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寫作教學培訓工作的心得(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19 22:41:00
最新寫作教學培訓工作的心得(4篇)
時間:2022-12-19 22:41:00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寫作教學培訓工作的心得篇一

所有的這一切只因為田玉老師而改變。他的作文感知訓練課讓我猶如醍醐灌頂。十幾年的教學經驗,不如聽幾節(jié)田玉老師的作文感知訓練課來得實用。我嘗試按田老師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的習作,只短短一個學期,學生的習作水平就有了明顯的提高。田老師的作文感知訓練課究竟妙在哪里?

經過仔細的比較分析,才發(fā)現田老師的作文感知訓練是由人而文,我的作文課是由文而文。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我在引導學生如何寫作文顯得束手無策,更多的是關注學生都寫了些什么?內容是否真實新穎,表達是否通順流暢,文字是否優(yōu)美生動,至于學生是怎么寫出來的,從來不去深究,只問結果,不問過程。以為教作文就是教文字表達,從語言文字入手指導學生的習作,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與生活實踐脫節(jié),作文課枯燥無味,我教得累,學生也學得怕。

田老師的作文感知訓練課,從訓練人的感知開始,調動了眼、鼻、手、耳、口等感官,感知生活中的人、物、情、景。從人的感知出發(fā),寫作文不再是“手”的事情,還是眼、鼻、耳、口的事情,各個感官分別承擔起的重任。從人的感知出發(fā),就是關注如何引導學生寫作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每一次感知,積累每一次感知都是習作的一部分,感知過程就是習作的過程,感知多了,習作原材料也就多了。從人的感知出發(fā),就是聯系生活實際,教會學生觀察生活。我們常說“留心處處皆文章?!蹦敲慈绾瘟粜哪?還是靠多感官全面細致地感知生活中的事物。只要可以感知到的事物都可以成為寫作的對象。從人的感知出發(fā),就是從人的真情實感出發(fā)。學生調動了眼、鼻、手、耳、口等感官感知事物的同時,也在用心感受,寫的作文就有了真情實感。從人的感知出發(fā),寫作文不再只是坐在椅子上冥思苦想,通過感知把枯燥的作文形象化,作文成了可看,可聽,可聞,可觸,可嘗,可感的形象。

自從對學生進行感知訓練,我在習作課上對學生引導也更有作為了,學生也一改往日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局面。我常常把一粒糖果,一個桔子,一個雞蛋……帶進課堂,引導學生全面細致地感知物品的形狀、顏色、聲音、味道、結構、質地等。或是組織學生玩游戲,舉行一場比賽,引導學生感知活動的過程。這樣一來,既調動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又解決學生沒東西可寫的問題。

作文感知能力訓練關注人的感覺,充分挖掘對人,物,情,景的感知,再把感知的內容加以整理,用文字表達出來,即是作文。經過反復的感知訓練,學生對生活中事物的感知能力也逐漸敏銳起來,感知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也就是習作水平提高的過程。

田玉老師的作文感知能力培訓和思維能力培訓博大精深,雖然只學了點皮毛,但已經很受用了。

寫作教學培訓工作的心得篇二

前些時日,縣教育局組織中小學語文教師在學園路小學聽課,本次培訓的內容是新課標中的作文教學。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打基礎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學的任務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小學作文教學現狀的思考

每次翻開小學生的作文本,仔細閱讀就會發(fā)現,作文內容大同小異,假話、空話、套話連篇,語言貧乏,缺少真情實感。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師的指導方法不當,作文設計理念陳舊也是其中之一。單一的形式,重復的題材,統一的要求,撲滅了學生寫作的`激情,扼殺了他們想象的能力,以至于學生覺得作文難、作文煩,漸漸地失去了作文的興趣。

二、新課標下的作文教學理念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提出:“寫自己想說的話”;第二學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第三學段的相關表述是 “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不再強調用“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這三種教學基本型文體。可見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不再拘泥于用哪種文件來進行寫作,他們所要做的是只要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想,寫出最想說的話就行了。這樣無疑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習作的難度,激發(fā)了學習的寫作欲望。

新課標明確提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并在每一個學段做出強調。如第一學段要求“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第二學段要求“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內容”;在第三學段中提出“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卑褜W生當作一個活生生的個體來看待,允許他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以求得寫作的個性化和獨特性的導向更加鮮明突出。

4.改進評價體系,煥發(fā)個性光彩。

為了保證學生習作的個性化和獨特化得到發(fā)展,新課標提出作文教學的評價建議,強調“語言表達水平是重點”。可以說,作文教學的評價體系左右著作文教學的方向。隨著作文教學評價標準的轉換,學生作文定會一改內容、題材大同小異的弊端,而煥發(fā)出個性的光彩。

三、新理念下作文教學的探索

(一)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愛上寫作。

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新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對教師提出的要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應首先考慮如何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調動學生的作文熱情,以興趣為先導,逐步讓學生愛上作文。可以采用給漫畫配文、故事續(xù)說、我的悄悄話、出版《我的文集》等活動,充分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寫作欲望。一切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注重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讓學生首先愛上寫作,樂于寫,這樣還愁以后寫不出好文章嗎?

(二)開放習作命題,讓學生有話可說。

傳統的作文教學由于過分注重命題作文,常常把學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學生沒有話可說,寫作文成了“擠牙膏”。在新課標下要求作文訓練命題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就作文題而言,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無命題要靈活結合在一起;就命題者而言,教師命題與學生自由命題有機結合。

(三)鼓勵放膽表達,讓學生自由馳騁。

放膽表達,拓展創(chuàng)新思維空間。所謂放膽表達,就是教師提供一種或幾種習作的范圍,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命脈題材,自己選材立意,不限體體裁,不規(guī)定字數、時間,學生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愛怎么寫就怎么寫,任學生思路盡情馳騁,自由地傾訴表達,以調動他們的內在潛質,讓學生的習作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今后的作文教學中,從寫好“兩記”入手,讓學生積累語言。“兩記”指的是日記和讀書筆記,日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訓練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寫作水平的捷徑之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或者說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必要訴諸筆端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每日所見所聞,“知之盡量詳,識之盡量真,思之盡量明。”天天動筆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詞匯、語言素材,越寫越熟。而且日記也是一種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選擇使用,“活期儲蓄”,隨用隨取,“存”、“取”兩便,作文也就不會無從下筆、言之無物了,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學生的作文水平應該會有很大的提高。

寫作教學培訓工作的心得篇三

一、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yǎng)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fā)育不全,很難激發(fā)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币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并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xù)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guī)律?!胺e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yǎng)我們的學生。

二、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傊约旱南才范伎蔁o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yǎng)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達到大面積提高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后,看它是否順口,以發(fā)現錯漏之處,并自己進行修改,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頭痛于作文的學生,則是作文還提不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寫。

以上幾點培訓心得,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只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huán)節(jié),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教學培訓工作的心得篇四

我非常有幸的參加了寧波市流動人口子女學校小學語文習作的培訓學習。在這次培訓中,我們既聆聽了特級教師與名師的講座,又觀摩了寧??h名師的教學實踐,還參觀了環(huán)境優(yōu)美的下應中心小學。在這三天的培訓中,我感覺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獲得了很大的成長與提高。對于這次的培訓我聽得比較用心,一是我個人認為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語文老師理應把作文課上得生動而有趣。同時本人在習作教學中也有糾結之處,如何引導孩子喜歡習作,善于習作,確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想從名師那受到啟迪,向他們學習,向他們靠近。通過這次的培訓,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分享與發(fā)表。

每次布置作業(yè)一提到寫作文,很多學生都是唉聲嘆氣,多數學生都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文,只要一聽到說這次測驗不寫作文,學生邊歡聲雀躍。面對這一情況,我覺得劉充老師和陳逸鳳老師的方法都很不錯。劉老師每次都不辭辛苦地把學生的習作制作成報刊版面并發(fā)表。陳老師是鼓勵學生把自己的習作和同學分享,若同學覺得寫得不錯就把自己的姓名簽上,簽名越多說明作文的質量越高。兩種方法都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加學生的寫作成就感。培訓后,我借用陳老師的方法在自己班里做了試驗,效果真的不錯。課后總有學生興致勃勃地跑來和我說自己的作文得到了多少個簽名。這一措施今后教學中我要繼續(xù)沿用,給學生多創(chuàng)造寫話的機會,鼓勵孩子積極投稿,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fā)表,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愛上寫作。?

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離不開廣泛的閱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與“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都說明了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性。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匯量,并在積累中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新。因此,以后教學我要積極引導學生閱讀,引導閱讀時首先要讓學生感興趣,其次由簡入難,慢慢提升,不能急功近利,那樣只能讓學生喪失閱讀興趣。還要引導他們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意識。小學階段讓學生多記住一些東西,對他們的一生都大有益處。激發(fā)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一些詞句優(yōu)美、情節(jié)感人的詩詞文章。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書報雜志刊載了大量的信息,學生讀書讀報不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況,還可以學到不少寫作知識。這樣既豐富了學生寫作素材,也激發(fā)了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三、積極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觀察、描寫能力。

學生不會觀察,對常見的事物熟視無睹,更不會描寫對本來熟悉的東西,描寫不出特征來。針對這些重大弱點,教師要下力氣,費很多時間進行培養(yǎng)訓練。人們常說,生活是寫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從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fā)生的事積累下來。?我們老師要讓學生愿意寫作,樂意寫作,而不是一聽到寫作就愁眉苦臉。中那些奇特的創(chuàng)新,往往只是生活中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小學生的習作教學也要求老師引導孩子這么做,創(chuàng)造生活才會生活,快樂作文才會作文,關注孩子的生活與精神世界的溝通,激發(fā)孩子習作的原動力,孩子才會將外在的發(fā)現、內在的語言化作跳動的字符,成為心靈的物語,表達的天使。只有這樣,寫作的課堂就會充滿歡聲笑語。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59698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