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塘荷韻讀后感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1 00:13:21
2023年清塘荷韻讀后感范文(17篇)
時間:2023-11-01 00:13:21     小編:ZS文王

讀后感是我們在讀完一本書后,通過書中內(nèi)容的感悟和思考而產(chǎn)生的一種文學(xué)作品。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進一步挖掘書中的內(nèi)涵和文化價值。接下來是一些讀者的真實讀后感分享,或許會有與你相似的感受。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一

我寫過關(guān)于季羨林的博文,這是第二次。

季先生的話語,又一次敲響在耳邊了?!疤斓孛壬f物,對包括人在內(nèi)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p>

“我無法明白,荷花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荷葉來看,每一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構(gòu)成眼前這個局面?!?/p>

“前年和去年,每當(dāng)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一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s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掖_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p>

“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必須能夠圓的?!热欢斓搅?,春天還會遠(yuǎn)嗎?我為我的‘季荷’祝福?!?/p>

是啊,這幾天長沙的天氣忽地變冷。今日,我一面清理著入冬的衣服,一面在想著,我得寫篇“荷塘”的文章。

忽地想起這次國慶,從雙峰到長沙的高速公路,有個地名,令我眼前一亮,那是“荷塘”!荷塘,曾國藩故居,這兩個地名,緊挨在一齊。

靜靜地坐在電腦桌前,心中無一絲一毫的雜念。耳邊僅有“嗚嗚嗚”的摩托車聲,再也聽不到蓮瓣掉入水中的聲音了,再也無法感受“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的意境了,再也無法領(lǐng)略荷葉驚人擴張荷花含苞怒放的樂趣了,再也無法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了。

這令我到底惦著外婆家的荷塘了。不知外婆家的荷塘此刻是什么光景了!我已很多年,沒去看過那里的荷塘了。

季先生的荷塘,嵌在我的心海里了。君不見,我的大中華博客的左下角,亭亭玉立著一大捧我心愛的荷花。

季先生,你見著了我的荷花嗎?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二

我寫過關(guān)于季羨林的博文,這是第二次。

季先生的話語,又一次敲響在耳邊了?!疤斓孛壬f物,對包括人在內(nèi)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御?!?/p>

“我無法知道,荷花怎樣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動。反正從露出水面荷葉來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離,才能形成眼前這個局面?!?/p>

“前年和去年,每當(dāng)夏月塘荷盛開時,我每天至少有幾次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s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確實覺得四周靜得很。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p>

“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热欢斓搅?,春天還會遠(yuǎn)嗎?我為我的‘季荷’祝福?!?/p>

是啊,這幾天長沙的天氣忽地變冷。今天,我一面清理著入冬的衣服,一面在想著,我得寫篇“荷塘”的文章。

忽地想起這次國慶,從雙峰到長沙的高速公路,有個地名,令我眼前一亮,那是“荷塘”!荷塘,曾國藩故居,這兩個地名,緊挨在一起。

靜靜地坐在電腦桌前,心中無一絲一毫的雜念。耳邊只有“嗚嗚嗚”的摩托車聲,再也聽不到蓮瓣掉入水中的聲音了,再也無法感受“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的意境了,再也無法領(lǐng)略荷葉驚人擴張荷花含苞怒放的樂趣了,再也無法欣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了。

這令我到底惦著外婆家的荷塘了。不知外婆家的荷塘現(xiàn)在是什么光景了!我已很多年,沒去看過那里的荷塘了。

季先生的荷塘,嵌在我的心海里了。君不見,我的大中華博客的左下角,亭亭玉立著一大捧我心愛的荷花。

季先生,你見著了我的荷花嗎?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三

好久不見荷花開放了,自從讀了這季老的《清塘荷韻》。仿佛自己又站到了小河邊,蓮葉一片一片浮在水上,那含苞欲放的荷花用豐韻的體態(tài),清新的花瓣,吸引著我的眼球。正是這種感覺,所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再一次深深的覺醒在我的記憶之中。

古時候有許多詩人的閑情雅致,就是賞花,而清新而又淡雅的荷花自然就成了許多詩人們贊美的對象。我曾經(jīng)在一份報紙上看到一位畫家畫的一幅《清塘荷夏》。畫中蓮葉映出荷花的嬌美,蜻蜓點點水,那意境使畫面動了起來,使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荷花的美。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像荷花一樣的人,它們的出身并不是多么高貴,沒有牡丹的嬌艷,也沒有百合的高雅,它他們也就像季老那隨意撒下的幾顆蓮子。但是,它們卻擁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追求,不甘心的他們用“蓮葉”襯托出自己,也就是他們自己的付出,把自己“開放”,像荷塘中那一片一片的荷花,是自己能夠挺胸抬頭的活在這世上!

也許,你會問:“那你說的那些人是誰哪?”我會輕輕地告訴你,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路邊的清潔工,大山中徒步行走的郵遞員,還有最高尚的老師,他們都在默默地奉獻著,像一顆荷花,傲立在清塘之中!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四

清塘荷韻是季爺爺?shù)拇砻?,這天我讀了清塘荷韻,平平淡淡的文字,讀起來卻感觸頗深。清塘荷韻是寫了季爺爺把幾顆洪湖的蓮子投入門前的池塘,期望長出蓮葉荷花。經(jīng)過四年的耐心等待,最后長出了大片荷葉,葉子擴張的速度驚人地快。光長荷葉是不行的,荷花也接踵而至。那里的荷花不僅僅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fù)瓣。文中還寫了他讀過一本詩話,其中有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認(rèn)為第二句對仗不工整。我與爸爸探討時,爸爸也有同感,爸爸對了一句:池花對影落,日葵向陽開,我看比較工整。

清塘荷韻文中還提到,一年夏天,天氣十分炎熱,而荷花卻開得特歡,幾乎連池塘的水面都看不見了,寫出了荷花生命力的旺盛,也寫出了季爺爺喜愛荷花的情緒。文章的后面寫他的一個愛花的'鄰居,天天數(shù)荷花。季爺爺是明白的,在荷葉底下、石頭縫里,旮旮旯旯,不明白隱藏著多少花骨朵兒。荷花的生命力也是很頑強的。

季爺爺寫的文章,詩句引用得很多。如在文章中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膘o靜的池塘里靜靜地開著荷花,這種境界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季爺爺?shù)奈恼聜€性好,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以后慢慢品讀和體會。

擴展資料:《清塘荷韻》讀后感

從古至今,人們一說到荷花,首先想到的便是高雅、純潔。是的,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它根本不屑于在泥沙中那不見天日的生活,它會不斷地為著光明,為著美麗,為了給人類那豐富的生活中再添加一抹美好的色彩,絢麗而無暇的為之奮斗。荷花也深受我的喜愛,我不僅只是因為它的外表,更是因為他的精神所給予了我無限的力量,敢于面對困難和險境……今天有幸讀到了季羨林先生的佳作《清塘荷韻》,更令我感觸頗多。

本文中作者描寫荷花的婀娜,寥寥無幾,甚至少得可憐,為何我們讀來卻被深深打動?我想,荷花的精神已常駐在每個人的心間,揮之不去,因而能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荷花,一種堅強毅力的生靈;荷花,一種高傲美麗的生靈;荷花,一種高尚純潔的生靈。荷花它具備了人所應(yīng)該具備的品質(zhì),因而它在百花中大放異彩!

最近我還讀過一篇有關(guān)荷花的文章,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則把荷花的種種姿態(tài)和美麗,毫無保留的“傾瀉”在紙上,令人讀后心神皆靜。其中最令我感受到美好和寧靜的一段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p>

文中一個“瀉”字,生動的展現(xiàn)了月光溫柔嫻靜的性格,給人以無限的感觸。后文中“薄薄的青霧”“ 籠著輕紗的夢”,塑造出一種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可觸而不可及的朦朧意境,給人一種迷迷糊糊的美。文中還描寫了“參差的斑駁的黑影”“ 楊柳的稀疏的倩影”,更給荷塘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這寥寥數(shù)筆,竟將荷花的種種美質(zhì)刻畫得淋漓盡致,真不愧于是文學(xué)巨著。

總之,荷花給人們帶來的美感,是無窮無盡的,是感嘆不完的。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美的存在,關(guān)鍵是要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五

荷花是一座高尚品質(zhì)的寶庫,其中有讓我們學(xué)也學(xué)不完的品質(zhì),這篇清塘荷韻,就講述了很多。

荷花的種子殼很厚,在淤泥中可以千年不爛,這說明了荷花頑強的生命力;荷花突破種子的殼要好幾年的時間,這恰恰體現(xiàn)了荷花那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荷花可以在幾天里迅速蔓延生長,表現(xiàn)了其驚人的力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說出了荷花的清廉。

但這篇文章最令我著迷的地方不是荷花的種種品格與優(yōu)點,而是文章中的一句話,這句話很經(jīng)典,那就是“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yuǎn)嗎?”

這句話很有韻味也很有趣,早冬和初春之間有3個月,而晚冬和初春之間只是彈指一揮間,人們也編出很多很多句話來,什么“既然戰(zhàn)爭到了,和平還會遠(yuǎn)嗎?”等等……我雖然不能讀懂,但卻明白了一個共同點:

句子中寄托的是人們的希望!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是人們對文明的眺望!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六

季羨林曾于《漫談散文》中說道:“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這二字也能夠分開來講:真,就是真實,不能像小說那樣生編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份。即使是敘述文,也務(wù)必有點抒情的意味。平鋪直敘者為我所不取?!庇终f:好的散文作品是于“意匠慘淡經(jīng)營中”,簡練揣摩,煞費苦心,在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語言的選用上,狠下工夫。文章寫成后,讀起來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能夠讀起來“如飲佳茗,香留舌本;如對良友,意寄胸中”。

季老所提出的這類散文作品,我想我們這些文學(xué)愛好者是讀過的,即使只有一兩篇,也足夠品味文香感悟久久。

最早讀《清塘荷韻》時我還在海運公司做職員。業(yè)余時間里,除家務(wù)外大多以圖書為伴,只是對于書的種類還是像小時候那樣比較挑食,常喜歡翻看一些例如《十月》《讀者文摘》《收獲》一類的期刊文學(xué)雜志。因此直到此刻,對于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和作者自我還是十分偏愛。自我雖然不會常提筆去寫身邊的山水人事,但胸中卻仍然有一種騷動,每每在睹物有思之時便欲伏案記下。而這或許就是散文更多關(guān)乎真情的實照吧。

我喜歡散文,更多是喜歡其中不一樣的個人寫作風(fēng)格和文章中不時顯現(xiàn)的靈句雋語,也愛那份貼近生活和感受的真實?!肚逄梁身崱繁臼且粋€人日常休憩中的小事,或許同等的放在自我身上,便不會有這如此入心的情懷了?!拔以谝黄澎o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fēng)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弊髡哌@樣寫。沒有華麗的詞語,也沒有刻意地鋪陳,簡簡單單就道盡了情懷。季老的散文真情直露,毫不做作。即使他在八十多歲高齡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那筆觸里溢出的仍然是一種難得的純真。

季老善于在文章中借典并融典,那些古往今來的佳句一入其文,便卓然生色韻味無窮。單從《清塘荷韻》中,談起夏月荷花,轉(zhuǎn)而提到楊萬里那句”映日荷花別樣紅“;想到冬天即將到來,池塘中的荷花會逐漸枯萎,又借用了雪萊的那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yuǎn)嗎“去寄予荷花新的期望,并從中暗示對人生困苦和光明的感悟。而最有意思的是,在文章伊始,季老將朱熹的《詠方塘》中兩句,作為自我對燕園池塘早先落寞情景的嘆息出現(xiàn),則更顯示出他淵博的知識以及對寫作方面的睿智。

他曾在《漫談散文》一篇中提到,”文章的結(jié)構(gòu)方面,最重要的是開頭和結(jié)尾?!斑@點我極贊同。文章的起首是一道吸引受眾閱讀欲望的門,或古雅或簡潔或樸實無華,俱都離不開一個適度貼近思想的主體。信筆開河無端起勢會使得讀者茫然而失去了對文章資料的興趣。另外,這開頭也包括了題目的確立。一個主題既一個思想的反映,它就應(yīng)有著就一斑而窺全豹的提示功能。于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論壇中住久了,也常能看到一些文學(xué)愛好者不管自我文章資料,顧左右而言它。標(biāo)題驚人醒目資料卻東拉西扯,弄得自我還沒看上兩三行之后就急欲逃跑,此后這個人的文字便再也不想讀了。文章的結(jié)尾是一座山,好的結(jié)尾能讓作者和讀者在思想的世界里尋覓到升華的契機。所以,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在結(jié)尾的出現(xiàn)的時候,它應(yīng)當(dāng)成為一面鏡子,在直視作者自我的同時也倒影了讀者。

《清塘荷韻》中,等待荷花綻放的過程對于一個期頤之人來說是漫長的,但這沒有阻礙作者對于期望的追求,其中反映出的人生道理顯而易見。

前段時間,我在漢文學(xué)論壇中讀到過一篇故園所作的散文《活著,真好》。里面有這樣一段話值得每個文學(xué)愛好者以及專業(yè)寫作者警醒,“文學(xué),不要違背良心,更不要壓抑天性。豐腴的土壤,要么挺起參天的大樹,要么邂逅永不言棄的野草。但千萬不要搭起一個華麗的戲臺,簇?fù)砟切┲蹪M面的嬌娘小生,在外表纏綿的支架之內(nèi),眼看著一條條血脈的荒蕪。我們要走回風(fēng)雨的淋漓之中,我們要走回烈日炎炎的天空之下,我們狂暴,我們掙扎,我們要永遠(yuǎn)保留真實的那一角蒼穹!”這段話有些憤俗,可又是那么真實揭示了當(dāng)今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界的一種現(xiàn)象,也深深感受到作者本人對于文學(xué)承載的職責(zé)和文學(xué)最終走向那種憂慮。當(dāng)自我呻吟和自我憐憫、陶醉的文字正泛濫于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中的時候,作為我們自我來說,是否就應(yīng)擯棄那些自我怡悅的態(tài)度,持續(xù)一個讓文學(xué)發(fā)揚的期望呢?或許我們本身沒有太大的力量能夠扭轉(zhuǎn)現(xiàn)實,但只要從我開始,這狀況就會好轉(zhuǎn),也不枉我們的祖先將漢文化傳承下來的厚意。等待是漫長的,而堅守期望則是歲月長河中唯一值得生命留下的理由,不管這理由是否已在冰雪之下,就如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yuǎn)嗎?”。因此,我們只需播下如燕園池塘中那樣的幾粒種子,然后于日常生活里殷勤地固守一個期望。

季羨林先生是大學(xué)問家,我們可能一輩子達(dá)不到他那樣的境界。可我們也許能把握眼前的這些時間和機遇,于平時寫作的那一刻,多由內(nèi)心去感受事物,將自我還在繼續(xù)的過程當(dāng)作一次歷練,讓自我的領(lǐng)悟更貼近社會進步,更貼合時代發(fā)展,更言之有物吧!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七

荷花是一座高尚品質(zhì)的寶庫,其中有讓我們學(xué)也學(xué)不完的品質(zhì),這篇清塘荷韻,就講述了很多。

荷花的種子殼很厚,在淤泥中能夠千年不爛,這說明了荷花頑強的生命力;荷花突破種子的殼要好幾年的時間,這恰恰體現(xiàn)了荷花那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荷花能夠在幾天里迅速蔓延生長,表現(xiàn)了其驚人的力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說出了荷花的清廉。

但這篇文章最令我著迷的地方不是荷花的種種品格與優(yōu)點,而是文章中的一句話,這句話很經(jīng)典,那就是“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yuǎn)嗎?”

這句話很有韻味也很搞笑,早冬和初春之間有3個月,而晚冬和初春之間只是彈指一揮間,人們也編出很多很多句話來,什么“既然戰(zhàn)爭到了,和平還會遠(yuǎn)嗎?”等等……我雖然不能讀懂,但卻明白了一個共同點:

句子中寄托的是人們的期望!是人們對完美生活的盼望!是人們對禮貌的眺望!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八

一陣清涼拂過撥動了心弦

一身淺淺粉妝與翠綠邂逅

不沾滿園春色,只想擁抱河塘

生在淤泥卻不染他濃濃的土香

隨風(fēng)飄來一縷淡淡荷香

好想走進你心中的世界

看你一身芳華挺立河塘

蜻蜓掠過你的肩頭

魚蝦游過你的膝下

還有那柳樹蕩漾在岸頭

夜晚黃昏,還是那小塘

星月閃爍在為你吹簫

微風(fēng)輕拂在為你撫琴

而你在那河塘里盡情歌舞

一曲荷塘月色回蕩天地

初三:雅靜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九

以前挺喜歡荷塘的,而當(dāng)我讀過這篇文章才明白,原來荷花和荷葉是那么的美。20xx年我去了一次荷塘。

20xx年8月的'一個清晨,睜開惺忪的睡眼來到了荷塘,為的是看到爭奇斗艷、不凋謝的荷花和如翡翠般的荷葉。就在此時,我眼球里倒影出的是一朵朵荷花,還有一片片荷葉,我想:如果我能站到荷葉上不掉到水里該有多好,到那時,我就可以成為“荷花仙子”了,帶著這美妙的幻想和純真的心,我便和荷葉玩耍了起來,我往它臉上灑水珠,它卻不讓水珠落到它那無污漬又干凈的臉上,媽媽說,“荷葉出淤泥而不染”,聽了這句話,我便愛上了荷葉。

還有荷花也是很美麗的。

淡粉、淡黃色的花瓣,里面包著蓮藕,真令人陶醉。假如有一天,我變小了,我一定要躲到這里面,因為荷花里面很安全。哇,是一對母子呀,凋謝的荷花,低著頭,看著正在開放的荷花,母親呵護著它,為它遮風(fēng)擋雨。

漸漸的蜻蜓也來了,真怕將這弱不禁風(fēng)的小仙子驚走了。不得不承認(rèn),這景色太美了!浪漫的亭子,優(yōu)雅的小橋,蜻蜓點水,含苞待放、爭奇斗艷的荷花,如翡翠般的荷葉……都令人嘆為觀止。

這時,我想到了楊萬里的一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我愛荷塘,一個讓我充滿夢想的地方。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十

季羨林曾于《漫談散文》中說道: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這二字也能夠分開來講:真,就是真實,不能像小說那樣生編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份。即使是敘述文,也務(wù)必有點抒情的意味。平鋪直敘者為我所不取。又說:好的散文作品是于意匠慘淡經(jīng)營中,簡練揣摩,煞費苦心,在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語言的選用上,狠下工夫。文章寫成后,讀起來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能夠讀起來如飲佳茗,香留舌本;如對良友,意寄胸中。

季老所提出的這類散文作品,我想我們這些文學(xué)愛好者是讀過的,即使只有一兩篇,也足夠品味文香感悟久久。

最早讀《清塘荷韻》時我還在海運公司做職員。業(yè)余時間里,除家務(wù)外大多以圖書為伴,只是對于書的種類還是像小時候那樣比較挑食,常喜歡翻看一些例如《十月》《讀者文摘》《收獲》一類的期刊文學(xué)雜志。因此直到此刻,對于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和作者自我還是十分偏愛。自我雖然不會常提筆去寫身邊的山水人事,但胸中卻仍然有一種騷動,每每在睹物有思之時便欲伏案記下。而這或許就是散文更多關(guān)乎真情的實照吧。

我喜歡散文,更多是喜歡其中不一樣的個人寫作風(fēng)格和文章中不時顯現(xiàn)的靈句雋語,也愛那份貼近生活和感受的真實?!肚逄梁身崱繁臼且粋€人日常休憩中的小事,或許同等的放在自我身上,便不會有這如此入心的情懷了。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fēng)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作者這樣寫。沒有華麗的詞語,也沒有刻意地鋪陳,簡簡單單就道盡了情懷。季老的散文真情直露,毫不做作。即使他在八十多歲高齡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那筆觸里溢出的仍然是一種難得的純真。

季老善于在文章中借典并融典,那些古往今來的佳句一入其文,便卓然生色韻味無窮。單從《清塘荷韻》中,談起夏月荷花,轉(zhuǎn)而提到楊萬里那句映日荷花別樣紅;想到冬天即將到來,池塘中的荷花會逐漸枯萎,又借用了雪萊的那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yuǎn)嗎去寄予荷花新的期望,并從中暗示對人生困苦和光明的感悟。而最有意思的是,在文章伊始,季老將朱熹的《詠方塘》中兩句,作為自我對燕園池塘早先落寞情景的嘆息出現(xiàn),則更顯示出他淵博的知識以及對寫作方面的睿智。

他曾在《漫談散文》一篇中提到,文章的結(jié)構(gòu)方面,最重要的是開頭和結(jié)尾。這點我極贊同。文章的起首是一道吸引受眾閱讀欲望的門,或古雅或簡潔或樸實無華,俱都離不開一個適度貼近思想的主體。信筆開河無端起勢會使得讀者茫然而失去了對文章資料的興趣。另外,這開頭也包括了題目的確立。一個主題既一個思想的反映,它就應(yīng)有著就一斑而窺全豹的提示功能。于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論壇中住久了,也常能看到一些文學(xué)愛好者不管自我文章資料,顧左右而言它。標(biāo)題驚人醒目資料卻東拉西扯,弄得自我還沒看上兩三行之后就急欲逃跑,此后這個人的文字便再也不想讀了。文章的結(jié)尾是一座山,好的結(jié)尾能讓作者和讀者在思想的世界里尋覓到升華的契機。所以,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在結(jié)尾的出現(xiàn)的時候,它應(yīng)當(dāng)成為一面鏡子,在直視作者自我的同時也倒影了讀者。

《清塘荷韻》中,等待荷花綻放的過程對于一個期頤之人來說是漫長的,但這沒有阻礙作者對于期望的追求,其中反映出的人生道理顯而易見。

前段時間,我在漢文學(xué)論壇中讀到過一篇故園所作的散文《活著,真好》。里面有這樣一段話值得每個文學(xué)愛好者以及專業(yè)寫作者警醒,文學(xué),不要違背良心,更不要壓抑天性。豐腴的土壤,要么挺起參天的大樹,要么邂逅永不言棄的野草。但千萬不要搭起一個華麗的戲臺,簇?fù)砟切┲蹪M面的嬌娘小生,在外表纏綿的支架之內(nèi),眼看著一條條血脈的荒蕪。我們要走回風(fēng)雨的淋漓之中,我們要走回烈日炎炎的天空之下,我們狂暴,我們掙扎,我們要永遠(yuǎn)保留真實的那一角蒼穹!這段話有些憤俗,可又是那么真實揭示了當(dāng)今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界的一種現(xiàn)象,也深深感受到作者本人對于文學(xué)承載的職責(zé)和文學(xué)最終走向那種憂慮。當(dāng)自我呻吟和自我憐憫、陶醉的文字正泛濫于網(wǎng)絡(luò)文學(xué)中的時候,作為我們自我來說,是否就應(yīng)擯棄那些自我怡悅的態(tài)度,持續(xù)一個讓文學(xué)發(fā)揚的期望呢?或許我們本身沒有太大的力量能夠扭轉(zhuǎn)現(xiàn)實,但只要從我開始,這狀況就會好轉(zhuǎn),也不枉我們的祖先將漢文化傳承下來的厚意。等待是漫長的,而堅守期望則是歲月長河中唯一值得生命留下的理由,不管這理由是否已在冰雪之下,就如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yuǎn)嗎?。因此,我們只需播下如燕園池塘中那樣的幾粒種子,然后于日常生活里殷勤地固守一個期望。

季羨林先生是大學(xué)問家,我們可能一輩子達(dá)不到他那樣的境界??晌覀円苍S能把握眼前的這些時間和機遇,于平時寫作的那一刻,多由內(nèi)心去感受事物,將自我還在繼續(xù)的過程當(dāng)作一次歷練,讓自我的領(lǐng)悟更貼近社會進步,更貼合時代發(fā)展,更言之有物吧!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十一

昨天,上的課是《清塘荷韻》,季羨林的。一說,季羨林的名字,幾乎沒有一個學(xué)生知道。我告訴他們,從今天開始,你們讀了這篇《清塘荷韻》,相當(dāng)于在北京大學(xué)上了一周的課!

季羨林的文字,揮之不去。我連做夢,都在想,那個翠綠的荷塘!真可惜,我們水電職院找不到一個這樣的荷塘!只有學(xué)校門口那口臭得不能再臭的爛池塘,每天都要橫沖直撞地閃現(xiàn)在我離?;丶业牡谝粫r間!

沒有荷塘,會成我的一塊心病。天天在學(xué)校上班,總感覺學(xué)校是一片“荒涼地帶”,總覺得這“荒涼地帶”缺點什么,原來是缺的是荷塘!

季羨林,說中了我想說的話。他的原話是這樣的:“可我們樓前池塘中獨獨缺少荷少。每次看到或想到,總覺得是一塊心病?!?/p>

由此看來,我的這塊心病,確是由來已久了。

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過的。外婆家附近,有兩個荷塘,一個大的,一個小的。大荷塘,緊挨著小荷塘,大荷塘那頭是外婆家,小荷塘這邊是我的小姨家。從外婆家,到小姨家,白天黑夜,都得經(jīng)過這一大一小兩個荷塘。每每到夏天的晚上,我和幾個小伙伴會搬出涼席,拿把蒲扇,爬到一個水泥砌的曬谷臺上,躺著看星星。荷塘的風(fēng)徐徐吹來,那風(fēng)兒,像外婆溫柔的手掌在撫摸著我,我總能在這柔柔的風(fēng)中沉沉睡去。數(shù)不清啊,有多少個夏夜,我就沉醉在外婆家的荷香荷風(fēng)里。

外婆已經(jīng)去世多年了。可我依然能清晰地記得,那時夏夜納涼的情景。那樣的日子,不會再回來了。如今的我,每天在一堆枯燥的工作中忙碌著,無暇去懷念什么荷塘了!沒想到,季老先生的《清塘荷韻》,竟又勾起了無窮無盡的荷塘懷想!

不能忘卻,終究不能忘卻。外婆的音容笑貌,依然那么清晰。外婆沒讀過什么書,可是她卻很會取名字!我的母親叫李蓮和,我的小姨叫李荷蘭,我猜想,可能是外婆太喜歡荷塘的緣故吧。

季羨林的《清塘荷韻》,寫于1997年,正是香港回歸的那一年。不知,季先生的荷塘,與朱自清的荷塘,哪一個更美?北大校園,清華大學(xué)的清華園,我都沒有去過,無從比較。我只能從文字里去猜想,他們各自不同的心境與情感。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十二

荷花,自古就是純潔的象征,人們經(jīng)常用“出污泥而不染”來形容荷花的純潔。而季羨林筆下的荷花,在不失原有的清秀之美的同時,又給人帶來了一種張揚、蓬勃的生命活力,尤其是最后幾句:“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jié)冰,連殘荷也將消逝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热欢斓搅?,春天還會遠(yuǎn)嗎?’”更是體現(xiàn)了荷花除了純潔之外,還有著頑強的生命,不屈的精神。

季羨林先生的“季荷”十分的樸實無華,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沒有曇花的轉(zhuǎn)瞬即逝,沒有玫瑰的妖嬈,只有樸實無華的純潔之美和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對于荷花,我個人認(rèn)為,荷花的精神比它的外表更令人喜愛。再美麗的外表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失去光彩,但精神卻會被傳承下去,只要生命存在,精神就不會消逝。

的確,生命被賦予了美麗的外表就會被人們所關(guān)注、向往,但生命卻不是因為美麗的外表而變得有價值或令人敬佩,而是擁有了高尚的品格、精神才會得到人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美,甚至令人們神往。

荷花之所以更出眾,不僅僅是它美麗的外表,更是因為它的純潔,樸實品質(zhì)。而“季荷”又體現(xiàn)了對春天的向往,對生命的向往,這也反映出了季羨林先生對于生命的張揚,蓬勃。

倒數(shù)第二句“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yuǎn)嗎?”也說明了“季荷”的信心,說出了季羨林先生的信心。

愿季荷就這樣一直開下去吧。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十三

五月草長鶯飛,窗外的春天盛大而曖昧。這樣的春日,適合捧一本豐沛的大書在陽光下閑覽。季羨林的《清塘荷韻》,正是手邊一種:清淡的素色封面,一株水墨荷花迎風(fēng)而立,書內(nèi)夾有同樣的書簽,季羨林的題款頗有古荷風(fēng)姿。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的散文名篇,寫他無意在樓前清塘中投幾顆蓮子,竟得滿塘風(fēng)荷舉。荷花是季老的愛戀所在,用它作書名,有以荷喻人,以荷喻文的用意,正所謂“春風(fēng)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也。張中行在序言中說,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種難能:一是學(xué)問精深,二是為人樸厚,三是有深情。這三個詞,用于荷花也適合。在我看來,季先生學(xué)貫中外,兼容百家,既博且專,所通梵巴語、吐火羅語,均屬國內(nèi)絕學(xué),是公認(rèn)的學(xué)界泰斗,其精深與樸厚,均可想見,恰如荷花灼灼其華,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唯“深情”二字,不讀他的散文,難以意會,就像不愛荷花的人,自然不能領(lǐng)會其清凈與孤高。

大學(xué)問家長于散文隨筆者多的是,季羨林先生算不得最好,但用心之多、用情之深,過之者寥寥。這情,一是對散文寫作的迷戀,書中所收文章,最近的二篇,《清華夢憶》寫于20xx年11月7日,《九十述懷》寫于同年12月20日——步趨期頤之年尚筆耕散文不輟,應(yīng)該寄托著無限的生命情緒吧;二是季老表達(dá)的對世事人生的深情,全書共十輯,“尋根齊魯”,“魂斷德國”,“清華夢憶”,“燕園春秋”,“擁抱自然”,“馨愛市井”,“感悟人生”,“品味書香”,“屐疊芳草”和“收藏落葉”,從年輕時的才俊文章,壯年時的得意佳作,到耄耋之年的懷舊之文,貫穿始終只一個字——情。人老情不枯,相反卻濃厚有加,這已經(jīng)奇了,季先生的奇特之處還不僅在此:一方面理智發(fā)達(dá),足以成長為大學(xué)者,另一方面又多情敏感,修煉成散文大家。

季先生是學(xué)問家里少見的多情之人,甚至可以說多愁善感,他的散文,悲情遠(yuǎn)大于歡意。他喜愛動物花草,“經(jīng)常為一些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惹起萬斛閑愁”——馬纓花慰寥寂寞,二月蘭同其痛苦,牡丹、香櫞振奮精神,枸杞、夾竹桃憑添詩意,二十歲與兔子,八十多歲與老貓、喜鵲經(jīng)歷同樣的悲歡離合。在他眼里,書,齋,小胡同,山水,無一不關(guān)情,可以說寓情深于草木蟲魚,寄心魄于日月星辰。還有家國之愛恨,凡世之情愛,最讓人不能卒讀的是他的懷人之作,悼師友之誼淚濕青衫,念母親之恩五內(nèi)俱焚,尤其《母與子》、《三個小女孩》、《一雙長滿老繭的手》、《夜來香開花的時候》、《重返哥根廷》,幾乎就是和著淚寫成,在明媚的五月,讀來添無限惆悵。同樣懷胡適,張中行寫來滿紙詼諧,季羨林憶得卻通篇心酸,這種情感,在他寫陳寅恪、吳宓、傅斯年、沈從文、胡喬木中俯首皆拾。季羨林散文向來被視作“學(xué)者散文”一派,因為他學(xué)問大,飽經(jīng)憂患,又見多識廣;敢說真話,又洞明世事,集史、識、才、情于一身。但他的情之濃,郁之深,悲之切,同類大家中恐怕無人能及。季羨林寫他最喜歡的書,是《史記》、《紅樓夢》,杜甫詩,李煜、納蘭性德詞,等等,多是悲郁之作,想來也就釋然。

說來也怪,季先生深情如斯,卻幾乎不提自己的情感糾葛。前些日子翻看雜志,偶然讀到一篇關(guān)于季羨林婚戀的文章,是根據(jù)季先生回憶錄《留德十年·邁耶(meyer)一家》寫的。年輕的季羨林在留學(xué)德國時與邁耶家的伊姆加德小姐相戀,一臺打字機是他們之間的橋梁,但季羨林因為國內(nèi)有妻兒,拒絕了愛情。季羨林在回憶錄中寫道:“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還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會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時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沒有了。”

文章最后說,有好事者被這段愛情故事所感動,專程到哥廷根遍尋伊姆加德的下落,最后終于找到了她。結(jié)果出人意料之外:伊姆加德小姐終身未婚,獨身至今,而那臺老式的打字機依然靜靜地放在桌子上。

好一對深情人。可惜了。這是題外話。季羨林先生文章一片真情,有口皆碑。對于他的高深學(xué)問,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只有景仰,抑或淡漠,而對他表達(dá)的情感世界,卻可以品味,甚至妄加揣測。季羨林在談到散文創(chuàng)作時曾寫道: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這二字也可以分開來講:真,就是真實,不能像小說那樣生編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份。即使是敘述文,也必須有點抒情的意味。這是他的為文之道,亦是為人之道,散文人生,此之謂也。學(xué)問無大小,人生無貴賤,文章無高低,情感卻有真假濃淡深淺——算是這個春天我讀季老文章的一大收獲吧。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十四

讀過季羨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韻》一書,有幾點感想。

以前,曾有一個偏見,那就是中國已經(jīng)沒有大師級的人物了,即便是有也不是那些為人所熟知能詳?shù)?,我總覺得真正的大師應(yīng)該是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平,不為高官仕途所累,一心為學(xué)的人,并且他的為學(xué)并非獨領(lǐng)一枝,而是博大精深,涉獵廣泛而又不失其精要的。如此人物當(dāng)今世界已是寥寥,很多人物未免都徒有虛名罷了。直至讀了季老的書,又到網(wǎng)上查了一下相關(guān)資料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聞,擔(dān)當(dāng)國學(xué)大師、國寶級人物、學(xué)術(shù)泰斗的稱號,季老真是名至實歸的。

在書中,季老說自己“不是個用功的學(xué)生,玩的時候多,念書的時候少”,他也說自己不是天資聰穎的孩子,這就很讓人費解了,試想一個天資并不出色的人,又不用功,怎能在若干領(lǐng)域都能有所建樹,并且曾經(jīng)用了四十天的時間學(xué)會了梵文。我覺得他說的不用功可能單指小學(xué)的時候吧,至于長大以后卻一定是極用功的,就連北大的老校長胡適都稱贊他“治學(xué)最嚴(yán)謹(jǐn),態(tài)度最勤奮”,可想他的勤奮并不是一般意思上的勤奮。古往今來,凡有大成就者必有常人未有的勤奮精神,就我所知的錢鐘書、梁啟超、李敖等人,無一例外,均有超人的勤奮與克制。梁、錢、李三人,天資自不必說,若無勤奮治學(xué)的精神,恐怕是很難達(dá)到目今之成就的。天資出奇的人尚且如此更何況“資質(zhì)平平”的季羨林呢。

“積八十年之經(jīng)驗,我認(rèn)為,一個人生在世間,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須具有三個條件:才能、勤奮、機遇。行行皆然,人人皆然,概莫能外?!野阎攸c放在第三項上:機遇。如果我一生還能算得上有些微成就的話,主要是靠機遇。”我覺得季老的話說得很誠懇。人的命運其實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無形中總有一只手在拖拽著你往前走,走向那些無法自己掌控的明天。想一想,人生的際遇不就是這個樣子嗎?如果當(dāng)初沒有被叔叔從鄉(xiāng)下接到濟南,如果清華沒有與德國的互換研究生協(xié)議,如果沒遇到陳寅?。ㄍ扑]季歸國后到北大任教),如果在十年動亂中被迫害至死……哪怕其中的一個如果變成現(xiàn)實,那季羨林就不再是今天的季羨林了。然而生命是無法假設(shè)的,正是因為在恰當(dāng)?shù)臅r機遇到了恰當(dāng)?shù)娜嘶蚴?,所以才成就了今天的國學(xué)大師季羨林。換而言之,普通老百姓又豈不如此嗎?人世間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不都是千千萬萬個機緣的巧合嗎?怨天何用怨人亦是無用,盡人力聽天命可能是人生最好的注腳吧,我想季老的本意也一定是如此的。

季的妻子名德華,二十二歲嫁到季家,長季四歲,“德華天資不是太高,只念過小學(xué),大概能認(rèn)千八百字?!惠呑右矝]有看過任何一部小說,別的書更談不上了。她沒有給我寫過一封信,她根本拿不起筆來。到了晚年,連早年能認(rèn)的千八百字也都大半還給了老師,剩下的不太多了。因此,她對我一輩子搞的這一套玩意兒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東西,有什么意義。她似乎從來也沒有想知道過。在這方面,我們倆毫無共同的語言?!本褪沁@樣的一位農(nóng)村婦女,季老卻與之相濡以沫地生活了六十多年,在季的心里,他的家庭委實是幸福的,“對這樣的家庭,一切贊譽之詞都是無用的,都會黯然失色的?!保玖w林語)。由此我想到了許多家庭的許多人,貧賤時尚能相互扶持共勉,一旦生活有了起色便找出種種借口以擺脫“地獄般的”婚姻枷鎖,另覓佳人。曾經(jīng)為周恩來與鄧穎超的愛情感動,而今天季的家庭卻讓我對責(zé)任和擔(dān)當(dāng)有了一重更深的理解。

讀季老的文章就如同感受他這個人一樣:樸厚。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修飾,娓娓道來,卻讓人感覺到親近與認(rèn)同。讀他的回憶文章,就仿佛看自己或某個親人的過往,過來人的經(jīng)驗與感悟一點一滴地融入到了平實的敘述中,似有提醐灌頂?shù)墓πАM吶嘶蛴型?,晚輩人或有啟發(fā),人人皆可讀,人人皆得益。

關(guān)于《季羨林的牛棚雜憶》這本書,并未讀過,有時間一定會找來拜讀一番的。不為別的,只為季老的勇氣。處在他的位置上,對那段歷史多少人都選擇了沉默,甚至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有些是為了不觸及那個傷疤,而大多數(shù)恐怕卻未必盡然吧,就連在我看來那么不諳俗世的楊絳都對那段歷史一筆帶過,更何況其它。這個時候,季老卻有膽魄站出來“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不可謂不是真英雄真勇士。這一點他是值得欽佩的。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十五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先生于八十六歲高齡時完成的一篇上乘佳作,它清新俊逸,脫盡浮華,行文平易曉暢,直白中蘊蓄著哲理,情感樸素真摯。細(xì)加品讀,如同品嘗陳年佳釀,芳香四溢,韻味悠長,讓人回味,令人嘆服。

荷花是季老的愛戀所在。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流露了對荷花的極其喜愛之情,面對樓前“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數(shù)畝清塘,努力尋找30多年前殘存在記憶里的荷花“碎影”,心里總覺得好像缺少了什么似的,因此,每次看到清清池塘“總覺得是一塊心病”。清波蕩漾,綠柳拂水,荷葉田田,蓮花迎風(fēng),這是季先生對樓前數(shù)畝清塘的殷切期盼。這種期盼之情便十分自然地轉(zhuǎn)化為“種荷”的舉動。作者生怕“千年不爛”的洪湖蓮子不發(fā)芽,就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一條縫。種了蓮子,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一位髦耋老人的率真情感躍然紙上。可是,第一年、第二年,雖翹首般地祈盼,但水面上毫無“生”的動靜,即使在完全灰心無望的時刻,作者仍情有獨鐘地對它寄托著期待,切盼奇跡的出現(xiàn)。到了第三年的春天,投下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這好像使作者見到了滿塘的希望。但碧波蕩漾的樓前清塘依舊只是那幾片水浮蓮似的荷葉,仍然讓作者度過了“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以上這些文字用了相當(dāng)多的筆墨盡情渲染和鋪張。為接下來描寫滿塘的荷葉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到了第四年,“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荷葉迅速擴散蔓延,遮掩半個池塘。此時狂喜過望的作者又每天至少幾次徘徊在池塘邊,興致勃勃地數(shù)那荷花的朵數(shù),晚上一家又坐在池塘邊伴著清香納涼,作者更把它視為家珍,譽為“季荷”。作者描繪種荷、盼荷、賞荷的過程,其實正是作者戀荷情感的自然流露。蓮子、荷花的生存狀態(tài)與作者的愛好、心境、情緒全都融合到一起,成為作者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中作者為我們創(chuàng)設(shè)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其景、其情值得我們反復(fù)玩味,體驗。

荷花是“花之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然而,荷花在季先生的筆下,卻另有一番風(fēng)韻。它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靜臥一年二年,甚至第三年也只有孤零零的五六個葉片,但是到了第四年,在經(jīng)歷了漫長的寂寞后,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原來平臥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jīng)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叭~片擴張的速度,擴張范圍的速度,都是驚人的快。”這不正是荷花強大生命力的體現(xiàn)嗎?“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于蓮葉之上,迎風(fēng)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泵艿暮扇~、紅艷耀目的荷花也正因其頑強的生命力而盡顯風(fēng)韻,成了作者眼中的一道風(fēng)景。再聯(lián)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而面對蓮瓣的凋落,作者也精心描繪:“風(fēng)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后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弊x這段文字,我們好像在欣賞一個十分精彩的畫面,月下荷塘,波光粼粼,微風(fēng)不經(jīng)意時吹落了一葉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飄蕩。整幅畫面生動而細(xì)膩,柔和而寧靜。它似乎在啟示我們: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面對生命的消逝,它卻是如此的平靜,走得如此的飄逸,如此的灑脫。荷花是徹悟生命的智者。由此,我們亦可領(lǐng)悟到季老那種豁達(dá)超然、充實豐厚的人生境界。

荷,清新自然,淡雅出俗。而這篇文章語言樸實凝練、自然清新,可謂深得荷之神韻。在描寫月下荷塘的情景時,作者“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看“風(fēng)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動靜結(jié)合,細(xì)致入微,給讀者呈現(xiàn)了一幅寧靜、安詳、柔和、清新的畫畫。這里沒有刻意地修飾,也沒有過分地夸張,就在信手描寫中十分自然地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寧靜之美。再看文章最后對殘荷的描寫:“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好像一下子從夏天轉(zhuǎn)入了秋天”?!霸龠^一兩個月,池水一結(jié)冰,連殘荷也將消失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边@是一段虛寫的文字,在這段文字中,作者寄予了對殘荷的美好的祝福,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體現(xiàn)。它樸實得不能再樸實了,但感情卻是深沉而厚實的。我們讀這段文字,不僅能感受到一位老人對荷的美好祝福,更能感受到老人的厚重與踏實,它正如清水中的蓮,樸實莊重,韻味十足。此外,古詩句的熟練運用,如寫荷塘荷花盛開場面時,運用了楊萬里的“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月下荷塘之幽靜,運用了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等等。這不僅增加了散文的意蘊,而且使文章更具有一種清新淡雅的詩意之美。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十六

20xx年7月11日,季羨林爺爺離我們遠(yuǎn)去了。季爺爺是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東方學(xué)家、思想家、作家等。他精通12國語言,是我國的國寶級人物。季爺爺學(xué)貫中外,兼容百家,是公認(rèn)的學(xué)界泰斗。

《清塘荷韻》是季爺爺?shù)拇砻?,今天我讀了《清塘荷韻》,平平淡淡的文字,讀起來卻感觸頗深?!肚逄梁身崱肥菍懥思緺敔敯褞最w洪湖的蓮子投入門前的池塘,希望長出蓮葉荷花。經(jīng)過四年的耐心等待,終于長出了大片荷葉,葉子擴張的速度驚人地快。光長荷葉是不行的,荷花也接踵而至。那里的荷花不僅紅色濃,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開出十六個復(fù)瓣。文中還寫了他讀過一本詩話,其中有兩句詩:池花對影落,沙鳥帶聲飛。作者認(rèn)為第二句對仗不工整。我與爸爸探討時,爸爸也有同感,爸爸對了一句:池花對影落,日葵向陽開,我看比較工整。

《清塘荷韻》文中還提到,一年夏天,天氣十分炎熱,而荷花卻開得特歡,幾乎連池塘的水面都看不見了,寫出了荷花生命力的旺盛,也寫出了季爺爺喜愛荷花的心情。文章的后面寫他的一個愛花的鄰居,天天數(shù)荷花。季爺爺是知道的,在荷葉底下、石頭縫里,旮旮旯旯,不知道隱藏著多少花骨朵兒。荷花的生命力也是很頑強的。

季爺爺寫的文章,詩句引用得很多。如在文章中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膘o靜的池塘里靜靜地開著荷花,這種境界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季爺爺?shù)奈恼绿貏e好,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以后慢慢品讀和體會。

清塘荷韻讀后感篇十七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于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清塘荷韻讀后感,希望您喜歡!

從古至今,人們一說到荷花,首先想到的便是高雅、純潔。是的,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它根本不屑于在泥沙中那不見天日的生活,它會不斷地為著光明,為著美麗,為了給人類那豐富的生活中再添加一抹美好的色彩,絢麗而無暇的為之奮斗。荷花也深受我的喜愛,我不僅只是因為它的外表,更是因為他的精神所給予了我無限的力量,敢于面對困難和險境……今天有幸讀到了季羨林先生的佳作《清塘荷韻》,更令我感觸頗多。

本文中作者描寫荷花的婀娜,寥寥無幾,甚至少得可憐,為何我們讀來卻被深深打動?我想,荷花的精神已常駐在每個人的心間,揮之不去,因而能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荷花,一種堅強毅力的生靈;荷花,一種高傲美麗的生靈;荷花,一種高尚純潔的生靈。荷花它具備了人所應(yīng)該具備的品質(zhì),因而它在百花中大放異彩!

最近我還讀過一篇有關(guān)荷花的文章,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則把荷花的種種姿態(tài)和美麗,毫無保留的“傾瀉”在紙上,令人讀后心神皆靜。其中最令我感受到美好和寧靜的一段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p>

文中一個“瀉”字,生動的展現(xiàn)了月光溫柔嫻靜的性格,給人以無限的感觸。后文中“薄薄的青霧”“籠著輕紗的夢”,塑造出一種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可觸而不可及的朦朧意境,給人一種迷迷糊糊的美。文中還描寫了“參差的斑駁的黑影”“楊柳的稀疏的倩影”,更給荷塘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這寥寥數(shù)筆,竟將荷花的種種美質(zhì)刻畫得淋漓盡致,真不愧于是文學(xué)巨著。

總之,荷花給人們帶來的美感,是無窮無盡的,是感嘆不完的。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美的存在,關(guān)鍵是要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于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這種文章無需擁有奢華的談吐,或是大肆宣揚的沖力,只是品味這清雅的字眼,就好似用指尖捻一瓣滴掛著露水的花瓣置于鼻翼兩側(cè),任芳香縈系于飄渺之中。

荷花,清新優(yōu)雅、堅貞純潔,無論是“出淤泥而不染”,還是“至今蓮蕊有香塵”,她從古至今就是人們心中圣潔的象征。今天漫步在季老先生的荷塘邊,在靜謐的典雅中我發(fā)現(xiàn)了荷花如強者張揚生命,又似智者靜默無言的一面。

在“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空空水塘里,幾顆來自洪湖的蓮子安然冒出了綠芽,含著老人的心愿,那五六片圓圓的小綠葉在泛著漣漪的水中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游走到四方,數(shù)不清一天長出了一百片還是兩三白片,這頑強而高潔的生命不會辜負(fù)老人寄托的希望,來年在水下長眠的荷花還會亭亭出水,為路人送去一份甜美。

“別有池塘一種幽”,在荷塘邊半臥在躺椅上,看月光縝密地排列在水霧荷葉之間,注視著荷花出水向天空伸展,可是總有一天,她們將成為殘荷。其實,荷的一生與我們的人生道路頗有相似,我們在童年和少年默默地蓄勢待發(fā),待到青年時期一躍走向社會,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祖國。光華過后,便在滿心歡愉中輕輕離去,什么都不帶走,只留下一生的光彩榮華,進入一個永不蘇醒的夢。“池花對影落”,說與其相似,不如說彼此相連。這瓣零落的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安享綻放之歡愉,此時它要悄然離去了,投入曾今撫育她的水中,這是一個她曾夢寐向往的天堂。

這種徹悟正清白地擺在我面前,如一個智者在闡述高論:竟然注定任何生命都有完結(jié)的那一天,那為什么所有人都向往生存?荷,你歷經(jīng)生的艱難,埋沒于腐朽的淤泥卻積蓄了三年的希冀,在緊裹著的黑色鎧甲中夢想著綻放的那一天,也許你弱無力的葉片被灌輸了頑強的血液,還是老人的真心感動了上蒼,你浮水而出,憑著你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創(chuàng)造一生的輝煌。你明白秋天的到來意味著什么,殘荷,失去了路人贊賞的目光,你卻注目時間淡遠(yuǎn),在你生命的輪回中,死亡只是一種宿命。

荷,你的消逝換來來年春天里的新生,你無所顧忌,因為這一生只為綻放,別無所求——這就是使命。

拜讀季羨林先生的《清塘荷韻》,不禁被文中優(yōu)美的言詞,深刻的思想所折服。文章意味蘊藉,僅已栽荷小事便道出了深藏在作者心中的濃烈的期盼,希望和欣慰。文章構(gòu)思之巧妙,寫作之精良,實令我贊嘆不已。

再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便覺兩文之差異甚大。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表達(dá)了自已淡淡的喜悅與哀愁,這便與季先生強烈的希望之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樣是寫荷花,朱先生在觀賞美,而季先生是在創(chuàng)造美。觀賞美的人每當(dāng)發(fā)現(xiàn)美中之不足。便多幾分惆悵,但創(chuàng)造美的人會癡迷于美中,戴著美的眼鏡看世界,一切都是完美的,毫無瑕疵,他沉浸在美中,樂觀看世界,永遠(yuǎn)有希望,永遠(yuǎn)有快樂。

在《清塘荷韻》中,季先生行文嚴(yán)謹(jǐn),貫穿全文的兩條線索十分明顯,一條以荷塘中荷花情況為線:先寫原先塘中似有荷花但現(xiàn)在全無,再寫我種蓮子,接著寫第一、二年塘中仍無荷花,然后了寫第三年“塘中浮動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葉片”,最后寫第四年荷花生長旺盛,荷葉“遮蔽了半個池塘“。另一條則以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先是塘中無荷花,作者“總覺得是一塊心病”,再是種了蓮子作者微有希望但情緒還比較消極,接著作者的期盼日益強烈,然后兩年過后塘中仍無荷花,作者“完全灰了心”,繼而到了第三年荷花長出“五六個葉片”。作者自白“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最后第四年荷花茂盛,作者“心中狂喜”。

整篇文章,以時間順序行文,事情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交待清楚,過渡自然。兩條線索既相對獨立,又密不可分,它們被作者的那管神奇的筆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真可謂是:相輔相承,相孕相生。

從文章的許多方面而言,《荷塘月色》與《清塘荷韻》都有著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首先《荷塘月色》是以空間順序行文,頗有些游記的味道,這是寫作順序的不同。其次,《荷塘月色》的內(nèi)容以作者所感為多,它是抒情。

散文。

但《清塘荷韻》的內(nèi)容中作者的所感相比之下便顯得十分單薄了,它們大都凝聚在作者的一舉一動中,較為含蓄,且整段的“自我剖白”在《清塘荷韻》更是全無蹤影,因此我認(rèn)為與《荷塘月色》相比之下,《清塘荷韻》更傾向于敘事散文,此乃文體之異也接著,《荷塘月色》是以“荷塘”這一地區(qū)作為寫作對象的,文章以寫景為主,這就決定了它的寫作手法,即《荷塘月色》是在寫荷塘范圍內(nèi)作者所見之景,描寫的景物眾多,強調(diào)的是景物間的相互搭配,所要表現(xiàn)的是荷塘周圍景色的和諧美、整體美而《清塘荷韻》中,季先生描寫的景物就具有了單一性,他只刻畫了荷花,表現(xiàn)他對荷花頑強的生命力的贊美,寫作中采用了一枝獨秀的方法,而對其它景物只字未提,這是寫作手法的差異。

下面是文章所提及的相同細(xì)節(jié)間的區(qū)別。如:同樣是因為等了四年,所以“心中狂喜”,且感嘆于自然力的偉大。同樣是看到了昂首怒放的荷花,朱先生說它色白,為點綴之物,但季先生說它“紅艷耀目”,“凌駕于荷葉之上,迎風(fēng)弄姿。”最后,我要說兩文結(jié)果不同,朱先生最后是“什么都沒有”欲超脫而不得,心情郁悶。季先生最后得到了滿塘荷花,并且這些荷花被命名為“季荷”,他心中自然無比愉快。當(dāng)然,兩篇美文在用詞、

造句。

修辭等眾多方面是近似的。這里便不消細(xì)說。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599168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