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論文的基礎理論(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1 10:19:31
2023年論文的基礎理論(通用14篇)
時間:2023-10-31 10:19:31     小編:筆舞

總結是一堂課,它教會了我們如何從失敗和挫折中吸取教訓??偨Y不僅要指出問題,還要提出具體的改進計劃和行動方案。通過閱讀這些總結范文,我們可以看到不同人在總結過程中的思考和反思,對我們的寫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一

氣屬于陽,血屬于陰。氣與血的形成,都源于水谷精微和腎精,二者又都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從而決定了它們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響的關系?!峨y經·二十二難》說:“氣主煦之,血主濡之?!奔春喴馗爬藲夂脱诠δ苌系牟顒e。但是,氣和血之間,又存在著“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的密切關系。具體地說,即是存在著氣能生血、行血、攝血和血為氣之母等四個方面的關系。

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血為氣之母

氣能行血:血屬陰而主靜。血液不能自行,其循行有賴于氣的推動,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如血液的循環(huán)運行,有賴于心氣的推動,肺氣的宣發(fā)布散,肝氣的疏泄條達。因此,氣虛則推動無力,血行遲緩;氣滯則血行滯澀不暢,甚則可形成血瘀。氣機逆亂,則血行亦可隨氣的升降出入異常而逆亂。如血隨氣升,可見面紅、目赤、頭痛,甚則吐血;血隨氣陷,則可見脘腹墜脹,甚則下血、崩漏等。臨床治療血行失常的病證時,經常配合使用補氣、行氣、降氣等藥物,方能獲得較好的療效,此是氣能行血理論指導臨床的實際應用。

氣能攝血:攝血,是氣固攝作用的具體體現。血液在脈中循行而不逸出于脈外,主要依賴于氣對血的固攝作用。如氣虛,固攝血液的作用減弱,則可導致各種出血病證。其治療往往須用補氣攝血的方法,方能達到止血的目的。

以上三個方面(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氣對血的作用,可概括為“氣為血帥”。

血為氣之母:血為氣之母,是指血不僅是化生氣的重要物質基礎,同時血是氣的載體,并給氣以充分的營養(yǎng)。由于氣的活力很強,易于逸脫,所以氣必須依附于血和津液,方能存在于體內。若氣失去依附,則將浮散無根,易于發(fā)生氣脫而渙散不收。所以,血虛者,氣亦易衰;血脫者,氣便隨之而脫。臨床上,在治療大出血時,往往多用益氣固脫之法,其機理亦在于此。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二

本文的重點在于研究數字插畫藝術性,因而筆者認為可參照傳統繪畫研究的方式構建數字插畫的理論研究框架,內容包括:(1)數字插畫史論、人物及作品研究。(2)數字插畫文化研究。(3)傳統繪畫與數字插畫比較研究。(4)數字插畫批評研究。(5)數字插畫創(chuàng)作研究。

5總結

設計藝術史論家王受之先生在其所著《美國插畫史》中評價了美國主流藝術界對插畫藝術的態(tài)度,他指出“插圖之所以不被主流藝術承認,無非是它的明確的商業(yè)性質,然而僅僅用商業(yè)屬性作為口實,忽略插圖的藝術性,實在是過分”。中國數字插畫今天所面臨的尷尬局面并不比傳統插畫有所改善,所以,對數字插畫藝術理論的研究,無論對于中國的新媒體藝術理論研究、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還是對于數字插畫創(chuàng)作而言,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本文的目的也在于此。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三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藝術類信息素養(yǎng)

論文摘要:實施針對藝術類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白皮書》和高等學校文科《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基本要求》的指導下,我院在計算機基礎教學方面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概述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定位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本科一年級學生入學后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是計算機知識的入門課程。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初步了解計算機,理解信息處理的基本過程,基本掌握典型計算機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計算機的操作及常用軟件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統安全與社會責任意識,為后繼計算機技術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我院計算機課程設置采用三層次原則,即第一學年開設《計算機基礎》大公共課必修課程;從第二學年起開設計算機小公共課程按學科進行分類和分層教學,例如《非線性編輯》在我院不同系均有開設;以必修課、院級選修課不同形式開設《計算機音樂技術》、《數據庫管理》等計算機專業(yè)課程。

作為計算機大公共課課程―“計算機基礎”課程在知識點設置時要求具有一定的廣度,涵蓋更多的計算機領域,同時考慮作為其它計算機應用課程的先導課程,知識點設置時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例如針對計算機中的常用編碼,多媒體技術,二進制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同專業(yè)應具有不同的培養(yǎng)類型,例如,我院舞蹈系的學生受集訓、排練、文藝活動的影響,課后時間相對緊張,要求所有的`知識點都必須在課堂內被消化并相對減少課后作業(yè)的數量。

三、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我院自2003年開始組織學生參加cct考試以來,由于首次參加規(guī)范考試的陌生性,加之教師、教材、大綱、備考輔導等方面準備不足,因而初考結果不盡理想,總結前幾屆考試組織及教學復習指導的正反經驗,2004年以2004級本科學生為主參加cct考試成績獲得顯著提高,及格率較上屆提高了48個百分點,通過近幾年的努力,cct考試成績總體逐年呈上升趨勢,部分院系本科學生的cct過級率已達到了96%-98%。以下就該門課程教學結合cct考試談一些教學體會。

(一)更新教學內容,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根據我院計算機課程體系的具體安排,從培養(yǎng)目標出發(fā),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具體部署: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結合考試大綱,講授教學內容時強調基本性,注重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避免簡單性,由于教學內容涵蓋范圍較大,如果面面俱到,看似什么都教了,實際什么都沒學會;講授內容應有側重點,根據不同專業(yè),求同存異;堅持系統性和動態(tài)性,由于計算機知識不斷發(fā)展,后續(xù)課程知識點可能需要調整。這就要求后續(xù)課程知識點與“計算機基礎”知識點必須有效銜接,動態(tài)調整,不斷迭代優(yōu)化。

我院“計算機基礎”課程講授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xp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多媒體技術基礎、計算機網絡基礎、網頁制作初步、計算機應用信息技術。依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分為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部分,教學時數為72課時(即理論課36學時,實踐課36學時)。

(二)強化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2]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整個教學過程要圍繞學生開展。為了促進學生計算機的認知水平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授課過程中強化師生的互動,從而使學生參與教學,達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目的。

本課程教學(講授,實驗)過程均在實驗室完成,通過投影教學,學生實踐來完成相應教學內容,如何合理組織教學,如何轉變教育觀念,即由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本著“培養(yǎng)能力,強調自力,思路創(chuàng)新,應用為本”的原則,從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開始,做足課堂100分鐘有限時間的“文章”,教師“精”于引導,學生“勤”于實踐。學生有事可“做”,自然興趣注意便會由“負”轉“正”,課堂學習氛圍及學習效果因此大為好轉。同時集中所有軟硬件資源,力爭在有限學時內實施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的針對性教學。

(三)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幾年來,由任課教師自行開發(fā)軟件、并配套建立的各類客觀試題,無紙化民、漢界面實踐訓練試題,任課教師利用教學資源指導教學,行課答疑,使得教學更具有針對性。這些基礎性積累在近幾年的教學工作中產生了十分具體的教學效率。

(四)建立教學反饋系統,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在注重課堂教學時,更應重視教學反饋的重要作用。

針對目前本科學生計算機基礎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建立教學反饋系統,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等基本情況,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教學具有更好的針對性;建立教學反饋系統有助于教師在授課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反饋系統還可以對收集學生意見、形成常見問題、對改進教學效果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

例如:2011年我們分別對本科一年級的開課班級在學期初和學期末進行一次網上調查,可以看到學生上大學之前對計算機基礎知識了解占到42%,課堂希望有更多師生互動,例如問答,同學討論,報告等占到36%,建議增加團隊合作課題,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51%,喜歡比較簡單而且要求明確的實驗題目占到76%,對于本學期所完成的實驗練習中,覺得練習的難易程度還可以占到84%,認為該門課程實用占到81%,認為該門課程實用,喜歡學占到60%,認為教材中網絡和windowsxp章節(jié)需要修改和補充占到34%,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學生對該門課程能夠認可,同時我們根據調查結果,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

四、結束語

針對藝術類學生實施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整個工作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努力使學生掌握更多、更新、更實用的知識和技術。對于該門課程的教學還有很多可探討的地方。因此,需要我們集思廣益,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肖曉強,祝恩,柳靖,何鴻君.關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6,(28):1.

[2]孫占鋒,李萍.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yè),2009,(3):9.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四

“模塊化”教學是教師現場組織教學,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崗位應用能力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教學模式。以《音樂基礎理論》課程為例,以局部透視全局,通過分析設計原理、闡述實施過程、考評方法。

一、模塊化教學設計原理

模塊化教學是指以從事某種職業(yè)的實際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為主線,通過實施現場教學的方式,劃分崗位任務,設置任務模塊,培養(yǎng)專業(yè)技能,融合理論與實踐的一種教學模式。

本課程遵循“模塊驅動”設計原理,它包括“任務模塊”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模塊”的應用能力兩部分,強調能力模塊的主體地位,注重平日上課對“能力模塊”的.掌握程度。通過重組教學內容,綜合教學目標,以相對獨立且緊密聯系的“任務模塊”為縱線,按照序化教學流程為橫線實施教學。

二、模塊化教學實施過程

整合梳理,化繁為簡,去粗取精,以模塊為驅動,實施項目化教學。緊扣職業(yè)能力和崗位需求,重組教學內容,優(yōu)化知識結構,序化教學過程,制定教學計劃。

(一)實施要求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改變主體地位,理清思路,換位思考,有的放矢。

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采用小組討論法、問題教學法、觀察練習法進行模塊化、項目化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帶著任務去研究。

教師應提出問題,設計任務,選擇有價值、實用性強的理論知識,去粗取精,精講多練,讓學生自己思考或分組討論,教師應積極引導,對學生們的分析進行歸納總結。

(二)實施內容

課程內容分為四個“任務模塊”,識別簡譜與五線譜、識別與構成音程、識別與構成和弦、分析調式調性。每個模塊產生1項任務驅動(能力模塊)。每一個“任務驅動”事實上就是一個具體的工作任務,遵循由淺入深,由單項到綜合的驅動過程。這種模塊驅動教學模式,能夠序化教學內容,綜合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完成具體任務,強化能力。

(三)實施過程

小組討論法是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獲得知識和能力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問題教學法是以問題帶動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將兩種方法有效結合,互補共用,核心思想是調動學生勤思考、勤實踐,通過各小組間的相互討論、研習和實踐,實現對教學成果的共性認識。

1.教師提出問題:教師可根據某一任務模塊提出相應問題,確定小組任務,組建學習小組,教師根據模塊內容制定小組任務,學生分組討論、研究,對任務模塊梳理、分析,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要對學生的提問下結論,不對學生的思考進行干涉,只是對學生所提問題進行整理歸納。

2.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在進行小組任務的過程中會遇到相應的疑難問題,教師應給予適度的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通過模擬實踐、課堂練習的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中間教師邊提問、學生邊思考,在問題中獲取新知識。

3.實施討論和分析:教師將問題進行整合歸納,現場答疑,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邊學,邊思考,邊解答,教師應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從中找尋出更加適合學生學習和理解的教學方法。

4.教師評價任務:教師應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作出評價,給出合理性建議。對學生的實踐活動做出解答和評價,使學生感受到高質量的課堂氛圍和學習效率。

模塊化教學模式設計優(yōu)勢和成效

(一)綜合教學目標:將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有機結合,既傳授音樂基礎知識,又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

(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模塊化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將教學內容設計成為針對具體能力的模塊,并根據項目組織原則實施教學與考核。

(三)序化教學過程:模塊化教學體現以學生為本,通過設置任務,提出問題,小組討論,現場答疑,反饋評價,環(huán)環(huán)相扣,序化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采用課堂講述、實踐練習等方式,讓學生學有所得,會學會用,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四)完善評價體系:吳維寧在《過程性評價的理念與方法》中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的過程,過程性評價能將學生引向深層動機支配下的深層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在評價中學會認識自己,改進自己,提高自己,使課堂評價的主體由教師為主轉變?yōu)橐詫W生、教師共同評價為主。

“模塊化”教學模式緊扣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圍繞職業(yè)能力和崗位需求,重組教學內容,優(yōu)化知識結構,序化具體任務,突出職業(yè)能力。遵循“模塊驅動”原理,以“任務模塊”和“能力模塊”的具體要求來實施教學。細化任務驅動,更新教學手段,調動學習氣氛,以至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五

臟與腑的關系,即是臟腑陰陽表里相合的關系。五臟屬陰,六腑屬陽;五臟為里,六腑為表。臟腑之間之所以構成這種緊密關系,主要根據有以下幾方面:

在組織結構上,相互聯系的臟腑位置一般比較接近。網站收集在經絡上相互絡屬,與臟相聯系的經脈屬臟絡腑,與腑相聯系的經脈屬腑絡臟。

在生理上臟與腑的聯系更為密切,從總體上看,臟腑之間藏瀉互用,五臟主貯藏人體的精氣,藏而不瀉,六腑主傳化水谷,瀉而不藏,臟與腑在功能特點上相反相成。五臟主藏,可防止精氣的過量耗泄,六腑主瀉,可防止水谷的壅塞不通。在具體生理活動中,臟與腑之間還互相促進。在病理上,臟與腑之間?;ハ嘤绊憘髯?,如心經有熱,可以循經下移于小腸,小腸火亦可循經上擾于心等。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六

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氣,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肺主通調水道,為水之上源,脾主運化水液,為水液代謝樞紐。故肺脾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氣的生成和水液代謝兩個方面。

1.在氣的生成方面:肺主呼吸,通過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清氣;脾主運化,通過脾的運化,攝入水谷精微之氣。清氣與水谷精微之氣生成宗氣并積于胸中,宗氣走息道助肺呼吸,貫心脈助心以行氣血??梢?,宗氣的生成主要依賴于肺脾兩臟,故有“肺為主氣之樞、脾為生氣之源”的說法。網站收集在五行中,脾屬土,肺屬金,脾土與肺金之間是母子關系。故《薛生白醫(yī)案》說:“脾為元氣之本,賴谷氣以生,肺為氣化之源,而寄養(yǎng)于脾也?!?/p>

在病理上,肺脾兩臟?;ハ嘤绊?。

2.在水液代謝方面:肺主宣發(fā)肅降,主行水,通調水道;脾位于中焦,主運化水液,為水液升降出入之樞紐。兩臟既分工又合作,在維持水液代謝平衡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水飲經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并由脾上輸至肺,通過肺的宣發(fā),將津液輸布于周身、皮毛,多余的水液,在肺的肅降作用下,經過脾的轉輸,下降到腎與膀胱。升降出入,有序不亂,維持動態(tài)平衡。

在病理上,肺脾兩臟互相影響。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七

心主血脈,脾主統血又為氣血生化之源。心與脾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血液的生成和運行方面。

1.血液生成方面: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在脾的運化作用下,水谷精微之氣得以消化吸收并注之于血脈而成為血液。只有脾氣強健,氣血生化有源,心血才能充盈。而脾的運化功能,也與心有一定的聯系,一方面心陽可以溫運脾土,另一方面,心主神志,可以調節(jié)脾的運化,有利于氣血的生成。心與脾在血液的生成方面,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

2.血液的運行方面:人體血液的運行,除了靠心氣的推動、肺氣的資助外,還需依賴于脾氣的統攝。網站收集只有脾氣強健,統攝血液生理功能正常,血液才能在心氣的推動下在經脈內正常運行而不逸出脈外。心肺脾等臟相互配合,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

在病理上,心脾兩臟也常互相影響,如思慮過度,不僅可以耗傷心血,也可引起脾的運化功能失常,出現納呆、腹脹等癥;若脾失健運,氣血生化無源,或勞心過度,血液耗損過多,最終可以導致“心脾兩虛”,出現眩暈、心悸、失眠、多夢、腹脹、食少、體倦、面色無華等癥,中醫(yī)往往采用補益心脾的方法予以治療。此外,不管是心主血脈的功能失常或脾主統血功能障礙,均可引起血液運行失常。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八

目前,國內大專院校的數字插畫教育大多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師資力量和教材建設均比較薄弱。當前人才的培養(yǎng)主要由企業(yè)和社會機構承擔,但在培養(yǎng)方式上往往注重技巧訓練、追求畫面的外在效果,較為忽視繪畫創(chuàng)作的文化藝術性,不利于數字插畫人才的良性發(fā)展。事實上,在歐美等國,數字插畫師(概念設計師)基本出自藝術設計類院校的相關專業(yè),需要系統學習解剖、架上繪畫、藝術史、數字圖形圖像學等課程,企業(yè)培訓只是培養(yǎng)實踐經驗的手段,學院教育才是主流。構建科學的數字插畫人才培養(yǎng)體系,需要相關的藝術理論研究成果為依托,完善教材建設、豐富理論教學內容。

3.2利于促進動漫游戲產業(yè)的原創(chuàng)力提升

自從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yè)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以來,我國的創(chuàng)意產業(yè)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動漫、游戲產業(yè)的原創(chuàng)能力不斷得以加強。很多項目開始借鑒國外同行業(yè)經驗,更加注重前期的概念設計的投入力度,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游戲作品。例如,騰訊游戲開發(fā)的網絡游戲《斗戰(zhàn)神》。該作的前期概念設定由國內一線的游戲美術師合力完成,人物造型夸張玄奇卻不失中國神話人物的特征,場景華麗宏大,且充滿東方色彩,充分展現出數字插畫的視覺創(chuàng)造力和奇幻文化的魅力。然而,對于中國創(chuàng)意產業(yè)整體而言,高質量的作品和優(yōu)秀的概念設計師仍然數量稀少,數字插畫師的繪畫水平良莠不齊。拙劣的模仿和照抄,貧弱的造型與濫俗畫風依舊充斥著中國的動漫游戲市場。建立數字插畫藝術理論體系,特別是文化研究和批評研究,有助于指導插畫師的創(chuàng)作,推動當前數字繪畫創(chuàng)作者對藝術品質的自發(fā)追求,轉變成自覺的要求。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九

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高等院校通識教育的一部分,肩負著人才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滿足社會各領域對人才的計算機應用技能的需求和增強人才的社會服務能力,教育部高等院校計算機指導委員會對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推進計算機教育的改革,促進課程的建設與發(fā)展,提高教學水平與質量,加強對學生實踐與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不同的高等院校有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和方案,不同的專業(yè)方向對計算機知識儲備和技能有不同的需求。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音樂類藝術院校公共必修課的重要部分,即要體現文科類計算機課程的實用性,還要承載著音樂專業(yè)的特殊性。如何將計算機技術與音樂藝術相融合以及如何改革與發(fā)展計算機基礎教學,是教學工作者函待解決的問題。

1音樂類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情況

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計算機技術與專業(yè)學科彼此滲透,融合的愈加密切。以上世紀80年代midi技術為例,其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就給音樂領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計算機音樂與計算機繪譜軟件應運而生。然而,如何將音樂類藝術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與音樂專業(yè)學科相結合,充分體現出學科的前沿性與交叉性特點,使學生既能成為出色的專業(yè)人才,也能成為所從事的專業(yè)領域的計算機應用人才,是現階段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所面臨的首要問題。這要求教學工作者需根據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和專業(yè)應用的需求,從宏觀上統籌規(guī)劃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體系結構和內容設置,使計算機技術與專業(yè)學科間的關聯更加合理化,更加符合藝術院校計算機教育的本質和社會的期望。音樂類藝術院校普遍存在重專業(yè)輕通識,加之社會就業(yè)壓力的不斷增加,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重視程度不高。然而,當今社會就業(yè)面遠遠超過專業(yè)寬度,計算機技術滲透力度大,社會分工細,職業(yè)選擇范圍廣且變動更加頻繁,畢業(yè)生只有具備更加全面的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計算機通識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此外,教學對象個體差異大、教學學時安排有限、教學內容統一以及教學資源趕不上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速度,這是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面臨的第二大問題。以我院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為例,課程分兩學期完成,每學期36課時,上學期重在理論知識和基礎軟件應用方面,下學期重在多媒體技術應用方面,教學模式為專業(yè)分班統一授課,理論與上機實訓一體,每位教師均承擔所分配班級一年的教學。該模式下的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和共享資源有限,很難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個體的學習需求,也很難持久地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2計算機基礎課程

“2+x”教學模式要解決現階段音樂類藝術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面臨的問題,首先需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將統一專業(yè)集中式教學改成分層分類需求導向式“2+x”教學,加大上機實訓比重,重組課程結構和教學團隊。其中具體課程結構設置,“2+x”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分為:基礎型+提高型+(發(fā)展型/興趣型)、提高型+發(fā)展型+(興趣型);教學團隊由面向基礎型、提高型、發(fā)展型和興趣型教學的教師組成,并在教學過程中共同參與課題項目的研究與教學情況的交流。目前,我院正全面推進課程結構和教學團隊的重組,以及新的教學模式的試行,在保持原先計算機基礎課程分由兩學期教學的基礎上,追加多門發(fā)展型和興趣型課程,加大在校學生的選擇空間,并將必修范圍內的課程由每學期36課時增加到48課時,以期來滿足學生個體學習的需求和享受更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同時促進我院教師共同學習,提高教學團隊的教學水平,推進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的規(guī)范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性。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十

孟菲斯(memphis)是由意大利一群青年設計師組成的后現代主義設計集團,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成為影響西方社會藝術設計潮流的一股力量,是國際公認的后現代主義設計思潮的代表。其創(chuàng)始人和領導者,年近七旬的老翁愛多爾·索塔薩斯(ettoresottsass),是意大利設計界的宿將,曾加入“阿基米亞集團”,但不久即退出。1980年,他在米蘭與七名不滿30歲的青年設計師組成“孟菲斯”?!懊戏扑埂币幻麃碓从诿绹枨端{色的孟菲斯》,是美國西部田納西州一個小城的名字。同時,“孟菲斯”也是古代埃及都城的名字,是尼羅河畔的古老城市。除索塔薩斯之外,參加孟菲斯集團的設計師還有阿爾多·齊別克(aldocibic)、米切爾·達·盧齊(micheledalucchi)、馬可·查尼尼(marcozanini)、馬丁·貝定(martinebedin)、馬提奧·蘇恩(matteothun)、安德列亞·布蘭茲(andreabranzi)、雷達茲(radice)、喬治·蘇登(georgesouden)和拉查里·帕斯奎爾(nathaliepaasquier)。他們沒有發(fā)表任何宣言,也沒有公布自己的主張,因為他們都反對任何限制設計思維的固有觀念。

雖然索塔薩斯聲稱他們不想宣布什么宗旨和宣言,即“沒有自己的形態(tài)和標志的百科全書,但卻通過它的能力與生命描繪了打破過去、走向未來的百科全書。”不過通過孟菲斯成員的設計實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其無形的設計思想,其主旨都是為了打破藝術設計界“現代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

一、開放式的設計思想

在孟菲斯看來,整個藝術設計界從包豪斯成立到20世紀60、70年代的幾十年一直宣揚的功能主義、包豪斯思想、未來主義等等,都是企圖對設計原則做出一個思辨性的、邏輯性的、唯理性的結論。設計服務于生產生活,這樣無形之中就鑄成了一種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孟菲斯對現代主義設計所倡導的設計思想和生活方式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整個世界是通過感性來認識的,并不存在一個先驗的模式等待設計師去探索。索塔薩斯說:“世界是憑感官發(fā)現的地方,我不談及某一種形態(tài),而只是提出一種姿態(tài)。設計對于我來說,是一種討論生活、社會、政治、飲食,甚至于設計本身的途徑?!痹O計不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種假設;不是一種宣言,而是一個步驟、一個瞬間。這里沒有確定性,只有可能性;沒有真實性,只有經驗性;沒有“那是什么”,只有“發(fā)生了什么”。就這樣,孟菲斯創(chuàng)造了一種現代社會中無視一切模式、突破一切框框的開放式設計思想,與以現代主義設計中以功能為主旨的設計理念形成鮮明對照。

二、對功能的新解釋

設計的形式與功能的關系是現代主義設計著力闡述的問題,“少即是多”、“形式服從功能”代表了現代主義設計的主要思想?,F代主義對產品功能的研究促進了人體工學的新發(fā)展,滿足人體工學中數學和物理要求,因此也成為現代主義設計追求的目標。而索塔薩斯認為,這是一種誤解。他說:“當你試圖規(guī)定某產品的功能時,功能就從你的手指縫中漏掉了。因為功能有它自己的生命。功能并不是度量出來的,它是產品與生活之間的一種可能性。當查爾斯·依姆斯設計出他的椅子之時,他其實并不是設計了一把椅子,而是設計了一種坐的姿勢。也就是說,他設計了一種功能,而不是為了一種功能而設計。他認為功能不是一種生理的、物理的系統,而是一種文化系統。設計師的責任不是去實現功能,而是去發(fā)現功能。“設計是一種積極的、對人的行為的修飾方法”。孟菲斯成員之一,青年設計師勃蘭齊說:“新的功能就是新的自由”。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功能便可以把設計師的工作從冷酷、嚴峻的計算和公式中解放出來,像詩人和畫家一樣,向著樂觀、果斷、熱情洋溢的新境界邁進。

三、樹立產品語義的新內涵

孟菲斯設計師們認為產品是一種自覺的信息載體,是某種文化體系的隱喻或符號。當設計師完成了產品的設計時,他不僅肯定了一種有使用價值的產品,而且也肯定了某一種有特定文化內涵的價值指標。勃蘭齊說:“作為現代運動的一部分,所有工業(yè)設計及觀念都建立在外在環(huán)境的基本性質和內在結構的合理性基礎上。這就是說,形式、結構和功能的協調具有語義上和社會價值上的意義。從文藝復興時代、基督教時代到工業(yè)革命時代都是這樣?!币虼?,孟菲斯設計師們在設計實踐中總是竭力表現富有個性的文化涵義,或者天真自然,或者矯揉造作,或者滑稽幽默,或者怪誕離奇,使產品的符號語義呈現出獨特的個性情趣,由此派生出關于材料、工藝、色彩、圖案等諸多方面的獨創(chuàng)性來。

四、賦予材料以人文涵義

孟菲斯設計師們不僅把材料看成是設計的物質保證,而且還是一種積極交流感情的媒介,是設計師表現自我的一面鏡子?!安煌牟牧辖M合、廉價材料與貴重材料的組合、粗糙材料與光潔材料的組合、發(fā)光材料與不發(fā)光材料的組合,使產品成為一個和諧的復雜系統,一個以體量感或表面肌理感為語言的詩篇,一個新的、富有表現力的天地。孟菲斯對于材料的態(tài)度是感性而非理性的,他們不考慮材料的真實感。大理石像塑料、或者塑料像木材,在孟菲斯看來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材料本身的肌理、花紋、色彩、濃度、透明度、發(fā)光度、反光率以及它們所具有的表現力。孟菲斯用材料沒有限制,木材、塑料、玻璃、賽璐珞片、油漆、氖管燈、彩色燈泡、玻璃纖維、鋁材、大理石……,一切無所不用。當時被設計師廣泛采用的三聚氰胺塑料膠合板,色彩鮮艷,花紋種類繁多,被大量運用在酒吧,舞廳等游樂場所的裝飾中,因而被認為是一種很“俗氣”的材料,但孟菲斯設計師很喜歡用它,也將這種材料大量用于客廳、臥室和餐室家具設計上。人們對它的淺薄、粗俗、簡單等貶義,被孟菲斯代之以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品格,用來表達一種酣暢的、活潑向上的設計意圖。

五、裝飾不是罪惡

功能主義者的口號“裝飾是罪惡”(盧斯語),遭到了孟菲斯的批判。孟菲斯設計師十分重視裝飾,把裝飾作為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就像木材的紋理是由內部結構決定一樣。米切爾·達·盧齊說:“材料和裝飾是組成產品的細胞,我們應當做到研究細胞比產品更多”。他們認為,功能主義者反對裝飾是因為他們是以理性的態(tài)度、邏輯的態(tài)度對待設計?!皶r代不同了,人與世界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更有彈性,更少說教,更少嚴肅性。因此,裝飾的時代又到了”。喬治·蘇登說:“裝飾屬于電子時代,正如功能主義屬于機械時代一樣”。孟菲斯設計師一般采用抽象圖案來裝飾,使它布滿產品表面,變產品的靜態(tài)為活躍的動態(tài)結構。他們對表面色彩的考慮,也有其獨立思考,認為色彩是傳達產品信息的最迅速、最直接、最富有感情的手段。但他們不喜歡照現代主義者所規(guī)定的色彩學法則和配色規(guī)律辦事,往往不去區(qū)分什么是主色調、什么是襯托色,而喜歡采用色調差別很大的色塊并列,產生一種顫動的視覺效果,甚至不惜互相干擾,以創(chuàng)造一種風趣、滑稽、詼諧、戲謔的后現代情調,造成亦莊亦諧的效果。索塔薩斯宣稱:“孟菲斯的家具是非常感人的,它只能與感情熾烈的人們在一起,與高度發(fā)展、自我完善的人們在一起,也許這些人明白,如何在社會中生活而無需任何制度或文化的保護?!?/p>

在設計藝術界,也有的反對者認為:孟菲斯的設計是一種“文化冒險”(cultureventure),他們的產品只有藝術家才能喜歡,沒有什么市場效應,他們設計的產品都很昂貴,一般消費者購買不起,這與他們追求面向大眾文化的設計理念格格不入。孟菲斯認為:當前社會中,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都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通過現代傳播媒介(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的無孔不入的宣傳,消費者選擇合乎心意的產品的可能性大大增長,對他們的個性化的消費傾向也提供了更多的滿足率。即便是藝術家喜歡的商品,也很快會因為潮流的普及而迅速流向普通消費者群。另外,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內容對藝術的日見重視,使人們的藝術水平普遍比過去大為提高,藝術已經不再是少數精神貴族的占有物,藝術家與普通人之間的鴻溝在一天天地被填平,這一現象使人們對產品的普遍文化內涵產生更高的要求。

由于孟菲斯強調設計的個性化,因此,他們設計的產品一般生產量都不大,使一部分熱衷于“趕時髦”的“新潮一族”,更加以得到孟菲斯產品為榮,這樣的廣告效應也是孟菲斯聲譽鵲起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這樣的社會根源,孟菲斯集團的設計師們也明智地宣布:孟菲斯也終將成為過去。它的成員之一喬治·蘇登也說:“孟菲斯的模式便是擴充模式的范疇,永不滿足它已做的工作。”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十一

后現代主義發(fā)展的文化背景還在不斷的發(fā)展和繁衍,隨著周遭環(huán)境的變化,藝術的創(chuàng)造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和繁衍。不斷發(fā)展的陶瓷藝術以其絢麗多姿,色彩繽紛形式展現著有容乃大的氣魄。從陶瓷藝術表達形式上,現在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曾經一度受到現在主義思潮的影響,一些創(chuàng)造大師曾經使用自己創(chuàng)造藝術的實踐為陶瓷文化的純粹審美做出相應的貢獻,由于受到時代發(fā)展、文化背景以及個人原因的影響,使得陶瓷藝術留下的一定的空白并且拘泥于一定的界線之內。這給后現代主義思潮沖擊下陶瓷藝術的繼續(xù)發(fā)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間和超越界線的可能。后現代主義思潮對陶瓷藝術的沖擊主要體現在其打破了現在主義思潮下陶瓷藝術發(fā)展的限制和壁壘。后現代主義思潮是對現在主義思潮的批判繼承,其在現在主義思潮優(yōu)良因素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東西,充分地反映了目前文化發(fā)展的成果,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能夠給予實踐廣泛的指導。

在后現代主義思潮沖擊下的陶瓷藝術的表達形式也取得了新的發(fā)展,其在繼承原有陶瓷藝術表達形式的基礎上,以更加豐富多彩和多遠化的形式展示著藝術的價值和魅力,闡釋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fā)展。使其成為一種更加具有返璞歸真和文化氣息的特征,能夠更真實地反映當代的文化氣息和人文特征。從陶瓷藝術的意義上而言,與其說后現代主義是一種廣泛的文化現象的概括,不如說后現代主義是一種藝術設計的思潮和運動形式。且不談后現代主義對于藝術設計領域存在著多深以及多廣的影響,它最終都是給藝術的設計帶來了一定的社會文化氣息,使藝術創(chuàng)造過程中更多地融入當今的生活文化。后現代主義思潮的這些特征,對于陶瓷藝術的設計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沖擊,使得陶瓷藝術向著不斷調整創(chuàng)造方法,充分展現生活文化和藝術氣息的方向發(fā)展,使得陶瓷藝術更加富有現實意義。后現代主義思潮對陶瓷藝術創(chuàng)造特征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使創(chuàng)造的初衷和元素得到回歸,陶瓷藝術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沖擊下提出了“打造生活陶瓷”的理念,使陶瓷藝術一方面充分地展現出藝術杰作的無限魅力;另一個方面又使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造成果服務于廣大人民的生活,促進人們的生活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獲得極大的發(fā)展和進步?,F在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造不斷的回歸其創(chuàng)造初衷和元素,開始從生活以及文化藝術審美的角度出發(fā),不斷地發(fā)現陶瓷藝術應該服務的方向以及服務的形式,而不是從陶瓷藝術的設計出發(fā)發(fā)現陶瓷藝術的使用價值以擴大生產和需要。簡單而言,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沖擊,使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造改變了原有的風格,從原來的以陶瓷藝術激發(fā)人們的需求,改變成了從人們的切實需求出發(fā),融合生活和文化元素創(chuàng)作新的藝術成果。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造形式的不斷改變,正是使創(chuàng)造陶瓷的初衷和元素不斷回歸的表現?!吧钐沾伞蹦繕说奶岢?,是陶瓷藝術創(chuàng)造的一項重要的指引,其主張在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作方面采用傳統的工藝和方法,陶瓷藝術的服務對象不斷地指向廣大人民群眾,陶瓷藝術創(chuàng)造的靈感來源于人們現實生活和當代文化氛圍?!吧钐沾伞钡膭?chuàng)造理念,使得陶瓷藝術的一切創(chuàng)造元素都來源于人們生活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符合人類個性化的使用功能需求和審美需求,充分地尊重人與自然的客觀存在性。

二是陶瓷藝術增強了對自然和未來的關注。后現代主義思潮沖擊下的陶瓷藝術打破了以往的“幾何化”和“模式化”以及批量生產的模式,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更加重視自然規(guī)律和環(huán)境的客觀存在性以及人的個性選擇,對人在造物過程中的運動方式和形式給予了充分的考慮。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盡最大的努力從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以及規(guī)律中尋找元素,在此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藝術技能和水平。后現代主義思潮沖擊下的陶瓷藝術在深刻呼喊著人類,我們的發(fā)展應該建立的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基礎上,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應該以犧牲自然和自身為代價,更不應該不計后果的盲目發(fā)展。因此,可以看到后現代主義思潮沖擊下的陶瓷藝術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客觀實在性以及相互關系,更加關注自然和社會的未來。

2后現代主義思潮沖擊下陶瓷創(chuàng)造的多元化模式

后現代主義思潮主張的一個理念就是在現在社會文化的基礎上,保持一個多元化世界的存在和發(fā)展。陶瓷藝術作為一個時代物質和精神文明的代表,其受到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沖擊,創(chuàng)造過程也不斷地進入多元化模式。

(1)歷史與現在,共性與個性并存與共生。后現代主義是在現代主義基礎上,批判和繼承發(fā)展來的思潮,它是在繼承歷史文化優(yōu)良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在這種思潮的沖擊下,陶瓷藝術的發(fā)展也出現了歷史與現在并存的模式,在對歷史優(yōu)良陶瓷藝術繼承的基礎上,不斷的審視其存在的不足,充分考慮現在人類活動的需求,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陶瓷藝術。陶瓷藝術的發(fā)展一方面充分的肯定歷史的客觀存在和現實的客觀存在,在充分尊重歷史和現實客觀存在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陶瓷文化的發(fā)展和陶瓷藝術的創(chuàng)造;另一方面,現在陶瓷藝術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其與各地積極的思想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得世界各個民族積極地加入到現在陶瓷藝術創(chuàng)造的潮流中。

(2)追求文化共享和人文關懷。陶瓷藝術無論是從內容、形式、風格和特征方面還是表達方式、方法方面,都受到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深刻沖擊。陶瓷藝術創(chuàng)造方面,不僅能吸收后現代主義的廣泛性。同時在表達方法和方式方面,也呈現出了以往創(chuàng)作無法比擬的多樣性。在創(chuàng)造思想方面,其不僅繼承了原有創(chuàng)造思想的客觀、樸實和嚴謹。同時又發(fā)揚了現代社會文化的主觀性、想象性、自由性和多元化的模式。在表達方式和方法上,現代陶瓷藝術同時考慮材料工藝和技術工藝,同時考慮繼承和發(fā)展因素??傊?,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沖擊下,陶瓷藝術不僅體現出人類文化的共享性。同時還考慮不同時期人類活動的個性化,體現出對人文的關懷。

3小結

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出現和發(fā)展以及現代陶瓷藝術的不斷發(fā)展,都是現代社會文化不斷發(fā)展的產物。后現代主義思潮主張的文化的繼承、發(fā)揚和廣泛生,決定著現代陶瓷藝術的廣泛性,歷史和現在共存性。后現代主義思潮重視的人與自然的客觀存在性和和諧發(fā)展的理念,決定著現代陶瓷對自然共性和人類活動個性的充分考慮,體現著陶瓷藝術的個性和共性共生的模式。后現代主義對于文化多樣性的包容,決定著現代陶瓷藝術發(fā)展的多元化模式。總之,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現代陶瓷藝術正在不斷地調整其文化發(fā)展方式以及藝術創(chuàng)作模式,使其能夠更加符合人與自然的客觀存在性,社會文化發(fā)展性。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十二

1.1.1課程的系統性

以高鴻業(yè)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為例,該教材系統全面,共十一章節(jié)。首先在引論部分全面闡述了西方經濟學的特點、演進過程及為什么要學習經濟學;隨后詳細介紹了商品市場的需求與供給理論,廠商理論、四種市場結構(交換理論)及生產要素市場理論(分配理論);最后,在介紹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市場失靈和政府應如何實施宏觀調控,從而引出《宏觀經濟學》。由此看出,整個微觀經濟學理論結構清晰,邏輯嚴密,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1.1.2理論假設的抽象性

作為經管類專業(yè)的基礎核心課程,《微觀經濟學》對抽象思維有較高的要求。而財經類院校的學生思維方式偏重于感性認識,對教學過程中的邏輯推導、圖形分析、數學公式等內容,很難系統掌握。比如在第二章中重點掌握的彈性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全面理解五大彈性分類且容易混淆。

1.1.3數理統計、圖形分析的復雜性

《微觀經濟學》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運用到很多數理統計知識進行推導,來求證相關的經濟學理論,也需要使用大量的圖形來說明各變量之間的關系及變化過程,很多圖形比較相似。比如第四章的重要曲線圖:分析規(guī)模報酬遞減規(guī)律的三個階段及短期生產三個階段的總產量、平均產量及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面對兩張類似的曲線圖形,學生很難在課上及時看懂并運用。這就導致學生在不容易牢固掌握的同時,還會喪失對該課程的學習信心。

1.2《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方式

結合本課程的特點及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滿足教學實踐改革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微觀經濟學體系龐大,內容繁多,教學課時不能滿足內容的需要。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單向傳播知識,普遍缺乏師生之間、學生小組之間的互動,從而學習積極性不高,很難達到教學效果。第二,通俗易懂的案例偏少。西方經濟學起源于西方國家,教材中缺乏適合我國國情的熱點問題的具體案例(比如為何書中列舉的總是牛奶咖啡而是茶葉?),使得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了解和運用相關理論解釋現實的經濟問題。第三,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中以講授為主,沒有設置學生提問、課堂作業(yè)及案例分析,從而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及學習積極性,學生接受性普遍較差。

2行程式考核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分析

正是以往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在民辦高校改革的同時,課程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而行程式考核融入教學過程的應用體現出諸多益處。

2.1教學方式多種多樣

在教學大綱的設計過程中,除了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外,還將設計大量的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小組團隊作業(yè)等等。首先,通過案例教學法加強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并讓學生嘗試尋找現實世界的熱點問題或經濟事件進行綜合分析及運用。比如講到商品的價格彈性相關知識點時,可以列舉不同階段菜價或服裝的價格起伏加以理解價格彈性,通過案例式教學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其次,設置恰當的課堂討論課時,每講完相關章節(jié)后,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尋找案例制作ppt進行課堂討論,以考察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能力及ppt制作能力,并加強學生團隊之間的組織及合作能力。最后,導入游戲教學法改善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改變學生對該課程枯燥無味的看法。如在講授第六章完全競爭市場的理論時,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完全信息的特點,可以設置一個信息傳遞的游戲,讓全班同學參入,使學生在“快樂學習”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提高上課積極性。通過行程式考核的課程設計,豐富教學方式,更好的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及課堂參與度。

2.2進一步完善考核機制

《微觀經濟學》作為經管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以往的考核方式都是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這樣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體現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情況以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而且期末一張試卷也不能完整的反映學生一個學期的表現。按照行程性評估的相關機制,課程學習及成果評價分為三個部分,共占50%:一是考勤及課外作業(yè),不間斷點名以考察學生的上課情況,在課堂理論講解結束后布置適量的課外作業(yè),以測量學生對所學理論、概念的掌握程度。二是分小班小組進行案例討論,測量學生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方法,并進一步強化理論知識及動手能力,提升其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維。三是團隊考核。通過組建團隊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及應急應變能力,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最后融入期末考試,占50%,評估學生整個學期對所學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并考核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2.3融入導師教學,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教師應該大量閱讀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及現實案例,根據教學大綱的設置,選擇生動、通俗易懂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演示所學理論的含義,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除此之外,還應鼓勵學生在課后多聽多看多寫。鼓勵學生參加相關專業(yè)專家、學者的講座,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經濟學領域文獻,擴充其課外知識,開闊其專業(yè)視野,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幫助學生掌握案例分析、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方法,在強化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其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最后,課程結束后設置相應課時的期末課堂成果展示,邀請相關領域教師或專家組成評委,以此考察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案例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力求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

3行程性考核對其他課程的啟示

微觀經濟學理論抽象復雜,數理統計、圖形分析繁多,內容體系龐大,學生在學習中比較吃力,學習興趣也隨著內容的過渡慢慢降低。為了解決這一現狀,本文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基于行程性考核提出一些改革方法。同時,行程性考核的機制也適用于其他專業(yè),如市場營銷學、管理學、會計學等。也可以行程性考核為平臺,集合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融入案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課后習題演練法、小組團隊作業(yè)和期末課堂成果展示以及前沿課題和互動式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相關熱點事件,突出教師導學、小組自學、課外課內的學習互動。行程式考核具體運用的重點在于分解了學生平時成績,更加看重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監(jiān)督能力,關注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通過豐富教學手段,加強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教學理念、課程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及合理性,也對教師的導修水平、專業(yè)領域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傊诋斀窕ヂ摼W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學生接觸的信息量越來越龐大。因此,不僅是微觀經濟學,任何課程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和不斷完善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當中要不斷總結、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求適應不同階段的教學動態(tài)。本文針對這一現狀并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行程式考核在微觀經濟學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做出一些探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十三

教學結構主要是指在一定教學理論、教學思想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某種特定環(huán)境中展開的教學活動過程的結構形式。通過教學結構能夠反映出教師組織教學活動進程的教育理輪和教學理念,因此教學結構能夠綜合體現出教學理論、教育理念和學習理論。傳統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組成,而現代教育方式中增加的點就是媒體,包括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cai課件等各種資源,這些新資源的加入對教學結構得以優(yōu)化。傳統教學中教師是中心,教師通過示范、講授和媒體輔助將知識向學生灌輸或傳授,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這種教學結構,教師是教學的權威,教材是灌輸的內容,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媒體是教師講授的一種工具。顯然這種教學結構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更不能體現出各自的個性特征,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十分不利?,F代教育技術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后,實際上是對教學結構進行改革?,F代化信息技術主要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網絡資源將社會信息分布改變,教材、教師已經不是學生唯一獲取知識的渠道,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查詢資料,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互動和學習,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基礎水平、興趣愛好來選擇學習的內容,因此學生占據了體育學習中的主動地位。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認知主題積極構建而不是被動接受的,學習是學習者一種主動行為,教學過程應該是將學生已有知識進行整理并轉化,構建主義還認為,學生應該積極主動的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為此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首先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然后學生通過自身知識和興趣選擇學習方案和內容,主動獲取新知識,不斷培養(yǎng)自身創(chuàng)新力。

2.2高校體育知識的優(yōu)化

如今社會快速發(fā)展,高校體育教學也在不斷改革以滿足時代發(fā)展需求,這就對體育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萍嫉目焖侔l(fā)展促使很多學科在科研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將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到高校體育教學中,對傳統體育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更新和優(yōu)化,實現了傳統理論和概念的突破。如果高校體育教師沒有對體育教學領域中豐富信息進行掌握,沒有及時更新落后的體育知識,就無法提高自身素質,自然無法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體育人才。計算機和網絡的發(fā)展,使現代信息得到真正優(yōu)化,對教學信息的優(yōu)化也能更容易實現。高校體育教師應該通過網絡信息服務、電子郵件等形式對體育領域的研究成果及時了解,積極參與世界各科研組織活動,經常瀏覽體育新聞和賽事等,還可以適當的.進行存儲便于教學。因此,現代教育手段有利于高校體育知識的優(yōu)化,教師還能通過網絡獲取更多的資源,然后傳授給學生,促進大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擴充和更新。

2.3學習興趣和體育意識的優(yōu)化

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善于營造體育課堂的氣氛、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對課堂教學方式不斷豐富等手段,加強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還要不斷摸索更加生動活潑、豐富的教學模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符合大學生好奇心,還能營造輕松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熱情,從而調動大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采取多媒體技術制作三維動畫,將各項體育運動過程清晰完整的呈現給學生,通過逼真的演示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降低運動的技術難度,還能加深學生對運動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本身具有趣味性,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思考,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往往能夠實現教師無法企及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能將無聲的教學內容變得繪聲繪色、動靜結合,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自身對體育學習有興趣并自覺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因此高校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激發(fā)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求知欲,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奧運會、世錦賽,讓學生欣賞運動員優(yōu)美、嫻熟的動作,讓課堂處于美妙的氛圍中,調動學生情緒從而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還可以錄制學生在課堂練習的動作,讓學生對自己的動作進行評價并改正,既實現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題地位,也能促使學生自覺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去。

3結論

總之,當今社會已經進入現代化技術信息的時代,因此高校體育教學也應該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體育教學進行優(yōu)化,促使大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中。

論文的基礎理論篇十四

【論文關鍵詞】:普通高校;整體設計模式;課程結構

【論文摘要】采用文獻資料和問卷調查法通過對黑龍江省幾所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課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整體構思.結合健康體育、終身體育、快樂體育制訂一種既適合東北特點又結合本校的具體實際的一種深受師生歡迎體育課整體設計。

0引言

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所遵循的教育、教學理論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基本上沒有脫離凱洛夫體育教育的理論框架。8o年代初,日本和歐美的體育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進人了我國,但從整體的現狀來說,體育教育理念、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及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等方法的變化并不明顯,就公共體育課教學的整體模式來說仍存在許多弊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共體育的教學目的,任務,模式等也都發(fā)生了變化.探索論證和設計新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當前高等院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熱點,重點和新深題。因此公共體育改革如何結合自身的基礎,適應新形勢,使體育真正深人實質,如何結合健康體育、終身體育、快樂體育的需要要求,將人本思想和人文精神落實到體育的教學中,已勢在必行。筆者通過對黑龍江省12所高等院校公共體育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整體構思,試圖創(chuàng)造一種既適合東北特點又結合本校的體育設施,一種深受師生歡迎的整體設計。

1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1.1研究的對象

1.2研究的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體育類權威刊物,以及國內大學體育學院學報,論文期刊網,就其中刊載的有關,教學改革、體育深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組合等相關論文作綜述性分析。

1.2.2問卷調查法

依據本課題所需要研究信息,主要針對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場地設施,學生的基本狀況、師資力量、體質測試、體育的興趣、鍛煉時間、鍛煉方法等問題設計的問卷,并對幾所院校的1200人發(fā)放了問卷,問卷函蓋了一至四年級的需要學生.其中,對教師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96份,有效問卷95份有效率為98.7%,對學生發(fā)放問卷1200份,回收1187份,有效問卷1180份,有效率為99.1%。

2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2.1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結果與分析

從12所體育高等院校的調查結果來看,共有以下三種模式,一是在大一時開設普修課,多以球類滑冰為主,第二學期開設武術,傳統體育和田徑,三、四學期開設專選課;二是從大一時就根據學生的選擇開設專選課,選課內容多數是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結合一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到大二是不允許重復選項,到冬季一律開設冰上課,碩士研究生開設一年的體育課,內容是根據學生的意愿統選擇;三是普修課從大一上到大二內容統一多以田徑、球類為主,目標明確必修課.三、四年級開設體育選修課,研一開設健身體育課。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黑龍江省普通院校公體的形式以第三種據多占所調查的50%,它的優(yōu)點是體育課函蓋整個大學的學習期間,為健康工作5o年,快樂生活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形式上看也比較靈活,第三種形式最小,所占的比例為8.7%,這種形式繼續(xù)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比較強化,但對增強體質,掌握三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三種形式占所調查的20%占次席這種形式突出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在學生所喜歡的體育項目中去從事運動既有興趣又有樂趣,在快樂中掌握一些體育的知識和方法,為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提供了條件.第一種形式占所調查的16.7%,它是從第三種形式演變過來的這種形式既兼顧增強體質、三基教學又可根據學生的選擇靈活的去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2.2黑龍江省普通院校公共體育教學形式的結果與分析

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所遵循凱洛夫體育教育理論的框架.上世紀80年代初,雖然引進了不少國外的體育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其中以日本的為多)但從整體上說,體育教育理論、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的'發(fā)展變化并不明顯,仍存在許多弊端.下面就是我們設計了一個新型的公共體育課的整體構思,即一、二年級開設選修課,三、四年級以體育俱樂部形式開設體育課,研究生開設保健體育科目,內容包括運動科學保健和運動實踐三部分,一般要求學生在1―2級完成規(guī)定學分的必修保健體育課,同時把早操、課外活動列人體育考核的內容之一,形成課內外一體化,我們把這一設想與前面的四種一同以問卷的形式向學生做了調查。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廣大學生都非常喜歡第5種教學形式該形式問卷調查中占66。2%,因為這種教學形式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極積性和主動性,在學生自主選擇的項目中去從事體育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教學思想主張讓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和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并通過對運動樂趣的體驗逐步形成學生終身參加體育實踐的志向和習慣.另外它與以往體育課程只把體育課教學列入課程范圍,課外體育活動被視為體育課的延伸和發(fā)展的看法不同,它是以整體的觀點,將課內,課外教學活動統一于同一課程范圍,并將選修課與體育俱樂部兩種不同性質和特點的體育課程有機結合起來的新的課程思想,其目的是更有效地達到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身心,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就黑龍江省來說,最早開設體育選修的學校有二十幾年的歷史了,當時所開設的項目無非就是足、籃、排、武術、田徑.后來隨關社會的發(fā)展,更多的體育項目逐漸走人大學校園,為大學的體育選修課注人了活力,但從調查結果看出很多陌生的項目在學校開展的并不好,有的脫離了本校的實際、有的不知如何開展,有的所報人數甚少,各別的學校為了充數開了不具備開課條件的課,結果事與愿違。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健美操、足、籃、排、乒乓球、羽毛球是開展的非常普及的項目,這其中足、籃、排是開展的比較早的項目,而在較早的項目中武術和田徑落到了次席,說明這兩個項目的趣味性不如足籃排,而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深受同學們歡迎,說明這三個項目已深深的被中華民族文化所包容,輪滑在調查中依據4位,是因為它的技術特點與滑冰近似學生愛屋及烏,很自然的對它產生了興趣.處在后幾位的有的是因為該項目競技性太強,與學生的自身基礎、身體素質和個人能力有關,有的是項目很好,趣味性也很強,但缺少該項目的教師,如蹴球集娛樂與競技于一身,場地簡單,設備低廉,易于普及又有深厚的文化低蘊,但是懂這個項目的教師太少。

2.4普通高校俱樂部運動的分析

高校俱樂部是采取按運動項目設置的,它是對運動項目進行管理的方法.一般來說高校體育俱樂部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課外體育俱樂部、課內體育俱樂部和課內外結合的體育俱樂部,課外體育俱樂部是比較早就形成的.它是以拓展學校體育功能,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習慣和行為為主要目標,它主要以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出現,一直被各大學普遍采用,表現出較強的生命力;課內體育俱樂部是近幾年來高校教學改革的熱點,它以現代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為依托,廣泛的借鑒國外的一些模式,結合本地的具體情況而形成;課內外結合的俱樂部是伴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提出的,它是以終身教育的思想為指導,課內外一體化的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成立俱樂部的大學逐年增加,有的隸屬公共部,有的隸屬學工部,有的隸屬團委,但發(fā)揮的作用是相同的,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高校體育俱樂部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涵,打破了傳統的相對落后的教學模式,使整個高校的體育教學具有連續(xù)性和整體性,把體育課堂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極大的拓展了高校體育教育的空間;第二,高校體育俱樂部的教學模式視學生為體育活動的主體,尊重學生的選擇,認為教學活動的過程就是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的過程這種方式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要,使學生的個性可以在行為中展示出來.可以極大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第三,高校體育俱樂部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待于進一步地加強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

2.5與日本東京大學教學的對比分析

東京大學是日本高等教育的龍頭,設有法學、文學、理農,經濟,藥教育教養(yǎng)等十學部(院)共有教職員各約4000人,學生24000人,東京大學的保健體育課由東京大學生命環(huán)境系下屬的身體運動科學研究室負責,該研究室目前共有22名教師和2名教務人員,開設各1年的身體運動和健康科學講義必修課程以及運動實技必修課,其中面向一年級學生的運動計劃設計和人體的基本運動主要講授體力測定的基本方法利進行體力測定實習,類似于我國的學生體質健康評價,第二學期的呼吸循環(huán)與健康有關的生理學知識,這些科目稱為“共通授業(yè)”,為一年級學生的必選科目,面向二年級學生開設運動實技科目,學生可以根據身體的情況選擇運動項目.如東大冬季學期的運動實技科目有13個運動項目,兩個綜合課程(體能訓練,在方傳統體育)。除此之外,作為學生活動課程的體育會或俱樂部是日本東大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大的在校生,研究生、畢業(yè)生和教職員都可以加人運動會.會員有權參加各種項目講習會和其他運動會組織的活動,場地設施的使用,運動器材的租用等.目前東大運動會共有48個正式注冊的運動部,而我們的整體構思是一、二年級開設選修課,開設選修課為學生提供2o左右個運動項目,其中民族項目不少于四項,因為我們的基礎體育教育不如發(fā)達國家,必須從體育興趣愛好的角度去開發(fā)學生的體育潛能,另外,我們必須結合我們本省的實際情況,如場地設施不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要,我們就在冬春之交和秋冬之交去完成1o學時的理論課,主要講授運動處方的制訂,人體的基本運動,專項的規(guī)則,才判方法和技戰(zhàn)術,在三、四年級以俱樂部的形式開設體育課,俱樂部以體育部牽頭,由教務處來注冊。每個俱樂部必須有l(wèi)一2名體育教師做指導,每年有2―4學分,學生的成績,主要根據出勤率,學習態(tài)度,運動的體會努力和進步程度進行綜合評價,有時也包括技能評定,每個俱樂部每年要有內部比賽二、三次,專題講座1―2次,每周的下午都有活動.研究生開設保健體育科目,內容有運動科學保健和實踐,在實踐課中我們選擇了10項左右的運動項目供學生選擇,主要以本地開設的比較普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項目,在保健方面主要講授民族傳統養(yǎng)生內容,從而更具有地方特色,突出了民族體育在普通高校中應有的地位。

3結論與建議

(1)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沒有跟上教育改革的大潮有的教學模式已不受學生歡。

(2)有的學校也進行改革的試嘗但沒有與本校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項目的設計上求多,求新求異,脫離北方特點。

(3)公共體育課的整體設計即考慮了東北的特點突出了能力培養(yǎng),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的思想。

(4)黑龍江省大學體育應采取綜合課程和分科課程相結合,必選和自選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等多種形式,構成具有地域和學校特色,豐富合理的學科課程結構而不應局限于運動項目的多樣化。

(5)黑龍江省普通高校應重視體育俱樂部和社團的建設把學生體育俱東部和社團活動納入體育課程建設的軌道,拓寬體育學科課程時空的局限。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571182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