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陶淵明飲酒教案(案例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1 11:44:06
優(yōu)秀陶淵明飲酒教案(案例20篇)
時間:2023-10-31 11:44:06     小編:薇兒

教案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xué)的重要參考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學(xué)效果。教師可以參考其他教師編寫的優(yōu)秀教案,借鑒其經(jīng)驗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夠從這些教案范文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xué)方法和策略,為學(xué)生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指導(dǎo)。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一

1、熟讀成誦,習得語感;

2、培養(yǎng)學(xué)生的想象力;

3、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4、理解詩句寓意,思考現(xiàn)代人生。

【教學(xué)重點】

1、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xué)難點】

1、理解詩句寓意,思考現(xiàn)代人生。

【教學(xué)課時】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古往今來,為了爭名奪利,為了升官發(fā)財,有人不惜泯滅自己的良心,打擊迫害他人,甚至殘害親人,如李林甫、秦檜、武則天等。但也有人厭惡官場,辭官遠居田園,如陶淵明。這一類人我們稱之為隱士。

那么什么樣的地方才能吸引這些隱士們,什么樣的生活才是他們所追求的生活呢?

陶淵明曾經(jīng)在《桃花源記》中給我們描繪過這么一幅美好的生活畫面: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

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遠離塵世而沒有爭斗,小孩可以快樂成長,老人們可以頤養(yǎng)天年。但是,當時真的存在這么一方凈土嗎?——對,這只不過是作者虛構(gòu)出來的世外桃源,用來表達他對這種美好生活的向往罷了。

當理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沖突的時候,作者是怎么來調(diào)和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xué)習他的《飲酒》,看他是怎么做到在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中,過上理想的生活的。(課本)

把握(總結(jié))

1、看視頻朗誦

(讓我們在視頻朗誦中再次體會詩人的悠閑自得與淡泊名利,體會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2、集體朗誦《飲酒》

(最后,讓我們在朗朗的書聲中再次品味詩中的意境及詩中的情,結(jié)束我們這次的詩歌之旅。)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二

解釋下列詞語:

1.結(jié)廬:

2.喧:

3.君:

4.心遠地自偏:

5.悠然:

6.辨:

7.忘言:

8.相與還:

二、說出這首詩的大意

三.朗讀詩歌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中的“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迸c陶淵明的“,”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詩句是:

3.反映詩人陶淵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現(xiàn)他悠游自在的隱居生活的名句是:

4.詩歌蘊含著這樣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囂人境也無“喧囂”之感的詩句是:

5.歷來評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為“悠然見南山”好的,也有認為“悠然望南山”好的。請簡要地談?wù)勀愕目捶ā?/p>

答:

6.對下面詩歌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

飲酒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詩歌通過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了“心遠地自偏”的道理。

b.詩歌的前四句從哲理的高度表達了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后六句寫詩人從對自然的欣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啟迪。

c.晉宋隱逸之風盛行,作者陶淵明便是晉宋隱士的代表之一。詩中反映了詩人超脫塵世,隱居山野的隱士生活,突出了其“境”與“心”皆“靜”的特點。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遠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閱讀《飲酒》完成下面的練習。

1.請從煉字角度說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妙在何處。

答: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答:

3.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畫面。

答:

4.說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蘊含的哲理。

答:

一、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1)(2)兩小題。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嗚鐘處,樓臺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這兩句詩妙趣橫生,為后人傳誦,請作賞析。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欣賞樂曲《飲酒歌》,感受樂曲不同部分的情感變化,從而歌劇對音樂的喜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學(xué)習過程中運用聆聽、表現(xiàn)、合作等方法,學(xué)生能夠完整地表現(xiàn)樂曲并能提升音樂感知能力。

【知識與技能】

能夠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了解歌劇《茶花女》,并能哼唱《飲酒歌》的主題旋律。

【重點】

聽賞音樂的主題,哼唱歌曲,并感受樂曲不同部分的情感變化。

【難點】

運用音樂基本要素分析、理解音樂,了解演唱形式。

(一)情境導(dǎo)入

教師播放《茶花女》片段,引導(dǎo)學(xué)生感受其中的情感變化,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學(xué)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jié),介紹歌劇《茶花女》的故事情節(jié),引出課題《飲酒歌》。

(二)感受體驗

1.初聽樂曲

并設(shè)問:歌曲的速度是怎樣的?

學(xué)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jié):歌曲是男主角阿爾弗雷多在女主人公薇奧萊塔舉行的宴會中舉杯祝賀,用歌聲表達對薇奧萊塔的愛慕之心,薇奧萊塔也在祝酒時作了巧妙回答,所以在速度上是稍快的。

2.復(fù)聽樂曲

并設(shè)問:歌曲給你帶來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場景?

學(xué)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jié):歌劇的第一幕表現(xiàn)了兩人的對唱表達了他們互相愛慕之情,在最后一段客人們的合唱也增添了這首歌的熱烈氣氛,所以《飲酒歌》給人一種活潑歡快的感覺。

(三)探究學(xué)習

教師總結(jié):歌曲的旋律重復(fù)了三遍。第一遍為阿爾弗萊德的獨唱及朋友們的合唱;第二遍為薇奧列塔的獨唱以及兩位主人公的對唱,最后有合唱呼應(yīng);第三遍是客人們的合唱。

2.教師播放視頻音樂,引導(dǎo)學(xué)生隨音樂體態(tài)律動,感受音樂的起伏,并結(jié)合樂譜找出發(fā)生起伏變化的主要原因。

這首單三部曲式的分節(jié)歌以輕快的舞曲節(jié)奏、明亮的大高色彩及六度大跳的旋律動機貫穿全曲,在裝飾音——倚音的輔助下,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贊美,充滿青春的活力。同時又描繪出沙龍舞會上熱鬧、歡樂的情景。

3.教師彈奏主題旋律,學(xué)生跟琴哼唱。

4.教師播放《茶花女》片段,伴隨音樂,引導(dǎo)學(xué)生已小組的形式,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體會歌劇的魅力所在。

5.完整地播放音樂,深入體會歌曲的情感變化。

(四)鞏固提高

教師通過播放威爾第的另一部歌劇《弄臣》片段,并提出問題:此作品與《茶花女》有和不同?請小組展開討論后,教師順勢介紹作者威爾第的生平。

(五)小結(jié)作業(yè)

師生共同總結(jié)本節(jié)課所學(xué)知識,感受歌曲《飲酒歌》不同部分的情感變化,了解歌劇。

請同學(xué)們課后查閱關(guān)于此故事的內(nèi)容品讀,下節(jié)課分享。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四

其一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fù)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飲酒》注釋:

衰榮:這里是用植物的衰敗與繁榮來比喻人生的衰與盛、禍與福。無定在:無定數(shù),變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邵生:邵平,秦時為東陵侯,秦亡后為平民,因家貧而種瓜于長安城東,前后處境截然不同。

代謝:更替變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規(guī)律。每:每每,即常常。茲:此。

達人:通達事理的人,達觀的人。會:指理之所在。逝:離去,指隱居獨處。

忽:盡快。筋:指酒杯。持:拿著。

《飲酒》翻譯:

衰榮沒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難道像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的思想總是這樣。樂觀的人明白他會,我將不再懷疑。忽然給一杯酒,日夕暢飲著。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五

《飲酒》是晉末宋初文學(xué)家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一組五言詩。這二十首詩借酒為題,以飽含憂憤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歷史、對現(xiàn)實、對生活的感想和看法,為大家分享了飲酒的教案,歡迎借鑒!

教學(xué)目標:

2.過程與方法:誦讀涵詠法;批注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悟詩人遠離世俗名利,回歸自然、田園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xué)重難點:賞析本詩的重要意象和煉字

教學(xué)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鐘嶸在《詩品》中稱一位詩人為“古今隱逸是人之宗”,同學(xué)們知道他是誰嗎?(陶淵明)

請結(jié)合書上注釋1和課外閱讀材料來給我們介紹一下陶淵明。

名潛,子元亮。東晉詩人。田園詩派鼻祖。

性嗜酒,好讀書,常著文章自娛。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段辶壬鷤鳌?/p>

東晉朝綱混亂,世人向往世外桃源?!短一ㄔ从洝?/p>

高風亮節(jié),憤然辭官。——不為五斗米折腰

今天,我們要學(xué)的就是他的《飲酒》。請人來黑板寫一下酒字。

二、讀詩韻

自由朗讀本詩。從句數(shù)、押韻、對仗思考本詩是近體詩還是古體詩。

為古體詩:近體詩形成以前,除楚辭體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格律比較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寬,除七言的柏梁體句句押韻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韻,韻腳可平可仄,亦可換韻。篇幅長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齊劃一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也可雜用長短句,隨意變化,為雜言體。

找出本詩的韻腳(an),自由讀一讀。

請男、女兩位同學(xué)各朗讀一遍,其他同學(xué)在書本劃分本詩節(jié)奏。然后一位同學(xué)上臺劃分。

有可能有疑問的地方:1.何。則進行釋義:怎么,為什么,突出疑問語氣,故單獨劃分。并指導(dǎo)疑問語氣的朗讀,學(xué)生讀,師范讀,全體讀。2.相與。釋義:一起。故劃分時不能分開。

展示全詩節(jié)奏:齊讀感韻味。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品味悠然

本詩的感情基調(diào)可以用詩中哪一個詞來概括?(悠然)

自由讀全詩,找出蘊含“悠然”之意的詞、句或意象,思考你從中感受到陶淵明是一個怎樣的`人,并仿照示例進行批注??梢酝乐g交流討論。

示例:我發(fā)現(xiàn)“廬”和“籬”中蘊含著作者的悠然之意?!皬]”是簡陋的房屋,“籬”是田園農(nóng)家常見的籬笆。從中我感受到了安于田園簡樸生活的陶淵明。

答案預(yù)設(shè):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是一句自問自答。因為心遠離塵世的喧囂,所以即使身處鬧市,也覺得是置身在幽靜偏僻之所。從中我感受到了內(nèi)心安寧,自得與田園隱居生活的陶淵明。請同學(xué)再讀這種自得之意。

菊運用了象征手法,通過“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薄皩幙芍︻^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樣的詩句,可以看出菊的品性暗合了陶淵明的心性,是他的精神寄托之一。從中我感受到了一個“與世無爭,自然樸素,堅貞高潔”的陶淵明。

同樣運用象征手法的意象在本詩中還有嗎?(飛鳥)讀一下描寫飛鳥的句子,你能生動地描述這幅美妙的畫面嗎?傍晚時分南山景致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與我結(jié)伴而還。飛鳥象征著在官場闖蕩多年的,終回歸田園的陶淵明。這里可以看出一個遠離名利紛爭,心靈如飛鳥自由自在的陶淵明。

“悠然見南山”。引導(dǎo)分析煉字:悠然望南山好還是見南山好。見是看見的意思,望是遠眺,前者是無意間看見,后者是主動尋求、刻意去看,體現(xiàn)的心境不同。前者自由自在,隨心所欲,是似真似幻的酒后之境,別有一番瀟灑。后者顯得刻板拘謹。從中可以看出一個寄情田園、寄情詩酒,獲得心靈解脫的陶淵明。

教師總結(jié)“煉字”題答題方法:1.字義不同2.作者情感、情緒的不同

四、讀真意

再分組讀全詩,讀出悠然,并說說你讀懂陶淵明心中的真意了嗎?

生輪流說。

師總結(jié):·遠離官場,回歸田園;·遠離世俗名利,回歸自然。

五、課外名句欣賞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不為貧賤而憂傷,不匆忙追求富貴。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刑天失敗仍揮舞盾斧,勇猛的斗志始終存在。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年少時就沒有隨俗的氣韻,天性是熱愛自然。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人死后還有什么好說的呢,把身體托付給大自然罷了。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優(yōu)秀的文章大家共同欣賞,遇到不同觀點一起討論分析。

板書設(shè)計:

遠離官場回歸田園

遠離世俗名利回歸自然

悠然真意

(象征,煉字)

《飲酒》教學(xué)反思

首先,教師應(yīng)該樹立大語文觀念。

語文不僅僅是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從語文課的學(xué)習中感受學(xué)習的樂趣,體味一種人文精神的關(guān)懷。教師用美的藝術(shù)形象和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去感染學(xué)生,引導(dǎo)學(xué)生體會文章所蘊含的審美情操,使學(xué)生受到藝術(shù)美的熏陶。然后運用所學(xué)知識提高認識能力、觀察能力、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其次,教學(xué)一篇文章要選好突破口或者切入點。

我覺得《飲酒》以陶淵明為什么能成為士大夫的一座精神堡壘作突破口,有激發(fā)學(xué)生探究問題的興趣,而且也貫穿著一種人文精神。學(xué)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積極主動探求未知,課堂會詩意盎然的。

這次教學(xué)《飲酒》也使我認識到:要讓學(xué)生入境學(xué)習,教師必須首先入境。這方面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另外,學(xué)生對陶淵明的介紹有些流于形式,這也與教師指導(dǎo)不夠有關(guān)。如果能夠結(jié)合陶淵明的生平事跡來解讀陶淵明,使詩人形象銘刻學(xué)生心中,知人論世,就可以很好的把握詩歌形象極其詩中所蘊含的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六

1、了解有關(guān)陶淵明的文學(xué)常識及寫作背景;朗讀、背誦全詩。

2、反復(fù)吟誦,體會詩人在詩中蘊含的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

3、感悟詩人熱愛自然,回歸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態(tài)度。

整體把握和感悟詩的表現(xiàn)手法

語感的培養(yǎng)和詩的表現(xiàn)手法的學(xué)習

1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dǎo)入:

以有關(guān)飲酒的話題導(dǎo)入課題,然后板書課題《飲酒》(其五)陶淵明。

二、作者、作品介紹:

1、走近作者:

展示陶淵明個人小檔案,學(xué)生齊讀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著名詩人。

性格:“嫻靜少言,不慕榮利”

愛好:“好讀書”,“嗜酒”

喜愛的花卉:“晉陶淵明獨愛菊”

2、作品介紹

陶淵明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飲酒》組詩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園詩”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詩作。陶淵明的作品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田園詩人”“平淡之宗”之稱。

三、詩韻朗讀

1、學(xué)生自由的大聲朗讀詩歌。

(1)、老師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劃分五言詩的朗讀節(jié)奏

2、學(xué)生自我評價朗讀效果,并明確這首詩所適合的朗讀語氣。

3、學(xué)生以合適的語氣和節(jié)奏再讀詩歌,教師指導(dǎo)。

4、播放詩歌朗讀范文,學(xué)生借鑒掌握。

5、學(xué)生個別朗讀,師生訂正。

四、畫面再現(xiàn)——理解詩意

1、這首詩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意境呢?能否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下。

2、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一種心境(用詩句中的一個詞回答)?

明確:悠然

五、合作探究——品讀詩歌

1、想一想,作者的“心遠”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詞語當中?

2、展示歷史背景知識,請學(xué)生閱讀,以幫助理解。

3、學(xué)生明確:

(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學(xué)生用自己的語言概述描繪的語境

陶淵明為何對菊花情有獨鐘?

菊花與陶淵明有何相似之處?

比較將“悠然見南山”的“見”改為“望”的不同之處。

學(xué)生講述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悠然之感”。

(2)、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學(xué)生釋義

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為什么“而無車馬喧”?

“車馬喧”僅僅指車和馬的喧囂聲嗎?如果不是,還指什么?

遠離了什么?親近了什么?

(3)、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歌描繪的意境

作者看到“飛鳥相與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想?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覺得“真意”是什么?

六、我的收獲

細品研讀詩歌,想想從詩句中,你能感受到怎樣的陶淵明?請以“我感受到了_ _的陶淵明”說說看。

七、總結(jié)下課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七

1、先談?wù)勎覍滩牡睦斫?/p>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學(xué)博大精深,詩歌猶如其中的一泓清泉,常常能給人們的心靈帶來清涼的慰藉。陶淵明更是我國詩歌史上一個重要詩人。他,不僅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的詩歌更對晉以后的唐宋詩歌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而《飲酒》則是他“田園詩”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詩作。

這首詩表達了陶淵明歸隱之后的思想,贊美田園生活的無限美好,流露出詩人融入自然的那種閑適自得的感情,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厭惡與憎恨。雖然八年級的學(xué)生對陶淵明并不陌生,但對其思想的高度,對其歷史地位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利用這首古詩詞的學(xué)習幫助學(xué)生加深對作者的理解。將作品與作者進行有效的整合,讓學(xué)生不僅學(xué)到學(xué)習鑒賞詩歌的常見方法,而且在理解本詩豐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的同時,體會作者積極的人生追求,正確理解詩人心志高遠的精神境界,培養(yǎng)學(xué)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2、教學(xué)目標以及重難點的確定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xué)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而對詩詞的學(xué)習,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于是我確定本課的教學(xué)目標以及重難點為以下幾點:

【教學(xué)目標】

1、掌握朗讀的韻律節(jié)奏,理解詩歌內(nèi)容,背誦詩歌。

2、培養(yǎng)學(xué)生對古詩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

3、理解本詩豐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體會詩中作者積極的人生追求和熱愛田園生活的情致。

【教學(xué)重點】

理解詩歌思想內(nèi)涵,培養(yǎng)學(xué)生對古詩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

【教學(xué)難點】

正確理解“真意”“悠然”等詞句的含義以及陶淵明的處世態(tài)度。

二、學(xué)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xué)生已經(jīng)學(xué)過不少古代詩詞,對古詩詞的格式、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對本詩的作者陶淵明并不陌生,前面已經(jīng)學(xué)過了陶淵明的多篇古詩文,其中有古詩《歸園田居》,古文《桃花源記》,傳記《五柳先生傳》,對其人其詩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積累了很多名句。根據(jù)學(xué)生的實際特點,在教學(xué)過程中安排學(xué)生自主質(zhì)疑、合作探究,只要教師引導(dǎo)得法,學(xué)生領(lǐng)會詩歌的內(nèi)涵,達到“以詩解詩,以文解文”的目的是可以實現(xiàn)的。

三、教學(xué)理念:

出于對教材以及作者陶淵明這樣的理解以及學(xué)生實際,加之詩歌這種文學(xué)體裁能啟發(fā)思維,開拓視野,陶冶情操。為了將這首詩講出味道來,讓學(xué)生能從多方面收獲。在教學(xué)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兩點:

1、積極倡導(dǎo)自主、合作、探究的學(xué)習方式,尊重學(xué)生的個性化理解。

2、全面提高學(xué)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說教法學(xué)法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xué)方法及手段實施教學(xué)。

1、朗讀欣賞法

2、討論探究法

3、情境設(shè)置法

教學(xué)手段:以學(xué)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dǎo),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xué)。

五、說教學(xué)設(shè)計

那么,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來引導(dǎo)學(xué)生與作品、作者對話,以便探求詩歌的言外之味,尋求適合學(xué)生解讀經(jīng)典古詩詞的賞讀途徑,我設(shè)計如下教學(xué)環(huán)節(jié)。

一、情境導(dǎo)入

教師先出示一副對聯(lián),學(xué)生很容易就能猜出這位獨愛菊花的田園詩人就是陶淵明。順勢請學(xué)生交流陶淵明的相關(guān)資料,并且結(jié)合他作品中的一些語句來評價陶淵明。為了規(guī)范學(xué)生的語言表達,我給學(xué)生作如下示范并出示句式。

這樣在學(xué)生廣泛交流的基礎(chǔ)上,教師順勢導(dǎo)入本課的學(xué)習。

教師:今天我們再來走近這位真正的隱士,田園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晉代大詩人陶淵明,領(lǐng)略他給我們展示的清新世界。

(我這樣的導(dǎo)入,既創(chuàng)設(shè)了情境,又能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為實現(xiàn)本節(jié)課“以詩解詩,以文解文”的目標奠定了基礎(chǔ),當然也激發(fā)了學(xué)生的學(xué)習興趣。)

二、自學(xué)生疑

(新課標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xué)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xué)生自主質(zhì)疑。為了培養(yǎng)學(xué)生自主學(xué)習的意識和敢于懷疑的精神,我引導(dǎo)學(xué)生注意題目和詩文的聯(lián)系。相信善于觀察的學(xué)生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并且提出這樣的疑問:題目雖為《飲酒》,但詩文為何沒有提到酒?如果學(xué)生之間能結(jié)合自己讀書所得解答這一解惑更好,如果不能我會給予這樣的解答:陶淵明共寫《飲酒》詩20首,詩前有小序,序中說,這些詩是其“閑居寡歡”,“既醉之后”所作?!讹嬀啤吩姸际翘諟Y明在飲酒以后寫的,但所寫詩的內(nèi)容不一定與飲酒的事情有關(guān),而抒寫的是自己的志趣。

這首詩寫田園之景,抒隱居之情,以純樸自然的藝術(shù)風格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的生活和對自然風光的喜愛。

為了深入了解關(guān)于古人的“酒文化”,我還補充這些材料:在古代酒與人關(guān)系甚密,可解憂可增興。

曹操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斗酒詩百篇。

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xiāng)。

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俗語:酒后吐真言,我們來看看陶淵明的真言。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八

飲酒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路,但卻沒有世俗交往的喧擾。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只要心志高遠,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

東墻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jié)隊的鳥兒回翔遠山的.懷抱。

這里面蘊藏著人生的真義,想要辨明,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

【千古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作者簡介】

陶淵明

(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jié)先生,入劉宋后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他還是田園派的創(chuàng)始人。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九

1.知識與能力:了解詩人陶淵明生平以及寫作背景,以讀—講—賞—評—練的方法學(xué)習鑒賞詩歌。

2.過程與方法:理解本詩豐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體會詩中內(nèi)涵以及作者積極的人生追求和熱愛田園生活的情致。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學(xué)習《飲酒》,使學(xué)生對詩人陶淵明形成正確認識,正確理解詩人心志高遠的精神境界,啟示學(xué)生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生命態(tài)度,學(xué)習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處世方法。

整體把握全詩,理解詩歌思想內(nèi)涵和精神境界。

正確認識和理解詩人陶淵明以及他的處世態(tài)度,并學(xué)習借鑒于自身。

播放器、多媒體

一、導(dǎo)入新課

古往今來,官場上多少人為了仕途而爭名奪利,為了升遷而不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殘害親人,但是卻有少數(shù)文人墨客鄙棄世俗,厭惡官場,辭官回鄉(xiāng),歸隱田園,過著“世與我相違,復(fù)駕言兮求,人生行樂耳,何須富貴時”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們就來學(xué)習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詩人陶淵明的一首田園詩《飲酒》。

二、作者簡介

詩人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一說名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卒后親友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九江柴桑(九江縣)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詩人陶淵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時代思潮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yǎng)了“猛志逸四?!焙汀靶员緪矍鹕健钡膬煞N不同的志趣。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懷著“大濟蒼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歲的“高齡”才出仕為官任江州祭酒、參軍、縣丞一類的芝麻小官。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不僅壯志無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茍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委蛇。當他做彭澤縣令時,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當天職官回鄉(xiāng),寫下了《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五首,《飲酒》二十首,等大量詩作。從做官到四十二歲掛冠歸田共十三年。成為我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對唐朝的王維、孟浩然等人產(chǎn)生很大影響。

三、賞析詩歌

1、播放《琵琶語》聽音頻朗讀

2、劃出節(jié)奏、韻律范讀朗讀

明確: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小組討論,通譯全詩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居住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問怎么能做到這樣呢?因為心與世俗遠離,自然就覺得地處偏遠了。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在東邊的籬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見南邊的廬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夕陽映照下的南山籠罩在一片蒙蒙的霧靄中,越發(fā)得美妙神奇,而一雙雙飛鳥借著暮色結(jié)伴飛向林間的巢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里邊有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辨別出來,卻沒有合適的語言表達。

4、分析每句蘊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樂;三四句恬靜而閑適;五六句滿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長而感慨。

四、問題探究

詩人身居人世,但無俗事紛擾,是因為民主協(xié)商超脫世俗,不為名利所惑,不為榮祿所累,擁有平和的生活。遠離官場,遠離塵俗,這四句肯定了自己心遠是正確的選擇?!靶倪h”與“地偏”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環(huán)境之間的關(guān)系。這四句,包含著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凈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huán)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

“心遠”包含:心志高遠,淡泊名利,寧靜處世。這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達觀的生活態(tài)度(酌貪泉以覺爽,處涸澤而猶歡)這就是詩人陶淵明不朽的精神堡壘。

2、理解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是神來的寫景之筆,描寫詩人在東邊的籬笆下專心而悠閑地采摘菊花,偶一抬頭,無意間便能望見悠遠超然的南山。兩句刻畫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形象。這不是一個“采菊”一般的動作,而是包含著詩人超凡脫俗,熱愛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潔的情操。

東籬的凌霜黃菊,蒼翠的峻拔南山,大自然高法美好的景致與結(jié)廬人境超脫塵世的詩人融為一體,形成人與自然物我合一的意境,包含著豐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脫俗舍棄功名,歸隱田園,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會見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也正是作者自己的悠然。此句刻畫了一個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又刻畫一個采菊的形象,人與自然詩情畫意,膾炙人口,千古流傳。

3、“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兩句描寫什么?有何深意?

夕陽西下,山色迷人,飛鳥結(jié)伴,知倦還巢,景物描寫。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場,追名逐利,樂不思返美麗寧靜的大自然懷抱。詩人《歸園田居》中寫到“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此二句雖寫景,實則抒懷悟理,用飛鳥相與還的現(xiàn)象類比人應(yīng)知“反璞歸真”。

4、最后兩句的理解

本詩的主旨句,抒懷。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語言形容出來,只可意會,妙不可言。萬物運轉(zhuǎn),各得其所,人生真義,反璞歸真,辭官歸隱及人生的真諦。

五、指導(dǎo)背誦

六、課堂練習

七、小結(jié)拓展

詩人陶淵明棄官歸隱,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獨善其身,與黑暗的官場決裂,選擇適合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積極的意義,我們要學(xué)習他這種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但也要辯證地看待他的歸隱,要潔身自好,并不一定要歸隱田園,與世俗決裂,而應(yīng)該積極參加社會生活,學(xué)會生存。

八、布置作業(yè) 背會并抄寫《飲酒》

板書設(shè)計: ?飲酒

心遠地偏_________遠離塵世、超凡脫俗

采菊見山_________熱愛自然、心境恬淡

山氣飛鳥_________自然之景、歸隱之意

真意忘言_________人生真義、反璞歸真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十

1.引導(dǎo)學(xué)生感悟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悠然灑脫的心境,讀出詩歌的情感。

2.將誦讀與傳統(tǒng)吟誦相結(jié)合,通過品讀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

3.體悟陶淵明擺脫世俗名利的羈絆,回歸自然田園,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態(tài)度。

重點:以品帶讀,引導(dǎo)學(xué)生讀出詩歌的情感。

難點:理解陶淵明遠離世俗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態(tài)度。

誦讀法、吟誦法、品析法、小組合作法。

1.激趣導(dǎo)入:

以酒引入本詩。

2.初讀感知,“酒”意微醺。

(1)學(xué)生自由誦讀。

(2)全班齊讀。

3.品析感悟,“酒”后心聲。

(1)【小組合作交流】品析詩意,思考如何讀出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朗讀技巧:語氣、語調(diào)、重音、語速。)

預(yù)設(shè):悠然_____南山(換字品析)。

描繪寫景句的畫面,感悟意境及情感。

(2)拓展思考:請結(jié)合理解,為本詩再擬一個題目。

(根據(jù)學(xué)生回答,歸納擬標題的方法。教師簡單講解“飲酒”為題目的妙處,落腳朗讀要讀出酒后的逍遙自在,無拘無束,語速舒緩,語氣輕松愉悅。)

4.吟誦品味,“酒”韻悠長。

【小組合作讀】設(shè)計一個誦讀或吟誦展示。(個人及小組形式均可)

(幾位同學(xué)展示其他詩歌的吟誦。)

教師指導(dǎo)吟誦本詩方法:依字行腔,依義行調(diào),入短韻長。

(小組合作展示誦讀或吟誦。)

全班一起吟誦。

唐令西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十一

陶淵明是歷史上第一個大量寫作飲酒詩的,他的飲酒詩內(nèi)容豐富,思想深刻,廣泛地反映了他的人生經(jīng)歷及其感悟,是文學(xué)園地里很寶貴的珍品。

陶淵明的經(jīng)歷并不復(fù)雜,但隱而仕,仕而隱,幾經(jīng)曲折,終于他明白了自身的人生定位,在飲酒與作詩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樂趣。先生的`飲酒詩飽含了他對人生的深刻感悟,體現(xiàn)了他豁達大度的人生態(tài)度,亦可領(lǐng)略到詩人純真而又質(zhì)樸的個中樂趣。

一.隱居縱情之樂

陶淵明一生都在追求“真實、淳樸、自然”。盡管出于生計考慮他常常不得不出仕為官,但是他并不能縱情盡興。他給自己的評價是“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認為自己的為官生涯是“誤落塵網(wǎng)中”,可見詩人對于“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的輕松自在是多么向往。陶淵明每一首飲酒詩都從自然之景或者閑適生活中得出自己的領(lǐng)悟,表明自己的心志?!讹嬀啤菲湟槐砻魉呀?jīng)參透了天道和人道,所以并不將一己的窮達放在心上,而能安平守拙,躬耕自樂,盡情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歡樂。他以故秦東陵侯邵平入漢成為瓜農(nóng)的史實為例,來說明榮衰不定之意。認為人道每如天道,寒暑既有代謝,人事亦有榮衰,賢明的人明察時機,誓將不再疑惑。又比如“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以幽蘭自喻,希望有清風吹來。重復(fù)以往的的道路或許可以通達,然終非良計,鳥盡而良弓藏,歸隱才是唯一出路。其實,清風難至,任道難通,幽蘭終處幽谷,賢人終當隱居。當陶淵明明白了這人生至理后,他就捧起酒杯,在飲酒中忘卻了世俗的利害,拋棄了名韁利鎖,即使所謂人之常禮對他來說也是多余的,隱居就不需要卑躬屈膝,飲酒就能釋放心中的郁結(jié)。陶淵明放縱不羈的性格受阮籍影響很大,但是較之阮籍,他的思想平靜得多,顯得更超脫,也更真純。

二.農(nóng)忙稼穡之樂

陶淵明沒有采取傳統(tǒng)的隱居山林的方式。隱居之后沒有避世不出,他不像中朝名士那樣或身居高位而不務(wù)實務(wù),或者占有山水莊園徜徉其間,也不像江左名士那樣有距離地欣賞自然,而是將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在山水田園里體會稼穡之樂?!俺筷乩砘姆x,帶月荷鋤歸”,“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fù)醉”,陶淵明的農(nóng)耕主要目的應(yīng)該不是為了生計,他想要的是那種寄情山水、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他整日介于沉醉清醒之間,開荒南山,稼穡扶鋤,像一般農(nóng)民那樣在田間忙碌,勞作之后“斗酒聚比鄰”。盡管此時生計難以維持,但詩人的心境眼界卻是開闊的,他依然說“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酒酣之時,感慨韶華易逝,人生苦短,于是眾人通宵達旦,把酒共飲。正如孫人龍緝《陶公詩評注初學(xué)讀本》卷一所言:“田家真景,令人悠然”。此時的他不是一個居廟堂之高的高官,而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務(wù)農(nóng)老漢,與酒為伴,體會著四季交替的簡樸的快樂。在《飲酒》詩中:“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shù)斟已復(fù)醉。父老雜言亂,觴酌失行次。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醉酒后物我兩忘是詩人畢生追求的人生境地,所以可謂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勞作之中或之余,與鄰居村民在田間地頭飲酒歡樂,彼此之間沒有上下級的關(guān)系,也不需繁文縟節(jié)。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想怎么稱呼就怎么稱呼,毫無講究,不存在“不敬”之罪。這種勞動中建立起來的感情與樂趣,純而又純,沒有互相利用之虞,沒有心機巧詐之慮,但是這恰恰是人世間最純真的感情與樂趣,也包含著人生至理。在《陶淵明集序》中,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第一次說出:“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意焉”,以其獨特的視角道出了陶淵明詩中的深意。

三.三教并存之樂

宗教一般是“不二法門”,信奉了某一宗教就不得再染指其他類別的宗教。古代中國也有儒教中人詆毀釋道的,自然也有釋道互相批評的現(xiàn)象,但是對于陶淵明來說似乎“來者不拒”。陶淵明生活在玄學(xué)、佛學(xué)盛行的時代,其思想以儒家為本,同時也接受了老莊與佛教的影響。其詩文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儒家的浩然正氣與安貧樂道、道家的避世隱遁與生寄死歸,歷來為眾人所津津樂道。道家思想對陶淵明的影響學(xué)術(shù)界公認。陶淵明歸隱后也潛心自然,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派,他也會不自覺地用一些詞語來表達自己的信仰,“采菊”、“東籬”、“悠然”、“南山”、“自然”等詞就表明了他接受了崇尚自然天籟的道家思想的影響。詩人對自然的追求是對形體和精神雙重自由的渴求。生活在東晉的廬山腳下的陶淵明,和當時的佛界領(lǐng)袖慧遠關(guān)系甚密,濃郁的佛教氛圍對他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陶淵明詩中最大的特點就是“空”,這與佛學(xué)中的四大皆空具有相似性。陶淵明最終回歸自然、走向田園,固然有其道家因素,當然也離不開佛教的影響。陶淵明平靜看待生死,這種人生參悟也極具佛教意味。佛的四大皆空、看破生死,可以化解人生各種煩惱,使人以一種平靜的心態(tài)面對生死。“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各養(yǎng)千金區(qū),臨化消其寶”。陶淵明一生坎坷,三仕三隱,面對世事、禍福、得失,能以一種豁達的胸襟泰然處之。特別是對于生死問題,他能淡然處之,不以生死為累。他認為人有生必有死,這純屬自然規(guī)律,人應(yīng)該正確看待生死。而陶淵明雖然隱居,卻并不推崇老子“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思想,他沒有一味地追求超凡脫俗,反而樂于與人溝通,追求自然之樂。他于人世之間出而入,入而出,這種介于出入之間的狀態(tài)正是儒道釋三教并存無礙的境界。也正是這個原因,陶淵明的飲酒詩體現(xiàn)了思想無界,胸懷無限的無限闊大之樂。

陶淵明的飲酒詩詩風獨特,沖淡平和,將自己與自然融為一體,把一生的感情都寄托在酒里。靖節(jié)先生人格之高潔,襟懷之超曠為后代樹立了典范,也為我們構(gòu)筑了一個至真至善的理想王國。他詩中之樂幾乎囊括了人生的所有方面,蘊含著深邃的思想。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十二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yīng),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jié),百世當誰傳。

據(jù)說積善有善報,

夷叔餓死在西山。

善惡如果不報應(yīng),

為何還要立空言?

榮公九十繩為帶,

饑寒更甚于壯年。

不靠固窮守高節(jié),

聲名百世怎流傳?

(1)這首詩通過對善惡報應(yīng)之說的否定,揭示了善惡不分的社會現(xiàn)實,并決心固窮守節(jié),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詩意之中,透露著詩人憤激不平的情緒。

(2)云有報:說是有報應(yīng)。指善報。夷叔:伯夷、叔齊,商朝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繼位為君而一起出逃。周滅商后,二人恥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指野菜)而食,最后餓死。(見《史記?伯夷列傳》)西山:即首陽山。

(3)茍:如果。何事:為什么。立言:樹立格言?!妒酚?伯夷列傳》:“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舨氖妪R,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絮行如此而餓死?!?/p>

(4)九十行帶索:《列子?天瑞)說隱士榮啟期家貧,行年九十,以繩索為衣帶,鼓琴而歌,能安貧自樂。況:甚,更加。當年:指壯年。

(5)固窮節(jié):固守窮困的節(jié)操?!墩撜Z?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p>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十三

飲酒其二賞析,這首詩通過比喻揭示了社會善惡不分的現(xiàn)實。本文飲酒其二賞析由小編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這是陶淵明田園系列系列組詩的第二首。其原文如下:

陶淵明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yīng),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jié),百世當誰傳。

飲酒其二翻譯:

據(jù)說積善有善報,

夷叔餓死在西山。

善惡如果不報應(yīng),

為何還要立空言?

榮公九十繩為帶,

饑寒更甚于壯年。

不靠固窮守高節(jié),

聲名百世怎流傳?

這首詩通過對善惡報應(yīng)之說的.否定,揭示了善惡不分的社會現(xiàn)實,并決心固窮守節(jié),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詩意之中,透露著詩人憤激不平的情緒。

食,最后餓死。(見《史記?伯夷列傳》)西山:即首陽山。

常與善人?!舨氖妪R,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絮行如此而餓死?!?/p>

安貧自樂。況:甚,更加。當年:指壯年。

(4)固窮節(jié):固守窮困的節(jié)操?!墩撜Z?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漢族,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田園詩派創(chuàng)始人。

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shù)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

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約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自做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卓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父名史不載,存疑。)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十四

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fù)醉。

既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fù)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yīng),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jié),百世當誰傳。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

一生復(fù)能幾,倏如流電驚。

鼎鼎百年內(nèi),持此欲何成!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zhuǎn)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

是非茍相形,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

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fù)得此生。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

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fù)為。

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

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襤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xué),違己詎非迷。

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

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

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qū)。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馀。

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饑至于老,

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

客養(yǎng)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必惡,人當解意表。

長公曾一仕,壯節(jié)忽失時;

杜門不復(fù)出,終身與世辭。

仲理歸大澤,高風始在茲。

一往便當已,何為復(fù)狐疑!

去去當奚道,世俗久相欺。

擺落悠悠談,請從余所之。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異境。

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

醒醉還相笑,發(fā)言各不領(lǐng)。

規(guī)規(guī)一何愚,兀傲差若穎。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shù)斟已復(fù)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jié),饑寒飽所更。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遷,鳥盡廢良弓。

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

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

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

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疇昔苦長饑,投耒去學(xué)仕。

將養(yǎng)不得節(jié),凍餒固纏己。

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

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里,

冉冉星氣流,亭亭復(fù)一紀。

世路廓悠悠,楊朱所以止。

雖無揮金事,濁酒聊可恃。

羲農(nóng)去我久,舉世少復(fù)真。

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

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

詩書復(fù)何罪?一朝成灰塵。

區(qū)區(qū)諸老翁,為事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若復(fù)不快飲,空負頭上巾。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

《飲酒》組詩共二十首,前有小序,說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時所寫,并無內(nèi)在聯(lián)系,興至揮毫,獨立成篇。他的一生最喜歡的一個是美酒,一個是菊花,這兩點都非常突出,這兩點在《飲酒》其五中都有生動的體現(xiàn)。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十五

《飲酒》五首

其一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fù)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其二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yīng),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jié),百世當誰傳。

其三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

一生復(fù)能幾,倏如流電驚。

鼎鼎百年內(nèi),持此欲何成!

其四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zhuǎn)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譯:

其一

衰榮沒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難道像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的思想總是這樣。樂觀的人明白他會,我將不再懷疑。忽然給一杯酒,日夕暢飲著。

其二

據(jù)說積善有善報,夷叔餓死在西山。善惡如果不報應(yīng),為何還要立空言!榮公九十繩為帶,饑寒更甚于壯年。不靠固窮守高節(jié),聲名百世怎流傳。

其三

儒道衰微近千載,人人自私吝其情。有酒居然不肯飲,只顧世俗虛浮名。所以珍貴我自身,難道不是為此生?一生又能有多久,快似閃電令心驚。忙碌一生為名利,如此怎能有所成!

其四

棲遑焦慮失群鳥,日暮依然獨自飛。徘徊猶豫無定巢,夜夜哀鳴聲漸悲。長鳴思慕清遠境,飛去飛來情戀依。因遇孤獨一青松,收起翅膀來依歸。寒風強勁樹木調(diào),繁茂青松獨不衰。既然得此寄身處,永遠相依不違棄。

其五

住宅蓋在人世間,清靜卻無車馬喧。問我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顯偏。自顧采菊東籬下,悠然無意見南山。山間霧氣夕陽好,飛鳥結(jié)伴把巢還。此中當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寫作背景

陶淵明的組詩《飲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huán)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詩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

陶淵明的時代,是門閥士族的時代,政治黑暗,官場腐敗,且易招來殺身之禍,他痛感世道的險惡,生活的艱辛,又不愿為五斗米折腰,終于在義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歲時,當了八十余日的彭澤令后棄官歸隱,長歸園田,不再出仕,親執(zhí)耒耜,躬自勞作。由于社會的長期分裂和動蕩不安,再加上統(tǒng)治者的荒淫奢侈,許多敢于批評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動輒被無辜殺戮。因此,當時文人們懼談?wù)?,盡是躲開政治,有的以游山玩水,隱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學(xué)清談等方式來表示自己沒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統(tǒng)治者猜忌,以招來人身傷害。橫禍難料的黑暗現(xiàn)實造成的這種畸形的社會風氣,不能不影響破落貴族出身的陶淵明。他從二十九歲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歲解去彭澤令,前后幾仕幾隱,實際做官時間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這樣在黑暗現(xiàn)實里稍縱即逝。因此,他借“醉人”的'語言,指責黑暗社會,揭露政治危機,鄙棄虛偽世俗。

組詩《飲酒二十首》前有小序,這是研究陶淵明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的重要資料?!伴e居寡歡”、“顧影獨盡”,可見詩人是在極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寫《飲酒》詩的?!凹埬於?,辭無讓次”,可見這中間有個由少到多,逐漸積累的過程,并非一時所作,而是詩人把他平時積聚在胸中的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這個最恰當?shù)臅r機抒發(fā)出來的。

關(guān)于《飲酒二十首》的寫作年代,至今尚無定論。歷來大致有六種說法:元興二年癸卯(403年)說、元興三年甲辰(404年)說、義熙十年甲寅(414年)說、義熙二年丙午(406年)說、義熙十二三年(416、417年)說、義熙十四年戊午(418年)說。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稌x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等,后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nóng)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向往;也每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yīng)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shù)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

飲酒陶淵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十六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yīng),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jié),百世當誰傳。

飲酒其二翻譯:

據(jù)說積善有善報,

夷叔餓死在西山。

善惡如果不報應(yīng),

為何還要立空言?

榮公九十繩為帶,

饑寒更甚于壯年。

不靠固窮守高節(jié),

聲名百世怎流傳?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十七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yīng),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jié),百世當誰傳。

〔注釋〕

(1)這首詩通過對善惡報應(yīng)之說的否定,揭示了善惡不分的社會現(xiàn)實,并決心固窮守節(jié),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詩意之中,透露著詩人憤激不平的情緒。

(2)云有報:說是有報應(yīng)。指善報。夷叔:伯夷、叔齊,商朝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繼位為君而一起出逃。周滅商后,二人恥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指野菜)而食,最后餓死。(見《史記?伯夷列傳》)西山:即首陽山。

(3)茍:如果。何事:為什么。立言:樹立格言?!妒酚?伯夷列傳》:“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舨氖妪R,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絮行如此而餓死。”

(4)九十行帶索:《列子?天瑞)說隱士榮啟期家貧,行年九十,以繩索為衣帶,鼓琴而歌,能安貧自樂。況:甚,更加。當年:指壯年。

(5)固窮節(jié):固守窮困的節(jié)操。《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p>

〔譯文〕

據(jù)說積善有善報,

夷叔餓死在西山。

善惡如果不報應(yīng),

為何還要立空言?

榮公九十繩為帶,

饑寒更甚于壯年。

不靠固窮守高節(jié),

聲名百世怎流傳?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十八

陶淵明作為一代文學(xué)巨豪,又得以詩杭這一名號,這又是為何呢?

詩人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名淵明,一名潛。一說晉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劉宋后改名潛。自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先生(陶征士誄)。潯陽柴桑人。晉代文學(xué)家,以清新自然的詩文著稱于世。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及《桃花源詩》。

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shù)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

陶淵明詩歌風格

陶淵明因當時政治黑暗,一心歸隱,要脫離塵網(wǎng),寄情于田園生活,作品以諷詠大自然景物稱著,開創(chuàng)“田園派”的詩歌創(chuàng)作道路。

陶淵明辭彭澤令前,詩作慷慨激昂,后期作品則趨向逍遙自適,一心歸隱,寄情田園,大自然、酒與詩文成為他靈魂的寄托。

陶淵明詩歌個性分明,情感真摯,平淡質(zhì)樸,不大用典,簡潔含蓄,“質(zhì)而實綺,臞而實腴”,富有意境和哲理,主觀寫意,雜有儒、道各家思想。除了傳統(tǒng)儒家思想外,也深受了道家思想的影響。

陶淵明詩歌“通篇渾厚,難以句摘”,不致力于錘煉,寫來天真自然,是浪漫的自然主義之最高表現(xiàn)。

陶淵明詩歌地位

陶淵明詩歌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遺世獨立的氣節(jié),樸實自然的詩風,對后世詩歌的創(chuàng)作影響大而深遠。

鍾嶸《詩品》雖列之為中品,卻推之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后世對陶詩評價甚高,唐宋以后對陶詩更推崇備至。

陶淵明的'詩的影響與評價

陶淵明的詩在南北朝時影響不大。劉勰著《文心雕龍》,對陶淵明只字未提。鍾嶸《詩品》列陶詩為中品,稱陶淵明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認為其詩“其源出于應(yīng)璩”。梁代昭明太子蕭統(tǒng)對陶淵明推崇備至:“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段倪x》收錄陶淵明的詩文十余首,是作品被收錄較多的作者。

陶淵明的田園隱逸詩,對唐宋詩人有很大的影響。杜甫詩云:“寬心應(yīng)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庇衷疲骸百|(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碧K東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和陶勸農(nóng)五首》、《和陶九日閑居》、《和陶擬古九首》、《和陶雜詩十一首》、《和陶贈羊長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贈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劉柴桑》、《和陶酬劉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詩,可見陶淵明對蘇東坡影響之深。

《飲酒》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田園日荒穢,舍此欲何之。

亦思效涓埃,雨露澤當時。

處世有利鈍,天命不在茲。

惡犬守要路,將進忽復(fù)疑。

哀哉歲云暮,百年誰能持。

力耕不知疲,稼穡在南山。

歲晚有所獲,尤勝坐空言。

稻菽留余盈,賴以救兇年。

醉吟歸來辭,謠歌倩誰傳。

我有無弦琴,拂拭用娛情。

路遇賞心人,班荊不道名。

材與不材間,優(yōu)游可全生。

萬事鳥過目,鬢絲怵自驚。

卻憶少年志,蹉跎竟何成。

東園桃李月,紅白花亂飛。

高枝囀黃鸝,間關(guān)音聲悲。

門前五柳樹,柔條何依依。

陌上雙紫燕,還認舊巢歸。

四時如循環(huán),獨人一向衰。

強扶病體出,怕與春輕違。

杖策爐峰頂,四顧絕塵喧。

陰崖夏冰滴,晴暉巨壑偏。

風煙一簸蕩,縱橫失眾山。

撥云入古寺,采藥僧未還。

東林叢竹好,但看何須言。

豐年好大雪,俗諺未全是。

草堂壓欲墮,松竹折半毀。

南寒北地暖,顛倒竟乃爾。

問天寂無言,唯現(xiàn)霞如綺。

仗劍遠行游,鐘陵見云英。

勸爾一杯酒,訴我不偶情。

為彈琵琶曲,曲盡河漢傾。

激越聲裂帛,余音繞梁鳴。

挾此傲人技,寂寞近半生。

黃綺隱商山,蒼顏麋鹿姿。

晨漱花澗水,暮宿假一枝。

餐芝腹可飽,煮石未之奇。

放眼青云間,長嘯復(fù)何為。

思得鸞鳳群,終然謝塵羈。

涼飔動綠水,芙蓉花正開。

愛此朱華鮮,涉江寄所懷。

江漢深且廣,風濤令志乖。

連理會雙死,鴛鴦不孤棲。

誰憐垂翅鳳,未比出井泥。

顧我無周行,塵世實難諧。

雕龍心已切,獻玉意獨迷。

恨無魯陽戈,難挽白日回。

有美在何所,乃在大海隅。

奮身往從之,榛莽塞道途。

君子緣義動,小人為利驅(qū)。

顏回處陋巷,簞瓢樂有余。

偃臥北窗下,琴書其耐居。

十一

醉中悟真訣,難與醒者道。

冰炭摧五內(nèi),焉得不衰老。

菊為忘憂物,泛之怯枯槁。

所以李太白,矜夸杜康好。

敏捷千首詩,正恐賴此寶。

死后便埋爾,何用碑碣表。

十二

東鄰窈窕女,驚艷二八時。

工織回文錦,猶善白雪辭。

吾欲通殷勤,良媒不在茲。

燕石徒自珍,持贈恐見疑。

扣關(guān)閽者怒,愈垣烏龍欺。

唯愿讬夢寐,離魂從所之。

十三

夢中不識路,忽來太虛境。

萬艷盡一杯,不辨醉與醒。

面命授天機,奧妙難俱領(lǐng)。

笑他俗世人,爭做處囊穎。

磽磽者易折,此言君須秉。

十四

朔風驅(qū)鴻雁,繽紛霜霰至。

北斗挹天漿,舉酌千峰醉。

東籬有佳色,采采開依次。

君欲制頹齡,泛菊最為貴。

騷言餐落英,恐非深知味。

十五

伊洛天下中,舊是帝王宅。

雉堞無遺堵,石窟留勝跡。

地脈牡丹宜,艷壓群芳百。

函關(guān)牛去青,天竺馬來白。

鑒茲北邙士,不飲老可惜。

十六

少小學(xué)書劍,及壯欲窮經(jīng)。

清羸同衛(wèi)玠,憔悴過蘭成。

中年未豹變,宮羽思弦更。

藝菊滿東籬,樹李羅北庭。

豈知崦嵫近,恐先鵜鴂鳴。

提壺將焉如,撫柯寄余情。

十七

隱幾習黃庭,徐徐滿座風。

神游清漢外,興寄綠樽中。

塞兌陰陽合,致虛任督通。

唯余松桂影,靜掛月如弓。

十八

上網(wǎng)尋心契,娛樂頗自得。

詩吧有同好,妙論解吾惑。

獨憂下載慢,視頻有時塞。

愛逛百媚樓,才女貌傾國。

雖乏題柱思,不忍久沉默。

十九

不因五斗?,誰肯三入仕。

公門有程期,萬事難由己。

折腰宵小輩,平生深為恥。

愿乘下澤車,茫茫荒陂里。

瓜菊多奇色,歲月何須紀。

飲酒雖過差,庶幾死乃止。

所幸有余儲,邀約足可恃。

二十

最嘉陶靖節(jié),亂世葆其真。

好詩復(fù)好酒,詩淳賴酒淳。

吾生千載后,開卷賞清新。

一篇荊軻詠,直欲刃暴秦。

雜詩與擬古,胸中絕芥塵。

停云思親友,歸田勸農(nóng)勤。

榮木惜居諸,責子見慈親。

焉有桃花源,后來徒問津。

彈琴何必弦,濾酒率用巾。

醉即北窗臥,自謂羲皇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十九

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

作者: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譯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路,然而沒有煩神去應(yīng)酬車馬的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籬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無意中見到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jié)隊的鳥兒回歸遠山的懷抱。

南山仰止啊,這里有人生的真義,已經(jīng)無需多言。

賞析

陶淵明是東晉開國元勛陶侃的后代。只是到了他這一代,這個家族已經(jīng)衰落了。他也斷斷續(xù)續(xù)做了一陣官,無奈靠山不硬,脾氣卻分外高傲,玩不來官一場中鉆營取巧的一套,終于回家鄉(xiāng)當隱士去了?!讹嬀啤吩娨唤M二十首,就是歸隱之初寫的,大抵表述醉中的樂趣和對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人就會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而社會總是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標準,多數(shù)人便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依據(jù)。拿陶淵明的時代來說,權(quán)力、地位、名譽,就是主要的價值尺度。但陶淵明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深深地懂得:要得到這一切,必須費盡心機去鉆營、去爭奪,裝腔作勢,吹牛拍馬,察言觀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這里沒有什么尊嚴可說。他既然心甘情愿從官一場中退出來,就必須對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給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釋。

這詩前四句就是表現(xiàn)一種避世的態(tài)度,也就是對權(quán)位、名利的否定。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所謂“車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門庭若市的情景。陶淵明說來也是貴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們卻沒有什么來往,門前冷寂得很。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問:你怎么能做到這樣?而后就歸結(jié)到這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精神上已經(jīng)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采取疏遠、超脫、漠然的態(tài)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靶倪h”是對社會生活軌道的脫離,必然導(dǎo)致與奔逐于這一軌道上的人群的脫離。

那么,排斥了社會的價值尺度,人從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點呢?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xué)思想。這種哲學(xué)可以叫作“自然哲學(xué)”,它一方面強調(diào)自耕自食、儉樸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視人和自然的統(tǒng)一與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是面對著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從本源上說,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在虛幻的、毫無真實價值的權(quán)位、名利中競爭、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滿了一得一失喜憂無常的焦慮與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歸復(fù)自然中求得。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在詩里,就變成論文了;真正的詩,是要通過形象來表現(xiàn)的。所以接著四句,作者還是寫人物活動和自然景觀,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詩中寫到,自己在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坝迫灰娔仙健?,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閑適的狀態(tài),也是山的靜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間,有一種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同時發(fā)出,融合成一支輕一盈的樂曲。所見的南山,飄繞著一層若有若無的嵐氣,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出不可名狀的美,而成群的鳥兒,正結(jié)伴向山中飛回。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詩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詩的總結(jié):在這里可以領(lǐng)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jīng)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實際的意思,是說人與自然的和諧,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邏輯的語言不足以表現(xiàn)它的微妙與整體性。

陶淵明的詩,大多在字面上寫得很淺,好像很容易懂;內(nèi)蘊卻很深,需要反復(fù)體會。對于少年人來說,有許多東西恐怕要等生活經(jīng)歷豐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閱讀練習

1.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記結(jié)廬之事,寫田園之景,抒隱居之情,以純樸自然的藝術(shù)風格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的.生活和對自然風光的喜愛。

“心遠”,是思想遠離官場的意思。

“而無車馬喧”,寫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靜,沒有什么人前來打擾。

詩人住的地方并不是很偏僻,卻沒有什么有地位的人來拜訪他。這是什么原因呢?心既遠離塵囂,那么處于眾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凈之地了。詩人歸隱后,停止了和舊日仕途友人的來往,天長日久,自然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了。

詩人在自家的菊園里采菊以佐酒,悠閑地抬起頭來欣賞南山美麗的景色,表現(xiàn)了詩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尚的情致。

“見”是無意間看見,如好友相見,表現(xiàn)了詩人把心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看”和“望”是有意欣賞,使人和物拉開了一段距離。

5.說說“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景物描寫的含義。

山間的云氣到傍晚的時候顯得很美,這時飛鳥也結(jié)伴歸巢了。詩人從自然景色中領(lǐng)略到無限的樂趣。而飛鳥歸巢自然會勾起詩人辭官歸隱的聯(lián)想。

6.詩的最后兩句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為什么“欲辨”而又不辨?

有人認為留給讀者一個思考和品味的余地;也有人認為是一種避禍的遁詞,陶淵明迫于當時嚴酷的政治,不能明說自己的感受。

陶淵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陶淵明飲酒教案篇二十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yīng),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jié),百世當誰傳。

飲酒其二翻譯:

據(jù)說積善有善報,

夷叔餓死在西山。

善惡如果不報應(yīng),

為何還要立空言?

榮公九十繩為帶,

饑寒更甚于壯年。

不靠固窮守高節(jié),

聲名百世怎流傳?

飲酒其二主旨:

文章通過對善惡報應(yīng)之說的否定,揭示了善惡不分的社會現(xiàn)實,并決心固窮守節(jié),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詩意之中,透露著詩人憤激不平的情緒。

飲酒其二字詞解釋:

(1)云有報:說是有報應(yīng)。指善報。夷叔:伯夷、叔齊,商朝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繼位為君而一起出逃。周滅商后,二人恥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指野菜)而食,最后餓死。(見《史記·伯夷列傳》)西山:即首陽山。

(2)茍:如果。何事:為什么。立言:樹立格言?!妒酚洝げ牧袀鳌罚骸盎蛟唬骸斓罒o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絮行如此而餓死。”

(3)九十行帶索:《列子·天瑞)說隱士榮啟期家貧,行年九十,以繩索為衣帶,鼓琴而歌,能安貧自樂。況:甚,更加。當年:指壯年。

(4)固窮節(jié):固守窮困的節(jié)操?!墩撜Z·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p>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漢族,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田園詩派創(chuàng)始人。

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文學(xué)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

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約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自做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卓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父名史不載,存疑。)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573885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