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zhì)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案例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1 06:52:07
優(yōu)質(zhì)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案例15篇)
時間:2023-11-01 06:52:07     小編:念青松

讀后感是對于書籍內(nèi)容的理解和解讀,反映了讀者對書的深入思考和感悟。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首先需要仔細閱讀原文或書籍,并理解作者的觀點和主題。然后,通過反思和個人思考,提煉出自己對這些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受。在寫讀后感時,應該結(jié)合自己的觀點和真實感受,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要注意語言的準確和表達的連貫性。讀后感中可以包括對情節(jié)的評論、對人物形象的評價、對主題的思考和對自己的啟示等。以下是一些思考深入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一

上了大學后,很少有機會坐下來靜靜地看書,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細細品味,沁入心脾。校園里刮起了一陣讀書月的風潮,于是整個校園沉浸在了這片書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讀著這本書,發(fā)現(xiàn)它與我以往接觸的這類型書是那么不同。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要是環(huán)繞了女主人公白領(lǐng)李若菱與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對話,揭示了人身心靈的奧秘。這本書突破了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書籍對這方面心理理論知識的直接論述,采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讀者走進作者論述的觀點里,進而走進了自己內(nèi)心中真實的自己。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老人問李若菱的第一個問題,“我叫李若菱!”“我問的不是這個,名字只是個代號?!薄拔以谝患彝馄笥嬎銠C公司上班,我是負責軟件產(chǎn)品的營銷經(jīng)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誰,如果你換了工作,這個‘你是誰’的內(nèi)容不就要改了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自己是誰?我們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財富、金錢、美色……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以為我們就是財富、金錢、美色……的代表。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東西呢?我們總是習慣地去觀察模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擁有什么。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shù)人尋找的地方,表面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zhì)世界中尋找解答和快樂,結(jié)果都是徒勞無獲的,主要是我們找錯了方向,找錯了位置。

《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和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們每個客體其實都是“李若菱”,我們都迷茫過,我們都徘徊過,但請給自己一個機會,和“智者”來番對話吧!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二

這是一本可以讓你停下來思考的書。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忘了停下來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自我的價值,以至于連忙什么都不知道,連快樂在哪里都不知道,每天只是機械地運轉(zhuǎn)而沒有了靈魂,失去了真實的自我。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反映你的內(nèi)在。

這句話讓我感到親切,仿佛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我們愿意,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說到底每個人都是在追求“愛、喜悅、和平”,當我們運用“吸引力法則”,讓自己保持樂觀喜悅、謙卑感恩,相信周圍的一切也會變得美好。

你會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逐漸看到讓你喜悅的東西,它們是無所不在的。一朵迎風招展的小花,一個嬰兒的微笑,一片陽光下閃亮的樹葉,一句朋友隨口的贊美,這些都是無聲的問候、喜悅的祝福。

當你心懷喜悅,你也會發(fā)現(xiàn)并感受到周圍的一切是這么的美好。

對于生活中遇到的不好的事,我們坦然地去面對它,能改變就改變,不能改變就接受現(xiàn)實,調(diào)整情緒,坦然面對。

這是我從這本書中所學到的。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三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靈修的書,總覺得所謂靈修有些玄學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個光鮮亮麗的新聞主播到一位為追求自我真相不辭艱辛跋山涉水的心靈修行者的蛻變,讓我對所謂“靈修”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她用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把多年來靈修的心路歷程呈現(xiàn)給大家。告訴我們?nèi)绾巫叱隼Ь晨鞓返厣睢?/p>

本書的主人公若菱深感“活的好累”,她被外面的人和事評判著,同時也評判是對方。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何嘗不是如此。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老人教導若菱:“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xiàn),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nèi)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蔽覀兂3S迷S多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和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chǔ),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chǔ),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jù)我們的經(jīng)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shù)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自然的發(fā)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fā)生。

生活中,我們遇到的許多煩惱,比如討厭某人、懷才不遇、不公平等等,這些看似外界對我們的困擾,實際是對自己的不了解、不認可。種種的痛苦是來自我們對事情的解釋,是我們自己主觀創(chuàng)造出來的,為了尋求內(nèi)心的平衡,為這些事情找到能夠安撫自己的解釋。這些問題和困擾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書中的一個觀點,讓我豁然開朗:我們要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臣服于我們無法改變的結(jié)果。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會把自己當成受害者,按照這樣的思路走下去,抱怨和不滿就會油然而生,懷著這樣的思想去思考問題,自然無法得到正確的結(jié)論,這種受害者的思想讓我們總是尋求別人的理解和認同,陷入痛苦。

其實,外面沒有人,只有自己。我們到底有沒有真心關(guān)注過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一直在拼命地往前沖,根本沒有時間去顧及內(nèi)心的聲音。改變從現(xiàn)在開始、從自己開始,換一個方式對待別人也是換個方式對待自己,寬容他人也是寬容自己,嚴苛別人的同時也為自己戴上了無形的枷鎖,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嘗試放松一些,換個方式想想,在理解別人的同時理解自己,包容和接受那個并不完美的自己。深呼吸——似乎有些釋懷了,有些沉靜了,有些感受到自己的內(nèi)心渴求了……。

給自己一個微笑,期待在未來遇見更好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四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學作品是對外部現(xiàn)實世界的直接或間接的反映。張德芬的這部現(xiàn)代都市版的靈修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堪稱現(xiàn)代都市人的心靈雞湯。作者試圖通過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借助“我”的親身經(jīng)歷與感受,向我們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都市人的復雜與痛苦,并通過邂逅年老智者的引導,逐步自覺踐行身心靈修,最終從日益異化的現(xiàn)實困境中走出,尋到最初的自我,實現(xiàn)自我心靈的拯救,求得內(nèi)心的歸宿。

小說開頭以故事的形式,交代了作者寫作的緣由,間接隱喻了現(xiàn)代人陷入迷惑與痛苦的原因,在思想意識層面上犯了最簡單的錯誤,而且一直沒有被發(fā)現(xiàn)重視和改正,在現(xiàn)實中不斷重復著這樣簡單錯誤的邏輯,被外在的物質(zhì)欲望緊緊鎖住,生活越來越糟糕,內(nèi)心越來越沉重,越發(fā)感覺不到現(xiàn)代社會物質(zhì)極大化帶來的樂趣,卻陷入生活的索然無味和莫名的累,需要進行一次心靈的旅途,尋求一條回家的路,不再被外物所迷惑,在錯誤的方向上尋求人生的出路,迷失在塵途中。

主人翁,李若凌,正是陷入上述可怕的邏輯中而不自知,生活中遭遇各種不如意,最終引發(fā)與老公的爭吵而離家出走,邂逅了一位充滿智慧的慈祥長者,在老人的交往與引導下,深入探討:我是誰?我不是誰?我們到底要什么?等充滿蘇格拉底式的哲學懸思,并通過長者的引導,分析出現(xiàn)代人不快樂的原因:戴著面具生活,迷失了最真的自己,將自己纏裹在層層內(nèi)心城堡里;通過老人的理論結(jié)合現(xiàn)實社會生活,分析得出:世界的本質(zhì)是能量爭奪戰(zhàn),人們根據(jù)吸引力法則來招引人和事物,最終在自我選擇中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世界;并在老人的推薦下,與老人的幾個靈修成功的學生進行深入交流,領(lǐng)悟出潛意識人生模式及其表達。

通過回溯童年的記憶,發(fā)現(xiàn)我們身體的障礙,我們被外界影響的小我所控制或支配,諸如金錢、名利、地位和權(quán)勢等,以及一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心,它們被潛意識控制,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去想去做去爭,做到得到之后又不能真正快樂,即便快樂也是發(fā)自外界的短暫的快樂,一旦外界的源頭消失,自己就會十分痛苦,而身體里面的真我卻不會隨著外界的改變而改變,甚至在我們離開塵世后,這個真我也不會消逝,它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愛,喜悅與和平。

人類是一種復雜的生物,我們擁有著無與倫比的思想,而就是這種思想使得我們變得難以捉摸,甚至連我們自己也無法看清,最終導致有些人窮其一生都無法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找不到自己的方法,找不準自己的定位。這就使我們需要不斷地與潛意識打交道,與它相處,接納它,多留意身體的感知,把潛意識擴大,而且要學會臣服,接納不完美,接納那些已經(jīng)發(fā)生的中立事實,不要抱怨,不要嫌棄自己。通過情緒控制,擺脫生活中負能量的控制;通過重新建立與身體的連結(jié),卸下人生沉重的光環(huán),擺脫負面情緒的支配,送上最美的祝福,就會在低谷里遇到陽光。

主人翁通過對現(xiàn)實的'觀察,對老人理論的檢視,并結(jié)合自己的切身體驗(職場好友的欺騙與老公的背叛),將情緒治療和臣服體驗,進一步檢視自己的思想,進行深入的轉(zhuǎn)念作業(yè),克服思想的癮頭和困擾,經(jīng)過自我認同的解離、身份認同的體驗,最終戰(zhàn)勝勝肽,破解心想事成的密碼,并在結(jié)尾指出在沒有實現(xiàn)真我前要懷揣感恩的心,去擁抱世界,接納不完美。

通過描述主人翁不斷與長者的交流與探討,揭露出現(xiàn)代都市人的內(nèi)心世界與外部世界那種喧囂動蕩充滿欺騙與背叛的生活方式構(gòu)成的巨大反差,它不在生活經(jīng)歷的廣度,而在內(nèi)在體驗思考探索的深度。現(xiàn)代都市人在社會中不斷異化,不斷為生存財富理想而奔波、忙碌。每個人都在忙碌,每個人都在追求,但卻無法在生活中找到歸宿感,身心疲憊,最終可能被社會家庭拋棄,成為異己的存在物,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且不斷地迷失自我,即使在自己最親近的親人中間也找不到同情和關(guān)愛,最終淪為都市繁華背后的心靈流浪漢,難以找到自我內(nèi)在的心靈歸宿。

最后破解這種可悲、可怕的現(xiàn)代都市人境遇的鑰匙,那就是通過身體的連結(jié)、臣服的情緒控制檢視自己的思想,通過身份認同察覺自我,實現(xiàn)真我,追求愛、喜悅與和平。套用書中的一句話結(jié)束此文:“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睕]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終會走到哪里,但總可以確定要去的地方。無論人生處丁—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還是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丁平淡的躊躇關(guān)頭,唯有依靠自己的檢視,自覺踐行身心靈修,保持關(guān)照內(nèi)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態(tài),才能走出自我創(chuàng)造的層層枷鎖,尋求真我的解放與實現(xiàn),求得內(nèi)心的自在與釋然。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五

未放假就接到了新的任務----閱讀《遇見未知的自己》,并寫讀后感。說實話當時是有點抱怨的,放個假還得做作業(yè)。但想想自己除了備課已經(jīng)很久沒好好地看看書了,每次陪女兒到書店,寧愿折返回家上網(wǎng),到點才去接她,都不愿看書,即使留在書店等她也是在把弄手機,就當給自己一個挑戰(zhàn)吧。

讀完全書才發(fā)現(xiàn)原來浮躁的不止我一個。誠然,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工作的、生活的、家庭的,不勝枚舉,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在過分地放大,而忽略了別人的付出,真有點庸人自擾之。我們所背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總是認為自己的`苦惱是旁人或其他什么事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于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身為班主任總希望自己的班級在每一周能獲得勞動紅旗,期末能被評為文明班級?,F(xiàn)在想想只要平時我們的工作做好了,班級有一股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有沒有獲得流動紅旗又有什么所謂呢?所有的榮譽都是過眼浮云,積極工作,享受工作的樂趣比什么都重要。

文中老人最后留給若菱的信也讓我的內(nèi)心泛起陣陣漣漪。 是的,當你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分享就跟感恩一樣,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每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 看 ,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 物 。如果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就會享受到它內(nèi)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自己量身打造的禮物。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你的態(tài)度決定你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拯救我們的老人是我們自己。

感謝這次閱讀,讓我浮躁的心慢慢沉淀下來;感謝這次閱讀,讓我重獲閱讀的快樂。

曾幾何時,我一度因為不如意的生活而陷入痛苦,也經(jīng)常會自暴自棄,抱怨生活對我的不公,抱怨家人對我的不理解。我也曾經(jīng)仰望天空,對著白云大叫,企圖想要減少我對生活的憂傷。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六

上了大學后,很少有機會坐下來靜靜地看書,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細細品味,沁…入心脾。校園里刮起了一陣讀書月的風潮,于是整個校園沉浸在了這片書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讀著這本書,發(fā)現(xiàn)它與我以往接觸的這類型書是那么不同。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要是環(huán)繞了女主人公白領(lǐng)李若菱與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對話,揭示了人身心靈的奧秘。這本書突破了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書籍對這方面心理理論知識的直接論述,采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讀者走進作者論述的觀點里,進而走進了自己內(nèi)心中真實的自己。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老人問李若菱的第一個問題,“我叫李若菱!”“我問的不是這個,名字只是個代號?!薄拔以谝患彝馄笥嬎銠C公司上班,我是負責軟件產(chǎn)品的營銷經(jīng)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誰,如果你換了工作,這個‘你是誰’的內(nèi)容不就要改了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自己是誰?我們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財富、金錢、美色。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以為我們就是財富、金錢、美色。的代表。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東西呢?我們總是習慣地去觀察模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擁有什么。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shù)人尋找的地方,表面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zhì)世界中尋找解答和快樂,結(jié)果都是徒勞無獲的,主要是我們找錯了方向,找錯了位置。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七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有關(guān)身心靈成長的小說。作者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通俗易懂、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它以小說的形式,講述女主人公經(jīng)過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點,從煩惱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樂,并取得生活事業(yè)雙豐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純心理學書籍的深奧枯燥,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煩惱,比如對某人的討厭、對工作的煩惱、對待遇的不滿等等,都是我們自己人為地在放大。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yōu)槭裁床豢鞓??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

我們所背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別人是無法強壓給我們的,因為我們可以不接受??偸钦J為自己的苦惱時因誰或其他什么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于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

我們多少人是因為與別人攀比而疲于奔波,為財富為地位,可一旦擁有了所追求的財富地位卻并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懷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為那不是真正自己內(nèi)心想要的東西,那是外在的東西。就象作者在書中所談到的快樂和喜悅的區(qū)別,快樂是取決于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是由內(nèi)向外的綻放,從你內(nèi)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所以因與別人攀比去追求財富地位過程會帶來快樂,但一旦實現(xiàn)了快樂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擁有財富和地位且明確擁有了財富和地位就會造福社會讓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樣了,那就達到了喜悅的境界。

外在環(huán)境影響著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讓我們?nèi)菀资湔鎸嵉淖晕遥徽J識真我,從自身做起。因為外面沒有別人。這本書讀了之后讓人受益頗深,要試著學會放下,當我們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種結(jié)局,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八

文學作品是對外部現(xiàn)實世界的直接或間接的反映。張德芬的這部現(xiàn)代都市版的靈修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堪稱現(xiàn)代都市人的心靈雞湯。作者試圖通過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借助“我”的親身經(jīng)歷與感受,向我們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都市人的復雜與痛苦,并通過邂逅年老智者的引導,逐步自覺踐行身心靈修,最終從日益異化的現(xiàn)實困境中走出,尋到最初的自我,實現(xiàn)自我心靈的拯救,求得內(nèi)心的歸宿。

小說開頭以故事的形式,交代了作者寫作的緣由,間接隱喻了現(xiàn)代人陷入迷惑與痛苦的原因,在思想意識層面上犯了最簡單的錯誤,而且一直沒有被發(fā)現(xiàn)重視和改正,在現(xiàn)實中不斷重復著這樣簡單錯誤的邏輯,被外在的物質(zhì)欲望緊緊鎖住,生活越來越糟糕,內(nèi)心越來越沉重,越發(fā)感覺不到現(xiàn)代社會物質(zhì)極大化帶來的樂趣,卻陷入生活的索然無味和莫名的累,需要進行一次心靈的旅途,尋求一條回家的路,不再被外物所迷惑,在錯誤的方向上尋求人生的出路,迷失在塵途中。

主人翁,李若凌,正是陷入上述可怕的邏輯中而不自知,生活中遭遇各種不如意,最終引發(fā)與老公的爭吵而離家出走,邂逅了一位充滿智慧的慈祥長者,在老人的交往與引導下,深入探討:我是誰?我不是誰?我們到底要什么?等充滿蘇格拉底式的哲學懸思,并通過長者的引導,分析出現(xiàn)代人不快樂的原因:戴著面具生活,迷失了最真的自己,將自己纏裹在層層內(nèi)心城堡里;通過老人的理論結(jié)合現(xiàn)實社會生活,分析得出:世界的本質(zhì)是能量爭奪戰(zhàn),人們根據(jù)吸引力法則來招引人和事物,最終在自我選擇中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世界;并在老人的推薦下,與老人的幾個靈修成功的學生進行深入交流,領(lǐng)悟出潛意識人生模式及其表達。

通過回溯童年的記憶,發(fā)現(xiàn)我們身體的障礙,我們被外界影響的小我所控制或支配,諸如金錢、名利、地位和權(quán)勢等,以及一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心,它們被潛意識控制,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去想去做去爭,做到得到之后又不能真正快樂,即便快樂也是發(fā)自外界的短暫的快樂,一旦外界的源頭消失,自己就會十分痛苦,而身體里面的真我卻不會隨著外界的改變而改變,甚至在我們離開塵世后,這個真我也不會消逝,它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愛,喜悅與和平。

人類是一種復雜的生物,我們擁有著無與倫比的思想,而就是這種思想使得我們變得難以捉摸,甚至連我們自己也無法看清,最終導致有些人窮其一生都無法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找不到自己的方法,找不準自己的定位。這就使我們需要不斷地與潛意識打交道,與它相處,接納它,多留意身體的感知,把潛意識擴大,而且要學會臣服,接納不完美,接納那些已經(jīng)發(fā)生的中立事實,不要抱怨,不要嫌棄自己。通過情緒控制,擺脫生活中負能量的控制;通過重新建立與身體的連結(jié),卸下人生沉重的光環(huán),擺脫負面情緒的支配,送上最美的祝福,就會在低谷里遇到陽光。

主人翁通過對現(xiàn)實的觀察,對老人理論的檢視,并結(jié)合自己的切身體驗(職場好友的欺騙與老公的背叛),將情緒治療和臣服體驗,進一步檢視自己的思想,進行深入的轉(zhuǎn)念作業(yè),克服思想的癮頭和困擾,經(jīng)過自我認同的解離、身份認同的體驗,最終戰(zhàn)勝勝肽,破解心想事成的密碼,并在結(jié)尾指出在沒有實現(xiàn)真我前要懷揣感恩的心,去擁抱世界,接納不完美。

通過描述主人翁不斷與長者的交流與探討,揭露出現(xiàn)代都市人的內(nèi)心世界與外部世界那種喧囂動蕩充滿欺騙與背叛的生活方式構(gòu)成的巨大反差,它不在生活經(jīng)歷的廣度,而在內(nèi)在體驗思考探索的深度?,F(xiàn)代都市人在社會中不斷異化,不斷為生存財富理想而奔波、忙碌。每個人都在忙碌,每個人都在追求,但卻無法在生活中找到歸宿感,身心疲憊,最終可能被社會家庭拋棄,成為異己的存在物,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且不斷地迷失自我,即使在自己最親近的親人中間也找不到同情和關(guān)愛,最終淪為都市繁華背后的心靈流浪漢,難以找到自我內(nèi)在的心靈歸宿。

最后破解這種可悲、可怕的現(xiàn)代都市人境遇的鑰匙,那就是通過身體的連結(jié)、臣服的情緒控制檢視自己的思想,通過身份認同察覺自我,實現(xiàn)真我,追求愛、喜悅與和平。套用書中的一句話結(jié)束此文:“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睕]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終會走到哪里,但總可以確定要去的地方。無論人生處丁-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還是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丁平淡的躊躇關(guān)頭,唯有依靠自己的檢視,自覺踐行身心靈修,保持關(guān)照內(nèi)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態(tài),才能走出自我創(chuàng)造的層層枷鎖,尋求真我的解放與實現(xiàn),求得內(nèi)心的自在與釋然。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九

全書的開篇是這樣的: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边@個觀點和王明陽的“心外無物”,異曲同工??赡苓@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吧。所有的一切,都是屬于自己的,與他人無關(guān)。我們也都太過在乎外界的看法,對自己形成干擾,而不夠愛自己,不夠在乎內(nèi)在的自己。

對于人而言,最可怕的是念頭,最慶幸的也是念頭。起初覺得這句話會另人幡然醒悟,現(xiàn)在再琢磨這句話,卻又覺得。外面,別人也是有的,自己也是有的。只是如何轉(zhuǎn)念,如何取舍在于自己。每一個行業(yè)都分為三類人:第一類,精益求精,不斷進取,探索,突破,高自律的人,我稱之為領(lǐng)頭人或者頂端優(yōu)秀人才。第二類:按部就班,能出色完成工作,能貢獻力量,但不會為了理想粉身的人,不斷探索與追求。第三類:得過且過。高段位的自律,交友,理想追求,思維方式會讓人看到高段位的人生。當我不斷的提高,而身邊的朋友不斷的思維固化,不去追求的時候,我知道我們已經(jīng)不再同一個跑道了。

其實我每次感覺自己孤立無援,被拋棄的時候,都會想有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可以為我指點迷津,雖然這樣的想法很不切實際但是人都是需要有追求和信仰的,你信則有不信則無。心里想得往往會成為現(xiàn)實,能夠坦然的面對自己內(nèi)心深處不堪的一面,也是一種成長,畢竟人都不是完美的,陽光和陰暗都是我們內(nèi)心的一部分,面對才會釋然。突然想到“皮囊”。

從小到大我們的樣子一直都是在改變,近的來說我們的樣子可能幾天就可以發(fā)生改變,特別是我們的樣子存在各種鏡頭里,圖片里,怎么這么不靠譜。有時候我常常迷失,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要相信就像健身一樣,身體會逐漸完美健康。無所謂,再換一副好皮囊。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可以口述的道理并不是永恒的真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道理是無法用語言表達清楚的。就好比說,從來沒有吃過冰淇凌的人,你對他再怎么樣描述冰淇凌的滋味都沒有用,是不是?當他親自嘗了一口,那么所有的語言都是多余的了。所以說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身體力行,用心去體會!這樣才會有所感悟,有所收獲!這個方法可以用在教育孩子上面,老人們總覺得小孩不該碰這個不該碰那個,其實碰一碰也是有好處的,吃虧了才能長記性。

緣木求魚,是要不得的理想人生!紛擾的世界,走出自己的人生并不容易!對錯與否,僅在一念之間。刻舟求劍固不可取,順藤摸瓜終究是好。尋州作劍,螢歌流火。當下仍在。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十

如果要給這本書定義性質(zhì)的話,我覺得這是一本關(guān)于都市身、心、靈修行的書,并且它提供了如何解除這些固定人生模式的實際有效的方法,幫助我們解脫身體、情緒和思想的桎梏。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這里包括金錢、名利、地位、權(quán)勢、輿論,以及一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這些都是小我的表現(xiàn),小我會被身體里的潛意識所控制,也就是說時候有些事情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想、去爭。而做到了也未必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即使是快樂,也是來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讓你感覺快樂的源頭不在了,自己會很痛苦的。而身體里的那個真我呢?那個真我不會隨著一切的改變而改變,甚至于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真我也不會消失!也會永遠駐留不變,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沒有吧!

無數(shù)的時光帶著我們的青春容顏從手指間流逝,彷徨、感傷、哀怨、悵惘……不經(jīng)意之間也有無數(shù)的快樂與喜悅。從曾經(jīng)的偏僻小鎮(zhèn)到大都市的喧囂繁華,改變的其實只是外部環(huán)境,我們?nèi)匀粨碛袑儆谧约旱男撵`凈土。在品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刻了解到,書中所講解我們?nèi)祟愐簧非蟮臇|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為什么我們這么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guān)系?這什么我們會遠離真我呢?光是角色扮演就能遮擋我們原來的面目嗎?其實書中就是用五個同心圓來解釋的,在最中間的圓里寫上真我,愛,喜悅,和平!然后在最外面的一個圓上寫著角分扮演,身份認認同,里面第二個寫著思想,第三個寫著情緒,第四個寫著身體!上面還寫到身份認同——覺察!思想——檢視,情緒——臣服,身體——聯(lián)結(jié)。什么是身份認同————覺察呢?我自己以為書中說的就是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xiàn)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思想———檢視!也就是說當你對什么事情產(chǎn)生思想的時候,不要就想著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慮,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jié)果。情緒———臣服,也就是說當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不管有多么的讓人難以接受,發(fā)生了就是發(fā)生了,無法改變的,所以要學會臣服,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接受!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一種結(jié)局!身體———聯(lián)結(jié),我們要學著和自己的身體聯(lián)結(jié),當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和身體聯(lián)結(jié)了,那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這幾點了,也許會活出真我吧!

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其實,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的影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nèi)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nèi)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nèi)在層面做一個調(diào)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記住,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恨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nèi)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只想說一句,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在沒讀這本書以前,我總是覺得自己的心態(tài)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tài)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于以發(fā)生的事情不會學著接受,更別得什么與身體聯(lián)結(jié)了!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唯此才能讓一切真相才能自動還原。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一

看過之后,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它在不知不覺之中,慢慢凈化你的心靈。在自序中,作者以一則故事開始:“有個男子一天下班的時候,經(jīng)過一條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僅有的路燈下找東西。她非?;艔?,著急地在找,讓這個男子不禁停下腳步,想助她一臂之力?!薄罢垎柲阍谡沂裁??”男子問?!拔业能囪€匙,沒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慮地說?!澳愦蟾旁谀膫€位置,怎么掉的?”女子指向另一個暗處,說:“在那兒掏錢包出來的時候掉的。”男子詫異道:“那你怎么不在那里找?”女子理直氣壯地回答:“那里沒有燈呀,怎么找得到?!边@是一個看起來很可笑的故事,但它卻很好的讓我們來思索:其實我們在尋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樂時,常常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錯了方向。因為我們尋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的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zhì)世界中尋求解答和快樂,結(jié)果卻都是徒勞無功。原因就是:我們找錯了地方!

書中告訴我們要覺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現(xiàn)實中的一切干擾了自己;當你對什么事情產(chǎn)生思想的時候,不要就想著負面的,那樣會干擾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慮,也許會得到另外一種結(jié)果;當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不管有多么的讓人難以接受,發(fā)生了就是發(fā)生了,無法改變的,所以要學會臣服,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不是一種屈服,而是要學會接受!

最喜歡的一段話:記得,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nèi)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所以,雖然現(xiàn)在我們正在低谷,請你開始感恩,因為我們已經(jīng)開始拆開那個禮物了,請讓我們繼續(xù)勇敢的,樂觀的去面對,我們會看到那個不一樣的驚喜!

這本書,給我?guī)淼氖且恍ι瑢ι畹恼J識,以及做人的態(tài)度與原則,讓我學會了更寬容,更包容,讓我學會了時時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與情緒。讓我在心靈成長的路上又有了新的進步,讓我開始真正的關(guān)心自己,并且學會如何真正的關(guān)心自己。讓自己的心慢慢平和,沉淀下來,去慢慢體會喜悅,和平。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二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網(wǎng)上,勵志的書看過不少,靈修的書卻從沒有涉及過,總覺得所謂靈修總有些玄學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本書的作者張德芬的介紹,從一個光鮮亮麗的新聞主播到一位為追求自我真相不辭艱辛跋山涉水的心靈修行者的蛻變,讓我對所謂“靈修”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從關(guān)注這個人,進而關(guān)注她的其他作品來。而關(guān)于張德芬的作品,首推的應當就是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據(jù)說這是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她用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把多年來靈修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是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記得老人的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xiàn),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nèi)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chǔ),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chǔ),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jù)我們的經(jīng)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shù)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發(fā)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使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者那樣的發(fā)生,就像書中所說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而結(jié)果。

書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睕]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終會走到哪里,但是總可以確定想去的方向,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身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于平淡的躊躇關(guān)頭,面臨著其中許許多多的喜怒哀樂,唯有保持關(guān)照內(nèi)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態(tài),一切才會走向完美。

這本書里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問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從,不如拿起《遇見未知的自己》,它將成為你的一份人生地圖。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三

參加本次骨干班主任培訓,收到了一份很好的禮物——讀一本好書《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一本身心靈小說,用通俗易懂、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認真的拜讀過了,真的值得推薦給我身邊的人。

《遇見未知的自己》讓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所謂的三件事,不只是單純的三件事,而是看問題的三種視角。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guī)律,不與之抗衡,內(nèi)心平和,要淡然悅納。他人的事,不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覺察自己的心聲,修心養(yǎng)性,尋找內(nèi)在的真我。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實則是大愛無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語言、行動、習慣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會給別人添麻煩,就是愛別人,更是愛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別人的事。

《遇見未知的自己》還揭示了一個不變的真理,那就是要學會“臣服”?!皭圻^、通過、哭過之后——是臣服的體驗”發(fā)生了就是發(fā)生了,就像時光無法倒流一樣,所以要學會臣服。但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而是要學會接受!因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會持續(xù),當你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會是另一種結(jié)局。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或者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卻永遠是在當下的,所以我們要活在當下,學會傾聽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和身體聯(lián)結(jié),那將會是一種難以想象的力量!

張德芬說:“先要為發(fā)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說將錯歸到自己身上,而是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nèi)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弊屛覀冺槒纳囊?guī)律,在閱歷中不斷成長,汲取心靈內(nèi)在的力量,活出一個身心靈合一的真我! 寫的這些,其實只是書中內(nèi)涵的冰山一角。一開始,以為它只是空講道理的勵志書,然而翻開書,卻是一個充滿驚喜的精彩世界。它解開了我的很多困惑,讓我相信,與它的相遇,實在是一種美好的緣分。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十四

假期伊始,把自己的心靈降低一些欲望,來尋找自己的一片自由天地。讀起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電子版的書讓我迫不及待讀完后,眼很累,心很靜,身很輕。

人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許多煩惱,比如對某人的討厭、對工作的煩惱、對待遇的不滿等等,都是我們自己人為地在放大。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yōu)槭裁床豢鞓?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

我們所背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別人是無法強壓給我們的,因為我們可以不接受。總是認為自己的苦惱時因誰或其他什么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于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

我們多少人是因為與別人攀比而疲于奔波,為財富為地位,可一旦擁有了所追求的財富地位卻并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懷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為那不是真正自己內(nèi)心想要的東西,那是外在的東西。就象作者在書中所談到的快樂和喜悅的區(qū)別,快樂是取決于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是由內(nèi)向外的綻放,從你內(nèi)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所以因與別人攀比去追求財富地位過程會帶來快樂,但一旦實現(xiàn)了快樂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擁有財富和地位且明確擁有了財富和地位就會造福社會讓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樣了,那就達到了喜悅的境界。

外在環(huán)境影響著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讓我們?nèi)菀资湔鎸嵉淖晕?認識真我,從自身做起。因為外面沒有別人。這本書讀了之后讓人受益頗深,要試著學會放下,當我們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種結(jié)局,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到情緒。

遇見未知的的自己讀后感篇十五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是一本關(guān)于都市身,心,靈修行的書。它告訴了我們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謂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響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說金錢,名利,地位,權(quán)勢,以及一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包括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虛榮。

“我們在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我也曾思考過這樣類似的問題。追求權(quán)利?財富?健康?正如書中老人所說:我們?nèi)祟愃非蟮臇|西,也不過是——愛、喜悅、和平。最終目的還是在追求喜悅與內(nèi)心的和平。從書中我懂得快樂與喜悅是多么的不同??鞓肥侨Q于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則不同,它是由內(nèi)向外的綻放,從你內(nèi)心深處油然而生,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這一句讓我印象深刻?!坝H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彼晕覀儽仨殨r常檢視自己的思想,挑戰(zhàn)自己的信念。當我們不得不面對各種不好的事情時,產(chǎn)生的所有負面思想都只能讓我們自己更狼狽而已。我們得想想,當我們將手指著別人批評的時候,又有幾根手指對著我們自己呢?老人教導我們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學會臣服,因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勞無功的。而臣服往往會給你帶來不可預見的好處,當你接納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機出現(xiàn),你才發(fā)現(xiàn)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guān)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境?!八?,破譯情緒障礙最重要的是臣服”。

“每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nèi)在蘊含著的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蔽覀儜搶W會把那些已經(jīng)或即將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各種好的或不好的事件都當成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用心去體會、享受并臣服。時間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結(jié)果。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在追求外在的、物質(zhì)的東西,以尋求滿足?!拔覀儸F(xiàn)在就像一群穴居人,在洞穴之中,為了搶奪火把而拼得你死我活,卻不知道,只要走出洞外,我們就會有取之不盡的太陽能!”我們都未學會放下,做不到老人那般超然物外。但是,我們可以試著看淡一切、學會臣服、活在當下!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612608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