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論文引用人名格式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1 10:13:29
最新論文引用人名格式大全(18篇)
時間:2023-10-31 10:13:29     小編:筆硯

商業(yè)是現(xiàn)代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核心,對于商業(yè)方面的總結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改進商業(yè)策略。在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時,首先要明確總結的目標和主題。以下是一些行業(yè)內的專家觀點和見解,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一

參考文獻的標注本不是一件麻煩的事情,但是對參考文獻編號后就成了一件麻煩的事情,產生的問題和圖表公式編號的問題是一樣的。手工維護這些編號是一件費力而且容易出錯的事情,我們的目的是讓word自動維護這些編號。很幸運,它可以做到,方法跟圖表公式的作法相似。

光標放在引用參考文獻的地方,在菜單欄上選“插入︱腳注和尾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尾注”,點擊“選項”按鈕修改編號格式為阿拉伯數(shù)字,位置為“文檔結尾”,確定后word就在光標的地方插入了參考文獻的編號,并自動跳到文檔尾部相應編號處請你鍵入參考文獻的說明,在這里按參考文獻著錄表的格式添加相應文獻。參考文獻標注要求用中括號把編號括起來,至今我也沒找到讓word自動加中括號的方法,需要手動添加中括號。

在文檔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獻時,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獻時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獻時點“插入︱交叉引用”,“引用類型”選“尾注”,引用內容為“尾注編號(帶格式)”,然后選擇相應的文獻,插入即可。

不要以為已經搞定了,我們離成功還差一步。論文格式要求參考文獻在正文之后,參考文獻后還有發(fā)表論文情況說明、附錄和致謝,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檔的結尾,要么在“節(jié)”的結尾,這兩種都不符合我們的要求。

解決的方法似乎有點笨拙。首先刪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編號(我們不需要它,因為它的格式不對),然后選中所有尾注文本(參考文獻說明文本),點“插入︱書簽”,命名為“參考文獻文本”,添加到書簽中。這樣就把所有的參考文獻文本做成了書簽。在正文后新建一頁,標題為“參考文獻”,并設置好格式。光標移到標題下,選“插入︱交叉引用”,“引用類型”為“書簽”,點“參考文獻文本”后插入,這樣就把參考文獻文本復制了一份。選中剛剛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體字號等,并用項目編號進行自動編號。

到這里,我們離完美還差一點點。打印文檔時,尾注頁同樣會打印出來,而這幾頁是我們不需要的。當然,可以通過設置打印頁碼范圍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幾頁。這里有另外一種方法,如果你想多學一點東西,請接著往下看。

選中所有的尾注文本,點“格式︱字體”,改為“隱藏文字”,切換到普通視圖,選擇“視圖︱腳注”,此時所有的尾注出現(xiàn)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選擇“尾注分割符”,將默認的橫線刪除。同樣的方法刪除“尾注延續(xù)分割符”和“尾注延續(xù)標記”。刪除頁眉和頁腳(包括分隔線),選擇“視圖︱頁眉和頁腳”,首先刪除文字,然后點擊頁眉頁腳工具欄的“頁面設置”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上點“邊框”,在“頁面邊框”選項卡,邊框設置為“無”,應用范圍為“本節(jié)”;“邊框”選項卡的邊框設置為“無”,應用范圍為“段落”。切換到“頁腳”,刪除頁碼。選擇“工具︱選項”,在“打印”選項卡里確認不打印隱藏文字(word默認)。好了,試著打印一下尾注所在的頁,是不是白紙?!

升級篇

word尾注上面的橫線叫“××分隔符”,去掉的步驟是:

1.先“視圖”-“普通視圖”;

2.進入“引用”-“腳注”-“顯示備注”;

3.窗口下面出現(xiàn)了“尾注”,點擊下拉菜單“所有尾注”那里;

4.選“尾注分隔符”,刪掉那個橫線;

5.選“尾注延續(xù)分隔符”,再刪掉那個橫線,搞定。

對于腳注上面的橫線也可這樣操作。

在word2019中打開論文正文,其中包含大量的需要標注為上標的序號,按下ctrl+f打開“查找與替換”對話框,在“查找內容”中輸入“[*]”,然后點擊“更多”按鈕打開高級搜索選項,勾選“使用通配符”,點擊選中“閱讀突出顯示”按鈕下的“全部突出顯示”,點擊“在一下項中查找”箭頭后選擇“主文檔”,你會發(fā)現(xiàn)正文中所有需要標注對應參考文獻的數(shù)字都被突出顯示選中。

接下來可以點擊對話框下面的“格式”,選擇“字體”,然后勾選“上標”,或者直接點擊word2019工具欄上的“x2”或者直接按下ctrl+shift+快捷鍵,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數(shù)字都變?yōu)樯蠘肆?。批量設置標注就是這么簡單,避免了一個一個地手動修改為上標的麻煩。

先插入尾注、而后統(tǒng)一加中括號。

將光標置于需要插入參考文獻引用編號位置,按ctrl+alt+d組合鍵,插入尾注。在尾注文本處,錄入參考文獻。

當所有尾注引用編號插入完成后,按ctrl+h組合鍵,打開“查找和替換”對話框,“查找內容”文本框中輸入“^e”,“替換為”文本框中輸入“[^&]”,然后單擊“全部替換”按鈕。

插入尾注后會發(fā)現(xiàn)尾注是第一行,參考文獻沒地方輸入。別急,可以在尾注引用編號后按enter回車鍵,插入一空行。選中尾注引用編號移動到下一空行中。第一行原尾注引用編號處即可輸入參考文獻了。

隱藏篇

(1)在word菜單中,選“工具”-“選項”-“視圖”-在“格式標記”中把“全部”前打起勾,你隱藏的文字就可以顯視出來了(其它格式也都顯視出來了),你就可以選中隱藏的文字把它們改回來了。

(2)ctrl+a選中整個文檔。然后格式-字體-把隱藏文字前面鉤去掉。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二

與手工添加相比,使用尾注的好處:

專業(yè)規(guī)范,這是word專門提供的添加文獻的方法;

便于維護,無需重新調整編號順序,插入或刪除文獻,編號自動更新;

切換方便,雙擊文獻編號,即可在正文和編號之間切換;

具體方法:

文獻對齊:第一行中,文獻數(shù)字編號之后按tab鍵,從第二行開始段落格式使用“懸掛縮進2個字符”。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三

1論文的結構

它一般包括前置部分和主體部分,按照順序,前置部分有:題名、摘要、關鍵詞;主體部分有:引言、正文、結論、參考文獻表。

2前置部分撰寫要求

2.1題名

題名,即論文的篇名。是以最簡明、最恰切的詞語反映論文中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題名一般由短語和詞組構成,而不采用句子的形式。這些短語和詞組要能準確、概括地點明論文的最重要內容,包含盡可能多的關鍵詞,這樣也便干檢索。要簡短精煉,以不超過20字為宜。論文的題名往往給編輯部選稿者以第一印象。從題名可以看出論文是否有新意,學術性如何。題名起得過大或標語口號式,都應當避免。題名語意未盡,可以用副題名補充說明論文中的特定內容。

2.2摘要

2.3關健詞

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論文主題內容信息的單詞或術語。摘要是論文的.高度濃縮,關鍵詞又是對摘要的進一步濃縮。根據論文主題,可選取3-5個關鍵詞。

3主體部分的撰寫

3.1層次序碼

一般說,期刊學術論文的主體部分按順序包括:引言、正文、結論、致謝、參考文獻表5部分。弓言、正文和結論要有層次標題。過去,層次標題的序碼多采用“一”、“(一)”、“1.”、“(1)”的方式?,F(xiàn)在已改為阿拉伯數(shù)字分層次連續(xù)編碼。這樣做的好處是層次清楚,便于引用。分層次連續(xù)編碼,不同層次的序碼數(shù)字之間以下圓點隔開。劃分一般不超過4級。如:

第一級標題:1

第二級標題;1.1

第三級標題:1.1.1

第四級標題:1.1.1.1

引言的序碼,采用0或1,或者不用序碼,目前尚不統(tǒng)一,致謝和參考文獻表是否與引言正文連續(xù)編碼,也是不統(tǒng)一的。序碼左起頂格書寫,空一格后寫標題。

3.2標題

標題是論文每一層次的內容的概括。和題名一樣,所用短語和詞組要簡明、恰切。標題的邏輯性很強。標題應當與論文的題名有邏輯關系。同一級標題應當反映同一層次論文的內容。同一級標題還應講究排比這種修辭方法,用詞的結構相同或相近,意義相關,語氣一致。相鄰兩級標題的文字不宜重復。

3.3引言

方法和實驗設計、預期結果和意義等。應言簡意賅,不和摘要雷同。因為期刊論文都比較短,所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引言的效用,盡快轉入正文。

3.4正文

3.4.1論文三要素

正文是論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論文有3個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論點又分為總論點和分論點,它們共同構成論文的主題。一篇論文只能有1個總論點,也就是說,只能有1個中心而不能有多個中心。分論點對于總論點是分屬的關系。論點一定要正確,論點錯了,論文便失去了學術性。論點要盡可能新穎,因為這表明了作者的研究所具有的創(chuàng)新意義。只有創(chuàng)新,而不是人云亦云,論文才會給人以新鮮感。創(chuàng)新表明了學術研究的進步。論據是為了說明論點,在論文中它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一定要充分。論據充分,是論證論點的必要條件。論據還應當是真實和準確的,尤其是采用的事實和數(shù)據一定要可靠,最好是作者自己親自調查所得,也可轉引自其他作者的論文和專著。為了說明論點.有時要轉引權威人士的論述。轉引時和原著逐字逐標點地核對,保證引用無誤。所引用的論文和專著,出版時間越接近論文完成時間越好,盡量采用最新版本。因為數(shù)年前的事實和數(shù)據反映不了最新變化,所以它們應當新穎。論證過程是在正文完成,論證要符合邏輯,推論要嚴密。論證過程中尤其要保持上下文之間概念的一致性。

3.4.2圖和表

關于圖和表,沒有專門的國家標準,但有些標準對此提出了要求。圖和表都應具有“自明性”,比如只看圖、圖題和圖例,不閱讀正文,就可理解圖意。圖和表應分別編排序號,如“圖1”、“圖20,“表10,“表20”。每個圖和表應有簡短確切的題名。題名要得體,文字要精煉,題名長度小于圖或表的幅度。

圖序和圖名置于圖下方,表序和表名置于表上方,用黑休字。序號和題名之間空格。題名中不應再出現(xiàn)“圖“自表”字樣。

3.5結論

論文的結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結的簡單重復,而是應當對各個分論點升華和提煉,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結論要準確、完整、明確、精煉,文字簡短扼要。能得出結論可以,得不出結論但是有結果也可以。或者用“討論”、“建議,作為結論的段落。

3.6致謝

結論之后,空半行,變換另一種字體,對下列方面表示致謝:國家科學基金,資助或支持者,提供指導和幫助者,給予轉載和引用權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想和設想的所有者,等等。國家標準雖有關于“致謝”部分的規(guī)定,但有時人們仍習慣采用論文題名加嵌號,并在論文首頁加腳注的方法,這可能是為了醒目。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四

摘要:口譯(interpretation)作為翻譯活動的一種實踐形式,與筆譯一樣,從本質上來講都是在尋求原語(sourcelanguage)與目標語(targetlanguage)之間的意義對等。本文旨在呼喚廣大讀者對同聲傳譯和交替?zhèn)髯g建立起科學的認知,激起起對口譯事業(yè)的關注和熱愛,投身到這一時代前端的行業(yè)中來。

關鍵詞:同聲傳譯;應用

口譯活動可以上溯到人類各種語言逐漸形成后的時期,是適應人類各民族相互交流和溝通的產物。人們正式采用同聲傳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的紐倫堡戰(zhàn)犯審判中。1953年“國際會議譯員協(xié)會”的成立,標志著口譯人員社會地位的確立。國內口譯研究承襲了國外當前幾個主要口譯理論學派的研究取向。目前影響較大的口譯理論有三派:釋意學派(interpretivetheory)、信息處理學派(informationprocessing)和認知學派(cognitive—pragmaticanalysis)。這三大派系的領軍人物分別是seleskovitch與勒代雷、danielgile和robinsetton。作為巴黎高翻的創(chuàng)辦者,seleskovitch也是釋意派和aiic的創(chuàng)始人,勒代雷是前巴黎高翻院長,她們提出的釋意理論在理論界占有一席之地,其地位不可撼動。本文通過剖析同聲傳譯和交替?zhèn)髯g這兩種口譯的具體形式,從以下四個方面向讀者詳細闡述他們的異同,為讀者揭開口譯行業(yè)的神秘面紗。

一、交替?zhèn)髯g和同聲傳譯的工作程序

作為口譯的兩種形式,同聲傳譯和交替?zhèn)髯g在工作方式上有所不同,同聲傳譯時,譯員在聽辨來源與音符號的同時,借助上下語篇及認知知識,把講話人的話以目的語言幾乎同步重新表述,期間間隔往往僅相隔幾秒,所以對瞬時記憶要求很高,幾乎不使用筆記。在交替?zhèn)髯g時,譯員在聽辨來源語音的同時,借助上下語篇及認知知識,輔以口譯筆記,待講話人部分或完全完成發(fā)言后,用目的語將原意重新表述。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特點(1),同聲傳譯呈“共時性”,源語言的`發(fā)出與譯員對其的解讀與轉換發(fā)布幾乎同時進行,相比之下,交替?zhèn)髯g呈“歷時性”,目的語言的發(fā)布在源語言完成之后;(2),同傳對瞬時記憶要求很高,需要能夠對講話者內容進行不斷預測,且很難回頭修改,而交替?zhèn)髯g則可以借助口譯筆記和發(fā)言交替的間隔時間,借助短期記憶對譯文進行完善加工。

二、同聲傳譯和交替?zhèn)髯g對譯員注意力分配的要求

同聲傳譯和交替?zhèn)髯g對譯員注意力的分配主要有三方面不同:一,對于同傳譯員,源語言的接收和目的語言的產出是同時進行的共時性雙作業(yè),交替?zhèn)髯g的接收和發(fā)布則是先后進行。二,同傳時,由于注意力不能持續(xù)集中,且源語言與目的語言的轉換本身就違反人類語言一般性識別過程,導致對語境預測缺乏準確性,阻礙對源語言的理解,所以同傳重“達”,不重“信”和“雅”。交替?zhèn)髯g則有利于譯員合理分配注意力,達到更完美的翻譯效果。三,同傳譯員面對源源不斷的外語語言輸入,很難持續(xù)集中精神完成對目的語言的組織,修正和發(fā)布,易造成翻譯失誤或表達錯誤,相比較而言,交替?zhèn)髯g員可以利用短時記憶和口譯筆記避免這種精神分散。

三、同聲傳譯和交替?zhèn)髯g的譯語發(fā)布質量及適用場合

同聲傳譯需要譯員在剛剛獲知原文的部分語篇時立即對發(fā)言者意圖進行預測和理解,從原文詞匯和短語出發(fā),對講話人發(fā)言內容進行不斷地合理預測,進而為合理斷句提供保證,其優(yōu)點是中途無停斷,語言連貫,方便聽眾理解,與交傳相比更能加快會議進程,節(jié)約時間,且譯員端坐在同傳箱里,不易為外界干擾因素打擾。缺點是因為斷句不當或注意力缺失,造成譯文滯澀甚至錯誤,不易回頭改正,且由于譯員緊隨原話進行翻譯,容易造成望文生義和“洋涇浜”式的譯文。對于追求精確和文采的翻譯場合,同傳往往比較吃力。因此同傳往往比較適合諸如商務會議和一般性政治會議。

交替?zhèn)髯g在原語言譯出之前已經知道發(fā)言者的發(fā)言框架,可以更合理的根據自己對目的語聽眾的思維和語言習慣的了解組織語言,方便聽眾更好理解和接收,且目的語發(fā)布流暢且更為精煉和有文采,更適合如醫(yī)學會議或高級商務談判等場合。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譯語的質量,如譯員的理解水平,發(fā)言者語速,語音,語調,語言的難易以及聲音設備等。在決定何種翻譯方式更合適時,以上因素也因當考慮進去。

四、同聲傳譯和交替?zhèn)髯g對口譯員的素質要求

不管是同傳還是交傳,兩者都需要有泰山崩于前而不色變的心理素質,快速的心智反應能力,出色地聽辨技巧,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及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相比交替?zhèn)髯g,同傳譯員更加需要敏捷的反應能力和預測能力,以及對源語言更快的辨析整理發(fā)布能力,因此同聲傳譯作為口譯的最高境界,能勝任的人不多。

結語:中國正越來越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去,翻譯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口譯作為一門語言藝術開始興旺起來,并成為一個令人羨慕和追求的高尚職業(yè)。中國正越來越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去,翻譯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希望廣大讀者對同聲傳譯和交替?zhèn)髯g建立起科學的認知,激起起對口譯事業(yè)的關注和熱愛,投身到這一時代前端的行業(yè)中來。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五

引文包括以下3種情況:

1.直接引用文獻原文。

2.引用文獻的大意。

3.引用文獻的觀點、數(shù)據。

l引文出處采用腳注方式,即在本頁末加注。格式同參考文獻格式(見下文)。

l序號格式為[1][2]。

l每頁引文序號均從[1]開始,不與前頁的引文連續(xù)編號。

二、學位論文參考文獻格式

參考文獻是論文寫作時閱讀參考的文獻,置于正文的末尾,分著作、論文、網絡文獻三類,每類下按時間順序排列。

參考文獻常用的著錄格式有著作著錄格式、期刊論文著錄格式、報紙論文著錄格式、網絡文獻著錄格式。以下分別介紹。

1、著作著錄格式

著作包括一般著作及以著作形式出版的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等,其著錄格式為:

[序號]著者姓名.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1]彭坤明.知識經濟時代與教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85~99.

l如參考全書,則不標明頁碼。

例:[1]劉茲恒.信息媒體及其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l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格式為: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原文獻主要責任者.原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例:[1]鐘文發(fā).非線性規(guī)劃在可燃燒物配置中的應用[a].趙瑋.運籌學的理論與應用-中國運籌學會第五屆大會論文集.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85~89.

2、期刊論文著錄格式

期刊論文著錄格式為:

[序號]著者姓名.篇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

l如引用頁碼只有一頁,格式為:

例:[1]李景賢.購書經費短缺原析.中國圖書館學報,1991,17(1):20.

l如期刊只分期,不分卷,則只標明期數(shù)。

例:[1]劉福貴.電子圖書館和圖書館員的定位.圖書館,,(3):25~26.

3、報紙論文著錄格式

報紙論文著錄格式為:

l[序號]著者姓名.篇名.報紙名稱,出版年-月-日(版次).

如果月或日到達兩位數(shù),則前面不加0,直接標明月或日數(shù)。

4、網絡文獻著錄格式

為便于讀者閱讀網絡參考文獻,應詳細著錄網絡文獻所在網頁的ip地址。

l有責任者、篇名的,應著錄其責任者、篇名、該網頁的ip地址、閱讀日期。例:

/docs/.,.3.4

[2]markw.mcelroy.second-generationkm

/images/second-generation%.,.2.3

l無責任者、篇名的,只著錄該網頁詳細的ip地址,閱讀日期。例:

[1]/.,.4.5

[2]/ewkarticles/category111/,2003.4.6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六

[序號]著者。文獻題名[c]。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如:[3]孫品一。高校學報編輯工作現(xiàn)代化特征[c]。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萍季庉媽W論文集(2)。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10-22.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七

論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較注意探索的問題的基礎上,寫論文主要是反映學生對問題的思考,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

1、題目:應簡潔、明確、有概括性,字數(shù)不宜超過20個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語言精練、明確,中文摘要約100200字;

3、關鍵詞: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

4、目錄:寫出目錄,標明頁碼。

5、正文:

???p>畢業(yè)論文

正文字數(shù)一般應在3000字以上。

畢業(yè)論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論、結論三個部分。

前言(引言)是論文的開頭部分,主要說明論文寫作的目的、現(xiàn)實意義、對所研究問題的認識,并提出論文的中心論點等。前言要寫得簡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長。

本論是畢業(yè)論文的主體,包括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材料、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實驗結果,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盡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結論是畢業(yè)論文的收尾部分,是圍繞本論所作的結束語。其基本的要點就是總結全文,加深題意。

6、謝辭:簡述自己通過做畢業(yè)論文的體會,并應對指導教師和協(xié)助完成論文的有關人員表示謝意。

7、參考文獻:在畢業(yè)論文末尾要列出在論文中參考過的專著、論文及其他資料,所列參考文獻應按文中參考或引證的先后順序排列。

8、注釋: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有些問題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闡述和說明。

9、附錄:對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附錄中。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八

論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較注意探索的問題的基礎上,寫論文主要是反映學生對問題的思考,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

a4紙打印

論文題目(居中,黑體小二號字)

姓名(居中,楷體四號字)

專業(yè)、班級、學號(居中,楷體五號字)

指導教師:姓名(居中,楷體四號字)

摘要:(黑體五號字)內容……(楷體五號字)

關鍵詞:(黑體五號字)關鍵詞1、關鍵詞2……(楷體五號字)

正文……(宋體小四號字,行距1.5倍;文中一級標題用黑體四號字,二級標題用黑體小四號字)

參考文獻(左對齊,黑體四號字)

(圖書類的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序號] 作者名,書名(版次.),地點,出版單位,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頁碼;期刊類文獻的書寫格式:[序號] 作者名,文章名,期刊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頁碼)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九

[序號]作者。電子文獻題名[文獻類型/載體類型]。電子文獻的出版或可獲得地址,發(fā)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選)。

1、網頁引用參考文獻格式

2、參考文獻引用網頁格式

3、畢業(yè)論文中參考文獻的引用格式規(guī)范

4、論文中參考文獻的引用格式標準

5、論文中參考文獻的引用格式規(guī)范

6、論文中引用網絡的參考文獻格式

7.2017畢業(yè)論文參考文獻的標準格式

8、本科畢業(yè)論文參考文獻的標準格式

9、碩士論文參考文獻的標準格式

10、畢業(yè)論文參考文獻的標準格式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十

1.正文以前部分

(1)中文格式

論文題目:三號黑體,居中排,文頭頂空一行。

作者姓名:小三號楷體,居中排,兩字姓名中間空一全角格,作者之間用逗號區(qū)分。

作者單位及通訊地址:按省名、城市名、郵編順序排列,五號宋體,居中排,全部內容置于括號之中。作者單位與省市名之間用逗號,城市名與郵編之間空一全角格。作者單位多于一個在作者姓名處用上角標注。

摘要:“摘要”二字小五號黑體;內容小五號宋體,不少于200字。

關鍵詞:需列出3~5個。“關鍵詞”三字小五號黑體,其他小五號宋體,第1個關鍵詞應為二級學科名稱,學科分類標準執(zhí)行國家標準(gb/t13745-92),中文關鍵詞之間用分號。

(2)英文格式

英文字體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體。其中,論文題目用三號字體、加粗、居中排;作者姓名用四號字體、居中排,多位作者之間用逗號區(qū)分,姓大寫,名首字母大寫,中間不加連字符;作者單位及通訊地址用五號字體、居中排,全部內容置于括號之中;摘要,“abstract”一詞五號加粗,內容五號字體,不少于200個詞,用過去時態(tài)敘述作者工作,用現(xiàn)在時態(tài)敘述作者結論;關鍵詞,“keywords”一詞五號加粗,內容五號字體。英文關鍵詞之間用逗號。作者單位與摘要之間、關鍵詞與正文之間分別空一行。

(3)正文之前的所有內容左右各縮進2字符。

2.正文

五號宋體通排;文中所用計量單位,一律按國際通用標準或國家標準,并用英文書寫,如h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數(shù)字一律用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

文中圖、表應有自明性,且隨文出現(xiàn)。圖以10幅為限。盡量采用word文檔以插入表格方式制作三線表。圖(表)須有圖(表)題,緊隨文后,且在同一頁面。圖中文字、符號或坐標圖中的標目、標值須寫清。標目應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物理量和單位符號。表的內容切忌與插圖和文字內容重復。

正文中的各級標題、圖、表體例見表1、表2:

表1 標題體例

表2 圖、表、注釋及參考文獻體例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十一

[序號]主要作者.文獻題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序號]著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序號]著者.文獻題名[c].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序號]作者.題名[d].保存地:保存單位,年份.

如:[4]張和生.地質力學系統(tǒng)理論[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1998.

[序號]作者.文獻題名[r].報告地:報告會主辦單位,年份.

[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發(fā)布日期.

[序號]標準代號,標準名稱[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號]作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9]王明亮.中國學術期刊標準化數(shù)據庫系統(tǒng)工程的[eb/ol].

m——專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論著)

c——論文集

n——報紙文章

j——期刊文章

d——學位論文

r——研究報告

s——標準

p——專利

a——專著、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z——其他未說明的文獻類型

電子文獻類型以雙字母作為標識:

db——數(shù)據庫

cp——計算機程序

eb——電子公告

非紙張型載體電子文獻,在參考文獻標識中同時標明其載體類型:

db/ol——聯(lián)機網上的數(shù)據庫

db/mt——磁帶數(shù)據庫

m/cd——光盤圖書

cp/dk——磁盤軟件

j/ol——網上期刊

eb/ol——網上電子公告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十二

引文包括以下3種情況:

1、 直接引用文獻原文。

2、 引用文獻的大意。

3、 引用文獻的觀點、數(shù)據。

l 引文出處采用腳注方式,即在本頁末加注。格式同參考文獻格式(見下文)。

l 序號格式為[1] [2] 。

l 每頁引文序號均從[1]開始,不與前頁的引文連續(xù)編號。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十三

(一)需報送全文,文稿請用word錄入排版。字數(shù)不超過5字。

(二)應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觀點的圖片、曲線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結論”部分。如稿件內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長等原因,編輯有權刪改。

(三)論文結構請按下列順序排列:

1.大標題(第一行):三黑字體,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體,居中排。

3.作者單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郵編順序排列,用小三楷字體。

5.正文。小四號宋體。文中所用計量單位,一律按國際通用標準或國家標準,并用英文書寫,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數(shù)字一律用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級標題、圖、表體例見下表:

表;標題體例

標題級別字體字號格式說明

一級標題三號標宋居中題目

二級標題四號黑體左空2字,單占行漢字加頓號,如“一、”

三級標題四號仿宋體左空2字,單占行漢字加括號,如“(一)”

四級標題小四號黑體左空2字,單占行阿拉伯數(shù)字加下圓點,如“1.”

圖、表、注釋及參考文獻體例

內容字體字號格式說明

圖題五號宋體排圖下,居中,單占行圖號按流水排序,如“圖1;“圖2”

圖注小五號宋體排圖題下,居中,接排序號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題五號黑體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計量單位,組合單位需加括號如“表2幾種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kw”“表5幾種車輛的速度/(km/h)”表序號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欄頭小五號宋體各欄居中,計量單位格式同上

圖文/表文小五號宋體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標點,段后不用標點

6.參考文獻。文章必須有參考文獻?!皡⒖嘉墨I”4字作為標題,字體五黑,居中,其他字體五宋。文獻著錄格式如下:

(1)著作: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頁碼(如有兩個以上作者,作者間用逗號分開)

(2)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頁碼。

7.作者簡介。請在參考文獻之后附作者簡介。“作者簡介”請用五黑字體左起頂格排,后空一格,接排。作者簡介字體五宋,1字以內,包括姓名、參加的全國性學會名稱、中國科協(xié)個人會員登記號、工作單位、電話、傳真、電子信箱等。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十四

[序號]主要作者。文獻題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2)專著

[序號]著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3)論文集

[序號]著者。文獻題名[c].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如:[3]孫品一。高校學報編輯工作現(xiàn)代化特征[c].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萍季庉媽W論文集(2).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10-22.

(4)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題名[d].保存地:保存單位,年份。

如:[4]張和生。地質力學系統(tǒng)理論[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1998.

(5)報告

[序號]作者。文獻題名[r].報告地:報告會主辦單位,年份。

例如:[5]馮西橋。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華大學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1997.

(6)專利文獻

[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發(fā)布日期。

(7)國際、國家標準

[序號]標準代號,標準名稱[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7]gb/t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

(8)報紙文章

[序號]作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9)電子文獻

[序號]作者。電子文獻題名[文獻類型/載體類型].電子文獻的出版或可獲得地址,發(fā)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選).

例如:[9]王明亮。中國學術期刊標準化數(shù)據庫系統(tǒng)工程的[eb/ol].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十五

作者:

單位:

關鍵詞:

中華兒科雜志981136為提高廣大讀者、作者投稿水平,為促使來稿逐步規(guī)范化,減少待用稿的修改次數(shù),現(xiàn)將本刊有關參考文獻引用格式說明如下。

1、參考文獻的文內編號,應按在文內首次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連續(xù)編號。

2、文末按相應序號列出所引文獻。

3、引用期刊格式:序號作者(1~3名時,應全部引出,3名以上時,只引出前3名,后加“,等?!?;日文加“,他?!保焕≌Z系者加“etal.”。中文作者引全名,西文作者引姓的全稱后加名的首字母縮寫)。文題??ㄖ形钠诳萌瘴钠诳砂雌湟?guī)定簡稱,西文期刊按《indexmedicus》格式縮寫),年份,卷次:起頁-止頁。

4、引用書籍文獻格式:序號主編者(中文引全名加主編,西文姓名引用方法與期刊引用方法相同,主編為1人時在姓名后注“ed”,“eds”人數(shù)引用方法與期刊引用相同)。書名。卷(冊)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頁-止頁。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十六

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要求扼要地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終結論等,重點是結論,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廣。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匯。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tǒng)標引論文內容特征的詞語,便于信息系統(tǒng)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匯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guī)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guī)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guī)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十七

參考文獻是論文寫作時閱讀參考的文獻,置于正文的末尾,分著作、論文、網絡文獻三類,每類下按時間順序排列。

參考文獻常用的著錄格式有著作著錄格式、期刊論文著錄格式、報紙論文著錄格式、網絡文獻著錄格式。以下分別介紹。

1、著作著錄格式

著作包括一般著作及以著作形式出版的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等,其著錄格式為:

[序號]著者姓名。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1]彭坤明。知識經濟時代與教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85~99.

l如參考全書,則不標明頁碼。

例:[1]劉茲恒。信息媒體及其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l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格式為: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原文獻主要責任者。原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例:[1]鐘文發(fā)。非線性規(guī)劃在可燃燒物配置中的`應用[a]。趙瑋。運籌學的理論與應用-中國運籌學會第五屆大會論文集。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85~89.

2、期刊論文著錄格式

期刊論文著錄格式為:

[序號]著者姓名。篇名??霭婺?,卷(期):起止頁碼。

l如引用頁碼只有一頁,格式為:

例:[1]李景賢。購書經費短缺原析。中國圖書館學報,1991,17(1):20.

l如期刊只分期,不分卷,則只標明期數(shù)。

例:[1]劉福貴。電子圖書館和圖書館員的定位。圖書館,1999,(3):25~26.

3、報紙論文著錄格式

報紙論文著錄格式為:

l[序號]著者姓名。篇名。報紙名稱,出版年-月-日(版次)。

如果月或日到達兩位數(shù),則前面不加0,直接標明月或日數(shù)。

4、網絡文獻著錄格式

為便于讀者閱讀網絡參考文獻,應詳細著錄網絡文獻所在網頁的ip地址。

l有責任者、篇名的,應著錄其責任者、篇名、該網頁的ip地址、閱讀日期。例:

http://ng-,2003.3.4

[2]markw.mcelroy.second-generationkm

-generation%.,2004.2.3

l無責任者、篇名的,只著錄該網頁詳細的ip地址,閱讀日期。例:

[1],2002.4.5

[2]http://www.e-,2003.4.6

論文引用人名格式篇十八

電子文獻類型:數(shù)據庫[db],計算機[cp],電子公告[eb]

電子文獻的載體類型:互聯(lián)網[ol],光盤[cd],磁帶[mt],磁盤[dk]

1、期刊類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舉例】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九e例】

[序號]標準代號,標準名稱[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570961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