿卜車,請你們幫幫蘿卜兔!怎么讓花兒喝到水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商量,明天來告訴蘿卜兔。
三、天快黑了,請大家乘上我的蘿卜車回家吧!幼兒聽音樂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幫幫蘿卜兔讓花兒喝到水。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三
一、指導思想: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通過學習中長跑技術,讓學生學會一種運動技能,激發(fā)學生做運動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及終身體育的意識,確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使學生健康成長。
二、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是選自七年級《體育與與健康》中長跑為教材。
三、教材分析:
中長跑是一項運動強度不大,持續(xù)時間較長的有氧運動,它對場地器材沒有過高的要求,且技術簡單,這項運動貫穿于學校體育教學的全過程,也是最容易學習和掌握,終身都可以參與的群眾性健身項目之一。同時也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其單調和枯燥予以高度重視的項目,中長跑是人獲得健康的基本途徑,是發(fā)展健康性體能最簡單的方法,最有效途徑之一,它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發(fā)展耐久能力,增強意志品質,是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有效途徑,初中生練習中長跑,要求掌握中長跑的技術,培養(yǎng)參與意識。
四、學情分析:
教學的對象為浦江縣第七中學703班學生,該班學生活潑好動,有較強的理解和模仿能力,身體素質相對比較好,班級紀律比較好,集體榮譽感強,但是對于中長跑這樣單調而又枯燥的運動項目,興趣不大,加上老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中長跑的耐久性有些誤解和抵觸情結,絕大多數(shù)同學談跑變色、怕苦、怕累、不能堅持。那么如何使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加練習,教師不僅僅要了解學生身體健康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更主要的是要從教法上多下功夫,將枯燥乏味的教法變?yōu)殪`活多樣的趣味教學,使學生在心理愉悅中完成課的任務,達到一定的運動量,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實效。
五、教學目標:
通過理論教學,使學生了解什么是中長跑?如何解決中長跑中出現(xiàn)的問題?培養(yǎng)面對挫折,解決困難的意志品質。指導學生體育活動,發(fā)展體能,獲得運動技能,從而提高健康水平,養(yǎng)成良好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勇敢、機智、拼搏、自信、超越自我等等的優(yōu)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六、教法和學法:
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學習知識的互動過程,課的教法與學法應根據(jù)學情和教材的特點制定,本課的教法與學法主要以下幾種:
2.啟發(fā)教學法:通過啟發(fā)讓學生更好了解這項運動的基本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講解法:通過趣味的講解和知識外延活躍課堂氣氛,鞏固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終身意識。指導體育中考中長跑的鍛煉。
七、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呼吸節(jié)奏與跑速變化的配合,及彎道技術。
難點:極點及極點的克服
八、教學過程:(共三個部分)
(一)中長跑教學背景
在體育運動中,中長跑是一項大運動量的運動項目。它不僅消耗大量的人體體能,而且還消耗人體大量的心理能力。它是一項發(fā)展耐力素質,改善人體心血管系統(tǒng)機能的運動項目。此運動項目還可以促進代謝能力,提高人體的耐力素質,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中長跑還可以預防和治療某些慢性疾病,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和延年益壽的作用。因此,在世界范圍內群眾性的健康長跑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展。這也是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
如小學初中課程中“耐久力跑”“快樂跑”等等
(二)中長跑·優(yōu)點?缺點
1、中長跑對改善學生心肺功能和整體耐力水平的有效性比較突出,受到國家教育部門的重視.中長跑練習獨特的艱苦性,有極高的訓練價值。明確指出以生命在于運動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理念。
2、中長跑·缺點(優(yōu)秀素質)中長跑練習時間較長、枯燥,對心理和生理都是嚴峻的考驗,學生厭跑的情緒嚴重。
中長跑要達成有效教學目標教學難度很大,中長跑教學容易被回避。
強調中長跑是獲得健康的運動項目之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的前提下,傳授中長跑的技巧與技能,以及對自己的耐力的培養(yǎng)。
(三)中長跑教學·現(xiàn)狀 根據(jù)上課的情況·調查反饋:
不喜歡和討厭中長跑的約占全班人數(shù)的80%; 覺得沒必要中長跑鍛煉的占全班人數(shù)的45%; 不會主動中長跑鍛煉的占全班人數(shù)的75%; 覺得中長跑枯燥沒鍛煉價值的占全班人數(shù)的45%?,F(xiàn)場舉手調查示范要求:
(四)中長跑教學.反思(13年畢業(yè)班)
1、應提高學生對中長跑鍛煉價值的認識。中學生對中長跑運動的功能不太清楚。也就是說當他們在進行中長跑鍛煉的時候,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這樣對身體哪個部位或者哪個器官有鍛煉作用,甚至有一部分學生認為中長跑運動對身體有害,因此,有必要提高學生對中長跑鍛煉意義和價值的認識。
2、應安排適宜的運動負荷。中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等逐步完善與成熟,整個機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承受較大的運動負荷。與此同時,中學生應加強耐力練習,提高心肺功能,以促進各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生理功能的變化,促進身體全面發(fā)展。
3、注重學生的自信心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在教學中,應當首先介紹在耐力跑時,由于內臟器官工作條件的改變,讓學生了解體驗“極點”,適當加強呼吸,調整步伐,堅持跑進,極點就會逐漸消失。隨后機能重新得到改善,氧供應增加,運動能力又將提高。這樣可以消除學生對中長跑的畏懼心理。
(五)問題解決
1、解決“不喜歡和討厭中長跑” 教學構思 發(fā)展專項耐力的教學
從游戲耐力內容教學進入中長跑專項教學: 如時間性比賽游戲。從球類耐力進入中長跑耐力練習: 如 球類單元內容進行長時間性的強化練習。
從一般耐力進入中長跑耐力練習: 如 一般 速耐 專項耐力。
2、從“加強耐力練習,提高專項技能”教學構思 培養(yǎng)專項技能的教學
從學生心率變化診斷中長跑練習;如 時間性比賽游戲)變速跑, 追逐跑, 接力跑。
從學生承受能力增加中長跑強度:如 200米 300米 400米 500米 600米---2000米。
從學生目標共識后進入競技教學:如 公布標準 明確目標 設定目標 設定計劃。
從原始成績與進步成績差值評價; 初次測試成績及耐力表現(xiàn) 評價
一次測試成績及耐力表現(xiàn) 評價(開學中長跑測試)二次測試成績及耐力表現(xiàn) 評價(期中中長跑測試)三次測試成績及耐力表現(xiàn) 評價(期末中長跑測試)
3、從達到“有效教學目標”的構思 中長跑教學計劃
三年 年度 學期 單元 教案 學校體育競賽活動計劃
冬季耐力跑 單項競賽活動(球類單元內容)(接力跑)
(六)中長跑教材·分析
中長跑技術動作可分為起跑、途中跑和沖刺三個部分。起跑:在田徑比賽中,800米和800米以上項目的起跑規(guī)則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勢。
1、途中跑技術是中長跑技術的重點部分,它要求身體的前傾角度、擺臂擺腿的幅度和后蹬的力量都較短跑的小,但是后蹬的角度要求較大,約為55度,在節(jié)奏上要求輕快、均勻,力求實效、省力。同時注重呼吸和跑的節(jié)奏相配合,比較理想的有“三步一次呼氣,三步一次吸氣”或“兩步一次呼氣,兩步一次吸氣”這兩種方法。呼氣時要求學生張口呼吸,增大呼吸量,深呼吸,更多更快地進行氣體交換。另外還有中長跑的彎道技術:身體左傾,右臂擺幅必須大于左臂,左腳用外側、右腳用內側落地,以此獲得向心力,克服直線運動的慣性,保持跑速。
2、克服“極點”現(xiàn)象和爭取“第二次呼吸”。在進行中長跑的教學訓練當中,學生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心率急增、肌肉酸軟無力、動作遲緩不協(xié)調、精神低落、眼睛出現(xiàn)“星星”而想終止練習的這種狀態(tài)稱為“極點”。
出現(xiàn)“極點”以后,讓學生們知道,只要依靠意志堅持下去,稍減緩跑速,不久這種難受的感覺就會減輕或消失,逐漸會變得動作輕松有力、呼吸均勻自如、心率較慢,這時候就出現(xiàn)了“第二次呼吸”。
“極點”和“第二次呼吸”,可以當作衡量中長跑耐久能力的一個技術指標,可以告訴同學們知道這樣一個標準:在中長跑訓練的運動強度大約相同的情況下,“極點”現(xiàn)象出現(xiàn)得越晚,消失得也越快,這樣的同學,他們的中長跑能力就越強。通過訓練證明,經(jīng)常參加中長跑訓練的同學,他們的“極點”現(xiàn)象會變得越來越晚,從而提高了中長跑的成績。
(七)中長跑實踐演示
(八)鼓勵后進,表揚優(yōu)秀,小結。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四
活動目標:
1.針對冬天和夏天的話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養(yǎng)成專注傾聽、大膽表達的良好習慣。
2、嘗試以辯論的形式進行交流,提高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活動準備:
1、課前與幼兒共同搜集多種反映冬季和夏季特征的圖片,并布置在活動室。
2、錄制散文《夏天》、《小雪花》。
3、可粘貼的小紅花。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引入話題
教師出示分別代表兩個季節(jié)的花卉圖片,請小朋友說說:它們分別在什么季節(jié)開花。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探討冬天和夏天的特點
(1)你認為冬天是什么樣子的?夏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認為冬天或者夏天有什么好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好的?
3.引入論題,分組討論
教師提出問題:你喜歡冬天還是喜歡夏天?為什么?將幼兒按觀點的不同分成兩個組,各組幼兒自由交流觀點及理由。
4.講解規(guī)則,展開辯論
辯論規(guī)則:
(1)兩組幼兒輪流發(fā)言。
(2)一次理由充足的發(fā)言可以為本隊贏得一朵小花。
(3)一方發(fā)言之后,另一方可以反駁,理由充足的,同樣可以贏得小花。
幼兒辯論中,教師注意及時引導幼兒交代清楚自己的觀點和理由,語言表達要完整、流暢。
4.教師簡單小結辯論情況,最后欣賞散文《夏天》、《小雪花》。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五
中長跑是中距離跑和長距離跑的合稱。它是發(fā)展耐久力的一個田徑項目。長時間從事長跑的鍛煉,可以增強人體內臟器官和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功能。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人的頑強意思等品質。
一、教學內容與技術要點
(一)起跑
中距離跑采用半蹲踞式起跑,也有用站立式起跑。長距離跑都采用站立式起跑。
1. 半蹲踞式起跑
一手的五指分開,以指端撐于起跑線后地面,拇指略前、小指在后,另一臂在體側。體重主要落在前腿和支撐臂上,起跑動作近似蹲踞式起跑。
2. 站立式起跑
聽到“各就位”口令后,先做
一、兩次深呼吸,然后慢跑到起跑線后,兩腳前后開立,有力的腳在前、緊靠起跑線的后沿,后腳尖和前腳跟相距一個腳掌長,兩腳左右間隔為半個腳掌長。體重主要落在前腳上。后腳用前腳掌支撐站立,兩腿彎屈,上體前傾,眼向前看3~5米處,身體的重心投影點落在前腳稍前面。兩臂在體前自然下垂或一臂在前一臂在后。集中注意力聽槍聲或“跑”的口令。
聽到槍聲或“跑”的口令時,兩臂配合兩腿做快速有力的擺動,使身體迅速向前沖出。
(二)途中跑
1. 身體姿勢
跑時上體應稍前傾。頸部放松,頭正直,眼平視,肩帶和兩臂肌肉放松,肘關節(jié)約成直角,手半握拳作前后自然擺動。如果身體前傾過大或上體后仰,都會影響跑的效果。
2. 腿部動作
掌握好腿部蹬地的力量、速度和方向,以及腿騰空時間與支撐時間,是推動身體向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后蹬與前擺
當擺動腿通過身體垂直部位向前擺動時,支撐腿的各個關節(jié)要迅速伸直。首先從髖關節(jié)開始,當身體重心離垂直面較遠時,再迅速有力地伸直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腳掌著地要富有彈性,最后用腳趾蹬離地面,后蹬結束時,上體和臂部與蹬地腿幾乎成一直線。
跑步時,擺動腿積極地向前上方擺動,能增大支撐腿的支撐作用力。加快蹬地速度,能使髖部更好地前送,以帶動身體重心向臆移動。同時,也為擺腿下壓著地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2)騰空
后蹬腿蹬離地面后,身體進入騰空期。騰空時,蹬地期要充分放松并迅速將大腿向前上方擺出,小腿順慣性自然向上擺起。膝關節(jié)彎屈,大小腿成折疊。當大腿開始下落時,膝關節(jié)亦自然伸直,并用前腳掌著地。
(3)落地
腳落地點應該是在離身體重心投影點前一腳掌到一腳半掌的地方。跑時用前腳掌著地,可以保持身體重心處于較高的部位,減少腳著地時的阻力。在彎道上跑時,身體應微向左傾斜,右腿向前上方擺動時,膝稍內扣,用前腳掌內側著地。左腿向前上方擺動時,膝稍外展,用前腳掌的外側著地。
3. 手臂動作
正確的擺臂不僅可以幫助維持身體平衡,而且能加快腿部動作的速度。中長跑時,兩臂應稍稍離開軀干,肘關節(jié)彎屈約成90゜,以肩為軸向前后做自然擺動,前擺時手稍向內,后擺時肘稍向外,擺幅要適當。
4. 呼吸
中長跑時呼吸要有節(jié)奏,一般是跑2~3步一呼氣,跑2~3步一吸氣。呼吸是利用鼻子和半張開的嘴進行的。冬天或頂風跑時,可以用鼻子呼吸或用鼻子吸、用嘴呼的方法。速度加快后也可用鼻子和半張開的嘴同時呼吸。
跑時還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胸部發(fā)悶、疲勞不適的“極點”現(xiàn)象。跑的強度愈大,“極點”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就會逐漸不明顯。遇到“極點”來臨時,要加強呼吸,調整步伐,適當降低跑速。待堅持一段距離后,這種現(xiàn)象就會消失,并出現(xiàn)“二次呼吸”。在跑前做好充分準備活動和注意途中的速度變化,可以緩和“極點”的程度。
二、練習方法
(一)持續(xù)跑
持續(xù)跑是指低于比賽速度,長于比賽距離的一種跑法。持續(xù)跑現(xiàn)已被公認為是發(fā)展心臟體積和增加心臟容量,有效地提高人的有氧能力與無氧能力的一種練習方法。練習時,應注意根據(jù)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正確的跑速,要合理地分配體力,從開始到結束都要勻速跑。采用持續(xù)跑練習時間,每次應在30分鐘以上,心率保持在130~160次/分,效果才明顯。但初練者,持續(xù)跑的時間仍應逐漸增加。
持續(xù)跑可以分以下三種類型:
1. 慢速持續(xù)跑
一般持續(xù)1~3小時,跑時心率以130~150次/分為標準。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發(fā)展必要的耐力。
2. 中速持續(xù)跑
一般持續(xù)1~2小時,跑時心率控制在155~165次/分。這種方法是發(fā)展有氧能力的基本練習。
3. 快速持續(xù)跑
一般持續(xù)0.5~1小時,跑時心率應掌握在165~179次/分.這種方法不但能發(fā)展機體的能力,而且對提高有氧、無氧過程的能量供給有很大的幫助。
(二)越野變速跑
這種練習方法主要是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環(huán)境,在山地、沙灘、湖邊、樹林、草地上進行練習。由于場地松軟、環(huán)境幽靜、空氣清新,一般練習效果較好。
練習內容的安排是準備活動10~15分鐘輕松慢跑,接著進行20~30分鐘的放松較快速跑,途中可根據(jù)地形進行50~100米不等距離的上坡加速跑或下坡沖刺跑8~10次,并可以隨意穿插各種跳躍練習。然后做5分鐘左右的慢跑調整,再進行0.5~1分鐘的快速沖跑,最后以慢跑結束。
在進行越野變速跑練習時,各種快跑、慢跑的距離,穿插跳躍的次數(shù),以及間歇的時間和經(jīng)過的地段,都由練習者自己決定。由于自然環(huán)境好,即使運動量較大,也能像做游戲一樣輕松地完成。
(三)間歇跑
間歇跑是指用接近或稍低于比賽速度的快跑與走和慢跑為恢復手段,兩者交替進行的一種練習方法。
采用間歇跑可以培養(yǎng)特殊耐力的速度能力,一般在比賽前采用這種練習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采用間歇跑練習,要注意以下三點:
1. 練習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使心率達120次/分。
2. 進行100米、150米、200米間歇練習時,心率要達160~180次/分,如進行較長段落如1000米間歇跑時,快跑結束時的心率要達185次/分左右。
3. 進行步行或放松跑調整時,要使心率降至120~140次/分,以后再進行快跑,其間的間歇時間一般為2分鐘左右。
(四)重復跑
重復跑要求用全速或接近全速反復跑所規(guī)定的距離。當心率降至100~110次/分以下時才可以再進行下一次重復跑練習。
重復跑練習可以發(fā)展專項耐力和穩(wěn)定心理能力,可以提高人體對大量乳酸堆積的忍耐能力和速度耐力。重復跑練習的距離,一般采用比比賽距離長或比比賽距離短的距離,而不采用和比賽同等距離。采用比較長的距離練習時,跑的強度就要低于比賽的強度,采用比較短的距離練習時,跑的強度就要高于比賽強度。經(jīng)使要采用同比賽距離練習時,也必須用低于比賽的強度。
進行重復跑步練習,可采用保持均勻速度或逐漸增加速度或逐漸減低速度的方法,也可以用快速、慢速交替進行的方法。
(五)模擬比賽跑
將比賽距離分為三段來跑。但第一段跑的距離必須相當于比賽距離的一半。每段跑完后要有一定的間歇。第一次間歇時間可以長些,第二次間歇可以短些,但三段跑完后的部時間應與自己的最好成績相似。
這種練習手段與間歇練習手段有點相似,所以,要慎重采用,一般在賽前才采用。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的:
一、了解順序、倒敘和插敘的特點作用和要求;
二、懂得根據(jù)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組織材料、安排順序。寫一篇敘事的作文。
教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導自讀知識短文“明確記敘的順序”,結合課文。
1、出示自讀思考題(備小黑板)
(1)什么叫記敘的順序?記敘的順序已學過幾種?
(2)什么叫順敘?用順敘的方法記敘應注意些什么?
(3)什么叫倒敘?運用倒敘的方法要注意些什么?
(4)什么叫插敘?為什么要用插敘?運用插敘要注意些什么?
2、自讀提示:
(1)記敘事件時安排材料的先后次序叫順序。已學過的記敘的順序有三種:順敘、倒敘、插敘。
(2)按照事情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的順序來寫,就是順敘。運用順敘的方法要注意:
a、必須把時間交代清楚;
b、要注意前后照應,使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合情合理;
c、要有重點,分清主次,不要寫流水帳。
(3)把后發(fā)生的事情或結果寫在前面,把先發(fā)生的事情或原因寫在后面,叫做倒敘。
運用倒敘,要把時間關系交代清楚,開始追敘時,要用些話表明以下是追敘,追敘部分仍要按時間順序寫。如:《一件珍貴的襯衫》從一件襯衫寫起,追憶四年前發(fā)生的事情,這是倒敘。追憶時寫道:“……每當捧起它,就不由回想起那激動人心的往事?!弊窇洸糠秩园磿r間順序寫,追憶結束后則寫道:“這件事已經(jīng)過去四年多了”,前后照應。
(4)插敘是指在記敘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從前的或其他與事件有關的敘述。插敘往往是對人物或對中心事件的某一部分作交代、介紹或補充、鋪墊。運用插敘要注意插敘部分的前后連貫,運用適當?shù)恼Z句表示銜接。例如《同志的信任》,先寫魯迅收信、看信,再插敘方志敏的革命事跡和寫密信、文稿的經(jīng)過,最后寫魯迅轉信。
二、預備活動
寫記敘文的時候,如果時間關系錯綜復雜,就容易把話寫亂,弄得思路不清。請你把下邊幾句話的意思,組成一段思路清晰的話。
三、研讀例文《掃雪》或《不該發(fā)生的事》《分房》
1、運用倒敘開頭的好處?
2、用插敘有什么好處?
四、作文訓練
參考題目:
1、××引起的回憶
2、訪問×××
3、不該發(fā)生的事
4、看圖作文。
注意:無論順敘、倒敘、插敘,都是為了更好地記敘人物、事件而運用的。方法取決于內容,應根據(jù)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并不是任何一篇記敘文都要用以上這些方法。
后記:根據(jù)第一次習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選材不當或缺乏真情實感的特點,此次強化訓練這一點。
所給題目是:
1、我的小伙伴
2、我的好伙伴
3、××二三事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七
了解原作文的缺點與不足。
了解作文升格的八個方面。
進行作文升格訓練。
了解作文升格的八個方面。
進行作文升格訓練。
2課時
一、原題回放
以“感動就在身邊”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二、學生原作文分析
本次作文的訓練重點是:敘事、寫人、寫景的細節(jié)描寫。
存在的問題有:
1.詳略不當:鋪墊過多,背景復雜,中心事件弱化,造成頭重腳輕的病癥。
2.細節(jié)描寫不夠,概括性描寫較多。
3.感人的力量不夠強,有的有肉無血,有的言之無物,有的無病呻吟。
4.“感動”的內涵沒有揭示出來,或者說缺少直接抒情的句子。
5.事件不夠真實,編故事的痕跡較重,不夠合理合情。
改善的建議主要有:
在事件的敘述中、在人物的描寫中、在景物的渲染中自然產(chǎn)生動情的力量,感染讀者,而不是自說自話,如“多么令我感動??!”之類的話。
最好既要有具體的事件,又要有適當?shù)氖闱樽h論(位置在篇末,字數(shù)不超過100個)。
三、作文升格訓練
一般來說,作文升格訓練從以下八個方面突破。
即切合題意升格、中心突出升格、內容充實升格、符合文體升格、文章結構升格、語言流暢升格、書寫卷面升格、發(fā)展等級升格。
下面分別論述:
切合題意升格。有的作文寫的是打雪仗的歡樂,是不符合題意的。請重新審題。
中心突出升格。病文表現(xiàn)在中心事件不突出,沒有點題或點題不到位。請明確主旨。
內容充實升格。病文表現(xiàn)在:概括性語句較多,中心事件不具體,不詳細。人物描寫蒼白,細節(jié)描寫缺失。抒情議論過多,顯得很空虛,言之無物,且無病呻吟。胡編濫造,無真情實感。請糾偏。
符合文體升格。本次要求寫記敘文,而有的作文,大談閱兵的感人場面;有的作文,堆砌幾個毫不相干的場面或事件。文體請規(guī)范。
文章結構升格。有的作文將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渲染鋪陳的過多,僅僅給中心事件很少的篇幅,致使喧賓奪主;有的作文,敘事沒有波瀾,平鋪直敘,如拉家常。結構請合理安排。
語言流暢升格。句子成分殘缺或贅余,語序混亂,語句羅嗦,錯別字。這對于基本功較差的作文來講是升格的重點。
書寫卷面升格。卷面整潔,書寫工整,不求漂亮,但要認真。
發(fā)展等級升格。這一點是針對優(yōu)秀作文來講的。優(yōu)秀作文要升格,就必須在發(fā)展等級上升格,例如,情感的真實深度上,文采修辭與意蘊上,選材的新穎度上。
四、寫作實踐
以“感動就在身邊”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請針對自己原作文的主要毛病和不足進行升格,力求更好。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八
一、指導思想:
發(fā)揚“敢于競爭,富于創(chuàng)新,善于協(xié)作,樂于奉獻”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堅強意志,為自己,為班級,為學校爭光。
二、鼓號隊組織機構:
訓練總指揮:
訓練副指揮:
隊長:
副隊長:
三、訓練模式:
1、以指導老師為主;
2、保證訓練時間,保證人員到位;
3、小組與全體相結合訓練的模式;
4、樹立精品意識,爭取家長支持,做好安全工作。
四、人員分工:
鄧林:負責大鼓手,負責指揮手
彭小娟:負責小鼓手
萬橋洪:負責號手
五、訓練時間:
1、集訓從10月29日到11月30日;
2、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6:30至17:00;
六、實施措施:
1、與學校領導﹑各班班主任等有關部門協(xié)調溝通,爭取支持與幫助;
2、從四年級里挑選一批新隊員,保證60人的鼓號隊伍;
3、召開相關人員(訓練老師、鼓號隊隊員)會議,引起重視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九
1.一般耐力:指人體以中小強度、長時間堅持運動的能力,主要是發(fā)展人體的有氧能力,它是專項耐力的一個主要因素。
發(fā)展一般耐力的主要手段:長時間或較長時間進行中等強度跑或慢跑,包括越野跑、競走、耐力性變速跑,其他體育項目應用(如球類、游泳、自行車等),耐力性游戲等。
進行一般耐力訓練時應注意:
a.常用中等或中等以上強度勻速跑;
b.跑中強調正確技術,結合呼吸節(jié)奏進行;
c.盡可能在野外、山坡、草地上進行;
d.處理好負荷與休息關系,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
2.專項耐力:指長時間進行專項活動的能力或人體在一定時間內持續(xù)進行大強度劇烈運動的能力。專項耐力是決定中長跑成績的主要因素,增強專項耐力有助于運動員保持高速跑的時間,減少比賽中運動創(chuàng)傷的發(fā)生。有助于提高加速沖刺能力。
發(fā)展專項耐力的主要手段:較長時間的專門練習;短于或略長于專項距離的重復跑;不同距離的變速跑;較長時間的大強度越野跑;各種距離跨欄跑、障礙跑比賽。
進行專項耐力訓練時要求:
a. 多采用重復訓練法,選擇段落應短于專項距離為主;
b.若選用變速跑方法練習,快跑段落一般為400~1000米,一般在5次左右;
d.專項耐力安排,在訓練的準備期比重一般,在競賽期則較大。
3. 速度和速度耐力是提高中長跑成績的關鍵
3.1 速度是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一種能力或單位時間內通過某一段距離的能它分為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在中長跑項目中,最重要的是動作速度和移動速度,速度是制約中長跑成績的關鍵。
發(fā)展速度的主要手段:
a.跑的專門練習(如高抬腿跑、后蹬跑、車輪跑等);
b.30~100米加速跑、行進間跑;
c.60~200米重復跑、變速跑、接力跑;
d.順風跑、下坡跑、奔引跑及速度性游戲等。
3.2速度耐力是指人體在較長時間保持快速運動的能力。其特點是強度大,心肺功能在較短時間內無法供應足夠的氧氣。增強速度耐力有利于運動員把最高速度保持到終點,加速沖刺。后程減速的高低水平反應速度耐力的發(fā)展狀況,速度耐力與中長跑成績呈正相關。常用間歇訓練法發(fā)展速度耐力。
發(fā)展速度耐力的主要手段:
b.300米*4次*3~4組,負荷80%,每次間歇10分鐘;
c.400米以上的上坡跑、臺階跑;
d.600~700米快跑+200~300米慢變速跑,3~4組;
e.1000~1200米反復跑,3~4次;
f.長距離的高抬腿跑、后蹬跑等。
4.力量耐力是提高中長跑成績的保證
力量耐力是指人體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高度用力的能力,也可指肌群在對抗某些阻力所能持續(xù)進行工作的能力。在中長跑訓練和比賽中,由于運動時間較長,會出現(xiàn)心肌、呼吸肌疲勞,收縮力下降、痙攣、酸痛等癥狀這些疲勞因素與決定力量的耐力因素有直接關系,力量耐力水平高低反映運動員適應比賽戰(zhàn)術的能力。
發(fā)展力量耐力的主要手段:
b.負中等重量的力量練習:負體重60%重量的半蹲起30~40次*4~5組、壺鈴蹲跳起、負重體前屈或左右轉體、負重弓步交換跳、負重提踵、持啞鈴擺臂、快挺舉杠鈴等。
c.利用循環(huán)練習也可發(fā)展力量耐力;如跳的練習(跨步跳100米+單足跳50米*2+蛙跳40米)*3~4組等。
訓練時要求:力量耐力練習在負荷上,強度不是主要因素,以達到極限重復次數(shù),堅持到在也不能為止,重視小肌肉群訓練;每周至少一次,處理好負荷與恢復關系,注意放松;力量耐力訓練以動力性為主,注重動作速度。
5. 技術訓練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5.1正確合理的技術有利于途中跑放松、省力、節(jié)省體能,有利于預防或減少運動創(chuàng)傷。因此要注意中長跑基本技術規(guī)范化練習,抓好基本功訓練,如短跑的一些專門練習可應用改進技術,強調途中跑要跑得穩(wěn),后蹬快速有力,擺動腿前擺積極,頻率快,兩臂協(xié)同配合,整個動作自然放松。
5.2訓練安排要求:
1.技術訓練與素質訓練結合進行,貫穿于每堂訓練課中;
3.在全年訓練中,準備期集中時間進行技術訓練,運用多種方法手段改進完整技術,其他時間鞏固提高技術。
5.2中長跑運動員晨脈及血紅蛋白監(jiān)測的重要性
5.2.1 中長跑運動員晨脈監(jiān)測的重要性
科學系統(tǒng)及時的生理生化監(jiān)測是教練員把握運動員有機體恢復程度的刻度尺,而運動后次日晨脈是實踐中監(jiān)測有機體內環(huán)境恢復狀況簡便有利的動態(tài)指標,晨脈監(jiān)測運動負荷的實質及如何正確使用科學系統(tǒng)的監(jiān)測方法。
5.2.2 晨脈與運動負荷的關系
由于心血管系統(tǒng)隨著長期漸增負荷的刺激,血管管壁彈性增大,管徑增粗,運載擠壓靜脈血回心機能增強,進而使心房、心室壁肌纖維增粗增長,造成機能節(jié)省化,反應在心率上為脈搏搏動有力,次數(shù)減少。
少年中長跑運動員訓練競賽中,由于負荷的刺激,心臟為滿足機能的能量供應,在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下做較長時間、大強度工作,造成心臟保護性抑制,負荷后為緩解補充心血管系統(tǒng)能量消耗,心肌還得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加之疲勞的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疲勞的心肌纖維的興奮與抑制調節(jié)能力降低,最終造成次日晨脈次數(shù)的升高。
5.2.3 負荷對晨脈的作用值
晨脈數(shù)對負荷中的運動量反映相對較小,這與運動量對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心血管系統(tǒng)的刺激深度小有關,而對運動強度的刺激反應顯著。
5.2.4 中長跑運動員血紅蛋白監(jiān)測的意義
血液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含量,直接關系著中長跑等耐力項目運動員有機體運輸氧和二氧化碳及緩沖肌肉血液中乳酸的能力。長期科學定時有目的的血紅蛋白監(jiān)測,可為教練員提供可靠的生化指標。進而為教練員科學安排大小周期與運動負荷及分析有機體即時營養(yǎng)狀況和對整個訓練過程的合理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據(jù)。
5.2.5 血紅蛋白監(jiān)測的實質
1. 動負荷、營養(yǎng)狀況等因素對血紅蛋白值的影響。中長跑運動員如果訓練計劃科學,負荷安排得當,合理的營養(yǎng)補給及有質量的休息,那么血紅蛋白值就會呈良性的上升趨勢,并浮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線上;反之,就會導致紅細胞破壞增加,同時隨汗液丟失的增多,小腸吸收鐵的能力下降。容易引起有機體缺鐵性的血紅蛋白再生不足,進而導致運動性血紅蛋白下降。
2. 血紅蛋白值對有機體運動能力的影響。高而穩(wěn)定的血紅蛋白值可增加有機體載氧能力,加快二氧化碳等廢物的排泄速度;可提高血液中緩沖乳酸的能力,加快乳酸的排泄速度;可增強肌肉、內臟等器官的工作效率,加快氧債等能量物質的補償速度,進而促進運動成績的提高。反之就會導致各項生理機能的降低。
5.2.6 對血紅蛋白值的評價
血紅蛋白值是受運動負荷,有機體攝入的營養(yǎng)成分和數(shù)量,以及恢復狀況和主體健康基礎等因素左右的一個波動值。血紅蛋白作為構成紅細胞的含鐵蛋白質,其值不宜過低,但也不能過高。成年男子中長跑運動員低與11.5%克,女子低與10.5%克即被診斷為缺鐵性運動性貧血,它為造成食欲不佳、嗜睡、自然恢復能力差、易感疲勞、有氧代謝能力降低、血紅蛋白值少年男子高于18.0%克,女子高于17.0%克,即會出現(xiàn)血液粘稠、流速減慢、給心血管系統(tǒng)造成負擔。
6. 中長跑運動疲勞的教育學恢復及營養(yǎng)補充
6.1 中長跑運動疲勞的教育學恢復方法
6.1.1 負荷結構上的恢復方法
1.訓練次數(shù)增減有序,降低負荷密度,適當減少訓練次數(shù)。
2.每周安排1~2次專門以恢復為目的的積極性恢復訓練課,必要時,增加課時。
3.注意交換訓練內容。
4.注意搭配訓練內容??梢韵劝才呕謴陀柧殐热?,后安排能力設計訓練內容,最后再安排恢復訓練內容;也可以先安排能力設計訓練內容,后安排恢復訓練內容。
5.在每次練習后要采取積極的恢復措施,如:慢跑、慢走、伸展性練習。
6.注意訓練負荷出現(xiàn)的順序,如先跑長段落,后跑短段落。
7.負荷量大、中、小也要有節(jié)奏的交替安排。必要時,可減少大負荷出現(xiàn)的次數(shù),適當增加中、小負荷量的次數(shù)。
8.負荷強度大、中、小也要有節(jié)奏的交替安排。必要時,可減少大負荷強度出現(xiàn)的次數(shù) ,適當增加中、小負荷強度出現(xiàn)的次數(shù)。
9.降低刺激密度,增加次間歇時間或組間歇時間。
10.降低負荷密度,適當增加同一種性質負荷訓練課的課間歇時間。
11.注意積極性休息與消極性休息相結合。在消極性休息中,必須保證充足的睡眠。
12.注意調整由于地域、時差帶來的生物節(jié)奏改變。
6.1.2 訓練課上的恢復方法
1.力量訓練后,對承受負荷的肌群做一些伸展練習。例如:直腿坐拉、分腿坐拉、跨欄步壓腿、體前屈、俯臥屈膝、跪撐后倒、背腿挺身等。
2.速度練習或耐力練習后,做一些慢跑和徒手體操等。
3.訓練課結束時,采用較低強度的慢跑,至少慢跑7~8公里或者30分鐘。并可結合整理活動安排一些基本體操、游戲、游泳等。
4.如果訓練課安排在4~6點鐘,應先慢跑一段距離,有助于消除體內殘留的代謝物質,促進肌糖原的恢復,同時為后面的快跑預熱了身體,做好了準備活動。
6.2 中長跑訓練的營養(yǎng)補充
6.2.1 水
因為氧的需求增高以及大量汗的損耗,在訓練過程中,水的需求就增加了。訓練中,液體的損耗非常大,每小時大概超過2升,這些直接影響運動能力的下降。所以,要正確指導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每10~15分鐘補充120~180毫升水。
6.2.2 蛋白質
運動中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問題是各有關人員十分關注的問題,以往主要強調運動員飲食的食物方向。蛋白質為訓練提供的能量范圍估計為5%~15%。訓練中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增長量只能如此。研究認為,但對某些必須氨基酸的需要應該提高,尤其是肌肉中廣泛降低的白氨酸。
6.2.3 鐵質
專家提出,鐵的補充顯然能提高運動能力,同時,通過“血液吸收結合”的完成能提高血紅蛋白水平是基本因素,因為血液的流決定一般血紅蛋白的水平的恢復和貯存血液的溶解控制。
6.2.4 糖
研究表明,肌肉中糖元貯量少時,就會出現(xiàn)精疲力竭現(xiàn)象。運動員對糖類的補充集中在每天進行大強度訓練的日常飲食中。每天運動員糖元貯備量消耗是糖類能量的40%,如果緊接著補充70%的高糖食物時,在第二天訓練之前一段時間里,糖元水平將恢復到可調節(jié)水平。所以,應該正確地指導運動員在耐力大強度訓練時吃高糖食物。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十
一、大半圓訓練法
利用半圓場地(長短半徑均可)兩個直道和一個彎道,從一側做跑的專門性練習,如后蹬跑、跨步跳和車輪跑等,彎道處做一個過渡至另一側直道處加速跑完直段。傳統(tǒng)的專門性練習缺少過渡性。此法既可注意彎道跑的合理動作又可有效發(fā)展速度耐力。
二、三角形訓練法
適用于場地有限的訓練(土質場地、瀝青、水泥地均可),先是70~80米(一直角邊)的快速反應跑,后在30厘米高臺階處兩腳交換跳50~100次,再兩人一組推“小車”25~30米(另一直角邊),接深蹲跳10~15個,最后慢跑至起點(斜邊),依序再循環(huán)。發(fā)展綜合素質,屬重復練習法。但因速度、靈敏、柔韌等素質均能練習到,故更全面、更具趣味性。
三、正方形訓練法
等距的四點擺放器械,分別為深蹲起的杠鈴、擺臂用的啞鈴、蹲跳起用的壺鈴和臥推躺的墊子等,進行循環(huán)練習,間歇4~5分鐘,室內外均可。上下肢力量搭配練習,可利用能調整長度的各“邊”做加速跑或積極性放松。
四、橢圓形訓練法
“橢圓”即田徑場。400~600米的重復跑,提高糖酵解能力;2000米以上的長距離跑,提高有氧能力等。便于限時跑且可比較成績優(yōu)劣。若是標準的400米場地在賽前能起到適應項目的目的。
五、長方形訓練法
兩邊長最好70~90米,全速跑提高無氧能力;四角分別擺放跳繩、墊子、跨欄架等,結合做原地跳繩、立臥撐、跳欄等練習;兩短邊10~15米即可,做放松用。定點練習要求大的幅度和高的速度后再立即轉入加速跑段,以提高靈敏、反應速度,綜合鍛煉爆發(fā)力為主要目的。
六、斜形訓練法
包括跑臺階和跑山坡。上坡跑時大步幅,有力擺臂至轉折處,下坡跑時快頻率結合快擺臂,小碎步跑下??刂茋栏竦拈g歇時間,三小組為一大組,小組間歇1分鐘;大組間歇5~7分鐘。每次3~5大組。不但有效發(fā)展下肢力量,特別是股直肌和臀大肌的力量,而且可以利用斜勢跑下改善頻率,提高上下肢的協(xié)調性。
七、折形訓練法
也就是“往返跑”練習??啥ň嚯x計時跑,也可定時(最好是類似于完成專項所用的時間)跑或高抬腿跑等。往返跑可使有氧能力與無氧能力有效融合提高,同時“近似時”的練習可更多形式地提高訓練的強度。
八、不規(guī)則形訓練法
利用自然地形的各類練習方法。如公路越野跑、林帶中跑或特定地形跑等方式,此法可多作為調整內容出現(xiàn)。
一、 后蹬跑
動作要領:
1、上半身正直或稍前傾,兩臂自然擺動。
2、擺動腿積極向前上方擺出,由干軀干扭轉,側髖帶動大腿充分前送。
3、在擺腿的同時,另一腿大腿積極下壓,足前掌著地,膝、踝關節(jié)緩沖,迅速轉入后蹬。
4、后蹬時擺腿送髖動作在先,膝踝蹬伸在后,騰空階段重心向前性好,騰空時要放松,兩腿交替頻率要快。
二、小步跑
動作要領:
1、上體正直肩放松,兩臂前后自然擺動。
2、髖、膝、踝關節(jié)放松,邁步時膝向前擺出,髖稍有轉動。
3、當擺腿的膝向前擺動的同時,另一腿的大腿積極下壓,足前掌扒地式著地,著地時膝關節(jié)伸直,足跟提起,踝關節(jié)有彈性。
三、后踢小腿跑
動作要領:
1、上體正直或稍前傾,兩臂前后自然擺動。
2、足前掌著地,離地時足前掌用力扒地,離地后小腿順勢向后踢與大腿折疊,膝關節(jié)放松,足跟接近臀部。
四、折疊腿跑 動作要領:
1、上體正直或稍前傾、兩臂前后擺動。
2、后蹬結束立即向前上方抬大腿和收小腿、膝關節(jié)放松、大小腿充分折疊,邊折疊邊向前擺動。
3、在擺腿折疊前擺的同時、另一腿的大腿積極下壓、足前掌著地、膝關節(jié)緩沖。
五、高抬腿跑
動作要領: 1、上體正直或稍前傾,兩臂前后擺動。
2、大腿積極向前上擺到水平,并稍稍帶動同側髖向前,大小腿盡量折疊,腳跟接近臀部。
3、在抬腿的同時,另一腿的大腿積極下壓,直腿足前掌著地,重心要提起,用踝關節(jié)緩沖。
1、發(fā)展一般耐力
1.每天早上跑步跑5公里
2.每周跑1500米×2一次,每次間隙為8分鐘
3.計時1000米×n次(根據(jù)學生的訓練水平而定)
2、發(fā)展速度
1.100米、200米每天重復跑
2.計時400米跑(根據(jù)學生訓練水平逐漸增加組次)
3.計時600米跑
4.計時800米跑
3、發(fā)展力量訓練
主要通過小重量練習發(fā)展上下肢、腰腹等肌肉力量和耐力、
4、技術教學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十一
2、能夠把句子寫完整、通順;
3、能運用好學過的詞語造句;
4、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等標點符號。
【學習者分析】
1、學生是7-8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表現(xiàn)自己,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學生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贊許;
3、學生能夠根據(jù)提示仿、續(xù)或創(chuàng)編故事,并樂于表達。
【教學重難點分析】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進行作文教學,其實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就開始重視作文教學了,然而小學生的語文功底差、觀察能力低,更沒有組織和駕馭用語言的能力。常常是條理不清、詞不達意、牛頭不對馬嘴。教學的重難點:
1、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2、“重視文本”根據(jù)課文內容積累好詞、好句;
3、及時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4、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修改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教學過程設計】
一、啟發(fā)回憶,確定寫作素材;
1、談話啟發(fā)
師:同學們,你們肯定有很多朋友。誰能說一說,你交了哪些朋友?
生:我的朋友有同學、鄰居、親戚,有小朋友,也有大朋友。
生:我有十分熟悉的小伙伴。
師:除了這些人以外,你們還有什么特別的朋友嗎?
2、交流歸納
1親自喂養(yǎng)、接觸過的動物,如金魚、貓、哈巴狗、小雞、小鴨?
2到動物園、海洋世界觀察過的動物,如老虎、孔雀、海龜、各種魚類?3在電視(動物世界)和書本上了解到的動物。
3、明確要求
引導學生讀懂習作提示,弄清習作的訓練目標。
二、師生互動、描摹觀察
1、畫一畫
選擇你喜愛的一種動物,把它的外形簡要畫下來,把自己當成“動物世界”
的解說員,準備向別人介紹。
2、說一說
師:你畫的什么,能向別人介紹一下嗎?
生:我家養(yǎng)著一只小花貓,它的頭上有兩只耳朵,兩只眼睛,身上長著四條腿,還有一條尾巴。
師:你講得很清楚??墒?,如果前面不說是貓,你們能知道所講的是什么動物嗎?不能!這是為什么?“兩只耳朵,兩只眼睛,四條腿,一條尾巴”的動物多著呢!
生:我知道了,要注意動物的特征,找出動物之間的不同點來。
師:你的領悟很好,能舉個例子嗎?
生:比喻說,雞的嘴巴是尖尖的,鴨的嘴巴是扁扁的,小豬的嘴巴是圓圓的。鳥類的爪,獸類的蹄,貝類的殼,魚類的鱗,它們的外形和作用是不一樣的。
3、師生歸納
4、小組交流
三、評改延伸,深化習作感受
1、小組評改;
1讀一讀:邊讀邊把錯別字和用錯的標點改過來,把拗口的句子改通順。2評一評:哪部分寫得欠具體,表達不準確,相互提議改一改。
3想一想:自己的感情表達充分嗎,還可以怎樣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
2、班級交流如何寫作物作文。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經(jīng)了解有幾方面的原因:
1、覺得無內容可寫,亂編的多。
2、語言積累少,干巴巴的,難以寫具體。
3、對周圍事物沒有留心觀察。
4、缺乏想象力。
5、題材千篇一律,難以表達真情實感。
針對以上問題,如何來提高農村孩子的寫作能力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1、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以“趣”激趣。命題應開放,出寬題,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景或物作為作文內容,以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2、以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寫作欲望。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作文,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并逐步養(yǎng)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去學習。
3、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fā)寫作興趣。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xiàn),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
二、從讀學寫,讀寫結合。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利于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1、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2、聯(lián)系課文,適當摹仿,仿中求創(chuàng)。中外作家歷來強調創(chuàng)造,但在寫作中可以適當摹仿。
3、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yǎng)語感。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十二
“狀”是陳述、描摹的意思,“物”,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動物,如馬、牛、羊等;一類是植物,如花、草、樹等;還有一類是靜物,如書、文具、小鬧鐘等,也稱為物品。寫狀物記敘文,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去描繪這些物體,把它們的形狀、狀態(tài)、顏色、特征描繪出來,表達出我們的感情。
進行狀物作文訓練能夠培養(yǎng)和提高同學們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能力。
然而,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寫狀物記敘文不是為狀物而狀物,而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也就是說不僅僅要寫清楚這個動物,植物,或者物品本身是什么樣的,還要通過所寫的物表達思想——感受、情感、評價、意義等,也就是要做到主題突出。這是狀物作文的根本所在。
因此,這類文章的特點在于把比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體、形象的事物中,文中既有對所寄托事物的具體描繪,又有對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闡發(fā)。
鄭振鐸的《海燕》這篇文章對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形體、飛翔、憩息作了細致的描繪,(寄情于物)抒發(fā)了他遠航途中由眼前的海燕而萌生的無限眷念與熱愛祖國的濃濃鄉(xiāng)愁。
豐子愷的《白鵝》不僅突出介紹了鵝的高傲性格,具體描摹了它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更肯定了它給我們精神上的慰藉。
狀物作文=本物+故事+情感。
“本物+故事+情感”是寫所有狀物作文的普遍規(guī)律,無論寫什么物都包括這三個部分。
本物包括:來歷、外表形象、內部結構、用途等。這是狀物作文的起點。
故事包括:符合主題要求的物本身的故事、物與自己的故事、物與他人的故事等。這是狀物作文的核心。
情感包括:與主題要求相一致的情感抒發(fā)、意義評價、感受理解等。這是狀物作文的根本。
一篇狀物作文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1、狀物的要求是要仔細觀察,抓住特點來寫。(寫出該物特點)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過不?!薄R屫S富的生活成為文章的活水,必須對事物進行觀察。在觀察事物的同時,我們不煩眼看、耳聽、鼻嗅、膚受、舌舔、腦想六者并用,調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對同一事物的綜合知覺。這樣,既能對事物有個整體了解,又能豐富我們的生活體驗。對于任何事物我們都學會綜合比較,求同存異,突現(xiàn)事物的個性。
例如,常見家禽走獸某些器官外形不同,又有相近之處。雞、兔、貓的眼睛外形都是圓的,又有什么不同呢?通過比較觀察,我們會發(fā)現(xiàn):貓的眼睛是綠的,綠得發(fā)亮;兔的眼睛是紅的,紅如寶石;雞的眼睛是黑的,天黑成盲。
只有把物品的形象描寫得具體、有特點,才能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1)“這盞小臺燈全身披著粉紅色的外衣。蘑菇蓋兒形的燈罩罩著奶白色的燈泡。燈柱是一根圓形的管子,光潔如玉。燈座是長方形的,揭開蓋子一看,還是一個漂亮的文具盒呢。最有趣的是燈座上伸出的兩只小手臂——兩根細細的粉紅色的橫竿……”(習作《臺燈》)如此描寫就把臺燈的外形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了。
(2)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寫荷花,描繪了荷花半開、全開、未開的形狀、姿態(tài)、顏色,寫未開的花骨朵兒,“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寫出一種含苞待放的狀態(tài),突出了荷花美的特點。
2、充分展開聯(lián)想。要把物品寫“活”,還必須結合物品的形象展開恰當?shù)穆?lián)想。
例文《荷花》 第二自然段展開聯(lián)想,把一池荷花想象成一幅畫,又從總體上突出了荷花的美。作者仔細觀察,抓住了荷花美的特點進行描繪,真實形象,給人以美的感受。
那么狀物,怎樣才能突出特點呢?
(1)總分結合,把握特征。先著眼于物的整體的觀察描寫,以獲得對物的總貌印象,然后對構成總體的各處組成部分依次進行觀察描寫,著重描寫能體現(xiàn)特征的局部細節(jié),以各局部的特征來體現(xiàn)整體的總的特征。
(2)動靜結合,摹寫物形物態(tài)。物有動態(tài)和靜態(tài),植物是靜止的,也可以從動態(tài)上寫;動物的動態(tài)的,也可以從靜態(tài)上寫。動植物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環(huán)境,會有不同的形態(tài)和不同的習性。如貓,貓的研究,一天中就有不同的形態(tài):早晨,眼仁是圓的,隨著太陽的升高,眼仁變成直線,到正午就成了細細的一線,傍晚又開始變成圓的。狀物,就要抓住物形物態(tài),動靜結合,才能突出其特點。
如:《海燕》一文寫小燕子的形體、憩息是靜態(tài),寫其飛翔則是動態(tài)。對“春景圖”和“海天圖”的描繪,有形有色,動靜結合。
讀寫結合,調動修辭,重視語言效果。
學習本單元,我們還發(fā)現(xiàn),要突出文章的表達效果,我們實在可以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選擇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調動多種修辭手段:
“石榴有梅樹的枝干,有楊柳的葉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這風度實兼?zhèn)淞嗣妨L,而舍去了梅柳之短”(郭沫若的《石榴》)——描寫與議論結合,對偶和對比并用,鮮明地突出了石榴枝干奇崛葉片清新的特點。
“鵝的步態(tài),更是傲慢了”?!谤Z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豐子愷《白鵝》)——描寫形象、詮釋準確,讀來如同品茶看戲,給人享受。
還有,像運用恰當?shù)谋扔鳌M人、等方法,就會使文章更加生動,其物的特點更加突出。
注重順序《作文訓練》p2
例如《石榴》一文作者按什么順序描寫石榴?(按照由枝葉——花朵——果實)的順序來描寫夏華秋實的變化,表現(xiàn)石榴的美。
再如:《海燕》一文在描繪海天圖時是先寫海,再寫天,海天一色,層次感強。
再如:《鶴群》一文,在描寫第一個場面時(鶴群翔空)是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作者從“鶴群的隊形”寫到“鶴群空中姿態(tài)”,全文則按時間順序來寫的,井然有序。
3、在描寫物品的外形、結構、用途后,還要傾注自己的感情,喜愛或贊美之情。
例如:“小鬧鐘啊,你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毫不疲倦,不停息地向前走,向我準確地報時,使我的生活、學習有條不紊;你那清脆悅耳的鈴聲常催促著我抓緊時間,爭分奪秒……小鬧鐘啊,你是我最忠實的朋友。”(習作《小鬧鐘》)托物言情,使文章的內涵豐富而深刻。
再如:《海燕》一文,作者詠物寄情,物情合一。作者滿懷思鄉(xiāng)情,但他并沒有直抒胸臆,而是將濃濃的鄉(xiāng)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因此,海燕就成了一個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濃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動物的寫法
同學們,你飼養(yǎng)過小動物嗎?你仔細觀察過身邊的小動物嗎?要想寫好動物首先就得熟悉它們,仔細地觀察它們。只有觀察得細致,才能描寫得具體。觀察的時候一般可以從外形特點,活動情況,生活習性等幾方面有順序地看。在動筆寫的時候,要把觀察的結果,有選擇,有重點,有條理地加以描摹。具體地說,描寫小動物要注意以下兩點:
1、要把喜愛之情寫進作文里
作文是用我的手來寫我的心,寫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喜愛小動物,在描寫它們的時候,也要把自己喜愛的感情,用筆融合在字里行間。讓讀者一讀文字,就能感受到我們的喜愛之情。
表達感情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時候具體地描寫小動物的樣子、外形,把自己的情感融在其間;有時候用簡潔的語句直抒感情;有時候,把這兩種方法交替使用。寫法靈活,不拘一格。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十三
“外婆孫”是我家鄉(xiāng)的一種草本植物,但我不知道它的學名叫什么,鄉(xiāng)里的人們都稱它為“外婆孫”。
“外婆孫”的嫩葉是翠綠的,長大后就變成碧綠的。它的每一片葉子都有三顆心形,這三顆心形的.尖端連在一起,就像風扇的扇葉。一陣風吹過,這些“扇葉”就緩緩地轉動起來。長了一年多的“外婆孫”會沿著地面蔓延開來,占了一大塊地。漸漸的,“小風扇”上長出了幾朵鵝黃的小花,遠遠望去,就像一塊小黃金。早晨的“外婆孫”葉片上躺著幾滴露珠,晶瑩剔透,引來數(shù)只蚱蜢共同暢飲。
“外婆孫”的葉子和花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它的果實。它的果實酷似絲瓜,但比絲瓜小千萬倍。剛長出來的果實小巧玲瓏,頂端還有一朵小黃花。3個星期后,它就可以達到3-5厘米長了。只要輕輕一碰,那細小的果實就會“爆炸”,“炸”出許多紅色的小點兒。那就是“外婆孫”的種子。如果再稍用點勁兒,它就會像機槍一樣。
“外婆孫”為何得名,我想大概就因為它那可愛的果實吧:果實代表慈祥的外婆,果實中的種子代表活潑的孫子,連起來不就是“外婆孫”嗎?寓意子孫滿堂。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十四
如何進行中長跑訓練?中長跑是田徑比賽中競爭激烈、體力消耗較大的一項運動??茖W的訓練方法,才能提高運動員的競技狀態(tài)。最基本的幾種訓練法是所有教練都采用的,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如何進行中長跑訓練,看看吧。
持續(xù)跑訓練是指低于比賽速度,長于比賽距離的一種跑法。持續(xù)跑已被公認是發(fā)展心臟體積和增加心臟容量的一種訓練法,其作用是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有氧能力,改善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機能,而且還可以提高無氧能力。
采用持續(xù)跑訓練時,教練員必須掌握跑的速度和時間這兩個要素,應注意這樣的關系,即:跑速越快,距離應越短。特別要提醒的是,應根據(jù)運動員的實際能力選擇正確的跑速,運動員從開始到結束都要勻速跑,必須善于合理分配體力,如果最后階段降低了速度就不可能達到此種訓練方法的基本目的。
科學研究和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可以通過心率控制這種訓練方法:高于30分鐘的持續(xù)跑訓練,心率應該保持130-160次/分,少于30分鐘的持續(xù)跑訓練效果不明顯。而心率每分鐘在180次的持續(xù)跑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除心率外,血乳酸的恢復水平以及尿測定等生化手段也都能控制持續(xù)跑,但生化手段必須要有特殊的設備,對教練員來說不太適合。
持續(xù)跑訓練由于速度和距離不同可分為幾種類型。
1、跑持續(xù)跑
2、速持續(xù)跑
3、快速持續(xù)跑
一般持續(xù)時間為30分鐘-1小時,跑時心率應掌握在165-170次/分為好。這種練習不但能發(fā)展肌體能力,并對提高有氧、無氧過程的能量供給能力有很大幫助??焖俪掷m(xù)跑以及不足30分鐘的持續(xù)跑,可以提高有氧、無氧過程中的能量供給能力,因此為中跑選手較多地采用。
持續(xù)跑時的心率一般以跑出后5分鐘為基準,練習時應按既定心率要求進行,不可隨意提高心率指標。
持續(xù)跑的好處:由于長時間的中等速度跑,身體的有氧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過度訓練的危險性極小。中等持續(xù)跑是比其他跑法都經(jīng)濟的跑法對學習體力分配和肌肉放松有很大的幫助。
持續(xù)跑的不足:從中跑的角度看,不能用比賽那樣的強度訓練,因而不能給予運動員腿部肌群大強度的刺激。持續(xù)跑訓練一般用來作為其他訓練方法和各種項目的基礎訓練,安排在全年訓練計劃的最初階段被公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
又稱:“法特萊客”訓練法,最早由瑞典人采用?!胺ㄌ厝R客”訓練在于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即在鄉(xiāng)村的山地、湖邊、沙灘、樹林、草地上進行練習。教練員根據(jù)訓練的分期、運動員的專項以及自然環(huán)境的具體條件,安排訓練課的內容。由于場地松軟、環(huán)境幽靜、空氣清新,一般訓練課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所以“法特萊客”訓練法曾經(jīng)風靡一時。
“法特萊客”訓練法內容大致是:
1、準備活動10-15分鐘輕松慢跑。接著進行20-30分鐘左右自由放松的較快速度跑,途中還可以根據(jù)訓練場地的實際地形進行50-100米不等距離的上坡加速跑或下坡沖刺跑8-10次,并可隨意穿插跳躍練習。
2、然后做5分鐘左右慢跑調整,再進行30秒-1分鐘的快速沖刺。
3、最后以慢跑結束訓練。
在進行“法特萊客”訓練時,各種快、慢跑的距離,穿插跳躍的次數(shù),以及間歇的時間和經(jīng)過的地段等,都由運動員自己來決定,由于訓練場地和周圍環(huán)境都是很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即使訓練課運動量較大,運動員也能象游戲一樣輕松愉快地完成。
“法特萊客”訓練的好處:對運動員心理訓練有良好的作用。在提高運動員身體能力的同時也提高運動員的興奮性,使肌體承受較大的運動量。風景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松軟的場地條件,對運動員下肢肌肉及踝關節(jié)有良好的刺激,是強化各種訓練的極好手段。
“法特萊客”訓練不足:它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運動員的速度感覺,特別是中跑運動員的絕對速度。由于訓練場地遼闊,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接觸少。完全由運動員的自我感覺來調整訓練內容,因此難以正確地執(zhí)行訓練計劃。
間歇訓練是指:接近或稍低與比賽速度的快跑與走和慢跑為恢復手段,兩者交替進行的訓練。要注意以下三點:
1、在進行正式間歇訓練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使心率達到每分鐘120次左右。
2、進行100米、150米或200米間歇跑訓練時,練習中的心率應達到每分鐘170-180次,但進行較長段落如1000米間歇時,快速跑結束時心率每分鐘可達185次左右。
3、進行步行或者放松跑調整時,要使每分鐘心率下降至120-140次以后再進行快跑,這期間的間歇時間不要超過60-120秒。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間歇時間要相應縮短,傳統(tǒng)的間歇訓練快跑段都是采用短距離段落,所以同樣可以改變其結構,采用較長段落的快速跑段,但間歇時間可適當增加。
間歇訓練的好處:能培養(yǎng)運動員特殊的耐力和速度能力。可在短期內使心臟每搏輸出量增加。在離比賽只有很短時間的情況下,采用間歇訓練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間歇訓練的不足:間歇訓練不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已獲得的競技狀態(tài),既獲得快,消失也快。較長時間內反復進行間歇訓練,會使運動員神經(jīng)疲勞,不能提高選手訓練中的興奮性。
以上三種訓練方法,都沒有達到比賽所要求的最大能力,要使運動員形成最佳競技狀態(tài),可以采用模擬比賽的訓練方法。具體的范例是800米跑1分50秒的運動員,第一個400米用55秒,相當比賽的速度跑,然后間歇20秒,接著以26秒跑200米,再間歇10秒,最后200米用28秒跑完,這樣全部跑的時間是1分49秒,包括間歇時間是2分19秒。
這種訓練法的基本要求是:
1、間歇時間應極短,每分鐘心率大致下降15次。
2、一次跑的距離不能太長。
3、最初跑的距離相當于比賽距離的一半。
4、全部快跑段的訓練時間與本人專項是好成績近似。
這種練習手段與全力跑的間歇訓練近似,必須慎重采用,只有進行特別的訓練是才采用這種訓練方法,所以在競賽期,賽季和重要的比賽前才采用。訓練計劃中如果頻繁地采用這種方法,必將給運動員帶來不良影響。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十五
運動員在長跑比賽中,機體需要70%----80%的有氧供能,因此,教練員通常應根據(jù)運動員的先天條件,以提高耐力為目的,認真計劃訓練方法,并安排好具體的訓練周期,包括長周期和比賽期。
金字塔形訓練方法
山坡訓練方法
間歇重復訓練方法
法特萊克訓練方法
能量系統(tǒng)訓練方法
1、訓練計劃個別對待,同時又能讓訓練有機的進行。
2、訓練計劃能夠發(fā)揮運動員的生理和心理的最大能力。
3、訓練必須是漸進的,不間斷的。
4、季節(jié)和年訓練計劃由三個階段所組成:訓練準備期、基本訓練期、比賽期。
5、要制定長期(1—4年)或短期的目標便于讓運動員確立一個明確的奮斗方向。
6、跑步技術分析要個別對待,要完成當天的訓練計劃。
限定速度跑,要求以一定速度跑1小時或更多時間,這個速度,相當于運動員最大吸氧量的70%強度。其作用是:增強心血管系統(tǒng)的機能,提高跑步速率。
大強度訓練課后與放松或恢復訓練相結合。
這是一種耐力性訓練,是積極性的跑步與各種形式的恢復手段相交替。
1、具體的訓練方法是逐步增加負荷量上坡跑和逐漸減少負荷量上坡跑相結合,安排在季節(jié)或年訓練中。
2、山坡跑訓練課的安排,要模擬地面跑的距離,并適當選擇陡峭山路或越野跑進行。
3、上坡跑訓練應遵循重復訓練法的原則。
1、有氧和無氧閥速度跑訓練運動員的感覺、耐力和延緩乳酸堆積能力作為目標。
2、閥值跑應持續(xù)20---30分鐘,而且在一定速度下進行。該速度大約比10公里比賽速度低15—20秒/公里。
1、800米,50%的有氧。50%的無氧。
2、1600米,60---70%的有氧、30—40%的無氧。
3、3200米,80%的有氧,20%的無氧。
4、5000米,80—90%的有氧,10—20%的無氧。
(3-5度的緩坡),下坡能產(chǎn)生加速度。
1、短跑需要在60—120米的草地上進行。
2、運動員的下坡跑的坡度要達到能夠使運動員產(chǎn)生比較大的步幅和頻率的加速度,促進運動員提高奔跑速度。
3、訓練課的安排要限制在每2周6次。
生理學家認為理想的跑與恢復的比例是1:3,保持快速跑的時間應努力從1分鐘提高到5分鐘,速度通常要比比賽的速度快,這對提高運動員的速度和參賽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通過測量脈搏,監(jiān)控運動員的生理狀況。最大值取決于年齡和運動年限,其標準參數(shù)是:安靜時脈搏,40-80次/分,最大值約200次/分,脈搏130次/分通常意味著運動員在生理上開始準備進入下一個工作階段。
標志著達到本人的極點成績期。高峰訓練應安排在一個季節(jié)內運動員準備獲得生理和心理最高水平時候。
1、休息的目的是為了使身體適應和承受更大的強度負荷做準備。
2、沒有充足的休息,運動員產(chǎn)生疾病和受傷的機會就會增加。
主要的訓練課要貫穿在一個周期之中,這樣安排有利于監(jiān)測運動員的提高程度。
中長跑訓練教學設計篇十六
小學生中長跑訓練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全面身體素質訓練,它的主要任務是提高運動員的身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全面發(fā)展運動素質,培養(yǎng)運動員具有掌握運動技術的基本能力。根據(jù)少年兒童的生理特點,進行全面素質訓練,首先要求正確,而不求數(shù)量。
中長跑的耐力訓練,一般是以有氧耐力為主的跑的練習,是改進氧氣輸送系統(tǒng)和肌肉代謝的功能。一般耐力練習:通常采用3000米、4000米、5000米等距離,或用30分鐘跑完一項長距離的練習,使運動員的`脈率在每分鐘150次至160次之間,同時注意呼吸有節(jié)奏(一步半呼、一步半吸或兩步呼、兩步吸)。
專項耐力的訓練是運動員在缺氧情況下的一種訓練,也是提高專項成績的一種手段。通常采用距離為300米、600米、1200米跑的練習,可用上述三個距離來檢查400米、800米、1500米運動員的專項成績,要求脈搏達到每分鐘180次左右。每周的訓練計劃根據(jù)比賽日期和運動員的身體狀態(tài)靈活安排。一般每四周循環(huán)一次,節(jié)奏為一小、一中、一大、一中。在訓練周期內安排一至二次強度訓練,以200米間歇跑為主,快跑后即測脈率達到每分鐘180次以上,等隊員脈搏降到每分鐘110~120次,再進行200米跑,跑4~5個。還有4—3—2—1的變速跑,即4就是400米、3就是300米、2就是200米、1就是100米,上述每個距離之間有100米的慢跑,要求慢跑100米在40秒之內跑完(間歇的慢跑)。在比賽前夕的訓練,強度訓練極為重要,一般以目標為準,要求達到各段的分段速度。
中長跑速度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平時嚴格的速度訓練來提高頻率、協(xié)調性、柔韌性。通常采用短距離變速跑、原地快速高抬腿、80米加速跑、150米重復跑、4×50米接力跑、行進間快頻率小步跑變快速放松跑等練習。上述練習力求多種形式,每次練習時間不宜過長,多采用比賽形式進行,使運動員感興趣,不覺枯燥。每周三次速度訓練,總距離0.5~0.8公里。
中長跑運動員的力量表現(xiàn)為力量耐久力。力量耐久力可以在大量跑的練習中獲得,根據(jù)少年兒童的生理發(fā)育特點采取小力量練習。因為兒童正在生長發(fā)育時期,如過早過多的用杠鈴負重練習(并不排除杠鈴),往往容易過早的被淘汰。我采用的訓練方法一般是克服自身重量的各種跳躍練習、俯撐、擺動練習等手段。發(fā)展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數(shù)量不求多,但求精求嚴。
技術訓練一般安排,柔韌性練習每次都有3~5分鐘;靈活性練習每周兩次,每次10分鐘,采用5~8個欄架跳躍練習;節(jié)奏性練習每周一次,每次10分鐘,采用跑欄板空。中長跑的技術訓練比較枯燥,但又是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保證他們牢固掌握正確合理的跑的技術,近年來我的做法是不單獨安排技術訓練課,而是堅持“基本技術天天練”。每次準備活動之后,安排3~5分鐘的技術練習,矯正跑的技術及擺臂以及身體姿勢等環(huán)節(jié),訓練時要求明確,示范正確,指導細致,隊員精神、精力集中,效果較為明顯。
常規(guī)準備活動(每天):
一操場熱身跑8圈
二自主拉伸拉伸韌帶2分鐘
三常規(guī)關節(jié)操
四專門練習
1、原地擺臂練習:兩腿前后開立,軀干自然正直,大小臂屈成90度,手自然半握拳,兩側前后擺臂。前擺稍向內,不超過身體中線;后擺稍向外,手擺至髖部。
2、原地擺臂配合腰髖練習:原地擺臂練習配合腰髖轉動,腰髖沿身體垂直軸扭轉,左臂向后擺時,左髖向前中轉動,異側成自然的反向運動。
3、小步跑練習:上體姿勢與原地擺臂動作相同,大腿稍抬起約45度,隨即下壓,小腿自然向前下方擺直,腳前掌快速向后扒地,隨重心前移,積極伸展踝關節(jié),以前腳掌蹬離地面。注意保持高重心和髖關節(jié)的伸展。
4、高抬腿走練習:上體姿勢與原地擺臂動作相同,以髖帶大腿成水平,小腿自然下垂,支撐腿蹬伸充分,注意兩臂與兩腿協(xié)調配合。
5、高抬腿跑練習:上體姿勢與原地擺臂動作相同,由高抬腿走過渡到高抬腿跑,注意動作的連續(xù)和節(jié)奏。
6、車輪跑練習:兩腿交換蹬擺,充分折疊快速鞭打擺動,擺動腿擺至水平時,小腿由大腿帶動做鞭打動作,前腳掌積極后扒著地,支撐腿充分蹬伸。注意兩臂積極擺動配合。
7、后蹬跑練習:后蹬時支撐腿髖、膝、踝充分伸展用力,以腳趾蹬離地面。擺動腿屈膝向前擺動成水平,小腿自然下垂。注意兩腿的蹬擺配合。
8、折疊跑練習:擺動腿大小腿積極折疊,大腿前擺,小腿順慣性折疊,腳根靠近臀部,上體正直,兩臂配合擺動。注意步幅小,頻率快。
9、加速跑練習。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564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