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zhì)朱德的扁擔的教案(模板2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1 11:21:32
優(yōu)質(zhì)朱德的扁擔的教案(模板23篇)
時間:2023-11-01 11:21:32     小編:琴心月

在制定教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那么我們該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我們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確立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其次,針對教學內(nèi)容,我們要進行科學的選擇和安排,確保內(nèi)容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此外,在選擇教學方法上,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學習動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通過閱讀這些教案范例,我們可以了解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一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指導書寫。

指導書寫。

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總結填空:

這個有故事主要講了()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的高尚品質(zhì),表達了大家對朱德同志()。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

岡:共四筆,同字框加撇.點。

必:共五筆,心加撇。

守:共六筆,上下結構,寶蓋頭加寸。

2.其他要描紅的生字。

勸:共四筆。左右結構,左邊“又”中的撇變成點。

記:共五筆。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右邊不能寫成“已”。

朱:共六筆。第五筆的撇和第六筆的捺要寫得舒展。

產(chǎn):共六筆。第六筆是豎撇。

志:共七筆。上下結構,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1.描紅練習。

2.擴詞練習。

板書:

戰(zhàn)士們勸藏。

越敬。

發(fā)愛。

朱德趕做寫上“朱德記”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指導書寫。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書寫。

教學過程:

一、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總結填空:

這個有故事主要講了()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的高尚品質(zhì),表達了大家對朱德同志()。

二、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

岡:共四筆,同字框加撇.點。

必:共五筆,心加撇。

守:共六筆,上下結構,寶蓋頭加寸。

2.其他要描紅的生字。

勸:共四筆。左右結構,左邊“又”中的撇變成點。

記:共五筆。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右邊不能寫成“已”。

朱:共六筆。第五筆的撇和第六筆的捺要寫得舒展。

產(chǎn):共六筆。第六筆是豎撇。

并:共六筆。上下結構,第二筆是短撇,下面是“開”。攻:共七。左右結構,第三筆是提。

志:共七筆。上下結構,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三、課堂作業(yè)。

1.描紅練習。

2.擴詞練習。

板書:

戰(zhàn)士們勸藏。

越敬。

發(fā)愛。

朱德趕做寫上“朱德記”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三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墻. (這是扁擔)出示投影?,F(xiàn)在我國的農(nóng)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fā)達的舊中國,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二、揭題:

朱德的扁擔 板書 生齊讀課題。

三、備學:

1.我能有感情地流利地表演讀課文。

2.我會認知生字詞。

朱德 扁擔 擔子 隊伍 部隊 抽出 抽查 茅坪 山高路陡 敬愛 尊敬

會師 研究 心疼 不料 料事如神

3.我會寫生字,還會組詞。

朱 扁 擔 隊 伍 敵 抽 敬

朱( )( )扁( )( )擔( )( )隊( )( )伍( )( )敵( )( )抽( )( )敬( )

4.內(nèi)容問題:

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擔寫上“朱德記”?

四、填寫備學評價表。

一、復習導入:

聽寫生字,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二、出示內(nèi)容問題:

為什么朱德又找出一根扁擔寫上“朱德記”?

三、交流:

教師:指名一名同學讀課文,大家?guī)е鴨栴}仔細聽朗讀,認真思考:別人為什么藏朱德的扁擔?從文中哪里看出的?指導朗讀。

生:我是從二三自然段中一些句子中看出的,認真讀相應的句子。

教師作相應的句子的朗讀指導:將山路的難走體會出,將條件的艱苦體會出。將朱德的.辛苦體會出。

生:認真朗讀。

生:他是一個能和群眾同甘苦,他不把自己放在特殊的位子上的一個人。

四、提升:

當你是一個班干部時,在班里你該怎么做?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人民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培養(yǎng)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人民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培養(yǎng)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同志 生產(chǎn) 紅軍 會師 井岡山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3)簡介背景: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隊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4)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

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從井岡山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2)先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口頭填空,然后再回答心上問題。

( ),所以常常 要派人到茅坪,路很遠,有( ),( ),非常難走。

(3)引讀:可是----,提問:從“爭”字可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導朗讀,讀出條件的艱苦,大家的熱情。

過渡:那朱德是怎么做的呢?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2)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道去挑糧。

說說你準備怎樣讀好這一句。

指導突出“也”和“一道”。

(3)朱德爺爺是臬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自由說,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

(4)出示: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

(5)此時此景,戰(zhàn)士們看到又會有何感想呢/

出示:戰(zhàn)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心,還要翻山越嶺,累壞了怎么辦?

想想大家會怎么勸他,朱德同志又會怎么說。

指導讀出戰(zhàn)士們對朱德的關心之情。

勸不管用,有個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戰(zhàn)士們這時心里又會怎么想?

可他們哪里想到,讀讀:不料----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

朱德為什么 要連夜趕做呢?又為什么 要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朱德拿著自己做的帶有記號的扁擔心里會怎么想?

引讀:大家見了----

是啊,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xié)力,粉碎敵人圍剿。

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三、課堂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五

1、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大致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了解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床仄鸨鈸笥植徊乇鈸?

生字卡片。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掌握生字新詞。

正確書寫生字。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教學掛圖。

(1)了解什么是扁擔,扁擔的用途,擔東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3、同桌互讀。

4、開火車讀。

5、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指名復述課文的內(nèi)容。

3、了解課文詞語的意思。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組詞。

3、識記生字。

4、師范寫,生書寫。

5、講評。

四、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各一行。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六

師: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刂斓峦镜谋鈸空埻瑢W們仔細閱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畫一畫。(之后交流)

生:(齊)因為心疼他

師:為什么心疼?

生1:因為“他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課文原話),所以讓人心疼。

生2:他一個晚上都沒有睡覺在研究怎樣和敵人打仗。

師:只有一個晚上是這樣嗎?

生:(齊)不是,是很多個晚上(是整夜整夜)。

生3;他還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著滿滿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彼嘈量喟?/p>

師:是阿,白天他和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晚上還要研究作戰(zhàn)方案,多么辛苦??!真讓人心疼。(做出心疼狀)

生4:挑糧時他的草鞋都磨破了。

生5:他的腳都磨出血泡了。

師:看了真讓人心疼。

生6:爬山時身上,腿上都刮破了。

師;心疼啊。(雙手緊握捂住心窩,表情凝重)

生7:太陽曬得他的臉都黑了。

生8:他累得人都瘦了,臉也黃了。

師:的確讓人心疼??!

生9:他的眼窩也深深地陷下去了。(邊說邊用手在眼睛上比劃)

師:因為心疼,戰(zhàn)士們藏起了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生1: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

生2:他還讓人在扁擔上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字,大家見了,不好意思再藏了。

師:哦,藏了一根,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再藏一根(生齊:他還會再找一根……)

生3;我知道了,那是在給朱德同志加活而不是減活。

師:為什么這么說?

師;你的心真細,戰(zhàn)士們肯定也是這樣想。

生4;藏了扁擔,朱德更辛苦了。因為他白天要挑糧,晚上還要整夜整夜研究,沒有了扁擔他還要跑更遠的路去找,或者鋸木頭做,這樣他不就更累了嗎。

師:好一個“辛苦”呀!正是怕朱德同志受更多累,更辛苦,戰(zhàn)士們心疼呀,所以才不藏了。

小結:戰(zhàn)士們藏扁擔是因為心疼朱德,不藏扁擔更是因為(生齊:心疼他!)

1、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對“心疼"一詞所包含內(nèi)容的感悟竟然這樣豐富多彩,這樣的具有立體感,無疑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中生活化經(jīng)驗在孩子大腦中的積淀,有對日常生活直觀形象的觀察到運用抽象思維詞語的概括描述,說明生活與語文的'緊密聯(lián)系,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經(jīng)常引導孩子善于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2、低年級學生易受教師影響,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運用自身的情感,情緒來感染和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文本所敘述的事情當中去,體驗角色的情感。教師和學生的情感這兩項隱性的課程資源如果挖掘運用的好,不僅課堂氣氛得以調(diào)動,而且還會激活學生的思維,他們的思想就會豐富起來。

3、課堂上學生的思維這樣活躍,體驗這樣豐富,得益于課外閱讀的積累。低年級的學生生活經(jīng)驗很少,如何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豐富經(jīng)驗,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從學生入校就開始培養(yǎng)他們的課外閱讀習慣,進行大量的閱讀,在閱讀中積累詞匯、積累語段、積累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積極地運用,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4、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對文本進行細讀,在細讀中抓住文眼(即:關鍵詞或句)引領學生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更要善于傾聽,在傾聽中抓住學生思維閃光處進行引導,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其思想并積極交流的舞臺,在不斷的思維碰撞中獲得師生的共同成長。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七

1、學會10個字,會認雙橫線中的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課文,體會到朱德軍長在“挑糧”運動中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1、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10個字,會認雙橫線中的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培養(yǎng)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識字寫字;學習第1自然段。

1、介紹課前收集的關于朱德的資料,師補充。

2、板書課題。認識“朱、扁、擔”三個生字。

3、全班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1、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給不會讀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讀課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認讀課后生字,檢查字音是否讀準。

3、全班認讀生字。

4、指名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5、相機學習第1自然段。

1、出示生字寶寶,認讀生字。

2、說說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寫后面的生字。

2、學習課文,體會到朱德軍長在“挑糧”運動中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1、復習生字。

2、(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勢險要。191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習第2—第4自然段:

1、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板書:挑糧上山)。

2、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自由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板書:嚴密封鎖,糧食奇缺)。

3、說得對。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ǔ鍪就队?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走起路來穩(wěn)健利落,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遠?!?/p>

師: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強調(diào)“滿滿的”。)。

師:誰想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師:誰能給他一個評價?(指名評)這個同學哪兒讀得好,可以表揚一下他。

4、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zhàn)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他們希望朱不要過度疲勞……)。

5、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師:現(xiàn)在,你能用讀表現(xiàn)出來嗎?(指導學生讀出心疼、關心的語氣)。

師:男女生比賽,比一比誰更關心朱德爺爺,更著急地把他的扁擔藏起來?

6、真是“藏中見真情”哪!戰(zhàn)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xiàn)?(沒有)。

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仍然)。

師:朱德做扁擔的行為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是的,朱德愿意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幾分干勁)。

師:是啊,朱德爺爺?shù)囊粋€“做”,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這種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

(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xié)力,粉碎敵人圍剿。

7、讓我們再次朗讀第2一第4自然段,感受朱德爺爺?shù)囊陨碜鲃t、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1、小朋友們,你們看朱德爺爺用扁擔送給咱們4個字。(出示“任、切、材、防”)。

2、請你們來觀察一下,怎么記住“切”這個字?哪位小書法家愿意講給我們聽—下?

3、教師范寫,學生練習。

4、仔細觀察一下,這4個字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5、學生說,教師評。

6、學生練寫。

小朋友們在課后還可以找一些革命先輩的故事來讀一讀,增長自己的知識。

板書設計:略。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朱、攻、守”等于1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悟革命領袖不畏艱險、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識字、朗讀課文。

2、難點: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朱德同志像、扁擔圖片或?qū)嵨铩⒍嗝襟w課件。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談話。《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對關懷人民的革命領袖毛主席產(chǎn)生了敬愛之情,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老一輩領導人。

2、課件或圖片出示朱德像。認識“朱德”這兩個字。你們知識他是誰嗎?

3、這篇課文講的是關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書:朱德的扁擔,請你們讀一下課題。

4、課件或圖片出示扁擔圖,也可出示實物。認識“扁擔”這兩個字。這就是扁擔,誰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扁擔”這兩個字怎么記。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

要求:

(1)圈出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準字音。

(2)標出自然段序號。

(3)遇到不懂的詞句和問題作記號。

2、小組學生互讀、互查、互教生字讀音,互相解疑。教師巡視,了解生字認讀情況。

3、集體認讀生字詞。

朱(朱德)(朱紅)德(德行)(品德)

扁(扁擔)(壓扁)擔(擔子)(扁擔)

志(志氣)(志向)伍(隊伍)(行伍)

敵(敵人)(敵軍)抽(抽到)(抽簽)

陡(陡坡)(陡峭)難(困難)(難辦)

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勢欺人)

疼(心疼)(疼痛)根(樹根)(根本)

料(意料)(預料)敬(尊敬)(敬愛)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手勢告訴老師,這課有幾個自然段。

3、先評讀,再說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學生質(zhì)疑,教師梳理學生的問題。

(1)什么是“斗笠”?

(2)“會師”“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不藏了?

5、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實物、圖片、插圖解決以下問題:

(2)引導學生帶著質(zhì)疑3讀課文,找有關的句子,初步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讓學生帶著質(zhì)疑3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讓學生讀有關的句子,說說戰(zhàn)士藏扁擔和后來又不藏的原因。

(因為戰(zhàn)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擔。后來大家敬愛他,不再藏他的扁擔。)

板書:心疼敬愛(四)研讀、感悟、理解戰(zhàn)士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讓戰(zhàn)士心疼,找出相關的詞句。

2、小組交流。結合自己找的詞句,談看法,互相補充。

3、集體交流。學生先讀找出相應的句子,然后抓住重點詞,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談看法,教師相機指導。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隨學生發(fā)言投影以下句子,隨機在重點詞下面點點。

(1)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從“不遠”這個詞看出敵人離井岡山很近,是要進犯井岡山。朱德到山下挑糧會遇到危險。

(2)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想想“五六十里”是多遠,要走多長時間。(天不亮出發(fā),開黑才能回來。)

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覺?(難爬、累、喘不過來氣。)

想想朱德還要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這樣難走的路就更難更累了。

指導朗讀:評讀、賽讀。

誰能把挑著糧爬這樣的山,來回走五六十里那種艱難的感覺讀出來。

(3)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朱德穿著草鞋,肩上擔的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那么難走那么長的山路,實在讓人心疼。

朱德白天挑糧,晚上還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個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讓學生進入角色。

如果你是紅軍戰(zhàn)士,你會對朱德同志說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自由練讀,小組交流讀、個人展示讀。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九

學習課文。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聽寫詞語。

2、集體訂正。

1、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這一段共有幾句話?講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齊讀。

2、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后會浮現(xiàn)什么情景?請仔細觀察文中插圖,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師生評議。

(3)指導朗讀,注意讀出艱難,辛苦的心情。

3、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1、2句,邊讀邊感悟。

(2)齊讀。

(3)自由讀第3、4、5句話,邊讀邊悟。

(4)說說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擔,后來又不藏了?

(5)指導朗讀。

(6)全班齊讀。

1、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

1、書寫生字。

2、朗讀課文。

會師挑糧藏敬重。

山下不藏。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十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正確書寫“朱志岡守攻”五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寫字。

對策:隨課文識字,寓識于讀。加強寫字指導,確保寫字時間。

難點:讀通課文。

對策:借助漢語拼音,自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一、談話導入。

1、出示掛圖師介紹朱德。

3、指導學習生字:朱(認讀字音,識記字形。)。

4齊讀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悟。

1、大家借助拼音自由、輕聲地讀課文,可以反復地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要讀準生字,在課文中畫出這些生字。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拼讀生字。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3、檢查自讀效果: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個別學生讀,開火車讀。相機指導讀準字音。

2)、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讀,個別讀,齊讀。

(3)、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

(4)、讀準了生字,就能更好地讀通課文,大家把課文再讀一遍。

(5)、相機正音,范讀或領讀難讀的句子。

4、我們舉行一次朗讀比賽,每組推選5名代表開火車讀課文,看哪一組開得穩(wěn)?為了賽出好成績,我們先練練。

5、開火車分自然段讀課文,練讀難讀的句子。自由練讀課文。

6、比賽讀,評議。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對照筆順練習書空。

2、你記住了哪些字?怎么記的?

相機引導,肯定好的方法。

3、你覺得哪些字容易寫?哪些字難寫?

4、師范寫。

5、學生描紅、臨寫。

6、展示個別作業(yè),點評。

第2教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以及背誦課文的第二小結。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感受朱德的品德。

3繼續(xù)學寫剩余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正確美觀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物精神。

對策:緊扣文中的重點詞句,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課件。

一、檢查復習詞語。

形式:抽讀。

二、精讀課文。

(一)精讀第一小節(jié)。

采取師引讀。

(二)精讀第二小節(jié)。

1、自由讀課文,紅軍為什么要上山挑糧食?

2、學生交流。

1、指導讀第一句,重點指導讀好“堅守”“很必須”來體會!

2、重點讀第三句你讀懂了什么?

3、相機看圖理解山高路陡。

4、指導讀好第二節(jié)。

(三)精讀第三小節(jié)。

(1)師出示圖,學生觀察圖上的朱德,重點引導觀察他的穿著。

(2)讀讀書上描寫他外貌的句子。

(3)指導朗讀三、四句重點抓住一個“勸”

(4)再讀讀前面的內(nèi)容來體會戰(zhàn)士們?yōu)槭裁磳χ斓略桨l(fā)敬愛。

(5)有感情地朗讀該節(jié)。

5、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學寫剩余生字。

1、認讀生字,交流識記方法。

2、指導書寫。

3、學生描紅,臨寫。

第3教時。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有關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復習鞏固。

難點:正確完成相關鞏固練習。

對策:討論交流,教師適當引導。

教學準備?小黑板。

一、復習生字。

進行去拼音打亂順序隨意抽讀。

二、默寫詞語。

同志?生產(chǎn)?紅軍?會師?山岡?一塊必須?攻守勸說。

三、鞏固練習。

比一比,再組詞。

剛(????????)?????功(????????)。

岡(????????)?????攻(????????)。

手(????????)?????工(????????)。

守(????????)?????宮(????????)。

四、抄寫詞語。

1學生完成《習字冊》上的詞語。(描紅、臨寫)。

2師巡視指導。??把詞語也要讀一讀。

通過上完這篇課文,我有以下感受:

一、學語文,要扎扎實實。

語文就是語文,不能承載太多的東西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自己,讓學生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上都能學到一點就夠了。教學是,我先從整體入手,通過初讀感知文意,通過在讀感知人物特點;然后從細節(jié)入手,通過課文的重點詞句品析,逐步走進人物內(nèi)心,感受人格魅力。

新課標非常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提倡在生活中學語文、活用語文。上課是,我努力尋找文本與生活的結合點,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讀、寫的訓練,達到內(nèi)化語言、學以致用。

二、學語文,要輕輕松松。

在開課設計時,我以扁擔挑籮筐的形式出示課文內(nèi)容,形式的簡單轉(zhuǎn)換傳遞的是新奇,換來的是學生高漲的參與熱情。整堂課沒有了學習歷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學生們都充滿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進入課文的中心內(nèi)容。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十一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指導書寫。

指導書寫。

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總結填空:

這個有故事主要講了( )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 )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 )的高尚品質(zhì),表達了大家對朱德同志( )。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

岡:共四筆,同字框加撇.點。

必:共五筆,心加撇。

守:共六筆,上下結構,寶蓋頭加寸。

2.其他要描紅的生字。

勸:共四筆。左右結構,左邊“又”中的撇變成點。

記:共五筆。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右邊不能寫成“已”。

朱:共六筆。第五筆的撇和第六筆的捺要寫得舒展。

產(chǎn):共六筆。第六筆是豎撇。

志:共七筆。上下結構,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1.描紅練習。

2.擴詞練習。

板書:

13.朱德的扁擔

戰(zhàn)士們 勸 藏

越 敬

發(fā) 愛

朱德 趕做 寫上“朱德記”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十二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fā)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朱德的扁擔評課稿,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單元設計了《要好好學字》、《朱德的扁擔》、《梅蘭芳學藝》、《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體課文。《要好好學字》講的是在革命根據(jù)地延安,毛主席教育兩位小八路要好好學寫字的事;《朱德的扁擔》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表現(xiàn)了革命領袖以身作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也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梅蘭芳學藝》講的是梅蘭芳小時侯拜師學藝,經(jīng)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心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跡;《孔繁森》講述了孔繁森收養(yǎng)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yǎng)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事跡,贊頌了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zhì)?!毒毩暳穱@本單元內(nèi)容,設計了對字詞句的拓展練習與鞏固和口語交際訓練。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jù)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xiàn)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同時表現(xiàn)出廣大戰(zhàn)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边@句話寫出了戰(zhàn)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翱墒恰背薪訌木畬降矫┢喝ヌ艏Z路程長路難走的困難,是說雖然種種困難,但是戰(zhàn)士們都爭著去挑?!盃帯弊直憩F(xiàn)了戰(zhàn)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課文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擔”,與題目呼應,既點明了課題,又深化了內(nèi)涵。

正確認讀只認不寫的字,讀準字音,理解字義,組詞、擴詞,正確、規(guī)范的書寫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能聯(lián)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確讀出長句子中的停頓;通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意思。

教學重、難點:讀準生字的字音,能規(guī)范的書寫生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受到教育。

想必大家都知道,紅軍的勝利靠的是人和。如果說,紅軍在戰(zhàn)斗中人人都想著為共產(chǎn)黨出一份力的話,那么在抗戰(zhàn)生活中,他們也是處處為大眾著想的?!吨斓碌谋鈸肪褪且粋€很好的例子。

井岡山“人口不滿兩千,產(chǎn)谷不到萬擔”,糧很少,僅夠群眾自用,部隊要吃糧、儲糧,都得去山下挑。因此,紅軍戰(zhàn)士在井岡山斗爭的那些日子里,“挑谷上坳”便成了部隊的一項經(jīng)常工作。

從井岡山到山下的寧岡茅坪,上下足有五六十里,山又高,路又陡,實在難走。尤其是從桃寮到黃洋界那一段路,就是空著手走,也累得夠嗆,肩上挑著擔子,那就更吃力了。因此,每次運糧,總是起早趕路,摸黑回山。當時,朱軍長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但他總是跟大家一同去運糧,而且每次都是挑得滿滿的。大家看到朱軍長晚上要計劃作戰(zhàn)的大事,白天還要參加勞動,生怕累壞了他,便勸他不要挑糧,可是朱軍長卻風趣地說:“吃飯有我的份,挑糧也有我的份!光吃飯不挑糧,那不成了剝削階級了嗎?”

怎么辦呢?有位紅軍想了一條“妙計”。有一天,隊伍又要到茅坪去挑糧。天沒亮,大家都起床了。吃過飯,有的挑著籮筐,有的背著麻包,有的提著布袋,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朱軍長也準備動身,便去拿放在墻角里的扁擔。奇怪?扁擔突然失蹤了,怎么也找不到。

朱軍長的扁擔哪去了呢?原來是紅軍戰(zhàn)士們?yōu)榱俗屩燔婇L在家里多休息一會,故意把扁擔藏了起來。誰知大家剛走上黃洋界,朱軍長又挑著籮筐,滿頭大汗地趕上來了。等他坐下來休息時,人們才發(fā)現(xiàn)朱軍長削了一根新扁擔。過幾天扁擔又不見了,朱軍長又削了一根新扁擔。而且,在扁擔的正中,寫上了“朱德的扁擔”五個大字。

從此,朱軍長的扁擔再沒有人“偷”了。

朱軍長與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則的模范行動深深地教育了大家。不久,有位紅軍戰(zhàn)士還編了首歌謠:“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合力,粉碎敵人圍剿”。每當挑糧爬山累了的時候,紅軍戰(zhàn)士就用這首歌謠互相鼓勵。朱德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則的模范行動,更激勵了紅軍戰(zhàn)士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戰(zhàn)勝敵人的信心。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十三

《朱德的扁擔》講的是在1928年,紅軍初建時期,在國民黨竭力“圍剿”的特定環(huán)境下,廣大紅軍戰(zhàn)士在毛澤東、朱德的領導下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粉碎敵人的陰謀而到茅坪去挑糧食的故事。全文沒有一句對話,但卻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的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場面。課文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則、吃苦在前的紅軍指揮官的形象,而且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表現(xiàn)出革命戰(zhàn)士對朱德的敬愛之情。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的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培養(yǎng)尊敬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1、知道挑糧食路途遙遠、山高路陡,體會挑糧的艱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學的重點。要從中體會朱德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和戰(zhàn)士對朱德的敬愛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的扁擔”。

一、想象拓展,發(fā)展學生認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眴l(fā)學生借助教材展開想象,并通過換位思考,體驗人物內(nèi)心,從吸收至傾吐,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認識,指導他們的生活。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自己的身邊去發(fā)現(xiàn),去對比,加強對當時革命狀況的了解,從而引發(fā)對革命事業(yè)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境,把學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學生把自己當作是故事中的一員來參與,參與其中的艱辛,參與其中的心理過程,這樣不但有助于教學的開展,而且也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的感同身受,激發(fā)學生對革命領導人的尊敬與熱愛。

二、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nèi)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zhàn)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另一個重點就是“扁擔”,始終抓住“扁擔”,從戰(zhàn)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層層遞進,把難點一步步的剝離,突破。

第二自然段的重點、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挑糧食路途艱難。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轉(zhuǎn)換,體會去挑糧食的一定是身強力壯的人,這是因為路途艱辛。這樣學生已經(jīng)體會到了挑糧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著再聯(lián)系他們平時爬山時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擔上糧食就更艱難了。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思維,情感體驗使這個難點很好的解決了。

本課的重點段是第三自然段,這個自然段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朱德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則的精神。學生主動學習比被動的學習更有效。通過讓學生了解雙方的行為意圖,從每個角色角度來思考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在自然而然中體會到戰(zhàn)士對朱德的敬愛,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這樣有了換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師填鴨式的說教要好多了。

之后出示這句話:戰(zhàn)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指導朗讀,體會其中戰(zhàn)士們對朱德的關心。

課后要求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小伙伴聽,講給你的家人聽,講給你周圍的人聽。這樣的課后練習的設計可以使學生以這堂課的學習為起點,積累更多的知識。這也是語文教學要達到的目的。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十四

以身作則——自古以來是優(yōu)秀人物自我約束,自我提高的準則。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之一的朱德,就能處處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在《朱德的扁擔》這篇文章中,作為總司令的朱德同志,經(jīng)常穿草鞋,戴斗笠,和戰(zhàn)士們一樣爭著去挑糧。當年已經(jīng)四十多歲的他,白天挑糧,晚上還要研究工作,是多么辛苦??!戰(zhàn)士們都勸他不要去,可他仍然堅持搶著挑。

后來,大家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誰料,他又連夜趕做了一根扁擔!這樣一位可親可敬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讓紅軍戰(zhàn)士心疼,怎么能不讓紅軍戰(zhàn)士感動,怎么能不讓紅軍戰(zhàn)士敬佩呢?看了《朱德的'扁擔》這篇文章后,使我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有人當了干部,盛氣凌人,“官氣”十足;有人當了干部,假公濟私,自飽私囊;有的人當了干部,安排親戚家人進單位、進公司。這些人的行為多可恥?。‘斎?,我不是說當今社會沒有一個“朱德”,但我認為“違法亂紀”的人大有人在,他們沒有一點廉潔奉公的優(yōu)良品質(zhì)。朱德總司令是世代杰出人物的好榜樣。??!朱德總司令,你是我們中國人民的光榮,你是以身作則、艱苦奮斗的象征。愿我們偉大的祖國涌現(xiàn)出千千萬萬個像您一樣以身作則的偉大人物!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十五

教學要求: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及以下詞語:出產(chǎn)、扁擔。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識字、朗讀課文。2.難點: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學準備:課件、簡筆畫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小朋友們,在全國人民隆重慶祝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們也學習了一個紅軍的故事。這個動人的故事傳頌至今已經(jīng)跨過了78年的歲月,他講的就是紅軍的總司令——朱德的扁擔。

2、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

師:字要規(guī)規(guī)矩矩、一筆一畫的寫?!皳边@個字在這里讀輕聲。

領讀——扁擔

齊讀課題

3、像這樣讀的輕聲詞課文里還有很多,上節(jié)課我們特別注意練習了?。ㄍ队啊⒅该x)

二、指導朗讀全文

1、這些詞放在課文中你能讀好嗎?(出示第一小節(jié))

(1)小朋友把書輕輕打開,誰來讀第一小節(jié)。

(注意激勵性評價,結合輕聲、停頓等在投影上做示范性標識)

(2)【師畫:會師】“會師”是什么意思?(隊伍會合了)

哪兩支隊伍會合了?(朱德同志……和毛澤東同志……會合了)

(3)此時,紅軍在,山下不遠處?(引讀)

小朋友有什么感覺?

2、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紅軍怎么辦呢?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第2小節(jié)。(投影出示)

(1)紅軍怎么辦?指導讀第一句。

(師指導把長句子的停頓讀正確,范讀、挑戰(zhàn)讀)

【板書:粉碎圍攻】

師: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jù)地,就得——粉碎圍攻。要想粉碎圍攻,必須怎么辦?

【板書:儲備糧食】

交流:a、到茅坪挑糧

b、從井岡山到茅坪的路很難走。

師:你真會體會,哪些詞體現(xiàn)了路很難走?(在“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奔又胤?/p>

體會重點詞“五六十里”(情境渲染:小朋友們知道五六十里山路有多遠嗎?要走多長時間嗎?老師早上六點鐘起床,就開始不停的走,要走到中午十二點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話,時間就更長了。你們想想紅軍戰(zhàn)士走的路是什么樣子的?)

生想像練說(師引導:如果下雨、下雪呢?)

朗讀:誰能用你的朗讀把紅軍挑糧的困難表現(xiàn)出來?(2-3生)

c、那么遠,那么難走的路,紅軍怕嗎?哪個字表現(xiàn)出來了?(爭)

d、設置情境、角色扮演朗讀課文高潮

師:小朋友,我們都來做小紅軍,看誰最勇敢,不怕苦、不怕累,為粉碎敵人的圍攻去挑糧,來!連起來讀后2句。

(齊讀、指名讀、競賽讀……)

3、指導看圖,理解“滿滿的”,讀好第3小節(jié)。

過渡:看,朱德同志作為紅軍的總司令也爭著挑糧去了。你瞧,這就是我們的挑糧隊伍,走在最前面的是,后面跟著的是。(投影圖片)

(1)師:對,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板書:一道挑糧】

(2)仔細看看,誰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你眼前的朱德總司令?

(3)再看看這擔糧食,給你什么感覺?

(滿滿的、堆的像小山、快掉下來了、把扁擔都壓彎了……)

(4)引導觀察朱總司令的神態(tài)。

為什么朱總司令的臉上笑瞇瞇的呢?他在想些什么?(生思考回答)

師:當時朱德爺爺已經(jīng)42歲了,為了粉碎敵人的圍攻,不怕苦,不怕累,真讓人佩服。

(5)指導朗讀:

范讀、評價、指名讀、展示讀

(1)戰(zhàn)士們怎么想的?所以大家勸他,不料?

(3)朱總司令為什么要連夜趕做扁擔呢?

【板書:連夜趕做】

(4)【畫扁擔】

師:這就是朱總司令連夜趕做的那根扁擔,它上面還寫了“朱德記”三個字。

【板書:朱德記】

師:一根普通的扁擔為什么要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引導:(理解扁擔深刻的內(nèi)涵)

結合板書師生合作總結:有了扁擔才能和——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

挑了糧才能——儲備足夠的糧食

儲備足夠的糧食才能——粉碎敵人的圍攻

師:朱德的扁擔是普通的扁擔嗎?

三、總結全文

1、朱總司令的扁擔是粉碎敵人圍攻的武器,也象征了他帶領紅軍戰(zhàn)士勇敢地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

2、讓我們懷著對朱爺爺?shù)木磁逶俅锡R讀課題——朱德的扁擔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十六

今天,我學習了《朱德的扁擔》一文。

偉大的革命家朱德爺爺在井岡山革命時期,由于糧草緊缺,為了革命,朱德爺爺和戰(zhàn)士們一起下山挑糧食。戰(zhàn)士們?yōu)榱瞬蛔屗律教艏Z食,把朱德爺爺?shù)谋鈸仄饋?。為了能和?zhàn)士們一起下山挑糧食,重新找來一根新扁擔,并在扁擔上刻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的字樣。從此,戰(zhàn)士們不再藏朱德爺爺?shù)谋鈸恕?/p>

我深深體會到像朱德爺爺這樣的老一輩革命家,做什么事情都以身作則,不怕吃苦,不怕犧牲自我。這些精神我們認真學習,并傳承下去。生活在黨旗下的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鍛煉好本領。時刻準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奮斗一生。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十七

今天是我們學校一年一度的愛國宣傳日,我們老師給我們講起了革命故事。

語文老師提著筆記本電腦,打開多媒體。他說:“我今天給大家講個故事,這個故事叫做《朱德的扁擔》”

在井岡山時期,紅軍和國民黨對峙。國民黨于是對井岡山進行封鎖,朱德為了革命,就和其他同志們一起挑糧食。一張巨大的圖片這事被投影在黑板的白色幕布上,上面是一位中年人在挑糧食。中年人穿著灰色軍裝,帽子上有一個鮮艷的五角星。在脖子間,有一條白色的毛巾,那個中年人正在用它擦汗。接下來另一張圖片被投影到上面。那個中年男人正在和其他也穿著灰色軍裝的人講話。語文老師說:“朱德要和其他同志比賽……后來,其他同志擔心豬的身體。畢竟,朱德晚上要處理公務,白天要和他們一起挑糧食,多累啊。這個時候,一個小同志站出來,他大膽的把朱德的扁擔偷走了?!薄澳侵斓聽敔斣趺崔k啊?”我們一起問到。這個時候,有一張圖片被投影到屏幕上。上面是一根扁擔,在扁擔的身上寫了三個大字“朱德記”?!斑@就是朱德朱爺爺?shù)奶幚矸椒?,他重新用毛竹做了一根扁擔,并在上面寫字。從此,朱德的扁擔再也沒有消失過?!崩蠋熣f道。接著,老師他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拍下的照片給我們看,其中就有這根扁擔。

歷史正在書寫著21世紀,透過照片,我們依然能從中感受到朱爺爺那份愛國情懷。他用自己的人生,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個家園。而正是千千萬萬這樣的愛國人士,才讓我們的祖國說得更加強大、繁榮。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十八

《朱德的扁擔》一文講的是1928年發(fā)生在井岡山關于朱德挑糧的一個故事。全文沒有一句對話,但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革命領袖。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培養(yǎng)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德。

1、課前播放歌曲,意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2、出示朱德挑糧畫面,讓學生說說看到的朱德,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從說中感悟挑糧的多、沉、重,體會朱德挑糧的.艱辛。

3、觀看動畫片并結合語言訓練,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境,把學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學生把自己當作是故事中的一員來參與。參與其中的艱辛,參與其中的心理過程,這樣不但有助于教學的開展,而且也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的感同身受,激發(fā)學生對革命領導人的尊敬與熱愛。

4、拓展延伸這樣的課后練習的設計,可以使學生以這課堂的學習為起點,積累更多的知識。這也是語文教學要達到的目的。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十九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8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朱德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2、引導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

三、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有關朱德的資料或故事、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熟讀課文,了解兩軍會師的背景,學習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讀課題

2、檢查生字詞

二、講讀課文

(一)講讀第二自然段

1、了解戰(zhàn)士們挑糧的原因

過渡:當時井岡山上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

(出示朱德挑糧圖)師述:(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xié)力,粉碎敵人圍剿。)

朱德是在什么情況下去挑糧的呢?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第二自

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

2)指名交流

a因為井岡山上生產(chǎn)糧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

b為了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

(點紅:足夠的糧食)師問:足夠的糧食是指? 生:很多很多的糧食。師補充:對了,必須要有充足的糧食。

3)齊讀這兩句話??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2、品味艱辛

過渡:戰(zhàn)士們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食,茅坪是井岡山北面一個很遠的地方,到那么遠的地方去挑糧,是為了避開敵人。從井岡山到茅坪的這段路程,書上是怎么描寫的呢?請一個小朋友來讀一讀。

1)指名讀

2)(出示山圖)師述:請小朋友們來看圖,井岡山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山高林密,地勢險峻。一般的人是很難走上去的??梢韵胂髴?zhàn)士們從井岡山到茅坪去挑糧容易嗎?(生:不容易)

你從哪些詞中體會到不容易?

a生:我從“五六十里”體會到不容易。(點紅:五六十里)

師:“五六十里”有多遠,你們知道嗎?(師:不知道,老師告訴你們相當于從江都到揚州一來一回,他們挑糧要用一整天的時間,一般天蒙蒙亮就下山,一直要挑到天黑,可以說是路途遙遠。)

b生:我從“山高路陡”體會到不容易。(點紅:山高路陡)

師:什么是“山高路陡”?(生:山很高,路很陡,直上直下,還很窄,非常難走。)

3)指導朗讀

師:你能讀好這句話嗎?自己試一試。

a生自由練讀?? b指名讀(讀出挑糧的艱辛)? c齊讀

4)師引讀:挑糧雖然路途遙遠,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 生齊讀:大家都爭著去。

(二)講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道去挑糧。

1、(出示朱德圖)師:你們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你看到的朱德是什么樣子的?請一個小朋友來說一說。

2、指名說(頭上? 脖子上? 挽著袖子)

3、師:書上是怎么描寫的?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去找一找相關的句子。

4、指名說

(出示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1)體會“滿滿”

生:糧食多。糧食重。朱德力氣大。挑得很吃力。

b師:女生一起來讀一讀,注意讀好這個詞。(女生齊讀)

2)想象遇到的困難

生:a扁擔壓在肩上時間長了,會發(fā)麻、會磨破皮,會流血。

b被碎石一絆很容易跌倒

c累了只能硬撐著或歇一會兒

d渴了只能強忍著

e餓了只能吃點野果

f時間長了,草鞋磨破了,腳上也磨出了血泡

g遇到下雨下雪,衣服全被淋濕了,路很滑,還有摔下山崖的危險

b師:小朋友們想象力真豐富,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把你的體會讀出來(生齊讀)

生:a他是軍長要起帶頭作用

b他并沒有把自己當作軍長,就當自己是一名普通的戰(zhàn)士

6、1)師引讀:戰(zhàn)士們都勸他??? 生:不要去挑

師:戰(zhàn)士們會怎么勸他呢?

生:a你是軍長,你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b你別去挑了,累壞了就沒人指揮打仗了。

2)師引讀:但是他?? 生:不肯

師:為什么不肯?他會說些什么呢?

生:a我不累,我一定要去挑

b我是軍長,我要帶頭挑

7、師引讀:戰(zhàn)士們見勸不住他,有個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擔? 生:藏了起來

1)師:朱德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師:齊讀這句話 (生齊讀)

2)師:想一想他為什么要連夜趕做一根扁擔,并在上面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a同桌討論

b指名交流

b 他連夜趕做,說明他第二天還要去挑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二十

今天,我們學習了《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

1928年,朱德爺爺帶領隊伍到井岡山,跟毛澤東爺爺帶領的隊伍會師作戰(zhàn)。由于山上的糧食不足,戰(zhàn)士們要到很遠的.地方挑糧。來回要走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會滾下山崖,有時候還會把腳磨破。朱德爺爺還是堅持帶頭挑糧。

我們要向朱德爺爺學習,不怕苦,不怕累,長大以后做一個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二十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認識二會字.理解"會師","根據(jù)地","圍剿"等,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長.

2,讓學生了解朱德同志不管工作多么忙,還和戰(zhàn)士們一起爬山挑糧,從而教育學生熱愛朱德同志,并學習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書寫生字,會用指定的詞語進行說話練習.

2,教育學生熱愛朱德同志,并學習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

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利用晨會或班會講朱德同志的故事.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二度設計

第一課時

一 看朱德畫像和插圖,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客人(出示朱德畫像),簡介人物.

2,今天我們學的課文是講朱德的故事.

板書課題: 13, 朱德的扁擔

3,出示插圖.你能說說扁擔的用處.(學生介紹)

教師補充介紹:現(xiàn)在我國的農(nóng)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fā)達的舊中國,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對呀,就這樣一根普通的扁擔跟朱德這樣的偉人有著一段被世人傳為佳話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讀一讀.

二 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自讀課文.

要求:a,讀準字音,讀通順課文.

b,標出自然小節(jié)數(shù),用" "劃出生字詞,用"~~~"劃出要求認識的詞語,用" "標出要求認識的字,并讀一讀.

2范讀課文,學生看書,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三 學習生字.

指名讀生字.

岡,必,守,勸,朱,產(chǎn),攻,志

指名讀詞語.

井岡山,必須,會師,堅守,勸說,朱德,生產(chǎn),圍攻,同志,粉碎,

山高路陡,翻山越嶺

四,讀課文.

請同學再讀課文,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得更準確,更通順.

逐段讀課文,逐節(jié)進行長句指導.

如:紅軍要監(jiān)守井岡山根據(jù)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

3,齊讀課文.

五, 指導書寫.

1,鞏固生字.

2,組詞訓練.

3,寫字指導:重點"必","攻"

4,完成《習字冊》.

六,作業(yè)

書寫生字.再寫3個句子.

理解課文中難解的詞.

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二度設計

第二課時

一 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和詞語.

聽句訓練. 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二 講讀課文.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jié)課讀過了這篇課文,朱德用這根扁擔挑糧上山,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 (因為井岡山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zhàn)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zhàn)士們就會餓肚子.戰(zhàn)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圖片)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a,學生自由說話.

b,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指名讀,齊讀.

c,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

從"滿滿"這個詞中,體會到了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shù)募绨蚨級杭t了.可能還會流出血來.朱德爺爺可能是硬堅持住的.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zhàn)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 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

(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 戰(zhàn)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4,指名讀三自然段第3句.

5,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

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

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理解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嶇" 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xiàn)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如果下過雨,戰(zhàn)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指名讀第2自然段.

(從"藏"字,我體會到戰(zhàn)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

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8,戰(zhàn)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xiàn)呢 讓我們再一起讀讀第3自然段的4——7句.

a,指名讀,讀到這兒你想說些什么呢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難.朱德做事有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很愛戰(zhàn)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b,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同時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三,總結補充.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四,作業(yè)

1,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 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2,把句子補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 .

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同志們想 .

雷鋒叔叔做了好事不留名,大家更加 .

春天,百花齊放,公園里更加 .

補充資料:

朱德的扁擔

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

軍民齊心協(xié)力,粉碎敵人"會剿".

這首膾炙人口的歌謠,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傳已久的朱德扁擔的故事.

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一部分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的隊伍,來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后,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會剿"失敗后,又實行經(jīng)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新的反"會剿",粉碎敵人的經(jīng)濟封鎖,井岡山根據(jù)地黨組織積極動員群眾為山上送糧.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jīng)常性工作.在那段艱苦的日子里,朱德經(jīng)常親自帶領戰(zhàn)士們下山挑糧.

從寧岡茅坪到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政治,軍事,經(jīng)濟的中心茨坪有五,六十里山路,峰險路陡,坎坎坷坷,曲曲彎彎,十分難走.井岡山軍民沒有被困難嚇倒,運糧隊伍不畏艱難往返這條灑滿血汗的山路,譜寫了官兵一致,患難與共的動人樂章!

1928年冬,天剛麻麻亮,朱德軍長又帶領部分紅軍戰(zhàn)士和赤衛(wèi)隊員到寧岡礱市挑糧.這天,朱軍長象往日一樣精神飽滿,穿著一身灰布軍裝,背著斗笠,扎著腰帶,打好綁腰,穿著草鞋下山去.來到礱市,戰(zhàn)士們有的用籮筐擔,有的用口袋背;沒有工具的戰(zhàn)士索性脫下長褲,把褲口扎緊,把糧食裝滿兩條褲腿往肩上一搭. 這樣,大家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越坳,穿行在走向井岡山的蜿蜒山徑上.

中午時分,隊伍趕到黃洋界大荷樹下休息,黃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勢險要雄偉,一邊是高山峻嶺,一邊是萬丈懸崖.這里云海翻涌時如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 故黃洋界又稱"汪洋界".休息時戰(zhàn)士們議論開來了,七嘴八舌地說,勸也勸不住,講也講不過,怎么辦最后大家叫一個機靈的小戰(zhàn)士把朱軍長的扁擔"偷"來藏起來了.戰(zhàn)士們認為這樣朱軍長可以休息了.那知道朱軍長砍來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實的扁擔,叫軍需處長范樹德在扁擔上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從此,他的扁擔再也沒人敢"偷"了.

戰(zhàn)士們看到朱軍長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滿臉是汗,軍裝濕透了,扁擔壓得彎彎,感動不已.這時,山道上響起一陣陣歌聲:

同志哥,扁擔閃閃亮,

朱軍長帶頭挑糧上井岡;

井岡兵馬強又壯,

糧食充足裝滿倉;

消滅白狗子,分田又分糧;

保衛(wèi)根據(jù)地,全國得解放……

心隨情動——《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要好好學字》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親切、和藹的形象,而本篇課文繼《要好好學字》后面,也向我們介紹了另一位領導人——朱德同志。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jù)地,粉碎敵人的圍攻,朱德同志和同志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食的故事,表現(xiàn)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也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全文3個自然段,沒有一句對話,但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如果單純地和孩子們就課文講課文,那肯定沒有多大的意思,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生在蜜罐里、長在太陽下,那種年代的事情是不肯能理解的,怎樣讓孩子們走進文本,理解課文,體會人物間的濃濃情意呢?又一次深入讀課文、翻閱資料,我決定通過增加一些背景故事來增強課文的生動性。如在讀到課文第二自然段時,對于“堅守”、“圍攻”說明紅軍和敵人所處的形勢是“守”和“攻”,既然要“堅守”就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這是當時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挑糧食”就得去山下的茅坪去,山高路陡,而且還要面臨著敵人的 “圍攻”,簡直難上加難?。∵@時我又補充講了《閃閃紅星》、《安東子》等等英雄兒童的故事,這些故事孩子們或多或少有點感覺(電視、電影的傳播),原始的基礎補充說明當時形勢的危險,所面臨的重重困難。但盡管如此,戰(zhàn)士們?nèi)匀弧盃幹ァ保ū憩F(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的大無畏精神),自然而然地過渡到課文第三自然段的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全文的重點,生動的人物動作、心理描寫,仿佛讓我們再現(xiàn)了當時的場面,句子中重點詞語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如“一道”、“那么忙”、“怎么辦”等等詞語的重點把握,另外詞語的理解再配合插圖的有效輔助,視覺感雙管齊下,觸動孩子內(nèi)心的那根感情弦。一句“累壞了,怎么辦?”飽含著戰(zhàn)士們對領袖的深切關心和愛護,令人感動,于是他“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而且為表明他的決心,還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意思是這根扁擔是朱德自己的,任何人都不能拿走。朱德的這一做法是戰(zhàn)士們沒有料到的,他的偉大人格深深打動了戰(zhàn)士們,難怪他們“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課文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二十二

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體會革命領袖身先士卒,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品質(zhì),感受戰(zhàn)士們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2、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出山路的艱險,挑糧的艱難, 讀出朱德和戰(zhàn)士間的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學習第一節(jié)的第一句話。

1、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一位紅軍的軍長,他的名字叫“朱德”。(板書課題)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德在革命戰(zhàn)爭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fā)生在1928年,毛澤東同志帶著起義的隊伍來到了井岡山,而后,朱德同志帶領隊伍也來到井岡山,這兩支隊伍會合在了一起,(把兩面紅旗合在一起,板畫一面大紅旗),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井岡山會師,(出示圖片)大家看,兩支隊伍會合了,力量強大了,多么開心呀!讀好:會師。

3、讀好第一句。

4、板書:扁擔? 指名讀? 問:扁擔是用來干什么的?(挑東西)

朱德用扁擔來干什么?(挑糧)

過渡:朱德是一軍首領,帶兵打仗,他為什么要用扁擔去挑糧呢?

二、學習第一、第二小節(jié)。

1、學生自由讀第一、二小節(jié)。

2、出示第二小節(jié)一、二句。交流:

(1)井岡山上糧食不多。

(2)紅軍要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

指導讀好詞語:

圍攻:敵人派出大軍包圍攻打,形勢多嚴峻呀!

是呀!敵人在山下把紅軍團團圍住,多么瘋狂地舉動!

但是我們不能讓敵人得逞,必須要粉碎敵人的圍攻。

堅守:紅軍誓死也要保住這個根據(jù)地,一定要堅持到底,這就叫“堅守”。

點評:讀得意志堅定!

很有信心!一定會成功的!

儲備足夠的糧食:人是鐵,飯是鋼,要打敗敵人,我們紅軍還要“儲備足夠的糧食?!?/p>

點評:儲存的糧食真多呀!

糧食越多越好!

戰(zhàn)士們夠吃幾個月了!

3、連起來讀。

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戰(zhàn)士們?nèi)ヌ艏Z,朱德也去挑糧了,大家看朱德軍長是怎么挑糧的?

三、學習第三小節(jié)。(怎么挑糧的?)

1、出示圖片:說說朱德是怎么去挑糧的?看看他的穿著打扮?(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2、引導看:籮筐里、額頭汗珠、扁擔

讀好:“滿滿一擔糧食”

點評:是呀,籮筐里都快裝不下了!

多沉哪,扁擔都變彎了!真夠多的。

3、讀好這句話。

4、朱德和戰(zhàn)士們挑糧容易嗎?(不容易)

5、為什么說他們挑糧不容易呢?出示句子。

交流:

(1)路遠:五六十里?? 師解釋,讀好詞語。

(2)山高路陡:(看山圖)這山又高有直,爬山非常吃力。 讀好詞語。

(3)想象說:大家在挑糧的時候可能會怎么樣?

(4)揭示:非常難走

(5)讀好這句話。

過渡:雖然山高路陡,挑糧非常困難,可大家革命熱情高漲,爭著去挑糧,朱德軍長也和戰(zhàn)士們一道去挑糧,一同吃苦,這就叫同甘共苦 ,你們看,朱德還是走在最前面呢,這就叫身先士卒。多么感人的一幕呀!讓我們讀好它。

6、齊讀?!皬木畬降健粔K兒爬山?!?/p>

7、這么好的朱軍長,戰(zhàn)士們多么敬愛朱德同志呀!

8、出示:越發(fā)敬愛 那為什么說大家越發(fā)敬愛他呢?出示句子,自由讀。

9、交流:為什么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

(1)大家勸他不要去挑糧,他不肯,藏了扁擔還連夜趕做一根。

(2)為什么勸他不要挑糧?(工作忙)朱德同志忙些什么?(自由說)

(3)角色扮演:老師扮演朱德,學生演戰(zhàn)士們來勸一勸朱德,讓他不要去挑糧了。

(4)有沒有勸住他?(沒有)于是一位戰(zhàn)士偷偷地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

師:對,“朱德記”就表示這根扁擔是朱德的。

四、總結:

現(xiàn)在,這根扁擔就珍藏在軍事博物館。過了這么70多年,當我們來到軍事博物館,看到朱德的扁擔,我們還會想到朱德同志穿著草鞋、戴著斗笠,和戰(zhàn)士們一起翻山越嶺挑糧的感人畫面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根特別的扁擔“朱德的扁擔”。(齊讀)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由于低年級是語文閱讀教學的起步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很強,因此產(chǎn)生的問題多數(shù)也是零散的,沒有太多的探究價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為其逐步培養(yǎng)的。在教學《朱德的扁擔》這一課時,我通過“多讀課文”的方法,引導孩子自己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fā)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zhì)。而這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難度似乎大了一點。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介紹朱德這個人物以及他在課文中所處的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再接著講讀重點段落(第三段)。表現(xiàn)朱德高貴品質(zhì)的兩個關鍵成語我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感受,自己提問來突破這個重難點的?!耙陨碜鲃t”學生能在引導下,自己說出來,這使我十分興奮。可見二年級的孩子知識面還是很寬闊的!“同甘共苦”通過一步一步地引導,也讓學生在自己的“讀”中逐漸感悟、理解和掌握。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目的是讓學生不同的個體真正走進文本,獲得與眾不同的感悟,促進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和思維能力的訓練,從而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

朱德的扁擔的教案篇二十三

自古以來,以身作則就是領導干部必須要遵守的一種非常重要的道德準則。作為開國元勛之一的朱德,就能處處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

看了《朱德的扁擔》這篇文章后,使我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有人當了干部,盛氣凌人,“官氣”十足;有人當了干部,假公濟私,自飽私囊;有的人當了干部,安排親戚家人進單位、進公司。這些人的行為多可恥??!當然,我不是說當今社會沒有一個“朱德”,但我認為“違法亂紀”的人大有人在,他們沒有一點廉潔奉公的優(yōu)良品質(zhì)。朱德總司令是世代杰出人物的好榜樣。

??!朱德總司令,您是我們中國人民的光榮,您是以身作則、艱苦奮斗的象征。愿我們偉大的祖國涌現(xiàn)出千千萬萬個像您一樣以身作則的偉大人物,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更加美好!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621682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