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致良知中庸讀后感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1 02:22:14
優(yōu)秀致良知中庸讀后感大全(16篇)
時間:2023-11-01 02:22:14     小編:雁落霞

讀后感是我們對書籍中觸動心靈的部分進行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方式。寫讀后感時可以多讀一些相關的批評性文章或評論,拓寬自己的思路和角度。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探索閱讀的樂趣和深度。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一

《中庸》這本書,自小便是只覺得高深。讀上一兩句,腦子里只剩下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斑@句話。自然的也就放棄了。到了大學之后,心智成熟了許多,也終于有機會去品讀了。

仔細算來,自己讀完這本書大概用了幾天而已。短短幾天,幾千個蘊含著古人智慧哲學的文字。我大概只能算作囫圇吞棗了。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中庸之道這四個字成了貶義詞。似乎人生只剩下了出人頭地和一事無成一樣。事實上,中庸即適中,君子隨時能做到始終,小人則是肆無忌憚。中庸更多的是要求恰到好處,”不及“、”過之“都不是面對事情的正確做法。在讀的過程中我總想起稼軒先生的那句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拔覀?yōu)榱恕辟x新詞“上了多少層”樓“,聰明人用他們的聰明,小人有小人的.手段。而坦蕩的君子又在何處?人們不應該借中庸之名行淡漠之事,而應憑心中的中庸之名站出來,自始自終堅信自己想新的東西。我想這才是《中庸》這本書真正想要去告訴世人的。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二

一直以來就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很感興趣,初中的時候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只零碎的學過一些,然而都不夠系統(tǒng),不能夠準確的把握其精神實質(zhì)。到了高中有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就買了一些有關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書。今天讀完《中庸》,感觸頗深。

《中庸》里面涵蓋了有關做人,修身,齊家,治國的道理,中庸之道自古至今一直受到知識份子的追捧,里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然而,對于這種儒家思想的代表作,我們必須批判的繼承和吸收,它有很多思想是正面的是積極的,然而,也還有很多不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所以,我們一定不能迷信書本。

中庸之道是中國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是值得現(xiàn)今社會提倡和學習的,是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值得所有中國人學習,值得我們深研。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三

《中庸》之所以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且使我受益匪淺,還是它那富有人生哲學的思想內(nèi)涵?!吨杏埂芬砸环N樸實無華的語言,以一個個淺顯易懂的道理來啟發(fā)人們中庸之德的重要性,以及怎樣能夠朝中庸的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全書自始至終滲透著一股厚重的儒家氣息?!吨杏埂烽_篇即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為教”,言簡意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核心,是自我管理。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學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內(nèi)容并非現(xiàn)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養(yǎng)人性。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四

和諧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主題,我們中國要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北京奧運會上,一個“和”字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傳遞了中國的處事態(tài)度。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每個人要理性對待問題,以中庸的態(tài)度處理問題。

在《中庸》中,我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學習可以改變?nèi)说乃枷刖辰绾臀幕瘜哟巍2W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學習的五個層次,正所謂量變才能達到質(zhì)變,在我們積累量的時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態(tài)度來面對事情,以平和的心態(tài)處理事情。

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修身的過程,通過書本獲得知識,通過知識傳遞思想,,進而達到書中要求的道德水平。通過閱讀,我學會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加給別人?!熬泳右滓再姑?,小人行險以僥幸”,要學會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觀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幾年來,爆炸性新聞比較多,比如說“我爸叫李剛”等,這些新聞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為什么自己沒有那么富有,覺得生活不公平。其實,我覺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會給你一份回報,別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如果這樣子的話,即使我們再貧窮,再愚笨,也一定會靠自己的能力將生活水平提高,一定會變的剛強起來!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壓力充滿了人們的生活,人們開始抱怨社會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力強的人就會生存下來,沒有能力的人就會被社會淘汰,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因此,我們要平和的看待這個問題,不要將其極端化,在認識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充實自己,是自己變的強大,同時要保持一顆謙虛謹慎的心,不要驕傲自大,任何事情,事先有預備就會成功,沒有預備就會失敗,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唯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我們要逐步的進行學習的五個層次,最終使自己適應社會,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沖動是魔鬼,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一定保持一種平和的態(tài)度,不要心急,慢慢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困難,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一切率性而為,不要強求,只要屬于自己的東西,就永遠跑不了。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五

和諧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主題,我們中國要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北京奧運會上,一個“和”字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傳遞了中國的處事態(tài)度。對于我們個人而言,每個人要理性對待問題,以中庸的態(tài)度處理問題。

在《中庸》中,我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學習可以改變?nèi)说乃枷刖辰绾臀幕瘜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學習的五個層次,正所謂量變才能達到質(zhì)變,在我們積累量的時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態(tài)度來面對事情,以平和的心態(tài)處理事情。

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修身的過程,通過書本獲得知識,通過知識傳遞思想,,進而達到書中要求的道德水平。通過閱讀,我學會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加給別人?!熬泳右滓再姑?,小人行險以僥幸”,要學會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觀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幾年來,爆炸性新聞比較多,比如說“我爸叫李剛”等,這些新聞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為什么自己沒有那么富有,覺得生活不公平。其實,我覺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會給你一份回報,別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如果這樣子的話,即使我們再貧窮,再愚笨,也一定會靠自己的能力將生活水平提高,一定會變的剛強起來!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壓力充滿了人們的生活,人們開始抱怨社會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力強的人就會生存下來,沒有能力的人就會被社會淘汰,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因此,我們要平和的看待這個問題,不要將其極端化,在認識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充實自己,是自己變的強大,同時要保持一顆謙虛謹慎的心,不要驕傲自大,任何事情,事先有預備就會成功,沒有預備就會失敗,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唯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我們要逐步的進行學習的五個層次,最終使自己適應社會,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沖動是魔鬼,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一定保持一種平和的態(tài)度,不要心急,慢慢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困難,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一切率性而為,不要強求,只要屬于自己的東西,就永遠跑不了。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六

《大學中庸》這本書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學》,一部分是《中庸》,它們都是《禮記》中的一部分。

《大學》包括十一章的內(nèi)容,分別是經(jīng)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修身齊家,齊家治國,治國平天下?!洞髮W》以人的修身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diào)人的修身養(yǎng)性不只是內(nèi)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想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yǎng)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過程。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就是朱熹所說的“三綱領”,強調(diào)道德修養(yǎng)的三重境界,弘揚德行,使民眾自新,達到教化天下的極致。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朱熹所說的“八條目”。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德。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這段話是《大學》的經(jīng)述,也是這本書的總領,揭示了大學的宗旨,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使人棄舊向新,在于是人得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確定志向,志向確定才能心靜不亂,心靜不亂才能神思安穩(wěn),神思安穩(wěn)才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有收獲。

每件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知道了這本末始終的程序,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赐赀@部分后,聯(lián)系實際確實是有道理的,學習和做學問都需要一個安靜和平的心智,這樣才能神思安穩(wěn),去思考自己所研究的問題,思慮周詳問題,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和規(guī)律。相反如果內(nèi)心急躁,很難去認真全面的思考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深刻的剖析。

讀《大學》最讓人感受深刻的是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內(nèi)心的中正,就是謹守天性中的良知,不被個人的好惡所左右,不受個人感情、自私的`欲望所支配,就是把握好自己的情志、心態(tài),以保持美好的心靈,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因為憤怒、恐懼、偏好、憂慮,心思不能端正。寫到這里不禁想起了大三下學期劉明祥老師給我們放的翟鴻燊的國學經(jīng)典講解視頻,當中提到做人要有正經(jīng)見,正思維。原來與《大學》中的正心是有相同之處的。

《中庸》強調(diào)“誠”,認為“誠”是現(xiàn)實中庸之道的關鍵,《中庸》的內(nèi)容比較多,共包括三十三章內(nèi)容。跟人認為中庸比較適合個人修身所借鑒,像大知,大德,素隱,素位,行遠,誠明等章節(jié)以及后面跟的實例,都特別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對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當自己去真正研讀時才知道其內(nèi)容之多。在第二章《時中》中“時”,不僅指時間,時代,也指時機,既不要超越階段,也不要被時代拋棄,既不能急躁冒進,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現(xiàn)實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認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與“時中”的概念是一致的。而中庸的精確理解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認識。

儒家思想中的最高思想境界是中庸,這里的“中庸”有包容和利用的意思。就是對于一切的客觀存在都予以包容,并合理使用,在具體事件,無論其性質(zhì)如何,其中都深含著一定的必然意義,都應予接受。而在具體的運作中應作出恰當?shù)倪x擇,把握適度。就是說在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作出適宜的行為。莊子在《齊物論》中認為“中庸”是這樣的“中”是原則,“庸”是實踐,中庸就是知與行的統(tǒng)一。朱熹對中庸的理解,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中庸說起來簡單,可是當我們在生活中能夠做到太難了。因為做到中庸就要做到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在兩端中尋求契合點,在動靜變化中做到恰到好處,這對于現(xiàn)實中的我們的確是很難的事情。

另外《中庸》中講的最多的是“誠”,不管對自己,對家人,對外人都要誠實,至誠的人他的人品是誠懇的,他的思想深似潭水,他化育萬物的胸襟像藍天一樣廣闊,其實現(xiàn)實也是這樣的。誠實應該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是與人相處的重要原則,也是一個事業(yè)開始的奠基。如果沒有誠信,那么自己對自己不誠實,就不會做到慎獨;對別人不誠實,別人就不會相信你;一個企業(yè)不誠信,那么這個企業(yè)也不會興旺。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七

讀《大學》最讓人感受深刻的是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內(nèi)心的中正,就是謹守天性中的良知,不被個人的好惡所左右,不受個人感情、自私的欲望所支配,就是把握好自己的情志、心態(tài),以保持美好的心靈,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因為憤怒、恐懼、偏好、憂慮,心思不能端正。寫到這里不禁想起了大三下學期劉明祥老師給我們放的翟鴻燊的國學經(jīng)典講解視頻,當中提到做人要有正經(jīng)見,正思維。原來與《大學》中的正心是有相同之處的。

讀《大學》的過程中讓我清楚了格物致知的概念,原來只是聽說過而已,不知道其中的內(nèi)在涵義,現(xiàn)在讀完之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對這個概念有了一個深刻的把握。“格物”即明辨窮究事物的道理,從而擴充知識,增長智慧?!案瘛笔歉癯囊馑?,即格除自己的思想雜志,使自己不被物欲所誘惑,而蒙蔽了自己的本性,使自己不受惡行的玷污,而污染了自己的心靈,使自己的行為高尚,使自己的心靈美好,使自己的而修養(yǎng)提高。所謂“致知”就是想獲得知識就必須研究事物,就必須接觸事物而徹底窮盡它的道理,兩詞合起來,格物致知就是窮究事理。增長知識和智慧,以達到至善的境界。

以上說的是讀《大學》中最重要的收獲,下面說一下對《中庸》的理解?!吨杏埂窂娬{(diào)“誠”,認為“誠”是現(xiàn)實中庸之道的關鍵,《中庸》的內(nèi)容比較多,共包括三十三章內(nèi)容。跟人認為中庸比較適合個人修身所借鑒,像大知,大德,素隱,素位,行遠,誠明等章節(jié)以及后面跟的實例,都特別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對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當自己去真正研讀時才知道其內(nèi)容之多。在第二章《時中》中“時”,不僅指時間,時代,也指時機,既不要超越階段,也不要被時代拋棄,既不能急躁冒進,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現(xiàn)實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認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與“時中”的概念是一致的。而中庸的精確理解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認識。

儒家思想中的最高思想境界是中庸,這里的“中庸”有包容和利用的意思。就是對于一切的客觀存在都予以包容,并合理使用,在具體事件,無論其性質(zhì)如何,其中都深含著一定的必然意義,都應予接受。而在具體的運作中應作出恰當?shù)倪x擇,把握適度。就是說在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作出適宜的'行為。莊子在《齊物論》中認為“中庸”是這樣的“中”是原則,“庸”是實踐,中庸就是知與行的統(tǒng)一。朱熹對中庸的理解,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中庸說起來簡單,可是當我們在生活中能夠做到太難了。因為做到中庸就要做到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在兩端中尋求契合點,在動靜變化中做到恰到好處,這對于現(xiàn)實中的我們的確是很難的事情。

另外《中庸》中講的最多的是“誠”,不管對自己,對家人,對外人都要誠實,至誠的人他的人品是誠懇的,他的思想深似潭水,他化育萬物的胸襟像藍天一樣廣闊,其實現(xiàn)實也是這樣的。誠實應該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是與人相處的重要原則,也是一個事業(yè)開始的奠基。如果沒有誠信,那么自己對自己不誠實,就不會做到慎獨;對別人不誠實,別人就不會相信你;一個企業(yè)不誠信,那么這個企業(yè)也不會興旺。

關于《大學中庸》的內(nèi)容很多,道理也很深刻,先簡單說這些吧!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八

孔子傳道給曾子,曾子寫了篇論文《大學》;曾子傳道給孔子的孫子子思,子思又寫了篇論文就是《中庸》。中庸思想,也是來自于孔子。在《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孔子認為中庸太難了,普通人很少能夠做到。中庸到底是什么呢?孔子講的中庸與仁一樣,有體有用。中庸的主題非常不好理解,中庸的作用就是此處講的“中不偏,庸不易”。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易。

什么是中呢?一個方框,代表上下四方,中間有一豎直貫下來,不歪不偏就是中。任何事情都要取中,無論偏左、偏右都不行。孔子著了一部歷史,叫《春秋》,為什么叫春秋呢?取中之意。冬天冷、夏天熱,溫度不適中;冬日長、夏日短,日照不適中,都不合乎標準。只有春秋不冷不熱,白天與黑夜一樣長,有中才可以作為標準??鬃拥奈宓率恰皽亓脊€讓”,溫是第一的,太熱太冷都是偏,只有溫才是中。

什么是庸呢?庸是庸常之意,就是我們說的,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庸才能長久,普通才是偉大,這是宇宙間的基本法則。我們現(xiàn)代人都不甘寂寞,要拔高、要精彩,講究“玩的就是心跳”。人生平平安安就是福,高處沒有道只有險,高處不勝寒。常人不是如此,不知足不知止,求高求好。一求高事準糟,所以叫“糟高”。中庸就是告訴我們“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這兩句話是宋儒程顥、程頤說的,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了就不偏、庸了就長久。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就一生平安、幸福。

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中的目的是和、是中和,所以子思在《中庸》里才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有中才能達到和,和是宇宙萬物之理。夫妻和才能生貴子,家和才能萬事興,和氣才能生財??傊家停缓途筒簧?,就沒有生氣。天之和是太和,地之和是中和,人之和是保和。能時時保和就能達到中和,保持住中和就能恢復到太和。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此意嗎?中者,天下之根;庸者,天下之本,中庸思想是一種客觀的.思想,也是一種唯物的思想;甚至可以說,中庸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才是世界的永遠不變的平衡態(tài)。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九

暑假里,我與家長共同閱讀了“羊城分級閱讀“系列的《大學中庸》這本經(jīng)典讀物。

經(jīng)過與家長共同閱讀,我突然覺得讀書的確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大學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經(jīng)典書籍,雖說這本書很難讀懂,但是我借助電腦的力量覺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讓我領悟了許多人生的道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學》部分的一個片段說的非常有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意思就是說:“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p>

這段說的很對,知識十分重要,知識來自于對萬物事的認識,有了知識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識的人,品行會良好;有了知識的人才會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夢想。

通過與家長共同讀書,讓我知道了自己知識的微薄,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今后要廣泛閱讀,不斷理解中國文學的精髓。也讓我從讀書中懂得了如何尊重別人,并從中找到了快樂。我讀書,我成長,我快樂!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古典文化名著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年伊始我院組織了對傳統(tǒng)文化《論語》的學習,現(xiàn)在又組織學習了《大學中庸》,通過這兩次學習,使我不僅體會到了古典文化的經(jīng)典和博大精深,更感受到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我自身的指導意義。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十

《大學中庸》這本書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學》,一部分是《中庸》,它們都是《禮記》中的一部分。

《中庸》是一篇重要的儒家哲學經(jīng)典文獻,它從本體論、主體論、倫理政治論、宇宙論四個向度展開了儒家哲學思想體系,經(jīng)道德本體作為始基,以道德主體作為核心,闡述了秉具天命之性的人在社會和自然中的立身原則和行為規(guī)范,最終將天人、內(nèi)外之道歸結為一“誠”。

《中庸》接續(xù)孔子、曾子思路,繼承并改造三代天道觀,將超越而外在的、神圣的、具有德性并依據(jù)德性主宰人事的.“天”進一步轉(zhuǎn)化為超越內(nèi)在的、作為包括人在內(nèi)的宇宙萬物之終極本原的道德本體。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十一

讀了中庸,我看中庸是有三層含義的,一是中不偏,庸不易,二是指中正、平和,三是指中用的意思。

在中庸中講到“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比诵枰3种姓胶?,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因為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于敬。一個人要保持中正平和,需要從容淡定,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過喜過憂,不能過怒過哀。七情六欲本來是人的正常反應,但不能反應過頭。無論在什么場合,如果都將這些情緒表現(xiàn)到“中正平和”的境界,既不過分,也無不足,不管遇到了什么狀況,都能夠保持一種淡定的態(tài)度,保持一種從容不迫的情懷,那么就做到了中庸。做到中正平和似乎有利于自己的'成功。

在現(xiàn)今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隨波逐流,肆意妄為,沒有原則,沒有持之以恒的目標,越來越少的人做到不偏不倚,中正平和。我們需要多注重提升自己的內(nèi)在涵養(yǎng),學習中庸思想中的優(yōu)秀部分。雖然中庸很難實行,但是也不是不可實行的,“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要實行中庸之道,也需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現(xiàn)在人們在物質(zhì)的侵蝕下,在多種價值觀的影響下,容易行為失據(jù),離中庸?jié)u遠,以致于常常心理失衡,痛苦絕望。所以保持平常心,把心擺正,回到中庸上來,何嘗不是消除煩惱,贏得快樂的一種途徑呢?(趙岑芽)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十二

現(xiàn)代人一提起“中庸”,便會感覺很負面和消極,認為這與“與時俱進”“奮力拼搏”相違背,其實不然。

《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這段話的意思是:喜怒哀樂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xiàn)出來以后符合節(jié)度,叫做“和”?!爸小?,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我以為,這段話顯然表達了真理。

求全責備者多半是厚古薄今者,期望孔子無所不談,無所不包,這本身就比中庸更偏離真理更遠。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十三

《大學中庸》這本書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學》,一部分是《中庸》,它們都是《禮記》中的一部分。

《中庸》是一篇重要的儒家哲學經(jīng)典文獻,它從本體論、主體論、倫理政治論、宇宙論四個向度展開了儒家哲學思想體系,經(jīng)道德本體作為始基,以道德主體作為核心,闡述了秉具天命之性的人在社會和自然中的立身原則和行為規(guī)范,最終將天人、內(nèi)外之道歸結為一“誠”。

《中庸》接續(xù)孔子、曾子思路,繼承并改造三代天道觀,將超越而外在的、神圣的、具有德性并依據(jù)德性主宰人事的“天”進一步轉(zhuǎn)化為超越內(nèi)在的`、作為包括人在內(nèi)的宇宙萬物之終極本原的道德本體。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十四

獨愛《中庸》,在暑假,又一次的捧起《中庸》,細細研讀。書并不厚,但感悟頗深,下面,讓我來談一談自己的收獲“中庸”是一種存在,是一種天地間人與萬物生存所依附的關系,是時間和空間的完美契合。是包容,也是利用。借天地間的一切,為我所用?!吨杏埂分芯渚湔芾恚档梦壹毤氀凶x。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君子之行,自覺自悟自律自警??鬃诱f:“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無論是通達順遂還是身處困厄乖蹇,一時一刻也不敢懈怠,不敢放縱自己。無論日常事務如何繁雜,都能夠排除外界的干擾,專注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凝神靜修,永遠保持心境平和寧靜,須臾不離道義的原則。固守著,堅持著精心的呵護著,培育著內(nèi)心的美好道德,使內(nèi)心回歸明凈,塑造真實美好的自我。

作為一名山大人,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越是在隱蔽的地方越加小心自礪,不留下愧憾;越是在細微的小事上越是用心盡力,不出現(xiàn)疏漏。因而,在平時生活中,即使在獨處的時候也要恭敬謹慎,心懷戒惕,嚴格自律。細讀《中庸》,漸漸地就明白,人心就是一面鏡子,照的見別人也找的見自己。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十五

《禮記·中庸》是一部儒學家經(jīng)典書,它在經(jīng)學書中的地位早有定論?!抖Y記》是西漢武宣時代禮學家戴圣編定的四十九篇本,是先秦儒學家學術論文匯編,非一人一時所著。

所以,準備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準備不當,有可能一個整體的命運會被你摧毀。比如,在一次接力賽中,你的隊友都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可是到你那里的時候,因為你沒有準備好,給大家拖了后腿。這時你會都么得懊悔啊!大家的努力就這樣毀于一旦,留在自己心中的卻只是后悔!而你有可能會想:如果我準備好了,結局是否會被逆轉(zhuǎn)?那我收獲的不是滿滿的自豪和喜悅嗎?所以,準備是多么的重要啊!

有一次的期中考試期間,我明明知道了要考試,可是心里就想:這些考試的基本題目我都掌握好了,不用復習也可以,作文也寫的挺好的,不用再度去復習,反正考的都是書上的,而且只要我用上好詞好句、把開頭和結尾寫好就可以了,也不用再去看作文書,至于數(shù)學嘛,只要細心不要把題目算錯,把公式背好,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英語只要背就行了,不要太復雜。心里想著這些,我就拿起一本漫畫書看了起來,一連好幾天的'都是這樣。直到期中考試那天,題目才讓我大吃一驚,有些題都沒接觸過,怎么做?。∥倚睦锵耄汗芩叨?,隨便填個自己覺得可靠的答案就行了。做完了艱難的第一題后,作文可是也讓我吃驚,是一個根本沒有寫過的,我心里就慌了,只好跟著要求胡亂寫了一通。最后發(fā)下試卷來,才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是預料中的那么好。我非常后悔,真希望時間倒流?。】上?,一切都挽救不回來了,都怪我沒有準備好!

我反復的去琢磨“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真諦,才發(fā)現(xiàn),其實只要你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再去努力奮斗,成功保準是十拿九穩(wěn)!

(指導老師:潘瑩)

致良知中庸讀后感篇十六

站在教師的角度,從"中庸"這個概念出發(fā),我淺顯的談談對《中庸》的認識和理解。

中庸之道,是尺度,是分寸,是恰到好處,就是一種和諧之道,《中庸》從修身,齊家,治國,誠身,至圣五個方面詮釋了怎樣做到中庸之道,子曾經(jīng)這樣曰過:"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書上說,"不偏不倚叫做‘中’,不變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中庸以"誠"和"中"為基本概念,敘述"天人合一"的理想。書中說"性""道"不可須臾離開自身,要從"戒慎""恐懼""隱顯""慎獨"等方面培養(yǎng)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致中和。達到中和,則天地萬物安處其位,萬物便生長發(fā)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與自我相分離,而君子要學會反求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這種自我修養(yǎng)與反省的品質(zhì)使我明白無論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論今后會遭遇怎樣的挫折,我們都要學會"反求諸己",凡事都要從自身找原因。人,都長一雙眼睛,向外可以觀察無邊廣闊的世界,向內(nèi)可以看清無限深邃的內(nèi)心。然而,很多人,向外無邊擴展的看了,向內(nèi),卻從來沒有深入過。

中庸里面很多的道理都讓我反復咀嚼,學習生活中自覺受益良多,"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什么都抵不過堅持,堅持學習,定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回報,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做了幾次就輕言放棄。"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學習中,生活中,必將銘記此道,激勵自己!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首先要讀的是《中庸》里的"道。""道。"是什么?道是生命本體的軌跡,淺顯說就是生活的尋常,我們教育從外層看是教育孩子基本的道德。基礎的文化,但內(nèi)層確是在護送他們走過"尋道"之路的一段重要的旅程。

教師如果希望引導學生走正確的路,激發(fā)學生對真、善、美的渴求,使學生的素質(zhì)和能力得到最高發(fā)展,那么,我們只有從完善自身做起,拿出一顆真誠干凈的心,不為私利,去為孩子描述一個真實生命的形狀。有句廣告語說得很棒,"和你在一起",老師每天與純真的孩子在一起,絕不是發(fā)號施令,宣布清規(guī)戒律,來管制、約束孩子,而是要讓他們感知一種互相尊重的真誠的生活,感受心與心的交融,讓他們慢慢理解,真實生活就是平實無華中泛著不息的快樂。

作為教師,讀了本書最大的收獲就是要懂得"人類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而實現(xiàn)這種和諧之本就在于心靈之間的真誠交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要多一些心與心的交流,創(chuàng)造出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讓他們享受學習的美與快樂,同時,作為教師,我們還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們做好榜樣,不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這個美譽。

所以,綜合看來,中庸一定是常人之道,一定是適中之道,一定是可行之道。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在這本書中,有太多的,真諦和本質(zhì),我所理解的這些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以后我會繼續(xù)解讀傳統(tǒng)文化,用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來完美自己的德性和心境,來開啟我們的智慧,來改進我們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而讓學生走上智慧人生。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603501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